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中央财经大学803经济学综合考研真题及详解
第一部 微观经济学(75分)
一、名词解释(12分,每小题4分)
1.不对称信息
答:不对称信息又称信息不对称,指市场上的某些参与者拥有,但另一些参与者不拥有的信息;或指一方掌握的信息多一些,另一方所掌握的信息少一些。
买方和卖方的不对称信息会导致市场失灵,产生以下几个主要问题:①逆向选择;②道德风险;③委托—代理问题。不对称信息会给经济运行带来很多问题,而市场机制又很难有效地解决这些问题,在此情况下,可采取以下主要方面予以解决:①作出有效的制度安排或适当的措施;②设计合理的企业经营者激励机制。
2.边际替代率
答:边际替代率(marginal rate of substitution,)即为无差异曲线的斜率,它表示的是消费者愿意以某种比率用一种商品替代另一种商品的意愿。商品1对商品2的边际替代率的定义公式为:
其中,、分别为商品1和商品2的变化量。如果、趋于无穷小,那么,边际替代率就是无差异曲线的斜率。因此,求无差异曲线上任何一点的边际替代率,只要过该点作切线,这条切线的斜率就是该点的边际替代率。
边际替代率递减是消费者偏好所普遍具有的一个特征。这是因为,当人们对某一种商品的拥有量增加后,人们就越来越不愿意减少其他商品来进一步增加这种商品。事实上,边际替代率递减是由边际效用递减规律决定的。
3.纳什均衡
答:纳什均衡(Nash Equilibrium)又称为非合作均衡,是博弈论的一个重要术语,以提出者约翰·纳什的名字命名。
纳什均衡是指这样一种策略集,在这一策略集中,每一个博弈者都确信,在给定竞争对手策略的情况下,他选择了最好的策略。
纳什均衡是由所有参与人的最优策略所组成的一个策略组合,也就是说,给定其他人的策略,任何个人都没有积极性去选择其他策略,从而没有人有积极性去打破这个均衡。
二、选择题(18分,每小题3分)
1.某生产企业为市场价格接受者。其生产函数为,该企业利润函数为( )。
A.
B.
C.
D.
【答案】B
【解析】选项中,为产品的价格,为生产要素的价格。企业的利润函数为,利润最大化的一阶条件为,解此方程得,这就是满足利润最大化的要素需求。将代入利润函数得。
2.已知某消费者的收入为10元,效用函数为,商品和价格分别为3和2元。如果该消费者以最大化效用为目标,那么他消费的商品数量应该是多少?( )
A.5
B.4
C.2
D.0
【答案】D
【解析】由效用函数可以看出每单位的带来的效用是每单位的带来的效用的两倍,而每单位的价格是每单位的价格的1.5倍,消费者将全部收入用于购买才会获得最大的效用。因此,消费者对商品的需求为零。
3.某消费者在价格为(7,4)时选择消费束为(6,6);在价格为(5,5)时选择消费束为(9,0),那么我们可以推断( )。
A.消费束(6,6)被显示偏好于(9,0),但是没有证据表明她违反了WARP
B.没有哪个消费束被显示偏好于另一个消费束
C.该消费者违反了显示偏好弱公理(WARP)
D.消费束(9,0)被显示偏好于(6,6),并且她违反了显示偏好弱公理(WARP)
【答案】A
【解析】显示偏好弱公理(WARP)用文字表述为:如果在购买消费束时,有能力购买消费束,那么在购买消费束时,就一定是无力购买的消费束。
当价格为(7,4)时,消费者选择了(6,6),此时的花费为,在此价格下,消费者若选择(9,0)需要的花费为,,这表明消费者在能选择(9,0)的情况下选择了(6,6),因此消费者相对更偏好(6,6)这个消费束;当价格变为(5,5)时,消费者选择了(9,0),原因在于此时消费不起(6,6)这个更好的消费束。因此,该消费者没有违反WARP。
4.如果价格变动25%使得供给量变动40%,那么供给价格弹性为( )。
A.0.63,供给具有弹性
B.0.63,供给缺乏弹性
C.1.60,供给具有弹性
D.1.60,供给缺乏弹性
【答案】C
【解析】供给价格弹性等于供给量的百分比变动除以价格的百分比变动。本题中,供给量的百分比变动,价格的百分比变动,因此供给价格弹性为40%/25%=1.60,大于1,因此供给具有弹性。
5.在完全竞争市场条件下,处于长期均衡状态下的厂商将选择平均成本最小化所对应的生产规模,这是因为( )。
A.厂商自由进入将导致该行业中的厂商,不论其生产规模为多大,长期利润均为零
B.厂商追求利润最大化,为获得最大利润,厂商需要选择最小平均成本所对应的生产规模
C.厂商追求利润最大化和厂商的自由进入导致最大利润为零
D.行业中的厂商试图最有效的生产
【答案】C
【解析】在一个可以自由进入的竞争行业中,在长期内,厂商可根据条件来调整全部的生产要素。处于长期均衡状态下的厂商选择平均成本最小化所对应的生产规模,其原因在于:一方面单个厂商会选择最优的生产规模来实现利润最大化,另一方面单个厂商能够自由进入或退出一个行业。
6.某产品的市场需求曲线为,其中为价格,为总产量。假定行业内有两个企业,它们进行斯坦克尔伯格(Stackelberg)竞争。每个企业的边际成本为常数10。均衡时领导者的产量为( )。
A.45/8
B.45/ 4
C.10
D.20
【答案】B
【解析】设两企业分别为A和B,其中A为领导者,B为追随者。追随者B的利润函数为
,B利润最大化的一阶条件为,从而得到B的反应函数为。领导者A的利润函数为,将B的反应函数代入A的利润函数可得,A利润最大化的一阶条件为,解得=45/4。
三、论述题(21分,每小题7分)
1.为什么曲线的最低点位于曲线最低点的右上方?
答:平均总成本是厂商在短期内平均每生产一单位产品所消耗的全部成本,它等于平均不变成本和平均可变成本之和。平均可变成本是厂商在短期内平均每生产一单位产品所消耗的可变成本。
如图1-1所示,是平均成本曲线,是平均可变成本曲线,是边际成本曲线。比较图中曲线和曲线的交点与曲线和曲线的交点,可以发现,前者的出现慢于后者,并且前者的位置高于后者。也就是说。曲线降到最低点时,曲线还没有降到最低点,而且曲线的最小值大于曲线的最小值。这是因为:在平均总成本中不仅包括平均可变成本,还包括平均不变成本。正是由于平均不变成本的作用,才使得曲线的最低点的出现既慢于、又高于曲线的最低点。
图1-1 、和的关系
平均不变成本的作用过程具体如下:随着产量的增加,平均不变成本一直下降,平均可变成本随着产量的增加先下降后上升,当平均可变成本下降到最低点后开始转为增加,但是此时不变成本随产量的增加所下降的幅度仍然大于随产量增加引起的可变成本的增加量,因此,的最低点位于的右边;由于由和组成,所以的最低点位于的上方,综上所述,曲线的最低点位于曲线的最低点的右上方。
2.需求的变动与需求量的变动有何区别。
答:需求量的变动是指在其他条件不变时,由某商品的价格变动所引起的该商品的需求数量的变动。在图1-2中,需求量的变动表现为商品的价格—需求数量组合点沿着一条既定的需求曲线运动。
需求的变动是指在某商品价格不变的条件下,由于其他因素变动所引起的该商品的需求数量的变动。在图1-2中,需求的变动表现为需求曲线的位置发生移动。
图1-2 需求量变动与需求变动
如图1-2所示,当一种产品的价格变化时,将引起沿着需求曲线的变动,即需求量的变动,如需求曲线上的箭头所示。当任何一种其他影响购买计划的因素变动时,将引起需求曲线移动,即需求变动。需求增加使需求曲线向右移动(从到),需求减少使需求曲线向左移动(从到)。
也就是说,对于给定的需求曲线,价格变化反映在沿着需求曲线的变动上;需求曲线的移动会引起在给定价格水平下需求量的变化。
3.契约曲线上的点都是有效率的,那么对社会而言,都是理想的吗?
答:契约曲线上的点都是有效率的,但是对社会而言,并不一定是理想的。分析如下:
图1-3 契约曲线
契约曲线是描述交换双方进行交换时最有效率点的轨迹的曲线,该曲线上每一点都满足交换的帕累托最优条件。可以用埃奇沃思盒状图来说明契约曲线的形成,如图1-3所示,两条横轴表示消费者A和B消费的数量,两条纵轴表示消费者A和B消费的数量。凸向原点的实曲线、、等为消费者A的无差异曲线,凸向原点的虚曲线、、等是消费者B的无差异曲线。A、B两人的无差异曲线相切于、、等,把所有这些切点用曲线连接就可得到契约曲线。契约曲线上的任何一点都满足交换的帕累托最优条件,因此契约曲线就是帕累托最优点的轨迹。
契约曲线上的点不一定都是理想的。如果社会只是注重效率而不注重公平的话,契约曲线上所有点就都是同样理想的。但是,如果社会也注重公平的话(比如最终分配的是否公平),那么契约曲线上的点就不都是同样的理想了,因为在交换的契约曲线上,两个消费者的福利分配具有不同的情况,当沿着契约曲线从一个顶点移到另一个顶点时,其中一个消费者可以通过牺牲另一个消费者的福利而改善自己的福利,所以,虽然每一个点都是符合经济效率的,但是整体来看,契约曲线并不能代表公平的资源配置,因此契约曲线上的各个点不能算作同样理想。
四、计算题(24分,第一小题8分,第二小题16分)
1.己知某完全竞争行业中的单个厂商的短期成本函数为。试求:
(1)当市场上产品的价格为时,厂商的短期均衡产量和利润;
(2)当市场价格下降为多少时,厂商必须停产。
解:(1)厂商的利润为:
利润最大化的一阶条件为:
解得:(负值舍去)
将代入利润函数,可得。
(2)当市场价格下降为价格小于平均可变成本即时,厂商必须停产。由短期成本函数可得
,求一阶条件可得时达到最小值。此时,最小的平均可变成本
。于是,当市场价格时,厂商必须停产。
2.某产品由2个企业(企业A和B)生产。消费者无法区分企业A和B生产的产品。企业A的生产边际成本为常数2,企业B的生产边际成本为常数4。他们的固定成本均为0。市场的需求函数为,其中
为市场供应量。
(1)假设企业进行古诺竞争,求企业A和B的反应函数,及两个企业的均衡产量和利润。
(2)假设企业B为斯塔克尔伯格产量领导者,企业A为斯塔克尔伯格产量追随者,求企业A和B的反应函数,及两个企业的产量和利润。
解:(1)对于A来说,其利润等式为:
A利润最大化的一阶条件为:
整理得A的反应函数为:。
类似地,可得B的反应函数为:。
联立A、B两企业的反应函数,便得到如下方程组:
解此方程组便求得企业A、B的古诺均衡产量,。
代入到市场反需求函数,可得市场均衡价格,代入到利润函数得A企业的利润为900,B企业的利润为100。
(2)企业B是产量领导者,则其利润函数为:
由第一问的计算已经得到A的反应函数为,将其代入企业B的利润函数并整理得:
根据利润最大化的一阶条件(一阶导数为零),得:
得公司B利润最大化的产量为,代入公司A的反应函数得公司A的产量,将这两个产量代入到需求函数中得产品价格。利润分别是:
第二部分 宏观经济学(75分)
五、名词解释(16分,每小题4分)
1.货币中性
答:货币中性是货币数量论的一个基本命题的简述,即流通中的货币数量只影响经济中的价格水平,不会影响就业、产出等实际变量。古典经济学把变量分为实际变量和名义变量,认为货币只会对名义变量产生影响,而不会对实际变量产生影响。
实际上,在长期,货币中性是成立的;但在短期,货币非中性,即货币对实际经济变量会产生影响。不同学派对货币非中性的解释不同,凯恩斯认为是由于短期价格刚性,而弗里德曼和理性预期学派则认为是由于人们预期的错误或政府的干预,使得短期货币非中性。
2.摩擦性失业和周期性失业
答:摩擦性失业是指在生产过程中由于难以避免的摩擦而造成的短期、局部性失业。摩擦性失业是劳动力在正常流动过程中所产生的失业。在一个动态经济中,各行业、各部门和各地区之间劳动需求的变动是经常发生的,即使在充分就业状态下,由于人们从学校毕业或搬到新城市而要寻找工作,总是会有一些人的周转,所以摩擦性失业的存在也是正常的。摩擦性失业量的大小取决于劳动力流动性的大小和寻找工作所需要的时间。
周期性失业又称为总需求不足的失业,是由于总需求不足而引起的短期失业,它一般出现在经济周期的萧条阶段,这种失业与经济中的周期性波动是一致的。在复苏和繁荣阶段,各厂商争先扩充生产,就业人数普遍增加。在衰退和谷底阶段,由于社会需求不足,前景暗淡,各厂商又纷纷压缩生产,大量裁减雇员,形成令人头疼的失业大军。
3.菲利普斯曲线
答:英国经济学家菲利普斯根据1861-1957年英国的失业率和货币工资变动率的经验统计资料得出货币工资增长率与失业率之间存在反比例关系,故称之为菲利普斯曲线。后来的学者用物价上涨率(即通货膨胀率)代替货币工资上涨率,以表示物价上涨率与失业率之间也有对应关系:物价上涨率增加时,失业率下降;物价上涨率下降时,失业率上升。这就是一般所说的经过改造后的菲利普斯曲线。菲利普斯曲线如图1-4所示。
图1-4 菲利普斯曲线
菲利普斯曲线提供的失业率与通货膨胀率之间的关系为实施政府干预、进行总需求管理提供了一份可供选择的菜单。它意味着当通货膨胀率过高时,可通过紧缩性的经济政策使失业率提高,以换取低通货膨胀率;当失业率过高时,采取扩张性的经济政策使通货膨胀率提高,以获得较低的失业率。
对于菲利普斯曲线具体的形状,不同学派对此有不同的看法。普遍接受的观点是:在短期内,菲利普斯曲线向右下方倾斜,而长期菲利普斯曲线是一条垂直线,表明失业率与通货膨胀率之间不存在替换关系。
4.拉弗曲线
答:拉弗曲线提出的命题是:总是存在产生同样收益的两种税率。因此,主张政府必须保持适当的税率,才能保证较好的财政收入。
拉弗曲线的一般形状如图1-5所示,可以理解为:在原点处税率为零时,将没有税收收入;随着税率增加,税收收入达到最高额点;当税率为100% 时,没有人愿意去工作,所以也没有税收收入,因此曲线是两头向下的倒U 型。拉弗曲线说明,当税率超过图中点时, 挫伤积极性的影响将大于收入影响,所以尽管税率被提高了,但税收收入却开始下降。图中的阴影部分被称为税率禁区,当税率进入禁区后,税率与税收收入呈反比关系,要恢复经济增长势头,扩大税基,就必须降低税率。只有通过降低税率才可以使得收入和国民产量都增加。
图1-5 拉弗曲线
六、论述题(24分,每小题12分)
1.何谓流动性陷阱(Liquidity Trap)?请使用宏观经济模型,比较分析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在流动性陷阱下的政策效果。
答:(1)流动性陷阱
流动性陷阱又称凯恩斯陷阱或流动偏好陷阱,是凯恩斯的流动偏好理论中的一个概念,具体是指当利率水平极低时,人们对货币需求趋于无限大,货币当局即使增加货币供给也不能降低利率,从而不能增加投资引诱的一种经济状态。
当利率极低时,有价债券的价格会达到很高,人们为了避免因有价债券价格跌落而遭受损失,几乎每个人都宁愿持有现金而不愿持有有价债券,这意味着货币需求会变得完全有弹性,人们对货币的需求量趋于无限大,表现为流动偏好曲线或货币需求曲线的右端会变成水平线。在此情况下,货币供给的增加不会使利率下降,从而也就不会增加投资引诱和有效需求,当经济出现上述状态时,就称之为流动性陷阱。
(2)分析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在流动性陷阱下的政策效果
当经济处于流动性陷阱时,此时曲线水平,则财政政策十分有效,而货币政策将完全无效。这种情况被称为凯恩斯主义的极端情况。
①财政政策在流动性陷阱下的政策效果
为水平线,货币需求的利率弹性无限大,处于“凯恩斯陷阱”中,这时政府实行扩张性财政政策,并不会使利率上升,从而不会使私人投资被挤出,财政政策十分有效。
②货币政策在流动性陷阱下的政策效果
一方面,为水平线(如图1-6),说明当利率降到像这样低水平时,货币需求的利率弹性已成为无限大。人们不管有多少货币都想持在手中,即进入所谓的流动性陷阱中,此时货币当局想用增加货币供给以降低利率从而刺激投资的做法完全不奏效,即货币政策完全失效。
图1-6 曲线水平时货币政策无效
另一方面,为垂直线(如图1-7),说明投资需求的利率系数为零,即不管利率如何变动,投资都不会变动。垂直的投资需求曲线产生垂直的曲线,这时,即使货币政策能改变利率,对收入也没有作用。
图1-7 曲线垂直时货币政策无效
2.请回答下列和经济增长理论相关的问题:(a)何谓黄金律水平的资本存量(Golden Rule Level of Capitals)?请画图表示。(b)当一国的人均资本存量不等于黄金律水平时,政府可以采取什么措施来进行调节,调整过程中对人均消费又有何影响?(c)请用索罗增长模型解释为何国家间会有贫富差异,也就是说为何有些国家能够享有较高的人均产出(output per capita)?同时,请用索罗模型解释每个国家经济增长率不同的可能原因。
答:(1)提高一个国家的人均消费水平是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根本目的。在此前提下,经济学家费尔普斯于1961年提出了黄金分割律。使消费最大化的稳定状态值被称为资本的黄金律水平 ,记为。
(2)考虑两种情况:经济初始状态的资本可能比黄金律稳定状态时多,或者比黄金律稳定状态时少。
①分析资本多于黄金律稳定状态的情况。在这种情况下,决策者应该实施以降低储蓄率为目标的政策,以便减少资本存量。图1-8显示了储蓄率下降时,产出、消费和投资发生的变动。储蓄率下降造成消费的即刻增加和投资的减少。由于在初始稳定状态投资和折旧是相等的,所以投资现在就会小于折旧,这意味着资本存量将减少,导致产出、消费和投资的减少。这些变量会一直下降到经济达到新的稳定状态时为止。按照假设,在黄金律稳定状态下,尽管产出和投资都减少,但人均消费必然会大于储蓄率变动之前。
图1-8 从资本大于黄金律稳定状态出发时储蓄率的下降
②分析资本少于黄金律稳定状态的情况。在这种情况下,决策者应该实施以提高储蓄率为目标的政策,以便增加资本存量。图1-9显示了储蓄率提高时,产出、消费和投资发生的变动。储蓄率的提高导致消费的立即减少和投资的增加。随着时间的推移,更多的投资引起资本存量的增加。随着资本的积累,产出、消费和投资逐渐增加,最终达到新的稳定状态水平。由于初始稳定状态低于黄金律,储蓄的增加最终使人均消费水平高于初始水平。
图1-9 从资本少于黄金律稳定状态出发时储蓄率的提高
(3)就核算而言,人均收入或者人均产出的国际差别可能是由于:①生产要素的差别,例如物质和人力资本数量的差别;②各经济体使用其生产要素的效率的差别。就是说,穷国工人的贫穷,或者是由于他们缺乏工具和技能,或者是由于他们的工具和技能没有得到最好的使用。
实证研究表明,富国与穷国之间的巨大差距既可用资本积累(包括人力资本)的差别来解释,还可以用生产函数的差别来解释。不仅如此,二者还是正相关的:有着高水平的物质和人力资本的国家,也倾向于有效率地使用这些要素。
按照这种分析思路,各国经济增长率不同,其原因是多方面的,既存在着初始资源禀赋的差异,也存在其他更深层次的差异,如一国制度的质量,包括政府的决策程序。正如一个经济学家所说的,当政府把事情搞糟时,其影响是巨大的,像高通货膨胀、过度的预算赤字、普遍的市场干预和猖獗的腐败之类的坏政策,常常是相互联系的。
七、计算题(35分,第一小题5分,第二小题15分,第三小题15分)
1.什么是购买力平价理论?假设我们用CPI衡量国家的物价水平,A国为本国,CPIA为8%,B国为外国,CPIB为2%,A国的汇率,表示为1个单位B国货币兑6单位的A国货币。根据购买力平价计算A国的真实汇率。
解:(1)购买力平价理论简称“PPP理论”,是西方汇率决定理论中最具影响力的理论之一,认为两国货币的购买力之比是决定汇率的基础,汇率的变动是由两国货币购买力之比引起的。
购买力平价的理论基础是一价定律,即同一种商品在两个国家的货币购买力应相同,否则就会出现套利行为。根据购买力平价理论,一国的价格水平上升,该国的货币就会贬值,反之则升值,或者说,通货膨胀率高的国家的货币会贬值,通货膨胀率低的国家的货币会升值。
(2)假设A国的真实物价水平为,B国的真实物价水平为,名义汇率为,真实汇率为,那么,这个就是购买力平价。考虑通货膨胀的因素,,因此真实汇率。
2.假设一经济的菲利普斯曲线为:
为通货膨胀率;为前一期的通货膨胀率;为失业率
(1)自然失业率是多少?
(2)请根据此方程,画出短期和长期的菲利普斯曲线。
(3)要增加多少的失业率才能减少4%的通货膨胀率?并使用奥肯定律(Okun’s Law)计算出牺牲率(sacrifice Ratio)。
(4)假设目前的通货膨胀率高达9%,而央行想要在三年内将其降低至3%,请问每年的失业率要控制在多少才能达成此目标?
解:(1)自然失业率就是通货膨胀率不变的失业率,因此根据菲利普斯曲线易知经济的自然失业率是5%。
(2)通货膨胀与失业之间的短期与长期关系可以分别用短期菲利普斯曲线和长期菲利普斯曲线来描述。如图1-10所示,在短期内,通货膨胀和失业之间存在着替代关系,但是在长期,通货膨胀和失业之间不存在替代关系,长期菲利普斯曲线为一条垂直线,对应的失业水平为自然失业率水平。
图1-10 通货膨胀率与失业之间的短期和长期关系
(3)为了使通货膨胀率减少4个百分点,即,则周期性失业。所以,通货膨胀率减少4%,必须有10%的周期性失业。
牺牲率是指通货膨胀每减少1个百分点所必须放弃的一年的实际GDP的百分比。奥肯定律认为失业率变动1个百分点时GDP将会有2个百分点的变动。本题中,失业率需要上升10个百分点,因此GDP下降20个百分点,也就是说为了使得通货膨胀率减少4%需要GDP下降20%,根据牺牲率的定义可得牺牲率为5%。
(4)若使通货膨胀率三年内从9%下降为3%,总共需要下降6个百分点,每年下降2个百分点,根据菲利普斯曲线方程计算可得,失业率每年需要上升5%。
3.假设货币市场的货币需求为,实际货币供给为,在产品市场上曲线为:
,
(1)如果支出乘数,政府购买增加100,求两个市场再次达到均衡时的收入和利率各自变化多少?
(2)求政府购买增加后挤出效应大小?
解:(1)根据货币需求方程和货币供给的方程可得曲线方程,即:
此即为曲线方程。
联立曲线方程和曲线方程可得:,。
由于支出乘数,当政府购买增加100时,产出增加200,因此曲线向右移动200,曲线方程变为
,联立新的方程组:
解得:,
比较两种均衡状态可知,当政府购买增加100时,引起均衡产出增加100,均衡利率上升5个百分点。
(2)“挤出效应”是指政府支出增加所引起的私人消费或投资降低的效果。政府购买增加后,曲线移动到,假设利率没有上升,此时利率为5,产出为1100。但是,由于利率的升高导致投资下降,投资的下降引起均衡产出不是增加为1100,而是增加到1000,下降的数量为1100-1000=100,因此,由于政府购买引致的挤出效应为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