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亦春《金融市场学》(第3版)配套题库【名校考研真题(视频讲解)+课后习题+章节题库+模拟试题】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五、简答题

1.论述利率的经济功能。(东北财大2008研;上海财大1997研)

视频二维码(扫码观看)

答:一般说来,利率的经济功能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中介功能。指在各种主体以及各种市场间起联系作用。具体体现在三个方面:首先,它连接了宏观经济和微观经济,宏观经济变化状况的信息可以通过利率的变动传达到微观经济决策中;其次,它沟通金融市场与实物市场,两个市场上各种利率的联动性,使金融市场和实物市场之间相互影响,紧密相关;再次,它联系了国家、企业和个人三方面的利益,利率变动将导致经济利益在三者间进行重新的调整分配。

(2)分配导向功能。指国民收入通过利息进行分配和再分配,引导投资方向,以合理筹集和使用资金,从而促进国民经济发展。首先,在借贷双方的初次分配时,利率从总体上确定了剩余价值的分割比例;然后,利率可以调整消费和储蓄的比例,使盈余部门的资金流向赤字部门,对整个国民收入在各领域的投入进行再分配,对资金流向和流量加以引导和调节,提高效率。

(3)调节功能。指通过利率的灵活变动,可以协调国家、企业和个人三者的利益,促使资金运动符合客观规律,促使各种比例关系得到合理调整。一方面,它可以调节宏观经济活动,主要是调节供给和需求的比例,调节消费和投资的比例关系;另一方面,可以调节微观经济活动,主要是调节企业和个人的经济活动等,使之符合经济发展的需求和国家的政策意图。

(4)动力功能。利率的存在能全面、持久地影响各经济主体的物质利益,物质利益的实现成为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内在动力,激发经济主体从事经济活动的动力,从而推动整个社会经济走向繁荣。

(5)控制功能。利率的变动可以控制关系到国民经济全局的重大经济活动,使其达到平衡协调发展。例如,通过利率的调整影响投资规模、物价等等。

总之,合理的利率有利于进行有效的宏观控制,从而保证国民经济良性循环。

2.试用利率决定理论分析货币供应量增长与利率水平的关系。(人行2006研)

视频二维码(扫码观看)

答:利率决定理论是研究如何决定利率,什么因素影响利率的理论,主要有以下几种理论:

(1)古典利率决定理论

古典利率决定理论认为资金的供给来自于储蓄,资金的需求来自于投资,从而储蓄和投资决定了均衡的利率。投资是利率的减函数,储蓄是利率的增函数,投资和储蓄相等时得到了均衡的利率和投资量、储蓄量。

由此理论说明货币供给量与利率的关系,以货币供给量增加为例:货币供给量增加,人们的实际货币余额增加,储蓄增加,因此,利率下降。但同时,货币供给量增加,使金融资产的价格(如股票、债券)上升,企业投资增加,从而利率下降。

(2)凯恩斯的流动偏好理论

凯恩斯认为利息是人们放弃流动性偏好的报酬,因此决定利率的是货币因素而非实物因素。货币供给是由中央银行控制的,是外生变量;货币需求取决于人们的流动性偏好。凯恩斯把货币需求又分为交易性、预防性和投机性需求,前二者与收入成正比,后者与利率成反比。这样货币需求是利率的减函数,货币供给与货币需求共同决定了均衡的利率。

根据该理论说明货币供给量与利率的关系,下面以货币供给量增加为例:

流动性效应:货币供给增加,货币供给曲线右移,利率下降。实际货币余额效应:货币供给增加,使实际货币余额增加,增加了居民的财富,因此会刺激消费,使总需求扩大,收入增加,货币交易性需求增大,从而使利率上升。价格水平效应:货币供给增加,使价格上升,人们希望持有更多的名义货币余额,使利率上升。预期通胀效应:货币供给增加,价格上升,人们形成物价持续上升的预期,使利率上升。因而,在上述各种效应的综合作用下,货币供给的变化对利率的影响是不确定的。

(3)可贷资金理论

可贷资金理论认为,利率取决于可贷资金的需求和供给的相互作用。可贷资金的供给包括储蓄和银行体系创造的新增货币量。可贷资金的需求包括投资和新增的货币需求。因此,可贷资金供给和需求的均衡取决于商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均衡。因此,利率是在可贷资金的供求相等时决定。

由该理论说明货币供给量与利率的关系,以货币供给量增加为例:

货币供给增加,使可贷资金的供给增加,可贷资金供给曲线右移,利率下降。

综上所述,从三种利率决定理论来分析,货币供给增加时,对利率的影响是不确定的。

3.结合中国的内外均衡状况,分析人民币汇率升值对中国经济的影响。(暨南大学2011金融硕士)

视频二维码(扫码观看)

答:人民币汇率升值对中国经济既有有利的影响也有不利的影响。

(1)人民币汇率升值对中国经济的有利影响

刺激进口增加。人民币汇率升值,国外消费品和生产资料的价格比以前便宜,有利于降低进口成本。

有利于改善吸引外资的环境。人民币汇率升值,可使已在华投资的外资企业的利润增加,从而增强投资者的信心,促使其进一步追加投资或进行再投资;人民币汇率升值将吸引大量外资进入中国的资本市场,间接投资比重将进一步增加。

有利于减轻外债还本付息压力。人民币汇率的上升,未偿还外债还本付息所需本币的数量相应减少,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外债负担。

(2)人民币汇率升值对中国经济的不利影响

抑制出口增长。人民币汇率升值后,出口企业成本相应提高,在国际市场价格保持不变的情况下,出口利润的下降将严重影响出口企业的积极性;如果出口企业为维持一定利润而提高价格,则会削弱出口产品的国际竞争力,不利于出口的持续扩大和产品在国际市场上占有率的提高。人民币汇率升值将对中国大量劳动密集型出口产品的国际市场价格竞争力造成伤害。

影响金融市场的稳定。资本市场上活跃的多为国际游资,这部分资金规模大、流动快、趋利性强,是造成金融市场动荡的潜在因素。在中国金融监管体系有待进一步健全、金融市场发展相对滞后的情况下,大量短期资本通过各种渠道,流入资本市场的逐利行为易引发货币和金融危机,将对中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造成不利影响。

影响货币政策的有效性。由于人民币汇率面临升值压力,为保持人民币汇率的基本稳定,迫使中央银行在外汇市场上大量买进外汇,从而使以外汇占款的形式投放的基础货币相应增加。从表面上来看,货币供应量在持续增长,但供应结构的差异却造成资金使用效率低下,影响了货币政策的有效性。

增加就业压力。由于目前中国提供新增就业机会的主要是出口企业和外资企业,人民币升值将抑制或打击出口,最终将影响到就业。在当前中国就业形势极其严峻的情况下,人民币汇率升值将可能恶化就业形势。

4.远期和期货合约的区别。(厦门大学2012金融硕士;中央财大2008研;人行1997、2006研)

视频二维码(扫码观看)

答:(1)远期合约指双方约定在未来某一确定时间,按确定的价格买卖约定数量的相关资产的合约。期货合约是指协议双方同意在约定的将来某个日期按约定的条件(包括价格、交割地点、交割方式)买入或卖出一定数量的某种金融工具的标准化协议。

(2)期货合约与远期合约的区别

交易场所不同。期货须在指定的交易所公开交易,交易所提供基础设施、制定交易规则、发布交易信息、并对交易实施一线监管,使期货交易公开、高效、有序进行。远期为场外交易,没有集中交易地点,市场组织较为松散。

合约标准化程度不同。金融期货合约是符合交易所规定的标准化合约,而远期合约对于交易商品的品质、数量、交割日期等均由交易双方自行决定,没有固定的规格和标准。

价格决定方式不同。期货交易是通过公开竞价成交的,价格较为合理;远期期货合约是交易双方协商定价的,价格的代表性、连续性、权威性较低。

交易保证和结算方式不同。远期合约交易通常不缴纳保证金,合约到期后才结算差额。期货合约则不同,必须在交易前交纳合约金额一定比例的保证金,并由清算公司进行逐日结算,如有损失且账面保证金低于维持水平时,必须及时补足。因此,期货交易的违约风险远低于远期交易。

履约方式不同。结束金融期货头寸的方法通常由对冲、采用现金或现货交割、实行期货转现货交易,绝大多数期货合约是通过对冲的方式平仓了结;远期合约由于是非标准化的,转让相当困难,并要征得对方同意,因此绝大多数远期合约只能通过到期实物交割来履行。

交易的参与者不同。远期合约的参与者大多是专业化生产商、贸易商和金融机构,而期货交易更具有大众意义,市场的流动性和效率较高。

5.简述金融中介机构的主要职能。(深圳大学2011金融硕士;东北财大2007研)

视频二维码(扫码观看)

答:金融中介机构是指从资金的盈余单位吸收资金提供给资金赤字单位以及提供各种金融服务的经济体。金融中介机构分为:存款机构、契约性储蓄机构、投资中介机构,金融中介机构作为一个特殊的企业,它在经济中发挥以下职能:

(1)信用中介职能。信用中介职能是金融中介机构最基本的职能。这一职能是指通过金融机构的负债业务,把社会上的各种闲置货币资金集中起来,再通过资产业务把它投向国民经济各个部门。金融机构作为货币资金的贷出者和借入者的中介,实现资本的融通,并从吸收资金的成本与发放贷款的利息、投资收益的差额中获取利差收入,形成其利润。

信用中介职能既可以实现资金在盈余者与短缺者之间的转移,还可以实现长短期限不同的转换。

(2)支付中介职能。支付中介职能是指为工商企业办理与货币运动有关的技术性服务。如通过存款在账户上的转移,代理客户支付;在存款的基础上,为客户兑付现款等,成为工商企业、团体和个人的货币保管者、出纳者和支付代理人。

支付中介职能的发挥,大大减少了现金的使用,节约了社会流通费用,加速了结算过程和货币资金的周转,促进了再生产的扩大。

(3)信用创造功能。信用创造功能是指通过贷款和投资活动创造存款货币,扩大信用规模的功能。金融机构利用其所吸收的存款发放贷款,在支票流通和转账结算的基础上,贷款又转化为存款,在这种存款不提取现金或不完全提取现金的情况下,就增加了银行的资金来源,最后在整个银行体系形成数倍于原始存款的派生存款。

信用创造功能的发挥,使银行可以超出自有资本和吸收资金的总量而扩大信用业务。当然,这种扩大不是无限的,它要受银行现金准备状况和经济发展对信用的客观需要的限制。

6.简述公开市场业务的政策效应及其优缺点。(武汉大学2012金融硕士)

视频二维码(扫码观看)

答:公开市场业务是指中央银行在金融市场上公开买卖有价证券,以调节货币供给的一种业务。中央银行买卖的有价证券主要是政府公债、国库券和银行承兑汇票等。当中央银行认为金融市场资金短缺,需要扩大货币供应量时就买进债券,投入基础货币;反之,则卖出债券,以回笼货币,收缩信贷规模,减少货币供应量。

公开市场业务有以下优点:公开市场业务是按照中央银行的主观意愿进行的,它不像再贴现政策那样,中央银行只能用贷款条件的调整去影响商业银行的再贴现需求,从而间接影响货币供给。中央银行通过买卖政府债券把商业银行的准备金有效地控制在自己期望的规模内,从而实现基础货币量的稳定。公开市场业务的规模可大可小,交易方法和步骤随意安排,保证了法定准备率调整的准确性。公开市场业务不像法定准备率及再贴现政策那样,具有很大惯性。中央银行根据市场情况认为有必要改变调节方向时,业务逆转极易进行。中央银行可以根据货币政策目标每天在公开市场上买卖证券,对货币量进行微调,不像存款准备率与再贴现政策那样,对货币供给产生很大的冲击。公开市场业务每天都在进行,不会导致人们的预期心理,货币政策可以易于达到理想的效应。

公开市场业务虽然具备许多优点,但并不是所有国家的中央银行都可以采用这一货币政策工具的。开展公开市场业务必须具备以下条件:中央银行必须是强大的,具有调控整个金融市场的力量;金融市场发达,证券种类,特别是债券种类齐全并达到一定的规模;必须有其他政策工具配合。

视频二维码(扫码观看)

7.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工具有哪些?简要分析这些政策工具如何作用于政策目标。(苏州大学2013金融硕士)

答:常使用的货币政策工具是指传统的、一般性的政策工具,包括法定准备率、再贴现率和公开市场业务等。

(1)法定准备率是控制货币供给的一个重要工具,并且被认为是一个作用强烈的工具。当货币当局提高法定准备率时,商业银行一定比率的超额准备金就会转化为法定准备金,商业银行的放款能力降低,货币乘数变小,货币供应就会相应收缩;当降低法定准备率时,则出现相反的调节效果,最终会扩大货币供应量。法定存款准备率通常被认为是货币政策的最猛烈的工具之一,其政策效果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法定准备率由于是通过货币乘数影响货币供给,因此即使准备率调整的幅度很小,也会引起货币供应量的巨大波动;即使存款准备率维持不变,它也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商业银行体系创造派生存款的能力;即使商业银行等存款机构由于种种原因持有超额准备金,法定存款准备金的调整也会产生效果,如提高准备金比率,实际上就是冻结了一部分超额准备金。

(2)贴现政策是指货币当局通过变动自己对商业银行所持票据再贴现的再贴现率来影响贷款的数量和基础货币量的政策。一般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有关利率的调整;二是规定向中央银行申请再贴现或贷款的资格。前者主要着眼于短期,即中央银行根据市场的资金供求状况,随时调低或调高有关利率,以影响商业银行借入资金的成本,刺激或抑制资金需求,从而调节货币供应量。后者着眼于长期,对再贴现的票据以及有关贷款融资的种类和申请机构加以规定,如区别对待,可起抑制或扶持的作用,改变资金流向。

这一政策的效果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利率的变动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中央银行的政策意向,有一种告示效应。如利率升高,意味着国家判断市场过热,有紧缩意向;反之,则意味着有扩张意向。这对短期市场利率常起导向作用。第二,通过影响商业银行的资金成本和超额准备来影响商业银行的融资决策。

总之,再贴现率变动影响商业银行贷款数量的机制是:贴现率提高,商业银行从中央银行借款的成本随之提高,它们会相应减少贷款数量;贴现率下降,意味着商业银行从中央银行的借款成本降低,则会产生鼓励商业银行扩大贷款的作用。但是如果同时存在更强劲的制约因素,如过高的利润预期或对经营前景毫无信心,这时利率的调节作用则是极为有限的。

(3)公开市场操作是指货币当局在金融市场上出售或购入财政部和政府机构的证券,特别是短期国库券,用以影响基础货币。中央银行通过购买或出售债券可以增加或减少流通中现金或银行的准备金,使基础货币或增或减。基础货币增加,货币供给量可随之增加;基础货币减少,货币供给量亦随之减少。不过,是增减通货,还是增减准备金,还是两者在增减过程中的比例不同,会导致不同的乘数效应,从而货币供给量增减的规模也有所不同。

8.金融市场在经济发展中有哪些重要作用?(东南大学2012金融硕士;上海对外贸易学院2003研;东北财大2006研)

答:金融市场对于经济的正常运行与发展是十分重要的。它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1)媒介作用

金融市场能够调剂资金余缺,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它促进了资金债盈余单位和赤字单位之间的调动,从而在宏观上实现由储蓄向投资的转化,使社会总供求趋于平衡。

(2)积累作用

它能够续短为长,积少成多,为资金的积累与扩张创造条件,从而有利于社会再生产的发展。

(3)调节作用

金融市场能够运用市场力量,有效地配置资金,从而使真实资源的配置达到最佳状态。它对于调节积累与消费的比例,调节生产性投资与非生产性投资的比例有着重要意义。

(4)传导作用

一方面,金融市场可以通过各种金融指标的变动,反映出经济运行的深层次状况,为政府提供市场经济活动的信号;另一方面,由于它能够有效地影响资金的供求状况,所以为政府提供了经济调控的一种方式,政府可以通过在金融市场上的操作来达到对宏观经济的适时、合理的调控。

9.“当一个国家货币疲软时(价值下降),则这个国家的经济状况必然恶化”试判断正确否,并解释。(中央财大2009研)

答:这种说法是不正确。

(1)货币疲软是反映资金供大于求、市场利率下跌的一种货币现象。实行银本位制,因为银本身具有内在价值,银根疲软一般不会直接转化为物价上涨。在纸币流通条件下,货币疲软,是货币供给过多的结果,表现为商品供应少,而货币比较多,市场物价有上扬的趋势。

(2)当一个国家货币疲软时(价值下降),则这个国家的经济状况可能会恶化,因为有时,因生产和市场不景气,经营者负债经营的收益率不高,也会产生货币疲软的现象,此时,就会立即转化为资金价格(市场利率)下跌。此时这个国家的经济状况可能会发生恶化。

(3)当一个国家货币疲软时(价值下降),这个国家的经济状况不一定就会恶化。当一国的货币疲软时,其市场利率会这对经济会起到一定的刺激作用。

成本效应。即利率通过影响资金的使用成本来决定它的作用。具体分为三种效应:

第一,投资成本效应,利率变动引起投资决策和规模的变动,达到疏导和调节资金流向的效果。利率下降使投资的成本相应下降,从而可以增加投资,促进经济增长。

第二,产品成本效应,利率的高低同时也决定流动资金的成本,从而决定产品的成本和价格。产品的成本降低,产品的价格在一定程度上相应降低,则在一定程度上会促进消费,促进经济增长。

第三,持有货币的成本效应,这种成本效应有两种,一是持有货币而放弃的利率收入损失,二是因价格变动引起的购买力的损失。

利率的预期效应。即中央银行利率变动对人们预期产生的影响。对中央银行的贴现率的预期影响银行的利率,从而影响企业和个人的资金成本,进而影响经济的发展。货币疲软使人们对市场利率的预期会降低,人们不愿再将钱存到银行,则在一定程度上会增加消费与投资,在一定程度上促进经济的增长。

汇率效应。利率的变动对一国外汇市场起作用,使该国货币与外国货币的比价变动,从而影响国际收支。一国的货币疲软,使该国的汇率降低,货币贬值,这会使该国的出口增加,进口减少,在一定程度上促进该国经济的增长。

所以说,当一个国家货币疲软时(价值下降),则这个国家的经济状况必然恶化是不正确的。

10.为什么说股东权益报酬率是杜邦分析的核心?(青岛大学2009研)

答:杜邦分析法主要利用几种主要的财务比率之间的关系来综合分析企业的财务状况。杜邦系统主要反映了以下几种主要的财务比率关系。

(1)股东权益报酬率与资产报酬率及权益乘数之间的关系

股东权益报酬率=资产净利率×权益乘数

(2)资产净利率与销售净利率及总资产周转率之间的关系

资产净利率=销售净利率×总资产周转率

(3)销售净利率与净利润及销售收入之间的关系

销售净利率=净利润÷销售收入

(4)总资产周转率与销售收入及资产总额之间的关系

总资产周转率=销售收入÷平均资产总额

杜邦系统在揭示上述几种关系之后,再将净利润、总资产进行层层分解,这样就可以全面、系统地揭示企业的财务状况以及财务状况这个系统内部各个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

在整个杜邦分析系统中,股东权益报酬率(也称为权益收益率或权益净利率)是一个综合性极强、最有代表性的财务比率,它是杜邦系统的核心。企业财务管理的重要目标是实现股东财富的最大化,股东权益报酬率反映了股东投入资金的盈利能力,这一比率反映了企业筹资、投资和生产运营等各方面经营活动的效率。股东权益报酬率取决于企业资产净利率和权益乘数。资产净利率主要反映企业运用资产进行生产经营活动的效率如何,而权益乘数则主要反映企业的财务杠杆情况,即企业的资本结构。

11.(1)利率决定理论里面的古典投资储蓄理论和凯恩斯的流动性偏好理论与可贷资金理论的异同。(2)可贷资金理论在哪些方面对其他两个理论做了补充。(3)货币政策与这三个理论的联系。(人大2012金融硕士)

答:(1)西方经济学中关于利率决定的理论全都着眼于利率变动取决于怎样的供求对比。总的来说,对决定因素的观察不断加细,观察角度则各有不同。

在凯恩斯主义出现以前,传统经济学中的利率理论,现在人们称之为实际利率理论。这种理论强调非货币实际因素在利率决定中的作用,它们所注意的实际因素是生产率和节约。生产率用边际投资倾向表示,节约用边际储蓄倾向表示。这里所说的“储蓄”是指经济学使用的概念,等于收入减消费(比我们日常所用的银行储蓄存款的储蓄概念包括的范围大)。投资流量会因利率的提高而减少,储蓄流量会因利率的提高而增加。故投资是利率的递减函数,储蓄是利率的递增函数。而利率的变化则取决于投资流量与储蓄流量的均衡。

和传统的利率理论相反,凯恩斯完全抛弃了实际因素对利率水平的影响,其利率决定理论基本上是货币理论。凯恩斯认为,利率决定于货币供求数量,而货币需求量又基本取决于人们的流动性偏好。如果人们对流动性的偏好强,愿意持有的货币数量就增加,当货币的需求大于货币的供给时,利率上升;反之,人们的流动性偏好转弱时,对货币的需求下降,利率下降。因此,利率是由流动性偏好曲线与货币供给曲线共同决定的。

凯恩斯的利率理论在学术界曾引起争论,反对方的典型代表是英国的罗伯逊与瑞典的俄林。他们提出的“可贷资金论”一方面反对古典学派对货币因素的忽视,认为仅以储蓄、投资分析利率过于片面,同时也抨击凯恩斯完全否定非货币因素在利率决定中的作用。

按照可贷资金理论,借贷资金的需求与供给均包括两个方面:借贷资金需求来自某期间投资流量和该期间人们希望保有的货币余额;借贷资金供给则来自于同一期间的储蓄流量和该期间货币供给量的变动。用公式表示,有:

式中,DL为借贷资金的需求;SL为借贷资金的供给;ΔMD为该时期内货币需求的改变量;ΔMS为该时期内货币供应的改变量。显然,作为借贷资金供给一项内容的货币供给与利率呈正相关关系;而作为借贷资金需求一项内容的货币需求与利率则呈负相关关系。就总体来说,均衡条件为:I+ΔMD=S+ΔMS

(2)针对古典利率决定和凯恩斯利率决定两个理论,可贷资金理论认为它们都有其不足之处。

可贷资金理论认为在利率决定问题上,肯定储蓄和投资的交互作用是对的,但完全忽视货币因素是不当的,尤其在目前金融资产量相当庞大的今天。

凯恩斯指出了货币因素对利率决定的影响是可取的,但完全否定实质性因素是错误的。

可贷资金理论试图在古典利率理论的框架内,将货币供求变动等货币因素考虑进去,在利率决定问题上同时考虑货币因素和实质因素,以完善利率决定理论。利率是借贷资金的价格,借贷资金的价格取决于金融市场上的资金供求关系。

可贷资金理论从流量的角度研究借贷资金的供求和利率的决定,可以直接用于金融市场的利率分析。特别是资金流量分析方法及资金流量统计建立之后,用可贷资金理论对利率决定做实证研究和预测分析,有其实用价值。

(3)货币政策指的是中央银行为实现给定的经济目标,运用各种工具调节货币供给和利率所采取的方针和措施的总和。货币政策的制定和选择不可避免地受到了上述利率决定理论的影响。

对货币政策工具的影响。三大传统的货币政策工具——存款准备金,再贴现率,公开市场操作等是依据这些利率决定理论形成的,如存款准备金的高低影响货币供给的总量,进而影响利率。此外,利率决定理论中的投资和需求流量的权衡使得当局可以有选择地对某些特殊领域的信用加以调节和影响。

对货币政策中介指标的影响。利率指标的选择是利率决定理论的最好诠释和应用。

对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影响。凯恩斯学派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理论,其最初思路可以归结为:通过货币供给M的增减影响利率r,利率的变化则通过资本边际效益的影响使投资I以乘数方式增减,而投资的增减进而影响总支出E和总收入Y。用符号可表示为:

M→r→I→E→Y

在这个传导机制发挥作用的过程中,主要环节是利率,而依据凯恩斯的利率决定理论,影响利率的主要因素乃是货币供给。

12.请分别解释有效市场假说的三种形态。(华南理工2011金融硕士)

答:有效市场理论由美国芝加哥大学财务教授尤金·法玛在20世纪60年代提出,又称有效市场假说。该假说认为,在一个有效的资本市场中,证券的价格应该立即对相关信息做出反映,即有利的信息会立即导致证券价格上升,而不利的信息则会使其价格立即下降。因此,任何时刻的证券价格都已经充分地反映了当时所能得到的一切相关信息。在有效市场上,证券价格在任何时候都是证券内在价值的最佳评估。根据可获得的有关信息的分类不同,可将市场效率划分为弱势有效、半强势有效和强势有效三种类型:

弱势有效市场,指证券价格被假设完全反映包括它本身在内的过去历史的证券价格资料。其主要特点在于证券的现行价格充分反映了历史上一系列交易价格和交易量中所隐含的信息,证券价格的变动表现为随机游走过程。

半强势有效市场,指有公开的可用信息假定都被反映在证券价格中,不仅包括证券价格序列信息,还包括公司财务报告信息、经济状况的通告资料和其他公开可用的有关公司价值的信息,公布的宏观经济形势和政策方面的信息。半强势有效的市场并不意味着所有的市场参与者都能马上接受并且理解所有公开有用的信息,事实上只有机构投资者和职业分析家才可能对新的信息做出迅速的反映。

强势有效市场,指所有相关信息(包括内部信息和公开信息)都在证券价格中反映出来,即证券价格除了包含历史价格信息和所有公开信息外,还包含了所谓的内幕信息。

13.分析说明MM定律。(上海交大2002研;金融联考2006研;华东师范大学2011金融硕士)

答:MM定律是由美国著名财务学者Modigliani和Miller共同提出的理论,MM理论指出:企业价值只取决于企业资产的获利能力,而资本结构与企业价值无关。

MM定律指出企业价值最大化与股东财富最大化是一致的。使企业价值最大化的资本结构对股东最有利。MM定律可以分为有税条件下的MM定律和无税条件下的MM定律。

(1)在无税条件下的MM定理1,即资产价值的维持和创立与其筹资来源无关,其实质内容是强调企业价值是由资产负债表左侧的实际资产决定的,而不是由企业负债与股东权益比决定的。

(2)在无税条件下的MM定理2,即股东所要求的收益率与企业负债与股东权益之比成正比。只要总资产收益率ROA超过了负债利息率RD,股东权益资本成本RE将随企业负债与股东权益比(D/E)的增加而增加。

(3)有税条件下的MM定理1,即负债企业价值等于无负债企业价值加上因负债而产生的税收屏蔽作用,这一税收屏蔽作用的价值等于企业负债总额与企业所得税税率的乘积。

(4)有税条件下的MM定理2,即负债企业股东权益的资本成本为无负债企业股东权益的资本成本加上由负债引起财务风险的税后补偿。

1963年MM定理考虑到公司所得税存在的情况时又指出:企业应接近100%的负债,因为更高的负债水平将导致更高的利息节税现值,从而提高企业的价值。即后来修正的MM定理中的两个命题。命题1,MM定理的公司所得税观点:有债务公司的价值等于有相同风险但无债务公司的价值加上债务的节税利益。按照此定理,公司的资本结构与公司的价值不是无关,而是大大相关,并且公司债权比例与公司价值成正相关关系。这个结论与早期资本结构理论的净收益观点也是一致的。命题2,MM定理的权衡理论观点:随着公司债权比例的提高,公司的风险也会上升,因而公司陷入财务危机甚至破产的可能性也越大,由此会增加公司的额外成本,降低公司的价值。因此,公司最佳的资本结构应当是节税利益和债权资本比例上升而带来的财务危机成本与破产成本之间的平衡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