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式颖《外国教育史教程》课后习题详解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4章 古罗马的教育

1古罗马从共和时期到帝国时期,在教育上发生了哪些变化?其原因是什么?

答:(1)古罗马从共和时期到帝国时期教育上发生的变化

在教育目的方面,由共和时期培养农民—军人,到帝国时期培养安分守己的公民和唯命是从的官吏,培养目标发生了很大的转变。

在教育形式方面,由共和时期家族教育、私学教育,到帝国时期国家控制教育,国家非常重视教育,建立了一套为帝国政治、经济服务的教育制度,并加强对教育的控制。

在教育内容方面,主要有两点:其一,拉丁文取代希腊文占据主导地位;其二,教学形式主义严重、内容空洞。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中,教学与生活相脱离,实用学科减少。高等教育中原有的雄辩术教育不受重视,因为辩才和智慧不是帝国所需的品质。

在教育的宗教性方面,公元1世纪前后产生的基督教在公元325年被君士坦丁皇帝主持的尼西亚宗教会议宣布定为国教,成了罗马帝国统治人心的工具。教会为了宣传自己的教义并扩大影响,就不断扩大教会学校的数量,此举对罗马的世俗教育形成了极大的冲击力量,并使罗马世俗教育最终走向衰落。

(2)发生转变的原因

教育是为政治服务的。当罗马建立起庞大的帝国时,成立中央集权统治的政治体制时,教育上也应该随之发生一些改变,以适应政治的需要,教育上发生的转变归根到底是为了维护奴隶主阶级的统治地位。

统治阶级对外扩张的需要。罗马在共和后期就不断向外扩张,经过长期的军事侵略,成为跨欧、亚、非三洲世界史上最大的奴隶制大帝国。为了统治其庞大的领土,需要教育培养各种官吏统治人才,以便加强对全国的管理。

统治阶级对内统治的需要。各地区的经济制度和政治情况差别很大,民族各异,语言不一,各族人民争取独立和解放的斗争极为激烈。为了有效地统治这个幅员辽阔、情况复杂的帝国,罗马贵族不得不废除共和政治,建立庞大、复杂的行政系统和官僚制度。与之适应的是教育内容更加注重法律的教育,国家加强对教育的控制。

2西塞罗教育思想是什么?它对后世有什么影响?

答:(1)西塞罗的教育思想

西塞罗是共和后期的政治家、雄辩家、文学家、哲学家,他的教育目的是培养雄辩政治家,集中体现在《论雄辩家》中。其教育思想主要有:

关于雄辩家的定义。西塞罗认为,一个名副其实的雄辩家,必须能够就眼前的任何问题进行得体、生动而有说服力的演说。能就任何问题进行得体的演说是雄辩家的本质特点,雄辩家不同于一般的“会说话的人”。雄辩家与各种专家也有所不同,一个雄辩家在某一专业领域的知识当然不如该专业的专家,但只要获得该专业的基本知识以后,他讲起来就会比他请教过的专家还要生动、精彩。其中的原因,就在于雄辩家善于雄辩。

雄辩家教育的内容和方法。西塞罗认为要想达到雄辩家的要求,必须具备以下条件:

第一,广博的学识。西塞罗要求雄辩家拥有各种重要的知识和全部自由艺术。全部自由艺术是指文法、修辞,以及柏拉图所主张学习的算术、几何、天文、音乐等学科;各种重要知识则是指政治、各国政治制度、法律、军事和哲学等;

第二,在修辞等方面具有特殊的修养。因为决定演讲之水平高低的重要方面是遣词造句以及整个演说词的文体结构。所以在修辞方面要求表达正确,通俗易懂,优美生动,语言与主题相称;

第三,优美的举止与文雅的风度。

雄辩家的培养方法。西塞罗强调练习的重要地位,他主张要进行经常的模拟演说,同时要勤于写作,用写作来磨练演说。他认为写作可以训练人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这种能力可以转移到演说能力中去。

关于“人道”的教育思想。人道,是指为人之道,他认为要尽为人之道,必须具备三个方面的条件:首先,必须充分发挥人之所以为人的特点;其次,以同情、仁爱、礼让等规范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最后,只有具备文化修养的人才能称作人,因为只有他们才能尽为人之道。因此,教育必须高度重视道德品质的培养。

(2)对后世产生的影响

西塞罗培养雄辩家的教育思想对罗马帝国时期以及后来的欧洲教育都产生过较大的影响。雄辩术起源于希腊,在罗马共和时期的政治生活和社会生活中作用甚大。它既是争取民众、击败政敌的工具;又是歌功颂德、取悦各方的手段;还是诉讼争斗、法庭辩护的途径,后来便逐渐演变成罗马学校中的主要课程。

到了共和末期,随着共和制的解体,雄辩术的重要性就大大降低了。帝国时期更是没有它存在的土壤,但它的影响犹存,雄辩家成了有教养的罗马人的代名词。西塞罗的雄辩教育理论成为当时以及后来100多年中的权威性观点。

3试论昆体良教育思想在教育史上的贡献,

答:昆体良是公元1世纪罗马最有成就的教育家,其代表著作是《雄辩术原理》。昆体良的教育理论和实践都以培养雄辩家为宗旨。其教育思想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1)论教育与天赋

昆体良高度评价了教育在人的形成中的巨大作用。他认为,人人可通过教育而培养成人。但人的心性各不相同,因此,要研究、了解儿童的天性。首先,要研究儿童的天赋、倾向、才能,根据其倾向和才能进行教育和教学。其次,教育必须遵循儿童的年龄特点。

昆体良关于天性与教育的关系的观点较为全面,提出了天性是教育的基础和原材料的思想以及教育适应自然的主张,反映了他对教育规律的认识。他的这些思想曾给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教育家以深刻影响。

(2)德行是雄辩家的首要品质

昆体良提出的教育目的,就是培养善良而精于雄辩术的人。善良是第一位的,在雄辩术上达到完美境界是第二位的。因此,他坚持把良好道德的培养放在教育任务的首要位置。昆体良认为,雄辩家的主要任务是宣扬正义和德行,指导人们趋善避恶。善良、有德、坚持正义是雄辩家的起码条件。

对于善德的获得,昆体良认为:个人的秉性对于他的道德面貌会起某种作用,但更重要的是要靠教育的力量。

(3)学校教育优于家庭教育

昆体良认为学校教育优于家庭教育。他认为,家庭和学校这两种教育场所都有可能产生善德和恶德,不能把家庭理想化。学校教育有其独有的优点,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学校教育可以起到激励学生的作用;

学校能给儿童提供多方面的知识;

学校还可以养成学生适应社会公共生活的习惯和参加社会活动的能力。

因此,雄辩家必须在学校中培养。

(4)论学前教育

昆体良十分重视学前教育。他认为,在幼儿能说话的前后,就应该对他进行智育。但由于7岁前的幼儿接受知识的能力有限,因此,每次学习量应当很少。

(5)教学理论

昆体良在教学理论的许多方面提出了精辟的见解,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班级授课制思想的萌芽。

专业教育应建立在广博的普通知识基础上。

关于启发诱导和提问解答的教学方法。

提出学习和休息交替,防止过度疲劳的意见,以及休息应有度,以免形成贪玩、懒惰的坏习惯。

对教师的要求。昆体良对教师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大致有下列几点:

a.教师应该是德才兼备的;

b.教师对学生应宽严相济;

c.教师对学生的教育要有耐心,对学生要多勉励、少斥责,在实行奖惩时要注意分寸,既不能“吝啬表扬”,也不能“滥用惩罚”;

d.教师应当懂得教学艺术,教学应当简明扼要,明自易懂,深入浅出;

e.教师要注意儿童之间在能力、资质、心性方面的差异,因材施教。

昆体良的教育思想是古希腊、罗马(公元1世纪以前)教育理论和实践的总结。他在《雄辩术原理》中所论述的教育、教学的原理、原则和方法,从公元1世纪至四五世纪,为整个罗马帝国的学校和教师所效法,几乎没有多大变化。他的教育思想,在文艺复兴时期,对人文主义者和教育家,对夸美纽斯,也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4你怎样评价奥古斯丁的教育哲学体系?

答:奥古斯丁是基督教教父哲学的集大成者,他是把哲学用在基督教教义上,从而创立了基督教宗教哲学体系的神学家和哲学家。奥古斯丁在他的重要著作《忏悔录》中结合自己的经历,论述了对教育的一系列看法,他的教育哲学成为中世纪基督教教育的理论基础。其教育哲学体系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上帝就是真理

了解上帝可通过世俗知识(理性)和内省(信仰)的方式,世俗知识是为信仰服务的,必须绝对服从《圣经》。通过理性和思想而不是感觉,发现心中已有的真理和知识。

(2)“原罪论”与“禁欲说”

奥古斯丁认为每个人生来就是有罪的,宣扬“赎罪论”,认为人要去恶从善,依靠个人是无能为力的,所以要依靠上帝才能解救;他提倡“禁欲说”,宣扬“灵魂不灭论”,认为人性本恶,只有信仰上帝,摧毁欲望,才能从恶性中解脱,上升到神的境界。因此,他认为教育上的体罚是合理的,也是有益的、必要的,奥古斯丁的这种理论支配了欧洲教育达1000年之久。

(3)宗教教育

奥古斯丁认为,教育的主要目的是为教会和神学服务,《圣经》是最主要的教材。对于古希腊和罗马的世俗文化,他主张要有条件地吸取并为基督教服务。他认为文法、修辞、逻辑等学科,作为一种工具,既可以为异教服务,也可以为基督教服务。他说可以保留这些学科的形式,同时以《圣经》和其他宗教书籍对其加以改变。同样,数学、几何、天文、音乐也可以改变,使它们为基督教服务。

(4)平等思想

他认为上帝的子民是平等的,都可以得救,这就促进了教育平等思想的产生。

奥古斯丁创立的基督教宗教哲学体系为基督教哲学开创了新的纪元。他的教育哲学对西欧中世纪教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基督教教会控制的各级学校,无不以他的教育哲学为指针。了解奥古斯丁的教育哲学,是理解罗马帝国后期和西欧中世纪教育的重要环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