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春增《外国社会学史》(第3版)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赠5套名校考研真题及详解】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四章 齐美尔的形式社会学

4.1 复习笔记

格奥尔格·齐美尔(1858--1918)是德国早期社会学的代表人物之一。他本人承认自己并没有创建什么社会学体系,但由于他强调社会学以社会交往形式为其研究对象,所以在社会学史上一般称他的社会学为形式社会学。

一、生平与著述

1.生平

齐美尔出生在柏林一个富裕的犹太人家庭。很小的时候,父亲去世,由他家的好友、一个音乐出版社的经理作了他的监护人。母亲的冷漠和盛气凌人的态度使他与家庭的关系比较疏远,幼年的齐美尔就开始感受到人世间的冷暖。

齐美尔从古典中学毕业后,在柏林大学攻读历史和哲学,师从当时一些有名的学者。1881年,他以关于康德的论文获哲学博士学位。1885年,他在柏林大学任哲学讲师,没有薪金,只收学生听课费。直到1901年,他取得编外教授的称号,但仍然没有正式薪金。由于当时德国的反犹主义,直到1914年,他才在斯特拉斯堡大学获得了正式教授的职位。

由于齐美尔具有多方面兴趣,涉猎广泛,所以他很少把自己的理论系统化。他提出了许多观点,散见在各个领域,难以将它们组成具有严密联系的理论体系,因而有人称他为“小品文”式的作家。全面地评论齐美尔的社会学思想是比较困难的。但是,齐美尔的许多社会学思想,例如形式社会学、关于冲突以及资本主义文化矛盾的研究,则是独具特点并具有一定的系统性的。

齐美尔虽然受到官方的不公正待遇,但是他在学术界却有很高声望。他的一些著作被译成英文、法文、意大利文、波兰文和俄文,他的若干观点得到了韦伯等许多著名社会学家的赞同,他被认为是德国社会学的创始人之一。

2.著述

齐美尔是一位多产的作家,生前有200多篇论文发表。在社会学、伦理学、哲学和文学理论领域,他撰写了20部左右的著作。他的早期主要著作有:《论社会分化》(1890)、《历史哲学问题》(1892)、《伦理学科学导论》(1892—1893)、《货币哲学》(1900)等。1908年,出版了他的社会学主要著作《社会学:关于社会交往形式的研究》。1917年,出版了多卷本著作《社会学基本问题》。齐美尔在其晚年撰写的著作和论文,大多是关于文学批评和评论、哲学史等方面的内容。

二、形式社会学

1.社会学理论的对象与结构

(1)社会学理论的对象

社会学是以社会为研究对象的,然而,由于人们对社会本身的认识并不清晰,因而导致了一些人对社会学学科的否认。

对社会的两种错误认识:

a.缩小了社会的意义。它认为社会只是一个抽象,真实存在的是个人的品质与经验,虽然对围绕着我们的现象作些粗略的、初步的调查是非常有用和必不可少的,但它不是真实的客体,它并不存在于个人和个人之间的过程之外,也不是对于个人的补充。在对于个人的性质、历史特征做了研究以后,已没有供某种科学研究的主观领域的余地了。因此,它认为,社会是如此之渺小,以至于不足以构成一门科学的研究领域。

b.无限夸大了社会的意义。它认为个人的存在与所做的一切均出现于社会之中,个人由社会所决定,并是社会生活之一部分。因此,没有任何一种关于人的科学不属于社会科学的。于是,它认为社会科学应取代诸如历史、心理、法律等分门别类的学科。

齐美尔对上述两种错误认识的批评

他认为既不能满足于承认只有个人是真实的,也不能因为人类的一切活动存在于社会之中便认定只有社会才是真实的。齐美尔进一步研究了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指出个人并非人类社会的原子或最终的要素。因为,在科学的意义上说,我们所认识的单个的人只是一些单一的特性,它们存在于彼此相互影响的关系之中。他还提出,不应认为只有最终一级的要素单位才是真实的,而这些要素所构成的形式便不真实。任何形式都是一种综合,都被赋予了一种综合的主观因素。个人是由一系列单一的品质、命运、力量和历史因素构成的,这些因素与个人相比较的意义,同将个人与社会相比较的意义是一样的。

齐美尔关于社会学对象的观点:

a.“社会”是社会化的个人的复合体,是社会性的人类物质,它构成了整个真实的历史。

b.“社会”是各种关系形式的总和,正是由于这种力量而使个人转变成了第一种意义上的“社会”。

c.社会是一个由单个人所构成的复杂的相互作用的网络,是因相互作用而联系起来的无数个人的一种总称。这种相互作用是社会的本质和社会过程的基础。

基于对社会的这种认识,齐美尔认为,社会学作为一门科学就要研究人类面临的问题和他们的行为规律。社会学要阐明的是一种社会事实,即个人由于相互作用而形成了群体,同时个人被群体所决定。

(2)社会学理论的结构

一般社会学。它研究在各门社会科学对象中所表现出来的特殊规律。社会学不是寻找未经任何一门社会科学研究过的对象,而是为所有社会科学去探索新的途径。社会学研究和把握的,实际上是过去任何一门社会科学未经研究和把握的规律。

形式社会学。在齐美尔看来,当人们之间的交往达到足够的频率和密度,以至于人们能够相互影响并组成群体时,社会便产生和存在了。因而社会学需要研究人们交往的基本过程和形式以及社会组织类型。

哲学社会学。研究社会的认识论和形而上学问题,即揭示社会学研究的条件、前提和基本概念,对个别研究进行形而上学的综合。

2.形式社会学

(1)基本观点

在齐美尔看来,人们在历史和现实中的种种相互作用、联系和行为,其中都存在着一种基本上类似的相互作用模式,这些相互作用模式就是所谓的“社会交往的形式”。社会学的主要任务就是识别这些基本的社会交往形式。具体来说,各门社会科学所研究的是社会的和历史的现实存在内容,而社会学所研究的则是从这些内容中抽象出来的形式,或者说,研究社会中人们相互作用的交往形式。齐美尔认为对有限的形式的分析有助于我们研究社会生活。需要指出的是,齐美尔并不认为形式就是一种独立的实体,可以没有内容单独存在,形式和内容之间存在着多种联系。“纯粹”的形式在社会生活中是不存在的。

(2)新康德主义的影响

新康德主义企图从纯形式的立场考察历史科学的方法论和历史研究的逻辑,认为不同科学学科划分的根据不在于研究对象的内容,而在于研究对象的形式所具有的特征。齐美尔将这一思想应用于社会学,提出采用形式主义方法解释社会,并由此确立了所谓“形式社会学”的第一人。

(3)研究交往形式的原因

齐美尔认为人们之间社会交往和相互作用的具体内容是十分复杂的,如果我们不能从大量的社会现象中抽象出某些共同的形式特征,我们就只能具体描述这些现象,而无法深入研究复杂多样的社会现象。因此,有必要将某些共同的基本形式从社会现象中抽象出来。

3.不同群体的互动形式

齐美尔指出他认为比较重要的一些社会交往形式,如统治、服从、竞争、合作、党派、分工、亲密、疏远、权力变换、上层制度和下层制度、群体的外部界限和内部结合等。我们用齐美尔关于群体内个人之间互动形式的研究为例,具体说明齐美尔关于形式社会学的理论。

(1)由两个人组成的群体

成员之间互动的形式特征表现为:群体的生存取决于双方的直接合作,所以两人群体中不存在超个人的结构,两人相互依赖。

(2)三个人结成的群体

此群体有可能出现新的互动形式,权威和支配地位开始出现。因为三人群体可以通过某两个人的结合,把意志强加给第三者,某个人可能利用中间人的地位在群体中获得某种支配地位等。

(3)小群体和大群体

一旦群体规模超过了一定的限度,例如五人以上的群体中,由于人数增多和功能变化就会产生复杂的相互作用关系,导致群体成员的相似性减弱。群体为了协调与控制群体的生存和发展,必须制定出各种分工和交换的制度,将群体成员之间的互动制度化。

4.对齐美尔形式社会学的评价

(1)齐美尔形式社会学的思想在社会学发展史上占有一定的位置。它从方法论和研究对象角度上对社会学作了有意义的界定,对社会学研究专门化和制度化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2)但形式社会学的具体研究却很少被后来的社会学家继承,是因为形式社会学对于人类相互作用关系的描述过于抽象。齐美尔对于形式的特别强调,导致他所提出的形式类型在很大程度上脱离了这些形式关系所具有的社会的、经济的和政治的特征,更多地成为精神理解和思想的产物。

(3)齐美尔的形式社会学虽然论及了形式和内容两个方面,但他在更多的情况下并不把人们的相互作用看做是社会的实在,而仅仅看成是一种社会过程,是“某种发挥作用的、使个体不断感受的东西”。

三、关于社会冲突的思想

1.社会冲突存在的必然性

(1)齐美尔认为,合作与冲突是人们社会交往的主要形式。在社会中,完全协调一致的群体是不存在的。在复杂和分化的社会里,人们都属于一定的群体,而在群体中生活的人们都具有一种“排他性”即竞争的本能。任何一个合作过程都同时伴随着与之相对立的冲突过程,社会本身就是一个包含着合作与冲突、吸引与排斥这样一些矛盾的统一体。将人们结合起来的力量和造成人们冲突的因素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因此,在任何一种形式的社会合作中都同时存在冲突,完全和谐的社会合作是不存在的。

(2)人们相互之间的关系越是密切,他们之间的意见反而越容易产生分歧,不尽一致,感情越容易不融洽。在密切交往的社会关系中,爱和恨是同时存在的,这种密切关系建立在一种矛盾心理之上。真正的密切关系并不掩盖冲突,而是允许冲突表现出来,从而避免冲突的积累。因此,齐美尔认为,不存在冲突的群体即使存在,也是没有生命力的,不可能有变革和发展。

2.社会冲突的类型与功能

(1)社会冲突的类型

从冲突的现实性来看,可以将冲突分为现实的冲突和非现实的冲突。

a.现实的冲突,是为了解决问题。

b.非现实的冲突,是为了发泄情绪。

从冲突的范围上,齐美尔将冲突分为四种类型

a.群体内部的冲突,如群体内部的不合、仇视或派别、宗派斗争。

b.群体之间的冲突,即战争。

c.诉讼,即在法律范围内的以及通过法律、法庭解决的冲突。

d.非人格的思想冲突,与人们因争夺某些物质、获取占有权而发生的冲突相比,思想、观念上的冲突更为冷酷无情。

第二种划分方法中,群体内部冲突与群体之间冲突之间的联系

a.在和平状态时期,一个群体有可能允许一定程度的内部冲突存在,不压制成员之间的冲突。

b.但如果这一群体和另外的群体发生冲突时,就会对群体内部的冲突加以限制,将群体内部的所有力量结合在一起,一致对外。对于一个国家来说,战争是解决内部矛盾的最好手段。

c.在群体和其他群体发生冲突时,为了加强群体的集中程度,一般容易出现独裁或战争。

(2)社会冲突的积极功能

社会冲突对于群体和社会的整合具有积极功能。

a.当一个群体与外部发生冲突时,为了一致对外的需要,能促进群体内部的结合,使原有的内部矛盾得到解决。

b.在一个社会系统中,各群体之间的相互冲突,可以促进各群体之间保持相当的独立性和一定界限,因而有利于保持整个系统各因素之间的平衡,使社会产生一定的分化和整合。

c.社会是由相互交往的互动的个人组成的。对于群体中的个人来说,“排他性的本能”、冲突固然增加了人的异化,但同时通过冲突,又将个人联结在社会交往的网络之中。

社会冲突对于社会稳定具有积极作用。

a.冲突的发生和表现有利于矛盾的解决或缓解敌对情况,如同病人只有在病症显现之后,才有可能治愈一样。在充满矛盾和敌对情绪的情况下,冲突有助于不同观点和情绪的宣泄。如果将任何冲突或反对形式都取消的话,那么一般的冲突就有可能激化成尖锐的敌对行为,造成社会的大分裂和解体。

b.由于冲突是建立在人们相互作用基础之上的,因而通过冲突的表现和解决,人们会建立一种新的相互作用关系,从而促进社会的变革和发展。齐美尔的这一思想在后来的冲突论中,被发展为所谓“安全阀”机制,即社会应该允许不满情绪有一定的渠道和以一定的方式得到发泄,不能对凡是引起冲突的因素一概否定。这种不满情绪的发泄就像一个安全阀一样,可以缓解社会矛盾。没有这种安全阀,许多社会相互关系就不可能长久维持。

3.对齐美尔社会冲突思想的评价

(1)齐美尔社会冲突思想被认为是西方社会学理论中的一个新的转折。

(2)齐美尔对社会冲突积极作用的肯定与研究,在一定程度上是对社会生活中辩证因素的认识,因而具有一定的合理性。社会冲突理论观点的出现,在实质上是20世纪初期资本主义社会阶级矛盾尖锐化现象的反映。但是在齐美尔时代,社会冲突现象在西方社会学中刚刚开始有所反映。

(3)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随着西方社会多种矛盾在50年代末至60年代初开始逐步激化,冲突理论已成为西方社会学中的主要流派之一。现代冲突理论的主要倡导者、美国著名社会学家科塞直接吸收了齐美尔的有关思想。

四、资本主义的文化矛盾

1.客观性与个性的矛盾

(1)基本观点

齐美尔认为,资本主义文化的根本矛盾,是文化的客观性与人的个性自由发展之间的矛盾。人类为了自身的发展和实现人类的目的,创造了物质产品、政治和经济制度、各种意识形态及包括科学、艺术和宗教等的文化形态。但文化一经被人们创造出来,就获得一种客观性的特征,即它摒弃一切主观性和个体感受性,代之以纯粹的逻辑客观性,与人的主观自由要求相对立。人们生活在一个需求和愿望都受到客观文化控制的社会中,文化的发展和人的异化成为现代社会不可分离的两个方面。这种文化矛盾在人类进化的各个时代都有所表现,而在资本主义社会形态中则表现得最为明显。

(2)以货币经济的发展具体说明这种文化矛盾

齐美尔认为,在资本主义社会中,货币处手统治地位,是资本主义文化发展的主要结果和资本主义社会现象的总和。货币的出现,集中反映了文化的客观性。货币经济的发展,使社会朝着越来越理性化和非个人化的方面发展,个人的选择性和价值在社会中越来越受到忽视。

在任何类型的社会关系中,例如在所有者和被雇人员之间,当社会关系是建立在以货币为基础的强有力的契约关系之上,而不是像过去那样以服务和自然物为报酬形式时,个人之间关系原来带有的那种个性和感情因素就不再发生作用,一切以道德为基础的因素都遭到排斥。每个个人越来越依赖别人提供的服务,而不是某一具体的个人,货币成为人们之间相互作用的中介物,因而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实际上成了物与物之间的交往。

货币的出现使得劳动者和劳动产品的分离成为可能。货币在空间上和精神上将劳动者与他的劳动产品分割开来,劳动产品变为独立于劳动者之外的某种存在物。

人们之间的结合与相互交往,逐渐成为纯粹是为了有限目的的结合与交往,在此之前不必有任何联系。

2.社会与个人的矛盾

齐美尔认为,正是在这种由货币所集中体现的现代文化矛盾的影响下,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也表现为一种双重的关系,即个人必须在社会中生活而不能与它脱离,但同时又与社会相对立。个人在社会中生活,必然要处于社会关系的网络之中,结成一定的群体,直至组成国家。现代组织和社会需要的是协调一致的目的和行动,但是这种集中和专门化是以牺牲个人的丰富性为代价的。个人只有在社会联系之外,才能找到真正的自由,而这又是不可能的。因此,个人在现代资本主义文化体系中地位的特征是对社会的疏远和异化。

3.齐美尔认为现代资本主义的这种矛盾是无法解决的

人类理性和客观文化的进步是必然的。社会发展的要求和社会分化的扩大,势必导致专门化和理性化,由小群体到大群体,由封闭单一到开放和复杂多变的社会关系,它们都是人类文化发展的客观结果。人们虽然感到文化客观性的压抑,但又不得不接受它。在这种状态下,个人的发展只能是畸形的。

4.评价

(1)齐美尔对资本主义的货币交换关系和资本主义文化矛盾的研究,在西方社会学发展史上具有开拓性意义。他试图从一个新的角度解释“资本主义文化精神”,虽然这一理论在本质上与历史唯物主义是格格不入的,但是也应看到他对于资本主义的严肃批判精神。如果我们将齐美尔的《货币哲学》视为对于资本主义商品交换关系的现象进行的分析,那么,它仍不失为一部杰作。

(2)齐美尔的分析有重大的缺陷,他不是直接对资本主义的工业化过程进行研究,而是通过货币等文化现象作间接的说明,其论述的中心是交换关系而不是生产关系,因此他的分析常常是含蓄的、不明确的。

(3)总之,齐美尔囿于立场和形式社会学的观点,没有能更深刻揭示这种文化矛盾的历史特征和社会本质方面的原因,最终把它归结为一种精神和心理上的矛盾,以至有时得出了一种悲观的看法,认为客观文化越是发展,人的心灵发展就会越衰退。

(4)齐美尔去世之后,他的大部分著作逐渐被人遗忘。后来在美国却受到了欢迎,齐美尔的若干著作被翻译出版,得到了广泛的宣传。当然,美国社会学家并不是对齐美尔的抽象议论感兴趣,他们对齐美尔的兴趣主要集中在齐美尔对城市、群体变化、社会冲突和社会生态学方面的研究。

(5)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齐美尔的思想在西方社会学界重新受到重视,出版了大量研究齐美尔的著作,齐美尔的声望日隆。这主要是因为,虽然齐美尔没有创造出完整的社会学体系,但他对现代资本主义社会的许多研究是有相当深度的。当代西方社会学许多理论观点,都可在齐美尔那里发现最早的阐述,例如符号互动理论、结构功能主义方法,特别是社会冲突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