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鸿业《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第6版)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附高清视频讲解】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13.3 名校考研真题详解

一、名词解释

1.边际消费倾向(marginal propensity to consume)(武汉大学2002研;中南财大2001、2010研;北京化工大学2006研;东北财大2006、2011研)

答:边际消费倾向指收入中每增加一单位用于增加消费部分的比率。其公式为:

式中,表示增加的消费,表示增加的收入。按照凯恩斯的观点,收入和消费之间存在着一条心理规律:随着收入的增加,消费也会增加,但消费的增加不及收入增加多。因此,一般而言,边际消费倾向在0和1之间波动。

当消费函数为线性函数时,。可以看出,一般情况下,,即存在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规律。作为三个基本心理规律之一,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规律被凯恩斯用来分析造成20世纪30年代大萧条的原因。

2.边际储蓄倾向(marginal propensity to save, MPS)(首都经贸大学2004研;东北财大2006、2011研)

答:边际储蓄倾向指收入中每增加一单位所用于增加储蓄部分的比率。边际储蓄倾向可以表示为:

式中,表示收入的变化量,表示储蓄的变化量。一般而言,边际储蓄倾向在0和1之间波动。因为全部新增收入要么用来消费,要么用来储蓄,所以边际储蓄倾向与边际消费倾向之和恒为1。边际储蓄倾向可以说成是国民收入的储蓄倾向,也可以说成是可支配收入的储蓄倾向。

3.平衡预算乘数(balanced budget multiplier)(中南大学2003研;华中科大2003、2005研;上海理工大学2004研;北邮2006、2009、2013研;对外经贸大学2006研;中央财大2007研;南京财大2010研)

答:平衡预算乘数指政府收入和支出同时以相等数量增加或减少时,国民收入变动与政府收入变动的比率。假设政府购买和税收各增加同一数量,即时,

无论在定量税还是比例税下,平衡预算乘数均为1。根据平衡预算乘数,可以把财政政策的作用归纳为三种情况:政府在增加支出的同时减少税收将对国民收入有巨大促进作用;政府在增加支出的同时增加税收,保持平衡,对国民收入的影响较小,但仍起促进作用;政府在减少支出的同时增加税收将会抑制国民收入的增长。

4.投资乘数(首都经贸大学2003研;东北大学2003、2004研;湖南大学2007研;北师大2008研;山东大学2012研)

答:投资乘数指收入的变化与带来这种变化的投资变化量的比率。投资乘数的大小与居民边际消费倾向有关。居民边际消费倾向越大,投资乘数则越大;居民边际消费倾向越小,投资乘数则越小。投资乘数可以用公式表示为:

式中,是增加的收入,是增加的投资,是边际消费倾向,是边际储蓄倾向。

投资增加会引起收入多倍增加,投资减少会引起收入成比例减少。由于这是凯恩斯最早提出来的,所以又称之为“凯恩斯乘数”。

投资乘数发挥作用的前提假设是:社会中存在闲置资源;投资和储蓄的决定相互独立;货币供应量的增加适应支出增加的需要。

5.税收乘数(中央财大2011研)

答:税收乘数是指收入变动与引起这种变动的税收变动的比率,税收乘数有两种:一种是税率变动对总收入的影响,另一种是税收绝对量变动对总收入的影响。在定量税下,税收乘数用公式表示为:

其中,表示边际消费倾向。可以看出,税收乘数为负值,这表示收入随税收增加而减少,随税收减少而增加,其原因是税收增加,表明人们可支配收入减少,从而消费会相应减少,因而税收变动和总支出变动方向相反。税收乘数的绝对值等于边际消费倾向对1减边际消费倾向之比,或边际消费倾向对边际储蓄倾向之比。

二、简答题

1.试述对萨伊定律和凯恩斯定律的评价。(清华大学2009研)

答:(1)萨伊定律是法国古典经济学家萨伊在1803年出版的《政治经济学概论》一书中提出的著名论点,即供给自动创造需求。这一命题的含义是:任何产品的生产除了满足生产者自身的需求外,其余部分总会用来交换其他产品,即形成对其他产品的需求。每个人实际上都是在用自己的产品去购买别人的产品,所以卖者必然也是买者。一种产品的供给增加,实际上也是对其他产品的需求增加;一国供给能力增加1倍,所有商品供给量增加1倍,购买力也同时增加1倍。一个自然而然的结论是:总需求总是且必定是等于总供给,经济总能实现充分就业的均衡。需要指出的是,萨伊定律并不否认局部的供求失衡,他只是否定全面生产过剩的失衡。

(2)凯恩斯在1936年出版的《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中提出了著名的有效需求理论。凯恩斯在三个基本心理规律: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规律、资本边际效率递减规律以及流动偏好规律的基础上,论证了消费需求不足、投资需求不足从而有效需求不足的原因,认为有效需求不足会使生产即供给不能扩大到充分就业的程度,从而导致了非自愿性失业的出现。在这里,不再是萨伊的“供给自动创造需求”,而是“需求会创造出自己的供给”,这便是所谓的凯恩斯定律,经济可能经常处于低于充分就业的均衡,以至于充分就业均衡只能被认为是一种特例。

(3)萨伊定律认为供给可以自发的创造需求,而凯恩斯的观点正好相反,他认为,需求创造供给,有效需求决定国民收入。相应地,两者的政策主张也不同。萨伊定律以完全竞争市场为前提,认为依靠自然的经济秩序,所有的问题会得到完善的解决,经济总能处于充分就业的均衡状态。而凯恩斯定律则说明,仅仅依靠经济自身的力量,经济往往处于低于充分就业的均衡。在政策主张上,萨伊主张放任自流的经济政策,减少政府对经济的干预,而凯恩斯主义则主张政府干预。

2.以下三种方式中,哪种方式对总产出(总收入)产生的刺激效果最大?哪种方式最小?

(1)政府增加数量为的开支;

(2)政府削减数量为的税收;

(3)政府增加数量为的开支,同时增加数量为的税收,以保持财政平衡。

请说明你的理由。(南开大学2012研)

答:三种政策中,政策(1)对总产出(总支出)产生刺激效果最大,政策(2)和(3)哪个最小取决于边际消费倾向与0.5的大小比较。分析如下:

(1)如果政府增加数量为的开支,考虑定量税情况下,结合乘数效应可得产出增加,其中表示边际消费倾向。

(2)如果政府减少数量为的税收,考虑定量税情况下,结合乘数效应可得产出增加,其中表示边际消费倾向。

(3)如果政府增加数量为的开支,同时增加数量为的税收,以保持财政平衡,定量税和比例税情况下,平衡预算乘数都等于1,因此,这种政策的实施会使得产出增加数量等于政府支出和税收变动相等的数量,即产出增加

边际消费倾向为大于0小于1的数值,因此,三种政策中,政策(1)对总产出(总支出)产生刺激效果最大。当时,,此时政策(3)效果最小;当时,,此时政策(2)效果最小;当时,,此时政策(2)和(3)效果一样。

3.论述乘数原理的形成过程和条件。(财政部财科所2008研;昆明理工大学2010研;中南财大2011研)

答:(1)乘数原理的形成过程

乘数是指自发总支出的增加所引起的国民收入增加的倍数。乘数原理说明了各种支出变动对国民收入变动的影响。因为国民经济各部门之间是相互联系的,所以,对某一部门的需求(支出)的增加,不仅会使该部门的生产和收入相应增加,而且还会引起其他部门的生产、收入和支出的增加,从而使国民收入增加量数倍于最初增加的支出。乘数原理的形成过程分析如下:

设第一部门最初增加的支出为,并且设各部门的边际消费倾向为。则第一部门增加的支出会使消费需求增加,从而又引起第二部门的收入增加了,并且第二部门的收入中又要增加的消费,于是,第三部门的收入又增加了,第三部门的收入中又要增加的消费。这种收入增加带动消费增加,消费增加又带动收入增加将在国民经济各部门中不断地循环下去直到国民经济再一次达到均衡,此时整个国民经济部门所增加的总支出和国民收入则为,因为边际消费倾向,所以,其中,即为乘数,表示均衡时国民收入的增加量是自发支出增加倍,并且在这里乘数的大小取决于边际消费倾向的大小,边际消费倾向越大,乘数越大;边际消费倾向越小,乘数越小。

(2)乘数原理发挥作用的条件

社会中存在闲置资源,即社会中存在过剩生产能力。如果没有过剩生产能力,没有闲置资源,则投资增加及由此造成的消费支出增加,并不会引起生产增加,只会刺激物价水平上升。

投资和储蓄决定的相互独立性。要假定它们相互独立,否则,乘数作用要小得多,因为增加投资所引起的对货币资金需求的增加会使利率上升,而利率上升会鼓励储蓄,削弱消费,从而会部分地抵消由于投资增加引起收入增加进而使消费增加的趋势。

货币供给量增加能否适应支出增加的需要。假使货币供给受到限制,则投资和消费支出增加时,货币需求的增加就得不到货币供给相应增加的支持,利率会上升,不但会抑制消费,还抑制投资,使总需求降低。

增加的收入不能用于购买进口货物,否则收入增加会受到限制。

三、计算题

1.在三部门经济中,已知消费函数为为可支配收入,投资亿元,政府购买亿元,税收

试求:

(1)均衡的国民收入水平;

(2)政府购买乘数;

(3)若政府购买增加到300亿元时,新的均衡国民收入。(人大2006研)

解:(1)根据题意可得:

解得:(亿元)。

(2)由得:

(3)当政府购买增加到300亿元时,

解得:(亿元)

或者可以通过支出乘数来计算:

政府支出增加,所以收入增加(亿元),因此新的均衡国民收入为2500亿元。

2.假设某一经济的消费函数为,其中,投资,政府购买,政府转移支付为(单位均为亿美元),税率

(1)求均衡的总产出。

(2)求投资乘数、政府购买乘数、税收乘数、转移支付乘数、平衡预算乘数。

(3)假定该社会达到充分就业的总产出为1200,试问用增加政府购买、减税或在增税的同时将增加的税收用于增加政府购买来实现充分就业,各需多少?(浙江大学2007研)

解:(1)产品市场的均衡条件为,因此有:

解得:

即均衡的总产出为1000亿美元。

(2)由题意已知,边际消费倾向,则:

投资乘数

政府购买乘数

税收乘数

转移支付乘数

平衡预算乘数(无论是定量税还是比例所得税,平衡预算乘数都等于1)。

(3)已知,则当时,应增加的政府购买(亿美元);减税数量(亿美元);增税的同时将增加的税收用于增加政府购买来实现充分就业的数额(亿美元)。

3.假设,在一个只有家庭和企业的两部门经济中,是收入,消费函数为,投资。(单位:10亿元)

(1)求均衡收入及相应的消费和储蓄额;

(2)当实际收入为12000时,求社会的非自愿存货;并回答收入将如何变化,并解释收入变化的原因。

(3)如果把投资增加400,相应增加的均衡收入是多少?

(4)投资乘数是多少?(中央财大2005研;暨南大学2012研)

解:(1)由两部门经济产品市场均衡条件得:

解得:均衡收入

(2)当实际收入为12000时,消费为,总需求为,社会非自愿存货为。由于总产出大于总需求,存在社会非自愿存货,理性的厂商会减少生产,因此总产出或总收入减少。

(3)投资增加400时,由两部门经济产品市场均衡条件得:

解得:均衡收入

因此,若投资增加400,相应增加的均衡收入为2000。

(4)投资乘数

四、论述题

1.在2012年召开的中央十八大报告中提出:“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着力解决收入分配差距较大问题,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迈进”。同时报告指出,到2020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

(1)结合你所学的经济学知识,论述十八大报告中提出的收入分配格局调整对于我国扩大内需,拉动居民消费的意义。

(2)结合你所学的经济学知识,论述在我国今后的发展目标中同时考虑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增长的原因及意义。

(3)结合你所学的经济学知识,论述实现国民收入分配格局调整和城乡居民收入翻番的有关政策手段。(南开大学2013研)

答:(1)十八大报告中提出的收入分配格局调整对于我国扩大内需,拉动居民消费的意义可结合凯恩斯的消费理论进行分析。

根据凯恩斯的消费理论,边际消费倾向是递减的。当人们收入增加时,消费也会随着增加,但增加的幅度却不断下降,用来增加储蓄的比例越来越大。按照该理论,由于中低收入者具有更高的边际消费倾向,从而提高中低收入者收入水平可以促进我国扩大内需,拉动居民消费。

凯恩斯关于消费函数的三大猜测之一是平均消费倾向随着收入的增加而减少。这意味着穷人的平均消费倾向比富人高,当富人和穷人的收入都增加一单位时,富人比穷人将更大部分的收入用于储蓄。按照该理论,由于中低收入者具有更高的平均消费倾向,从而提高中低收入者收入水平可以促进我国扩大内需,拉动居民消费。

社会消费函数不是家户消费函数的简单加总,国民收入分配情况会影响社会总体的消费情况。人们越是富有,越有能力储蓄,因此,不同收入阶层的边际消费倾向不同。富有者边际消费倾向较低,贫穷者边际消费倾向较高。国民收入分配越不均等,社会消费曲线就越是向下移动。提高中低收入者收入水平,更加注重公平性,这样就会使得消费曲线向上移动,有助于扩大国内需求,拉动居民消费。

综上所述,收入分配格局调整对扩大内需、拉动消费起着非常重要的推动作用。

(2)我国今后的发展目标中同时考虑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增长的原因主要有:

GDP不是一个完美的指标,用GDP衡量国民经济活动存在很多缺陷。GDP指标存在以下几点缺陷:

a.它不能反映社会成本,例如GDP水平很高的地方如果赌博和黄色交易盛行,社会成本较高,但国民收入核算体系并不能反映出来。

b.它不能反映经济增长的方式和为此付出的代价,例如不顾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的经济增长就反映不出来。

c.它不能反映经济增长的效率、效益和质量,例如高能耗、低效率、粗放式增长方式就反映不出来。

d.它不能反映人们的生活质量,比如不能反映人们在精神上的满足程度,不能反映闲暇给人们带来的享受等。

e.不能衡量社会财富分配情况和社会公正程度。

另外,GDP的统计有一定的误差。GDP许多数据是根据抽样调查得出来的,其中包含一定的误差。由于种种原因,人们往往并不反映真实情况,因而统计出来的数字存在一定程度的虚假成分。

从国民收入核算的角度看,可能会存在“GDP快速增长,而居民可支配收入却增长缓慢”的可能性,我国近年的情况正说明了这一点。从我国近几年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来看,GDP增长虽快,但是城乡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长却落后于GDP的增长。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主要有:

a.生产要素报酬意义上的国民收入并不会全部成为个人的收入。例如,利润收入中要给政府缴纳公司所得税,公司还要留下一部分利润不分配给个人,个人收入也不能全归个人支配,因为还要缴纳个人所得税。从这个角度可以看出,个人收入的增长很有可能跟不上国民收入的增长。

b.从我国的实际情况看,我国经济快速增长更多的是建立在固定资产投资超常规增长的基础上,居民可支配收入和消费支出增长缓慢。在我国,劳动者报酬所占比重大致稳定在50%,所占比重有点低,经济增长过程中民众并没有获得同等的福利待遇。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我国经济的长期发展,特别是国内消费支出的扩大等。

我国今后的发展目标中同时考虑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增长的意义主要有:

有利于扩大内需,拉动居民消费。

有利于处理好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调整经济结构和管理通胀预期的关系。

更加注重公平,有利于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奠定坚实的基础。

(3)为实现国民收入分配格局调整和城乡居民收入翻番,可采取以下政策手段:

千方百计增加就业,改变就业结构,使低收入阶层的收入水平得到大幅度的提高。

继续健全并实施再分配政策,进一步促进国民收入分配结构调整。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实现公共服务均等化,提高社会保障统筹层次,扩大社会保障覆盖面;建立基本住房保障制度,降低居民住房利息支出,提高居民消费能力;完善转移支付制度,提高转移支付效率。

注重税收对收入差距的调节。一是通过税制变动直接影响收入初次分配结构;二是实现收入再分配,从而调整收入差距;三是利用差别税率的行为课税来调整收入差距;四是利用财产税制来调整财富差距;五是利用流转税和企业所得课税手段增强弱势群体收入获取能力。

加大国家财政转移支付的力度。通过这一强有力的国家财政手段合理地调节社会财力的分配,以缓解因地理位置、自然资源分布、历史原因等而引起的东、中、西部发展不平衡所带来的收入分配的差异。

2.简述“绿色GDP”概念提出的背景、现实意义和实施上的难点。(财政部财科所2010研)

答:绿色GDP泛指在一国(或地区)扣减资源耗减成本与环境降级成本之后的生产活动最终成果。其中,资源耗减成本又称资源成本,指在核算期内由一国所有常住机构单位的社会经济活动影响的自然资源“实体性”物量耗减,包括资源的经济使用和其他物量耗减:环境降级成本又称环境成本。它指在核算期内由一国所有常住机构单位的社会经济活动影响的自然环境“功能性、生态效能性”服务的价值,包括环境保护成本和生态建设成本。

(1)“绿色GDP”概念提出的背景

首先在于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发现GDP指标有一定的局限性:

它不能反映社会成本。例如,某地赌博和黄色交易盛行,也许GDP水平很高,但并不能说明该地区经济发展能给人们带来幸福,而只能说明社会生活腐朽。

它不能反映经济增长方式付出的代价。例如,如果只顾经济总量和速度增长,而不顾环境污染、生态破坏,那么,经济可能增长了,但环境可能严重污染了,今天GDP上去了,明天可能要为治理环境污染付出比今天增加的GDP高出几倍的成本。

不能反映经济增长的效率和效益。例如,如果为了经济增长有高速度而拼命消耗资源,对资源采取低效的、掠夺式的利用,那么,可能一时经济上去了,以后经济持续增长的后劲和潜力却丧失了。

不能反映人们的生活质量。例如两个生产了同样多GDP的国家,如果一国国民十分健康,人均寿命很长,享有较多闲暇,而另一国国民劳动十分紧张,疲于奔命,人均寿命也短,那么,前一国国民显然比后一国国民幸福得多。

不能反映社会收入和财富分配的状况。例如,即使两国人均GDP水平相同,但一国贫富差距比另一国大得多,显然,前一国的社会总福利要比后一国低得多。

与此同时,随着中国经济的迅速崛起,中国目前面临的能源消耗与环境污染压力日益增大,如何实现中国未来经济持续稳定地增长和社会健康全面地发展,成为中国目前急需解决的战略问题。

(2)绿色GDP的现实意义

实行绿色GDP发展指标是贯彻落实可持续发展观的一个重要举措,意义十分重大。首先,有利于环境的保护改善。实行“绿色GDP”的发展指标,有利于节约能源、保护和改善环境。其次,有利于经济增长模式的转变。可持续发展是一种全新的发展观,它符合当今社会发展的趋势。绿色GDP的实施有利于经济的持续稳定增长。再次,有利于国家的协调发展。严峻的事实告诉我们,单纯的以经济增长为目标的发展模式是不可能持续的,实施绿色GDP的发展指标,建立绿色GDP核算体系,有利于国家的协调发展。

(3)实施绿色GDP的难度

认识观念不够全面深刻。虽然,关于建立绿色GDP核算的重要性,已基本形成了共识,但仍有相关一部分领导和专家对此认识不足,还没有树立正确的资源环境价值观,在思想上和实际工作中重视程度不够。同时,一旦实施绿色GDP,必将带来以单纯的GDP增长为业绩的干部考核体系的重大变革,这会使很多干部想不通,从而形成诸多阻力。

绿色核算技术还不够完美。环境成本计量是绿色GDP核算的基础,但环境成本的计量却是非常困难的事情。这种困难主要来源于环境成本的时间因素、空间因素以及非市场价格问题。

国际上还没有成功的经验可供借鉴。在联合国等国际组织的倡导下,绿色GDP核算的理论研究和实践工作都取得了很大进展。但到现在为止,尚没有哪一个国家能够完成全面的环境经济核算,计算出一个全面的绿色GDP指标,也没有一个国家以政府的名义正式公布绿色GDP统计数据。

绿色核算的制度安排基本空白。绿色GDP从概念的提出到现今,已有一段时间,之所以没有从理论到实践取得突破性进展,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与绿色GDP核算的相关法规制度安排还基本空白。

绿色GDP是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在可持续发展的大背景下被提出来的。针对当前中国GDP的增长速度不断加快,但是环境不断被破坏,能源资源消耗过多,提出了绿色GDP的理念,是希望在GDP高速增长的情况下,能够改变传统粗犷的经济增长模式,减少经济发展的外部性,实现经济结构的转型,实现可持续的经济增长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