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建新《管理学概论》(第3版)配套题库【课后习题+章节题库(含考研真题)+模拟试题】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二篇 计 划

第六章 计划工作

1.计划工作能否消除组织可能遭受的风险?

答:计划工作不能消除组织可能遭受的风险。因为组织所处的环境是复杂的,所面临的情况是瞬息万变的,组织在制定计划的时候,不可能预测到所有可能发生的一切,因此所做出的计划只能是相对满意的,而不是绝对最好的,不是最保险的。

良好的计划工作必须有周密细致的预测支持和正确的目标指引。展望将来,预测变化,有助于揭示管理活动可能面对的不确定因素,并估计各种不确定因素对组织的影响,从而通过良好的计划工作为避免和减少组织实现目标过程中的不确定因素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提供有力支持。换句话说,良好的计划工作可以有助于降低组织可能遭遇的风险,提高组织实现其期望的目标。

2.计划工作的首位性和渗透性是什么意思?

答:(1)计划工作的首位性

计划工作在管理职能中处于首位,其主要原因是:在某些场合下,计划工作可能是在进行的唯一的管理职能。因为,计划工作可能得出的结论之一是回到起点,重新开始做计划,这样就不需要马上进行随后的其他管理职能,即后续的组织工作、领导工作或控制工作。

(2)计划工作的渗透性

当计划工作的结果要求接上后续的其他管理职能时,就会产生计划工作的渗透性。计划工作的渗透性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计划工作对后续的组织工作、领导工作和控制工作有很大影响.二是在完成组织工作、领导工作和控制工作时,各职能工作本身也需要有个计划工作的过程。

计划工作对组织工作的影响。计划工作的结果对一个组织的结构和其职能的内容安排有很大影响。比如.一个调整产品规模和品种的计划,会对这个企业的组织结构、人员结构、技术装备结构等产生重大影响,而这些都涉及组织工作的职能。并且,在开展上述内容的组织工作时,还需对每项工作制定其工作计划。

计划工作对领导工作的影响。计划工作的结果决定了组织的领导政策,因为组织的目标、组织的规模、组织成员的能力和职责、组织目标与其成员目标的联系、组织中的信息沟通以及组织应达到其规定目标的程度等,都是由计划工作所决定的,而这些因素都影响着组织为实现其目标而进行的领导政策、领导模式的选择。

计划工作对控制工作的影响。计划工作的结果是控制工作的依据和基础。一个完善的计划方案,都有一张时间表,它标明了适当的次序、达到规定目标所需要的各项活动以及完成每一个步骤所需要的估计时间。一个完善的计划方案还应包括组织的职责分配,从而使得控制职能的校正活动更为有效。控制职能的行使,往往导致拟订新的计划或修改原有计划,而这些新的或更改过的计划又被用来作为继续进行控制的基础。这种计划工作与控制工作之间的连续不断的关系,通常被称为“计划—控制—计划”的循环。

3.计划工作的主要作用是什么?

答:良好的计划工作不仅为组织实现其目标提供了行动方案,而且还通过其工作有效地支持了组织的管理活动,这对提高管理活动的效率和有效性具有重要作用。

(1)指明方向

无论对于管理者还是组织中的普通员工,计划工作都将在组织目标的指引下,为他们指明行动的方向。良好的计划工作能够将组织中各级管理者的行动方向与员工的行动方向聚合在一起,形成合力,并使这一合力方向与组织目标相一致或接近一致。

(2)减少风险

良好的计划工作必须有周密细致的预测支持和正确的目标指引。展望将来,预测变化,有助于揭示管理活动可能面对的不确定因素,并估计各种不确定因素对组织的影响,从而通过良好的计划工作为避免和减少组织实现目标过程中的不确定因素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提供有力支持。换句话说,良好的计划工作可以有助于降低组织可能遭遇的风险,提高组织实现其期望的目标。

(3)提高效率

计划工作的过程也是各方协调的过程。组织在实现目标的过程中要开展许多工作活动,这些工作活动在组织中或被重复或被缺漏,或因部门或个人利益而引起矛盾和冲突,或因目标难度和资源稀缺而相互推诿。良好的计划工作能以组织的整体利益出发,完善各项活动程序,协调好各方利益,化解各种矛盾和冲突,从而极大地提高组织运作的效率。

(4)提高工作的有效性

计划工作以组织的目标为指导,把组织运作中的各项活动的目标与组织目标相联系,并落实到每一项工作活动的内容。将组织中各级管理者和员工的活动与组织的目标联系起来统筹考虑,是良好的计划工作追求提高有效性的显著特点。

良好的计划工作能够统筹兼顾,将组织目标层层分解到组织的各个层面,并与各层面的行动方案紧密结合,使组织层层分解的具体目标与行动相一致,增强对实现目标的保证。

良好的计划工作不仅考虑了组织目标的纵向分解与行动方案一致,还对左邻右舍进行有序的横向协调,从而使横向各方行动也能协调一致,减少了冲突和不平衡。

良好的计划工作能有效地指导管理活动分清主次,抓好重点,使行动方案的实施尽可能最大限度地为组织目标作出贡献。

良好的计划工作既能考虑到行动方案的实施可能引起的连锁反应,以免不测,又能考虑到行动方案的实施可能遇到的变化,在方案中留有余地,增强方案的适变能力。

良好的计划工作既概括了以往的成熟经验,但又不失对创新的把握,通过经验与创新有机结合,使行动方案具有可操作性和先进性。

(5)支持控制活动

组织在实现目标的过程中离不开控制活动,而计划工作则是有效实施控制的基础。组织开展控制活动时所依据的所有标准几乎都来自于计划,即计划工作的结果。如果离开了计划方案,组织就难以开展有效的运作,更无法测量和分析、判断组织的运作情况,控制也就无从谈起。

4.为什么要进行预测?

答:之所以要进行预测是因为计划工作要想降低风险、提高效率和统筹兼顾,就必须对组织的环境发展有所预见,这种预见不仅是对环境发展的评价,还要在计划方案中体现出顺应环境发展的对策。充分地进行预测,可以使组织的管理者对未来有清楚的认识,并面对未来做好准备,有效地对组织的薄弱环节有所预见和控制。通过预测,可以把环境的发展和组织的目标一同体现到计划方案之中,从而实现计划方案实施过程的统一和协调。

5.计划工作中社会预测、经济预测和技术预测主要研究些什么内容?

答:(1)社会预测

对社会各种问题的发展趋势进行预测,称为社会预测。对于一个组织来讲,社会预测主要研究其环境社会的结构、人口构成、教育和文化生活、福利、公益事业、价值观以及国家法律、政府政策等方面的发展变化及其对组织目标达成的影响,充分利用其环境社会的发展趋势为实现组织目标服务,避免社会环境变化对组织发展产生不良的后果。这些问题的研究,影响因素极为广泛、复杂,难以事先对其发展和变化作出准确的估计。但是,这些社会问题对于组织的生存和发展有极大影响,不能不给予充分的重视。

(2)经济预测

对于经济领域未来发展变化进行预测,称为经济预测。对于一个组织来讲,经济预测的目的是研究经济发展变化的趋势及模式、经济体制和结构的变革、经济发展的目标和发展策略等方面对组织的影响。对于企业组织来讲,还要研究行业的发展前途、资源的发展变化和市场竞争趋势等的影响。经济预测可以为企业寻求得到其更好的发展模式和获得更大的经济效益提供帮助。

(3)技术预测

根据现有的科技成果和科研方向,对科技发展趋势、科技发明及其经济效果等方面进行推测和估计,称为技术预测。预测的目的是研究新技术发展和应用的前景、可能性、实现条件以及对组织发展的影响。对于企业组织来讲,技术预测包括了生产技术、辅助技术和管理技术等方面的内容。

6.长期计划和短期计划有何区别和联系?

答:将计划按时间分类,可以分为长期计划和短期计划。长期计划是为实现组织的长期目标而制定的有广泛意义的讳划,通常表现为三年或五年以上的发展规划,也称战略计划。短期计划一般指组织内各部门或个人的现行活动的计划,又称战术计划,通常其期限在一年或一年以内。

(1)两者的区别:

长期计划是对全局性问题的研究结果,在管理活动中体现了组织的长远利益和整体利益。短期计划是局部性的,是长期计划在某一时期或某一部门的局部体现,因而是服务于长期计划的。

长期计划比较笼统,短期计划比较具体。

长期计划的时间较长,而短期计划是较短时间内需要完成的工作。

长期计划的制定和贯彻由高层管理者完成,短期计划一般是基层管理者制定的。

(2)两者之间的联系:长期计划是由许多短期计划组成的,短期计划是为长远计划服务的。短期计划完成的好坏决定了长远计划的成功与否。高层管理者制定长远计划,而且必须对短期计划有所了解,基层管理者制定短期计划,也应对组织的长期计划、长期目标有所了解。

7.计划工作的程序包括哪几个阶段?

答:组织的性质、规模和管理者等都是影响其计划工作方式的主要因素,但其工作程序却有许多相似之处。良好的计划工作一般包括如下程序。

(1)明确组织定位

组织的定位决定了组织发展的方向。因此,每一次计划工作的第一步都是要重新明确组织的定位。温故而知新,只有不断审视组织的定位,在新的环境形势下进一步明确组织的使命和需求,将对组织的定位有新的认识,这样才能在计划工作中有新的进展。

(2)认识发展机会

制定组织的计划方案之前,一定要清楚组织的优势和核心竞争力所在,并预计和审视环境发展中的每一个机会,然后从扬长避短、把握机会、适应变化的角度为组织确定计划目标提供有效支持。

(3)定义计划目标

这是计划工作中很重要的一环,目标定义错了,后续的工作做得越努力,组织取得成功的机会就越渺茫。所谓定义计划目标,就是明确计划工作所服务的一定时期组织目标,并对目标内容进行诠释,同时还要分析和阐明目标的价值、优先顺序、衡量指标等等。

(4)明确前提条件

计划方案的实施环境是计划工作时难以确定的,是不可确定的因素之一,但对计划方案的实施效果却是极有影响的。为使计划方案能够面对今后的实施环境,计划工作中必须对实施环境有一个预测,并根据综合判断的结果给出一个假设的前提条件,即计划方案实施时的预期环境。影响这一预期环境的因素很多,有的可控,有的不可控,这就给计划工作带来了很多困难,同时也更加要求在拟定计划方案前必须明确实施计划方案的前提条件。

(5)拟定备择方案

一般而言,组织达到其目标的途径不止一条,即存在着多种方案可供选择,但人们通常只能选择其中的一个方案进行实施,这就需要对每一条有效的途径有深刻的认识,否则就会遗漏好的方案或选错方案。避免犯此类错的前提是要将已有有效途径都找到,并且能够对这些途径都作出透彻的描述。为此,必须集思广益、开拓思路、大胆创新,同时对所有的方案进行初步的筛选。保留其中有效的即值得保留的方案供重点评价分析和比较,以便集中精力 作出最后的计划方案抉择。

(6)评价备择方案

管理者必须以科学、客观的态度来对待每一个备择方案,要根据所定义的计划目标和前提条件,对每一个备择方案进行评价。

评价的依据应包括两个内容:

根据组织目标的要求,确定的一系列对实施方案的评价项目和标准。

根据各评价项目和标准对组织目标的贡献程度,确定评价项目及标准之间的相对重要性,即权数。

因而,评价的前期工作有许多事要做,前期准备工作的质量直接影响对备择方案的评价结果。

(7)选择方案

在对备择方案评价的结果基础上,进行方案相互间的分析、比较后作出最后抉择,这是计划工作过程很关键的一步。但无论这一步是多么的关键,其正确性的前提是前面的各个步骤都是正确、可靠和有效的。为使计划方案具有弹性,即应变性,可能需要对方案进行灵敏度分析。为使计划工作具有一定的灵活性,以利于在今后多变的环境下能有效地指导具体的工作,可能最终会选择两个甚至两个以上的实施方案,并且决定首选方案予以细化和实施。决策者必须注意的是,除了首选方案外,后备的方案也应细化和完善,一旦需要时可供马上作出择断。

(8)拟定派生计划

犹如目标的分解一样,计划方案的实施也需要有很多分计划方案的支持。因此,在完成对组织实现其目标的行动方案的选择之后,计划工作并没有结束,还必须指导和帮助组织的各个部门制定支持组织整体行动计划的派生计划方案,如企业的融资计划、投资计划、生产计划、采购计划、人力资源计划等。总之,完成派生计划是实施组织整体计划的基础,是计划工作程序的重要部分。

(9)编制预算

计划工作的最后一步就是要将行动计划数字化、货币化。要对资源的分配和投入有个预算,并以预算作为管理者行使组织职能的依据和开展控制活动的标准。

8.对计划方案进行评价时,客观性的含义指的是什么?结构化程度又是评价什么?

答:(1)客观性

计划应是客观的研究成果或结论。计划是要经过众人检验的,客观性愈大,众人得出同样评价结论的可能性就愈大。客观的对立面是主观,它是以个人的感情或价值观为基础的。计划工作的过程可以是主观的,也可以是客观的。但是,受主观因素影响的计划,在今天民主化程度较高的环境下是难以通过众人的检验的。要提高计划的客观性程度,主要应抓好计划工作的流程管理、群众参与和计划草案的验证等工作。

(2)结构化程度

测定一个计划方案的客观性程度,主要是分析和评价产生计划方案的计划工作过程。结构化程度则是评价计划方案的自身质量和可操作性。测定计划方案的结构化程度要考虑全面性、时间幅度、职责分派和可控制性等因素。

全面性。评价一个计划方案的结构,首先要考虑的一个因素是它的全面性。计划方案的全面性是指它对提出的问题的解决程度,而不是计划方案的复杂程度或范围广度。因此,一个简要的计划也可能是很全面的。

时间幅度。结构好的计划方案应对它的各项活动的时限有明确的说明,并能清楚地阐明各项活动的顺序及相互关系。否则,计划是毫无意义的。

职责分派。计划方案的全面性和时间要求能否体现,还要有负责实施计划的组织或个人。为了有效地贯彻执行计划方案,必须按计划要求,分派给具体人员的具体任务。

可控制性。计划方案的实施必须是可控制的,可以有偏离计划方案目标的容许量,但必须有明确的说明。计划方案的可控制性还体现在计划中的例外管理制度。

9.什么是回报递减规律?对评价计划方案有何启示?

答:(1)通常在一开始,回报的增幅随着资源投入的增加而增大,过了某一点以后,回报的增幅开始随着资源投入的增加逐渐减少,到最后,资源投入的增加不再能导致其回报的增加。这一现象就是回报递减规律。

(2)对评价计划方案的启示:从这一认识出发,对计划的评价不仅要考虑其是否能导致实现目标,还要考察其能否最有效地使用资源来实现组织的目标。

10.评价计划方案时,为何引入“边际”的概念?

答:回报递减规律中,开始时回报的增幅随资源投入的增加而增大,但是过了某个点后,回报的增幅开始随着资源投入的增加而减少。这个点对于这个计划方案有着举足轻重的意义,确定了这个点我们就知道了现有资源何时能得到最有效的使用。“边际”能帮助我们确定每增加一个单位的投入所引起回报的增加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