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垒《组织管理心理学》笔记和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一篇 导论

第1章 组织管理心理学概说

1.1 复习笔记

一、组织、管理与管理学

1组织与管理的概念

(1)组织的概念

组织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个体以一定方式有意识地联系在一起,为达到共同的目标而按一定规则从事活动的群体或社会单位。

组织的定义内涵如下:

组织是有一定结构的;

组织有一定的构造方式;

组织是有目的的;

组织是以有规则的活动为存在方式的。

(2)管理的概念

管理是让别人同自己一起工作并通过别人来达到组织目标的过程。管理的实质就是使别人为组织目标而工作。

管理的定义内涵如下:

管理必然是群体活动;

管理是有目标的,是为实现目标而实施的;

管理是要使别人和管理者“一起”从事活动。

(3)组织与管理的关系

有组织就需要有管理,有了管理,组织才能有效而有意义地存在。组织是管理的对象,管理是组织生存的手段。

针对组织的管理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它包括组织的计划、指导、激励、控制等过程,涉及组织的人力、物力、财力与机构等各个方面,因而是一个系统工程。

2管理学及其产生与发展

管理学是研究有关管理的概念、理论,并为管理提供原则和方法的学科。其产生与发展大致经历了以下发展阶段:

(1)萌芽期

早在大约公元前400年,古希腊学者苏格拉底就已提出了管理的一般性原则。16世纪,意大利学者马基亚维里提出了“领导与管理四项原则”:公众认可、凝聚力、统率力和励治图存。

(2)发展期

到了近代社会,出现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管理和管理学思想也逐渐发展、成熟。这一时期,出现了许多有关管理的论述和理论,如亚当·斯密的分工理论;克劳斯维茨提出的制定计划的科学性和量化的概念;巴贝奇有关厂址选择、市场预测、动作时间研究、合理化建议等具有现代意义的管理概念;杰文思的劳动强度与效率的“最优化”关系的理论,等等。

(3)完善期

随着社会化大生产和资本主义垄断时期的到来,管理的规模、复杂性、重要性日益增大,系统而完整的管理学科应运而生,产生了一批相对较完整并运用于具体实践的管理理论。主要有:古典管理;行为科学理论、管理科学理论、系统管理理论和权变管理理论。

二、管理与心理学

在现代管理中,心理管理是重要内容之一,管理的效率相当程度上取决于心理因素。心理管理以人的动机、人际关系、领导风格、组织风气、组织结构等心理因素为着眼点,目的在于通过运用心理学原理创造良好的心理环境,充分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为实现企业的目标服务。

三、组织管理心理学概说

1组织管理心理学的产生、发展

组织管理心理学产生于20世纪50年代的美国,美国斯坦福大学教授莱维特首次提出了“管理心理学”概念。近几十年,随着管理心理学的发展,研究不断深入到组织、组织行为,莱维特又撰文首先提出“组织心理学”的概念,而后有巴斯、薛恩著书《组织心理学》。至此,组织管理心理学作为一个独立的新学科诞生出来,并很快有了长足的发展。

2组织管理心理学的对象、任务

(1)组织管理心理学的主要研究对象是组织中的人一人系统。

(2)组织管理心理学的任务是吸收、运用各相关学科的理论、方法,探讨组织中个体、群体、组织、领导的心理活动规律,说明如何通过调整人际关系、激励动机、提高领导水平和领导艺术、增强组织凝聚力等手段,来协调人一人系统。

(3)组织管理心理学的理论目的是发展、完善学科体系,深化对组织心理的认识。而它的直接的实践目的,也是它的根本目的,是要提高组织效能,提高生产率。

3组织管理心理学涉及的重要学科

(1)心理学

心理学是描述、解释、预测、控制以及改变人的心理或行为的学科。它提供了诸如工作动力、工作满足、决策方法、绩效评估、态度测量、员工选拔、工作设计、工作压力等方面的实用知识,从而贡献于组织管理。

(2)社会学

社会学的研究对象是人在社会系统中扮演的角色及人际关系,研究人在相互联系、构成群体和组织时所表现出来的复杂现象。它提供了有关团体动力学、组织文化、组织理论与结构、组织技术、沟通、权力、冲突、团体及团际行为方面的知识,构成组织管理心理学的重要部分。

(3)社会心理学

社会心理学阐释群体中人们之间的相互感知与理解、沟通与冲突,说明各个层次的交往形式与规律,探讨态度的测量、理解及改变,考察如何实行变革和减少变革的阻力,寻求团体活动如何满足个体需要的途径。这些内容对于实施成功的组织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4)人类学

人类学研究人类及人类的活动。人们对于组织文化、组织环境、文化差异等方面的知识,主要来源于人类学的研究。

(5)政治学

政治学以政治环境下的个体行为和团体行为为研究对象,以冲突的结构、权力的分配、人们如何操纵权力维护个人利益等为研究主题。这对于了解组织中的行为具有重要作用。

四、组织管理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1基本术语

(1)变量

变量是指在量或质上可能发生变化的、可以赋予一定值的可测量的特征,可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自变量:是指能独立变化并引起其他变量的改变的变量。

因变量:是指受自变量的影响而发生改变的变量。

协变量:是指参与对因变量的影响从而削弱自变量的作用的变量。自变量对因变量的作用只有在协变量存在的情况下才生效。因此,协变量也可看作是情境变量。

(2)假设

假设是对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变量之间的关系的尝试性说明。一个好的假设在于它是否具有可证实性。

(3)因果关系

因果关系是指变量之间的导引关系的方向性。当由于X的变化引起了Y的变化,那么X就是Y的原因,它们之间就是因果关系。

(4)相关关系与相关系数

相关性说明两个变量之间在量变上是否有稳定关系,表示为相关系数。相关系数取值自+1.00(完全正相关,即两变量的量变方向完全相同)到-l.00(完全负相关,量变方向相反)。相关系数为0时,表示两变量之间没有关系。相关只说明量变关系,但不说明关系的方向,不说明因果性质。

(5)效度

效度表示一个测验研究的真实性和准确性程度。

(6)信度

信度是指测量的稳定性、同一性程度。

(7)普遍性

一项研究的结果能被推论于该研究对象以外的个体或团体的程度。

2研究设计

(1)观察法

观察法的定义

观察法是指通过感官或仪器按行为发生的顺序进行系统观察、记录并分析的研究方法。

观察法的分类

观察法又有自然观察与实验室观察之分:

a.自然观察是指在自然行为发生的自然环境中进行观察,对行为不施加任何干预。

b.实验室观察是指在实验室内,在人为控制的某些条件下进行的观察。

观察法的优缺点

a.观察法的优点在于方便易行,可涉及相当广泛的内容,且观察材料更接近于生活现实。

b.其缺陷在于只能反映表面现象,难于揭示现象背后的本质或因果规律。因此,此法最好与其它方法结合使用。

(2)调查法

调查法的定义

调查法是指通过事先拟定的一系列问题,针对某些心理品质及其他相关因素,收集信息、加以分析的方法。

调查法的优缺点

a.调查法的优点是能同时进行团体调查,快速收集大量资料,而且简易的问题也方便人们回答。

b.但调查法不大适于针对行为,而且对涉及态度的问题的回答未必完全真实,故而所得材料的价值要打折扣。

(3)测量法

测量法是指采用标准化的心理测验量表或精密的测量仪器对有关心理品质或行为进行测定、分析的方法。能力测验、性格测验、人才测评等,都是组织管理心理学中常用的测量法。

(4)个案研究

个案研究的定义

个案研究是对个体、群体或组织以各种方法收集各方面可能的资料以供分析的方法。

调查法的优缺点

a.个案法针对性强,对于解决组织中的具体问题颇有帮助。

b.但由于它过于具体,普遍性较差,其结论不宜随意推广。

(5)实验法

实验法的定义

实验法是指在人为控制的环境条件下精确操纵自变量而考察因变量如何因其而变化、研究变量间相互关系的方法。

实验法的分类

实验法有实验室实验和现场实验之分。

实验室实验在人为制造的实验室环境中进行。其特点是精确,但也因此而失去了一定的真实性和普遍性。

现场实验是在真实的组织环境中进行。现场实验可算是最为有效的方法,所得的结论也最具普遍性意义。其缺点在于花费、代价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