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社会工作硕士《437社会工作实务》【大纲精讲+考研真题解析】讲义与视频课程【40小时高清视频】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1.2 配套考研真题解析

一、配套考研真题

1.个案管理[名词解释,南开大学2015年研;浙江师大2012年研;西南大学2011年研]

相关试题:个案管理模式[名词解释,人大2016年研]

2.心理—社会模式[名词解释,河北大学2011年研]

3.简述社会个案工作实务的基本程序。[简答题,西南大学2011年研]

4.举例说明个案工作的过程与技巧。[论述题,武大2012年研]

5.个案工作的涵义与主要模式。[论述题,武大2011年研]

6.试从社会工作员身份及角度,说明社会工作实务过程中,如何从“以人为本”及“以社区为本”的基础上,建构实务介入概念,理论框架和介入过程模式?(可以选择个人、小组、社区其中一种的介入方式)[论述题,中山大学2010年研]

二、配套考研真题解析

1.个案管理[名词解释,南开大学2015年研;浙江师大2012年研;西南大学2011年研]

相关试题:个案管理模式[名词解释,人大2016年研]

答:个案管理是指由社会工作专业人员为一群或某一案主统整协助活动,不同机构的工作人员相互沟通协调,以团队合作方式为案主提供所需的服务,达到扩大服务成效的主要目的的过程。在个案管理过程中,个案管理者使得各种不同福利及相关机构的工作人员沟通协调,并以团队合作的方式为当事人提供所需要的服务,以扩大服务的效果为其主要目的。

2.心理—社会模式[名词解释,河北大学2011年研]

答:“心理—社会”模式是一种认识和理解问题的方法,是一种将案主的心理状态、心理过程同他生活的社会环境结合起来考虑并进行工作的方法,是一种系统认识论,它帮助社会工作者整体地去了解、认识案主,从而既提供增加案主自我认识的服务,又与案主所处的社会环境工作,这就是直接与间接服务。

“心理—社会”模式将有关意识、潜意识、人格功能、人类行为、情绪的有关知识结合在一起,帮助工作者为案主制定个别化的“诊断与治疗计划”。这一模式起源于20世纪20~30年代。“心理—社会”模式更多的是一种认识方法,而不是系统治疗,它的主要措施是通过认识和理解人及其心理的发展过程,来认识案主问题的根源,以对症下药,帮助案主解决问题和个人成长。

“心理—社会”模式的理论基础是弗洛伊德的人格结构理论,强调自我适应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基于此,埃里克森分析人的成长与发展过程,将社会因素与人的内部心理因素结合起来,提出了“生命循环论”及在生命各阶段的“生命任务”。

“心理—社会”模式针对的问题既有内部心理问题、人际关系问题,也有外部环境问题。这些问题与需要的满足有关,如:爱、信任、依赖、疏离、自主等。

“心理—社会”模式的目标是理解和改变人及其所处的环境,或者二者同时进行,即直接介入和间接介入并举。最小的目标是帮助案主享有正常的生活,最终目标是增加案主的自我认识。

3.简述社会个案工作实务的基本程序。[简答题,西南大学2011年研]

答:关于个案社会工作的程序,不同的学者所做的设计不尽相同。采用六步骤说来划分个案社会工作的程序,具体包括接案、调查、诊断、计划、治疗及结案,以下分别作简要说明。

(1)接案

当有人前来社会工作机构求助且被接受时,工作者便开始与案主建立起专业关系。对求助者,一方面应了解求助者的问题、需要和具体要求;另一方面应评估求助者的问题是否符合机构服务的范围,以决定是否接案。如果不接案,应向求助者说明不能接案的原因,并让其向其他适当的机构求助,或向其他机构转介。社会工作机构对初次前来求助的人士可设立专门接案人员负责接案,也可由工作者直接接案。一旦决定予以帮助,即应建立个案工作档案。

(2)调查

接案工作完成后,社会工作者即应针对求助者的境况进行全面深入的了解。了解的范围包括案主的经济状况、家庭结构及互动关系、成长的历程、社会适应能力、可用的资源以及当前所面临问题的实际情形等。由于每个案主都有其独特性,案主的问题和需求也各有不同,因此,在搜集资料之前,社会工作者通常必须先对案主的问题加以思考和探讨,以便找出搜集资料的方向和重点。至于搜集资料的具体方式,主要包括:通过与案主直接会谈来搜集资料;家庭访问,以印证案主本人的陈述;对与案主相关的人士进行访问了解。

(3)诊断

仔细推究案主所面临问题的真相、特点、原因及症结,探讨问题与案主人格之间的交互关系,以了解案主的能力、态度和改变的可能性;同时研判社会资源的多寡及可资利用的范围,初步筹划未来治疗的策略。案主诊断的要点包括:生理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环境等不同方面。总之,对案主问题的诊断需综合与案主相关的所有资料。

(4)计划

工作者在了解、掌握案主的问题的实质及其需要,以及在掌握可资调配的资源的基础上,应着手拟定比较周全的治疗方案。社会工作者应注意和案主一起讨论解决问题的具体方法与途径,然后设计可行性方案,这样便于案主的配合与参与。改变案主的计划可具体分为近期计划和远期计划。具体表现为:

就近期计划而言,主要着眼于较易达到的目标,如改变案主的某种行为,澄清案主一些不切实际的观念,化解一时的危机或压力,克服某个问题等。

就远期目标而言,应通过计划的设计,提高或充实案主的能力和信心,以彻底摆脱困境。如使案主强化自我认识,建立自信,改善人际关系,增强社会适应能力,发挥潜在能力等。

(5)治疗

治疗亦称“介入”、“干预”,是正式将上一阶段制定的计划加以实施以协助案主解决问题的过程,是整个个案工作过程的重点。在这一阶段,个案工作者的工作包括协助案主抒发抑郁的情绪,澄清案主不合理的观点或疑虑,修正偏差的行为,改善环境,肯定自我信心和调整社会关系等。

(6)结案

当工作已进行到一个阶段时,由工作者和案主共同检讨过去的工作成效,评估项目包括治疗的目标是否达到,工作方式是否适当,案主方面对改变的进度是否满意等。评估的结果有助于调整服务计划,使服务达到满意的结果而结案。结案后,为了确保案主能够适应良好,社会工作者通常在一定时限内还要进行追踪服务。

4.举例说明个案工作的过程与技巧。[论述题,武大2012年研]

答:(1)个案工作的过程

个案工作的过程即开展个案工作的基本步骤,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接案与建立专业关系。辨别案主的类型,弄清楚案主是如何来社会工作机构求助的,是社会个案工作的第一步。工作者的任务不仅是要与“现有案主”工作,同时还要与“潜在案主”建立联系,使其了解接受社会工作服务对他的意义,使“潜在案主”也成为“现有案主”。接案阶段的主要工作还包括:了解求助者的意愿并进行适当处理,以促使求助者进入案主角色;澄清求助者的期望;初步评估问题和需要;对那些非本机构或者个人所能提供服务的个案,要经过必要的程序转介到其他机构,以便求助者能够得到适当的服务。

对案主的需要与问题进行评估。对案主的问题与需要进行评估,包括收集相应的案主个人和家庭资料,然后对他们的问题进行评估,以决定帮助的介入点。收集资料时要从案主与其所处环境两个方面进行,以便掌握案主个人和环境的情况以及案主与环境互动的情况。

订立工作计划、介入干预和最后总结与检讨。在评估案主的需要和问题的基础上,工作者要与案主一道制定工作的目标和干预计划。社会工作者制定帮助案主的目标和工作计划时要遵循一些基本的原则,工作目标也宜由近及远,由易到难。目标制定后要与案主订立工作契约,使工作者与案主共同承诺合作,以实现双方所认可的目标和计划,促使双方承担各自的责任,以便达到最终的目标。

(2)个案工作的技巧

技巧是通过学习发展出来的、复杂而有组织的行为系统,它指向一个特殊的目标,或以一个特殊的活动为中心。这一定义识别了有关技巧概念的三个特点:a.它是有组织的行为,即它由不同行为要素自行组织而成;b.它以一个特殊活动为中心,即它有一个主要内容;c.它通过学习发展而来。

社会个案工作者所需要的技巧包括:

a.沟通技巧。沟通即是在人们之间传递信息,它发生在一方向另一方发送信息时。在社会工作过程中,工作者无时不与案主沟通,这需要熟练掌握沟通技巧。

b.关系技巧。关系是社会个案工作助人的核心要义,如果工作者不能同案主建立起信任关系,就不可能帮助他。与案主建立和保持好的工作关系也需要技巧,它包括真诚和有同理心地回应的技巧,表现温暖和关怀的技巧,及表明尊重案主的技巧。

c.过程技巧。社会个案工作者是通过一个过程去帮助案主成长和改变的。在这个过程中要求社会工作者有不同的技巧,这些技巧包括:

第一,接案和约定技巧。它包括同案主建立和保持工作关系的技巧,帮助案主和工作者对各自的角色有一个现实性理解的技巧,也包括培养案主对助人过程有一个初步承诺的技巧。

第二,评估技巧。它是指收集与案主情境相关的资料,以便能实际地理解案主的问题和需要的技巧。

第三,签订契约技巧。这是指同案主订立工作的目标,并有能力清楚说出工作者和案主的责任的技巧。

第四,介入技巧。介入需要广泛的技巧,它包括执行、介入计划并协助案主达到目标的技巧。

第五,检讨及终结技巧。它包括定期进行回顾和修订介入计划,以便客观地检讨其是否有效的技巧,及有计划地结束关系以帮助案主独立的技巧。

5.个案工作的涵义与主要模式。[论述题,武大2011年研]

答:(1)个案工作的涵义

社会个案工作是由专业社会工作者运用有关人与社会的专业知识和技巧为个人和家庭提供物质或情感方面的支持与服务,目的在于帮助个人和家庭减低压力、解决问题,运用案主本身及外部资源,增进案主解决问题的能力,达到个人和社会的良好福利状态的过程。虽然不同的个案工作专家和学者对个案工作具体含义的理解不尽相同,但他们都强调个案工作应该包括以下内容:

个案工作是一门专业的工作方法。它拥有自己的专业知识、专业方法和专业技能,与一般的志愿者的公益活动根本不同,具有很强的专业性。

个案工作是一连串的工作过程。它包括社会工作者与服务对象一对一的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过程,也是社会工作者运用自己的专业方法影响服务对象的过程。

个案工作是帮助遇到困难的个人或者家庭调动自身及其周围的资源,改善个人与社会环境之间的适应状况。个案工作非常注重发掘和运用服务对象自身及其周围环境的资源和能力,以增进服务对象个人与社会环境之间的适应。

对人的尊重和肯定是个案工作的基本价值观,表现在个案工作的整个服务活动过程中。

(2)常用的个案工作的服务模式

个案工作的服务模式是社会工作者针对某类服务对象设计服务程序、开展专业服务的一套理论和理论指导下相对稳定的服务方式。个案工作的服务模式主要包括:

心理社会治疗模式

心理社会治疗模式的内容主要包括理论假设和治疗技巧。根据服务提供的方式,可以把心理社会治疗模式的技巧分为直接治疗技巧和间接治疗技巧。其理论主要包括以下四个基本假设:

a.对人的成长发展的假设;

b.对服务对象问题的假设;

c.对人际沟通的假设;

d.对人的价值的假设。

心理社会治疗模式的特点包括:

a.注重从人际交往的场境中了解服务对象;

b.运用综合的诊断方式确定服务对象问题的原因;

c.采用多层面的服务介入方式帮助服务对象。

认知行为治疗模式

认知行为治疗模式是将认知治疗和行为治疗原理结合起来的一种治疗模式,认知行为治疗模式的基本原理包括两项基本原则和三种意识层次的理论假设,以及依据这些理论假设而设计的治疗方法和技巧。

理性情绪治疗模式

理性情绪治疗模式以人本主义作为自己理论的基础,强调人的自由选择是相对的,它受到环境和周围他人的影响。理性情绪治疗模式比较注重综合运用各种服务介入技巧,不仅仅局限于理性情绪治疗模式本身,但就它自身的治疗技巧来说,主要包括非理性信念的检查和辩论。

任务中心模式

任务中心模式把服务介入的焦点集中在为服务对象提供简要有效的服务上,希望帮助服务对象在有限的时间内实现自己所选定的明确目标。任务中心模式在运用任务实现目标过程中非常关注服务对象的自主性。任务中心模式把沟通视为社会工作者与服务对象之间进行交流的工具。问题的界定、服务对象的界定以及任务的界定是任务中心模式实施过程中需要非常关注的问题,也是任务中心模式的重要特点。

危机介入模式

危机介入模式是围绕着服务对象的危机而展开的调适和治疗工作,注重不同服务介入技巧的综合运用,目的是在有限的时间内快速、有效地帮助服务对象摆脱危机的影响。危机介入模式形成了有效调适和治疗危机工作的一些重要原则:

a.及时处理;

b.限定目标;

c.输入希望;

d.提供支持;

e.恢复自尊;

f.培养自主能力。

人本治疗模式

人本治疗模式以人本主义心理学为基础,其理论假设涉及对人性的基本看法以及自我概念、心理适应不良和心理适应失调等重要的基本概念。人本治疗模式认为,有效的辅导方式不是运用具体的辅导技巧消除服务对象的困扰,而是创造一种有利的辅导环境让服务对象接近自己的真实需要,变成一个能够充分发挥自己潜在能力的人。

家庭治疗模式

目前在家庭治疗模式中运用最广、影响最大的要数结构式家庭治疗模式。结构式家庭治疗模式以家庭作为基本的治疗单位,假设家庭的动力和组织方式与个人的问题密切相关,通过家庭动力和组织方式的改变来解决个人和家庭的问题。

6.试从社会工作员身份及角度,说明社会工作实务过程中,如何从“以人为本”及“以社区为本”的基础上,建构实务介入概念,理论框架和介入过程模式?(可以选择个人、小组、社区其中一种的介入方式)[论述题,中山大学2010年研]

答:(1)介入概念

在以人为本的原则基础上的介入行动要体现出从服务对象的需要和利益出发,并且在决定介入行动时要有服务对象的参与。由服务对象决策和参与的介入行动将会使他们有更大的动机去承担责任和完成任务。例如,社会工作者希望通过帮助失业者找工作、上职业培训班等方法改变其失业后无所事事的人生态度。虽然上述愿望非常好,但也一定要由服务对象自己决定是否愿意这样做。

(2)理论框架

人本主义和存在主义理论

人本主义社会工作的主要观点

人本主义强调人的内在价值和能力,强调每一个人都要受到尊重。社会工作者要对每一个成员表现出关注。强调小组是全体成员的小组,每一个人都具有参与决定小组事务的权利。小组重视创造鼓励表达的气氛,让每一个成员能够充分表达自己情感和意见。该观点被应用于社区工作、组织和政治发展,提出社会工作应该促使人们掌握我们都拥有的“个人权利”以实现其目标。

存在主义社会工作的观点

存在主义社会工作在实践中强调个人的自由和责任。社会工作者必须明确,受助者的行为是可以改变的,社会工作者的作用就在于帮助受助者选择他们的目标,克服实现目标的限制。社会工作者要致力于将负面的因素转化为积极的正面因素。在实践中,社会工作者关注受助者的主观经验。存在主义取向的社会工作临床治疗者强调,不应预先设定受助者应该如何生活,应该肯定受助者有独特的生活方式,有选择的能力与自由,而社会工作者只是起到协助的作用,协助受助者肯定自己的本质。

(3)介入过程模式

人本治疗模式是以当事人为中心的治疗模式,注重感受和反映服务对象的内心变化。

理论假设

a.对人性的基本看法。认为人的本质是好的,具有发挥自身内在各种潜在能力、追求不断发展的基本趋向。

b.自我概念。服务对象的自我概念的形成会受到周围他人价值标准的影响。如果服务对象的自我概念依赖周围他人的价值标准,并以此确定自己的行动方式,就会与自己的真实需要发生冲突。

c.心理适应不良和心理适应失调。为了维护自我形象,服务对象通常借助曲解或者否定等方式保持自我概念与经验的表面一致,这时的内部心理状态称为心理适应不良。如果冲突进一步加剧,就会导致严重的心理适应失调。

d.求助者的主观经验世界。认为只有求助者自己才是真正了解自己的人,个案工作者只能通过建立和谐、接纳合作关系帮助求助者更好地理解自己,在整个治疗过程中工作者应当以求助者为中心。

人本治疗模式的治疗策略

人本治疗模式认为,有效的辅导方式不是运用具体的辅导技巧消除服务对象的困扰,而是创造一种有利的辅导环境让服务对象接近自己的真实需要,变成一个能够充分发挥自己潜在能力的人。

人本治疗模式的重点不是解决求助者的问题,而是协助求助者重整自我概念,让求助者更好地依据自己的真实愿望生活,变成一个能够充分发挥自己机能的人。求助者的改变过程分为七个阶段:

a.求助者不愿表达自己。

b.求助者开始流露自己的感受,但无法分辨感受本身。

c.求助者开始直接表达自己的感受,但对很多感受不能接纳,因此所谈论的大多是过去的感受。

d.求助者开始体会自己当下的各种感受,开始怀疑自己的理解框架,但对感受又存在明显的担心和不安,个人感受和意义的分化逐渐加强。

e.求助者以现在的方式自在地表达自己的感受,对于自己体验中的矛盾之处,逐渐能够面对,而不是回避。

f.求助者直接体会到自己生活在体验展开的过程中,意义和感受的分化鲜明。

g.求助者在治疗关系内外都能体验到一些新的感受,对感受的变化过程逐渐产生信任感。内在的沟通非常清晰,能体验到自身对新的存在方式所作的有效选择。

人本治疗模式的特点

a.注重社会工作者自身的品格和态度,认为社会工作者只有提供真诚、同感和无条件的积极关怀,全身心地与服务对象交流,才能为服务对象创造和谐、信任、宽松的辅导环境,促进服务对象的自我发展。

b.强调个案辅导关系,这种个案辅导关系需要具备真诚、同感和无条件积极关怀三项充分必要条件,包括六个方面的内容:表里如一;不评价;同感;无条件的接纳;无条件的爱;保持独立性。

c.关注个案辅导过程,认为借助具体的个案辅导过程,社会工作者才能与服务对象进行真诚的沟通交流,让服务对象体会此时此地的各种内心冲突和不安,了解自己的真实的需要,发挥自己的各种潜在能力。

d.注重非指导性影响技巧,包括倾听、释意、澄清、情感反映和自我揭示等。其目的是为了创造良好的辅导环境,使求助者能够自由地探索和表达自己的各种内心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