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下半年全国统考教师资格考试《历史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高级中学)题库【历年真题+章节题库+模拟试题】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2014年下半年全国统考教师资格考试《历史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高级中学)真题精选

注:本试题部分题目不全,我们正在通过各种渠道搜集完整版试题,如有更新,学员可通过自动升级获取最新内容。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 ~5题略。

6.明太祖朱元璋称:“我朝罢丞相,设五府、六部、督察院、通政司、大理寺等衙门,分理天下庶务。”其中的“五府”是(  )。

A.监察机构

B.军事机构

C.司法机构

D.行政机构

【答案】B

【解析】明初,朱元璋在废掉中书省的同时,撤销大都督府,设前、后、左、中、右五军都督府,分领军卫。五军都督府承担军事组织管理职能,所以,“五府”为军事机构。A项,明朝监察机构为督察院;C项,明朝司法机构为大理寺;D项,明朝行政机构为六部。

7.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规定,“凡直隶、山东、江南、浙江等省民人,情愿在海上贸易捕鱼者,许令载五百石以下船只,往来行走”“外国贡船以内者,其所携货物予以免税。西洋商船船钞较东洋船钞减十分之二。”对此解释正确的是,康熙年间(  )。

A.一度开放对外贸易

B.废除了海禁政策

C.对洋货征税一视同仁

D.取消了沿海外贸限制

【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的叙述可知,当时政府允许对外贸易,且对洋货征税有所不同。BD两项,康熙年间废除海禁政策、取消沿海外贸限制的说法不符合史实。

8.赫鲁晓夫上台后,他选择的改革突破口是(  )。

A.农业

B.商业

C.轻工业

D.重工业

【答案】A

【解析】赫鲁晓夫1953年上台以后积极推进农业改革,并以农业作为改革的突破口,苏联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减轻农民的负担,取消不必要的国家干预,刺激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其中“种植玉米”更是广为人知。

9.“仁者爱人”,“美德即知识”分别是古代东西方两位思想家的主张,他们是(   )。

A.老子、泰勒斯

B.孔子、苏格拉底

C.孟子、普罗泰格拉

D.墨子、亚里士多德

【答案】B

【解析】“仁者爱人”是孔子的思想主张,“美德即知识”是苏格拉底的主张。孔子,鲁国人,名丘,字仲尼,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其思想核心是“仁”,包括“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仁者爱人”等内容。苏格拉底,古希腊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古希腊三贤之一,他从“美德即知识”的观点出发,提出了“德行可教”的主张。他认为,通过传授知识、发展智慧,就可以培养有道德的人。

10.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提出的著名论断是(  )。

A.枪杆子里出政权

B.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C.兵民是胜利之本

D.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

【答案】C

【解析】“兵民是胜利之本”是在抗日战争时期提出的,出自1938年5月毛泽东的《论持久战》,A项,“枪杆子里出政权”是毛泽东在1927年“八七会议”上提出的,属于土地革命时期;B项,“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是毛泽东在1930年土地革命时期提出来的;D项,“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是毛泽东在1946年解放战争时期提出来的。

11.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积极参与国际事务,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活动,推动各种国际交流和合作。中国开展这些外交活动最主要的目的是(  )。

A.建立国际政治秩序

B.促进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C.为现代化建设创造有利环境

D.挑战美苏两极格局

【答案】C

【解析】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主题,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道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也需要一个和平而有利的环境。积极参与国际事务、开展多边外交活动不仅可以为世界的和平与发展做出贡献,更可以建立中国与各国间互助互利的良好外交关系,获取更多的国际资源,为现代化建设创造有利的环境。

12.罗马共和国时期的法律是(  )。

A.《十二铜表法》

B.《民法大全》

C.《民法典》

D.《汉谟拉比法典》

【答案】A

【解析】罗马共和国时期颁布的《十二铜表法》,是罗马第一部成文法。B项,《民法大全》是东罗马帝国皇帝查士丁尼一世下令编纂的一部汇编式法典,又称查士丁尼法典或国法大全,是罗马帝国时期税务法律;C项,《民法典》是由法国拿破仑制定并实施的;D项《汉谟拉比法典》是古巴比伦时期的法典。

13~22题略。

23.现实主义画家列宾的代表作是(  )。

A.《日出·印象》

B.《自由引导人民》

C.《格尔尼卡》

D.《伏尔加河上的纤夫》

【答案】D

【解析】《伏尔加河的纤夫》是列宾的代表作,也是他的成名作,是19世纪80年代初最出色的一幅批判现实主义油画杰作。A项,《日出·印象》是印象派画家莫奈的代表作;B项,《自由引导人民》是法国画家德拉克罗瓦为纪念法国大革命所作;C项,《格尔尼卡》是毕加索描绘二战惨象的画作。

24.东汉建安元年(196年),曹操将汉献帝迎到许(即许县)。这一历史事件在不同的史籍中却有不同的记载。《三国志·魏志·武帝经》和《三国志·毛玠传》载为“奉天子以令不臣”,而《三国志·诸葛亮传》及诸葛亮的《隆中对》却载为“挟天子而令诸侯”。这说明(  )。

A.史料包含了记录者自身的立场情感

B.同一历史事件会有不同的史实记载

C.史料与历史真相之间可能存在差距

D.自相矛盾的史料不能作为历史证据

【答案】C

【解析】题干中对于“曹操将汉献帝迎到许”这一历史事件有两种不同的记载。“奉天子以令不臣”的意思是通过尊奉天子来号令那些不服从朝廷的臣子。“挟天子而令诸侯”意思是挟制着皇帝,用皇帝的名义发号施令。不同的记载者对曹操的做法有两种截然不同的看法和态度,这说明史料的记载可能与历史真相之间存在一定的差距。

25.在历史教学中,教师以精炼的语言勾勒出历史发展面貌和基本线索的教学方法是(   )。

A.叙述法

B.讲解法

C.概述法

D.描述法

【答案】C

【解析】概述法,是指教师使用简练、概括性的语言,对历史知识中非重点内容进行大概介绍的教学方法。这种方法适用于虽属次要,但又必须交代清楚的历史事实教学。

二、简答题(本大题共3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

26.简述北宋初期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答:北宋政权建立后,统治者建立起一套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有以下几个措施:

(1)集中军权

“杯酒释兵权”,解除禁军将领的兵权,将其调到外地充当节度使,又继续削弱节度使的实权。将禁军统领权一分为三,都直接对皇帝负责。

设置枢密院,其长官称为枢密使,作为主管全国军政的最高机构。枢密院有调兵之权但不直接统领军队,而统领军队的将帅却无调兵之权,使二者互相牵制。

实行“更戍法”,使得“兵无常师,师无常帅”。

将大多数禁军驻防在京城及附近地区,而边境上只有少数禁军驻防,以达到“强干弱枝”,“内外相制”的目的。

(2)集中行政权

在中央,宰相之下增设参知政事为副相,分割宰相的行政权;设枢密使管理军事,分割宰相的军权;设三司使(盐铁、度支、户部)管理财政收入等,分割宰相的财政权。宰相权利一分为三,适于皇帝总揽大权。

在地方上,州的长官知州由中央派文官担任,又在各州设通判监督知州,通判可直接向皇帝报告情况。各州的公文必须由知州和通判联合署名才有效,使他们相互牵制,以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3)集中财政和司法权

北宋在各路设置转运使,以消除地方割据的物质基础。规定地方司法人员改由中央派文官担任,死刑必须报中央复审核准,将司法权收归中央。

27.除了笔纸测验,评价学生的评价方法还有哪些?并对每种方法举例说明。(请写出4种)

答:评价的基本方法主要包括:历史习作、历史调查、历史制作、纸笔测验、教师观察、学生的自评与互评等。

(1)历史习作是考查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历史思维能力、语言文字表达等能力的方式。历史习作主要包括学生撰写的历史小论文、历史影视作品观后感、历史书籍读后感、历史演讲稿、历史短剧剧本以及课后作业等。

(2)历史调查既是一种活动方式,也是一种学习评价方式。教师可在教学中结合教学内容的需要和学生的实际情况,为学生提供适当和必要的开展历史调查活动的机会,拉近他们与历史之间的距离,使学生学会从多种角度了解历史,并培养学生综合运用历史知识分析和解决现实问题的实践能力。例如组织学生调查改革开放以来人们出行方式的变迁。

(3)历史制作包括制作历史模型、编绘历史图表、制作历史课件等活动,通过历史制作可以考查学生动手与动脑的综合能力。在评价时要注意考查学生在历史制作过程中的心理感受和收获,教师应和学生一起设计可行的量规,并以此作为评价工具,对学生的作品进行公正、合理的评价。

(4)教师观察是指教师对学生在学习历史过程中的行为表现进行观察、记录,从而评价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状态、进展与成效。如观察学生如何提出问题、分析问题,怎样对历史进行论证,了解学生对历史感知、理解的状态,对历史学习方法的运用情况以及学生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的真实表现等。教师观察的记录可作为期末评价学生学习状态的参照。

28.简述口述史料在中学历史教学中运用的意义。

答:口述史料是人们对往事的口头回忆而写成或整理成文字的资料。口述史料的在中学历史教学中运用的意义如下:

(1)口述史料具有原始性,没有经过浮夸的文字或图片修饰;

(2)口述史料生动、可读性强,具有很强的实用价值;

(3)尽管口述史料(尤其是口述自传)通常易出现自我吹嘘与主观片面的问题,但其依然具有第一史料的史料价值,只是要注意在运用时需要进行甄别和取舍。

(4)口述史料具有很强的社会实践价值,学生在访谈历史见证人(亲历者)的过程中,可以学会如何询问,懂得倾听,并学会与别人对话,从而提高自身的社会实践能力。

三、材料分析题(本大题共3题,每小题16分,共48分)

29.根据材料回答问题

据统计,公民大会每隔八九天便召开一次,讨论国家安全、对外政策、粮食供应、国家债务、官员考核、惩罚和罢免等问题;执政官抽签和十将军选举也在公民大会上进行……当此民主政治鼎盛之际,雅典城邦任何公职人员,无论地位多高,皆不能离开公民大会而擅自决定任何政务大事,他们都处于公民大会和五百人会议的经常督查监视之下,若公民大会认为他有失职守,则无论其功勋威信多高,皆依法惩处,从罢官放逐直至处死。

—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古代史》上卷

(1)依据材料概括雅典政治制度的特点。(8分)

(2)结合所学从政治文明演进的角度对该制度进行全面评价。(8分)

答:(1)雅典政治制度的特点

人民主权,公民大会是最高权力机关,商议并决定一切大事。政权不是掌握在少数人手里,而是在多数人手里。

(2)对雅典政治制度的评价

其差额选举制、比例代表制等民主运作方式为后世民主政治发展积累了宝贵经验;

雅典民主是男性公民的民主,具有历史局限性;

其用抽签的办法任免公职人员存在着很大的弊端。

30.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李鸿章说:“各口岸生意,已被洋人占尽,华官领官船另树一帜,洋人势力携重资以倾夺,则须华商自立公司,收回洋人夺去之利。”这表明李鸿章主张兴办民用企业的最主要意图是与外国资本主义争夺市场。

材料二:

问题:

(1)材料一说明李鸿章主张兴办民用企业的目的是什么?(4分)

(2)图表中A是当时最大的民用企业,请写出该企业的名字。这一时期工厂分布的特点是什么?(6分)

(3)根据上述材料,编制一道单项选择题。(6分)

答:(1)李鸿章主张兴办民用企业的目的

洋务运动的目的是自强与求富。兴办民用企业,与外国资本主义争夺市场,都是为了达到求富的目的。

(2)图表中A为轮船招商局。这一时期工厂分布的特点是:

集中在沿海、沿江道商口岸,尤其以上海为多,广州次之,武汉居第三。

总体特点是东多西少,南多北少。

(3)编制单项选择题如下:

下列体现洋务派“求富”主张的实践活动是(  )。

A.创立江南制造总局

B.开办轮船招商局

C.成立天津机器制造局

D.设立农工商总局

31.下面是某教师讲授《挑战教皇的权威》一课的教学片断:

某教师先出示学校附近的两座教堂图片,让学生观察:其中一座教堂富丽堂皇,另一座教堂简单朴素。教师肯定学生的回答,并介绍奢华的是天主教教堂,朴素的是新教教堂。看来,同样信仰上帝的教堂有不同的风格。新教是宗教改革运动挑战罗马天主教教皇权威的武器,教师讲授新课。

某教师在讲到加尔文的宗教思想时,首先向同学们出示下图并作出说明,指出画中右侧的人群是路德教教士,正在与教皇所率领的天主教教派进行争论,两者各持己见。

问题:(1)分析片段一和片段二的设计意图。

(2)说明历史教学思想史的难点并对此提出解决方法。

答:(1)片段一和片段二的设计意图

片段一

其目的在于让学生从对身边事物的观察中获得历史信息,激起学生的兴趣,使得历史贴近学生的现实生活,不再只是遥远的书本。通过对比两个教堂的不同特点,来反应两个教派的不同主张:一个奢华,一个劝俭。这正好是本课所要讲授的内容之一,可以更好地使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

片段二

通过图片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历史人物及历史事件,其目的在于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同学们更好地理解历史,这样做创设了良好的教学情境,活跃了课堂气氛。

(2)思想史的难点及解决方法

思想史的难点在于离学生生活实际比较远,内容比较枯燥。不易激起学生的兴趣,难以让学生理解。要通过以下手段解决这些问题:

通过多种手段来激起学生兴趣,活跃课堂气氛,如出示图片、播放视频等;

将枯燥的思想内容进行合理的想象和类比,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

讲清楚思想所产生的社会背景,以体现历史的借鉴功能;

梳理清楚思想史发展、演变的脉络、让学生了解并学会思考历史的发展规律。

四、教学设计(本大题共1小题,共22分)

32.根据下列材料设计教学片断。

(1)《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规定:

了解近代以来人们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变化的史实,探讨影响其变化的因素。

(2)课文摘录

鸦片战争以后,西方列强在中国通商口岸设厂、开店、办银行,还舶来一些洋货。西方文化逐步渗透到国民生活中,“洋布”“洋装”渐渐进入中国城市百姓的生活。辛亥革命以后,孙中山结合中西样式设计的中山装,受到新派人士的欢迎。到了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的服装更是五花八门,有人穿西服,有人穿粗布大衫,还有人穿旗袍,学生装在青年人中成为文化教养的象征,而仿照欧洲风格的裙子也流行于大城市中。

西式婚礼

西餐厅

中国传统饮食十分丰富,各地城镇中多有地方特色的饮食习惯,如南方人喜欢吃米饭、海鲜;北方人喜欢面食、肉类。各地还有一些风味点心或菜肴。鸦片战争后,在通商口岸和一些大城市里开始出现西餐馆,还有面包房、咖啡馆,吃西餐成为有钱人的一种时尚。

随着中国开设的通商口岸越来越多,在中国沿海和内地的大城市,设立了外国人的使、领馆区。西方建筑样式在中国传统民居中引人注目,一些官员和商人也建起欧式洋房或中西合璧的豪宅。

近代中国社会风俗也受到西方民主思潮的影响。戊戌变法时的维新派,主张“断发易服”“废止缠足”,并改革传统的婚姻制度。辛亥革命前后,“断发易服”具有了反清革命的色彩。民国时期,政府颁布剪辫易服和废止缠足等法令。在大城市里,婚丧仪式由繁琐愚昧改为简约文明。

问题:根据课程标准要求和课文内容,设计出相关的教学过程,包括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和学生活动,并说明设计意图。

答:教学过程设计及设计意图

(1)导入新课

教师出示四幅图片,问:同学们先观察这四幅图片,说说它们反映了人类社会生活的哪几个方面?

学生(衣、食、住、行)。

师:他们的生活和我们现在是不是不一样?这个变化是自何时开始的,又是如何转变的呢?带着这些问题,我们来一起走进《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迁》,对比一下我们的生活中今天与昨天的变化。

【设计意图】创设情境,直观导入,使学生看到社会生活巨大的变化,引起学生的好奇心和兴趣。

(2)新课讲授

师生互动,共同探究近代以来物质生活的重要内容:“男女服饰的变化”

师问:请同学们观察这两张旧照片,说说近代男子服饰有何变化?

(演示:长袍马褂—西服)

探究1:西服是在什么时候传入中国的?什么时候开始流传开来?西服传入对我国服饰变化有何影响?

教师讲解中山装的来历和特殊的含义。

过渡:刚才我们已经了解了近代男子服饰的变化,那么近代女子服饰又发生了什么变化呢?

通过一组照片让学生了解旗袍的演变和特点,说明旗袍和中山装一样成为我国的民族服装。

中西合璧是近代服饰的变化的显著特点,同时这种服饰变化带有一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时代烙印。

探究2:分析近代以来服饰变化的原因。(从服装本身的特点、服装的功能、外来影响、政治环境、经济状况等方面去思考)

师:我们再来想想从经济、实用、美观方面来考虑,你会选择什么服装?

学生:西装、中山装、旗袍等。

师:很好。所以经过分析,我们可以看到近代服饰的变迁和很多的因素是密切相关的,主要原因有:西方资本主义入侵及其影响;国内资产阶级政治运动的影响;民主、自由、平等思想的传播;民国初政府颁布“断发易服”政策的推动;穿着舒适度、实用度等。

过渡:除了服饰外,饮食、居住文化和社会习俗也发生了极大的变化。

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让学生分组讨论

学生分为饮食组,住宅组,社会习俗组进行讨论和合作学习。

“民以食为天”—饮食文化(板书)

饮食组:学生简要介绍近代以来饮食方面的变化

学生1:中国传统饮食十分丰富,各地城镇中多有地方特色的饮食习惯,如南方人喜欢吃米饭、海鲜;北方人喜欢面食、肉类。各地还有一些风味点心或菜肴。

学生2:介绍我国传统的八大菜系及其特点;总结中国菜虽各有特色,但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都追求色、香、味俱全(演示)

过渡:刚才我们了解了中国的传统名菜,那么西餐又是什么时候开始传入中国的呢?为什么会传入中国呢?

学生3:西餐传入的时间、原因。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西方列强蜂拥而入,来华的洋人将西餐带入了中国。

师:近代以来我国的婚姻习俗发生了哪几方面的变化?(出示新、旧婚礼照片)

学生4:有两大变化:

一是婚姻观念的变化,原来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门当户对,民国以后越来越要求婚姻自主,新中国成立后,更是崇尚自由恋爱;

二是婚礼形式的变化,由旧式婚礼向新式婚礼转变,由繁到简。

问:旧婚礼有多繁?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变化呢?对旧式婚俗你有何感想呢?

学生3、学生4分别谈感想。(展示文字资料:旧婚礼八个程序)

师:我们应该庆幸生长在改革开放的新时代,不必受那些封建的繁文缛节、封建观念的束缚与摧残。

学生5:男子剪辫、女子放足、破神权、反迷信,还有称谓、见面礼仪也有变化。

师:民国以后,许多封建陋习逐渐被摒弃。见面礼仪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呢?(多媒体展示礼节变化的照片。)

师生共同总结

探究:是什么原因共同促成近代以来人们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如此大的变化?(教师启发学生多角度分析问题)

学生交流后回答:外因是鸦片战争以来西方列强的对华侵略,使西方国家的生活方式也涌入中国;内因是先进的中国人认识到自身的落后,主动向西方学习。

师:由此可见,我国近代以来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是在东西方文化的交汇、碰撞中变迁的,即在西方工业文明的冲击下产生、发展、并促使中国向工业文明转变。

【设计意图】通过分组探究、讨论,让学生自主合作学习,并运用书本知识的历史背景给学生带来深刻的情感体验,在体验中分析归纳出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变化的原因、特征,以及中国的社会变动对社会生活产生的影响,从而突破历史教学的难点。

(3)归纳小结

学生在教师的帮助下,通过填写表格的方式梳理课本内容,形成知识结构。

【设计意图】通过表格填写,将零碎的知识片段进行整合,便于同学们整体把握知识的脉络,进而更容易内化知识,形成自己的认知结构。

(4)作业

面对东西方文化的交汇、碰撞,你认为该怎样正确看待外来文化和传统文化?请写篇小论文阐述你的观点。

【设计意图】历史课的学习不仅仅史实的了解,更重要的是看待事物的观点,通过作业来发散学生的思维,学会从多角度全方位地看待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