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成人高考专科起点升本科《教育理论》题库【历年真题+章节题库+模拟试题】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二章 教育的本质与基本规律

一、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请选出正确的答案。

1.19世纪法国哲学家、社会学家利托尔诺所倡导的教育起源论被称为(   )。

A.生物起源论

B.心理起源论

C.劳动起源论

D.实践起源论

【答案】A

【解析】A项,教育生物起源论者认为,人类教育发源于动物界中各类动物的生存本能活动。主张生物起源的代表人物有利托尔诺、沛西·能等;B项,心理起源论者认为教育起源于儿童对成人无意识的模仿,主要代表人物是美国教育家孟禄;C项,劳动起源论者认为,教育起源于劳动,起源于劳动过程中社会生产需要和人的发展需要的辨证统一,主要代表人物是前苏联米丁斯基、凯洛夫等。D项,实践起源论认为教育起源于原始社会人的社会实践或社会实际生活需要。

2.教育生物起源论与心理起源论都是错误的,其主要原因是二者都否认教育具有(  )。

A.相对独立性

B.社会性

C.稳定性

D.因材施教性

【答案】B

【解析】教育生物起源论者认为,人类教育发源于动物界中各类动物的生存本能活动;心理起源论者认为教育起源于儿童对成人无意识的模仿。二者从不同角度揭示了教育的起源,但他们的共同缺陷是都否认了教育的社会属性和目的性,否认了教育是一种自觉有意识的活动,把动物本能和儿童无意识的模仿同有意识的教育混为一谈,因而都是不正确的。

3.实行“自觉纪律”教育的社会是(  )。

A.奴隶社会

B.封建社会

C.资本主义社会

D.社会主义社会

【答案】D

【解析】AB两项,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实行的是“棍棒纪律”;C项,资本主义社会实行的是“饥饿纪律”;D项,社会主义社会实行的是“自觉纪律”教育。

4.狭义的教育是指(  )。

A.社会教育

B.学校教育

C.家庭教育

D.网络教育

【答案】B

【解析】教育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教育泛指一切有目的的影响人身心发展的社会实践活动。狭义的教育是指专门组织的教育,即学校教育,它不仅包括全日制的学校教育,而且也包括半日制的、业余的学校教育、函授教育、刊授教育、广播学校和电视学校的教育等。

5.从作用的对象划分,教育功能可分为(  )。

A.正向功能和负向功能

D.显性功能和隐性功能

C.个体功能和社会功能

D.政治功能和经济功能

【答案】C

【解析】从作用的对象看,教育功能可分为个体功能和社会功能。从作用的方向看,教育功能可分为正向功能和负向功能。从作用的呈现形式看,教育功能可分为显性功能和隐性功能。

6.人类历史上曾出现过的“狼孩”事例,说明了(  )。

A.遗传素质在人的身心发展中起决定作用。

B.遗传素质在人的身心发展中不起决定作用

C.遗传素质在人的身心发展中不起作用

D.自然环境在人的身心发展中起决定作用

【答案】B

【解析】影响人身心发展的因素,主要有遗传素质、环境和学校教育。遗传素质仅为人的身心发展提供了物质前提,为人的发展提供了可能性,而不是现实性。“狼孩”的事例主要说明环境对人的身心发展的影响,环境使遗传提供的发展可能性变成现实。教育在人身心发展中起主导作用。

7.对人的身心发展起主导作用的是(   )。

A.遗传

B.环境

C.教育

D.社会活动

【答案】C

【解析】影响人身心发展的因素主要有:遗传、环境、教育和个体的主观能动性。A项,遗传是人身心发展的前提条件。B项,环境是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外部因素。C项,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过程中起主导作用,这是因为教育作为一种有目的的培养人的活动,它引导着个体的发展方向,可以激发和发展被教育者的潜能,教育同时能对各种环境加以一定的控制和利用。尤其是学校教育具有高度的组织性,给人的影响比较全面、系统、科学和深刻。

8.教育者要在儿童发展的关键期,施以相应的教育,这是因为人的发展具有(  )。

A.顺序性和阶段性

B.不均衡性

C.稳定性和可变性

D.个别差异性

【答案】B

【解析】B项,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要求教育工作要抓关键时期。A项,教育要适应人的发展的顺序性和阶段性,循序渐进地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C项,教育要适应人的发展的稳定性和可变性,在教育内容和方法上相应变化,加速儿童的身心发展。D项,教育要适应人的发展的个别差异性,做到因材施教。

9.在教育工作中我们要“一把钥匙开一把锁”这是遵循了人的发展的(  )。

A.顺序性

B.不均衡性

C.稳定性

D.个别差异性

【答案】D

【解析】“一把钥匙开一把锁”是指每个学生具有特殊性,要根据学生的特点,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教育。人的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性规律,要求教育工作者充分尊重每一个学生的个别差异,做到因材施教,“一把钥匙开一把锁”,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各得其所地获得最大限度的发挥。

10.教育的本质属性是(  )。

A.使新生一代适应现有的生产力

B.使新生一代适应现有的生产关系

C,使新生一代接受现有的主流文化

D.有目的的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

【答案】D

【解析】教育是传递社会生活经验并培养人的社会活动。通常认为:广义的教育,泛指影响人们知识、技能、身心健康、思想品德的形成和发展的各种活动。狭义的教育,主要指学校教育,即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和受教育者的发展需要,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以培养一定社会(或阶级)所需要的人的活动。

11.我国奴隶社会的教育,内容主要是(   )。

A.六艺

B.三科

C.四学

D.七艺

【答案】A

【解析】我国奴隶社会学校教育被奴隶主阶级所垄断,教育目的是培养巩固和维护奴隶社会统治的大小奴隶主。教育内容为“六艺”——礼、乐、射、御、书、数。

12.教育是一种(  )。

A.生物现象

B.自然现象

C.社会现象

D.心理现象

【答案】C

【解析】广义的教育泛指一切有目的地增进人的知识和技能、发展人的智力和体力、影响人的思想品德的活动,是人类特有的一种社会现象。狭义的教育主要指学校教育,即教育者按一定社会(或阶级)的要求和受教育者身心发展的规律,对受教育者所进行的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系统影响的社会活动。

13.下列符合我国古代个别教学的特征的是(   )。

A.学生有固定的修业年限.

B.教师对学生讲授相同的内容

C.学生的年龄和知识程度都不相同

D.学生的年龄相同但知识程度不同

【答案】C

【解析】个别教学与班级教学相对,是教师分别对个别学生进行教学的组织形式。中国和欧洲古代学校主要采用这种教学形式,其有以下特点:学生的年龄和知识程度都不相同;无固定的修业期限和上课时间;教师分别对个别学生进行不同内容的讲授;教学效率低。

14.第一次提出普及义务教育的社会是(   )。 

A.原始社会

B.封建社会

C.资本主义社会

D.社会主义社会

【答案】C

【解析】资本主义社会第一次提出普及义务教育问题,并建立了相应的国民学校。义务教育起源于德国。宗教领袖马丁•路德是最早提出义务教育概念的人。

15.只要人类社会存在,就存在教育,这体现了教育的(   )。

A.永恒性

B.历史性

C.阶级性

D.相对独立性

【答案】A

【解析】教育是人类社会所特有的社会现象,它的社会属性包括永恒性、历史性以及相对独立性。A项,永恒性体现在只要存在人类社会,就存在教育。B项,历史性体现在教育是一定历史时期的产物,反映一定历史时期的特点。D项,相对独立性是指教育具有自身独特的发展规律和能动性。

16.马克思主义关于教育起源的传统观点是(   )。

A.生物起源说

B.心理起源说

C.劳动起源说

D.需要起源说

【答案】C

【解析】A项,生物起源说认为,人类教育发源于动物界中各类动物的生存本能活动,代表人物有利托尔诺、沛西·能等。B项,心理起源说认为教育起源于儿童对成人无意识的模仿,代表人物为孟禄。C项,马克思主义在历史唯物主义的指导下认为教育起源于劳动,即劳动创造了人类和社会;劳动过程的复杂性要求通过教育把人类积累的经验传授给下一代。D项,需要起源说认为教育起源于社会生活和人类自身发展的需要。

17.世界上不同民族的教育往往具有各自的传统和特点。这反映了教育具有(  )。

A.阶级性

B.等级性

C.永恒性

D.继承性

【答案】D

【解析】教育的发展本身具有继承性,具体表现在:教育内容的继承;教育方式的继承;教育理论与教育经验的继承。世界上不同民族的教育往往在某种程度上继承着已有的教育内容、方式、理论和经验,呈现出各自的传统和特点。

18.在我国近代,“教育救国”的口号曾不绝于耳,但“唤来唤去还是一句空话”。这是由于(  )。

A.教育对社会政治经济制度不起决定作用

B.教育对社会政治经济制度起决定作用

C.教育对社会文化的制约作用

D.教育对社会生产力的制约作用

【答案】A

【解析】教育对社会政治经济制度的影响体现在:教育为社会经济制度培养所需的人才;教育是一种影响社会经济制度的舆论力量;教育可以促进政治民主。但教育并不能对社会政治经济制度产生决定性作用。“教育救国”论认为通过发展教育事业能挽救中华民族于危亡之际,是不切实际的想法,夸大了教育的作用。

19.以法国利托尔诺为代表的教育起源论是(   )。

A.教育生物起源论

B.教育心理起源论

C.教育需要起源论

D.教育劳动起源论

【答案】A

【解析】教育生物起源论者认为,人类教育发源于动物界中各类动物的生存本能活动。主张生物起源的代表人物有利托尔诺、沛西·能等。法国社会学家利托尔诺在其所著《动物界的教育》一书中认为,教育是一种生物现象,教育起源于一般的生物活动。

20.古希腊雅典教育比较重视对年轻一代进行(   )。

A.军事体育教育

B.政治哲学教育

C.天文地理教育

D.多方面发展教育

【答案】D

【解析】古希腊雅典的教育除重视体育、军事训练和道德教育之外,还注意到智育、美育、和谐发展的教育。雅典的教育制度,既有公共教育,又有私人教育,即重视对年轻一代的多方面发展。

21.我国唐代由中央直接设立的学校有六学二馆,二馆是指(   )。

A.教馆与学馆

B.崇文馆与弘文馆

C.文馆与武馆

D.书学馆与算学馆

【答案】B

【解析】唐朝由中央直接设立的学校有六学二馆。六学是:国子学、太学、四门学、律学、书学、算学。二馆是:东宫的崇文馆和门下省的弘文馆,该二馆专收皇帝、皇后的近亲及宰相大臣的子弟。

22.“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反映了封建社会教育(  )。

A.具有阶级性

B.脱离生产劳动

C.具有等级性

D.崇尚书本,呆读死记

【答案】B

【解析】“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出自宋代汪洙的《神童诗》,这是当时封建统治者鼓励读书人博取功名的一句话,有贬低其他职业的意思。这表明封建教育不但与生产劳动相脱离,而且还教育人们轻视劳动。

二、辨析题:首先判断正确或错误,然后说明理由。

1.教育功能是指教育活动或系统对个体和社会发展所产生的积极影响和作用。

答:错误。理由如下:

教育功能是指教育活动和系统对社会发展和个体发展所产生的各种影响和作用,它往往指教育活动已经产生或者将会产生的结果,尤其是指教育活动所引起的变化、产生的作用。教育功能不仅具有客观性和必然性,而且还具有方向性和多方面性。从教育功能的性质上划分,可以分为正向功能和负向功能。正向功能是教育活动对个体和社会发展所产生的积极影响;而负向功能则是指教育活动对个体和社会发展所产生的消极影响和后果。因此,教育功能不仅包括教育活动或系统对个体和社会发展所产生的积极影响和作用,也包括所产生的消极影响和作用。

2.教育规律是指教育内部各因素之间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

答:错误。理由如下:

教育规律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它既包括教育内部各因素之间的本质的联系,也包括教育与其他事物彼此间的必然联系,如教育与社会政治、经济的关系等。具体表现如下:

(1)教育事业发展的规模和速度,根本上受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制约,一个国家的生产力发展水平与它的教育发展程度成正比。

(2)教育在不同的历史阶段或社会里,由于受不同的政治经济制度决定而具有不同的性质。

3.教育从来就是具有而且将永远具有阶级性的特点。

答:错误。理由如下:

马克思主义观点认为,教育是一种社会历史现象,在阶级社会中教育具有鲜明的阶级性。原始社会生产资料共有,大家共同劳动,共同消费,人人平等,教育水平相对低下,并且与原始宗教或仪式有着紧密的联系。因此,原始社会的教育具有社会性,没有阶级性,全社会成员教育机会平等,教育目标一致,只有性别差异,没有阶级之分。阶级社会是从奴隶社会开始的,奴隶社会、封建社会的教育既具有鲜明的阶级性,且具有严格的等级性和浓厚的宗教性。

4.一个国家的教育属于什么性质主要是由该国家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的。

答:正确。理由如下:

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性质,具体体现在决定教育的目的、教育的领导权与受教育权方面。

5.教育在人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但教育不是万能的。

答:正确。理由如下:

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因素很多,其中主要是遗传、环境和教育。在这三大因素中,与遗传、环境相比,教育对人的身心发展起着主导作用,主要表现为:

第一、教育能够制约人的遗传素质对其身心发展的影响。

第二、教育能够调节和选择环境对人的身心发展的影响。

第三、教育能够系统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方向、速度和水平。

虽然教育在人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但教育不是万能的。离开遗传素质,离开了环境,教育的作用就无法发挥。因而,教育者在教学过程中,应当严格遵循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规律,充分发挥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中的主导作用。

三、简答题

1.“动物界没有教育。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一种社会活动,它有自己的特殊性。”如何理解这一论断?

答:(1)教育的含义

广义的教育:凡是增进人们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们的思想品德的活动,都是教育。

狭义的教育:指“学校教育”,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或阶级的要求,遵循受教育者身心发展的规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身心施加影响,把他们培养成为一定社会或阶级所需要的人的活动。

(2)教育的本质属性

教育的本质属性指的是教育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实践活动具有质的规定性。动物的“教育”和“教学”完全是一种基于生存本能的自发行为,而不是后天的习得行为。它的产生与动物的生理需求直接相关,其内容也紧紧围绕生存本能,而非教育的结果。人类的教育活动与动物相比,最大的差别在其社会性上。人的教育需要,不是直接产生于生物本能,而是产生于社会延续与发展的需要。教育一开始就是一种为了社会的活动。

教育是一种培养人的活动,是促进新一代身心发展的工具。动物没有语言,不具备将个体经验积累起来向他人传递的能力。人类教育不但使受教育者获得适应环境的经验,而且培养了人进一步改造环境、参与社会生活、创造财富、推动社会发展的能力,培养了人创造新经验的能力。这也是人类社会迅速发展的重要原因。

由此可见,教育是人类社会特有的活动,社会性也是人的教育活动与动物所谓教育活动的本质区别。因此也需要用“教育”这个词把人的培育活动与动物的亲子本能的活动区别开来。

在中外教育史上,对教育的解说存在着一个共同的基本点,即都把教育看作是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这是教育区别于其他事物的根本特征,是教育的质的规定性。

因此,教育是人类所特有的活动,是人类与动物之间的本质区别。

 

2.简述社会主义教育的特点。

答:社会主义社会的教育与以往一切剥削阶级社会的教育有本质不同,其特点主要是:

(1)社会主义社会的阶级关系发生了根本变化,无产阶级成为领导阶级。社会主义社会的教育权为劳动人民所掌握,教育再也不是剥削阶级用以统治人民的工具,而是为巩固社会主义制度和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服务。

(2)社会主义教育由共产党领导,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其目标是提高劳动者的身心素质,培养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3)社会主义教育是全民性的教育。它反对民族歧视、主张民族平等、并特别关心少数民族教育的发展。

(4)社会主义教育与宗教分离,教育工作不受任何宗教的影响。

(5)社会主义教育与生产劳动紧密结合。

 

3.教育具有哪些社会功能?

答:教育功能是指教育活动和系统对个体发展和社会发展所产生的各种影响和作用。教育功能不仅具有客观性和必然性,而且还具有方向性和多面性。从作用的对象划分,教育功能的类型可分为个体功能和社会功能。

教育的社会功能是指教育作为社会结构的子系统,它通过培养人进而影响社会的存在和发展。

教育的社会功能(工具功能或派生功能)主要有:

(1)政治功能,主要表现在:

为一定的政治制度培养所需的人才;

通过传播思想,形成舆论发挥政治职能;

促进政治民主化。

(2)经济功能,主要表现在:

把可能的劳动力转化为现实的劳动力,是劳动力再生产的重要手段;

是科学知识再生产的手段;

是产生新的科学技术知识的手段。

(3)文化功能,主要表现在:

传递保存文化功能;

传播丰富文化功能;

选择提升文化功能;

创造更新文化功能。

4.教育的文化功能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答:教育的文化功能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1)传递功能。

人类文化有一个极其重要的特征,那就是它只能学而知之,而不能通过遗传的方式获得。这就决定了人类文化从它产生的那天起就与人类教育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教育传递着文化,使得新生一代能较为迅速、经济、高效地占有人类创造的文化财富。人类是文化的创造者,也是文化的承继者。

(2)选择功能。

教育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培养人的过程。这一过程离不开确定的教育内容。确定教育内容的过程,实际上就是选择文化的过程。

学校教育,作为一种有目的文化价值的引导工作,它需要撷取文化的精华编成教材,提供给受教育者适应社会生活发展变化需要的观念、态度、价值、行为方式以及知识与技能。

作为教育对象的青少年其身心发展是有一定规律的,人们的认识能力、道德实践能力的发展都有一个过程,教育不可能把人类的全部文化知识在一定的时间内都传给受教育者,这也就需要选择教育内容。

(3)创新功能。

教育不仅仅是传递固有的文化,而且要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变迁,在人类已有的旧文化中力求更新与创新,使之适应新的社会环境。

人类为了自身的生存与发展也必须不断地创造与更新文化。而人类正是通过教育,把已有的文化财富内化为受教育者个体的精神财富,培养、造就他们与文化发展相关的个性和创造力,从而使文化得以发展和更新。

5.教育应遵循人的发展的哪些规律?

答:教育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必须遵循人的发展规律,主要是遵循以下四个方面的规律:

(1)教育要适应人的发展的顺序性和阶段性,循序渐进地促进人的发展。

人的身心发展史一个由低级到高级、由量变到质变的顺序过程,教育工作必须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针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根据其生理和心理发展的顺序,提出不同的具体任务,采取不同的教育内容和方法,循序渐进地促进人的发展,不能“揠苗助长”。

(2)教育要适应人的发展的不均衡性,在人的身心发展的某一关键期,施以相应的教育。

人的身心发展从整体上是向前发展的,但实际上各个方面不是匀速的,各个部位的功能发展也是不均衡的。这种不均衡性表现在两方面:

表现在不同年龄阶段中,同一方面的发展速度是不平衡的。

表现在不同方面在不同发展时期的不平衡,显示出一定的关键期和最佳时期。

(3)教育要适应人的发展的稳定性和可变性,既考虑稳定性,不任意改动教育内容和办法,又注意可变性,充分挖掘受教育者的发展潜力。

人的发展的稳定性是指在一定的社会和教育条件下,人的身心发展阶段的顺序、每个阶段的变化过程和速度,大体上是相同的。

人的发展的可变性是指由于受不同的社会与教育条件的影响,人的身心发展水平和速度会表现出一定范围和幅度的变动和差异。

(4)教育要适应人的发展的个别差异性,做到因材施教。

由于受遗传、环境和教育等因素的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差异性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不同儿童的同一方面发展速度和水平不同。

不同儿童的不同方面发展不平衡。

不同学生具有不同的个性心理特征。

6.为什么说“教育救国论”是错误的?

答:“教育救国论”是指中国近代兴起的以教育拯救中国社会的政治思潮,盛行于20世纪20~30年代,代表人物有严复、黄炎培、陶行知等。他们认为中国贫穷落后的根源是没有文化,缺少教育,科学落后,主张从教育入手,以教育来改造人,拯救国家。之所以说“教育救国论”是错误的,原因在于:

(1)教育对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具有反作用:教育培养出具有一定阶级意识的人,维护和巩固一定的社会政治经济制度;教育通过影响社会舆论、道德风尚为政治经济制度服务。但是,教育对社会政治经济制度不起决定作用。它不能决定政治经济发展的方向,不能成为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的根本动力。

(2)“教育救国论”的错误之处在于认为教育对社会政治经济制度起决定作用。“教育救国论”的倡导者企图在不触动社会政治经济制度的前提下从改造教育入手,实行清明政治,富国强民,实际是行不通的。

7.影响人的发展的因素主要有哪些?其具体作用是什么?

答:影响人发展的因素主要有遗传、环境与教育。

(1)遗传因素

遗传的概念。

遗传是指亲代的性状又在下代表现的现象,即是人们从父母先代继承下来的解剖生理特点。这些解剖生理特点也称遗传素质。

遗传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

a.遗传素质是人的发展的生理前提或物质前提。它为人的发展提供了可能性。

b.遗传素质的成熟过程制约着人的发展过程及其阶段。个体的遗传素质是逐步发展成熟的,其成熟程度为一定年龄阶段的身心发展提供了限制与可能,制约着年轻一代身心发展的过程及其阶段。

c.遗传素质的差异性对人的发展有一定的影响作用。

(2)环境因素

环境的概念。

环境是指直接或间接影响个体生存和发展的全部外在因素,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两大部分。对人的发展影响较大的是社会环境。社会环境由被人改造的自然、人们之间的交往活动以及社会意识形态三部分组成。

环境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

遗传素质是人的发展的生理前提,为人的发展提供了先天可能性。环境则把这种发展的可能性转化为发展的现实性。环境是人的发展的现实根基与资源。社会环境是人的发展的外部条件,对人的发展起着很大的制约作用,是人得以发展的现实条件和现实源泉。离开社会环境这种外部条件,再好的遗传素质也难以发挥作用。

人对环境的反映是能动的反映。

人对环境的反应是能动的。社会环境是人的发展的外部条件,但是,人们受环境的影响不是被动的、消极的,而是积极的、能动的实践过程。环境对人的发展的影响要通过主观努力和社会实践活动才能实现。

(3)教育因素

教育在人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主要表现为:

教育能够制约人的遗传素质对其身心发展的影响。

教育能够调节和选择环境对人的身心发展的影响。

教育能够系统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方向、速度和水平。

8.为什么说教育在人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

答: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因素很多,其中主要是遗传、环境和教育。影响人的发展的后天因素中,环境对人的发展起着一定的制约作用。而比起环境的自发影响来说,教育对人的发展起着主导作用。这是因为:

(1)教育是一种有目的的培养人的活动,它规定着人的发展方向。

教育,特别是学校教育能排除和控制一些不良因素的影响,给人以更多的正面教育,促进人的健康发展。

(2)教育,特别是学校教育给人的影响比较全面、系统和深刻。

(3)学校有专门负责教育工作的教师。

学校教育是通过专门培训过的教师来进行工作的,教师受过专业训练,能够有效地培养学生。

9.简述教育学与教育方针政策、教育实践经验之间的关系。

答:教育学就是研究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揭示教育规律的科学。教育方针政策是国家或政党在一定历史阶段提出的有关教育工作的总的方向和政策。

(1)教育学不等于教育方针政策。

教育方针政策是人们主观意志的体现,正确的教育方针政策应反映客观的教育规律,但它不等于教育规律;

不同历史时期,不同国家民族的教育方针政策是教育学研究的对象之一。

(2)教育学不等于教育实践经验。

教育规律是对教育实践经验的升华和概括;

教育实践经验是处于感性认识阶段的东西,它也可以作为教育学或教育科学分支学科的研究对象,我们要善于把教育实践经验总结上升到理论高度。

三、论述题

1.广义教育与狭义教育有何联系与区别?广义教育在今天为何愈来愈受到中外教育界人士的重视?

答:(1)广义教育与狭义教育的联系与区别:

教育是传递社会生活经验并培养人的社会活动。从不同的角度出发,可以把教育分为广义的教育和狭义的教育两个概念。

广义的教育,指影响人们知识、技能、身心健康、思想品德形成和发展的各种活动。产生于人类社会初始阶段,存在于人类社会生活的各种活动过程中。

狭义的教育,主要指学校教育,即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和受教育者的发展需要,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以培养一定社会或阶级所需要的人的活动。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广义教育与狭义教育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二者的联系

广义的教育和狭义的教育都是人类社会所特有的一种现象,产生于社会生活的需要,并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二者紧密联系,具体表现在:

a.从本质上说,两者都是一种培养人的活动,主要解决受教育者个体与社会之间的矛盾。其特定功能在于,把人类积累的生产斗争经验和社会生活经验转化为受教育者的智慧、才能与品德,使他们身心得到发展,成为社会所要求的人。

b.狭义教育实际上是广义教育的一部分,而广义教育是狭义教育在时间和空间方面的延伸。二者相互依存、相互需要,缺一不可。没有学校教育,人类的知识技能就无法系统完善地传递下去。没有广义教育,人类的学习就会局限于学校课堂之上,而这对于人类个体的发展和整个社会的进步是远远不够的。

二者的区别

广义教育和狭义教育毕竟是两个不同的概念,还存在许多差别,主要表现在:

a.广义教育产生于人类社会的初级阶段,而狭义教育则是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社会有能力提供一定的物质基础来兴办学校和聘请教师时才出现的。

b.广义教育的教学内容更加广泛、教学形式也更加多样,教学场地则因时因地而异。狭义教育则在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方面有比较严格的选择和限制。同时也要求有相对固定的场所。

c.广义教育贯穿于人的一生,而狭义教育则仅仅局限于人生某时期的学校教育阶段。

(2)广义教育日益受重视的原因:

现代社会生活的需要

现代人面临着一系列的挑战,如世界变化速度加快、人口迅速增长、科学知识和技术日益进步、政治基础和经济结构的变革、大众传媒的出现、闲暇时间的增多、生活模式和社会人际关系出现危机等。这些来自人类生存环境改变的挑战,向人们提出新的教育问题和教育需要,并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广泛性、复杂性和不可预见性,要求人们在智力、体力、情感等方面作好准备。

广义教育涵盖了从一个人出生到生命终结的不间断的发展,也包括了在教育发展过程中的各个阶段之间的紧密而有机的内在联系。具体表现在:

a.广义的教育是贯穿于人的整个一生以及人发展各个阶段的持续不断的过程,教育和训练并不随学校学习的结束而结束。

b.广义教育包括一切正规教育、非正规教育以及非正式教育,具有连续性和整体性。

未来社会发展的需要

实施的广义教育不仅是现代社会的需要,也满足了未来社会发展的要求。广义教育的实施对于实现教育机会均等和建立学习型社会具有重要的积极意义。

a.广义的教育促使社会为每一个人受教育的权利提供终身保障,有助于教育民主化的实现。

b.广义的教育有助于冲破传统学校的僵化体制,从而采取灵活多样的组织形式、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

c.广义教育的实施也有助于狭义教育的改造。

学校将成为为整个社会服务的教育和文化中心,而不再是与现实生活隔绝、只供一部分人使用的封闭区域。

d.广义教育的实施有助于学习型社会的建立,进而促进全人类的发展和整个社会的进步。

 

2.你是如何理解“现代教育”这个概念的?

答:现代教育是从资本主义大工业和商品经济发展起来到共产主义社会完全实现这一历史时期的致力于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全面发展个人的教育。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理解现代教育的概念。

(1)现代教育的基础。

现代教育的社会基础。

现代社会是现代教育的基础。界定现代社会及其特征,是确立现代教育特征的主要依据。现代教育是一个复杂的社会现象,是现代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现代教育既要依托于现代社会,受现代社会诸多要素发展程度的制约,又要服务于现代社会,促进现代社会的进化和发展。构成现代社会的要素很多,有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科学技术、人口以及社会环境、婚姻家庭等。现代教育与现代社会及其诸要素之间具有相互依存、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关系。

现代教育的哲学基础。

哲学对教育实践有指导作用,首先表现为哲学的整体认识功能。哲学既具有反映一切事物普遍规律的超越性,又具有反映不同事物特殊表现的具体性。哲学对教育实践的预见作用主要表现为:教育者在教育实践前要思考教育目标、内容、方法、手段和步骤,哲学可以为教育者提供一种理论与方法,提供一个解决问题的理论框架,为教育实践提供一条恰当的思路。哲学对教育实践中的各种现象还有解释和说明的作用;另外,哲学对教育实践还有选择和规范功能。

现代教育的心理学基础。

现代教育必须自觉地以心理学作为重要的理论基础。现代教育:

a.必须自觉地运用现代心理学的研究成果,并把它作为一个重要的理论基础,没有这个基础,现代教育将会失去它的特有的本质。

b.要博采众长而不固执一端。

c.心理学的新发展和元认知理论的提出。

d.科学主义与人本主义之争是其主线。

(2)现代教育的特征

培养全面发展的个人的理想由理论走向实践。

这是现代教育区别于以往教育的首要的基本特征。现代教育之所以称为现代教育,首要之点就在于它能提出培养现代人即全面发展的个人这一目的并将它付诸实践。以往一切教育都不能做到这一点。如果不能培养全面发展的个人,就不能认为是现代教育。

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意义日益广大。

现代社会客观上要求教育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与现代生产和国民经济发展的要求相适应,反映生产的要求。这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规律。不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教育,不能认为是现代教育。这一基本特征与前一个基本特征即培养全面发展的个人一起,乃是现代教育两个最具根本性的特征。

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统一。

科学教育的深厚的社会历史实践基础,就在于社会生产和社会生活越来越科学化,依赖于科学技术又为科学技术的变革和发展提供沃土。正是科学技术把教育与生产劳动联结起来,没有科学技术就没有现代的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同样,没有科学技术的教育就没有个人的全面发展。强调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重视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有机结合,不仅发展学生的智力,也发展他们的体力。不仅使学生具备较高的科学素养,同时也具有强烈的人文精神,促进学生全面、充分的发展。

教育民主化向纵深发展。

民主化是现代教育的一个基本特征。教育民主化首先表现为教育普及化。“教育机会均等”是教育民主化要求的一个具体口号。教育民主化的发展,也导致教育法制化。教育民主化向纵深发展,再一个重要表现就是由外部民主向内部民主发展。教育民主化与民族化、国际化的关系也是现代教育越来越关注的问题之一。

拥有前所未有的新手段。

a.社会向教育不断提出更高更新的要求,这是教育发展的强大的根本动力;

b.存在着前所未有的国际教育竞争与合作;

c.科学技术不断革新,应用到社会生产、生活各个领域,也应用到教育中来,甚至成为教育的一个专门领域,教育技术也发展起来。

日益显示出整体性、开放性。

首先是现代学校制度逐步形成。现代教学的开放性逐渐凸现的重要表现就是大教育观的诞生。现代教育的开放性不仅表现在制度和组织形式上逐步突破封闭性,而且表现在课堂内容、教学方法等也不再是封闭的了。现代教育作为一个系统,整体性越来越强,它的各个组成部分和各个方面相互依存,联系越来越密切。

教育功能扩展和增强。

现代教育比中世纪封建性的教育增强和扩展了功能,越来越多地“释放”出它的能量。把功能局限于狭隘片面的范围甚至削弱自己功能的教育,不能被认为是现代教育。

教育的社会地位逐步发生根本性变化。

在教育史上,也在一般的人类社会历史上,第一次出现了这种情况,即教育不再是扮演追随者的角色,而是变成了先行者。“教育先行”由可能变为现实还要有教育思想方面的条件,就是思想要对客观历史进程的变化及时做出反应,改变观念。

现代教育的本性和存在形式是不断变革。

不断变革逐渐成为现代教育的本性和存在形式。不但教育自身进行变革,而且还要成为变革社会的因素。变革的根本原因是社会生产和社会生活不断地深刻地变革着。教育外部不断提出新的更高的要求,并提供了有利于教育进一步发展的条件;教育内部结构和功能往往迅速失调,急需及时调整,并具有一种不满现状和自我改进的冲动力量,这一切综合起来,就推动了教育不断变革。

理论自觉性越来越高。

现代教育是理性水平的实践而不是感性水平的实践,是建立在科学理论基础上的活动而不是建立在经验基础上的活动。停留在感性活动、经验水平上的教育,不能算作是现代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