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河北省教师招聘考试《小学教育综合知识》专用教材(备考指南+考点精讲+典型题详解)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7.2 典型题详解

一、选择题

1.以下技能中,属于操作技能的是(  )。

A.阅读技能

B.运算技能

C.记忆技能

D.吹拉弹唱技能

【答案】D

【解析】操作技能又称动作技能、运动技能,是通过学习而形成的合法则的操作活动方式。日常生活中的许多技能都是操作技能,如音乐方面的吹拉弹唱,体育方面的球类、体操、田径等。

2.以下选项中,属于心智技能特点的是(  )。

A.对象客观性

B.执行内潜性

C.操作外显性

D.结构展开性

【答案】B

【解析】心智技能又称智力技能、认知技能,是通过学习而形成的合法则的心智活动方式。它具有以下三个特点:对象具有观念性;执行具有内潜性;结构具有简缩性。

3.在操作过程中动作的品质特征表现出一定的稳定性、精确性和灵活性,这属于操作技能形成的(  )阶段。

A.操作定向

B.操作模仿

C.操作整合

D.操作熟练

【答案】C

【解析】操作整合阶段是动作由模仿到熟练的过渡阶段,所以其动作特点也体现了这种过渡性。动作品质上,在外界条件保持不变的情况下,动作可以表现出一定的稳定性、精确性和灵活性,但当外界条件发生变化时,动作的这些特点都有所降低。

4.(  )是指所形成的动作方式对各种变化的条件具有高度的适应性,动作的执行达到高度的完善化和自动化。

A.操作的定向

B.操作的熟练

C.操作的模仿

D.操作的整合

【答案】B

【解析】操作定向即了解操作活动的结构与要求,在头脑中建立起操作活动的定向映象的过程;操作的模仿是指仿效教师示范的操作活动结构,在头脑中获得有关操作活动的初步的动觉映象;操作的整合即把模仿阶段习得的动作固定下来,并使各动作成分相互结合,成为定型的、一体化的动作;操作的熟练是指所形成的动作方式对各种变化的条件具有高度的适应性,动作的执行达到高度的完善化和自动化。

5.练习扔铅球的动作时,宜采用的练习形式是(  )。

A.心理练习

B.整体练习

C.区组练习

D.分配练习

【答案】B

【解析】当操作任务不太复杂且各动作成分的内在组织性较强时,使用整体练习可以产生较好的学习效果;当操作任务比较复杂且内在组织性较弱时,采用部分练习容易产生良好的学习效果。扔铅球的动作较简单且连贯,采用整体练习效果较好。

二、填空题

1.心理学家安德森认为,心智技能的形成需要三个阶段,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认知阶段;联结阶段;自动化阶段

2.有关操作技能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特点。

【答案】物质性;外显性;展开性

3.原型内化阶段包括了加里培林及其学派所称的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三个阶段。

【答案】出声的外部言语动作阶段;不出声的外部言语动作阶段;内部言语动作阶段

4.闭合回路理论和图式理论的主张有所不同,________理论强调每一动作反应都表征于记忆中,而________理论主张,每一运动仅在记忆中储存有限的时间,在这有限的时间内,有关运动的某些信息被抽取并作为图式的一部分表征于记忆中。

【答案】闭合回路;图式

5.________是心智技能形成的一个阶段,指根据心智活动的实践模式,把头脑中建立起来的动作程序以外显的方式付诸实施。

【答案】原型操作

三、名词解释

1.技能

答:技能是指通过学习而形成的合法则的活动方式。首先,技能表现为一种活动方式,这种活动方式可能是外显的、展开的动作系统,也可能是内隐的、简缩的动作系列。其次,技能应表现出规则性。技能的特点包括:技能是通过学习或练习形成的。技能是由一系列动作及其执行方式构成的,属于活动方式。技能中各动作的构成要素、执行顺序和执行要求都体现了活动本身的客观法则的要求,符合活动的内在规律。按照技能的性质和特点,可以将技能分为心智技能和操作技能两类。心智技能指借助于内部语言在头脑中进行的智力活动方式,它包括感知、记忆、想象和思维等认知因素。操作技能指在练习的基础上按某种规则或程序顺利完成身体协调任务的能力。个体的技能一旦获得,就会对其学习、生活和工作产生影响,影响到个体的能力发展与问题解决等。

2.原型操作

答:原型操作是心智技能形成的一个阶段,指根据心智活动的实践模式,把头脑中建立起来的动作程序以外显的方式付诸实施。在该阶段,活动方式是物质化的,即以外部语言、外显的动作,按照活动模式一步步展开执行。在解决某一问题时,学员大声说出实践模式中的每一步,同时实际做出每一步。在操作的开始阶段,需要逐步展开,并不断变更活动对象,即学员将实践模式程序应用于多个问题的解决,以便为将来的内化提供基础。学员在该阶段的活动是展开的、外显的,并经常借助于外部言语的引导和外部辅助手段,学员尚不能摆脱实践模式,而是依赖实践模式进行活动。

四、简答题

1.影响技能学习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答:技能的形成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最主要的因素有以下几个:

(1)活动模式

技能形成的前提条件是建立起合理的定向映象,而定向映象的建立取决于活动模式的有效性。研究表明,有效的活动模式应符合两个标准:一是实践标准,即该模式是否有效;二是理论标准,即有效性的原因分析。要达到这些标准,应根据实际情况,考虑活动模式的不同种类和不同层次的要求。因此,确立的活动模式不仅要有效、合理,还应该考虑其可接受性,即学习者能否通过该模式形成某种技能。

(2)知识基础

知识可以表现为某种活动的一种定向映象,丰富、准确的定向映象直接影响着技能的形成过程。大量的实验与经验都表明,技能的形成依赖于学习者所获得的知识。丰富的、组织良好的知识促进对新信息的加工,保证了技能的形成、发展与应用,同时也促进各种技能的整合,这为解决复杂的问题提供了前提。学生的原有知识背景是策略与技能学习与应用的一个重要条件。

(3)教学方法

技能的形成不是自发的,更多的是在教学条件下习得的,教学对于技能的形成具有直接的作用,有效的教学可以使学习者形成有效的技能,使学生学会学习,促使学生成为自主而有能力的学习者。各种学习策略的教学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这一目的的实现。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采取有效的教学策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各种技能。具体而言,教师在某一时期内,只教授几种策略或技能,并保证成功;在教授策略、技能的同时,也要教授元认知的有关内容,要注意维持学生的学习动机,结合具体的学习课程进行教学,让学生在熟悉的环境中熟练应用习得的技能与策略,在不熟悉的环境中通过元认知迁移习得的技能与策略。

2.为了使心智技能在操作水平上顺利形成,教师应该如何做呢?

答:为了使心智技能在操作水平上顺利形成,教师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1)要使心智活动的所有动作以展开的方式呈现。主体要依据心智活动的原型,把构成这一活动的所有动作系列,依次按照一定的顺序做出,不能遗漏或缺失。而且每个动作完成之后,要及时检查,考察动作的方式是否能正确完成,对象是否发生了应有的变化。

(2)要注意变更活动的对象,使心智活动在直觉水平上得以概括,从而形成关于活动的表象。心智技能作为合法则的活动方式,其适用范围应具有广泛性。采用变式加以概括,有利于学生心智技能的掌握和内化。

(3)要注意活动的掌握程度,并适时向下一阶段转化。强调原型操作阶段应以展开的方式出现,并不是说最终不要简缩。当学生连续多次能正确而顺利地完成有关动作程序时,应及时转向内化阶段,以免活动方式总停留在展开水平,阻碍心智活动的速度。

(4)为了使活动方式顺利内化,动作的执行应注意与言语相结合,一边进行实际操作,一边用言语来标志和组织动作的执行。因为心智技能作为一种心智活动方式,是借助于内部言语默默进行的,而内部言语必须以外部言语为基础。在原型操作阶段,外部言语作为心智动作的标志及执行工具,在“内化”过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因而,在边做边说的场合下,活动易于向言语执行水平转化。

总之,教师应该帮助学生在掌握程序性知识的同时,通过实际操作获得完备的动觉映像,为原型内化奠定基础。

五、论述题

作为教师,准确的讲解和示范是对学生进行操作技能培训中的首要要求,请就示范与讲解中应注意的主要问题加以论述。

答:示范、讲解在操作技能形成过程中是不可缺少的,准确的示范与讲解有利于学习者不断地调整头脑中的动作表象,形成准确的定向映象,进而在实际操作活动中可以调节动作的执行。示范与讲解不仅适用于操作技能形成的定向阶段,也适用于技能形成的其他几个阶段。示范与讲解中应注意的问题分别如下:

(1)示范应注意的问题

示范的有效性取决于许多因素,如示范者自身的某些特征、示范的准确性、何时给予示范等等。

示范者的身份对学习者(观察者)的学习效果有一定的影响。研究发现,当观察熟练教师示范操作时,学生的学习效果最好。而观察不熟练的同伴的示范和观察不熟练的教师的示范相比,学生在前面一种情况下的学习效果优于后者。但其他有关实验表明,无论是何种身份的示范者,对技能学习的影响都要视示范者的技能水平而定。

无论是何种身份的示范者,其示范效果关键取决于示范的准确性。示范的准确性是影响操作技能学习的直接决定因素。因为学习者通过观察示范动作而加以模仿,错误的示范直接导致错误的模仿,这在技能学习的初级阶段是非常重要的。为了保证示范的准确性,可以借助于图片、录像、幻灯、影片、计算机模拟等现代化的技术手段,使信息的呈现更准确、更方便、更易于接受。

何时给予示范也是一个要考虑的因素。一些实验表明,在实际进行技能操作之前让学习者观察示范动作,也是一种较好的技能学习方式,这也表明操作技能学习过程中的定向环节是非常必要的。但值得注意的是,除在技能学习的最初阶段提供示范外,在技能学习的其他阶段也应根据需要来给予必要的示范,以进一步充实、矫正学习者的定向映象。

(2)讲解应注意的问题

言语讲解在技能形成过程中也起到重要的作用。通过讲解,可以突出动作要领,提高学生对动作的认识水平。有些学生尽管能够做出某种动作,但不一定了解动作的内部规律,一旦动作发生错误,难以找出原因,势必限制动作的发展。

进行言语讲解与指导时,要注意言语的简洁、概括与形象化;不仅要讲解动作的结构与具体要求,也要讲解动作所包含的基本原理;不仅要讲解动作的物理特性,也要指导学生注意、体验执行动作时的肌肉运动知觉。只有这样,才能促进所形成的技能的广泛的迁移。

教师在进行言语讲解时,也应鼓励学生应用外部出声的言语或内部言语来描述动作,以充分发挥言语对动作表象所起的支持和调节作用。

(3)示范与讲解结合

就操作技能形成而言,应根据具体的学习阶段和动作特点将示范与讲解结合起来,二者的结合有助于学习者形成正确的动作概念,使运动感觉、运动表象明确化,有利于准确的、稳定的定向映像的形成。讲解与示范如何结合,要视具体情况而定。如果强调操作的结构及其活动方式,则应以示范为主,讲解为辅,讲解时提示观察要点。如果强调学习操作的法则与原理,则应以讲解为主,示范为辅,以示范印证讲解。

总而言之,无论何种形式的示范、讲解,最关键的是要保证所提供、传递的信息是准确的、充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