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教版《马克思主义哲学》配套题库【名校考研真题+课后习题+章节题库+模拟试题】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2014年北京师范大学711马克思主义哲学考研真题及详解

一、名词解释

1.形而上学

答:“形而上学”作为一个哲学范畴,在哲学史上通常有两种含义:是指研究超感觉的、经验之外对象的哲学。由于传统哲学通常是以这种方式寻求“最高原因的基本原理”,因此人们往往把传统哲学称作“形而上学”;是指与辩证法相对立的思维方式,即指用孤立的、静止的、片面的观点观察世界和解释世界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这就是与“辩证法”相对立的“形而上学”。

2.理想与现实

答:理想是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有可能实现的、对未来社会和自身发展的向往与追求,是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奋斗目标上的集中体现。现实是指一切有内在根据的、合乎必然性的存在。理想与现实的关系是辩证统一的:理想和现实是一对矛盾,它们之间的关系既对立又统一;理想来源于现实,是对现实的反映,但它不等于现实,而是现实的升华;理想高于现实,是现实的升华,但它并不脱离现实,与现实是相互统一,必然联系的。总之,解决理想与现实的矛盾,理想向现实的转变,就要把握理想的科学性,要在正确认识社会现实的基础上,树立符合社会发展客观规律的人生理想。

3.合目的性

答:合目的性是指社会历史规律是在人们有意识、有目的的实践活动中形成和实现的,因而人类社会具有合目的性的一面。社会发展的合目的性表现了人类社会生活的选择性的原因在于:历史唯物主义承认,社会的政治和思想领域对经济领域、思想关系对物质关系、生产关系对生产力,能产生积极能动的反作用;人类的物质关系和生产力,也是通过人们有意识、有目的的实践活动才表现出来的。因此,人们的意志、需要和目的影响着社会发展的方式和速度、特别是在社会变革和社会转型的关头,作为社会主体的人的活动意向可能对社会历史进程产生巨大的影响。这就是人类社会发展进程中的选择性的一面,即社会发展的合目的性。

4.系统的整体性

答:整体性是系统三个基本特征(相关性、整体性、有序性)之一。事物的相关性形成了事物的整体性。这种整体性表现为:对于外来作用,系统能作为一个统一体作为反应,而不管这种外来作用直接作用于系统的哪一个部分;系统作为一个整体,具有它的每个要素都不单独具有的功能和性质。这种只有系统整体才具有的特殊规定性和功能就是“系统质”和系统功能。整体性是系统的本质特征。一般系统论就是“对‘整体’和‘整体性’进行科学探索”。

二、材料题(非马哲专业)

1.马克思:“手推磨产生的是封建主的社会,蒸汽机产生的是工业资本家的社会。”谈谈如何理解。

答:这段话体现了在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中,生产力对生产关系具有决定作用,尤其强调生产工具的变化对社会发展的变革作用。

(1)生产力

生产力是指人们征服、改造自然,使之适应人的需要的客观的物质力量,集中反映人与自然的关系,标志着人类改造自然的实际能力和水平。生产力包括三个要素:

劳动对象;

具有一定生产经验和技能的劳动者。劳动者是生产力中首要的能动的因素;

以生产工具为主的劳动资料。生产工具是生产力发展水平的物质标志。它是生产方式中最活跃、最革命的因素,决定着生产关系的性质和发展,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2)生产关系

生产关系是指人们在社会生产中发生的一定的、必然的、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物质关系。生产关系体现了人与人的物质利益关系。生产力与生产关系构成统一的生产方式,即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

(3)生产力对生产关系的决定作用

生产力的性质和水平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和水平。

从根本上说,有什么样的生产力就会有什么样的生产关系,一定的生产关系只能依据一定的生产力状况才能建立起来。

生产力的发展决定生产关系的变革。

生产力总是随着人的需要的变化和物质生产的发展而处于不断发展之中。在生产方式的运动过程中,生产力首先发生变化,当它发展到一定程度时,原有的生产关系就会阻碍生产力发展。人们这时就要改变原有的生产关系以适应新的生产力。

(4)对材料的分析

材料中,“手推磨”体现的是一种较低的生产力水平,“封建主的社会”是其相对应的较低的水平的生产关系;“蒸汽机”体现的是一种较高的生产力水平,“工业资本家的社会”是其相对应的较高水平的生产关系。生产工具从“手推磨”发展为“蒸汽机”表明生产力发展水平得到了显著提高,必须改变原有的封建生产关系以适应新的生产力,社会形态便从封建社会过渡到资本主义社会。这是生产关系必须同生产力相符合规律的具体体现。

  

2.恩格斯:“不要过分陶醉于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报复了我们。”谈谈如何理解。

答:恩格斯的这句话充分体现了人与自然关系的两个基本方面:

(1)人对自然的依赖

人对自然的依赖,是人与自然关系的基础。人之所以依赖于自然界,其基本的根据在于人首先是自然存在物。人对自然界的依赖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自然界是人类生活的源泉。

人是从自然界获得物质、能量和信息,以维持自身的生存和发展的。

自然界是人类劳动的前提和要素。

人的劳动实践是由劳动者、劳动对象和劳动资料构成的。无论是劳动对象,还是劳动资料,无论是天然的,还是经过人的劳动加工过的,都是自然界的组成部分。

自然界是人类生产和发展的条件。

人通过劳动从自然界中获得自己的生存和发展的资料,人与人之间的社会联系和社会关系是劳动得以进行的前提。一切劳动都是社会性的,都是社会劳动。社会同样依赖于自然界。社会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在一定意义上说是自然界的一部分。社会发展离不开自然界,它以一定的自然条件为前提。

(2)人对自然的改造

人对自然界的认识和改造是人与自然关系的核心。要改变自然界,就必须认识自然界变化发展的规律,才能自觉地调整人与自然的关系,才能把人的目的与自然界的规律和谐地统一起来。人类自产生依赖,就一直力图根据已有的认识,按照自己的意愿改造自然界。然而,不论人类改造自然界的能力多么强大,都不能创造或消灭物质本身,而只能改变物质的存在形态。人改造自然界的活动要受到自然界本身及其规律的制约,受到前代人改造活动结果的制约,同时也要受到自身自然条件、人与自然界关系的制约。

正确的实践观点是理解人与自然关系、人与自然统一的关键。正如恩格斯所说:“不要过分陶醉于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报复了我们。”因此,在生态环境日益恶劣的今天,要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我国应坚定不移地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努力构建十八大所倡导的“五位一体”的发展格局,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三、论述题

1.知、行的关系

答:知、行的关系即认识与实践的关系。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是能动的反映论,它以科学的实践观为基础,揭示了认识的本质和认识的运动过程及其规律。认识的基础是实践。这主要表现在: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动力和目的,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标准。

(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认识发生的前提,即认识主体和认识客体及其相互作用都是在实践活动中形成的。在认识的主客体关系中,客体是相对主体而言的,只有成为主体活动对象的事物才是客体。这表明,作为认识关系的主体和客体都是以实践为基础形成的。离开人的实践活动,就没有现实的主体、客体及其关系,也就没有现实的认识活动。实践是认识的来源,不仅指发生学意义上的认识来源,更主要是指认识的内容是在实践活动的基础上产生和发展的。马克思主义认识论肯定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并不排斥接受间接知识的重要性。认识来源于实践是就人类认识总体而言的。

(2)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实践的需要推动认识的产生和发展,推动人类的科学发现和技术发明,推动人类的思想进步和理论创新。实践的需要是推动认识在广度、深度上不断发展的根本。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还在于实践为认识的发展提供了手段和条件。

(3)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人的生存和发展,首先就要通过实践不断改造自然物和社会关系,以获取物质生活资料和创造其他生活条件。人要在实践中达到预想的目的,就必须对自然、社会和人自身有所认识。人的认识活动主要有两方面的作用:一是对事物的解释功能,即以规律性的认识解释事物;二是对人的行为的指导功能,即以规律性的认识指导人的所思所想和所作所为。

(4)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人的认识是否符合认识对象,是否具有真理性,既不能从认识本身得到证实,也不能从认识对象中得到判明,只有通过实践,即通过主体和客体的相互作用才能得到检验。

 

2.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

答: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是马克思主义追求的根本价值目标,也是共产主义社会的根本特征。人的发展是一个历史过程,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是历史的产物,也是人的发展以及社会发展的最高目标。可以从全面发展、自由发展、充分发展这三个方面来衡量人的发展:

(1)人的全面发展的表现

全面发展

全面发展是从广泛性上谈人的发展,是指全面协调发展自己的体力和智力、自然力和社会力、潜力和现实能力等,并在劳动实践中发挥他的全部才能和力量。人们不再屈从于被迫的分工和狭隘的职业,每个人按自己的天赋和爱好自由地选择活动领域。而且人的全面发展并不排除个人在某些方面的特殊能力的发展,并不否认每个人的个性和特长。

自由发展

自由发展是从自主性上谈人的发展,是指人自觉自愿地发展自己的能力,施展自己的力量。马克思主义认为一定历史阶段的人的片面发展,在某种意义上也是一种不自由的发展。虽然个人在某些方面得到发展,但不是他根据自己的意愿主动选择的,而是被外界所强加的。这种不自由的发展虽然也能发挥作用,但不能成为调动人的发展的内在动因。

充分发展

充分发展是从程度上谈人的发展。人的能力的发展有程度问题,人总是向着更高的程度发展自己的才能。充分发展是与全面发展、自由发展联系在一起的。人的能力的充分发展是人的多方面能力相互协调的发展,而不是单一方面的发展,更不是某一方面的畸形发展。在一定意义上,人的全面发展包含着自由发展和充分发展。

(2)人的全面发展的具体分析——“两个离不开”

人的全面发展离不开社会实践。

在实践活动中,人的本质力量对象化于外部世界。这种对象化活动是一种创造性活动,是人的能力得到显现和发展的基本方式。人的发展的全面性取决于实践本身的发展。

人的全面发展离不开社会关系。

人的能力的施展和发挥离不开他人,离不开社会关系。实践本身就是社会性的,人们在生产活动和交往活动不断发展的基础上,创造着越来越全面的社会关系,这种社会关系又反过来制约和塑造人。在日益丰富的社会关系中,人会获得多方面的社会规定性,成为越来越具有全面性的人。社会关系的全面性决定着人的发展的全面性。

(3)共产主义社会与人的发展

共产主义社会中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是指全体社会成员的发展或每个人的发展,而不是一部分人的发展。共产主义社会中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主要表现在:

人的发展是自由的发展。是建立在个体高度自由自觉基础上的发展,而不是强迫的发展。共产主义条件下摆脱了对“人的依赖关系”和对“物的依赖性”,实现了人的“自由个性”的发展。

人的发展是全面的发展。不仅体力和智力得到发展,各方面的才能和工作能力得到发展,而且人的社会联系和社会交往也得到发展。

(4)评述

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是一个在实践中不断生成的过程和一种无限开放的状态,而不是一个完成的、给定的状态,并永远也不会达到所谓“完美”的终点。共产主义的实现不是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的“终结”,而是人的全面发展的新的“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