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心理硕士(MAP)考试专用教材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10章 动 机

一、动机的含义

动机是由一种目标或对象所引导、激发和维持个体活动的内在心理过程或内部动力。动机是构成人类大部分行为的基础。

二、生理动机

生理性动机也称驱力,它以有机体自身的生物学需要为基础,推动人们去活动以满足某种生物学需要,但此过程中必将受到人类社会生活的影响,因此人的生理性动机也必然有社会生活的烙印。

三、个人成就动机

1.个人成就动机的定义

个人成就动机是人们希望从事对他有重要意义的、有一定困难的、具有挑战性的活动,在活动中能取得完满的优异结果和成绩,并能超过他人的动机。

2.个人成就动机的作用

成就动机对个体的活动有重要的作用。

(1)首先,在两个人的智商大体相同的情况下,成就动机高的人比成就动机低的人在活动中成功的可能性一般都要高一些;

(2)其次,成就动机的高低还影响到人们对职业的选择

3.成就需要

(1)默里最早提出和描述了成就需要这一概念,它是指人们克服障碍、完成艰巨任务、达到较高目标的需要。;

(2)在能力相当的情况下,成就需要高的人往往取得较高的成就;

(3)成就需要在幼年就开始出现,儿童4、5岁时,这种需要开始表现出明显的个体差异;

(4)成就需要的个体差异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家庭生活环境的影响,一般说来,成就需要高的人,其家庭往往强调追求成就的重要性。

4.成功与失败的归因

系统提出动机的归因理论的是美国心理学家韦纳,他对行为结果的归因进行了系统探讨,并把归因分为三个维度:

(1)内部归因和外部归因;

(2)稳定性归因和非稳定性归因;

(3)可控制归因和不可控制归因。

又把行为责任归结为六个因素:

(1)能力高低;

(2)努力程度;

(3)任务难易;

(4)运气(机遇)好坏;

(5)身心状态;

(6)外界环境。

韦纳认为,每一维度对动机都有重要的影响。

(1)在内外维度上,如果将成功归因于内部因素,会产生自豪感,从而动机提高;归因于外部因素,则会产生侥幸心理。将失败归因于内部因素,则会产生羞愧的感觉;归因于外部因素,则会生气;

(2)在稳定性维度上,如果将成功归因于稳定因素,会产生自豪感,从而动机提高;归因于不稳定因素,则会产生侥幸心理。将失败归因于稳定因素,将会产生绝望的感觉。将失败归因于不稳定因素,则会生气;

(3)在控制性维度上,如果将成功归因于可控因素,则会积极地去争取成功,归因于不可控因素,则不会产生多大的动力。将失败归因于可控因素,则会继续努力,归因于不可控因素,则会绝望。将失败归因于内部、稳定、不可控时是最大的问题,会产生习得性无助感。

四、学习动机

学习动机是激发个体进行学习活动、维持已引起的学习活动,并致使个体的学习活动朝向一定的学习目标的一种内部启动机制。

(一)学习动机强化理论

1.行为主义认为,人的某种行为倾向是后天在环境中通过条件反射的方式建立和形成的,而动机则是由外部刺激引起的一种对行为的激发力量,外部刺激对行为的增强作用就叫做强化;

2.在人类行为的习得过程中,强化是一项必不可少的因素,它使外界刺激与学习者的反应之间建立起条件反射,并通过不断重复使二者的联系进一步加强和巩固;

3.强化从性质上可以分为正强化和负强化;

4.强化理论对学校教育有一定的指导意义。根据该理论,教师可广泛采用奖励与惩罚的措施,来维持学生的学习动机,也确实能收到一时之效。但是,也应该注意该理论存在的一些问题。

(二)学习动机的人本理论

学习动机的人本理论包括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和罗杰斯自由学习理论。

1.需要层次理论

马斯洛(A.H.Maslow,1970)的动机理论是依据人类的基本需要提出的,因此也被称为需要层次理论。

马斯洛认为,人的需要是由以下五个等级构成的:

(1)生理的需要;

(2)安全需要;

(3)归属和爱的需要;

(4)尊重的需要;

(5)自我实现的需要。

马斯洛认为,这些需要之间的关系是:

(1)需要的层次越低,它的力量越强,潜力越大;

(2)在高级需要得到满足之前,必须先满足低级的需要,但只要部分满足就可以了;

(3)在人类的进化以及个体的发展中,低级需要出现较早,而高级需要出现较晚;

(4)低级需要直接关系到个体的生存,当这些需要得不到满足时,个体将出现直接的生命危机;

(5)高级需要不是维持个体生存所绝对必需的,但是高级需要与人的健康成长紧密联系,高级需要的满足可以使人生理、心理健康。

2.自由学习理论

(1)罗杰斯认为,教学的目标在于促进学习,因此学习并非教师以填鸭式严格强迫学生无助地、顺从地学习枯燥乏味的教材,而是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去吸收任何他自觉有趣的知识,是一种自由的学习;

(2)他认为,学生学习主要有两种类型:认知学习和经验学习。其学习方式也主要有两种:无意义学习和有意义学习,并且认为认知学习和无意义学习、经验学习和有意义学习是完全一致的。

(三)学习动机的社会认知理论

学习动机的认知理论主要包括以下四种理论:

1.期望—价值理论

动机的期望—价值理论是一种早期的动机认知理论,这种理论将达到目标的期待作为行为的决定因素。

(1)新行为主义者托尔曼在动物实验的基础上提出,行为的产生不是由于强化,而是由于个体对一个目标的期待。;

(2)阿特金森对成就动机理论做了进一步的发展,创建了动机的期望—价值理论,该理论运用数量化的形式来说明。他认为趋向成功的动机乃是成就需要、对行为成功的主观期望概率以及取得成就的诱因值三者乘积的函数。

(3)阿特金森认为:与成就有关的情境中既能引起对成功的期望,也能引起对失败的担心。决定对失败担心的因素类似于对成功希望的因素,即避免失败的倾向是以下三个因素的乘积的函数:

避免失败的动机,也就是因失败而体验到的羞愧感的能量;

失败的可能性;

失败的消极诱因值。

2.成败归因理论

韦纳的归因理论是以认知论观点来解释学习动机的。其指导原则和基本假设是:寻求理解是行为的基本动因。

(1)韦纳认为:能力、努力、任务难度和运气是人们在解释成功和失败时知觉到的四种主要原因,每一种原因又可从控制点、稳定性、可控性三个维度进行分析。

(2)韦纳认为,每一维度对动机都有重要的影响。

在内外维度上,如果将成功归因于内部原因,会产生自豪感,从而提高动机;归因于外部因素,则会产生侥幸心理。将失败归因于内部因素,会产生羞愧的感觉;归因于外部因素,则会感到气愤;

在稳定性维度上,如果将成功归因于稳定因素,会产生自豪感,从而增强动机;归因于不稳定因素,则会产生侥幸心理。将失败归因于稳定因素,将会产生绝望的感觉;将失败归因于不稳定因素,则会感到气愤;

在控制性维度上,如果将成功归因于可控因素,则会积极地去争取努力;归因于不可控因素,则不会产生多大的动力。将失败归因于可控因素,则会继续努力;归因于不可控因素,则会绝望。将失败归因于内部、稳定、不可控因素时会产生最大的问题,会产生习得性无助感。

3.自我效能感理论

自我效能感理论由美国心理学家班杜拉最早提出,指人对自己是否能够成功地进行某一成就行为的主观判断,它与自我能力感同义。

(1)班杜拉指出,人的行为受行为的结果因素与先行因素的影响。行为的结果因素就是通常所说的强化,但是班杜拉关于强化的看法不同于传统的行为主义理论,他把强化分为直接强化、替代性强化(通过一定的榜样来强化相应的学习行为或学习行为倾向)和自我强化三种。

(2)班杜拉认为,行为出现的原因不是随后的强化,而是人在认知到行为与强化之间的相倚关系之后产生的对下一步强化的期待,这成为了决定行为的先行因素。期待分为结果期待和效果期待两种。结果期待是指人对自己的某一行为会导致某一结果(强化)的推测。效果期待即自我效能感。

自我效能感具有以下功能:

决定人们对活动的选择,以及进行该活动的坚持性。自我效能感高的人倾向于选择富有挑战性的任务,在困难面前能坚持自己的行为;

影响人们在困难面前的态度。自我效能感高的人敢于面对困难,有高昂的斗志,相信通过坚持不懈的努力可以克服困难;

影响活动时的情绪。自我效能感高的人热情开朗,情绪饱满,富有自信心。

4.自我价值理论

学习动机的自我价值理论是由美国教育心理学家科文顿提出的。科文顿的自我价值论主要从学习动机的负面着眼,企图探讨有些学生为什么不肯努力学习的问题。

(1)该理论认为,自我价值感是个人追求成功的内在动力,有能力的人容易成功,成功的经验会带给人自我价值感,能力、成功、自我价值感三者之间形成了前因后果连锁关系。个人把成功看作是能力的展现,而不是努力的结果。如果成功难以追求,则以逃避失败来维持自我价值。科文顿同时还发现,学生对能力与努力的归因随年级而变化。

(2)学习动机的自我价值论重在对学校教学中的现实问题做出解释,它认为学习动机问题显示了教育的负面效果,教师应根据现实问题反思自己的教育目的。

5.成就目标理论

成就目标理论德维克人等在20世纪80年代初提出的,是在社会认知框架的最新研究成果基础上进行完善而得出的。

(1)核心观点

德维克认为,人们对能力持有不同的内隐观念:一种为能力实体观,即认为能力是稳定的、不可改变的特质。另一种为能力增长观,即认为能力是不稳定的、是可以控制的,是可以随着知识的学习、技能的培养而加强的。两种不同的观念在学习中有不同的体现:

持有能力实体观的学生倾向建立表现目标,他们更关心能否向其他人证明自己的能力,被称作自我卷入的学习者。

持有能力增长观的学生,他们更多设置掌握目标,其学习是为了个人的成长,被称为任务卷入的学习者。

(2)评价

对学习目标和表现目标研究的重要意义在于,教师应该使学生相信学习不是为了分数。教师应该强调学习内容的价值和意义,淡化分数和其他奖励。

(四)学习动机的培养与发展

1.学习动机的培养

根据不同的动机理论,培养学生的学习动机有多种途径。

(1)满足学生的需要,促进学习动机的产生

(2)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自我概念,获得自我效能感

(3)对学生进行成就动机训练

(4)帮助学生设置有效的目标,掌握达到目标的方法

(5)引导学生做积极的归因

(6)设置榜样

2.学习动机的激发

学习动机的激发指使潜在的学习动机转化为学习的行动。学习动机的激发在于利用一定的诱因,使已形成的学习需要由潜在状态转入活动状态,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学习愿望。

(1)坚持以内部动机作用为主,外部动机作用为辅;

(2)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认知好奇心;

(3)利用学习结果的反馈作用;

(4)正确运用竞赛、考试与评比;

(5)注意内外动机的互相补充,相辅相成;

(6)注意个别差异;

(7)适当进行归因训练,促使学生继续努力。

(五)需要层次理论

参见上文中“学习动机的人本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