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甫全《现代课程与教学论学程》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5.2 课后习题详解

一、单选题

1.教育内容是课程与教学活动的(   )。

A.理论依据

B.专门对象

C.实践范畴

D.系统结构

【答案】B

【解析】教育内容是课程与教学活动的专门对象,是课程与教学系统得以存在和运行的必要条件之一。教育内容来自人类文化,主要包括知识经验、技能与能力、态度与价值观等。

2.课程内容范畴的主要课题是(   )。

A.课程内容的概念界定

B.课程内容的选择

C.课程内容的结构

D.课程内容的概念界定、选择和组织

【答案】D

【解析】在研制课程材料过程中,一门具体课程或科目中的内容概念界定、内容项目选择并将其组织成一门具有连贯性的学习课程,是课程内容范畴的主要课题。

3.学校教育产生和发展的根本动力是(   )。

A.课程与教学的永恒矛盾

B.课程与教学现象

C.社会与个人的永恒矛盾

D.文化的无限性与学习的有限性之间的永恒矛盾

【答案】D

【解析】人需要学习的文化越来越多,而学习的时间、空间和资源却是有限的。因而学校教育产生和发展的根本动力,是文化的无限性与学习的有限性之间的永恒矛盾。

4.形式教育主张,教育的主要任务在于使(   )。

A.学生的官能或能力得到发展

B.学生获得知识

C.学生的体质得到发展

D.学生的心理得到发展

【答案】A

【解析】形式教育明确主张教育的主要任务在于使学生的官能或能力得到发展。它格外重视教育内容、课程和教材的训练价值和心理能力的发展功能。

5.科学主义主张,教育内容应以(   )。

A.人文知识为主

B.人文与科学知识有机结合

C.社会科学知识为主

D.自然科学知识为主

【答案】D

【解析】科学主义教育主张,教育内容应该以自然科学知识为主。自然科学在课程中应该占支配地位,目的是把儿童培养成具有科学素养的现代人才。

6.在现代知识分类里,语言学属于(   )。

A.人文学科

B.社会科学

C.自然科学

D.人文学科与社会科学

【答案】A

【解析】人文学科最早起源于古罗马培养雄辩家的教育纲领,后转变为中世纪基督教的基础教育,包括数学、语言学、历史、哲学和其他学科。

7.根据技能中的主要成分,技能分为(   )。

A.动作技能与思维技能

B.思维技能与心智技能

C.心智技能与合作技能

D.动作技能与心智技能

【答案】D

【解析】根据技能中的主要成分,技能分为动作技能与心智技能。动作技能是指通过学习而形成的合法则的操作活动方式。心智技能是一种调节、控制心智活动的经验,是通过学习而形成的合乎法则的心智活动方式。

二、填空题

1.教育内容是____和____的活动对象和客体。

【答案】教师  学生

【解析】教育内容是指经选择而纳入教育活动过程的知识、技能、行为规范、价值观念、世界观等文化总体,是师生的活动对象和客体。

2.现代多种多样的教育内容构成观,主要分为____、____和____。

【答案】形式教育与实质教育  科学主义教育与人文主义教育  普通教育与专业教育

【解析】文化无限与学习有限的永恒矛盾,是任何时代都必须面对和解决的矛盾。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外部条件和内部观念,这决定了不同时代以及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教育内容的价值观和功能观,从而形成了多种多样的教育内容构成观,主要有形式教育与实质教育、科学主义教育与人文主义教育、普通教育与专业教育等。

3.人们已经达成的共识是,现代教育内容主要由____、____和____组成。

【答案】知识  技能与能力  态度与价值观

【解析】人们对教育内容的组成成分,已经形成了基本共识:现代教育内容主要由知识、技能与能力、态度与价值观等组成。

4.当代知识概念的丰富内涵涵括了____、____、____和知识本身的逻辑关系。

【答案】知识与认识对象的关系  知识与认识者的关系  知识与社会的关系

【解析】当代知识概念,已经形成了丰富内涵,涵括了知识与认识对象的关系、知识与认识者的关系、知识与社会的关系以及知识本身的逻辑关系。

5.除了“人文知识与科学知识”外,知识分类观点主要还有____、____、____和____。

【答案】显性知识与隐性知识  社会知识与个人知识  常识、科学知识与现象学知识  描述性知识  程序性知识与策略性知识

【解析】概括起来,当代人们从不同维度对知识的分类有:人文知识与科学知识、显性知识与隐性知识、社会知识与个人知识、常识、科学知识与现象学知识以及陈述性知识、程序性知识与策略性知识等。

6.能力有多种类型,根据表现形态不同,分为____和____;根据适用范围不同,则分为____和____。

【答案】认知能力  操作能力  一般能力  特殊能力

【解析】能力指使人能成功地完成某种活动所需的个性心理特征或人格特质。能力有多种类型:根据表现形态不同,分为认知能力和操作能力;根据适用范围不同,则分为一般能力和特殊能力。

7.从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必需性来看,实践能力主要包括____、____、____和____。

【答案】动手操作能力  日常生活实践能力  职业活动实践能力  人际交往实践能力

【解析】实践活动有多种内容和形式,从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必需性来看,实践能力主要包括动手操作能力、日常生活实践能力、职业活动实践能力和人际交往实践能力。

8.21世纪以来,我国体育内容发展为____、____、____、____和____等五个学习领域。

【答案】运动参与  运动技能  身体健康  心理健康  社会适应

【解析】21世纪以来,我国体育内容发展为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等五个学习领域。

三、是非判断题

1.教育内容包含课程内容与教学内容。

【答案】

【解析】教育内容是课程与教学活动的专门对象,是课程与教学系统得以存在和运行的必要条件之一。教育内容包含课程内容与教学内容。

2.教育内容本质上是一种特殊文化。

【答案】

【解析】教育内容既选自人类文化,具有文化本性,又打着教育目的的烙印,具有特殊性。所以,教育内容本质上是一种特殊文化。

3.实质教育主张,教育的主要任务是发展人的官能或能力。

【答案】×

【解析】形式教育明确主张:“教育的主要任务在于使学生的官能或能力得到发展。”它格外重视教育内容、课程和教材的训练价值和心理能力的发展功能。

4.一般说来,科学知识包括哲学和数学。

【答案】

【解析】按研究对象不同,科学知识一般可分为以自然、社会和思维三个领域为研究对象的自然科学知识、社会科学知识和思维科学知识,以及总括和贯穿上述三个领域的哲学和数学。

5.个人知识里没有社会知识。

【答案】×

【解析】个人知识指社群中每一个体所具有的知识,既有从社会知识或客观知识中学习掌握的部分,又有个体自身在探索、学习、研究或实践活动中通过自身思维加工而创造的知识。

6.心理学的广义知识观,揭示了知识、技能和策略的同一性,建构起了三者之间的连续性原理。

【答案】

【解析】心理学的广义知识观,揭示了知识、技能和策略的同一性,建构起了三者之间的连续性原理。这既为教育内容的选择与组织提供了新的基础,又为教育内容范畴中开展深入研究和优化知识、技能和策略的关系,提出了迫切要求。

7.技能与能力、态度与价值观,没有包括在教育内容里。

【答案】×

【解析】教育内容是课程与教学活动的专门对象,是课程与教学系统得以存在和运行的必要条件之一。教育内容来自人类文化,主要包括知识经验、技能与能力、态度与价值观等。

8.技能强的人,能力一定高。

【答案】×

【解析】技能是从知识掌握到能力形成与发展之间的中间环节,技能的形成对能力发展有重要的促进作用。能力是掌握知识和技能的前提,只有具备一定的能力,才能顺利地掌握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能力也表现在掌握知识和技能的过程中,人们在掌握知识和技能的同时,也发展了自己的能力。可以说,能力既是掌握知识和技能的前提,又是掌握知识和技能的结果。

四、名词解释

1.教育内容

答:教育内容是指经选择而纳入教育活动过程的知识、技能、行为规范、价值观念、世界观等文化总体。广义上它包括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的所有内容,狭义上它特指学校教育内容,选择标准一般包括社会发展需要、个人发展需要和文化发展需要等。

2.教学内容

答:通常是指在一个科目、一个单元或一节课、一个具体教学活动中,作为师生教学对象的具体知识、主题、事实、观念和原理等。教育内容是优化的学习条件,是文化精华,是师生活动的共同客体。

3.知识

答:知识是人凭借特有的智力认识事物的过程及其结果。从不同维度对知识的分类有:“人文知识与科学知识”“显性知识与隐性知识”“社会知识与个人知识”“常识、科学知识与现象学知识”以及“陈述性知识、程序性知识与策略性知识”等。

4.形式教育

答:形势教育也称形式训练,又叫心智训练,它格外重视教育内容、课程和教材的训练价值和心理能力的发展功能。

5.实质教育

答:实质教育与形式教育截然相反,实质教育格外重视教育内容、课程和教材的知识传递价值和文化功能。

6.人文知识

答:人文知识是人类采取各种手段对人文世界的认识及其结果。人文知识有自身的特性,主要表现为价值负载和解释依赖。人文知识承载着事实之外的价值,陈述的是经过价值解释、理解和选择的事实,是被意义化和价值化的。

7.科学知识

答:科学知识是人们采取科学手段对客观世界的认识及其结果,表现为以范畴、定理、定律形式反映现实世界和运动规律的知识体系。

五、简述题

1.简述教育内容、课程内容与教学内容的联系与区别。

答:教育内容是指经选择而纳入教育活动过程的知识、技能、行为规范、价值观念、世界观等文化总体。课程内容指学习课程里包含的具体事实、观点、原则、问题等等。教学内容,通常指在一个科目、一个单元或一节课、一个具体教学活动中,作为师生教学对象的具体知识、主题、事实、观念和原理等。

(1)三者之间的区别

课程内容是课程层面上的教育内容,而学习经验则是教学层面上的教育内容。教学内容本质上是学生的学习经验,关涉的是个人的意义和价值,它们源自个体参与一种具体学习活动的始终。在心理学理论基础上,教学环境、教学媒体和教学活动的设计与开发,创设丰富的学习机会,促进学习者的学习经验,均是与教学内容范畴紧密相关的主要课题。

(2)三者之间的联系

课程是教育内容及其呈现形式和实施方式的统一,是教育内容的具体体现。教学内容则是在教学过程中的对课程内容的具体体现。教育内容是课程与教学活动的专门对象,是课程与教学系统得以存在和运行的必要条件之一。教育内容包含课程内容与教学内容。

2.简述主要的教育内容构成观。

答: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外部条件和内部观念,这决定了不同时代以及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教育内容的价值观和功能观,从而形成了多种多样的教育内容构成观,主要有:

(1)形式教育与实质教育

形式教育也称形式训练,又叫心智训练。形式教育依据官能心理学,经过长期发展和积累形成了三大主张。

a.教育的任务在于训练心灵的官能,所以教育内容要能最有效地训练学生的各种官能。

b.教育应以形式训练为目的。在教育中灌输知识远没有训练官能来得重要。古典课程被认为是训练官能最优秀的工具。

c.学习的迁移是心灵官能得到训练而产生的结果。因此,官能的训练及其迁移作用和价值,是教育内容选择的一个重要依据。

实质教育格外重视教育内容、课程和教材的知识传递价值和文化功能。实质教育依据联想心理学,经过长期发展和积累,也形成了三大主张。

a.教育的任务在于提示适当的观念来建设心灵。

b.教育应以知识传授为目的。必须重视的是教育内容的知识性和实用价值,使学生获得丰富的知识。

c.必须重视课程和教材的组织。课程和教材的组织和程序直接影响心灵的组织和程序。

(2)人文主义教育与科学主义教育

人文主义教育主张,教育内容应该以人文知识为主,人文学科在课程中应该占支配地位,宗旨在于把人培养成有人文教养的和体面的绅士。人本主义教育主张教育要培养完人、自我实现的人,教育内容要实现认知与意动同一,理智与情感结合。

科学主义教育主张教育内容应该以自然科学知识为主,自然科学在课程中应该占支配地位,目的是把儿童培养成具有科学素养的现代人才。科学主义发展到当代,已经开始吸收人文主义和人本主义教育的观点和主张,注意挖掘自然科学的人文精神。

(3)普通教育与专业教育

普通教育指实施普通文化科学知识的教育,使学生掌握人文学科、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中基础的普通知识,使他们养成基本的文化修养和处理社会问题的能力。普通教育又称通识教育,是一种关于以通用文化知识来提高人的素养、培养通才的教育主张。

专业教育指实施某种学科或某种职业的专门知识的教育,使学生掌握精深的专业知识或专门的职业知识与技能,将他们培养成为学科或职业的专门人才。专业教育又称专才教育,是一种关于以专门学科知识来培养科技精英、培养专才的教育主张。

(4)其他的教育内容构成观

包括经验自然主义、要素主义、永恒主义、社会改造主义、基础主义以及建构主义等。

3.简述陈述性知识、程序性知识与策略性知识的联系与区别。

答:陈述性知识是个人具有有意识的提取线索。因而能直接陈述的知识。程序性知识也就是技能,是个人无有意识的提取线索,因而只能借助某种作业形式间接推测的知识。策略性知识指如何学习、记忆或解决问题的一般方法,包括应用策略进行自我监控。

(1)三种知识之间的联系

陈述性知识、程序性知识与策略性知识在人的长时记忆中表征的特征完全不同,但两种表征方式都旨在使知识既能在长时记忆中得到经济的表征,又能在有限的工作记忆容量中被灵活的使用。

(2)三种知识之间的区别

知识类型不同

陈述性知识是关于是什么的知识;程序性知识是关于如何做的知识;策略性知识是关于自我监控的知识。

表征方式不同

陈述性知识主要通过网络化和结构性来表征观念间的联系,为人考虑或反思事物之间的联系提供方便;程序性知识主要通过目的流将一系列条件行动组装起来,体现了人会在何种条件下采取何种行动来达到一系列中间的子目标。策略性知识是对内调控的技能,它所涉及到的概念和规则反映人类自身认识活动的规律。

静态与动态的不同

陈述性知识是相对静态的知识,反映事物的状况及其联系;而程序性知识与策略性知识则要对信息进行某种运作从而使之发生转变。

获得的速度和方式不同

陈述性知识的获得主要通过激活的传播来完成,获得速度较快。程序性知识与策略性知识的获得更多的依赖于程序化和自动化,获得速度比陈述性知识要慢的多,有的需要几年甚至更长的时间。

作出改变的难易程度不同

陈述性知识,修改比较容易,当然对一些定型的图式进行修改也比较困难;程序性知识与策略性知识,在获取的早期修改比较容易,然而一旦他们在人的记忆中被编码且达到自动化,修改起来就会相当困难。

4.简述体育内容的五个学习领域。

答:体育是指向受教育者传授健身的知识、技能、增强体质,培养自觉锻炼身体和讲究卫生的习惯,促进学生身体和心理健全发展的教育活动。我国体育内容的学习领域包括:

(1)运动参与

运动参与是学生发展体能、获得运动技能、提高健康水平和形成乐观开朗生活态度的重要途径。

(2)运动技能

运动技能体现了体育与健康课程以身体练习为主的基本特征,学习运动技能也是实现其他领域学习目标的主要手段之一。

(3)身体健康

在引导学生积极参加体育活动、发展体能的同时,注意使他们了解营养、环境和不良行为对身体健康的影响,并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这样才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身体健康水平。

(4)心理健康

体育活动不仅有助于身体健康,也能增进“心理健康”,提高学生的自信心、意志品质和情绪调节能力。

(5)社会适应

体育活动对发展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具有独特的作用,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合作和竞争意识、交往能力、对集体和社会的关心程度,并将合作与交往等能力迁移到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去。

5.简述构成教育内容的知识、技能与能力、态度与价值观。

答:教育内容是指经选择而纳入教育活动过程的知识、技能、行为规范、价值观念、世界观等文化总体。

(1)知识是人凭借特有的智力认识事物的过程及其结果。知识涵括复杂类型众多,主要包括:

人文知识与科学知识

a.人文知识人类采取各种手段对人文世界的认识及其结果。人文知识有自身的特性,主要表现为价值负载和解释依赖。

b.科学知识是人们采取科学手段对客观世界的认识及其结果,表现为以范畴、定理、定律形式反映现实世界和运动规律的知识体系。

显性知识与隐性知识

a.显性知识一般以书面文字、图表和数学公式等加以表达。

b.隐性知识又称缄默知识,是指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知识。

社会知识与个人知识

a.社会知识指的是得到社会大众认同的具有普遍客观性的知识,分为某个特定群体的社会知识、某个国家的社会知识以及全人类的社会知识。

b.个人知识指社群中每一个体所具有的知识,既有从社会知识或客观知识中学习掌握的部分,又有个体自身在探索、学习、研究或实践活动中通过自身思维加工而创造的知识。

常识、科学知识与现象学知识

a.常识是人们对自然事实的认识及其结果,并形成自然的世界观态度。

b.科学知识是人们对科学事实的认识及其结果,形成的是有别于自然态度的科学态度。

c.现象学知识是对纯粹知识的体验、认识及其结果产生与纯粹事实及其本质相关联的洞见性知识,并生成一种特殊的现象学态度。

陈述性知识、程序性知识与策略性知识

a.陈述性知识是个人具有有意识的提取线索。因而能直接陈述的知识。

b.程序性知识也就是技能,是个人无有意识的提取线索,因而只能借助某种作业形式间接推测的知识。

c.策略性知识指如何学习、记忆或解决问题的一般方法,包括应用策略进行自我监控。

(2)技能与能力

技能主要包括:

动作技能

动作技能是指通过学习而形成的合法则的操作活动方式。动作技能调节和控制着操作动作的执行,可分为初级动作技能和高级动作技能。

心智技能

心智技能是一种调节、控制心智活动的经验,是通过学习而形成的合乎法则的心智活动方式。智力技能是获得新知、养成经验、解决问题和形成能力的重要因素。

实践能力

实践能力指保证个体顺利运用已有知识、技能去解决实际问题所必需具备的那些生理和心理特征。实践能力是个体在实践过程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涉及生理成熟、获得经验等多种因素。

(3)态度与价值观

态度是个体基于过去经验对其周围的人、事、物持有的比较持久而一致的心理准备状态或人格倾向。态度包含认知成分、情感成分和行为意向成分。

价值观

价值观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价值评价和选择意识,是文化的内核和灵魂,决定表层文化的性质和特征。

6.简述心智技能的形成过程。

答:心智技能亦称为智力技能,是一种调节、控制心智活动的经验,是通过学习而形成的合乎法则的心智活动方式。心智动作形成是一种由外部的物质活动向内部的心理活动转化的过程,即内化过程,一般有:

(1)动作定向基础阶段

动作定向基础阶段即准备阶段,是学习者在头脑中构成关于活动和活动结果的表象,以便对动作本身和结果进行定向。

(2)物质化动作阶段

物质动作或物质化动作阶段,即借助实物、模像或图表等进行智力动作的阶段。学习者通过外部的物质活动促进智力活动,了解学习内容。

(3)有声言语阶段

有声言语阶段是动作由外部形式转化为内部形式的开始,学习者的智力动作不直接依赖实物而借助有声言语进行。

(4)无声的外部言语阶段

无声的外部言语阶段是学习者以词的声音表象、动觉表象为支柱进行智力动作。

(5)内部言语阶段

内部言语阶段则是学习者智力动作简化而自动化了,难以觉察。

六、论述题

论述教育内容的文化本性。

答:教育内容既选自人类文化,具有文化本性,又打着教育目的的烙印,具有特殊性。所以,教育内容本质上是一种特殊文化。作为一种特殊文化,教育内容既是人类优化的学习条件,也是文化精华,还是师生活动的共同客体。具体表现在:

(1)教育内容是优化的学习条件

教育内容是学校情境中的一种特殊文化,其特殊目的是培育新生一代。教育内容来源于文化并获得了特殊的教育目的性,是一种优化的学习条件。经过选择和重新组织的文化便是教育内容。教育内容在被选择和被重新组织的过程中,获得了不同于一般文化的新的客观规定性。根本目的是提供一种特殊而优化的文化环境,使学习者通过自身的学习活动掌握已有的人类文化精华,同时将凝结其中的认知、情感、技能和能力种类及其品质或水平内化为自身内在的东西。

(2)教育内容是文化精华

教育内容是经过专门选择的特殊文化,选择标准是文化自身发展的需要、社会发展的需要和个人发展的需要,这些标准使得教育内容成为具有发展价值的文化精华。教育内容作为文化精华,具有再生性和简洁性。

再生性决定了教育内容的选择存在着创新或退化两种可能性。积极的嬗变,将成就教育内容的文化创新结构和功能;而消极的嬗变,会使教育内容在文化水平上退化到某种低级阶段,使得文化的结构与功能退化。

简洁性的文化是指少而精的一定量的教育内容的内核凝结了已有人类认知、情感、技能和能力的各种样式和各种水平。

(3)教育内容是师生活动的共同客体

教师在教学全过程中,作为活动的承担者,始终是以教育内容作为活动对象的。

a.在课程编制和教案撰写中,教师从大量文化和大量材料中,精心地选择出精华部分作为教育内容。

b.在教学实施中,教师一方面要在教案的基础上,根据真实情境中的学生、时间和环境等资源的实际情况,及时地对教育内容进行增删调整,进行现场再设计、再组织和再结构;另一方面,要利用设备、媒体等作为工具将教育内容呈现给学生,使之成为学生学习的对象。

c.在教学评价中,教师把教育内容及其载体,与学生的学习结果进行对比,以确定教学目标的达成度。

在教学活动中,始终贯穿着学生的学习活动。在预习中,预习对象是特定的教育内容。在教学实施中,学生学习的是教师提供的教育内容。在复习巩固中,学生学习活动的对象,仍然是教育内容。

七、探究训练

请从知识、技能与能力、态度与价值观以及体育中任选一个方面入手,分析并提出学校教育实践中教育内容的选择与转化的一个热点问题,加以说明并与他人交流讨论。

答:从知识、技能与能力的角度来分析教育内容选择的变化。

目前,我国中学学校的教育内容不仅仅满足于只选择教材上已编制好的、成体系的、有逻辑性的理论知识,校领导及各科教师还会根据不同学科的教学要求、学生发展的不同特点来培养学生的不同能力,包括学生的认知能力、操作能力、一般能力与特殊能力及实践能力等。

知识的获得并不代表学生能力的发展。人文知识、科学知识的学习为学生能力的发展打下前提和基础。要想学生的能力水平有所提高,在实际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有意识地用过活动、实践、讨论、竞争与合作等多种方式来培养学生的能力。由重视知识的学习到重视学生能力的培养的转变,有利于使学生将书本的知识转化为实用的能力、技能。将学到的理论知识应用于生活实践中,能够更有效地解决实际的生活问题,更适应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