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琦、刘儒德《当代教育心理学》(第2版)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4.3 典型题与考研真题详解

一、选择题

1.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称为学习的(   )。

A.强化

B.联结

C.反馈

D.迁移

【答案】D

2.加涅的学习理论按照学习的结果,把学习分为(   )。

A.信号学习、概念学习、规则的学习、连锁学习、辨别学习

B.言语信息学习、智慧技能的学习、认知策略的学习、态度学习、运动技能的学习

C.认知学习、情感学习、动作技能学习

D.有意义学习、接受学习、机械学习、发现学习

【答案】B

3.建构主义是学习理论中(  )的进一步发展。

A.行为主义

B.人本主义

C.认知主义

D.信息加工理论

【答案】C

4.不属于我国的学习结果分类的是(  )。

A.认知策略的学习

B.道德品质与行为规范的学习

C.知识的学习

D.心智的以思维能力为主的学习

【答案】A

5.建构主义强调知识的特点是(  )。

A.主观性

B.客观性

C.普遍适用性

D.永恒性

【答案】A

6.提出“认知地图”概念的心理学家是(  )。

A.皮亚杰

B.考夫卡

C.班杜拉

D.托尔曼

【答案】D

7.建构主义的理论流派中,在皮亚杰的思想之上发展起来的是(  )。

A.社会建构主义

B.激进建构主义

C.信息加工建构主义

D.社会文化建构主义

【答案】B

8.属于学习的心理现象是(  )。

A.虫子飞进眼睛时,不停地眨眼

B.鹦鹉学舌

C.小明经常上课走神

D.喝完咖啡后精神好多了

【答案】B

二、概念题

1.学习

答:学习是个体(人或动物)以自己现有的知识、技能、态度等心理结构为基础,通过与客体信息进行的双向的相互作用来形成、充实或调整自己的知识、技能和态度的过程,而这种变化会对个体以后在相关情境中的活动的水平和方式产生影响。

2.远程学习

答:远程学习或远程教育作为一种特殊的教育形态,学生和教师之间在时间、空间以及情境上存在一定的距离,处于准分离状态。互联网的出现为教育交流创造了跨越时空的新舞台。跨时空、大信息量、交互性和个性化,已成为远程学习的主要特色;丰富的信息资源和方便的获取方式是网络教学新模式的主要优势。

3.学习科学

答:随着这种学科交叉的加深,国际学术界出现了一个新的综合性研究领域——学习科学。它主要研究如何支持和促进人在整个生命历程中的学习活动,通过教学的、技术的和社会政策方面的创新来促进教育的改善。

学习科学作为一门主要由生物科学和教育科学交叉而形成的前沿学科,旨在建立心智、脑和教育之间的桥梁,将生物科学的最新成果应用于教育和学习过程。它整合心理学关于认知和学习的心理过程的研究,课程和教学论关于教材组织及教学过程的研究,以及教育技术学关于如何建立动态系统以支持学习的研究,同时综合其他相关学科的视角,全面研究学习活动的认知过程、社会情境和设计方式,从而给学习、教育以及政策制定提供科学的指导,以迎接教育的重大变革。

三、简答题

1.简述格式塔学派学习理论的主要观点。

答:格式塔心理学是1912年创立于德国柏林大学的一个心理学派别,其创始人是魏特海默、苛勒和考夫卡。其中,主要的工作是由苛勒完成的。苛勒对黑猩猩的学习进行了大量的实验研究,提出了学习的顿悟说。

(1)苛勒的经典实验。

黑猩猩问题解决的箱子实验和棒子实验。

(2)完形—顿悟说的主要观点。

学习是通过顿悟实现的。苛勒认为,学习是一个顿悟的过程,是个体利用自身的智慧与理解力对情景与自身关系的顿悟,而不是尝试错误的过程。顿悟即动物突然觉察到问题解决的办法,是动物领会到自己的动作该怎样进行,领会到自己的动作和情景、特别是和目的物之间的关系。动物只有在清楚地认识到整个问题情境中各种成分之间的关系时,顿悟才可能发生。即顿悟是对目标和达到目标的手段与途径之间的关系的理解。

学习的实质是在主体内部构造完形。完形是一种心理结构,它是在机能上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整体结构,是对事物的关系的认知。格式塔心理学家强调学习在于构造一种完形,认为人心对环境提供着一种组织或完形作用,而这种完形和组织作用就是学习。当环境发生变化、遇到困难或问题时,有机体头脑中已经形成的“形”就出现了“缺口”“缺陷”,就会有一种渡过这种缺口、弥补缺陷从而完结图形的趋向,即组织或构造新的完形,这种活动就是学习。苛勒认为,学习过程中问题的解决,都是由于对情境中事物关系的理解而构成一种完形来实现的。

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联系不是直接的,而需以意识为中介。对于刺激与反应或环境与行为之间的关系,格式塔与联结主义或行为主义的理解都是不同的。格式塔认为他们的关系是间接的,是以意识为中介的,用公式表示的话是三项式,即:S—O—R;而后者的理解是直接的,不存在意识的中介作用,其公式是一个二项式,即:S—R。

(3)对格式塔学习理论的评价

格式塔学派关于学习的研究主要是针对桑代克和行为主义的观点提出来的,在某种程度上纠正了他们的简单化、机械化的错误,并选用灵长类动物作为主要实验研究对象,这更接近于人类的学习,强调学习的认知过程研究,并重视学习者的主观能动性和目的性,反对机械的、盲目的学习观点,对指导教学实践有重要参考价值。

但他们企图用顿悟说完全解说人类的学习,也是不妥当的。同样,他们否认尝试错误的学习形式,过分夸大顿悟学习的作用与意义,也不符合学习的实际。

2.简述加涅的信息加工学习模式。

答: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学家加涅根据现代信息加工理论,吸收了行为主义和认知派学习过程的观点,提出了学习过程的信息加工模式,主要内容包括:

(1)信息流

信息流是从一个假设的结构流到另一个假设结构中去的信息集合,它具有以下特征:

学生从环境中接受刺激,刺激推动感受器,并转变为神经信息。

这个信息进入感觉登记,这是非常短暂的记忆贮存。

被视觉登记的信息很快进入短时记忆。

当信息从短时记忆进入长时记忆时,信息发生了关键性转变,即要经过编码过程。所谓编码,不是把有关信息收集在一起,而是用各种方式把信息组织起来。信息是经编码形式储存在长时记忆中的。长时记忆是永久性的信息贮存库。

当需要使用信息时,需经过检索提取信息。被提取出来的信息,可以直接通向反应发生器,从而产生反应,也可以再回到短时记忆中,对该信息的合适性作进一步的考虑,结果可能是进一步寻找信息、也可能是通过反应发生器做出反应。

(2)控制结构

信息加工学习除信息流程之外,还包含着期望事项与执行控制。期望事项是指学生期望达到的目标,即学习的动机。执行控制是对信息进行加工的方法,即决定哪些信息从感觉登记进入短时记忆、如何进行编码、采用何种提取策略等。

3.简述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答:人本主义心理学是20世纪50~60年代在美国兴起的一种心理学思潮,其主要代表人物是马斯洛和罗杰斯。人本主义的学习理论深刻地影响了世界范围内的教育改革,是与程序教学运动、学科结构运动齐名的20世纪三大教学运动之一。

(1)人本主义学习理论的内容

关于学习的基本观点

a.学习结果:使学生成为一个完善、有用的人,整体的人格得到发展。

b.学习过程:学生在一定条件下,自我挖掘其潜能,自我成长、自我实现的过程。

c.促进学习的方法:以学生为中心,突出学习者在教学中的中心地位;让学生觉察到学习内容与自我的关系;让学生处在一个和谐、关爱、理解的氛围中;从做中学。

关于教学的主要论点

a.总的原则:尊重学习者,重视学习者的意愿、情感与需要,相信学习者能自我教育,发展潜能。

b.以题目为中心的课堂讨论模式:强调学生全身心投入课堂的群体讨论中;强调学生在课堂讨论中的个别性和独特性;不长时间集中讨论某一题目。

c.自由学习的教学模式:学生参与决定学习的内容与授课方式;学生选择信息源;师生共同制定契约;课堂结构安排的变通性;由学生进行学习的评定。

(2)对人本主义学习理论的评价

贡献:人本主义学习理论充分肯定了学习者的价值,强调学习目的是促进人格的发展;强调学习过程是学习者通过自我指导、实现自我发展的过程;强调学生的尊严和价值。

四、论述题

1.论述心理学家关于学习的共识及由此概括出学习的定义。

答:(1)心理学家在学习的本质上的共识,具体表现为:

从学习的过程或学习的来源来看,学习是由经验引起的。

学习是一个获得和积累经验的过程。通过主客观的相互作用,个体在头脑中产生对客观现实的能动的主观反映,这种主观反映即经验。随着经验的不断获得与积累,心理结构逐步地形成与发展起来。

从学习的结果来看,学习之后会获得行为或思维较为持久的变化。

学习可以通过行为的变化表现出来。经验结构或心理结构的形成与变化的过程是内在的,难以直接观察到。但由于心理结构是行为的内部调节机制,所以其形成、发展状况可以依据个体的行为变化来加以推断,并最终通过行为的变化表现出来。个体从不会说话到与别人正常地进行言语交流,从不会骑车到灵活自如地骑车,诸如此类的行为变化都证明了学习的发生。

从功能上讲,学习实质上是一种适应活动。

a.个体要生存,必须适应环境的变化,与环境保持动态的平衡。适应有两种:生理适应是在环境变化的作用下,引起个体生理结构与机能及其行为的变化;心理适应是在环境变化的作用下,引起个体心理结构与功能及其行为的变化。

b.学习属于心理适应范畴,是一种以心理变化适应复杂多变的环境的过程。个体与环境的相互作用是适应得以发生的客观基础,个体的反映活动及其身心变化是适应发生的内在机制,个体的行为变化是适应发生的外在表现。

(2)因此,可给学习下的定义为:学习是由经验引起心理变化和生理变化以适应环境变化的过程,最终会导致行为或思维持久的变化。

2.什么是学习的迁移?简要介绍迁移理论。

答:学习迁移指的是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即学生已获得的知识经验、认知结构、动作技能、学习态度、策略和方法等与新知识、新技能之间的相互影响。

(1)学习迁移的分类。

按迁移的领域分为知识、动作技能、习惯、态度等的迁移。

按迁移的方式分为特殊迁移和非特殊迁移。前者指某种学习的内容只向特定范围内容发生迁移,非特殊迁移指某种学习的内容向广泛内容的迁移。

按迁移的方向分为顺向迁移和逆向迁移。前者指先前学习对以后学习产生影响,后者指后学习的内容对以前学习内容产生影响。

按迁移的效果分为积极迁移和消极迁移,或称为正迁移和负迁移。正迁移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积极影响或促进,负迁移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消极影响或干扰。

(2)学习迁移的理论

学习迁移的理论主要有形式训练说、相同要素说、概括说、关系说、认知结构说以及三维模式说。

形式训练说

形式训练说的理论基础是官能心理学,它主张迁移要经过一个形式训练的过程才能产生。这一理论认为,心智是由许多不同的官能如注意、意志、记忆等组成的整体,每一种官能都是独立的实体,分别从事不同的活动。各种官能可以像肌肉一样,通过练习得到增强和发展。迁移就是心智的官能得到训练而发展的结果。形式训练说认为,某些学科可能具有训练某一或某些官能的特殊价值。因此,教育的目的仅在于训练和改进心理的官能,而学习内容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所学习东西的难度和训练价值。

这一观点在欧洲盛行了200多年,后来受到了实验研究的挑战,如詹姆斯和桑代克的实验。它关于迁移的解释是从唯心主义的观点出发的,缺乏足够的实验依据。

相同要素说

桑代克根据自己的实验结果,提出了相同要素说。他认为,只有当两种学习在某些方面有相同之处时,才有可能进行迁移;两种情境相同的因素越多,迁移的可能性就越大。

桑代克的相同要素说解释了迁移现象中的一些事实,对迁移理论做出了重要贡献。它对当时的教育实践起过积极作用,使学校脱离了形式训练说的影响,在课程设置上开始重视应用学科,教学内容也开始与实际应用相结合。

相同要素说具有一定局限性。它从联结主义的观点出发,认为相同元素也就是相同联结,学习的迁移不过是相同联结的转移而已,未能充分考虑学习者的内在训练。

概括说

贾德所提出的概括说认为,两种活动之间存在共同成分只是产生迁移的必要前提,而产生迁移的关键是学习者在两种活动中概括出它们之间的共同原理。贾德以“水下击靶”实验论证了概括化理论。他认为概括化的知识是迁移的本质,知识概括化水平越高,迁移的范围和可能性越大。这一理论解释了原理、法则等概括化知识在迁移中的作用,涉及到较高级的认知领域中的迁移问题,为迁移理论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关系说

在迁移概括说的基础上,格式塔心理学家作了进一步的发展,认为迁移的发生不在于有多少共同因素或掌握了多少原则,而在于能否突然发现两种学习情境中的要素之间或原理之间的关系,即学生领悟学习情境中的关系才是实现迁移的根本条件。关系说强调个体对关系的“顿悟”是获得迁移的真正本质。

认知结构说

认知结构说是奥苏伯尔提出的,他认为当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对新知识的学习发生影响时,就产生了迁移。一切有意义的学习都是在原有学习的基础上产生的,而过去经验对当前学习的影响不是直接发生的,而是通过认知结构的特征发生影响的,这些特征是指学生在一定知识领域内认知的组织特性,如清晰性、稳定性、概括性和包容性等。如果学生在某一领域的认知结构清晰度、稳定性、概括性和包容性高,迁移发生的可能性就大。这说明迁移的发生不仅是由于前后两种学习在刺激和反应方面的相似程度,还取决于学生认知结构的组织特征。

奥斯古德的三维迁移模式

奥斯古德在总结了配对联想学习中的大量实验资料的基础上,提出了迁移的三维模式,即“迁移与倒摄曲面”,其主要内容包括:

第一、若先后两个材料刺激相同,反应也相同,则会出现最大的正迁移;

第二、若先后两个材料刺激相同,反应由相似到不同至对抗,则迁移由正到负,以至最大的负迁移;

第三、若先后两个材料的反应不同或对抗,刺激由不同到相同,负迁移由最小到最大;

第四、若先后两个材料刺激不同,反应由相同到不同,以至对抗,迁移效果都是零。

由于奥斯古德的这一模式只是对配对联想学习的迁移规律的总结,因此只适用于机械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