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名校教育技术学考研真题及详解(含北邮、中山等)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2013年中山大学教育学院837现代教育技术[专业硕士]考研真题及详解

一、概念解释(每题4分,共28分)

1.instructional design

答:中文为教学设计。是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一般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步骤与时间分配等环节。教学设计者经常使用教学技术以改进教学。教学设计已经开始作为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被教育技术工作者广泛重视起来。

2.portfolio assessment

答:中文为档案袋评价。又称为“学习档案评价”或“学生成长记录袋评价”,是以档案袋为依据而对评价对象进行的客观的综合的评价,它是 20 世纪 90 年代伴随着西方“教育评价改革运动”而出现的一种新型质性教育教学评价工具。档案袋是指由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搜集起来的,可以反映学生的努力情况、进步情况、学习成就等一系列的学习作品的汇集。它展示了学生某一段时间内、某一领域内的技能的发展。

3.computer based education

答:中文为计算机辅助教学。是在计算机辅助下进行的各种教学活动,以对话方式与学生讨论教学内容、安排教学进程、进行教学训练的方法与技术。一般可分为计算机硬件、系统软件和课程软件三部分。

4.Computer supported Collaborative Learning

答:中文为计算机支持的协作学习。是指利用计算机技术(尤其是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建立协作学习的环境,使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在讨论、协作与交流的基础上进行协作学习的一种学习方式,是传统合作学习的延伸和发展。它代表了两种趋势的汇合点,即普遍渗透于社会的计算机技术和新的学习方式的汇合。

5.virtual learning environments

答:中文为虚拟学习环境。是把远程交互和面对面的交互按照多种方式结合起来,并提供某种虚拟的时空的学习环境。对于VLEs,学生、教师和教育机构所持的观点并不是完全一致的,在教育环境中对于各方虚拟学习所体现的优点是不同的。对于那些不愿意在教学活动中采用虚拟学习的人来说,虚拟学习最大的缺点就是它的不确定性和不可知性,这意味着虚拟学习还有很多的潜力没有显现出来,还没别人们所了解。

6.problem-based learning

答:中文为基于问题式学习。是近年来受到广泛重视的一种教学方式,它强调把学习设置到复杂的、有意义的问题情境中,通过让学习者合作解决真实性问题,来学习隐含于问题背后的科学知识,形成解决问题的技能,并形成自主学习的能力。通过引导学生解决复杂的、实际的问题,旨在使学习者建构起宽厚而灵活的知识基础;发展有效的问题解决技能;发展自主学习和终生学习的技能;成为有效的合作者;并培养学习的内部动机。

7.virtual community

答:中文为虚拟社区。是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理论基础,基于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计算机网络资源共享技术和多媒体信息展示技术的新型远程教育网络教学支撑平台;同时虚拟学习社区也是一种新型的学习组织。

二、专业词汇翻译(每题1分,共12分)

1.performance support system

答:绩效支持系统

2.interactive media

答:互动媒体

3.portals

答:入口

4.Meta data

答:元数据

5.social software

答:社会性软件

6.Auditory fatigue

答:听觉疲劳

7.electronic whiteboard

答:交互式电子白板

8.virtual reality

答:虚拟现实

9.learning style

答:学习模式

10.feedback

答:反馈

11.authentic assessment

答:真实性评估

12.cognitive domain

答:认知领域

三、简答题(共50分)

1.列举对你熟悉的三种教学方法,并分析利弊。(10分)

答:(1)个别辅导式

  这种教学模式可通过记录学习者与基于Internet的CAI软件的学习与交互情况以及教师与单个学习者之间的通信来实现。在Internet上应用CAI软件有三种方式:第一种是以软件资料库形式存放在Web服务器上,学习者先将CAI软件下载到本地计算机,然后再运行该软件进行个别化学习;第二种方式是直接在网上运行用.Java语言编写的CM软件;在Internet上运用CAI的第三种方式是利用基于网络的协作学习系统。

  个别辅导法的优点和缺点:个别辅导可以在学习者和教师之间通过电子邮件异步非实时地实现,也可以通过Internet上的在线交谈方式实时实现。前者的优点在于学习者可以随时向教师请教,但不能马上得到辅导;后者可以得到教师的即时讲解,就像面对面一样,但它要求学习者和教师同时连入网络,这对距离较远的教师和学习者来说,这种时间同步性的要求往往难以满足。

  (2)讨论式

  在Internet上实现讨论式教学模式有多种,最简单实用的是利用现有的电子布告牌系统(BBS)以及在线聊天系统(CHAT)。BBS系统具有用户管理、讨论管理、文章讨论、实时讨论、用户留言、电子信件等诸多功能,因而很容易实现讨论式。这种教学方式一般是由专职教师监控,即由各个领域的专家或专业教师在站点上建立相应的学科主题讨论组,学习者可以在自己学习的特定主题区内发言,并能针对别人的意见进行评论,每个人的发言或评论都即时地被所有参与讨论的学习者所看到。这种学习过程必须由具有特权的教师或领域专家监控,以保证学习者的讨论和发言能符合教学目标的要求,防止讨论偏离当前学习的主题。在线聊天系统能够实时显示学习者的发言,并支持表情与动作的显示,学习者可以针对某个人的发言,发表自己的评论,并做出相应的动作与表情。

  讨论式的优点和缺点:整个讨论学习过程均由教师组织引导,讨论的问题一般由教师提出,也可以由学生提出。讨论式的教学设计通常有两种不同情况:一是异步讨论;二是在线讨论。对于第一种情况,由于学习者有足够的时间对所讨论的问题进行思考,所以一般都是以文章的形式发言,而且讨论也比较深入全面。对于第二种情况,由于发言能够实时显示,整个在线讨论的时间也有限,所以发言的时间不允许太长,一般都是简短的语句,就像我们日常生活中的交谈一样,展开的讨论也没有固定的程式,主要依靠教师的随机应变和临场的掌握。

  (3)探索式

  探索式学习的基本出发点是认为学习者通过解决实际问题来学习要比教师单纯教授知识更有效(不仅是知识,还包括解决问题的能力、独立思考的元认知技能等)。探索学习要经过问题分析阶段、信息收集阶段、综合阶段、抽象提炼阶段、反思阶段等。

探索式的优点:

a.探索学习在Internet上涉及的范围很广,从简单的电子邮件、邮件列表,到大型、复杂的学习系统都可以满足探索式学习五阶段的要求。实际教学一般都是由某个教育机构(如中学、大学或研究机构)设立一些适合由特定的学习者对象来解决的问题,通过Internet向学习者发布,要求学习者解答。与此同时提供大量的、与问题相关的信息资源供学习者在解决问题过程中查阅。

b.还设有专家负责对学习者学习过程中的疑难问题提供帮助。给学习者的帮助并不是直接告诉他答案,而是给以适当的启发或提示。这种学习模式彻底改变了传统教学过程中学习者被动接受的状态,而使学习者处于积极主动的地位,因而能有效地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兴趣和创造性。

c.实现这种模式的基本要求,并不需要很复杂的技术和昂贵的设备,只要利用电子邮件功能,便可实现。

探索式的缺点:

a.教学任务的进度难以把握;

b.课堂次序难以维持;

c.不能调动所有学生的积极性。

2.建构主义的认识论所引申的学习观和教学观是什么?(10分)

答:建构主义理论从认识论的高度揭示了认识的建构性原则,强调了认识的能动性。建构主义可上溯至康德对理性主义与经验主义的综合,他认为,主体不能直接通向外部世界,而只能通过利用内部构建的基本的认知原则(范畴)去组织经验,从而发展知识。

(1)建构主义所引申的学习观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学习者在与环境交互作用的过程中主动地建构内部心理表征的过程,知识不是通过教师讲授得到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辅助手段,利用必要的学习材料和学习资源,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的。所要建构的意义是指事物的性质、规律以及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在学习过程中帮助学习者建构知识意义就是要帮助学习者对当前学习内容所反映的事物的性质、规律以及该事物与其他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达到较深刻的理解。这种理解在大脑中的长期存储形式就是认知结构。

由于学习是学习者在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包括教师、同学、伙伴、同事)的帮助,通过人际间的协作活动而实现的主动建构知识意义的过程,因此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以学习者为中心,认为“情境”“协作”“会话”和“资源”,是建构主义学习环境中的基本要素或基本属性。

随着多媒体和网络技术的发展,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得到了强有力的支持,为它的实际应用提供了广阔的平台。以学为主的教学设计理论正是顺应建构主义学习的上述要求而发展起来的,它为克服传统教学设计中的单向传输、被动和封闭等,提供了设计和传输教学的新思路与新途径,所以建构主义被认为是革新传统教学的理论基础。

(2)建构主义的教学观

近年来,一些教育研究人员对建构主义持一种批判的态度。对于这种变化,我国学者对近十年来国内外教育技术的发展进行了更冷静的观察和更深层次的思考后,认为应该利用当前国内外教育思想观念大变革的时机,借Blending Learning新概念的东风,联系近年来教育技术理论与应用发展的现实,对建构主义进行认真的反思。以便清醒头脑,提高认识,从而更自觉地投身于今后的教育改革实践,更积极、主动地去推进我国的教育信息化进程。

对建构主义进行反思,至少应考虑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

建构主义的教育思想到底是“以学生为中心”还是“主导一主体相结合”。

建构主义的认识论到底是“主观主义”的还是“主客观统一”

是否应该将建构主义作为指导当前教育深化改革的主要指导思想

教育改革的指导思想应当既是多元的又是一元的,建构主义理论(它既是一种学习理论,又包含新的教学理论),特别强调学习者的自主建构、自主探究、自主发现,并要求将这种自主学习与基于情境的合作式学习、基于问题解决的研究性学习结合起来,因而有利于学习者创新意识、创新思维与创新能力的培养。当前我国的教育改革,尤其是基础教育领域正以很大力度在推动的新课程改革,在鼓励运用多种先进教育理论来指导的同时,特别强调建构主义理论的指导,从而体现了多元与一元的结合,这也是完全必要的、正确的。

3.你认为在网络信息时代教师应该具备哪些有关信息技术的基本知识、技能和素养,才能有效地在课堂教学中使用信息技术?(10分)

答:在信息化社会,一名高素质的教师应具有现代化的教育思想、教学观念,掌握现代化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熟练运用信息工具(网络、电脑)对信息资源进行有效的收集、组织、运用;通过网络与学生家长或监护人进行交流,在潜移默化的教育环境中培养学生的信息意识。这些素质的养成就要求教师不断地学习,才能满足现代化教学的需要。

教师应具备的信息素养有:

(1)基本信息素养。基本信息素养即传统的信息基础知识和计算机基本技能。教师必须了解信息技术的基本的理论、知识和方法,了解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与学科课程整合的基本知识;必须掌握计算机基础知识、windows操作、word文字处理、excel电子表格、打印机及一些常用应用软件的安装和使用,并能熟练应用计算机处理学生考试成绩、编写测验试题等。教师只有具备了基本的信息素养,才能培养信息处理的能力。

(2)多媒体素养。教育对象,围绕教学目标、授课内容选择和使用不同的媒体,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尽量学会使用powerpoint、authorware、flash等应用软件制作多媒体教学课件。

(3)网络素养。信息时代的教师应具有网络基本知识和素养。教师应当掌握电脑网络的一般应用,学会利用网络搜索数据、传输文件和网络交互式教学,能利用电子邮件跟同行或学生进行交流,利用电子公告牌或自已制作的网页发布自已的认识和观点,同时必须具备尊重知识产权和遵守网络道德的素养。

(4)课程整合素养。教师的宗旨是以自身的影响,培养下一代,不同学科的教师要努力推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必须具备信息技术和不同媒体优化组合、将信息技术有机融入学科教学过程的能力和素养,真正发挥信息技术的作用,从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4.试对你所了解的多媒体创作软件的优、缺点进行分析与比较。(10分)

答:略。

5.你认为作为教师在选择媒体时应考虑哪些因素?(10分)

答:教学中选择合适的教学媒体所要考虑的几个基本依据主要有:

(1)依据教学目标

每门课程、每个单元、每节课都有一定的教学目标,为达到不同的教学目标常常需要使用不同的媒体去传递教学信息。以外语、教学为例,知道各种语法规则和能就某个题材进行会话是两种不同的教学目标。对于各种语法规则的学习,可以以教师的板书讲解为主,结合各种语法练习进行学习。练习就某个题材进行会话,可以借助于各种视昕设备,采用角色扮演的方法,让学习者练习会话。另外,如果是要纠正学习者的读音,那么录音机就是一个非常好的媒体。

(2)依据教学内容

不同学科的教学内容性质不同,对教学媒体会提出不同的要求。如在语文课的散文教学中,可以借助于录像等视听媒体向学习者提供一定的情境,使学习者有亲临其境的感受,以加深他们对课文的理解和体会。

(3)依据教学对象

不同年龄阶段的学习者对事物的接受能力不一样,他们的经验背景也不一样,选用教学媒体时必须顾及他们的年龄和心理特征及知识背景。另外,在两种效果接近的媒体中进行选择时也可适当考虑学生的习惯和爱好。

(4)依据媒体特性

恰当地选择教学媒体的前提条件就是要充分了解各种媒体的特性。只有充分了解各个媒体的优点和局限性,才能在使用中扬之长、避之短,对它们进行综合应用。

(5)依据教学条件

教学中能否选用某种媒体,还要看当时当地的具体条件,其中包括资源状况、经济能力、师生技能、使用环境、管理水平等因素。

除了以上五个要素外,还要从整个教学过程出发,综合考虑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活动等要素。

四、问答题(共60分)

1.请举例说明你认为会对教育产生重大影响的技术和媒体的发展趋势。(20分)

答: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和教育信息化建设步伐的加快,教育技术也在不断的发展之中,其发展趋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教育技术学科作为交叉学科的特点将日益突出。

(2)教育技术将日益重视时间性和支持性研究。

(3)教育技术将日益关注技术环境下的学习心理研究。

(4)教育技术的手段将日益网络化、智能化、虚拟化。

2.你所理解的学习是什么?(20分)

答:(1)广义的学习

学习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的学习可以理解为人类以经验的获得去适应其周围不断变化环境的过程。人类的广义学习是在生活中进行的,人们在一生的生活实践中,不断地积累经验知识,改变思想行为,增强文化素养。

人类的个体总是生存在一定的环境或生活条件之中,而环境或生活条件是不断变化着的,个体必须不断地以自身的变化去适应环境或生活条件的变化,才能维持生存。个体的学习活动是来自个体适应环境的需要,个体适应环境的实现则是个体学习的结果。个体对环境的适应活动和个体的学习活动是相互伴随的,个体对环境的适应是借助于个体的学习活动进行的,个体的学习发生在个体的适应活动之中的,而适应的发生又是由于经验的获得。经验是个体在适应环境的过程中对客观现实的反映。个体通过认知活动从环境获得各种信息,经过加工处理之后,其总和便构成了个体的全部经验,可称之为经验系统。个体利用所获得的经验,可以了解环境,了解环境中一定事物的性质、事物间的联系或某种规律,因而有利于个体依据这种了解来调节自身的行为去适应环境。

  所以,人类的广义的学习过程是经验获得的过程,并表现为个体对环境或生活条件的一种适应活动。  

  (2)狭义的学习

狭义的学习主要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进行的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掌握知识技能和行为规范的过程。学生在学校中的学习与人类在生活实践中的广义学习是不一样的:

学生的学习主要是掌握人类长期积累起来的科学文化知识,以间接经验的知识学习为主;

学生的学习常常是在教师引导下,按照一定的计划,有系统、有组织地进行,在认识客观世界的过程中完全走的是一条捷径,避免了一般认识过程中的无数次尝试、失败和曲折。

学生在进行科学知识学习的过程中,同时也是接受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一个教育过程。

  (3)各派学习理论对学习的界定

  一百多年来,心理学家花了很多的时间和精力去研究人类学习的各方面问题,由于研究的出发点不同以及研究方法、手段等诸方面的迥异而产生了不同的学习理论。在学习理论的形成和发展进程中,不同的学习理论对学习的界定是不一样的,归纳起来,大致可以分为以下三类:

学习是指由经验引起的行为的相对持久变化,常用“刺激—反应—强化”来概括。这是行为主义心理学家对学习的界定。

学习是指由经验引起的能力或倾向的相对持久地变化。这是认知主义心理学家对学习的界定。

  学习是学习者在与环境交互作用的过程中主动地建构内部心理表征的过程。这是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对学习的界定。

  在过去的很长一段时间,各派的心理学家都认为自己的理论抓住了学习的本质,可以解释一切学习现象。然而实践表明,人类的学习现象十分复杂,用某个学习理论来解释一切学习现象的企图是不可能的。实际上,在各种学习理论的形成与发展过程中,各学派之间既相互独立,在不同发展时期各领风骚,同时又相互依存,在不断的学术纷争中寻求发展的动态平衡。当然,也正是持续、激烈的学术之争成为推动学习理论形成和发展的一个动力。各种学习理论对学习的界定实际上是从不同的角度对学习进行研究,它们都揭示了学习的某个方面的性质和规律,使我们对学习的本质和过程的认识更加全面、深刻。

3.请用教育传播理论分析视频公开课现象对教育带来的影响。(20分)

  答: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