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新闻与传播硕士《334新闻与传播专业综合能力》[专业硕士]考试专用教材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三、传承与教化的功能

1.传承功能

将信息、价值观和规范一代一代地在社会成员中传递下去。通过这种方式,传承文化的功能使社会在扩展共同经验的基础上更加紧密地凝聚起来。媒介发挥传承文化的功能,使个人在开始正规的学校教育之前以及学校教育结束之后,都能通过持续的社会化过程而融入社会之中。但是由于大众传播媒介的非个人化特性,也造成了社会中个人的人性丧失,阻碍了传播中人际交往的机会,减少了社会中亚文化群的多样化,使社会文化过分趋同。

(1)传承功能的具体内容

对社会、个人而言,有相同的积极意义。传媒成为统治阶级统治的工具,个人成为社会大机器运转的“螺丝钉”。如感动中国十大杰出人物评选、山东十大孝子评选、见义勇为等。

对统治阶级而言:权力的扩张。公权膨胀对私权的挤压。

对文化而言:促进文化体系的一致性和标准化。

(2)传承功能的重要体现

教育的普及和科技信息的扩散。

大众传媒的特点之一是,装备着现代化的传播技术,信息覆盖面广,因此在普及教育方面有很大潜能。传播的内容中,知识性内容占很大比重,特别是为那些没有机会接受正规学校教育的人们,提供了学习文化的替代途径,从而被称为“没有围墙的大学”。当今世界的科技正发出日益巨大的威力,科技的发展水平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发展中国家要快速推进现代化进程,就必须把本国科技发展水平的提高和科技信息的扩散,提升到国家发展战略的高度。

运用大众传媒普及科技知识,开启民智,提高人力资源的科技素质,帮助各行各业的劳动者掌握自己行业的现代化技术,是实现传媒文化传递功能的又一方面。

中国政府历来重视传媒扩散科技信息的作用,通过各种媒介机构开展大量科普活动,宣传破除迷信,推广新技术新产品,以提高公众的科技素质,推动工农业生产的发展。

a.“七五”期间,农业部把通过电视向农民重点传授十项重要农业新技术,列入国家重点科研推广计划。

b.“八五”期间,传媒对旨在促进工农业发展的科技计划——“星火计划”及其实施发布了大量报道。

c.“九五”计划启始的当年,中央电视台就推出了一系列相关节目。在运用人际传播渠道与大众传媒相互配合方面,中国也积累了许多宝贵经验。如在有关部门、农业专家和科研人员的组织指导下,经常开展推广农业新技术的培训、示范和经验交流等指导性活动,促进新技术信息在广大农民中的扩散。

观念的更新与社会规范的巩固现代化的过程必然要求公众更新观念,抛弃那些不适应新环境,不利于发展的旧观念,培养有利于发展的新观念。

现代社会中,大众传媒堪称发布与培养新观念的最有效工具,通过引导舆论能使阻碍发展的旧观念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抛弃,使有利于发展的新观念逐渐被公众接受。我国的文化传媒产业在帮助公众更新观念方面成绩显著,农村改革伊始,媒介就向绝对平均主义的“大锅饭”思想发起有力的挑战;城市改革启动,媒介又反复宣传引入竞争机制的重要性,在公众中培养竞争观念;经济体制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之际,媒介又积极适应形势,大力破除“计划=社会主义、市场=资本主义”的错误观念。

大众传媒确实能影响人们的态度,尤其那些仅要求对已有观念稍加延伸或改变的问题,较易产生直接结果。

但如果向根深蒂固的旧观念挑战,一般来说,大众传媒只有与人际传播相呼应,并取得团体对变革的支持才能产生理想效果。在中国,由于传媒对观念更新的宣传往往与对党和政府的发展政策的宣传相结合,同时重视将传媒与各种会议、各类学习等人际传播因素结合起来,共同发挥作用,因此,在观念更新方面,大众传媒显示出较大的力量。大众传媒还是一种巩固社会规范的有力工具,任何背离社会规范和道德准则的行为,一旦被公开揭露,为整个社会获知,就会受到公众舆论的谴责,从而迫使越轨的个人或团体在舆论的压力下停止越轨行为。在现代社会,公开揭露社会越轨的任务,主要由大众传媒承担。

2.教化功能(结合媒介素养、涵养理论和拟态环境分析)

在未开化时期,个人一生的言行举止都为父母及周围人所影响。散居的农业社会,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影响亦不如今日之深;文字的发明、简册的流传与学校的设立使教育文化逐渐有了完整的体系。而大众媒介在教化方面的影响不仅广泛,而且深入人心。城乡的差距缩小,人际间的距离隔阂逐渐消除,群众的知识水平也在逐渐提高。大众媒介对教育文化的发展居功甚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