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分 历年真题
2014年成人高考专科起点升本科《大学语文》真题及详解
一、选择题:1~20小题,每题2分,共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将所选项前的字母填涂在答题卡相应题号的信息点上。
1.《漱玉词》的作者是( )。
A.柳永
B.苏轼
C.李清照
D.辛弃疾
【答案】C
【解析】《漱玉词》是由宋代李清照撰。李清照(1084~1155)号易安居士,齐州章丘(今济南章丘)人,宋代著名的女词人。《漱玉词》之名由济南李清照故居前的漱玉泉得名。
2.《诗经》中保存民歌最多的是( )。
A.国风
B.小雅
C.大雅
D.颂
【答案】A
【解析】《诗经》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诗歌总集。内容上分为风、雅、颂三部分,其中《风》包括了十五个地方的民歌,大部分作品是劳动人民集体创作的民间乐歌,称“十五国风”,共160篇;《雅》主要是朝廷乐歌,分为小雅(74篇)和大雅(31篇),是宫廷乐歌,共105篇;《颂》是周王廷和贵族宗庙祭祀的乐歌和史诗,内容多是歌颂祖先的功业,共四十首,其中包括《周颂》、《鲁颂》、《商颂》。
3.下列作家同属于“文学研究会”的是( )。
A.鲁迅、沈雁冰、冰心
B.郭沫若、沈雁冰、朱自清
C.鲁迅、郁达夫、冰心
D.沈雁冰、朱自清、冰心
【答案】D
【解析】文学研究会,于1921年1月4日在北京正式成立,发起人为:郑振铎、沈雁冰、叶绍钧、许地山、王统照、耿济之、郭绍虞、周作人、孙伏园、朱希祖、瞿世瑛、蒋百里。后来陆续发展的会员有谢婉莹(冰心)、黄庐隐、朱自清、王鲁彦、夏丐尊、老舍、胡愈之、刘半农、刘大白、朱湘、徐志摩、彭家煌等,共达170余人。成立时发表有《文学研究会宣言》及《文学研究会简章》。
4.王昌龄《从军行》(其四)的体裁是( )。
A.五言律诗
B.七言绝句
C.五言古诗
D.杂言诗
【答案】B
【解析】《从军行》(其四)的全诗为: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该诗是边塞题材的七言绝句,抒发戍边将士杀敌立功的决心和必胜的信念。
5.关于艾青《我爱这土地》一诗,下列表述错误的是( )。
A.此诗写作于抗日战争临近胜利之时
B.此诗抒发了诗人深沉炽烈的爱国主义情感
C.“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象征着敌人对祖国的侵略和践踏
D.“激怒的风”象征着中国人民的愤怒与反抗
【答案】A
【解析】艾青(1910~1996)现代诗人,《我爱这土地》一诗写于1938年11月17日,发表于同年12月桂林出版的《十日文萃》。1938年10月,武汉失守,日本侵略者的铁蹄猖狂地践踏中国大地。作者和当时文艺界许多人士一同撤出武汉,汇集于桂林,作者满怀对祖国的挚爱和对侵略者的仇恨便写下了这首诗。
6.曹操《短歌行》(其一)的主旨是( )。
A.感叹人生几何,去日苦多
B.感伤亲朋离散,孤苦无依
C.感叹知音难觅,忧从中来
D.渴望招纳贤才,建功立业
【答案】D
【解析】《短歌行》是汉乐府的旧题,属于《相和歌辞•平调曲》。《短歌行》的背景是当时由于曹操在军事上的失利,统一事业受到严重障碍。感到年华易老,壮志难酬,发出了“人生几何”和“去日苦多”的慨叹;引用《子衿》和《鹿鸣》的诗句表达对贤才的思慕。最后以周公自比,抒发了延揽人才,使天下归心的愿望。
7.下列句子中属于直抒胸臆的句子是( )。
A.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B.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C.虐人害物即豺狼,何必钩爪锯牙食人肉
D.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答案】C
【解析】C项,该句出自唐代白居易的《杜陵叟》,大意是:虐待百姓、伤害万物的就是豺狼,何必一定要长着钩一样的爪子、锯一样的牙齿撕吃人肉的才是豺狼呢?这是白居易对封建社会贪官污吏的痛斥,激愤之情,溢于言表。
8.在《李将军列传》中,司马迁用“中石没镞”来刻画李将军的独特个性,这种人物描写方法是( )。
A.肖像描写
B.细节描写
C.心理描写
D.语言描写
【答案】B
【解析】“中石没镞”的意思是将石头射穿,“中石没镞”是一个典故,即李广以箭术和马术见长,有一次将石头当成猛虎,使出浑身力气射出箭,力量之大竟射穿石头。对典故的描写使用了细节描写的方法。
9.陶渊明《饮酒》中,最富有哲理意味的诗句是( )。
A.飞鸟相与还
B.结庐在人境
C.悠然见南山
D.心远地自偏
【答案】D
【解析】《饮酒》一诗表现了作者自得其乐的隐居生活和那种悠然、恬静、消雅的心情。D项,“心远地自偏”即使身居闹市,也宛如在山中。只要每个人的心远离了一些名利、物质的追求,远离了世俗的官场,那么住的地方也会变得偏僻起来,人的心情也会变得宁静起来。
10.下列关于作家、作品搭配错误的是( )。
A.鲁迅——《灯下漫笔》、《论毅力》
B.茅盾——《子夜》、《香市》
C.巴金——《爱尔克的灯光》、《家》
D.曹禺——《雷雨》、《日出》
【答案】A
【解析】A项,《论毅力》的作者是梁启超,毅力为全文的中心论点,即有毅力者成,反是者败。
11.“多行不义必自毙”“贻笑大方”“夙兴夜寐”三个成语依次出自( )。
A.《寡人之于国也》、《庄子·秋水》、《季氏将伐颛臾》
B.《郑伯克段于鄢》、《庄子·秋水》、《诗经·氓》
C.《陈情表》、《诗经·氓》、《郑伯克段于鄢》
D.《礼记·大同》、《寡人之于国也》、《庄子·秋水》
【答案】B
【解析】“多行不义必自毙”指不义的事情干多了,必然会自取灭亡,出自《春秋左传·隐公》名篇《郑伯克段于鄢》。“贻笑大方”现指让内行人笑话,出自《庄子·秋水》。“夙兴夜寐”指早起晚睡。形容非常勤奋,出自《诗经·卫风·氓》。
12.闻一多倡导新诗应具有的“三美”是( )。
A.绘画的美、音乐的美、韵律的美
B.自然的美、音乐的美、绘画的美
C.音乐的美、绘画的美、建筑的美
D.音乐的美、建筑的美、和谐的美
【答案】C
【解析】闻一多是我国最早提倡新诗格律化的诗人,他主张必须具有新格律诗三个美。①音乐的美,主要指音节。听觉要求。闻一多最重节奏,认为“节奏便是格律”。他要求每个诗句中音节的数量应相等(音乐也成音尺、音部或顿)。②绘画的美,主要指词藻。视觉要求。他认为好诗必须有“浓丽繁密而具体的意象。”他要求借助富有色彩的词藻来创造“浓丽”的意象,以此增添画面的生动。③建筑的美,主要指节的匀称和句的均齐。视觉要求。即美要建筑在音节、句子之间一定的比例上。
13.在小说创作中诙谐幽默,寓悲于喜,形成“含泪的微笑”独特风格的作家是( )。
A.美国作家欧·亨利
B.俄国作家契科夫
C.前苏联作家高尔基
D.法国作家莫泊桑
【答案】A
【解析】“含泪的微笑”是欧亨利小说的创作风格,是作品喜剧形式和悲剧内涵的有机结合,“微笑”是其喜剧形式,“含泪”是其悲剧内涵,欧亨利小说轻松的文字背后是内心沉重的现实主义格调,作品多揭示现实的不合理,表现小人物在残酷的社会中承受心灵的创伤,寄予他们深深的同情。
14.在《宝玉挨打》中,贾政毒打宝玉的根本原因是( )。
A.宝玉与琪官交往
B.宝玉同情跳井的金钏儿
C.贾环挑拨是非
D.宝玉鄙弃仕途经济
【答案】D
【解析】《宝玉挨打》突出表现了贾政与宝玉父子两代的思想冲突,明确展示了男主人公的叛逆性格。书中描写宝玉挨打的起因主要有三个:①宝玉会见官僚贾雨村时无精打采,令贾政很不满意。书中多次写到宝玉被迫与这些官僚应酬,因为父亲贾政想让他多积累一些仕途经济上的经验,宝玉对此极反感;②宝玉与蒋玉菡的交往激怒了忠顺王爷,给贾政无端招来政治纠纷;③贾环搬弄是非,污蔑宝玉逼死了金钏儿。其根本原因是贾宝玉不愿意走仕途经济,这与贾政望子成龙、重整家业的期望是背道而驰的。
15.关于《长亭送别》下列表述错误的是( )。
A.《长亭送别》一折选自元杂剧《西厢记》
B.《长亭送别》的作者是王实甫
C.《长亭送别》的作者是元代大都人
D.《长亭送别》一折的主旨是崔莺莺对张生的绵绵情意
【答案】D
【解析】《长亭送别》选自元代剧作家王实甫的《西厢记》。该折写因老夫人以“相国门第不招白衣女婿”为由,硬逼张生赴京赶考,得中状元后才得与莺莺完婚。该折通过三个主人公对科举功名的不同态度,表现了礼教和爱情的对立以及礼教对妇女的压迫和对人性的束缚。
16.“但得一个并头莲”“蜗角虚名”“泪添九曲黄河溢”所用的修辞手法是( )。
A.比喻、夸张、拟人
B.比喻、用典、夸张
C.夸张、拟人、比喻
D.用典、拟人、比喻
【答案】B
【解析】“但得一个并头莲”出自《长亭送别》,崔莺莺大胆追求美满幸福、天长地久的自主婚姻,渴望和张珙做一对终日厮守在一起的鸳鸯,一个永远在一起开放的“并头莲”。“蜗角虚名”比喻微小而没有作用的名声,出自宋朝苏轼的词《满庭芳·蜗角虚名》中的“蜗角虚名,蝇头微利,算来著甚干忙”。“泪添九曲黄河溢”则用夸张的手法表明眼泪装进黄河也能溢出来,愤恨能压倒三峰华岳,说明崔莺莺愁苦悲愤非常深。
17.下列带点的字解释错误的是( )。
A.仲尼之叹,盖叹鲁也。盖:猜想。
B.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见:被。
C.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尔:如此,这样。
D.以此诟远,此又与儿童之见无异。见:见识。
【答案】A
【解析】A项,原文是“昔日仲尼与于蜡宾,事毕,出游于观之上,喟然而叹。仲尼之叹,盖叹鲁也。”译为孔子参加过鲁国的蜡祭,祭祀结束后,他出来在宗庙门外的楼台上游览,不觉感慨长叹。孔子的感叹,大概是感叹鲁国的现状。“盖”是大概、也许的意思。
18.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字,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
A.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
B.先王之制,大都不过参国之一。
及庄公即位,为之请制。
C.于是,乘其车,揭其剑,过其友。
都城过百雉,国之害也。
D.虽其子孙他人学者,莫能及广。
无庸,将自及。
【答案】D
【解析】A项,“将焉用彼相”中“相”是代词,指引导盲人的人;“出郭相扶将”中“相”是互相的意思。B项,“先王之制”中“制”是指制度规定;“为之请制”中“制”是指制邑,地方名。C项。“过其友”中“过”是拜访的意思;“都城过百雉”中“过”是超过的意思。D项,两句中“及”都是比得上的意思。
19.下列划横线的句子翻译错误的是( )。
A.问者曰:“以子之道,移之官理,可乎?”
移之官理:应用到为官治理百姓上面
B.蔓草犹不可除,况君之宠弟乎?
蔓草犹不可除:蔓生的野草尚且不好清除
C.弃黔首以资敌国,却宾客以业诸侯
弃黔首以资敌国:抛弃百姓来资助敌国
D.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曰。
望洋向若而叹曰:望着海洋仿佛叹息着说。
【答案】D
【解析】D项,该句正确的翻译是:于是河伯才转动面目,望着海洋对海神若(若是海神的名字)感叹说。
20.下列句子中,含有使动用法的是( )。
A.故今具道所以,冀君实或见恕也。
B.若弗与,则请除之,无生民心。
C.及尔偕老,老使我怨。
D.千金,重币也;百乘,显使也。
【答案】B
【解析】B项,该句翻译为如果不给,那么就请除掉他,不要使百姓们产生疑虑。“无生民心”是使动用法,指使百姓产生疑虑。A项,所以我现在详细地说出我这样做的道理,希望您看后或许能谅解我。C项,该句翻译为原想同你白头到老,但现在白头到老的心愿让我怨恨。D项,该句翻译为千斤黄金是极贵重的聘礼,百乘马车是极隆重的使节。
二、文言文阅读:21~29小题,共30分。
(一)阅读孟子《寡人之于国也》中的一段文字,然后回答21~23小题。
梁惠王曰:“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河东凶亦然。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
孟子对曰:“王好战,请以战喻: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
曰:“不可,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曰:“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21.在这段文字中孟子是如何评价梁惠王治国的?(4分)
答:“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意思是大王既然懂得了这个道理,怎么能够希望你的百姓会比邻国的多呢?将梁惠王与邻国之君进行对比,反问的语气表明二者本质上是相同的。
22.孟子是用什么论证方法来阐明观点的?(4分)
答:类比法。“王好战,请以战喻”表明孟子将梁惠王的治国之策跟打仗相类比,形象道出二者的内在联系和相似性。
23.从这段文字中可以引申出哪个成语?(2分)
答:“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一句可引申出“五十步笑百步”的成语。比喻讥笑别人犯错时,自己亦犯了同样的错误,只是程度轻一点。
(二)阅读《冯谖客孟尝君》中的一段文字,然后回答24~26小题。
左右以君贱之也,食①以草具。居有顷,倚柱弹其剑,歌曰:“长铗归来乎!食②无鱼。”左右以告,孟尝君曰:“食之,比门下之客。”居有顷,复弹其铗,歌曰:“长铗归来乎!出无车。”左右皆笑之,以告。孟尝君曰:“为之驾,比门下之车客。”于是乘其车,揭其剑,过其友,曰:“孟尝君客我。”后有顷,复弹其剑铗,歌曰:“长铗归来乎!无以为家。”左右皆恶之,以为贪而不知足。孟尝君问:“冯公有亲乎?”对曰:“有老母。”孟尝君使人给其食用,无使乏。于是冯谖不复歌。
24.冯谖三次弹铗而歌,表现了他怎样的形象特征?(4分)
【答案】装愚守拙,巧于试探。
【解析】冯谖三次弹铗而歌,其实是在试探孟尝君是否是可以辅佐的有用之才。表现了他机智的一面,不擅自暴露自己的才能。
25.就全文来看,这段文字对于塑造冯谖的形象起到了什么作用?(4分)
答:冯谖将自己的真实才能隐藏起来,待到时机成熟才真正暴露自己的身份和才能。因此,这段文字是以欲扬先抑的手法为冯谖后来的行为做铺垫。
26.给两个“食”字注音。(2分)
答:第一个“食”是动词,念sì,意思是“给……吃”;第二个“食”是名词,念shí,意思是食物,吃的东西。
(三)阅读辛弃疾《摸鱼儿》,然后回答27~29小题。
更能消、几番风雨,匆匆春又归去。惜春长怕花开早,何况落红无数。春且住,见说道、天涯芳草无归路。怨春不语。算只有殷勤,画檐蛛网,尽日惹飞絮。
长门事,准拟佳期又误。蛾眉曾有人妒。千金纵买相如赋,脉脉此情谁诉?君莫舞,君不见、玉环飞燕皆尘土!闲愁最苦。休去倚危栏,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
27.这首词抒发了词人怎样的感情?(4分)
答:本篇作于淳熙六年(1179)春。时辛弃疾四十岁,南归至此已有十七年之久了。在这漫长的岁月中,作者满以为扶危救亡的壮志能得施展,收复失地的策略将被采纳。然而,事与愿违。遭致排挤打击,不得重用,接连四年,改官六次。诗人借这首词抒写了他长期积郁于胸的苦闷之情,对南宋国势的担忧和报国无门的悲愤。
28.这首词上下片所采用的比兴手法有何不同?(4分)
答:上片借景起兴,写惜春、怨春、留春的复杂情感。词以“更能消”三字起笔,在读者心头提出了“春事将阑”,还能经受得起几番风雨摧残的问题。表面上,"更能消"一句是就春天而发,实际上却是就南宋的政治形势而言的。下片托古喻今,先用汉武帝陈皇后失宠的典故,来比拟自己的失意。自“长门事”至“脉脉此情谁诉”一段文字,说明“蛾眉见妒”,自古就有先例。
29.词中的暮春景象有何象征意义?(2分)
答: 上片起句“更能消几番风雨?匆匆春又归去。”其意是:如今已是暮春天气,哪里禁得起再有几番风雨的袭击?该句不是单纯地谈春光流逝的问题,而是对南宋小朝廷的昏庸腐朽,对投降派的得意猖獗表示强烈不满。象征着南宋国势的衰败。
三、现代文阅读:30~38小题,共30分。
(一)阅读梁实秋《谈时间》中的一段文字,然后回答30~32小题。
所以有人宁可遁迹山林,享受那清风明月,“侣鱼虾而友麋鹿”,过那高蹈隐逸的生活。诗人济慈宁愿长时间地守着一株花,看那花苞徐徐展瓣,以为那是人间至乐。嵇康在大树底下扬槌打铁,“浊酒一杯,弹琴一曲”;刘伶“止则操卮执觚,动则掣榼提壶”,一生中无思无虑其乐陶陶。这又是一种颇不寻常的方式。最彻底的超然的例子是《传灯录》所记载的:“南泉和尚问陆亘曰:‘大夫十二时中作么生?’陆云:‘寸丝不挂!’”寸丝不挂即是了无挂碍之谓,“原来无一物,何处染尘埃?”这境界高超极了,可以说是“以天地为一朝,万期为须臾”,根本不发生什么时间问题。
30.作者引用苏轼、济慈、嵇康、刘伶等人对时间的态度想要说明什么问题?(4分)
答:从“有人宁可”种种可以看出作者认为时间的支配方式是多样的,不必拘泥于某一种,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想法和做法,重要的是在看似消遣中享受生命、感受生命。
31.从这段文字可以看出梁实秋散文在艺术表现上具有怎样的特色?(4分)
答:梁实秋散文在艺术表现上具有广征博引,谐趣迭生的特色。文中短短几句话便引征了苏轼、济慈、嵇康、刘伶等的时间观,论据丰富且有力。从语言上看,言语之间随性自然,文言白话信手拈来,别具一格,诙谐有趣。
32.请解释“以天地为一朝,万期为须臾”中的“朝”与“须臾”。(2分)
答:朝:早晨。须臾:片刻,一会儿。该句出自“竹林七贤”之一的刘伶写的《酒德颂》,意思为把天地开辟以来的时间当作一朝,把万年作为一瞬间。
(二)阅读鲁迅《风波》中的一段文字,然后回答33~35小题。
七斤将破碗拿回家里,坐在门槛上吸烟;但非常忧愁,忘却了吸烟,象牙嘴六尺多长湘妃竹烟管的白铜斗里的火光,渐渐发黑了。他心里但觉得事情似乎十分危急,也想想些方法,想些计画,但总是非常模糊,贯穿不得:“辫子呢辫子?丈八蛇矛。一代不如一代!皇帝坐龙庭。破的碗须得上城去钉好。谁能抵挡他?书上一条一条写着。入娘的!……”
33.在这篇小说中,使七斤产生忧愁的根本原因是什么?(4分)
答:作品以辫子事件为中心线索,描述了事件的起因,发展和消解。风波是由“皇帝坐了龙庭了”,“皇帝要辫子”,可七斤没有辫子引起的。赵七爷的出场使风波骤然强化。赵七爷的盘在头顶上象道士一般的辫子放下来了,且幸灾乐祸地质问七斤的辫子哪里去了,使七斤和七斤嫂感到如同受了死刑似的,引起一系列的矛盾冲突。
34.通过这段描写可以看出七斤是怎样的性格特征?(4分)
答:七斤是当地著名的见过世面的“出场人物”,甚至于受到众人尊敬,有“相当的待遇”的。然而他听到皇帝坐龙庭的消息后的垂头丧气,对妻子责骂时的隐忍,迁怒于女儿时的内心郁闷,实际上却显示着他是一个麻木胆怯,愚昧鄙俗,毫无民主主义觉悟的落后农民的典型。
35.这段文字运用了哪两种人物描写方法?(2分)
答:“象牙嘴六尺多长,湘妃竹烟管的白铜千里的火光,渐渐发黑了”一句可以看出是细节描写;从七斤针对辫子一事的斟酌和害怕可以看出是心理描写。
(三)阅读钱钟书《吃饭》中的一段文字,然后回答36~38小题。
吃饭有时很像结婚,名义上最主要的东西,其实往往是附属品。吃讲究的饭事实上只是吃菜,正如讨阔佬的小姐,宗旨倒并不在女人。这种主权旁移,包含着一个转了弯的、不甚朴素的人生观。辨味而不是充饥,变成了我们吃饭的目的。舌头代替了肠胃,作为最后或最高的裁判。不过,我们仍然把享受掩饰为需要,不说吃菜,只说吃饭,好比我们研究哲学或艺术,总说为了真和美可以利用一样。有用的东西只能给人利用,所以存在:偏是无用的东西会利用人,替它遮盖或辩护,也能免于抛弃。柏拉图《理想国》里把国家分成三等人,相当于灵魂的三个成分;饥饿吃喝等嗜欲是灵魂最低贱的成分,等于政治组织里的平民或民众。最巧妙的政治家知道怎样来敷衍民众,把自己的野心装点成民众的意志和福利;请客上馆子去吃菜,还顶着吃饭的名义,这正是舌头对肚子的借口,仿佛说:“你别抱怨,这有你的份!你享着名,我替你出力去干,还亏了你什么?”其实呢,天知道——更有饿瘪的肚子知道——若专为充肠填腹起见,树皮草根跟鸡鸭鱼肉差不了多少!真想不到,在区区消化排泄的生理过程里,还需要那么多的政治作用。
36.作者说“吃饭有时很像结婚”,请具体说明“吃饭”与“结婚”有什么相似之处。(4分)
答:通过文中“附属品”“讨阔佬的小姐,宗旨倒并不在女人”“主权旁移”等关键词可以看出作者认为吃饭跟结婚在本质上相同的观念:名义上是吃饭,实际上是吃菜;名义上是结婚,实际上为的是财富。
37.这段文字揭露了怎样的社会现象?(4分)
答:“辨味而不是充饥”,“舌头代替了肠胃”等作者所举的几个例子都是为了证明社会上存在的一些名不副实的现象。
38.这段文字采用了哪种论证方法?(2分)
答:这段文字将吃饭跟结婚相类比,表明有些看起来很重要的东西实际上都是可有可无的附属品。
四、作文:50分。
39.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悠悠岁月中,茫茫人海里,有多少人、多少事,常常会令我们或怦然心动,或沉思良久。
请以《不该忘记的》为题,写一篇以议论为主的文章,字数不少于800字。
【写作思路】
以《不该忘记的》为题,写一篇以议论为主的文章,首先需要明确什么是不该忘记的,例如对于历史,我们不应该忘记;对于为祖国的解放和安宁作出巨大牺牲的人们,我们不应该忘记;对于朋友,我们不应该忘记;对于美好的品德,我们不应该忘记;对别人给予的帮助,我们不该忘记;作文时,选取一个角度,围绕其展开,注意语句通顺,逻辑清楚。
【经典事例】
1.牢记南京大屠杀,忘记五千年辉煌历史。
2.他为什么要这样辛苦呢?国亡了,他可以逃走,可以隐居,可以平静地终老一生,然而他没有!因为他没有忘记国君的责任,没有忘记亡国的耻辱!在他的心底,铭记着他向夫差俯首称臣那一刻的心痛,铭记着他的子民迎他回到会稽时满眼的泪水!这铭记,使他可以忍受苦胆之苦,柴薪之硬!
【名言名句】
1.忘记应该忘记的,以破除牢笼;铭记应该铭记的,以洞悉前路。
2.跪着的德国人远比站着的日本人要高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