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智 力
一、单项选择题
1.在智力的PASS模型中处于最高层次认知过程的是( )。[统考2016研]
A.注意
B.计划
C.同时性加工
D.继时性加工
【答案】B
【解析】PASS是指“计划–注意–同时性加工–继时性加工”,它包含了三层认知系统和四种认知过程:①注意系统,又称注意–唤醒系统,是整个系统的基础;②同时性加工和继时性加工称为信息加工系统,处于中间层次;③计划系统处于最高层次,负责监督、管理、调节其他心理过程。计划、注意、同时性加工和继时性是智力活动最一般、最普遍的加工过程,三层系统间呈动态联系、互相影响、相互作用,协调合作保证智力活动的完成。
2.下列能力中,( )是一般能力。[四川师范大学2015研]
A.写作能力
B.曲调感
C.节奏感
D.记忆力
【答案】D
【解析】一般能力指在不同种类的活动中表现出来的能力,如观察力、记忆力、抽象概括力、想像力、创造力等。其中抽象概括力是一般能力的核心。特殊能力指在某种专业活动中表现出来的能力。它是顺利完成某种专业活动的心理条件。例如写作能力、曲调感和节奏感等。
3.主要依赖文化教育影响和个体对资料的记忆、辨认和理解等知识经验来解决问题的能力是( )。[华东师范大学2011研]
A.空间智力
B.晶态智力
C.液态智力
D.言语智力
【答案】B
【解析】卡特尔将人的智力分为液体智力和晶体智力。液体智力是指在信息加工和问题解决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能力。如对关系的认识,类比、演绎推理能力,形成抽象概念的能力等。它较少地依赖于文化和知识的内容,而决定于个人的禀赋。晶体智力是指获得语言、数学等知识的能力,它决定于后天的学习,与社会文化有密切的关系,在人的一生中一直在发展。
4.按照卡特尔(R.B.Cattell)的观点,属经验习得的智力是( )。[西南大学2011研]
A.晶态智力
B.内容智力
C.泛文化智力
D.液态智力
【答案】A
【解析】卡特尔把人的智力分为液体智力和晶体智力。液态智力是指在信息加工和问题解决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能力,如对关系的认识,类比、演绎推理能力,形成抽象概念的能力等,它较少地依赖于文化和知识的内容,而决定于先天的秉赋。它到了一定的年龄阶段(25岁左右)会下降;晶态智力是是通过学习语言和其他经验而发展起来的,决定于后天的学习,与社会文化有密切的关系它会一直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长。
5.鉴定智能不足的智商标准是( )。[西南大学2011研]
A.<100
B.<70
C.<50
D.<25
【答案】B
【解析】智商在70分以下者为智能不足。智能不足并不是某种心理过程的破坏,而是各种心理能力的低下,其明显的特征是智力低下(智力发展低于一般人的水平称智力低下或智力落后)或社会适应不良。
6.在完成自由命题的作文时,一位中学生选择作文题目,确定写作提纲,并评价自己写出的作文是否符合要求。根据斯腾伯格的三元智力理论,完成这项活动主要依赖的智力是( )。[统考2009研]
A.经验性智力
B.成分性智力
C.情境性智力
D.实践性智力
【答案】B
【解析】斯滕伯格的三元智力理论包括三个部分:成分智力、经验智力和情境智力。经验智力是指个人运用已有经验解决新问题时整合不同观念所形成的创造能力;情境智力是指个人在日常生活中应用学得的知识经验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能力;成分性智力阐明个体智力与其内在活动的关系,主要处理个体内部的心理关系,表现在个体的元认知成分、操作成分和知识获得成分的认知活动之中,是个体对客体事物或符号的内部表征进行操作的基本信息加工过程。题干中描述的是个体对自己智力活动的监控及计划作用,因此,属于成分性智力。
7.下列四种情形中,智商相关程度最高的是( )。[统考2009研]
A.在一起生活的父母和子女
B.分开抚养的同卵双生子
C.在一起生活的异卵双生子
D.在一起生活的兄弟姐妹
【答案】B
【解析】智力水平是由遗传与环境之间复杂的交互作用决定的,其中遗传的作用要大于环境的作用。因此,两个个体的遗传与环境越相似则智商的相关越高。因此,四个选项的智商相关程度从高到低为:B>C>D=A。
8.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加德纳提出的多元智力成分的是( )。[统考2007研]
A.逻辑—数学智力
B.空间智力
C.社交智力
D.情绪智力
【答案】D
【解析】根据加德纳的多元智力理论观点,智力是一个多元结构,由8种元素构成:语言智力、逻辑—数学智力、空间智力、音乐智力、运动智力、社交智力、自知智力和自然智力。情绪智力是由美国耶鲁大学的萨洛维提出的,类似于加德纳的多元智力成分中的自知智力和社交智力,指个体控制情绪、理解情绪以及合理的表达情绪的能力,是决定个体成功的重要因素。
9.智力是以( )为核心。
A.观察力
B.思维力
C.注意力
D.记忆力
【答案】B
【解析】心理学把观察力、注意力、记忆力、思维力和想象力等一般能力的综合称为智力。思维力是智力的核心。
10.( )认为应该将智力与其应用的情景紧密的结合起来。
A.斯腾伯格
B.加德纳
C.吉尔福特
D.阜南
【答案】A
【解析】斯腾伯格提出了智力的三元理论,包括智力成分亚理论、智力情境亚理论和智力的经验亚理论。智力情境亚理论认为,智力是指获得与情境拟合的心理活动。在日常生活中,智力表现为有目的地适应环境、塑造环境和选择新环境的能力,这些能力统称作情境智力。
11.高尔顿研究遗传与智力的关系问题的方法是( )。
A.双生子研究
B.调查法
C.纵向追踪法
D.家谱分析法
【答案】D
【解析】高尔顿强调遗传是形成个体差异的原因。他通过谱系调查,论证了遗传因素与个体差异的关系。所以,他采用的研究方法是家谱分析法。
12.关于成人认知发展,卡特尔提出了晶体智力与流体智力,不正确的是( )。
A.流体智力决定于个人的禀赋,受教育和社会文化的影响较小
B.晶体能力在人的一生中一直在发展,25岁之后发展速度渐趋平缓
C.神经生理的老化导致基础的认知能力退化,将导致晶体智力下降
D.通常信息加工能力,20岁以后发展到顶峰,30岁以后逐渐降低
【答案】C
【解析】流体能力是指信息加工和问题解决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能力,它决定于个人的禀赋,较少依赖与文化和环境。流体智力在20岁以后发展到顶峰,30岁后逐渐下降。晶体能力是指获得语文、数学知识的能力,它决定于后天的学习,与社会文化有密切的关系。晶体智力在人的一生中都在发展,25岁以后发展速度渐趋平缓。神经生理的老化导致基础的认知能力退化,会导致流体智力的下降。
13.阜南提出了( )。
A.群因素说
B.智力三维结构模型
C.二因素说
D.层次结构理论
【答案】D
【解析】斯皮尔曼提出了二因素说;赛斯顿提出了群因素说;吉尔福特提出了智力的三维结构模型;阜南提出了层次结构理论。
14.( )是指在不同的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共同能力。
A.模仿能力
B.创造能力
C.一般能力
D.特殊能力
【答案】C
【解析】特殊能力是指在某种特殊活动中表现出来的能力。创造能力是指产生新的思维和新的产品的能力。模仿能力是指人们通过观察别人的行为、活动来学习各种知识,然后以相同的方式作出反应的能力。
15.智力的PASS模型包含了三层认知系统,其中处于最高层次的是( )。
A.同时性加工
B.继时性加工
C.计划系统
D.唤醒系统
【答案】C
【解析】PASS是指“计划一注意一同时性加工一继时性加工”。它包含了三层认知系统和四种认知过程。其中注意系统又称注意一唤醒系统,它是整个系统的基础;同时性加工和继时性加工统称为信息加工系统,处于中间层次;计划系统处于最高层次。三个系统协调合作,保证了一切智力活动的进行。
16.斯坦福-比奈量表现在采用( )来表示人的智力水平。
A.智力分数
B.智力年龄
C.离差智商
D.比率智商
【答案】C
【解析】1908年的比奈一西蒙量表首次采用智力年龄;1916年的斯坦福一比奈量表首次采用智力商数;1960年版的斯坦福一比奈量表使用的是比率智商。1949年,韦克斯勒首次采用离差智商;现在使用的斯坦福-比奈量表使用的也是离差智商,故选C。
17.与基本心理过程有关的能力称为( )
A.正态智力
B.常态智力
C.晶态智力
D.液态智力
【答案】D
【解析】液体能力(液体智力)是指在信息加工和问题解决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能力。如对关系的认识,类比、演绎推理能力,形成抽象概念的能力等。它较少地依赖于文化和知识的内容,而决定于个人的禀赋。
18.离差智商决定于( )。
A.个体在相同条件团体中的相对位置
B.个体的智龄状态
C.个体心理年龄与实足年龄的比率
D.个体间正态分布的形式
【答案】A
【解析】离差智商是对个体的智商在其同龄人团体中的相对位置的度量,因而不受个体年龄增长的影响。
19.直接影响人的活动效率,并使活动顺利进行的个性心理特征为( )。
A.性格
B.气质
C.能力
D.动机
【答案】C
【解析】能力是一种心理特征,是顺利实现某种活动的心理条件,它直接影响活动的效率,直接决定活动的完成。气质是表现在心理活动的强度、速度、灵活性与指向性等方面的稳定的心理特征;性格是人在对现实的稳定态度和习惯化了的行为方式中表现出来的个性心理特征;动机是由目标或对象引导、激发和维持个体活动的一种内在心理过程或内部动力。
20.达斯等人认为右优势脑的个体在对信息进行加工时表现出的认知风格是( )。
A.系列型
B.同时型
C.冲动型
D.沉思型
【答案】B
【解析】继时性认知风格的特点是,在解决问题时,能一步一步分析问题,每一个步骤只考虑一种假设或一种属性,直到找到问题的答案;同时性认知风格的特点是,在解决问题时,采取宽视野的方式,同时考虑多种假设,并兼顾到解决问题的各种可能性。达斯认为,左脑优势的个体表现出继时性的加工风格,而右脑优势的个体表现出同时性的加工风格。
21.在斯腾伯格的智力三元理论中,适应环境、塑造环境和选择新环境的能力属于( )。
A.元成分
B.操作成分
C.经验性智力
D.情境智力
【答案】D
【解析】斯腾伯格的智力三元理论包括三个亚理论,智力成分亚理论(智力的三种成分是元成分、操作成分、知识获得成分),智力情境亚理论(智力表现为有目的地适应环境、塑造环境和选择新环境的能力),智力的经验亚理论(智力包括处理新信息的能力和信息加工过程自动化的能力)。
22.一名8岁的儿童,其智力年龄为10岁,那么他的智商应是( )。
A.115
B.120
C.125
D.130
【答案】C
【解析】智商公式为:IQ=(智龄/实龄)×100,即10/8*100=125。
23.世界上第一套智力测验量表是( )编制的。
A.韦克斯勒
B.比奈和西蒙
C.巴甫洛夫
D.吉尔福特
【答案】B
【解析】1905年,比奈和西蒙编制了第一份正式的智力量表——“诊断异常儿童智力的新方法”,也称比奈—西蒙智力量表。
24.“老将出马,一个顶俩”,“姜还是老的辣”,说明( )。
A.人越老越聪明
B.老年人流体智力没有衰退
C.老年人晶体智力还在发展
D.老年人有个别差异
【答案】C
【解析】晶体智力是指一个人获得知识的能力,是通过学习言语和其他经验而发展起来的。它决定于后天的学习,与社会文化有密切的关系。晶体智力在人的一生中一直在发展,25岁以后,发展的速度渐趋平缓。流体智力在30岁之后随年龄增长而下降。
25.提出智力二因素说的是( )。
A.斯皮尔曼
B.瑟斯顿
C.加德纳
D.卡特尔
【答案】A
【解析】斯皮尔曼提出能力由两种因素组成:①一般能力或一般因素,简称G因素,它是人的基本心理潜能(能量),是决定一个人能力高低的主要因素;②特殊能力或特殊因素,简称S因素,它是保证人们完成某些特定的作业或活动所必须的。瑟斯顿的智力群因素说提出7种基本心理能力;加德纳的智力多元理论将智力分为7种成分;卡特尔将智力分为流体智力和晶体智力。
二、多项选择题
1.根据斯滕伯格智力成分亚理论,智力包括的成分有( )。[统考2016研]
A.经验成分
B.操作成分
C.知识获得成分
D.元成分
【答案】BCD
【解析】智力成分亚理论认为,智力包括三种成分,即元成分、操作成分和知识获得成分。
2.下列选项中,中老年人衰退比较明显的方面有( )。[统考2008研]
A.语义理解
B.空间记忆
C.推理能力
D.知觉速度
【答案】BCD
【解析】中老年人在由机体的生理功能影响的流体智力方面衰退比较明显,而在由后天的学习和经验影响的晶体智力方面衰退则不明显。在本题中的空间记忆、推理能力和知觉速度都属于影响流体智力的先天因素,而语义理解是影响晶体智力的因素。
3.特殊能力是指从事某种专业活动所必需的多种能力有机结合形成的能力,具体包括( )。
A.数学能力、音乐能力
B.流体能力、晶体能力
C.言语能力、操作能力
D.表达力、分析力
【答案】AC
【解析】①特殊能力是在某种专业活动中表现出来的能力。例如,数学能力、音乐能力、绘画能力、机械操作能力等,这些能力对于完成相应的活动是必须具备的。每一种特殊能力都是由该活动性质所制约的几种基本的心理品质所构成的。②表达力、分析力属于一般能力。指在不同种类的活动中表现出来共同的能力。③流体能力和晶体能力是根据能力在人的一生中的不同发展趋势以及能力与先天禀赋与社会文化因素的关系对能力进行的分类。
4.特殊能力是指在某种专业活动中表现出来的能力,具体包括( )。
A.数学能力、音乐能力
B.流体能力、晶体能力
C.言语能力、操作能力
D.表达力、分析力
【答案】AC
【解析】特殊能力是在某种专业活动中表现出来的能力。例如,数学能力、音乐能力、绘画能力、机械操作能力等,这些能力对于完成相应的活动是必须具备的。
5.卡特尔认为“晶体能力”是( )。
A.在信息加工和问题解决过程中所表现的能力
B.决定于后天的学习,与教育和社会文化有密切的关系
C.神经生理的老化导致晶体能力的退化
D.在人的一生中一直在发展
【答案】BD
【解析】A项指的是液体能力;神经生理的老化导致液体能力的退化。
6.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遗传决定能力发展可能的范围和限度,而环境决定在遗传决定的范围内能力发展的具体程度
B.遗传潜势好的人,环境对他能力的发展所能起到的作用比较小,遗传潜势差的人环境对他的能力的发展所能起到的作用比较大
C.遗传决定能力发展的具体程度,而环境决定在遗传的基础上能力发展可能的范围和限度
D.遗传潜势好的人,环境对他的能力的发展所能起到的作用比较大;遗传潜势差的人,环境对他的能力的发展所能起到的作用比较小
【答案】AD
【解析】良好的遗传素质是能力形成和发展的一个必要条件或重要条件。良好的物质和文化环境以及良好的教育是能力形成和发展的决定条件。
三、名词解释
1.能力[首都师范大学2015研;华东师范大学2005研;南京师范大学2005研;首都师范大学2003研]
答:一般认为,能力是一种心理特征,是顺利实现某种活动的心理条件。例如,一位画家所具有的色彩鉴别力、形象记忆力等,都称为能力,这些能力是保证一位画家顺利完成绘画活动的心理条件。能力既是指对某项任务活动的现有成就水平,如所学会的知识和技能;也是指个体具有的潜力和可能性。能力表现在所从事的各种活动中,并在活动中得到发展。
2.智力[苏州大学2013研;天津师范大学2012;苏州大学2011研;南开大学2006研]
答:智力,也称一般能力,指在不同种类的活动中表现出来的能力,如观察力、记忆力、抽象概括力、想像力、创造力等。其中抽象概括力是智力的核心。
3.离差智商[北京师范大学2005研;四川大学2004研;吉林大学2002研;中国科学院2002研]
答:离差智商是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韦克斯勒提出的智商概念,即人的智商是按常态分布的,以同年龄组的总平均智商为100,用个人的实得分数与总平均数比较,就可以看出个人在同年龄组内所占的相对位置。离差智商表示一个人在同年龄组正常人中的相对地位。如果一个人实得分数比总平均数高,表明他的智商高于100,如果一个人的实得分数低于总平均数,说明他的智商低于100。人的智商从高到低,离平均数越远,获得该分数的人就越少。人的智商的变化范围很大,计算得到的智商标准差为15,这样,计算离差智商的公式就是:IQ=100+15Z(Z为标准分数)。离差智商中规定标准差为15。离差智商不受年龄影响,因此可以据此对各种年龄的被试进行比较。
4.流体智力和晶体智力[首都师范大学2011研;上海师范大学2005研;中国地质大学2005研;浙江大学2004研]
答:流体智力和晶体智力是指卡特尔提出的智力的一种分类。他认为,一般智力或G因素可以进一步分成流体智力和晶体智力两种。流体智力指一般的学习和行为能力,由速度、能量、快速适应新环境的测验度量,如逻辑推理测验、记忆广度测验、解决抽象问题和信息加工速度测验等。晶体智力指已获得的知识和技能,由词汇、社会推理以及问题解决等测验度量。卡特尔认为,流体智力的主要作用是学习新知识和解决新异问题,它主要受人的生物学因素影响;晶体智力测量的是知识经验,是人们学会的东西,它的主要作用是处理熟悉的、已加工过的问题。晶体智力一部分是由教育和经验决定的,一部分是早期流体智力发展的结果。进一步的研究发现,随着年龄的增长,流体智力和晶体智力经历不同的发展历程。和其他生物学方面的能力一样,流体智力随生理成长曲线的变化而变化,在20岁左右达到顶峰,在成年期保持一段时间以后,开始逐渐下降;而晶体智力的发展在成年期不仅不下降,反而在以后的过程中还会有所增长。
5.情绪智力
答:情绪智力是指个体监控自己及他人的情绪和情感,并识别、利用这些信息指导自己的思想和行为的能力。情绪智力与理解、控制和利用情绪的能力相关。情绪智力包括一系列相关的心理过程,这些过程可以概括为三个方面:准确地识别、评价和表达自己和他人的情绪;适应性地调节和控制自己和他人的情绪;适应性地利用情绪信息,以便有计划地、创造性地激励行为。
四、简答题
1.简述晶体智力和流体智力的含义,并说明这两种智力的发展趋势。[统考2015研]
相关试题:什么是晶体智力?流体智力?它们各自发展的基本轨迹是什么?[北京师范大学2004研]
答:根据能力在人的一生中的不同发展趋势以及能力和先天禀赋与社会文化因素的关系,可分为晶体智力和流体智力。以下是关于两种智力及其发展趋势的介绍:
(1)晶体智力及其发展趋势
晶体智力,是指获得语言、数学等知识的能力,它决定于后天的学习,与社会文化有密切的关系。晶体能力在人的一生在发展,只是到25岁以后,发展的速度渐趋平缓。
(2)流体智力及其发展趋势
流体智力是指在信息加工和问题解决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能力,它是随着神经系统的成熟而提高的。如对关系的认识,类比、演绎推理能力,形成抽象概念的能力等。它较少地依赖于文化和知识的内容,而决定于个人的禀赋。流体能力的发展与年龄有密切关系。一般人在20岁以后,流体智力的发展达到顶峰,30岁以后将随年龄的增长而降低。
2.简述SPI理论以及PASS理论。[天津师范大学2012研]
答:(1)SPI理论
SPI是串行(serial)、并行(parallel)和独立(independent)三个英文单词的首字母,这三个词几种说明了多重记忆系统之间的关系。SPI理论认为,记忆系统是由多个执行特定功能的记忆模块构成的。这些记忆模块的关系表现为两个方面:信息以串行的加工方式进入记忆系统,在一个记忆模块中的编码依赖于某些其他功能模块中信息加工是否成功。也就是说,一个记忆模块的输出提供给另外模块的输入;信息以并行的方式存储在各个特定的记忆模块中,这样提取一个子系统的信息就不会牵连其他的子系统,各个子系统之间是相对独立的。
(2)智力的PASS模型
PASS模型是由达斯和纳格利里以认知心理学和神经心理学为基础提出的,是“计划—注意一同时性加工一继时性加工”模型,该模型建立在鲁利亚的三个机能系统学说的基础之上。它包含了三层认知系统和四种认知过程。
①三层认知系统中注意系统又称注意—唤醒系统,它是整个系统的基础,主要功能是唤起大脑皮层的兴奋性使大脑处于一种合适的工作状态;同时性加工和继时性加工统称为信息加工系统,处于中间层次,主要功能是对外界输入的信息进行加工处理;计划系统处于最高层次,负责整个认知活动中的计划性工作,即计划、监控、调节、评价等高级功能。三个系统协调合作,保证了一切智力活动的运行。
②四种认知过程是指“计划—注意一同时性加工一继时性加工”。注意是作用于注意-唤醒系统的认知过程,个体需要首先注意到外界信息,才能进一步加工外界输入的信息。同时性加工和继时性加工。这两种认知过程作用于信息加工系统。同时性加工又称并行加工,即若干个加工单元同时开始对信息进行加工。继时性编码又称序列加工,即先后依次对几个信息单元进行加工。
智力的PASS模型是建立在鲁利亚的三个机能系统学说的基础之上的。大脑的三个机能系统是处于一种动态的相互联系之中,同样,该模型的三层认知系统也是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它们之间的协同活动,保证了各种智力活动的顺利进行。
3.简述智力多元理论。[天津师范大学2012研;陕西师范大学2012研;浙江师范大学2011研;浙江大学2009研]
答:(1)多元智力理论是由美国心理学家加德纳提出的。他认为,智力的内涵是多元的,由七种相对独立的智力成分所构成,每种智力都是一个单独的功能系统,这些系统可以相互作用,产生外显的智力行为。这其中智力成分是:
①言语智力:包括阅读、写文章或小说、以及用于日常会话的能力。
②逻辑一数学智力:包括数学运算与逻辑思考的能力,比如做数学证明题及逻辑推理。
③空间智力:包括认识环境、辨别方向的能力,比如查阅地图等。大脑右半球掌管空间位置的判断。大脑的右后部受伤的病人,会失去辨别方向的能力,易于迷路,其辨别面孔和关注细节的能力明显减弱。
④音乐智力:包括对声音的辨别与韵律表达的能力,比如:拉小提琴或写一首曲子等。
⑤运动智力:包括支配肢体完成精密作业的能力,比如,打篮球、跳舞等。
⑥社交智力:包括与人交往且能和睦相处的能力,比如:理解别人的行为、动机或情绪。
⑦自知智力:包括认识自己并选择自己生活方向的能力。
(2)智力多元理论评价
多元智能理论在美国教育改革的理论和实践中产生了广泛的积极影响,并且已经成为当前美国教育改革的重要理论基础之一。运用多元智能理论分析我国的教育问题,对于促进我国的教育改革和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有着重要的积极意义。过去的多元智能发展主要集中在幼儿园,因为教育专家认为,培养学生的多元智能发展应该由小做起,并慢慢推广至其它层面。然而,广义来说,多元智能理论的框架不单能在小学及幼儿园的层面推广,在中学、大学、甚至研究院或在职培训也是合适。近年不少国际MBA的课程都加入了创意思维的课程,以加强学生在新时代的适应力和创意方面的开发,这就是加德纳所提出的多元智能的其中一个范畴。
4.简要智力的三因素理论。[苏州大学2013研;西南大学2012研;北京大学2006研]
答:斯滕伯格的智力理论强调在问题解决中认知过程的重要性,他认为智力包括三个部分——成分、经验和情境,它们代表了智力操作的不同方面。他的智力理论也被称为智力三元论。
(1)成分智力是指个人在问题情境中运用知识分析资料,通过思维、判断推理以达到问题解决的能力。它包含有三种机能成分。一是元成分,是指人们决定智力问题性质、选择解决问题的策略以及分配资源的过程。例如,一个好的阅读者在阅读时分配在每一段落上的时间是与他要从该段落中准备吸收的知识相一致的。这个决定就是由智力的元成分控制的。二是执行成分,是指人实际执行任务的过程,如词法存取和工作记忆。三是知识习得成分,是指个人筛选相关信息并对已有知识加以整合从而获得新知识的过程。
(2)经验智力是指个人运用已有经验解决新问题时整合不同观念所形成的创造能力。例如,一个有经验智力的人比无此智力的人能够更有效地适应新的环境;他能较好地分析情况,用脑筋去解决问题,即使是从未遇到过的问题。经过多次解决某个问题之后,有经验智力的人就能不假思索、自动地启动程序来解决该问题,从而把节省下来的心理资源用在别的工作上。有些人能很快做到,有些人却难以做到这一点。这种能力就称为经验智力。
(3)情境智力是指个人在日常生活中应用学得的知识经验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能力。例如,在不同的文化中人们应对日常生活实际问题的能力是不同的。区分有毒和无毒植物是从事狩猎、采集的部落人们的重要能力,而就业面试则是工业化社会的一种重要情境智力,他们的情境智力是不同的。
三元智力理论是当代智力理论的代表之一。它与当代认知心理学的发展相契合,并将传统智力理论中的智力概念扩大了。因为传统智力测验所测的智商只是智力三元论中的成分智力。同时,该理论更贴近生活实际,从而有助于我们更全面地看待一个人的智力状况。
五、论述题
1.试述能力和知识技能的关系。[苏州大学2012研]
答:(1)三者的概念
①能力是一种心理特征,是顺利实现某种活动的心理条件。我们平时所说的能力,既包含对某项任务或活动的现有成就水平,又包含个体具有的潜力和可能性。能力表现在所从事的各种活动中,并在活动中得到发展。
②知识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主观表征。知识有不同的形式,一种是陈述性知识,即“是什么”的知识,另一种是程序性知识,即“如何做”的知识。
③技能是指人们通过练习而获得的动作方式和动作系统。技能也是一种个体经验,但主要表现为动作执行的经验,因而与知识有区别。技能可分为操作技能和心智技能。操作技能的动作是由外显的机体运动来实现的,其动作的对象为物质性的客体,即物体。心智技能的动作,通常是借助于内在的智力操作来实现的,其动作对象为事物的信息,即观念。
(2)三者之间的关系
①知识和技能是能力的基础。但只有那些能够广泛应用和迁移的知识和技能,才能转化为能力。能力不仅包含了一个人现在已经达到的成就水平,而且包含了一个人具有的潜力。
②能力的形成与发展依赖于知识、技能的获得。随着人的知识、技能的积累,人的能力也会不断提高。
③能力的高低又会影响到掌握知识、技能的水平。一个能力强的人较易获得知识和技能,他们付出的代价也比较小;而一个能力较弱的人可能要付出更大的努力才能掌握同样的知识和技能。
2.简要说明能力发展的个体差异。[统考2007研]
答:个体差异就是个体在成长过程中因受遗传与环境的交互影响,使不同个体之间在身心特征上所显示的彼此不同的现象。能力发展的个体差异表现在:
(1)能力发展水平的差异。能力在发展水平上存在高低的差异,大致来讲,能力在全人口中的表现为正态分布:两头小,中间大。以智力为例,智力的高度发展叫智力超常或天才,智力发展低于一般人的水平叫智力低下或智力落后,智力超常和落后的人占全人口的极少数,而中等智力水平的人占全人口的大多数。
(2)能力发展的类型差异。能力按照不同的方式结合起来,表现出类型上的差异。例如,有些人记忆力好,有些人想像力丰富,有些人思维敏捷。
(3)能力发展的早晚差异。人的能力充分发挥出来的时间不同,有的人表现早有的人表现晚。有些人的能力表现较早,年轻时就显露出卓越的才华,这是“人才早熟”,另一种情况称做“大器晚成”,这指智力的充分发挥在较晚的年龄才表现出来。
3.请阐述能力结构的理论。雷同题型:试述并评价几种主要的能力理论。[浙江大学2004研;华南师范大学2000研]
答:能力是由多种心理品质所构成的系统,具有复杂的结构。分析能力的结构,对于深入理解能力的本质、合理设计能力的测量手段、科学拟定能力培养计划,都有重要的意义。心理学家对人类能力的结构提出了许多假设,大体上可分为三种理论模型:因素说、结构理论和信息加工理论。
(1)能力因素说
①独立因素说
独立因素说是由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提出的。该理论认为人的能力是由许多独立的成分或因素构成的,不同的能力和不同的因素彼此之间没有关系,能力的发展只是单个能力的发展。这种学说很快受到人们的批评。因为心理学家们发现,当人们完成不同的认知作业时,他们所得到的成绩具有明显的相关,这说明各种能力并不是完全独立的。
②二因素说
英国心理学家斯皮尔曼提出了二因素说,认为人的能力由两种因素——一般因素(G因素)和特殊因素(S因素)构成。人完成的任何一种作业都是由G和S两种因素决定的。
一般因素是个人的基本能力,也是一切能力活动的共同基础。虽然人们都有这种能力,但每个人具有这种能力的大小却是不同的。特殊因素是个人完成各种特殊活动所必须具备的能力。一个人具有完成某种活动的特殊因素,不一定具备完成另一种活动的特殊因素。换言之,各人的S因素既有大小的区别也有有无的区别。
不论个人有几种S因素,这些S因素之间,可能彼此互相独立,也可能彼此有些重叠,但是它们必定都含有一部分的G因素。斯皮尔曼还认为G因素是能力结构的基础和关键,它代表一般的心理能量,相当于生理能量,各种智力测验的目的就是通过广泛的取样来求得G因素。此理论强调一般因素和特殊因素的区别,把他们绝对对立起来,而没有看到它们之间的联系和关系。
③多元智力理论
多元智力理论是由美国心理学家加德纳提出的。加德纳认为,能力的内涵是多元的,它由七种相对独立的能力成分所构成。七种能力成分分别是:言语能力、逻辑—数学能力、空间能力、音乐能力、身体运动能力、社交能力和自知能力。每种能力都是一个单独的功能系统,这些系统可以相互作用,产生外显的能力行为。
(2)智力结构理论(即能力结构理论)
①吉尔福特的三维结构模型
美国心理学家吉尔福特于20世纪60年代提出了智力结构的理论。这一理论是把一般智力活动所共有的操作方式、操作内容和操作的产品作为智力的三个维度,并把这三个维度作为长、宽、高构成一个智力的三维立体结构模型。在这个模型中,智力的三个维度是内容、操作和产物。智力活动的内容包括听觉的、视觉的、符号的、语义的、行为的等,它们是测验时给予的信息,是智力活动的对象和材料。智力操作指智力的加工活动,它根据测验时所给予的信息内容进行加工。智力操作包括认知、记忆、发散式思维、聚合式思维和评价。智力活动的产物是指智力加工所产生的结果。这些结果可以按单位计算(单元),可以分类处理(类别),也可以表现为关系、系统、转换和蕴涵。
吉尔福特的智力三维结构模型,是当前西方比较流行的一种智力理论。它对我们认识智力结构的复杂性,把握各智力要素之间的关系,启发我们对智力结构进行深入细致的讨论,都具有积极意义。
②智力的层次结构理论
英国心理学家阜南在继承斯皮尔曼的二因素说基础上提出了智力层次结构理论。此理论认为,智力的结构是按层次排列的,智力的最高层次是一般因素(G);第二层次分两大群,即言语和教育方面的因素、操作和机械方面的因素,叫大因素群;第三层为小因素群,包括言语、数量、机械信息、空间信息、用手操作等;第四层次为特殊因素,即各种各样的特殊智力。智力层次结构理论是像生物分类学的分类系统那样来设想智力的结构的。
其实,阜南的智力层次理论是在斯皮尔曼的G因素与S因素之间增加了两个层次,是斯皮尔曼二因素论的深化。
(3)能力的信息加工理论
能力的信息加工理论也叫智力的信息加工理论。这种理论把人的能力和智力看成一个过程,它由不同的阶段组成,并且是由某些更高的决策过程组织起来的。
①智力三元论
美国耶鲁大学的心理学家斯腾伯格提出了智力的三元理论,试图说明更为广泛的智力行为。斯腾伯格认为,一个完备的智力理论必须说明智力的三个方面,即成分智力、经验智力和情景智力。
成分智力是指人们在计划和执行一项任务时的心理机制。有三种成分对信息加工是至关重要的:知识获得成分,可以用于学习新的事实;操作成分,作为问题解决的策略和技巧;元成分,用于选择策略、监控认知过程以达到成功。
经验智力,即从经验的角度,人们处理问题需要有两种智力中的一种或两种。这两种智力就是个人处理新颖问题的智力和使信息加工自动化的智力。
情景智力(也称为实用性智力),反映在对日常事物的处理上。它包括对新的和不同环境的适应、选择合适的环境以及有效地改变环境以适应人的需要。
传统的智力测验测得的仅是组合性智力,智力三元论使智力的内涵更大了。可以说,三元智力理论是现代智力理论的代表之一,它与当代认知心理学的发展产生了契合,使智力理论的研究有了突破性进展,不再局限于传统的因素分析方法,为今后的智力理论与实践的研究指出了一条可行之路。
②智力PASS模型
PASS是指“计划一注意一同时性加工一继时性加工”。它包含了三层认知系统和四种认知过程。其中注意系统又称注意一唤醒系统,它是整个系统的基础;同时性加工和继时性加工统称为信息加工系统,处于中间层次;计划系统处于最高层次。三个系统协调合作,保证了一切智力活动的运行。PASS模型是建立在鲁利亚的三个机能系统学说的基础之上的。
上述各种理论从智力的不同角度和智力的不同层次阐述了智力的特征,一些新的智力理论的出现,表现了脑科学对智力研究的影响。这说明人类对脑的秘密了解得越多,对智力的认识就可能越深入、越全面,因而对智力的发展和培养也会产生重要的意义。
4.请简述影响智力发展的因素。
答:影响智力发展的因素包括先天因素和后天因素两个方面。先天的因素指遗传素质。后天的因素指对遗传素质产生影响的环境教育和活动等。影响智力发展的具体因素如下:
(1)遗传素质
遗传素质是指有机体与生俱有的某些生理解剖的特点,即表现在人的感觉器官、运动器官以及脑的结构和机能方面的特点.它是人的能力形成的自然前提和物质基础,没有这个前提就谈不上能力的形成与发展。
(2)环境和教育
①产前环境
胎儿在出生之前生活在母体的环境中,这种环境对胎儿的生长发育以及出生后智力的发展都有重要影响。
②早期经验的作用
从出生到青少年时期,是个人生长发育的时期,也是能力发展的重要时期,发展能力要重视早期环境的作用。首先,丰富的环境刺激有利于儿童能力的发展。其次,母亲的抚爱和关心对儿童智力的发展有十分重要的影响。缺乏母亲抚爱的婴儿,可能出现智力发展上的问题。有安全感的孩子喜欢探索环境,而探索环境正是能力发展的重要条件。
③学校教育的作用
学校教育是对年轻一代施加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学生通过系统地接受教育,不仅要掌握知识和技能,而且要发展能力和其他心理品质。对儿童和青少年来说,发展能力是与系统学习和掌握知识技能分不开的。在学校中,课堂教学的正确组织有利于学生能力的发展。
(3)实践活动
实践活动是智力发展的必经途径和必要条件。人的各种能力都是在社会实践活动中最终形成起来的。离开了实践活动,即使有良好的素质、环境和教育,能力也难以形成和发展起来。
(4)主观能动性
能力的提高离不开人的主观努力,即人的自觉能动性。一个人刻苦努力,积极向上,具有广泛的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他的能力就可能得到发展。
总之,能力既依赖于某些生物学的因素,也依赖于教育和环境的因素。通过掌握影响能力形成和发展的因素,可以更合理、更有效地发展自己的能力。
5.论述加德纳(H.Gardner)的多元智力理论及其对教育的启示。
答:(1)多元智力理论由美国心理学家加德纳提出。他通过对脑损伤病人的研究及对智力特殊群体的分析提出,人类的神经系统经过100多万年的演变和发展,已经形成了互不相干的多种智力。加德纳认为,智力的内涵是多元的,它由7种相对独立的智力成分所构成,后来又补充了一种。每种智力都是一个单独的功能系统。这些系统可以相互作用,产生外显的智力行为。
①言语智力。指用语言思维、表达和欣赏语言深层内涵的能力。包括阅读、写文章或小说以及日常会话的能力。
②逻辑数学智力。指能够计算、量化、思考命题和假设,并进行复杂数学运算的能力。比如,做数学证明题及逻辑推理过程中表现出来的能力。
③空间智力。指在头脑中形成一个外部空间世界的模式并会运用和操作这种模式的能力。包括认识环境、辨别方向的能力,比如,查地图等。大脑右半球掌管空间位置的判断。大脑右半球受伤的病人,会失去辨别方向的能力,易于迷路。
④音乐智力。指敏感的感知音调、旋律、节奏和音色及韵律表达的能力。比如,拉小提琴或写一首曲子等。大脑右半球对音乐的感知和创造起重要作用。
⑤身体运动智力。指运用身体的一部分解决问题或制造产品的能力,包括支配身体完成精细动作的能力。比如,打篮球、跳舞等。身体运动由大脑运动神经皮层控制。大脑的每一个半球都控制或支配对侧身体的运动。
⑥社交智力。指能够理解别人和与他们交往、合作的能力。比如,理解别人的行为、动机或情绪。大脑额叶在人际关系的知识方面起重要作用,这一区域受伤会引起性格的很大变化。
⑦自知智力。指深入了解自己的内心世界,建立正确而真实的自我模式并在实际生活中有效运用这一模式的能力。大脑额叶对自知能力也起重要作用。
⑧自然智力。是加德纳在1993年提出的第八种智力类型,指观察自然界中各种形态,对物体进行辨认和分类,洞察自然或人造系统的能力。
(2)加德纳认为,每一种智力在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都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具有同等的重要性。多元智力理论提出以后,在世界引起广泛关注,也对教育产生了巨大的启示,现分析如下:
①全面培养学生的智力。加德纳的智力理论提出,智力是由相互独立的八种智力成分所构成,而且每种智力成分都有其重要的作用。那么,教育就应该从各方面提高学生的智力水平,而非只是注重其中的一种或者两种智力水平的发展。
②发挥学生各自的优势。每个人的智力水平都是由八种智力成分构成,当然每个人的智能优势水平是不同的,那么就可以针对每个人的不同水平进行有针对性的培养,有助于发掘和展现学生各自的智力优势,避免资源浪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