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编 思想发展期
引 言 秦汉隋唐时期的社会历史背景
秦汉魏晋隋唐五代时期(公元前221~960)时间跨度近1200年之久。在这近1200年的历程中,中国封建社会经过初步发展、周期性的动荡,以及进一步的发展等阶段,一步步走向鼎盛,继而又显露出中衰景象。下面就秦汉隋唐时期的社会政治、经济状况做简要介绍。
一、秦汉隋唐时期的社会政治状况
1统一与分裂交替的复杂政治格局,统一和割据相互交替
公元前221年,秦灭六国,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公元前209年,以陈胜、吴广为首的农民大起义推翻了秦王朝的残酷统治;尔后,经过八年楚汉之争,公元前202年,刘邦建立了西汉王朝。西汉初年,统治者实行无为而治的治国方策,注重休养生息,历经70余年,使西汉王朝的经济、政治、文化得以恢复,并有了一定的发展。
西汉王朝的统治延续了200余年。西汉晚期,外戚王莽夺取权力,建立新朝。其后不久即天下大乱,诸侯蜂起。至581年,北周贵族杨坚夺取了北周政权,建立了隋王朝,并于589年灭陈,重新统一了中国。
隋朝仅仅存在了30多年。617年爆发了农民大起义,隋朝灭亡。在隋末战乱中崛起的李渊父子统一中国,建立了唐朝。唐玄宗开元、天宝年间,社会稳定、经济、文化空前繁荣,构成了中国历史上屈指可数的“盛世”。
唐玄宗天宝年间发生的安史之乱,标志着大唐王朝由盛转衰。此后,唐王朝饱受藩镇割据的困扰。朝廷内部,党争不已,唐王朝每况愈下,至907年,唐王朝被朱温的后梁取代,从此中国又进入了分裂状态。
2逐渐建立起一套成熟的政治制度
(1)建立了郡县制和官僚制等中国封建社会的基本政治制度。
西周以来实行的分封制不利于中央集权王朝的统一。秦朝建立后,立即着手废除分封制度,把秦国早已实行的郡县制推向全国。伴随着郡县制的实施,官僚制度逐渐取代旧有的世袭制度,上至中央的三公九卿下至地方的郡守、县令,都由皇帝任免。
秦代的政治制度被后世继承。当然,由于各个朝代的具体政治、社会环境不同,政治制度也呈现出不同的形态。
(2)在官僚制的基础上,职官设置日趋完备合理,后代诸朝官制奠定了基础。
(3)逐渐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官员选拔制度。
从西汉开始,逐渐确立了察举、征辟等选人任官的办法;东汉后期,以门阀世族为代表的官僚贵族势力通过乡间评议,逐渐控制了地方选举,使得察举制度弊端显露;曹丕称帝后,制定了“九品中正制”。
隋文帝即位之初,即废除积弊甚深的九品中正制和辟举制,实行公开考试的办法以甄别录用人才,这就是科举制的初始;唐代初年,科举制度逐渐完善并确立下来。科举制度历经宋、元、明而不废,成为中国古代延续时间最长的选官制度。
3门阀士族势力的兴衰
从东汉到魏晋,统治集团中逐渐形成一个带有贵族色彩的门阀士族阶层,他们拥有特殊的政治和社会地位,其影响由南北朝一直延续到唐代。门阀士族的鼎盛期在东晋,衰落于南朝时期,进入隋唐时期,士族作为一种社会现象尚未退出历史舞台。
二、秦汉隋唐时期的社会经济状况
1经济的曲折发展和全国经济重心的南移
在秦汉时期,从整体上看,我国的农业、手工业和其他经济都得到了较大的发展,但由于各个朝代的战争等混乱时期,经济有所下降甚至倒退,但总体是向前发展的。
秦汉隋唐时期,经济重心从北方向南方发展,为后来南方取代北方成为全国的经济中心奠定了基础。唐朝中期的“安史之乱”成为影响南北经济地位消长的关键事件。唐代时期南北方经济均受到严重破坏;至五代十国时期,南方经济恢复较为顺利,而北方朝代更迭频繁,战乱不已,使得南北经济差异进一步扩大,从而为全国经济中心在宋代的最终转移奠定了基础。
2赋役制度的调整与转变
赋役制度在秦汉隋唐时期的变化如下:
(1)汉承秦制,赋税制度比较稳定,主要有两项,即按土地征收的“租”和按人口征收的“赋”,此外还有徭役和兵役。汉魏之际,赋税制度开始发生变化,直到唐代两税法颁布,田租和户调的赋税形式大体未变。
(2)魏晋南北朝时期,各朝实行的赋税制度基本都是户调制。
(3)隋唐时期,赋役制度上出现的一个新的变化即以“庸”代“役”,即不愿应役者可用绢、布代替力役。这种代役方法自隋朝开始实行,至唐成为定制。
(4)赋税制度在唐中叶实现了重大变化,这便是公元780年两税法的实行。此后,赋税由计丁变为按资产征收。两税法的实施使持续了近千年的税人税丁赋税体系告一段落,转换为税地税产的赋税体系。
三、空前的古代民族大融合
秦汉隋唐时期的民族融合是很有特点的,尤其是魏晋南北朝时期,无论从规模还是在民族数量方面,在我国历史上都是仅见的。
在这一时期,由于中原汉地的社会制度先进,经济与文化发达,汉族文化自然成为民族融合的中心。各少数民族富有自身特色的民族文化也为汉文化注入了新的文化内涵,促进和丰富了汉文化的发展,由此,民族融合开创了一代社会风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