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 课后习题及详解
1.管理心理学产生的历史背景是什么?
答:(1)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美国、法国、德国等国形成了有一定科学依据的管理理论,这种理论后来被人们称为“古典管理理论”。古典管理理论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以科学的方法来探讨管理问题而取得的成果,它促进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并对以后的管理理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1912年,闵斯特伯格出版了《心理学和工业生产率》这一名著,标志着工业心理学的诞生。闵斯特伯格的研究发现人们心理素质的个别差异,在此基础上考虑把职工安置在最适合他们的工作岗位;以及在什么样的心理条件下,能够从每个工人那里得到最大的、最能使人满意的产量。
(3)心理学者根据人的个性心理差异,对职工的选拔、使用和培训、考核等问题进行了研究,形成了“人事心理学”。
(4)心理学家开始从事设计适合人的生理与心理实际需要的机器、工具设备和工作环境、工作程序的研究,形成了工程心理学。
(5)一战后,奥尔波特和莫德开创了实验社会心理学方向;1928年瑟斯顿提出了态度测量法;1934年莫雷诺率先使用社会测量法测量群体内人际吸引和排斥问题;1938年勒温提出了个人生活空间或“场”的概念,把“场”论引进社会心理学;20世纪四五十年代,在二战和勒温“场”论影响下,社会心理学主要研究群体影响和态度问题。
以上这些推动了管理心理学的产生。
2.古典管理理论主要包括哪几个部分?请简述各个理论的主要内容及其优缺点。
答: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美国、法国、德国等国形成了有一定科学依据的管理理论,这种理论后来被人们称为“古典管理理论”。
(1)古典管理理论主要包括三个部分:科学管理理论、经营管理理论、行政组织理论,其代表人物分别是泰罗、法约尔、韦伯。
(2)①泰罗提出的科学管理的原则主要有:
a.把工作组织的所有责任分配给经理,由管理人员负责工作的计划和设计,而让工人执行工作任务。
b.运用科学方法决定每一工作任务的最好方式,实行标准化管理,由经理设计每位工人的工作,确定完成任务的标准和方法。
c.根据工作任务要求选择最适合的人选,经理应该使每位工人的能力与各自工作的需要相匹配。
d.对工人进行培训,使其正确、标准地从事自己的工作。
e.对工作作业进行监控,以保证工人正确地执行具体工作程序,并取得适当成果。
f.通过计划分配工作任务和消除中断动作,帮助工人完成高水平工作任务。
②法约尔把经营管理理论作为他的重要研究方向,他认为有关管理的理论和措施不仅适用于公司企业,也适用于军政机关和宗教组织等。主要内容可以归纳为6种经营活动和14项原则。6种经营活动分别是:技术活动、商业活动、财务活动、安全活动、会计活动和管理活动。14项原则包括劳动分工、权力和责任、纪律、统一指挥、统一领导、个人利益服从整体利益、按劳付酬的工作酬劳与奖励制度、集权、等级制度、秩序、公平、人员稳定、首创精神和人员的团结。
③韦伯的行政组织理论可以分为三个部分,即理想的行政组织、权力理论、理想的行政组织管理制度。
a.理想的行政组织是一种严密的、合理的、形同机器那样的社会组织。
b.任何社会组织都必须以某种形式的权力作为其存在的基础;韦伯认为,存在着3种合法权力,即传统的权力、超凡的权力和理性——法律的权力。其中只有理性——法律的权力能成为理想的行政组织体系的基础。
c.理想的行政组织管理制度符合以下几点:存在明确的职能分工;存在明确的等级制度;通过正式考试或教育训练,公正地选拔组织成员,使之与相应职务相称;组织中成员之间的关系是一种职位关系,以理性为准则,而不受个人感情影响;组织内部管理人员是一种专职化的管理人员,而不是组织的所有者;遵守规则和纪律。
3.梅奥霍桑实验的主要内容是什么,通过实验得到了什么新的理论和观点?
答:(1)霍桑实验是一项以科学管理的逻辑为基础的实验性研究,整个实验前后分为4个阶段,即照明实验、继电路装配实验室实验、大规模的访谈实验、继电路绕组的工作实验。
①照明实验。a.实验目的:研究照明强度对生产效率的影响。b.实验假设:照明强度的改变对生产效率有显著的影响。c.实验过程:选择两个照明小组:一个为实验组,其照明条件根据实验要求而不断改变;另一组为对照组,其照明条件始终不变。观察并比较两组的工作效率的变化情况。d.实验结果:不管实验组增加照明强度还是降低照明强度,两个组的产量均大大增加,而且增加幅度大致一样;只有当照明光线降到几乎和月光亮度差不多时,实验组的产量才开始下降。e.实验结论:照明不是改变效率的决定性因素。
②继电路装配实验室实验(又称福利实验)。a.实验目的:研究工作中的福利条件与工人工作效率的关系。b.实验假设:工作中的福利条件对提高工人的工作效率有显著的影响。
c.实验过程:选取5名自愿参加实验的女装配工和1名画线工为被试,将他们安排在一间隔离的房间内进行实验,告诉被试实验的目的是找出最合适员工工作的环境。要求女工们一切工作按平时那样进行,而不需做任何额外的努力。分期改善工人的福利条件,员工在工作时间内可以自由交谈,观察人员对他们的态度也非常和蔼,观察此时员工的工作效率。然后取消这些福利条件之后,再一次观察员工的工作效率。d.实验结果:这些福利条件的变化使员工的工作产量不断上升。在取消这些福利措施后,实验组女工的产量仍然继续上升,女工们的健康状况也有所好转,迟到、缺勤率也下降了。e.实验结论:要提高劳动生产率,最重要是改善社会条件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而不能只考虑改善工作条件、工资报酬等物质因素。
③大规模的访谈实验。a.实验目的:研究工人对领导、管理人员、工作条件、保险计划、晋级、工资报酬等方面的态度及其对工作效率的影响。b.实验过程:与工人进行访谈,让工人把心中的不满发泄出来,并且提出他们的某些建议。c.实验结果:工人的劳动态度发生了很大变化。d.实验结论:影响生产效率的最重要因素是工作中发展起来的人际关系,而且每个工人的工作效率的高低,不仅取决于他们自身的情况,而且还与他所在小组中的其他同事有关。
④继电路绕组的工作实验(又称群体实验或观察研究)。a.实验目的:研究非正式组织的行为、规范以及奖惩等对工人生产效率的影响。b.实验过程:研究人员挑选出14名男工安排在一间单独的观察室中,从事一项包含3个相互联系的工序的工作。实验中,他们实行集体刺激工资制,以小组总产量为前提计算工人报酬。c.实验结果:工作室大部分工人实际完成的产量总是保持在中等水平上,而且每个工人的日产量都是差不多的,他们都故意限制产量。d.实验结论:正式组织中存在着小团体,即非正式组织。这些非正式组织是自然形成的,并且有一套不成文的行为规则以及自然形成的领袖人物。
(2)梅奥在霍桑实验的基础上提出了人际关系学说,又称人群关系理论。人际关系理论主要有以下内容:
①工人是“社会人”。人是复杂的社会系统中的成员,他们不是单纯追求金钱收入的,他们还有社会方面、心理方面的需求。
②企业中存在着“非正式组织”。这种以人们之间的情感交流所形成的团体,其意义和作用不可低估。
③企业应采取新型的领导方法,满足工人的社会欲望,提高工人的士气。“士气”表示企业组织中的一个团队的工作精神和干劲,即精神状态。新型领导除了要具有技术、经济方面的技能外,还要具有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
4.试分析我国管理心理学未来的发展趋势。
答:(1)对社会经济转型中的组织变革与发展等问题的研究,具体包括组织环境特点和趋势分析、企业重组、发展战略、管理决策、技术创新管理、组织文化等问题。
(2)探索新条件下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形成从工作分析、选拔、培训、安置、激励、考核和流动的系统性机制,建立符合我国国情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
(3)解决好转型期出现的组织管理问题,确立新的组织行为与组织文化及其结构关系。
(4)探索新形势下人们的消费行为、社会保险、投资心理、经济信心与期望、影响投资扩大的心理学因素,建立社会稳定性预测和监控系统,建构我国企业形象战略、企业文化战略等战略模式。
案例分析
管理要用“情感”
1990年2月,通用公司的机械工程师波捏特在领工资时,发现少了30美元。这是他一次加班应得的加班费。为此,他找到顶头上司,而上司却无能为力。于是,波捏特只好给公司总裁斯通写信:“我们总是碰到令人头痛的报酬问题。这已使一大批优秀人才感到失望了。”斯通得知此事后,立即责令最高管理部门妥善处理此事。三天之后,他们补发了波捏特的工资。事情似乎可以结束了,但公司却利用这件为职工补发工资的“小事”大做文章。第一是向波捏特道歉;第二是受这件事的启发,了解那些优秀人才待遇较低的问题,调整了工资政策,提高了机械工程师的加班费;第三是主动向著名的《华尔街日报》披露这一事件的全过程。这件事很快在美国企业界引起了不小轰动。
这也许真的只是一件小事儿,却反映了通用员工与公司之间的充分信任。正是这种大家庭的管理方式,让通用公司的全体员工能感受到亲切与温暖,使大家始终处在一种积极主动的工作状态之中。
请思考:
1.通用公司这一系列措施会给职工什么样的感受?
2.通用公司的管理方式体现了怎样的管理思想?
答:1.通用公司一系列的措施会使职工感受到自己备受公司重视,感到公司是一个大家庭,作为家庭中成员,每一个人都有存在感,感到是公司的一份子,即归属感。
有了这一感受之后,员工将公司当做自己的家,每个人都会愿意尽自己所能,为自己的家有更好地发展而努力的。
2.通用公司的管理方式体现了行为科学学派的管理思想。
(1)行为科学认为“人”不单是“经济人”.还是“社会人”,即影响工人生产效率的因素除了物质条件外,还有人的工作情绪。行为科学是一门研究人类行为规律的科学。行为科学学派的管理思想主要包括:梅奥的人群关系理论,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赫兹伯格的双因素理论,麦格雷戈的X,Y理论,洛尔施的超Y理论以及威廉的Z理论。其中,重点体现了梅奥的人群关系理论、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赫兹伯格的双因素理论。
(2)梅奥的人群关系理论。
①认为人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属于某一工作集体并受这一集体影响的。他们不是单纯地追求金钱收入,还要追求人与人之间的友情、安全感、归属感等等社会和心理欲望的满足。梅奥等人曾经用这样一句话来描绘人:人是独特的社会动物,只有把自己完全投入到集体之中才能实现彻底的“自由”。
②认为满足工人的社会欲望,提高工人的士气(所谓士气,也就是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协作精神等结合成一体的精神状态),是提高生产效率的关键。梅奥等人从人是社会人的观点出发,认为“士气”高低决定于安全感、归属感等社会、心理方面的欲望的满足程度。满足程度越高,“士气”就越高,生产效率也越高。“士气”又取决于家庭、社会生活的影响以及企业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以此,不难看出,通用公司运用的大家庭式的管理方式,使得职工们感受到了归属感,感受到自己是集体中的一员。便提高了职工们的士气,“使大家始终处在一种积极主动的工作状态之中”,从而大大提高生产效率。
(3)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
马斯洛将需要分为五级: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感情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该理论有两个基本论点。一是人的需要取决于他已经得到了什么,尚缺少什么,只有尚未满足的需要能够影响行为。换言之,已得到满足的需要不能起激励作用。二是人的需要都有轻重层次,某一层需要得到满足后,另一个需要才出现。马斯洛认为,在特定的时刻,人的一切需要如果都未得到满足,那么满足最主要的需要就比满足其他需要更迫切。只有排在前面的那些需要得到了满足,才能产生更高一级的需要。而且只有当前面的需要得到充分的满足后,后面的需要才显出其激励作用。
因此,首先,通用公司总裁满足了波捏特对于金钱物质上的满足,保障其日常生理的需要。其次,通用公司并不满足于仅仅满足员工的生理需要,还要满足他们的 感情需要和尊重需要,起到激励员工的作用。
(4)双因素理论。
双因素理论是一种激励模式理论。赫兹伯格将激励的双因素分为保健因素和激励因素。
①保健因素:意思是这类因素对职工行为的影响类似卫生保健对人们身体的影响。当卫生保健工作达到一定的水平时,可以预防疾病,但不能治病。同理,当保健因素低于一定水平时,会引起职工的不满;当这类因素得到改善时,职工的不满就会消除但是,保健因素对职工起不到激励的积极作用。保健因素可以归纳为十项:企业的政策与行政管理;监督;与卜级的关系;与同事的关系;与下级的关系;工资;工作安全;个人生活;工作条件;地位。
②激励因素:这类因素具备时,可以起到明显的激励的作用;当这类因素不具备时,也不会造成职工的极大不满。这类因素归纳起来有六种:工作上的成就感;受到重视;提升;工作本身的性质;个人发展的可能性;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