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上海师范大学教育学院434教育管理学真题及详解
2005年上海师范大学教育学院434教育管理学真题
专业名称:高等教育学 教育经济与管理
考试科目:教育管理学
考试代码:434
论述题(每题25分,共150分)
一、试述教育管理不同于社会管理的自身特点。
二、试述领导者影响力的来源及其在管理中的意义。
三、试对学校作为科层组织与非科层组织的特点作出分析。
四、试述古典决策模型的理论假设及其主要步骤。
五、试述管理中的沟通障碍及克服沟通障碍的方法。
六、试述推行中小学教职工聘用合同制的改革及其意义。
2005年上海师范大学教育学院434教育管理学真题及详解
专业名称:高等教育学 教育经济与管理
考试科目:教育管理学
考试代码:434
论述题(每题25分,共150分)
一、试述教育管理不同于社会管理的自身特点。
答:教育管理是社会管理的一部分,它具有社会管理的共同特点,但它又不同于社会管理,它具有自己的特点。其主要特点如下:
(1)管理育人
各级各类教育组织的主要功能就是为社会培养一定质量与规格的人才。教育管理也就成为育人的手段之一。因此,我们把管理育人视为教育组织和其他社会组织管理的主要区别之一。教育管理的育人体现在:首先,教育管理通过构建良好的育人环境来为教师和学生服务。其次,管理育人是指学校一切规章制度、工作条例、各种活动都要具有教育意义,有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第三,每个教育管理者,他们不仅是管理人员,同时还是教育者。他们在完成具体管理工作过程中要时时处处以自己的思想品德和模范行为去教育或影响别人。
(2)提高教育质量是教育管理的中心任务
任何一个教育组织都十分重视教育质量问题。因为,它是教育组织的生命线,也是其存在价值的体现。教育质量很差的学校也就失去了其存在的价值。所以,学校教育组织必须依靠教育质量赢得社会、政府、家长和学生对它的信任、理解和支持。教育质量也是提高学校知名度,争取优质生源的重要条件和扩大学校影响力的基础。
(3)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是办好教育的关键
各级各类教育组织的成就、质量、效益、秩序都是全体教职工创造的。所以,办好教育必须依靠教师。教育管理者的主要任务就是全心全意地依靠教职工,把他们的智力和体力的潜力充分开发出来,为他们的智慧和才能的发挥创造机会和条件,消除影响教职工积极性、创造性的各种障碍和矛盾。
教师属于知识分子,是脑力劳动者。知识分子劳动的特点使他们的主体意识比较强烈,在处理理论与实践、政治与业务、历史传统与现实需要以及个人与群体的关系上,在对世界观、价值观、人生理想、信仰的追求、道德标准以及思维方式等方面又有认识上的差异。于是就形成了不同的知识分子群体。针对知识分子群体中的差异,教育管理者既要尊重、信任、支持和关心他们,又要帮助、教育他们,使他们能够认识自己的不足和缺点,能够不断地充实自我,完善自我,必要时还应重塑自我。
(4)教育管理主要是解决教育、教学过程中的矛盾和问题
我国的教育管理始终是把坚持社会主义政治方向,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放在首位,强调学校工作要以教学为主,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课堂教学是教学的主要形式,它要与各种社会活动、文化活动、体育活动、科技活动、生产劳动以及公益性活动相结合。整体思考,统筹安排,这样才能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培养出社会所需要的各种类型的人才。但是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往往会遇到许多矛盾和问题。如掌握书本知识与培养生活能力、工作能力的矛盾、教师面向全体学生与学生之间存在着差异所产生的矛盾、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地位的不协调以及世界的整体性和动态性与教学的分解性与静态特点的分歧等。教育管理就是要解决教育、教学过程中发生的各种问题。也只有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教育事业才能发展和提高。
二、试述领导者影响力的来源及其在管理中的意义。
答:影响力是领导者的言语指令(命令、建议、劝告)和非言语指令(榜样示范)引起被领导者作出预期反应的感召力量,它在本质上是权力作用的人格表现,是领导者将个人意志以各种方式施加到他人身上的能力。
(1)领导影响力的来源
领导者影响力的来源包括以下主要方面:
①合法的权力,组织中的领导者由于在组织中职位的合法性。使其拥有合法的权力,这种权力能对领导者产生影响。
②奖励的权力,这是一种合法的权力而派生的权力,即领导者拥有奖励的权力,他能决定被领导者的工资、奖金、提升和任用等。对这种奖励的追求会促进被领导者去完成组织的目标。(奖励可以是物质的。如提高工资奖金等,已可以是精神的表扬和上级对下级的肯定等)。
③专家性的权力,一种建立在领导者个人特性的基础上的权力,就是说作为领导者他拥有某些专门领域的知识,被领导者由于缺乏就必须服从领导者的领导。
④领导者个人的魅力,这种权力建立在下级对领导者认可的基础上,认可可以是领导个人的道德品行性格等强制权,奖励权和法定权主要决定个人在组织的地位。
⑤强制的权力,这是奖励权的相对物,是合法权力派生的权力,即领导者由于其职位的合法性而拥有某些强制的权力,(如拥有雇佣.开除和解雇下级成员,对下级成员进行批评.惩罚等权力)这种强制性的权力使得被领导者会服从领导者命令去完成组织的目标。
(2)领导着影响力的来源在管理中的意义
上述各种因素在领导活动中交织在一起,对领导者影响力的形成和运作综合地发挥作用,某一因素的加强或削弱都可能引起其他方面因素积极的或消极的变化,比如,上级领导给校长以更大的人事管理权,加强了校长的职权影响力,这可能进一步激发校长潜在能力的发挥,使下属对校长刮目相看。因此,在强化领导权威,增强组织内部凝聚力的过程中,不能只顾及某一方面的因素,应根据具体情况,全面而又有所侧重地改善几个方面的条件,才能收到良好效果。
三、试对学校作为科层组织与非科层组织的特点作出分析。
答:所谓科层组织就是德国著名学者马克思.韦伯所说的官僚组织。这种组织是按照权力等级和严格的纪律理性化地建立起来的。
(1)学校作为科层组织的特点
根据分析,学校具有科层组织的特点,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①学校在业务系统和管理系统建立起专业分工的体系。在学校中存在不同的组织部门,各自有明确的分工和职责;各个部门都有不同的专业化的工作岗位,各岗位的工作人员各司其职。一般而言,这种专业化的岗位在高等学校中体现得更为明显。
②学校内部存在权力等级。学校中存在从管理层到基层的等级体系,每个层次有着不同的职务、责任和权力。下级一般会服从上级的管理,对上级组织负责。
③制定明确的规章制度。学校不仅要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在学校内部一般还有一套明确的规章制度,教师和学生都以此为行为规范,违反学校规章制度的行为会受到处罚。
④人员任用有严格的资格限制,并要通过考核。学校教师的任用一般都有严格的选拔程序,并且对从事教师职业的人都有严格的资格限制,从学历到品德都要经过严格考察。
(2)学校作为非科层组织的特点
学校作为教书育人的专门机构,又不只具有科层组织的属性,它还有另外一些非科层组织的特点:
①在学校中,行政职位不是唯一的权力来源,学术影响也产生权力性威望。学校是文化组织,以教学和学术研究为本,培养出优秀学生、发表有价值的科研成果,是学校生存和发展的根基。而一支稳定的、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学校出“精品”的前提条件,学术上出类拔萃的教师更是学校成就的灵魂,因此,教师应当受到重视。另外,学校作为传递文化的专业组织,教师对专业的发展最有发言权。一般来说,在各级学校中,专业分化越强,难度越大,由学术因素产生的权力影响也越大。比如说,大学教师对学校决策的影响超过小学教师。
②学校中教师存在较强的自律要求,希望自己能受到像对成熟的人那样的尊重,由自己约束自己,而不是像小孩子一样处处受到约束。这种要求与教师的工作弹性性质有关,也与他们的文化素质有关。这种自律性要求并不反对纪律规定,但希望纪律要有弹性,要适合教师的特点,这不可避免要与一些管理者强调使用纪律进行刚性控制相抵触。
③教师们参与学校管理的愿望和能力较强,他们掌握的知识和经验比较多,分析问题的能力很强,彼此横向上对学术和管理问题的沟通很多,学校的文化氛围重视“平等”、“民主”观念,这对于权力的等级性产生一定的冲击。
④学校中的人际关系重视情感,这与学校工作的育人性质有关,也与学校管理者和教师的文人素质有关,科层制度所强调的“处理人际关系的非人格化”的理性特征在某种程度上被弱化。
根据上述分析,学校同时具有科层组织和非科层组织的特点。学校的权力结构是行政、学术二元化结构。各级学校的学术层次越高,二元化的特征越明显。这种特征一方面有利于加强学术组织的力量,强化民主机制,但也可能导致行政组织与学术组织的矛盾和冲突,可能削弱对必要的制度与纪律的建设,这些都是学校组织管理中必须注意的。
四、试述古典决策模型的理论假设及其主要步骤。
答:古典决策模型又称规范决策理论,是基于“经济人”假设提出来的,主要盛行于1950年代以前。古典决策理论认为,应该从经济的角度来看待决策问题,即决策的目的在于为组织获取最大的经济利益。
(1)古典决策模型的理论假设
古典决策模型的理论假设是:作为决策者的管理者是完全理性的,决策环境条件的稳定与否是可以被改变的,在决策者充分了解有关信息情报的情况下,是完全可以作出完成组织目标的最佳决策的。
(2)古典决策模型的主要步骤
根据古典决策模型的内容可知,古典决策模型包括以下步骤:
①明确问题。这一阶段是决策的前提,须做好以下几项工作:第一,查明问题的范围、程度和特点;第二,分析问题的原因;第三,预测事态发展趋向。
②设定目标。确定目标是决策的核心内容,它体现决策者的价值选择、对情势的分析认识,以及他付出代价取得成绩的意愿和勇气。目标是制定和选择行动方案的依据。确定目标要选择正确的价值标准,决策目标要有准确性,同时要满足约束条件的要求、要有明确的时间规定,在可能的情况下,尽量使决策目标数量化。
③拟订备选方案。科学决策的精髓就是决策者有选择的自由,没有选择就没有决策。只有对一批适合各种不同条件要求、达成不同水平结果的方案进行比较、权衡,才能合理决策。
④方案选择。在这一阶段,经过对方案的评价决定哪个方案可以选用。这一阶段有两个问题要注意,一是选择方案的标准,另一个是选择方案的方法。
古典决策理论忽视了非经济因素在决策中的作用,这种理论不一定能指导实际的决策活动,从而逐渐被更为全面的行为决策理论代替。
五、试述管理中的沟通障碍及克服沟通障碍的方法。
答:沟通是借助一定手段把可理解的信息、思想和情感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个人或群体中传递或交换的过程,目的是通过相互间的理解与认同来使个人和/或群体间的认知以及行为相互适应。影响有效沟通的这些因素就是沟通障碍。
(1)影响有效沟通的障碍因素
影响有效沟通的障碍包括下列因素:
①个人因素。个人因素主要包括两大类:一是有选择地接受,二是沟通技巧的差异。研究表明,人们往往听或看他们感情上能够接纳的东西,或他们想听或想看到的东西,甚至只愿意接受中听的,拒绝不中听的。除了人们接受能力有所差异外,许多人运用沟通的技巧也很不相同。有的人擅长口头表达,有的人擅长文字描述。所有这些问题都妨碍进行有效的沟通。
②人际因素。人际因素主要包括沟通双方的相互信任、信息来源的可靠度和发送者与接受者之间的相似程度。沟通是发送者与接受者之间“给”与“受”的过程。信息传递不是单方面,而是双方面的事情,因此,沟通双方的诚意和相互信任至关重要。上下级间的猜疑只会增加抵触情绪,减少坦率交谈的机会,也就不可能进行有效的沟通。
③结构因素。结构因素包括地位差别、信息传递链、团体规模和空间约束四个方面。研究表明,地位的高低对沟通的方向和频率有很大的影响。地位悬殊越大,信息趋向于从地位高的流向地位低的。事实清楚地表明,地位是沟通中的一个重要障碍。
一般来说,信息通过的等级越多,它到达目的地的时间也越长,信息失真程度则越大。这种信息连续地从一个等级到另一个等级时所发生的变化,称为信息链传递现象。
当工作团队规模较大时,人与人之间的沟通也相应变得较为困难。这可能部分地由于沟通渠道的增长大大超过人数的增长。
企业中的工作常常要求员工只能在某一特定的地点进行操作。这种空间约束的影响往往在员工单独于某位置工作或在数台机器之间往返运动时尤为突出。空间约束不仅不利于员工之间的交流,而且也限制了他们的沟通。一般来说,两人之间的距离越短,他们交往的频率也越高。
④技术因素。技术因素主要包括语言、非语言暗示、媒介的有效性和信息过量。
大多数沟通的准确性依赖于沟通者赋予字和词的含义。由于语言只是个符号系统,本身没有任何意思,它仅仅是我们描述和表达个人观点的符号或标签。每个人表述的内容常常是由他独特的经历、个人需要、社会背景等决定的。因此,语言和文字极少对发送者和接受者双方都具有相同的含义,更不用说许许多多不同的接受者。语言的不准确性不仅表现为符号多样,它还能激发各种各样的感情,这些感情可能又会更进一步歪曲信息的含义。同样的字词对不同的团体来说,会导致完全不同的感情和不同的含义。
管理人员十分关心各种不同沟通工具的效率。一般来说,书面和口头沟通各有所长。书面沟通常常用于传递篇幅较长、内容详细的信息。优点是:为读者提供以适合自己的速度、用自己的方式阅读材料的机会;易于远距离传递;易于储存,并在做决策时提取信息;因为经过多人审阅,所以比较准确。
口头沟通适合于需要翻译或精心编制才能使拥有不同观念和语言才能的人理解的信息。优点是:快速传递信息,并且希望立即得到反馈;传递敏感的或秘密的信息;适用于不适合用书面媒介传递的信息;传递感情和非语言暗示的信息。
总之,选择何种沟通工具,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信息的种类和目的,还与外界环境和沟通双方有关。
(2客服沟通障碍的方法
从上述的沟通障碍看,采取适当的行动方式能够将这些沟通障碍有效消除,也就实现了管理的有效沟通。因而,无论是对组织中沟通还是组织间沟通,有效沟通的实现取决于对沟通技能的开发和改进。克服沟通中的障碍一般有以下准则:
①明了沟通的重要性,正确对待沟通。管理人员十分重视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对沟通常有疏忽,认为信息的上传下达有了组织系统就可以了,对非正式沟通中的“小道消息”常常采取压制的态度,这表明企业管理层没有从根本上对沟通给予足够的重视。
②培养“听”的艺术。对管理人员来说,“听”不是件容易的事。要较好地“听”,也就是要积极倾听,一些积极倾听的要点。
③创造一个相互信任,有利于沟通的小环境。企业经理人员不仅要获得下属的信任,而且要得到上级和同僚们的信任,他们必须明白:信任不是人为的或从天上掉下来的而是诚心诚意争取来的。
④缩短信息传递链,拓宽沟通渠道,保证信息的畅通无阻和完整性。如减少组织机构重叠,在利用正式沟通渠道的同时,开辟高层管理人员至基层管理人员的非正式的沟通渠道,以便于信息的传递。
⑤建立特别委员会,定期加强上下级的沟通。特别委员会由管理人员和第一线的工人组成,定期相互讨论各种问题。
⑥组成非管理工作组。当企业发生重大问题,引起上下关注时,管理人员可以授命组成非管理工作组。该工作组由一部分管理人员和一部分职工自愿参加,利用一定的时间,调查企业的问题,并向最高主管部门汇报。最高管理层也要定期公布他们的报告,就某些重大问题或“热点”问题在全企业范围内进行沟通。
⑦加强平行沟通,促进横向交流通常,企业内部的沟通以与命令链相符的垂直沟通居多,部门间、车间间、工作小组间的横向交流较少。而平行沟通却能加强横向的合作,且对组织间沟通尤为奏效。
六、试述推行中小学教职工聘用合同制的改革及其意义。
答:聘用合同制,也叫聘任制,是指学校与被用教师签订合同,由学校发给聘书,明确在一定时期内给予任用的方式。
(1)推行中小学教职工聘用合同制改革的背景
建国以来,国家对教育事业实施集中统一的教育行政,在教师的任用上一直采用派任的方式。所谓派任是由上级教育行政部门和组织人事部门按计划向学校委派教师的形式。这种形式的优点在于手续简便,便于教育行政部门对教师的统筹安排和管理,也有利于教师的稳定。不足之处在于学校没有选择人才的余地,教师的任用与使用分离,易因教师工作有保障而助长其不思进取的消极情绪。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轨,国家对教育事业管理体制的改革,派任教师的方式日益显露出对新情况的不适应及其自身的弊端。因此,许多地方和学校在教师任用方式上进行了改革,采用了聘任制。1995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和1993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充分肯定了这种教师任用方式。并将其确定为我国今后教师任用的基本方式。《教师法》明确规定,中小学应当逐步实行教师聘任制度。此后,中共中央办公厅《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纲要》和中组部、人事部《关于加快推进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意见》等国家人事制度改革的政策性文件也明确指出,要逐步推进中小学教职工聘用合同制的改革。现在,这项改革已经在全国范围内推广、实施。.
(2)推行中小学教职工聘用合同制的原则和内容
实行中小学教职工聘用合同制的原则主要有:
①公开、平等的原则。它要求学校和教职工必须在合理合法的情况下,依据有关法律和改革精神,本着公开、自愿、平等的原则签定聘用合同。
②按编制聘用的原则。它要求学校用好选人的权力,按照学校的实际需要确定聘用教职工的数量,“依岗定人”,不必 “照单全收”。
③竞争上岗、择优录用的原则。在各岗位的聘任中,要根据教职工的业务素质、能力条件和工作态度等决定岗位,不必看资历、看情面,实行竞争上岗、择优录用。
中小学教职工聘用合同的主要内容有:合同期限;工作内容;劳动保护和工作条件;工作纪律;合同终止的条件、违反合同的责任等,这些内容必须公平地符合每一方的利益。
(3)推行中小学教职工聘用合同制的意义
①推行中小学教职工聘用合同制改革是适应市场经济体制的需要。我国实行的市场经济制度,已经影响到了社会生活的每一个部分,因为经济基础对“上层建筑”有极大的影响力。学校的办学也必须符合市场经济准则,但不是商业化的追求,而是对“利润”——教育价值的最大化追求。所以,对教育的改革,必须包括人事制度的改革,推行中小学教职工聘用合同制,真正实现了学校用人制度的最优化,对学校的发展,乃至对整个教育的发展优化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②推行中小学教职工聘用合同制改革符合社会发展的趋势,建立起了学校、校长和教师的有效流动和激励机制。对于学校和校长,这一改革使他们获得了选拔人才的有效通道,可以激励教师之间的竞争,提高学校的办学质量;同时,“依岗定人”也可以节省可观的教育经费,有利于提高教师待遇、营造良好的工作生活环境。对于教师来说,这样的改革可以使他们一定程度上“恢复人身自由”,他们可以选择那些教师福利待遇好的、教师发展有前途的、教育环境和机制好的学校,他们可以实现工作和评价成正比,这将进一步激励教师提高自身的素质,成为他们永不满足的不竭动力。
总体而言,聘任制是我国深化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的产物,较之派任教师的制度确有许多优越性,但它在我国毕竟实践时间不长,尚有许多不完善之处,其自身的不足如容易导致学校领导对教师聘任权的滥用,与教师的不安全感等问题也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日渐突出,必须努力在实践中去完善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