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保军《新闻理论教程》(第3版)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视频讲解]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2.4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

一、概念题

1.人际传播(武汉理工2009年研)

答:人际传播,是指人类个体之间的信息交流活动。人际传播,是人类最古老的信息交流方式,即使到了大众传播时代,它依然是最普通、最常见、最丰富的信息交流方式,也是多级信息传播中的“终级”形式。与其他类型的传播相比,人际传播的特点是:传播内容丰富多彩;传播渠道、样式、方法灵活多样;传播效率较高、互动性强。

2.大众传播(南京理工2010年研;武汉理工2009年研;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研;四川大学2007年研)

答:大众传播,是指专业化的媒介组织运用先进的传播技术和产业化手段,以社会上一般大众为对象而进行的大规模的信息生产和传播活动。大众化传播的基本特点是:传播机构的制度化、组织化;传播方式的系统化、规模化;传播手段的现代化、影响的社会化;传播人员的职业化、专业化;收受者的大众化和不确定化等。

3.传播媒介(武汉理工2009年研;北邮2008年研)

答:传播媒介是新闻传收系统的构成要素之一,是指传送和收受新闻信息的通道或载体,即传播者用来传送新闻文本,收受者用来收受新闻信息的物质实体、物理工具、技术设备等,是新闻传收系统的构成要素之一。一般而言,传播媒介是指用来传送和收受新闻信息的一切中介工具。传统意义上的传播媒介是报纸、杂志、电视、广播四大类;按照媒体的性质又可以将其分为纸媒、电子媒体和第五媒体。

4.反馈(南京理工2010年研)

答:反馈,是互动传播的基本构成环节,是指新闻传播主体与收受主体之间的一种信息活动,不包括新闻传播机构内部不同主体之间的内反馈活动。新闻传播中的反馈,是用新闻传播的结果信息调整后续新闻传播活动的过程,是互动传播的基本构成环节。反馈信息的来源与获取的途径和方式包括:收受者自发的、比较零散的对媒体新闻传播行为发表的各种看法、意见、建议等,通常以信件(包括电子信件)、电话、上访等方式进行;媒体主管部门对媒体新闻传播行为的监测与评估;有关学术研究机构对媒体新闻传播行为的分析和评价;新闻媒体自己的信息调查部门或委托专门的信息咨询机构、舆论(民意)调查机构通过科学手段获取系统化的、规模化的反馈信息。

二、简答题

1.传播过程的基本构成要素。

相关试题:传播要素有哪些?(大连理工2007年研)

答:要素,是必要的、必不可少的元素,每一个都很重要。新闻传播的要素构成的不同说法如下:

(1)三要素说

三要素说认为,构成新闻传收行为的要素有三个:作为传播内容的事实(信息)、新闻传播者和新闻收受者。甘惜分在《新闻理论基础》中指出,新闻传播实质上由事实——新闻报道者——新闻接受者构成。他把新闻报道者看作连接事实与新闻接受者的中介,这个中介“可能是一个了解内情的个人(他用和人通信的方式向他的亲友报告新闻),但在现代社会生活中,充当这个新闻报道者的最大最经常的角色的是专门的新闻机构——报纸、通讯社、广播电台和电视台”。

(2)四要素说

四要素说是在三要素的基础上,加入了“媒介”要素。黄旦在他的《新闻传播学》中写道,“构成新闻传播必须具备四个基本因素,即传播者、传播内容、传播媒介、接收者,缺一不可。新闻传播就是在这四个基本要素组成的结构内进行的。”

(3)五要素、七要素说

在传播学中,一个完整的传播过程应该由五个要素构成,它们是:传播者、受传者、讯息(讯息指的是由一组相互关联的有意义符号组成,能够表达某种完整意义的信息)、媒介、反馈。“这五种要素是传播过程得以成立的基本条件,在任何一种人类传播活动中,它们都是缺一不可的。”沙莲香把构成大众传播的主要因素分为七个:发信者——把一定的知识、感情、意志等传送出去的组织(由个人或集合体作为代表);符号化——把准备传送的内容变为有意义的符号群;信息——用来进行传递的符号群;通道——大众传播媒体,媒体是信息的载体,通过媒体传播信息;符号读解——受信者对接受过来的符号群进行解释,恢复原意;受信者——接受信息,对复原了的信息内容给予反应;反馈——把受信体的反应再送回去。

2.人际传播的主要动机是什么?(华农2010年研)

答:人际传播(personal communication)是指人类个体之间的信息交流活动,是社会生活中最直观、最常见、最丰富的传播现象,也是人与人的社会关系的直接体现。人际传播的动机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1)人的生存和发展需求

个人生活在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当中,要保证个人的生存和发展,就必须及时了解环境的变化,并据此不断调节自己的行为以适应新的变化。因此,人际传播的首要动机和目的就是获得信息。在社会生活中,有关环境变化的大量信息,都是通过非正式的人际交流得到的。

(2)建立与他人的社会协作关系

人是社会动物,个人离开了他人、离开了与他人的社会交往和协作,同样不能生存。社会协作是广泛的,既包括一般意义上的角色分担,也包括各种活动中的行动协调。世界上没有纯粹属于一个人从事的活动,许多看起来似乎是个人独立完成的工作,实际上都是建立在二人以上的多人合作和配合的基础之上的。要谋求与他人合作,就必须积极进行说明、解释、协商等各种各样的人际传播或沟通活动。

(3)自我认知和相互认知

客观的自我认知是使个人能力得到恰当发挥的前提。一个人社会成就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他的自我意识的影响,而自我意识是在与他人的社会交往和传播中形成的。除自我认知以外,相互认知也是确立有效的社会协作关系的重要条件。只有在相互了解和信任的基础上,社会协作才能顺利进行,而这一切都离不开大量的人际传播。

(4)满足基于人的社会性的精神和心理需求

这里包括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拥有自己的社交圈子和娱乐伙伴等。社会心理学的研究成果表明,调节个人的心理状态是人际传播的一个重要功能,它能够帮助人们摆脱个人独处所产生的孤独感、逃避日常生活中的烦恼,寻求心理压抑的释放渠道等。

综上所述,寻求关于生产、生活和社会的有用信息从而进行环境适应决策、建立社会协作关系、自我认知和相互认知以及满足人的精神和心理需求,是个人从事人际传播的基本动机。人际传播的动机是复杂的,以上只是作为健全的、有理性的人际传播的一些基本动机。

3.群体规范在群体传播中具有什么功能?(南京理工2010年研;南京师大2009年研)

答:(1)群体意识的核心内容是群体规范

群体规范是指成员个人在群体活动中必须遵守的规则,在广义上也包括群体价值,即群体成员关于是非好坏的判断标准。一般认为,群体规范的功能包括以下几项:

协调成员的活动、规定成员角色和职责以促进群体目标的达成。

通过规范的共有来保证群体的整体合作。

通过指示共同的行为方式以维持群体的自我同一性。

为成员个人提供安全的决策依据。

(2)群体规范在群体传播中的作用

排除偏离性的意见,将群体内的意见分歧和争论限制在一定范围之内,以保证群体决策和群体活动的效率。

每个群体都有一般成员承认并且维护的规范体系,成员个人的群体归属意识越强,也就越倾向于积极维护群体规范。群体规范的维持通过群体内的奖惩机制来保证。在成员个人对群体做出了贡献的时候,可以得到群体的奖励,包括获得其他成员的赞扬和在群体内角色地位的上升等;当从事了不利于群体或者违背群体规范的行为之际,个人成员会受到群体的制裁,包括受到其他成员的冷遇而陷入孤立状态、各种不同的处分直至被排除于群体之外。因此,当个人的态度和行为与群体规范产生冲突时,他所面临的群体压力是巨大的。

群体规范不仅制约群体内的传播活动,而且对来自群体外的信息或宣传活动的效果具有重要的影响。

群体规范对来自外部的说服活动效果的影响表现在:在说服的观点与群体规范一致的场合,群体规范可以推动成员对观点的接受,起到加强和扩大说服效果的作用。在说服观点与群体规范不相容的场合,后者则阻碍成员接受对立观点,使说服效果发生衰减。唤起“自卫”行为,出现逆反效果。

4.简述人际传播的特点和社会功能。(北师2010年研)

相关试题:简述人际传播的定义,及其特点。(北师2013年研)

答:(1)人际传播的定义及特点

人际传播是指个人与个人之间的信息传播活动,也是由两个个体系统相互连接组成的新的信息传播系统。它的特点包括以下方面:

人际传播传递和接收信息的渠道、样式多,方法灵活。传播者不仅可以使用语言,而且能够运用表情、眼神、动作等多种渠道或手段来传递信息;同样,受传者也可以通过多种渠道来接收信息。

人际传播的信息的意义更为丰富和复杂。在面对面的情况下,多种渠道和多种手段的配合,会形成特殊的传播情境,这种特殊的情境会产生新的意义。

人际传播双向性强,反馈及时,互动频度高。双方的信息授受以一来一往的形式进行,传播者与受传者不断相互交换角色,每一方都可以随时根据对方的反应把握自己的传播效果,并相应地修改、补充传播内容或改变传播方法。

与组织传播和大众传播相比,人际传播属于一种非制度化的传播。这是指传播关系的成立上具有自发性、自主性和非强制性,人际传播主要是建立在自愿和合意基础上的活动。在人际传播中,双方都没有强制对方的权利,也没有接受强制的义务,这意味着人际传播是一种相对自由和平等的传播活动。

(2)人际传播的社会功能

人际传播的社会功能是多方面的,它是社会成员交流信息的重要渠道,是实现社会协作的重要纽带,也是传承社会文化的重要工具。从传播学的视角来看,人际传播的社会功能集中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人际传播在个人社会化中发挥重要作用

社会化,是指一个人出生后由一个“自然人”成长为“社会人”的过程。从个人的角度来看,它是指个人学习语言、知识、技能、行为准则等以适应环境的过程;从社会的角度而言,它是指社会成员形成大体一致的观念、价值和社会规范体系,从而使社会秩序维持、社会发展的连续性得到保证的过程。个人观念的社会化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自我观念的形成;二是社会观念的形成。无论是哪一个方面,人际传播特别是初级群体的人际传播都起着重要的作用,对人格的形成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这可以从库利的“镜中我”理论、米德的“主我与客我”理论以及塔尔德的“社会模仿”理论中得到证实。

人际传播对大众传播效果有一定影响

大众传播是指专业化的媒介组织运用先进的传播技术和产业化手段,以社会上一般大众为对象而进行的大规模的信息生产和传播活动。人际传播对大众传播过程与效果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两级传播”、“意见领袖”和“创新——扩散”等方面。

a.人际传播在大众传播的传者与受者之间起到一个桥梁作用。

大众传播的信息不会直接“流向”一般大众,而是要经过“意见领袖”这个中间环节,形成两级传播的格局,即“大众传播——意见领袖—— 一般受众”。

意见领袖,是指在人际传播网络中经常为他人提供信息、意见、评论,并对他人施加影响的“活跃分子”,是大众传播效果的形成过程的中介或过滤的环节。意见领袖将他获得的信息告诉其他人,在这个过程中,人际传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b.人际传播对新事物的创新与普及也有重要影响。

罗杰斯在《创新与普及》一书中指出:在新事物创新与普及的过程中,大众传播过程可以分为两个方面:一是作为信息传递过程的“信息流”;二是作为效果或影响的产生和波及过程的“影响流”。在信息流、尤其在影响流生效的过程中,人际传播的口耳相传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5.在网络时代,人际传播的新趋势。(复旦大学2009年研)

答:人际传播是个人与个人之间的信息传播活动,是由两个个体系统相互连接组成的新的信息传播系统,它是人们之间传递和交流知识、意见、感情、愿望等的社会行为。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人际传播呈现新的发展趋势,这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人际传播功能的扩大;二是人际传播的虚拟化。

(1)人际传播功能扩大

传递信息功能

计算机网络建构的初衷是实现信息的传递和分享,而人们上网的最主要目的也就是传递或获取信息。尽管因特网还只是未来信息高速公路的雏形,但是今天网上的信息已经足够丰富,只要拥有足够的金钱、时间和精力,不出家门便能尽知天下事,而且还可以将信息复制、转发给任何人。

协调人际关系功能

网络传播能够起到交流感情、协调人际关系的作用。虽然网上不可能进行直接的面对面的人际传播,但与传统的书信、电话、电报等间接人际传播相比,明显要方便快捷而且成本要低得多。在计算机网络这个虚拟空间,人际传播的空间被无限扩大了,任何有着特殊兴趣的个人都可以在网上找到知音,只要有共同兴趣,就可以进行信息交流和分享,真正实现了人际交流的平等。

调节情绪,满足心理需求功能

网络传播的虚拟性决定了它与现实生活中的人际传播有着很大的不同。

a.网络传播使得人际传播的调节情绪、满足心理需求功能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发挥。

b.网络传播的匿名性给信息的发送者带来一种安全感。

c.基于文本的网络传播,给信息的接收者留下了巨大的想象空间。

(2)人际传播的虚拟化

人际传播的虚拟化,是指人与人之间不是面对面,而是通过网络进行信息的收受。网络中的人际传播具有许多传统面对面传播不具有的特点:匿名性,虚拟性,多重角色交互,不稳定的多样化和充分的自由原则。因此网络中人际传播是虚拟化的人际传播。

虚拟化的人际传播具有以下一些特点:

匿名性使得每个人可以用“化身”在网络虚拟社区中与他人进行互动、选择的自由度高于真实世界许多。大多数情况下,网友如果不愿意继续沟通,可以随时中止,而没有太多的压力和包袱。人际传播的虚拟化使得这种传播更加自由、自信和自足,人们在虚拟的人际交流中可以扮演不同的角色,在不同的窗口中自由切换,选择不同的心境和兴趣。

人际传播的虚拟化允许个人扮演不同的角色,一方面疏远了现实世界的人际关系,另一方面在虚拟中与他人互动关系的逐渐建立,人们可以跨越时空障碍与生理限制,在虚拟空间实现一般不能达到的人际传播功效。

网络中人际传播的虚拟化也是传受双方探索心得身份认同的过程,以网络隔离为基础,经由网络联结功能,建立新的人际关系,塑造自己的新身份认同,进而成为自我认同的一部分。

人际传播的虚拟化完全可能造成人们认知上真实世界与虚拟世界的混淆,有些人借着在虚拟世界培养与人相处的能力,在真实世界更加顺利地生活。也有人以网络上的人际传播驱逐了真实世界的人际交流,追求虚拟空间带来的人际关系的满足,逃避真实世界生活的压力,患上“网络沉迷症”。

三、论述题

请你简要说明人际传播的特点,并说一下你对人际传播对大众传播过程和效果的影响的看法。(武大2009年研)

答:(1)人际传播的特点

人际传播是指个人与个人之间的信息传播活动,也是由两个个体系统相互连接组成的新的信息传播系统。它的特点包括以下方面:

人际传播传递和接收信息的渠道、样式多,方法灵活。传播者不仅可以使用语言,而且能够运用表情、眼神、动作等多种渠道或手段来传递信息;同样,受传者也可以通过多种渠道来接收信息。

人际传播的信息的意义更为丰富和复杂。在面对面的情况下,多种渠道和多种手段的配合,会形成特殊的传播情境,这种特殊的情境会产生新的意义。

人际传播双向性强,反馈及时,互动频度高。双方的信息授受以一来一往的形式进行,传播者与受传者不断相互交换角色,每一方都可以随时根据对方的反应把握自己的传播效果,并相应地修改、补充传播内容或改变传播方法。

与组织传播和大众传播相比,人际传播属于一种非制度化的传播。这是指传播关系的成立上具有自发性、自主性和非强制性,人际传播主要是建立在自愿和合意基础上的活动。在人际传播中,双方都没有强制对方的权利,也没有接受强制的义务,这意味着人际传播是一种相对自由和平等的传播活动。

(2)人际传播对大众传播过程和效果的影响

大众传播是指专业化的媒介组织运用先进的传播技术和产业化手段,以社会上一般大众为对象而进行的大规模的信息生产和传播活动。人际传播对大众传播过程与效果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两级传播”、“意见领袖”和“创新——扩散”等方面。

人际传播在大众传播的传者与受者之间起到一个桥梁作用。

大众传播的信息不会直接“流向”一般大众,而是要经过“意见领袖”这个中间环节,形成两级传播的格局,即“大众传播——意见领袖—— 一般受众”。

意见领袖,是指在人际传播网络中经常为他人提供信息、意见、评论,并对他人施加影响的“活跃分子”,是大众传播效果的形成过程的中介或过滤的环节。意见领袖将他获得的信息告诉其他人,在这个过程中,人际传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人际传播对新事物的创新与普及也有重要影响。

罗杰斯在《创新与普及》一书中指出:在新事物创新与普及的过程中,大众传播过程可以分为两个方面:一是作为信息传递过程的“信息流”;二是作为效果或影响的产生和波及过程的“影响流”。在信息流、尤其在影响流生效的过程中,人际传播的口耳相传发挥着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