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法章《当代新闻评论教程》(第5版)配套题库【名校考研真题+课后习题+章节题库+模拟试题】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十二章 论 证

1.什么叫论证?论证在评论写作中有何作用?

答:(1)论证的含义

论证是指运用事实、道理证实对某个问题的主张、看法,是揭示论点与论据之间的逻辑联系,是摆事实、讲道理,以证明所提出的论点正确。

(2)论证在评论写作中的作用

选题和立意是评论写作的第一步和第二步,接下来便是论证这一环节。论证是新闻评论写作或制作过程的主要任务和中心环节,是一篇新闻评论能不能写好的关键。选题再有针对性,立意再有思想性,如果缺乏严密的论证,或者论点没有展开,或者论据不充分,或者论述前后矛盾,都不足以说服人。

2.新闻评论的基本论证方式有几大类?彼此有何异同?

答:(1)新闻评论的基本论证方式

具体有立论与驳论两大类:立论,是指从正面直接阐明客观事物的真理,以证明作者提出的看法、主张;驳论,是以反驳别人(或论敌)的某种错误观点(或反动观点)为主,在反驳错误观点的过程中传播真理。新闻评论的驳论,包括揭露、批驳、剖析、辩论等方面,是在政治、思想、理论和学术上驳斥谬论、澄清是非、扶正祛邪的一种重要方法。

(2)立论与驳论的共同点

驳论和立论都需要具备论点、论据和论证过程,都是通过摆事实、讲道理,用论据来证明论点的论证过程。通常都需要“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逻辑思维过程。

(3)立论与驳论的不同点

论辩的直接目的不同:立论重在从正面直接证明自己论点的正确,驳论重在从侧面、反面,从历史和现实的经验中,驳斥对方论点。

从论辩的过程来看,立论包括“确立论点—组织论据—推理证明”三个步骤;驳论则包括“辨析错误—确立论点—展开批驳”三个步骤。形成立论文和驳论文两种截然不同的结构形式。

一般而言,立论是目的,驳论是为证明立论的正确性,是证明自己的立论的一种手段。立论有时在破的基础上进行,“先破后立”、“边破边立”即此意。立论是议论重心,驳斥别人的论点也是为确立自己的论点。

新闻评论的驳论,包括揭露、批驳、剖析、辩论等方面,是在政治、思想、理论和学术上驳斥谬论、澄清是非、扶正祛邪的一种重要方法。新闻评论包括论点、论据、论证三大要素。驳论方法,只要驳倒对方的论点、论据、论证的三方面之一,就达到驳倒对方的目的。

3.为何要学一点形式逻辑?

答:初写评论往往不善于对论题进行具体分析和严密论证,没有逻辑推理的过程,因而在实践中常常犯有以下几种通病:

(1)满足于用几句结论性的语言,用抽象的原则道理去代替对具体事物的分析和论证,文章的观点不是建立在有充分根据的基础之上。

(2)以演绎法取代分析法,企求用革命导师的论述、知名人士的话或科学原理取代作者对具体事物的分析和论证,不经过或者很少经过向受众说理的过程。

(3)停留在赘述同类的故事来代替论证,或者是列出种种现象来取代分析,作出的结论不是使人感到缺少根据,就是觉得有些武断。

新闻评论论证过程,是一个逻辑推理的过程。上述三种通病的症结在于从概念到概念,没有对具体事物进行具体分析,没有经过严密的论证,没有经过逻辑推理的过程,即缺乏形式逻辑。

所以,学习评论写作,应该学点形式逻辑,懂得概念、判断与推理三者之间的关系,了解一些常用的论证方式和逻辑推理形式,注意论证技法的运用,这样在分析说理时就会更加重视进行充分有力的论证,会避免犯形式逻辑的错误。因此写作新闻评论,要学习形式逻辑这一门工具性的科学。

4.立论常用的论证方法有哪些?各有什么特点?

答:立论的方法及各自的特点

例证法(事例论证)

a.这是运用归纳推理进行论证的一种方法,是由个别到一般的方法。它通过列举典型的具体事例,证明自己论点的正确性,在新闻评论中用得比较普遍,具有较强的说服力。

b.在运用例证法时应注意

这里的事例只是一种论据与证明,不要求“五W一H”等事实要素全部讲述清楚,只需挑主要的事实要素概括明了即可,不必详述具体情节。而重点应放在分析、归纳与说理上面。

引证法(事理论证)

a.这是运用演绎推理形式论证问题的一种方法,其特点是用已被证明的、公认的道理、原则或理论,来论证未被证明的、个别的、具体的论点和道理,是用大道理来论证小道理。它是由一般到个别的论证方法,如引用理论性论据,论证某一论点、行为的正确与错误。

b.运用引证法论证问题时需注意

第一,引证的原理必须正确,不要断章取义。

第二,不要引证过多,以别人的观点代替自己的论述。

第三,要注意具体分析,不可简单推理。

比较法(比较论证)

a.比较法是把具有相同特征的事物,或同一事物在不同的时间、地点、条件下的不同表现,进行比较,以有力地证实某个论点的正确或错误。

b.比较法有“类比”和“对比”两种情况。

第一,“类比”,是将不同时间、不同地点的一类事物的某些相同方面进行比较。

第二,“对比”,是将两种性质截然相反或者有差异的事物进行比较。“对比”又分为“纵比”和“横比”。

喻证法(比喻论证)

a.这是用比喻来阐明事理的方法。其特点是用人们容易理解的浅显的事物或道理来说明不容易理解的深奥的事物或道理,“喻巧而理至”,能把道理讲得深入浅出,给人以鲜明的印象。

b.在运用喻证法时应注意,比喻不宜作为论证的主要方法。要透彻有力地论证问题,主要还是靠对论题本身进行周密、辩证的分析研究。此外,运用比喻论证还要注意不能失之片面,搞绝对化。

5.驳论的具体方法有哪些?各有什么特点?

答:驳论,是以反驳别人(或论敌)的某种错误观点(或反动观点)为主,在反驳错误观点的过程中传播真理。新闻评论包括论点、论据、论证三大要素,驳论方法只要驳倒对方的论点、论据、论证的三方面之一,就能达到驳倒对方的目的。驳论的具体方法有以下几种:

(1)直接驳斥其错误观点

如果对方观点违背公理,则可以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社会学常识与公共道德伦理等对它进行驳斥,倘若能引起“群起而攻之”的格局,错误观点也就没有立足之地了。如果观点错误是因为概念模糊、判断错误,则可以从澄清概念、辨明是非着手,通过区别概念,划清是非界限,对方的错误观点也就不攻自破。

(2)直接揭穿对方论据虚假或论据不足

通过驳倒对方论点赖以支撑的论据来驳斥对方的观点。在驳斥对方论据时,既可以用个性十足且有普遍意义的典型事实,也可以从分析危害性着手批驳其错误的说法。实际上,用实践来检验错误言行,往往批驳的说服力更强。

(3)直接分析对方论证方法不合逻辑,进而否定其论点

新闻评论是一个逻辑推理的过程,论证必须弄清概念、判断与推理三者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不合逻辑,论点就不足以成立。

(4)反证法

反证法不是从正面直接来论证论题,而是从反面间接地论证论题。这种方法表现为:以事实、事理证明同自己论点相对立的论点是错误的,从而证明自己的论点是正确的;为证明对方论点错误,先证明与其相矛盾的论点正确,从而证明对方论点错误。

(5)归谬法

与反证近似,往往以欲擒故纵的方法,先假定对方的论点是对的,然后以其作为前提,引出一个显然是荒谬的结论,从而证明对方的论点错误。

6.常用的逻辑推理形式有几种?各有什么特点?

答:(1)直接推理

由一个直言判断前提推导出另一个直言判断结论的推理。这种推理方法是“一步到位法”,直截了当地说理,明白晓畅,富有说服力。

(2)演绎推理

又称三段论推理,是借助一个共同概念把两个直言判断相联系,从而推导出一个新判断的三段论证推理。

(3)归纳推理

由个别或特殊性知识的前提,推导出一般性知识结论。归纳推理是在大量例证的基础上摆事实、讲道理,有理有据,有很强的说服力。

(4)类比推理

由两个(或两类)事物的某些属性相同,推导出它们的另一属性也可能相同的一种间接推理。类比推理离不开联想思维与比喻论证,在新闻论评论证中经常使用。

7.试分析由舒乙撰写的评论《黄皮肤黑头发》,看看主要采用了哪些论证方法?

黄皮肤黑头发

看街上将黑发染成黄发的人越来越多,心里有一股说不出的感觉,反正一阵阵感到不舒服。

自认不是一个古板的人,唯独对这件事很难认同,非但不能认同,还想劝那些跟随这股时尚潮流漂流的人就此打住。

我觉得,这里面有三层意思需要说明。

第一层,黑头发是东方人的标志,就像黄皮肤一样,是与生俱来的特征,本是一种自豪的本钱,该是值得骄傲的事情。黄头发是西方人的标志。弃黑就黄,对东方人来说,本质上是一种崇洋、崇西方的心理的反映。表面上看,染发是一种个人自由,是一种梳妆打扮的形式,属于不必大惊小怪的细节,而且,对绝大部分染黄发者来说,仅仅是一种赶时髦。多少带有随大流的盲目,并没有多少思考在里面。但是,考虑到时代的大背景,剖开现象的表面,追到事物的深层,一定会发现有一个“比较”在驱动,那就是黑比不上黄好,或者黄似乎比黑高一些。要命就要命在这个判断丧失了对黑发的自豪。而这种自豪一旦动摇,就会对黑发不够珍惜了,从而轻而易举地跟了大流,还以为很美,其实是误入了一个很大的陷阱,助长了一种不健康的心态。误把“现代化”当成了“西方化”,把自己的好东西轻而易举地抛弃了。

第二层,牵扯到一种美学标准,究竟什么是美。真正美的东西必是天然的,天然的必有其合理性。青春美,美在它的健康、自然、不做作、不修饰。任何一种修饰,固有高低之分,但都是人为的,都和自然美有差距。西方人皮肤白,头发颜色浅,这是一种自然搭配;东方人皮肤黄,头发是黑的,也是绝妙的自然搭配。人为地愣搬过去,黄皮肤硬配上黄头发,个个都显得仿佛有了病态,显然违背了自然规律,进入了一种“不美”的境地。年轻时候,我在西方留学,同去的中国女同学每人有一头漂亮的黑发,有的梳两根小辫子,有的梳一根大辫子。她们一出场,每每引来一片赞美声,尤其是在西方女同学中,对又直又亮的黑发简直羡慕得不得了,达到了倾倒的地步,许多人都忍不住用手去摸摸中国姑娘的黑发,满口的称赞,以为是世界上最美的头发。相反,她们认为她们中的栗色的褐发是最丑不过的,会很轻蔑地撇嘴:褐色!而如今,褐色在东方满街跑,真是天大的讽刺。

第三层,要考察一下黑变黄的来源。先来自日本,后来自韩国,这是不争的事实。这和那里的富家子弟盲目崇美心态绝对分不开。可惜的是,这股“日潮”、“韩潮”漂到中国,被不分青红皂白地加以炒作,竟然成了气候。须知,在美国本土,美国学生普遍对染着“黄毛”的韩国富家子弟是嗤之以鼻的,以为他们的染发很丑,很瞧不起他们。这种现象,对黑发染黄的韩国学生来说可以叫作典型的自作自受。由此可知,黑染黄绝不可推而广之,它是被人鄙视的坏事。

振作民族精神绝不是一句空话,要从“头”做起,请珍惜你的黑发吧!

(载于2004年《新读写》杂志)

答:该文章立论主要采取三种方法:

(1)例证法。如作者在第三层意思中,通过列举典型的具体事例——美国学生普遍对染着“黄毛”的韩国富家子弟嗤之以鼻,来证明自己论点的正确性。

(2)比较法。通过西方女学生对黑发及她们自己褐发的不同态度,说明黑发的美。

(3)喻证法。文章最后通过形象生动的比喻(从“头”做起,请珍惜你的黑发)来阐明抽象的主题,即振作中华民族精神。

8.请阅读下列发表在上海某主流报纸上的评论《潇洒上海人》,试剖析一下它在选题、立论、论证、布局和客观效果上有哪些明显的缺陷?

潇洒上海人

出差在外,经常听到“上海人不要太潇洒噢”之类的话语。这次到新疆采访,从乌鲁木齐坐火车到库尔勒。24日早餐后,准备坐汽车向阿克苏进发时,耳边传来上海口音。万里之外遇老乡,顿觉分外亲切。这一家五口,一对老夫妻,一对小夫妻,还有一个10来岁的孩儿,他们包了一辆丰田面包车,从北疆游到南疆,潇洒得令我的外地同行惊羡不已。

随便聊起,上海老乡有问有答。他们每年全家都要外出旅游一次,从海南三亚的天涯海角到云南边陲,从西安古都到内蒙古草原,都去过了。这次,他们从乌鲁木齐的天池、吐鲁番至北疆的阿勒泰,一直游到南疆的库尔勒,还要向阿克苏、喀什进发。询问之下,得知他们花了3万元,将这次自助游的旅程全部包给旅行社。这3万元包括2张上海至乌鲁木齐的飞机票和3张火车票。因为,两位老人和孩子不愿坐飞机,所以一家五口天上地下同时开赴新疆。到了乌鲁木齐,丰田车包下他们在疆的全部旅程。这3万元除去飞机票、火车票、住宿之外,不包括餐饮、景点门票。简单算来,像他们这次旅游(除购物),估计在4万元左右。用当地人的话来说,上海人潇洒得嘞。

这些年,上海人确实潇洒。买房子、买汽车,境内境外越跑越远。尤其是旅游文化成为上海人的一种精神享受之后,短线游已经远远满足不了他们的需求。于是,他们在鼓鼓钱包的支撑之下,开始了“长途跋涉”,从国内的海南、西藏、新疆,一直跑到东南亚、西欧、非洲大陆。

经济的发展,收入的提高,总会使一部分人先潇洒起来。这种潇洒是对金钱价值取向的递进,在消费层次上向世界接轨。无疑,这是市民文明程度的一种体现。当然,潇洒的是上海人中的一部分,还有一部分人没有潇洒起来。但愿再过5年、10年,有更多的上海人潇洒起来。

不过,潇洒的上海人中也有“不够潇洒”的一面。比如:那种老大自居高人一等的对人不尊重,对贫困地区贫困人的轻视,甚至随地吐痰、乱扔垃圾的不文明行为等。既然潇洒了,就要潇洒得文明,潇洒得礼貌,潇洒得有知识,潇洒得不让人讨厌。唯有提高潇洒的素质,才能潇洒得更潇洒。

答:发表在上海某主流报纸上的评论《潇洒上海人》存在的不足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1)论证方面的不足

本文用讲述故事来代替论证,列出现象来取代分析,得出的结论使人感到缺少根据,显得武断。

文章在论证上海人潇洒时,只举一家五口的上海人出门旅游的例子。文章用单一的案例论证“上海人潇洒”显得论据单薄无力,而且通篇讲述的是上海人和旅游的关系,只用旅游方面来表现上海人的潇洒比较片面。

(2)布局方面的不足

本文是一篇采用例证法的新闻评论,这种论证方法在具体运用时,可以先列具体事例,然后总括,作为论点;也可先写出论点,然后列举事实,证明论点。所列举的事实,必须典型而确凿,与论点有着必然的联系,表述时要注意高度概括。

本文采用先举例再论述的方法,但是缺陷在于:文章举例时只是在单纯的列举案例,讲述上海一家人的旅行概况,没有提炼中心,没有升华主旨,也没有与要论证的观点进行前后呼应。文章前后衔接性处理得不好。

(3)客观效果方面的不足

从文章的总体布局来看,前半部分讲述上海人的潇洒,结尾段落点出上海人不够潇洒的方面。文章前半部分大篇幅的案例讲述和无力的分析,没有把上海人潇洒的观点分析清楚,后半部分突然冒出上海人做得不潇洒的方面,读者很难与作者有所共鸣,传播效果也很难达到预期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