第二章 货 币
1.中国人民银行把货币化为哪些层次?试对狭义货币中的各种货币下一个定义。
答:货币供应量(或货币供给)是指在一定时点上由政府和存款机构之外的经济主体所拥有的货币总量。在货币供应量的构成方面,大多数经济学家认为货币应包括那些在商品交易以及债务支付中作为交易媒介和支付手段而被普遍接受的东西.他们把货币定义为流通中的现金和支票存款,这就是狭义货币M1。而有些经济学家认为金融机构的储蓄存款及其他短期流动资产,是潜在的购买力.很容易变成现金,因而主张以流动性为标准,划分更为广义的货币概念层次,从而形成了广义的货币供应量指标M2、M3、M4等。
货币供应量是我国货币政策中介目标之一,从1994年第三季度开始我国正式确定并按季公布货币供应量指标,具体的划分方式为:
M0=流通中现金
M1=M0+企业活期存款+机关团体部队存款+农村存款+个人持有的信用卡类存款
M2=M1+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企业存款中具有定期性质的存款+信托类存款+其他存款
M3=M2+金融债券+商业票据+大额可转让定期存单等
其中M0是指非银行公众于中流通的现金称作流通中的现金,M1为狭义货币供应量,M2为广义货币供应量,M2减M1是准货币,M3是根据金融工具的不断创新而设置的。
2.比较现金与支票各自的优缺点。
答:现金和支票在商品交换中各有各的优点,即使在最发达的商品经济中,各种信用手段俱全,并且花样不断翻新,现金和支票仍是两种最基本的手段。
(1)现金
①优点:现金灵活方便人人接受。这种优点使现金在小额的日常商品交换中成为最理想的支付手段。
②缺点:现金容易丢失且无法找回,现金也不易做大额交易一般大笔交易都不用现金。
(2)支票
①优点:
a.如果交易双方互相有信誉,用支票作为支付手段是很方便的;.
b.按规定支票上要写清收款人的姓名和单位,所以如丢失一般都能立即挂失,通知银行将挂失的支票作废,即使在挂失前已被领走也比较容易查出钱的去向;
c.支票也解决了数钱难的问题;
d.用支票作为企事业单位之间交易的媒介也比较便于监督,有利于执行经济法规和税收制度。
②缺点:要对每个开票的个人企业单位的信誉做一番调查,企业单位的信誉比较容易调查,而个人信誉的调查就是一件比较繁琐的事。
3.实施信用卡的使用过程。
答:传统意义上的信用卡是指信用卡公司向用户提供的一种信誉服务,而信用卡持有一般说来是不需要在信用卡账户上有存款的。信用卡的使用过程如下:信用卡持有者用卡支付商品和服务,卖出商品的公司或提供劳务的公司将账单转给信用卡公司,信用卡公司必须向提供商品和服务的公司付款(如果信用卡的持有者局部付款的话,损失应由信用卡公司承担),然后将账单寄给用户,用户在收到账单后再向信用卡公司付账。信用卡的使用过程可以这样理解:信用卡用户向收款人做了按期付款的保证,用户在一定期限内将钱还给信用卡公司。从这个意义上说,信用卡公司向用户提供了一种信用服务。据此,信用卡公司向用户收手续费,并向用户收取贷款利息,但信用卡公司主要靠向接受信用卡的商号收取手续费来赢利。
4.试述下面各个因素变化对现实购买力影响。
(1)活期存款增加
(2)定期存款减少
(3)现金增加
(4)支票存款增加
答:货币的度量有以下几种:货币0是指流通中的现金量,用M0来表示;货币1等于M0加支票存款及转账信用卡存款;货币2等于货币l再加所有活期存款和定期存款。货币0是最窄意义上的货币。货币l反映着经济中的现实购买力。货币2不仅反映现实的购买力,还反映潜在的购买力。因此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以上因素变化对现实购买力的影响如下:
(1)增加(2)不影响(3)增加(4)增加
5.试述货币的职能并举例说明。
答:货币有三种主要职能:交易媒介,价值尺度;财富储藏手段。
(1)交易媒介。货币是商品交易的媒介,是一般等价物。商品生产的目的是为社会提供产品,是为了交换。以物易物的商品交换存在很高的交易费用,而且很难成交。要使交换有效率,就需要在商品中分离出一种“货币”的特殊商品。
(2)价值尺度。简单地说就是利用货币作为比较价值的工具。因为货币是大家都接受的交易媒介,所以所有商品用货币计价十分方便,商品价值一目了然,非常易于比较,这样整个交易过程就容易得多。
(3)财富储藏于段。货币代表这一定的财富, 一定的购买力。其储藏职能非常显著。一般人拿到工资后不会一下子全部花完,从拿到钱到买东西有一段时间。在这段时问里,货币起到了储藏财富,储藏购买力的作用。
6.通货膨胀对经济造成哪些危害?
答:通货膨胀是指物价总水平的持续上涨。(1)从经济学的角度看,通货膨胀给经济带来的最大危害是其不确定性。由于通货膨胀难以预测中央政府和财政部就不能通过工资上升物价水平上涨等手段保证人民生活水平不下降,整个经济按部就班的进行调整。由于人家都怕自己在通货膨涨中遭到损失,于是就产生了经济恐慌。(2)通货膨胀的不确定性也使企业的经营受到干扰,无法制定计划。在通货膨胀中,商品供不应求,而企业恰恰在此时不愿卖出自己的产品,企业想控制实物,以卖出更好的价钱。这样一方面是消费者的抢购,需求大大增长,一方面是商品供给的缩小,导致供求矛盾加剧,经济秩序混乱。
7.当出现财政赤字政府一般采取哪些措施来弥补赤字?
答:与政府的财政收入小于财政支出时,政府的第一个办法是向国内或国外借款。如果靠借款还不够,政府只还向银行透支,也就是说用印钞票的办法来弥补缺口。
8.你对票据配给制有亲身体验吗?或者你曾听上辈人谈过票据配给制的故事吗?试举—个票据配给制的例子,并谈谈它对你或你的亲人带来什么不便。
答:我亲身经历过粮票这种票据。(1)它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比如在改革前,许多城市的食用油配额是每人每月三两或四两,按当时的售价人们的需求远远超过丁配给量。(2)它给人民生活带来许多不便。当时买粮食需要买粮本,钱和粮票,并要到指定粮站去买。少一样就买不成。这对些不识字的老人就更加困难,他们必须在买粮之前请人帮忙,找出适当的粮票,搞错或粮票带的不够,都是麻烦。粮票还有一个过期作废的问题。(3)限制了人们的选择。当时规定,一个人每月粮食定量时15公斤的话,其中3公斤大米,7.5公斤白面,4.5公斤粗粮。而南北方人喜好不同,要改变米面粗粮的比例,只好在亲戚朋友间调剂,要么就到黑市上去交换。(4)压抑供给,恶化短缺状况。城市粮票制度是指上市以低于市场均衡价的价格向人们配给短缺资源,造成粮价太低,农民没有种粮积极性,其结果必然压制供给,刺激需求。(5)粮票是城市人的专利,这实质上拉大了城乡差距,这与计划经济的目的是相违背的。
9.有人说“票据是货币在社会主义国家的特殊表现形”请问你同意这种看法吗?为什么?
答:这种看法不正确。票据不是计划经济的发明。在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中,甚至在资本主义以前的社会形态里都有不少使用票据的先例。但是市场经济中使用票据的范围小,时间短。多半是由于济贫或战争的需要。例如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和欧洲的许多国家都曾不同程度的采用过票证,对一些生活必需品进行配给。美国现在对穷人发的食品券是一种济贫式旧票证。
但是真正使票据固定化普遍化的是计划经济。原因有二:一是计划经济的设计者、理论家认为货币是和旧社会,资本主义联系的。他们要建立一种全新的不带市场经济弊病的体制。于是票据在计划经济中普遍化,并固定下来,成了解决有限资源分配的一种行而有效的工具。二是资源短缺所致。计划经济又称为短缺经济。用票据对短缺消费品进行分配,是行之有效的办法。
10.即使在今天,我们仍深受供给不足之苦,这一点大家在春节前后一定又很深的感受。为了能够回家与亲人团聚,我们有时不得已从票贩子那里买高价车票,黑市交易尤其是车票的交易猖獗。我们平时所见的黑市与票据配给制是否一样?如果不同,试找出它们的区别。黑市交易与票据配给制计有相同点又有不同点。
答:(1)相同点:他们造成原因相同,都是资源短缺所致。
(2)不同点:黑市交易是一种市场行为。市场上商品的供给与需求,可通过价格调整自动趋于均衡。而票据配给是一种政府行为,以粮票为例,粮票的实质是以低于市场均衡价的价格向人们配给短缺的粮食。它是通过扭曲市场价格,以有效分配短缺资源的工具。它实质是价格管制通过人为改变供需结构达到资源的分配。
11.有人认为票证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对经济起到了促进作用。也有人认为票据—无是处,是经济发展的绊脚石。请问你是怎么看的?是从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论述票据的优缺点。
答:(1)票证资源短缺经济的必然产物,是历史的产物,它的产生有其积极意义。它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广大居民在低水平对生活必需品的需求,是一种保障城市居民基本平均分配短缺资源的方式。
(2)但票证的缺点也是显而易见的:①它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②它给人民生活带来许多不便。③限制了人们的选择。④压抑供给,恶化短缺状况。⑤粮票是城市人的专利,这实质上拉大了城乡差距,这与计划经济的目的是相违背的。由于票据具有如上所述的缺点,随着经济的发展,资源的极大丰富,票据这历史条件下的产物便会阻碍经济的发展,它扭曲了市场,不是有效分配资源的方式。尤其是由计划济转型市场经济对,票据应被取缔。因此关于票据的作用我们应从历史的角度看。
12.试述价格双轨制下票据货币化的过程以及它的好处。
答:首先是价格双轨制使得票证的价值明显化。在实行价格双轨之后,老百姓可以在自由市场买到自己需要的粮食,满足了人们的交换倾向。只不过比国家规定的用粮票买粮贵些,两种价格之差就是粮票的价格。第二,价格双轨制使各种物资的配额价格公开化。因为用货币作为媒介进行交换是最有效的,所以票据货币化后,使社会有限的资源的得到优化的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