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古今中外的重要作家
2.1 考点精讲
一、中国古代文学
(一)先秦两汉时期
1.孔子(公元前551.9.28~公元前479.4.11)
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开创了私人讲学的风气。
(1)主要思想倾向及主张
①孔子政治思想的核心内容是“礼”与“仁”,在治国的方略上,他主张“为政以德”。
②孔子的经济思想最主要的是重义轻利、“见利思义”的义利观与“富民”思想。
③在教育思想方面,孔子提倡“有教无类”,主张“学而优则仕”。
④孔子的美学思想核心为“美”和“善”的统一,也是形式与内容的统一。
(2)代表作
孔子修订《诗》、《书》、《礼》、《乐》,序《周易》,撰写《春秋》。孔子去世后,其弟子及其再传弟子把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语录和思想记录下来,整理编成著名的儒家学派经典《论语》。
(3)成就及影响
孔子的学说被历代封建统治者利用,成为封建文化的正统思想,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对后世影响深远。
2.孟子(约公元前372~约公元前289)
孟子,名轲,字子舆,战国时期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与孔子并称“孔孟”。
(1)主要思想倾向及主张
①政治上,孟子主张法先王、行仁政,提出“民贵君轻”的民本思想。
②学说上,他推崇孔子,反对杨朱、墨翟。孟子继承并发展了孔子的思想,但较之孔子的思想,他又加入自己对儒术的理解,有些思想也较为偏激。
③孟子的教育思想,也是对孔子“有教无类”教育思想的继承和发挥。他们都把全民教育当作实行仁政的手段和目的。一方面,主张“设为庠序学校以教之”,加强学校教育;另一方面,要求当政者要身体力行,率先垂范,“君仁,莫不仁;君义,莫不义;君正,莫不正”。
(2)代表作
《孟子》一书是孟子的言论汇编,由孟子及其弟子共同编写而成。篇目有:《梁惠王》上、下,《公孙丑》上、下,《滕文公》上、下,《离娄》上、下,《万章》上、下,《告子》上、下,《尽心》上、下。
(3)成就及影响
孟子是儒家最重要的代表人物之一,被后人称为“亚圣”。孟子的文章说理畅达,气势充沛并长于论辩,逻辑严密,尖锐机智,代表着传统散文写作最高峰。
3.庄子(约公元前369~公元前286)
庄子,名周,字子休(一说子沐),战国中期宋国蒙人。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和文学家,道家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
(1)主要思想倾向及主张
庄子主张“天人合一”和“清静无为”。庄周继承和发展了老聃的“道法自然”的观点,认为“道”在时间和空间上都是无限的物质实体,是一切事物存在的基础。
(2)代表作
庄子的代表作品是《庄子》,名篇有《逍遥游》、《齐物论》等。
(3)成就及影响
庄周一生著书十余万言,书名《庄子》。这部文献的出现,标志着在战国时代,中国的哲学思想和文学语言,已经发展到非常玄远、高深的水平,是中国古代典籍中的瑰宝。因此,庄子不但是中国哲学史上一位著名的思想家,同时也是中国文学史上一位杰出的文学家。
4.屈原(约公元前340~公元前278)
屈原,名平,楚国王室后裔。东周战国时期楚国(今湖北省秭归县)人,他是一个黄老之学的传播者。
(1)主要思想倾向及主张
屈原坚持“美政”理想,表现在作品中就是“举贤而授能兮,循绳墨而不颇”(《离骚》),所谓“举贤授能”,就是不分贵贱,把真正有才能的人选拔上来治理国家,反对世卿世禄,限制旧贵族对权位的垄断。所谓“循绳墨而不颇”,就是修明法度,即法不阿贵,限制旧贵族的种种特权。
(2)代表作
屈原的作品,根据刘向、刘歆父子的校定和王逸的注本,有25篇,主要有:《离骚》1篇、《天问》1篇、《九歌》11篇等。
(3)成就及影响
屈原是我国古代伟大的爱国诗人,在我国文学史上占有崇高的地位,他的出现,不仅标志着中国诗歌进入了一个由集体歌唱到个人独创的新时代,而且他所开创的新诗体——楚辞,突破了《诗经》的表现形式,极大地丰富了诗歌的表现力,为中国古代的诗歌创作开辟了一片新天地。
5.司马迁(公元前145~公元前90)
司马迁,字子长,西汉夏阳(今陕西韩城南)人,一说龙门(今山西河津)人。中国西汉伟大的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
(1)主要思想倾向及主张
司马迁借老子之口说出了被他改造过和发展了的至治理想,保留了道法自然的内核,有意识地剔除了反映原始社会“小国寡人”和与奴隶社会“使民”有关的思想,体现了深得道家精髓的“与时迁移”思想。其核心是天道自然,要旨是人民的足欲。
(2)代表作
司马迁创作了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原名《太史公书》),被列为“二十四史”之首,全书130篇,包括十二本纪、三十世家、七十列传、十表、八书。与《汉书》、《后汉书》、《三国志》合称“前四史”。
(3)成就及影响
司马迁的《史记》对后世的影响极为巨大,被称为“实录、信史”,被鲁迅先生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列为前“四史”之首,与《资治通鉴》并称为“史学双璧”。以人物传记为中心来反映历史内容这一新的历史方法,是司马迁的首创。
6.班固(公元32~92)
班固,字孟坚,东汉史学家、文学家(今陕西咸阳东北)。,与司马迁并称“班马”。
(1)代表作
《汉书》、《两都赋》、《咏史》、《幽通赋》、《白虎通义》等。
(2)成就及影响
班固的《汉书》是我国第一部断代史,为后世封建王朝官方修史的楷模。在正史中专列《地理志》是班固对后世的重大贡献,为我们今天保留了丰富的地理资料,为研究中国古代地理学史及封建时代的社会、文化史提供了重要条件。
7.曹操(155~220.3.15)
曹操,字孟德,一名吉利,小字阿瞒,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州)人。东汉末年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书法家。
(1)代表作
曹操的文学成就主要体现在诗歌上,代表作有:《观沧海》、《龟虽寿》、《薤露行》、《蒿里行》、《苦寒行》、《步出夏门行》等。
(2)成就及影响
曹操善诗歌,抒发自己的政治抱负,并反映汉末人民的苦难生活,气魄雄伟,慷慨悲凉;散文亦清峻整洁,开启并繁荣了建安文学,给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史称“建安风骨”,鲁迅评价其为“改造文章的祖师”。
8.曹植(192~232.12.27)
曹植,字子建,沛国谯县(今安徽省亳州市)人。三国时期曹魏著名文学家,建安文学的代表人物之一与集大成者。今存《曹子建集》。
(1)代表作
《洛神赋》、《白马篇》《七哀诗》等。
(2)成就及影响
曹植是诗歌史第一位大力写作五言诗的人,推动了文人五言诗的发展。他的诗歌,既体现了《诗经》“哀而不伤”的庄雅,又蕴含着《楚辞》窈窕深邃的奇谲;既继承了汉乐府反映现实的笔力,又保留了《古诗十九首》温丽悲远的情调。同时又有自己鲜明独特的风格,完成了乐府民歌向文人诗的转变。南朝宋文学家谢灵运有“天下才有一石,曹子建独占八斗”的评价。
(二)魏晋隋唐时期
1.陶渊明(352或365~427)
陶渊明,字元亮,晚年又名潜,号“五柳先生”,私谥“靖节”(死后由朋友刘宋著名诗人颜延之所谥),故世称靖节先生,浔阳柴桑人,是中国第一位田园诗人,被称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东晋末期至南朝宋初期伟大的诗人、辞赋家,有《陶渊明集》。
(1)文学思想
陶渊明提倡艺术真实,不言教化、不事雕凿,注重情感的自由抒发,注重诗文的自然天成。这些都是为了酣畅淋漓地表现人生,这是陶渊明文学思想的灵魂。
(2)代表作
《饮酒》、《归园田居》、《桃花源记》、《五柳先生传》、《归去来兮辞》等。
(3)成就及影响
陶渊明在中国文学史上的一大贡献,就是开创了文人诗歌创作的新领域——田园诗,被称为“千古隐逸之宗”。他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另一贡献,就是创造了情味极浓的冲淡之美。同时,他也是文学史上第一个大量写饮酒诗的诗人。著有《陶渊明集》,是中国文学史上文人专集的第一部,意义十分重大。
2.王勃(约650~约676)
王勃,字子安,唐代诗人,古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出身儒学世家,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并称为“初唐四杰”,王勃为“四杰之首”。
(1)思想主张
王勃的思想人格交融儒、释、道多种文化因子。他直接继承了祖父王通的儒家思想,主张仁政,渴望功名,希望济世。他崇信佛教,认为佛教蕴含着深刻的哲理,在社会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2)代表作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滕王阁序》等。
(3)成就及影响
王勃的诗歌直接继承了贞观时期崇儒重儒的精神风尚,又注入新的时代气息,既壮阔明朗又不失慷慨激越。王勃赋是初唐赋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某种意义上标志着初唐赋体的繁荣。他的主要文学成就是骈文,他使骈文变繁缛为清丽,变滞涩为流畅,创造出气象高华、神韵灵动的时代风格,使骈文跃上了一个新台阶。
3.孟浩然(689~740)
孟浩然,名浩,唐代诗人。襄州襄阳(今湖北襄阳)人,世称“孟襄阳”。以写山水田园诗为主,与另一位山水田园诗人王维合称为“王孟”。孟诗主要收于《孟浩然集》。
(1)代表作
《夏日南亭怀辛大》、《过故人庄》、《春晓》、《宿建德江》、《望洞庭湖赠张丞相》、《早寒江上有怀》等。
(2)成就及影响
孟浩然的诗摆脱了初唐应制咏物的狭窄境界,更多地抒写了个人的怀抱,给开元诗坛带来了新鲜气息。他是山水田园诗派代表之一。山水景物是南朝诗歌最重要的题材,经历长期发展,取得了显著的成就。到孟浩然,山水诗又被提升到新的境界。
4.王昌龄(698~756)
王昌龄,字少伯,汉族,河东晋阳(今山西太原)人。盛唐著名边塞诗人,后人誉为“七绝圣手”。其诗以七绝见长,尤以登第之前赴西北边塞所作边塞诗最著,有“诗家夫子王江宁”之誉。
(1)代表作
《出塞》、《从军行》、《芙蓉楼送辛渐》、《长信宫词》等。
(2)成就及影响
王昌龄所作之诗气势雄浑,格调高昂,尤其是将七绝推向高峰,故人称“七绝圣手”。其诗歌体裁很大一部分是易于入乐的七言绝句。内容基本上选用乐府旧题来抒写战士爱国立功和思念家乡的心情。他善于捕捉典型的情景,有着高度的概括和丰富的想象力。其诗歌语言圆润蕴藉,音调婉转和谐,意境深远,耐人寻味。他的许多描写边塞生活的七绝被推为边塞名作,深受后人推崇。《出塞》一诗更是被推为唐人七绝的压卷之作。
5.王维(701~761)
王维,字摩诘,号摩诘居士,世称“王右丞”。唐朝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人,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著名诗人、画家,与孟浩然合称“王孟”。有《王摩诘文集》行世。
(1)代表作
《使至塞上》、《送元二使安西》、《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山居秋暝》、《竹里馆》、《鹿柴》、《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渭川田家》等。
(2)成就及影响
王维的山水诗大都写于后期,与前人比较,他扩大了这类诗的内容,增添了它的艺术风采,使山水诗的成就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这是他对中国古典诗歌的突出贡献。他以清新淡远,自然脱俗的风格,创造出一种“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诗中有禅”的意境,在诗坛树起了一面不倒的旗帜。王维的山水诗无论从诗的题材内容,还是诗歌的艺术风采上都对后世诗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6.李白(701~762)
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后世将李白与杜甫并称为“李杜”。
(1)代表作
《静夜思》、《行路难》、《将进酒》、《襄阳歌》、《蜀道难》、《梦游天姥吟留别》、《侠客行》、《秋歌》、《月下独酌》等。
(2)成就及影响
李白的乐府、歌行及绝句成就为最高。其歌行,完全打破诗歌创作的一切固有格式,达到了任随性之而变幻莫测、摇曳多姿的神奇境界。李白的绝句自然明快,飘逸潇洒,能以简洁明快的语言表达出无尽的情思。在盛唐诗人中,兼长五绝与七绝而且同臻极境的,只有李白一人。他的诗具有“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的艺术魅力,对后代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中唐的韩愈、孟郊、李贺,宋代的苏轼、陆游、辛弃疾,明清的高启、杨慎、龚自珍等著名诗人,都受到李白诗歌的巨大影响。
7.高适(704~765)
高适,字达夫、仲武,唐代著名的边塞诗人,世称高常侍,与岑参并称“高岑”。有《高常侍集》传世。
(1)代表作品
《燕歌行》、《别董大》等。
(2)成就及影响
高适是盛唐时期“边塞诗派”的领军人物,“雄浑悲壮”是他的边塞诗的突出特点。以诗体而论,古体胜过近体,尤以七古最为擅长。歌行长篇,波澜浩瀚,声情顿挫,最是沉雄激壮。五古质朴古直,接近汉魏古诗的气息。近体则以七律和七绝为优。
8.杜甫(712~770)
杜甫,字子美,唐朝河南巩县(今河南巩义)人,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他的作品大多集于《杜工部集》。
(1)思想倾向
杜甫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
(2)代表作
《春夜喜雨》、《春望》、《登高》、《望岳》《三吏》(《石壕吏》、《新安吏》和《潼关吏》)、《三别》(《新婚别》、《无家别》和《垂老别》)等。
(3)成就及影响
杜甫的诗真实深刻地反映了安史之乱前后一个历史时代政治时事和广阔的社会生活画面,被称为一代“诗史”。除五古、七古、五律、七律外,杜甫还写了不少排律、拗体,运用的艺术手法多种多样,是唐诗思想艺术的集大成者,对元白的“新乐府运动”的文艺思想及李商隐的近体讽喻时事诗影响甚深。
9.岑参(约715~770)
岑参,南阳人(今属河南),后徙居江陵(今属湖北)。曾任嘉州(今四川乐山)刺史,后人因称“岑嘉州”。今有《岑参集》、《岑嘉州集》行世。
(1)代表作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轮台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等。
(2)文学成就
在盛唐时代,岑参写的边塞诗数量最多,成就最突出。他以好奇的热情和瑰丽的色彩表现塞外之景,用慷慨豪迈的语调和奇特的艺术手法,生动地表现出来,别具一种奇伟壮丽之美。突破了以往征戍诗写边地苦寒和士卒劳苦的传统格局,极大地丰富拓宽了边塞诗的描写题材和内容范围。
10.韩愈(768~824)
韩愈,字退之,世称韩昌黎,汉族,河阳(今河南省孟州市)人,唐代杰出的文学家、思想家,古文运动的领袖。死后谥号“文”,故称韩文公。与柳宗元、苏轼、苏辙、苏洵、曾巩、欧阳修、王安石合称“唐宋八大家”。苏轼称他“文起八代之衰”。著有《韩昌黎集》四十卷。
(1)思想倾向及文学主张
①思想上,韩愈崇奉儒学,力排佛老,同时宣扬天命论,认为“天”能赏善罚恶,人只能顺应和服从天命。
②文学上,反对魏晋以来的骈文,主张学习先秦两汉的散文语言,破骈为散,扩大文言文的表达功能,主张文以载道。
(2)代表作
《师说》、《进学解》、《祭十二郎文》《柳子厚墓志铭》、《送孟东野序》、《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等。
(3)成就及影响
韩愈的古文语言独具特色,尤善锤炼词句,推陈出新,许多精辟词语已转为成语,至今仍保存在文学语言和人们的口语中。此外,他以文为诗,把新的古文语言、章法、技巧引入诗坛,增强了诗的表达功能,扩大了诗的领域,纠正了大历以来的平庸诗风。
11.白居易(772~846)
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山西太原,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有《白氏长庆集》传世。
(1)文学主张
白居易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强调诗歌语言须质朴通俗,议论须直白显露,写事须绝假纯真,形式须流利畅达。
(2)代表作
《长恨歌》、《琵琶行》、《卖炭翁》、《赋得古原草送别》、《钱塘湖春行》、《忆江南》、《大林寺桃花》等。
(3)成就及影响
白居易是中唐时期影响极大的大诗人,他的诗歌主张和诗歌创作,以其对通俗性、写实性的突出强调和全力表现,在中国诗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他的诗歌理论对于促使诗人正视现实,关心民生疾苦,具有进步意义。对大历以来逐渐偏重形式的诗风,亦有针砭作用。
12.柳宗元(773~819)
柳宗元,字子厚,河东(现在山西芮城、运城一带)人,唐宋八大家之一,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散文家和思想家,世称“柳河东”、“河东先生”、“柳柳州”。有《河东先生集》。
(1)思想理论
①哲学思想
柳宗元反对天诸说,批判神学,强调人事,用“人”来代替“神”。他把对神学的批判变成对政治的批判,用唯物主义观点解说“天人之际”即天和人的关系,对唯心主义天命论进行批判。
②佛学思想
柳宗元一生好佛,他对佛教的接受,主要是领会佛教义理,以图“统合儒释”,把佛教思想纳入儒家思想体系。
(2)代表作
《永州八记》、《钴潭西小丘记》、《至小丘西小石潭记》、《捕蛇者说》、《种树郭橐驼传》、《江雪》、《渔翁》等。
(3)文学成就
柳宗元在自己独特的生活经历和思想感受的基础上,借鉴前人的艺术经验,发挥自己的创作才华,创造出一种独特的艺术风格。他的辞赋继承和发扬了屈原辞赋的传统。散文与韩愈齐名,堪称我国历史上最杰出的散文家。同时,他还是中国第一个把寓言正式写成独立文学作品的作家,开拓了我国古代寓言文学发展的新阶段。
13.李贺(790~816)
李贺,中唐诗人,字长吉,家居河南福昌昌谷,后世因此称他为李昌谷。因擅长写鬼魂,被世人称为“诗鬼”。
(1)代表作
《李凭箜篌引》、《天上谣》、《梦天》、《秋来》等。
(2)成就及影响
李贺是继屈原、李白之后,中国文学史上又一位颇享盛誉的积极浪漫主义诗人。在想象的奇特、构思的精巧、语言的精辟等方面,李贺极富独创性,在中唐别树一帜,有开拓之功。此外,李贺在乐府诗的继承和创新方面作出了杰出贡献,开创了“长吉体”诗歌。
14.杜牧(公元803~约852)
杜牧,字牧之,号樊川居士,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是唐代杰出的诗人、散文家,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因晚年居长安南樊川别墅,故后世称“杜樊川”,著有《樊川文集》。
(1)文学主张
杜牧主张凡为文以意为主,以气为辅,以辞采章句为之兵卫。
(2)代表作
《阿房宫赋》、《遣怀》、《山行》、《江南春》、《泊秦淮》、《过华清宫》等。
(3)成就及影响
杜牧的文学创作有多方面的成就,诗、赋、古文都堪称名家。他的诗歌以七言绝句著称,内容以咏史抒怀为主,其诗英发俊爽,在晚唐成就颇高。律诗在律体中又故作拗句或出以古意,表现出一种劲直峻峭、气力健举的气势,从而更增强了雄浑豪宕的意境。
15.温庭筠(约812~866)
温庭筠,本名岐,字飞卿,汉族,太原祁(今山西祁县)人。晚唐诗人、词人。工诗,与李商隐齐名,时称“温李”。在词史上,与韦庄齐名,并称“温韦”。有《花间集》遗存。后人辑有《温飞卿集》及《金奁集》。
(1)代表作
《商山早行》、《过陈琳墓》、《菩萨蛮十四首》、《望江南》等。
(2)文学成就
作为晚唐著名诗人,温庭筠诗词俱佳,以词著称。他是第一位专力于“倚声填词”的诗人。其词多写花间月下、闺情绮怨,形成了以绮艳香软为特征的花间词风,被称为“花间派”鼻祖,对五代以后词的大发展起了很强的推动作用。
16.李商隐(约813~约858)
李商隐,字义山,号玉溪(谿)生,又号樊南生,原籍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晚唐最出色的诗人之一。和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有《李义山诗集》。
(1)代表作
《锦瑟》、《乐游原》、《夜雨寄北》、《无题》、《端居》、《嫦娥》等
(2)成就及影响
李商隐通常被视作唐代后期最杰出的诗人。他的诗构思新奇,风格秾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和无题诗写得缠绵悱恻,优美动人,广为传诵。李商隐是对后世最有影响力的诗人,北宋初期的杨亿、刘筠、钱惟演等人以及明朝的前、后七子和陈子龙、钱谦益、吴伟业等人的诗歌创作,都受到李商隐的影响。
17.李煜(937~978)
李煜,初名从嘉,字重光,号钟隐、莲峰居士,祖籍彭城(今江苏徐州),是南唐最后一位国君。他精书法,善绘画,通音律,诗文及音律均有一定造诣,其中词的成就最高。其词主要收集在《南唐二主词》中。
(1)代表作
《虞美人》、《相见欢》、《浪淘沙》、《玉楼春》等。
(2)文学成就
李煜词摆脱了《花间集》的浮靡,继承了晚唐以来温庭筠、韦庄等花间词人的传统,又受了李璟、冯延巳等的影响,他的词不加雕饰,语言明快,形象生动,性格鲜明,用情真挚,亡国后作更是题材广阔,含意深沉,超过晚唐五代的词,将词的创作向前推进了一大步,后世尊称他为“词帝”。
(三)宋元时期
1.柳永(约987~约1053)
柳永,原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永,字耆卿,排行第七,又称柳七。宋仁宗朝进士,官至屯田员外郎,故世称柳屯田。崇安(今福建武夷山)人,北宋著名词人,婉约派代表人物。有《乐章集》。
(1)代表作
《雨霖铃》、《蝶恋花》、《少年游》、《望海潮》、《八声甘州》、《定风波》等。
(2)成就及影响
柳永大力创作慢词,从根本上改变了唐五代以来词坛上小令一统天下的格局,使慢词与小令两种体式平分秋色,齐头并进。在词的内容上,多描绘城市风光和歌妓生活。在语言表达方式上,他也进行了大胆的革新,充分运用现实生活中的日常口语和俚语。作为第一位对宋词进行全面革新的大词人,柳永对后来词人影响甚大,苏轼、黄庭坚、秦观、周邦彦等著名词人,都无不受惠于他。
2.范仲淹(989~1052)
范仲淹,字希文,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文学家、教育家,世称“范文正公”。著有《范文正公文集》。
(1)代表作
《苏幕遮》、《渔家傲》、《岳阳楼记》等。
(2)文学成就
范仲淹文学素养很高,写有不少著名作品,包括《严先生祠堂记》及《岳阳楼记》等,后者中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更为千古名句。除此之外,也留下了众多脍炙人口的词作,如《渔家傲》、《苏幕遮》,苍凉豪放、感情强烈,为历代传诵。欧阳修曾称《渔家傲》为“穷塞外之词”。
3.欧阳修(1007~1072)
欧阳修,字永叔,号醉翁、六一居士,谥号文忠,世称欧阳文忠公。吉州永丰(今江西省吉安市永丰县)人,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后人将其与韩愈、柳宗元和苏轼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与韩愈、柳宗元、苏轼、苏洵、苏辙、王安石、曾巩并称为“唐宋散文八大家”。
(1)文学主张
欧阳修继承发展了韩柳散文理论,强调“文道合一”、“文以明道”。但他在强调道的重要性时,同时也看到“文”的重要性。
(2)代表作
《五代史伶官传序》、《醉翁亭记》、《秋声赋》、《踏莎行·候馆梅残》、《蝶恋花·庭院深深深几许》、《题滁州醉翁亭》等。
(3)文学成就
①欧阳修对前代的骈赋、律赋进行了改造,去除了排偶、限韵的两重规定,改以单笔散体作赋,创造了文赋。
②他对四六体也进行了革新,常参用散体单行之古文笔法,且少用故事成语,不求对偶工切,从而给这种骈四俪六的文体注入了新的活力。
③欧阳修对词作也有所革新。这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扩大了词的抒情功能,沿着李煜词所开辟的方向,进一步用词抒发自我的人生感受;二是改变了词的审美趣味,朝着通俗化的方向开拓,而与柳永词相互呼应。
④欧阳修在变革文风的同时,也对诗风进行了革新。他重视韩愈诗歌的特点,并提出了“诗穷而后工”的诗歌理论。相对西昆诗人的主张,欧阳修的诗论无疑含有重视生活内容的精神。欧阳修的诗歌创作正是以扭转西昆体脱离现实的不良倾向为指导思想的,这体现了宋代诗人对矫正晚唐五代诗风的最初自觉。
4.司马光(1019.11.17~1086)
司马光,字君实,号迂叟,陕州夏县(今山西夏县)涑水乡人,世称涑水先生,北宋政治家、史学家、文学家。有《温国文正司马公文集》。
(1)代表作
司马光生平著作甚多,主要有史学巨著《资治通鉴》、《稽古录》、《涑水记闻》、《潜虚》等。
(2)成就及影响
司马光的主要成就反映在学术上。其中最大的贡献,莫过于主持编写《资治通鉴》。《资治通鉴》是中国最大的一部编年史,全书共二百九十四卷,通贯古今,上起战国初期韩、赵、魏三家分晋(公元前403年),下迄五代(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末年赵匡胤(宋太祖)灭后周以前(公元959年),凡一千三百六十二年。作者把这一千三百六十二年的史实,依时代先后,以年月为经,以史实为纬,顺序记写;对于重大的历史事件的前因后果,与各方面的关联都交代得清清楚楚,使读者对史实的发展能够一目了然。
5.王安石(1021.12.18~1086.5.21)
王安石,字介甫,号半山居士,谥号“文”,世称王文公,自号临川先生,唐宋八大家之一。北宋宰相,新党领袖。临川县(今江西省抚州市临川)人。著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临川先生文集》等。
(1)文学主张
王安石把文学创作和政治活动密切地联系起来,强调文学的作用首先在于为社会服务,强调文章的现实功能和社会效果,主张文道合一。
(2)代表作
《伤仲永》、《登飞来峰》、《泊船瓜洲》、《元日》、《梅花》、《游褒禅山记》、《桂枝香·金陵怀古》等。
(3)文学成就
王安石在诗、文、词方面都有杰出的成就。北宋中期开展的诗文革新运动,在他手中得到了有力推动,对扫除宋初风靡一时的浮华余风作出了贡献。王安石后期诗歌注重对仗、用典、声律的精益求精,吸收王维诗歌的取境之长,追求诗歌的艺术美。他博观约取,熔铸前人,以独特的抒情方式和艺术风格,创立了“王荆公体”,既体现了宋诗风貌的部分特征,又有向唐诗复归的倾向,可谓既有唐音,又有宋调,对宋诗的发展影响较大。
6.苏轼(1037.1.8~1101.8.24)
苏轼,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北宋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宋代重要的文学家,宋代文学最高成就的代表。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又工书画。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等。
(1)文学主张
苏轼提倡艺术风格的多样化和生动性,反对千篇一律的统一文风。主张诗词一体、“自成一家”、文道合一。
(2)代表作
《赤壁赋》、《饮湖上初晴后雨》、《念奴娇·赤壁怀古》、《浣溪沙》、《石钟山记》、《江城子》、《水调歌头》等。
(3)文学成就
①苏轼继柳永之后,对词体进行了全面的改革,最终突破了词为“艳科”的传统格局,提高了词的文学地位,使词从音乐的附属品转变为一种独立的抒情诗体,从根本上改变了词史的发展方向。
②苏诗内容广阔,风格多样,而以豪放为主。对后人影响最大的也是抒发人生感慨和歌咏自然景物的诗篇,表现出宋诗重理趣,好议论的特征。
③苏轼的散文呈现出多姿多彩的艺术风貌,具有极高的表现力,在宋代与欧阳修、王安石齐名,但如果单从文学的角度来看,则苏文无疑是宋文中成就最高的一家。
7.李清照(1084.3.13~1155.5.12)
李清照,号易安居士,齐州章丘(今山东章丘)人。宋代(两宋之交)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有《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词》,已散佚。后人有《漱玉词》辑本。今有《李清照集校注》。
(1)文学主张
李清照崇尚典雅,提出词“别是一家”之说,反对以作诗文之法作词。
(2)代表作
《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小重山·春到长门草青青》、《好事近·风定落花深》、《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声声慢·寻寻觅觅》等。
(3)成就及影响
李清照词在群花争艳的宋代词苑中,独树一帜,自名一家,人称“易安体”。风格以婉约为主,屹然为一大宗,人称“婉约词宗”。此外,李清照还开创了女作家爱国主义创作的先河,为后世留下了一个女性爱国的光辉典范,特别是对现代女性文学的创作产生了重大影响。
8.陆游(1125.11.13~1210.1.26)
陆游,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绍兴市越城区)人。南宋爱国诗人、词人。与王安石、苏轼、黄庭坚并称“宋代四大诗人”,又与杨万里、范成大、尤袤合称“中兴四大诗人”。著有《剑南诗稿》、《渭南文集》、《南唐书》、《老学庵笔记》等。
(1)代表作
《关山月》、《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书愤》、《示儿》、《游山西村》、《临安春雨初霁》、《卜算子》、《钗头凤》等。
(2)文学成就
①陆游的诗可谓各体兼备,无论是古体、律诗、绝句都有出色之作,其中尤以七律写得又多又好。在这方面,陆游继承了前人的经验,同时又富有自己的创作。
②陆游不仅工诗,还兼长词。他的词作风格多样并有自己的特色。有不少词写得清丽缠绵,真挚动人,与宋词中的婉约派比较接近。另有一些词在宋代的豪放词中,别树一帜,慷慨激昂,有爱国情怀,风格与辛弃疾比较相似,与辛弃疾并称“辛陆”。
③陆游在散文上也著述甚丰,而且颇有造诣。陆游兼善众体,而且常是构思奇巧,文笔精纯。如他的《老学庵笔记》,是随笔式的散文,笔墨虽简而内容甚丰,所记轶闻,颇有史料价值。
9.辛弃疾(1140.5.28~1207.10.3)
辛弃疾,字幼安,号稼轩,山东人,南宋豪放派词人,人称词中之龙,与苏轼合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词集《稼轩长短句》。
(1)代表作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青玉案·元夕》、《清平乐·村居》等。
(2)文学成就
辛词以其内容上的爱国思想,艺术上的创新精神,在文学史上产生了巨大影响。与辛弃疾以词唱和的陈亮、刘过等,或稍后的刘克庄、刘辰翁等,都与他的创作倾向相近,形成了南宋中叶以后声势浩大的爱国词派。辛弃疾在词史上的一个重大贡献,就在于内容的扩大,题材的拓宽。他写政治,写哲理,写朋友之情、恋人之情,写田园风光、民俗人情,写日常生活、读书感受,可以说,凡当时能写入其他任何文学样式的东西,他都写入词中,范围比苏词还要广泛得多。随着内容、题材的变化和感情基调的变化,辛词的艺术风格也有各种变化。主观情感的浓烈、主观理念的执着,成为辛词的一大特色。
10.姜夔(1154~1221)
姜夔,字尧章,号白石道人,饶州鄱阳(今江西省鄱阳县)人。南宋文学家、音乐家。有《白石道人诗集》、《白石道人歌曲》、《续书谱》、《绛帖平》等书传世。
(1)代表作
《暗香》、《疏影》、《扬州慢》等。
(2)成就及影响
①姜夔是与辛弃疾并峙的词坛领袖,在文学史上有杰出的地位。浙西派词人把他奉为宋词中的第一作家,比为词中老杜。姜夔的词境独创一格,艺术思维方式和表现手法也别出心裁。他的贡献主要在于对传统婉约词的表现艺术上进行改造,建立起新的审美规范。
②此外,姜夔是我国古代杰出的词曲作家,他的词调音乐无论在艺术上及思想上都达到了较高水平,并具有独创性。姜夔的词调音乐创作继承了古代民间音乐的传统,对词调音乐的格律、曲式结构及音阶的使用有新的突破,并且形成了独特风格。
11.关汉卿(1219-1301年)
关汉卿,晚号已斋(一说名一斋)、已斋叟,解州人(今山西省运城)。元代杂剧奠基人,与白朴、马致远、郑光祖并称为“元曲四大家”,为“四大家”之首。
(1)代表作
《窦娥冤》、《单刀会》、《救风尘》、《望江亭》、《拜月亭》等。
(2)成就及影响
关汉卿是中国文学史和戏剧史上一位伟大的作家,他一生创作了许多杂剧和散曲,成就卓越。他的剧作为元杂剧的繁荣与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是元代杂剧的奠基人。他的悲剧《窦娥冤》“列之于世界大悲剧中亦无愧色”(王国维《宋元戏曲史》),是中国古典悲剧的典范。关汉卿从不写作神仙道化与隐居乐道的题材,他的严肃的创作态度与批判现实的战斗精神对后世有巨大影响。
12.马致远(1250~1321至1324年间)
马致远,字千里,号东篱,(一说字致远,晚号“东篱”),汉族,元大都(今北京)人,元代著名杂剧作家。与关汉卿、郑光祖、白朴并称“元曲四大家”。
(1)代表作
《汉宫秋》、《天净沙·秋思》、《沉醉东风》等。
(2)成就及影响
①马致远是元代著名杂剧作家,大都(现今北京)人。因《天净沙·秋思》而被称为“秋思之祖”。他的创作最集中地表现了当代文人的内心矛盾和思想苦闷,并由此反映了一个时代的文化特征。
②同时,马致远也是撰写散曲的高手,是元代散曲大家,他的作品豪放中显其飘逸、沉郁中通俗,有“曲状元”之称。
13.王实甫(1206~1316年)
王实甫,名德信,大都人,祖籍河北省保定市定兴(今定兴县),元代著名杂剧家。
(1)代表作
《西厢记》、《丽春堂》、《破窑记》等。
(2)成就及影响
《西厢记》是我国古典戏曲中一颗璀璨的明星。作为剧本,《西厢记》杂剧表现出的舞台艺术的完整性,达到了元代戏曲创作的最高水平。它的出现,也对后世的创作产生巨大的影响,像《牡丹亭》、《红楼梦》等作品均从中得到了有益的启示。
14.汤显祖(1550~1616)
汤显祖,字义仍,号海若、若士、清远道人,江西临川人,明代伟大的浪漫主义戏曲家、文学家。
(1)代表作
《牡丹亭》、《紫钗记》、《南柯记》和《邯郸记》(合称“临川四梦”)
(2)成就及影响
汤显祖的主要创作成就在戏曲方面,他的剧作,植根于现实生活的土壤,同时又显示出高度的浪漫主义精神。代表作《牡丹亭》,以强烈的追求个性解放的进步思想,无情地挟击了腐朽封建道学的理念束缚。汤显祖的作品和戏剧活动,影响深远。师法于他的“临川派”戏剧家,在明代有吴炳、孟称舜等;在清代有李渔、洪升、蒋士铨等。
(四)明清时期
1.蒲松龄(1640.6.5~1715.2.25)
蒲松龄,字留仙,又字剑臣,号柳泉居士,清代著名的小说家、文学家,山东人。世称聊斋先生,自称异史氏。
(1)代表作:《聊斋志异》
(2)艺术成就
《聊斋志异》在艺术上代表着中国文言短篇小说的最高成就,它博采中国历代文言短篇小说以及史传文学艺术精华,用浪漫主义的创作方法,造奇设幻,描绘鬼狐世界,从而形成了独特的艺术特色。鲁迅先生在《中国小说史略》中说《聊斋志异》是“专集之最有名者”。
2.吴敬梓(1701~1754)
吴敬梓,字敏轩,号粒民,清代最伟大的小说家之一。因家有“文木山房”,所以晚年自称“文木老人”,又因自家乡安徽全椒移至江苏南京秦淮河畔,故又称“秦淮寓客”。有《文木山房集》、《文木山房诗说》等。
(1)代表作:《儒林外史》
(2)艺术成就
《儒林外史》具有悲喜交融的美学风格。吴敬梓能够真实地展示出讽刺对象中戚谐组合、悲喜交织的二重结构,显示出滑稽的现实背后隐藏着的悲剧性内蕴,从而给读者以双重的审美感受。《儒林外史》是中国传统小说中最优秀的作品之一,对晚清小说具有示范作用,它对现代文坛的影响深远,并促生了“故事集缀型”小说的兴盛。
3.曹雪芹(约1715~约1763)
曹雪芹,名沾,字梦阮,号雪芹,又号芹溪、芹圃,清代著名小说家。
(1)代表作:《红楼梦》
(2)成就及影响
曹雪芹的最大的贡献在于小说《红楼梦》的创作。《红楼梦》是一部具有高度思想性和高度艺术性的伟大作品,代表古典小说艺术的最高成就之一。小说规模宏大,结构严谨,情节复杂,描写生动,塑造了众多具有典型性格的艺术形象。在文学发展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此外,《红楼梦》的语言艺术成就,更是代表了我国古典小说语言艺术的高峰。《红楼梦》问世后,引起人们对它评论和研究的兴趣,幷形成一种专门的学问——红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