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武汉大学619出版发行学考研真题及详解
武汉大学
2013年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科目代码:619
科目名称:出版发行学(C卷)
一、改错题(共10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1.之所以说出版学是一门社会科学学科,是因为研究出版学要运用大量社会科学知识。如研究读者购买行为要运用心理学知识等。
2.我国出版界目前采用的图书购销形式主要有:征订包销、征订经销、推销、寄销、代销等。
3.上海书店是上海新华书店的下属单位,以收售古旧书为主要业务。
4.目前全国新华书店店招,使用的是毛主席1939年为新华书店题词的字体。
5.出版物用纸的定量,一般以“令”表示,以一千张为一令。
6.出版物零售的主要方式有批销、连锁销售、门市销售、预订销售、流动销售、赊销等。
7.现代平装书籍的装订形式有:骑马订、锁线订、平订、胶粘订、经折装等。
8.图书发行网点中的专业性网点,是指专门发行图书的网点,如新华书店的门市部、个体书店等。
9.图书储运中的垂直发货,主要通过直达运输的形式来实现。
10.某书正文与附录用60克胶印纸印刷,封面及2个衬页均用铜版纸;正文336个页码,附录共8页,封面及2个衬页均用铜版纸,则该书为11.25印张。
二、问答题(共5题,每小题15分,共75分)
1.(15分)在卖方图书市场或买方图书市场条件下,出版社的经营策略会有何不同?
2.(15分)简述出版学理论与出版实践的关系。
3.(15分)试举例说明出版物市场需求的专指性特征。
4.(15分)简述出版资源对于出版产业发展的意义?
5.(15分)什么是出版项目运作制?为什么要积极推行出版项目运作制?
三、论述题(共2题,45分)
1.(25分)论出版业在文化产业发展中的地位。
2.(20分)论编辑人员的职业意识。
参考答案:
武汉大学
2013年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科目代码:619
科目名称:出版发行学(C卷)
一、改错题(共10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1.之所以说出版学是一门社会科学学科,是因为研究出版学要运用大量社会科学知识。如研究读者购买行为要运用心理学知识等。
答:错误。出版学是一门社会科学学科,是因为出版学的研究对象是出版物商品的供求矛盾,是一种社会现象,并且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是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反映。
2.我国出版界目前采用的图书购销形式主要有:征订包销、征订经销、推销、寄销、代销等。
答:错误。目前我国与买断经营制相应的图书购销形式有三种基本类型:征订包销、征订经销、寄销。因此,推销不是我国出版界目前采用的图书购销形式之一。
3.上海书店是上海新华书店的下属单位,以收售古旧书为主要业务。
答:错误。古籍书店中独立经营的有北京的中国书店、上海的上海书店、天津的天津古籍书店。这些书店以收售古、旧书为主要经营业务。其中中国书店、上海书店还影印出版一些有价值的古籍,具有古籍出版社的职能。其他省(市、区)的古籍书店都属新华书店管理。
4.目前全国新华书店店招,使用的是毛主席1939年为新华书店题词的字体。
答:错误。目前全国新华书店的店招,使用的是毛主席1948年在河北省西柏坡为新华书店题词的字体。
5.出版物用纸的定量,一般以“令”表示,以一千张为一令。
答:错误。令是纸张的计量单位。全张纸500张为l令,不足l令的尾数按“方”计算,1张纸为2方,1张对开纸为1方。即:1令=500张全张纸=1000张对开纸=1000方。
6.出版物零售的主要方式有批销、连锁销售、门市销售、预订销售、流动销售、赊销等。
答:错误。出版物零售的主要方式应为:门市销售、日常流动销售、团体销售、预订销售、大型书展书市销售以及邮寄销售等。
7.现代平装书籍的装订形式有:骑马订、锁线订、平订、胶粘订、经折装等。
答:错误。现代平装书籍的装订形式有骑马订、锁线订、平订、胶黏订四种类型。经折装属于古代的图书装订形式。
8.图书发行网点中的专业性网点,是指专门发行图书的网点,如新华书店的门市部、个体书店等。
答:错误。图书发行网点中的专业性网店,是指经营各专业性图书的网点,如医学图书的书店、计算机书店、建筑学图书的书店等。
9.图书储运中的垂直发货,主要通过直达运输的形式来实现。
答:错误。垂直发货是指发货者直接将出版物发运到订、添货的每一个收书店。
10.某书正文与附录用60克胶印纸印刷,封面及2个衬页均用铜版纸;正文336个页码,附录共8页,封面及2个衬页均用铜版纸,则该书为11.25印张。
答:错误。未给出图书开数,无法计算印张。印张是印刷用纸的计量单位。1张全张纸单面印刷后,就为1印张;或者说,1张对开纸双面印刷后,即为1印张。因为1张全张纸有2个印刷面(即正面和反面),所以1张全张纸2面印刷后,就是2印张。要计算书刊的印张数量,只需用书刊的页面数(简称“面数”)除以开数,即:印张数=面数/开数。
二、问答题(共5题,每小题15分,共75分)
1.(15分)在卖方图书市场或买方图书市场条件下,出版社的经营策略会有何不同?
答:(1)卖方出版物市场是指在出版物供求矛盾运动中,卖方的发展满足不了需方增大的要求时所出版的出版物商品供不应求的这样一种市场状态。卖方市场的基本特征是在市场上较长时间普遍出现市场需求旺盛,供给相对不足,图书供不应求的现象。在卖方市场中,供给价格弹性较小而需求价格弹性较大,需求者之间的竞争导致图书交换价格上升,对生产起刺激作用。因此,出版社应在合理的范围内适当提高图书价格,并加大出版量。
(2)买方出版物市场是指在出版物供求矛盾运动中,卖方的发展超过了需方增大的要求时所出版的出版物商品供过于求的这样一种市场状态。买方市场的基本特征是在市场上较长时间地普遍出现需求基本饱和,供给相对过剩,图书供过于求的现象。在买方市场中,需求价格弹性较小而供给价格弹性较大,供应者之间的竞争导致图书交换价格下跌,对生产起抑制作用。这时,出版社应在合理的范围内适当调低图书价格,并减少出版量。
(3)目前我国出版物市场已由卖方市场转变为买方市场,出版物市场中的竞争日趋激烈,这种竞争是正常的,也是不可避免的。完善的出版物市场竞争,应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政策以及市场规则等进行公平竞争,在市场交易中遵守自愿平等、诚实守信的原则,遵守公认的商业道德。出版业应实现行业自律,出版机构在市场竞争中应在创新、选题、品种、质量、价格、宣传、服务、时间、管理、商誉上进行竞争,不断提高出版竞争力。创新、选题、品种上应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在宣传造势上应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在价格上应做到物有所值、货真价实;在出版时间上应抓住出版时机,但要注意不能以质量换时间;注重出版机构和出版物的信誉和商誉,这是出版机构存在之本。
2.(15分)简述出版学理论与出版实践的关系。
答:出版学理论与实践是互相联系、互相促进的关系。丰富的出版工作实践是出版学理论发展的源泉,是出版学研究的基础。只有来源于出版实践的认识才是正确的认识,才能丰富出版学理论。科学的理论是对出版实践的规律性认识,能指导和促进出版实践向更加科学的方向发展。只有在科学理论指导下,出版实践才能避免盲目性,才能按照科学规律指引的方向健康发展。
3.(15分)试举倒说明出版物市场需求的专指性特征。
答:从出版物市场整体对其进行综合性考察,就不难发现,出版物市场需求与其他商品市场需求相比较,具有需求的多样性、需求的层次性、需求的可诱导性、需求的专指性、需求的伸缩性、需求的地区性、需求的时效性等特征。
由于图书是知识产品,由知识产品生产的非重复性特点决定,图书的使用价值不具有通融性。即每一种书都有自己特定的知识内容与读者对象,很难相互替代。反过来,也就使出版物市场需求具有了专指性特征。搞航天技术工作的人,不会对《地鳖虫养殖》感兴趣;养鸡专业户,不会去购买《目录学概论》。甚至是一本书的不同版本,相互替代性也很差。如许多的教科书及教学参考书的需求,往往专指到某人编的某书第几版。
4.(15分)简述出版资源对于出版产业发展的意义?
答:出版资源,是指与出版产品形成直接相关的各种要素的集合。能够形成出版物内容及产品形态的各种精神与物质资源都可以称之为出版资源。出版资源是一个由多种类、多层次的资源组成的有机资源系统,包括出版物生产设备、原材料等物质资源,具有一定管理思想与技能的人力资源,以各种价值形态存在的资本资源,沟通各生产要素之间联系的信息资源,以及构成出版物内容的社会文化资源等等。出版资源对于出版产业发展的意义包括:
(1)出版物的选题资源,是形成出版物使用价值,也就是知识内容的关键。出版选题资源能够为出版产品的生产提供原材料。出版物生产的原材料中最重要的是作为精神产品存在形式的作品。稿源充足,出版机器才能正常运转。
(2)出版生产要素资源能为出版物物质形态的制造提供基本条件。书稿打印与版式设计需要计算机,制版需要版材,印刷需要纸张、油墨、印刷机器,装订需要线、胶、机械等等。这些基本生产条件的创造,需要出版要素资源予以保证。
(3)出版资源的配置质量对出版物质量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出版资源的各种用途中,是否将其最有价值的用途开发成出版产品,以及各类出版资源的开发利用是否协调,是衡量出版资源配置质量好坏的重要标志。一本高质量的出版物,首先要拥有一个好的选题,好的作者才能使作品内容得到保证,这与选题资源密切相关;其次还要使装帧设计能较好的烘托出作品的内容主题,使各种用料能与作品格调、层次相适应,这都与出版要素资源有关。
总之,出版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贯穿于出版物生产过程的始终,它不仅为出版物生产的各个阶段创造最基本的条件,以保证出版物生产进程的顺利进行,而且影响出版物生产的各个环节的运行质量。可见出版资源在出版活动中具有不可或缺的地位,对出版产业的后续发展奠定了基础。
5.(15分)什么是出版项目运作制?为什么要积极推行出版项目运作制?
答:出版项目运作制,又叫项目制、项目管理制、项目负责制,是指以工作任务为依据来划分项目小组,并由小组独立进行经营活动,生产上自主决策的管理机制。也就是说在企业内部打破原来的组织架构,成立项目小组开展营销活动,整个生产销售的流程全部在项目小组内部独立完成,从而形成一个完整的“闭环”。出版项目运作制旨在以项目小组为组织单元,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从而提高企业对于市场环境和技术变革的应对能力。如今,积极推进出版项目运作制主要原因如下:
(1)传统组织结构存在诸多弊端
出版社的传统组织结构是以编辑部门为核心的直线—职能制组织结构。这是一种高度集权的组织模式,在管理实践中有明显不足:一是权力集中于最高管理层,下级缺乏必要的自主权;二是各个职能部门之间的横向联系较差,容易产生脱节与矛盾;三是参谋部门与指挥部门之间的目标不统一,容易产生矛盾参与各方缺乏项目风险意识和项目执行的责任感。四是信息传递路线较长,反馈较慢,适应环境变化较难。
在计划经济模式下,如果说传统组织结构还能够通过宏观统筹发挥积极作用的话,那么在今天,这种形式难以调动成员积极地进行合作,现实走向了另一个极端——编辑各自为政。为了完成各自的利润指标,每个编辑都是一个封闭的小系统,各有自己的作者资源但从不让同事知晓,更不用说同事间合作开发选题了。曾经是效率保证和出版良方的直线—职能制,如今却成了出版社进一步发展的绊脚石,使得每个编辑没有长远的战略眼光,只看到自己的一片小天地,成了井底之蛙,很难再兼顾到整体利益。
(2)应对激烈竞争的现实需要
入世后的激烈竞争和机制、体制改革使中心面临越来越大的压力,出版社目前的组织形式在运作中的弊端日益突出。直线——职能制的组织形式使各个部门分割开来,横向的联合和合作遇到极大制约,各自为政的编辑体制也使出版社难以形成合力。
要想保持企业的持续竞争力,就必须要认识到持续改进的必要性。持续改进可以使企业保持住它的竞争优势,不断应对新的挑战。只有不断改革、创新,再改革、再创新,才能在错综复杂的竞争环境中生存、壮大和发展。出版社内部实行以矩阵组织结构为基础的项目责任制的目的就是要摆脱目前的困境,克服以往出现的种种弊端,推动出版社内部实现协调与健康、平衡与稳定和可持续的发展,使其在激烈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3)推行项目责任制的作用及意义
①项目责任制可以降低经营成本,有利于加强经济核算及单本核算和增收节支;②项目责任制可以减少编、印、发的矛盾冲突,加强协作,增强三者的合力,加强责任制管理;③项目责任制是提高客户服务质量水平、合理分配体制、改善员工工资及福利待遇、回避和减少风险的需要;④项目责任制有利于发挥员工积极性和创造性,同时有利于培养复合型出版人才;⑤有利于提高中心竞争力,增强中心适应市场应变的能力,有利于提高中心社会经济效益;⑥推行项目责任制,是项目实现管理科学化、标准化、规范化的重要举措。
三、论述题(共2题,45分)
1.(25分)论出版业在文化产业发展中的地位。
答: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也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综合实力的重要方面,文化产业是指生产文化产品或提供文化服务以满足人们精神生活需要的各种行业门类的总称。从本质上看,出版业属于文化产业,出版物既具有不同于一般物质产品的特殊属性即意识形态属性,又具有商品属性。一方面,要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避免市场机制的自发性、盲目性造成出版产业低俗化现象;另一方面,又要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合理配置资源的功能,推动出版产业发展。出版业对文化发展的影响,是非常广泛而多样的。出版业已经成为文化产业的主力军了,概括地说,出版业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真实地反映社会文化的发展状况
社会文化,从广义上讲,是人类社会实践的历史过程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文化是社会存在的反映。社会实践的发展过程,就是通过各种文化形式记录和反映出来,从而留下自己的历史轨迹的。
(2)提高社会成员的文化知识水平
出版发行活动对社会成员文化知识水平的提高能产生直接的作用。正如《中共中央关于出版工作的决定》中所指出的那样,从积累传播人类历史的优秀文化成果,到发展社会主义新文化,从扫除文盲到发展尖端科学技术,从教育学龄儿童到培养各种专业人才,都离不开图书出版发行工作。
(3)促进国家各项文化建设事业的发展
在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计划里,国家的文化事业分为教育、科学、文学艺术、新闻出版、广播电视、卫生体育、图书馆、博物馆等基本类型。出版发行除本身是文化事业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之外,对其他各项文化事业的建设与发展也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科学的发展应具备两个基本条件:一是继承前人的研究成果;二是研究人员的互相协作。出版发行能满足科学发展的这两个基本条件。
出版发行是文学艺术发展的一个重要条件。广播电视与出版发行一样,具有传播知识与信息的功能,这两条不同传播渠道所传播的知识与信息往往可以相互转化。所以,出版发行与广播电视可以互为条件,相互影响,在积极的竞争中共同繁荣。卫生体育事业的发展,也离不开出版发行。通过出版发行传递的知识与信息,能使卫生体育事业建立在群众化、科学化的基础之上,为我国的卫生体育事业赶超世界先进水平创造条件。图书馆、博物馆事业的发展,更是离不开图书的出版发行。没有图书,图书馆、博物馆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出版发行事业的发展水平,决定着图书馆、博物馆的发展规模和服务质量。
2.(20分)论编辑人员的职业意识。
答:编辑人员的职业意识即编辑人员的职业素质。不同的职业有不同的特点,对从业人员有不同的要求。职业素质,是指在职业实践中逐渐形成的一种专业素养。编辑的职业素质包括出版理论修养和编辑实务经验,分别表现为职业追求、职业敏感和职业作风。
(1)职业追求
编辑的职业追求是一种文化追求。编辑策划选题与组稿时,要按照消费者的文化需求,从文化选择的角度组织作品,而一旦获得有价值的组稿线索,可以“三顾茅庐”、“程门立雪”,即使吃闭门羹仍不言退。在审稿和加工整理时,要按照社会对精神产品价值取向的根本要求,对作者创作的作品进行审识鉴别,筛选优化。为了使自己编发的稿件具有文化传播价值和文化积累价值,不惜在稿件中倾注大量的心血,身为无名英雄却充满工作的快乐,以作者的成功为荣。为了提高文化产品的传播效果,编辑更是充满了创新的欲望,从内容到形式敢于大胆变革,使出版工作出现不断创新的面貌。
(2)职业敏感
编辑的职业敏感既是一种创造性敏感,也是一种市场性敏感。有了这种敏感,编辑在工作中就会处于主动地位,诸如对选题新生长点的捕捉、稿件质量的判断、营销的策划等,都会得心应手。敏感来自有准备的头脑,编辑具有的职业敏感,是对文化发展和市场变化作认真调查和积极思考的结果。
(3)职业作风
编辑的职业作风是一种一丝不苟的求是作风。编辑工作是一项严肃的工作。凡是从事编辑工作的人员,都应该拒绝想当然,拒绝侥幸和浮躁,拒绝粗枝大叶。面对稿件,编辑要像战士进入阵地一样全神贯注。编辑要学会独立思考,养成勤查工具书的习惯,无论是审稿、加工整理还是处理校样(或样带、样盘),都不能放过一个疑点。编辑工作的每一个环节,都要发扬一丝不苟、字斟句酌、作风严谨的“辞海精神”。具有良好职业素质的编辑,以推动文化发展为己任,不计较个人的得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