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成人高考专科起点升本科《教育理论》题库【历年真题+章节题库+模拟试题】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2010年成人高考专科起点升本科《教育理论》真题及详解

教育学

一、选择题:1~12小题,每小且2分,共2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将所选项前的字母填涂在答题卡相应题号的信息点上。

1.主要从事流浪犯罪儿童教育并另有《教育诗》等论著的教育家是(   )。

A.加里宁

B.克鲁普斯卡娅

C.凯洛夫

D.马卡连柯

【答案】D

【解析】马卡连柯是苏联早期著名的教育实践活动家和教育理论家。十月革命胜利后,马卡连柯主要从事对流浪儿和少年违法者的教育改造工作。其作品《教育诗》主要叙述了在新的教育理论和方法指导下,教养院的流浪儿童逐渐转变为团结战斗的集体,成为苏维埃新人的故事。

2.持有“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儿童中心论”等观点的理论派别属于(  )。

A.实验教育学

B.文化教育学

C.实用主义教育学

D.批判教育学

【答案】C

【解析】实用主义教育学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美国兴起的一股教育思潮,其代表人物有美国哲学家、教育学家杜威和克伯屈等人。杜威是实用主义哲学的创始人之一,功能心理学的先驱,美国进步主义教育运动的代表。他在批判传统学校教育的基础上提出了“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教育即经验的改造”、“教育无目的”等观点。

3.欧洲中世纪教会教育的内容“七艺”包括“三科”“四学”其中“三科”是指(  )。

A.文法、葬术、天文

B.文法、修辞、辩证法

C.行学、算术、音乐

D.辩证法、几何、音乐

【答案】B

【解析】“七艺”全称为“七种自由艺术”,即文法学、修辞学、辩证法(逻辑学)、算术、几何学、天文学和音乐。西班牙塞维利亚主教伊西多在《词源学》一书中,把七艺的前三科定名为“三学”,后四科定名为“四学”。

4.学校体育的根本任务是(  )。

A.增强学生体质

B.向学生传授体育基本知识和技能

C.进行体育道德教育

D.提高体育运动技术水平

【答案】A

【解析】增强学生体质、增进学生健康是学校体育的根本任务,为学生终身体育打基础,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能力和习惯是学校体育的根本目标。

5.学校教育制度简称学制,是指(   )。

A.学校的领导和办学体制

B.学校的规章制度

C.国家教育招生考试制度

D.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的总体系

【答案】D

【解析】学校教育制度,简称学制,是指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的系统,规定着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培养目标、入学条件、修业年限、管理体制以及各级各学校的关系等。学校教育制度是一个国家教育制度的主体部分,是教育制度体系中最严密、最有效的基本制度,是国家实现教育目的的基本制度保证,对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的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6.教育部《2003~2007年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中规定,农村成人教育的重点是(   )。

A.扫除青壮年文盲和职业人才培训

B.农民实用技术培训和农村实用人才培养

C.加强农业知识的教育和实用技术的培训

D.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培训

【答案】B

【解析】深化农村教育改革,发展农村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推进“三教统筹”和“农科教结合”。农村成人教育要以农民实用技术培训和农村实用人才培养为重点。充分发挥农村成人学校和培训机构的作用。农村中小学可实行一校挂两牌,日校办夜校,成为乡村基层的文化、科技和教育活动基地。充分发挥高等农村学校的作用,建设“高等学校农业科技教育网络联盟”,推进“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为农业科技推广、农村教育培训作出贡献。

7.古希腊著名哲学家苏格拉底曾尝到过“产婆术”,其采用的教学方法是(  )。

A.谈话法

B.讲授法

C.练习法

D.情境教学法

【答案】A

【解析】谈话法,又称回答法,是通过师生的交谈来传播和学习知识的一种方法。其特点是教师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的经验和知识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借以获得新知识或巩固、检查已学的知识。而“产婆术”是指在与学生谈话的过程中,并不直截了当地把学生所应知道的知识告诉他,而是通过讨论问答甚至辩论方式来揭露对方认识中的矛盾,逐步引导学生自己最后得出正确答案的方法。

8.把两个或两个以上年级的学生编在一个班里,由教师分别使用不同的教材交叉地对不同年组的学生进行教学的组织形式是(  )。

A.合作教学

B.复式教学

C.设计教学

D.分组教学

【答案】B

【解析】复式教学是把两个或两个以上年级的学生编在一个班里,由一位教师分别用不同程度的教材,在同一节课里对不同年级的学生,采取直接教学和自动作业交替的办法进行教学的组织形式。它可以节约师资力量,教室和教学设备等。复式教学是班级教学的一种特殊形式,它保持了班级教学的一切本质特征。

9.从课程管理的角度,可把课程分为(   )。

A.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

B.显性课程和隐性课程

C.学科课程、活动课程和综合课程

D.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

【答案】A

【解析】课程类型是指课程的组织方式或指设计课程的种类。从课程管理的角度,可把课程分为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根据课程任务,可分为基础型课程、拓展型课程、研究型课程;根据课程的组织核心,可分为学科课程、活动课程、综合课程;根据课程的表现形式,可分为显性课程和隐性课程。

10.教学中,在每节课或学习单元结束后,对学生进行口头提问和书面测验,及时发现学生的问题,并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分进行有针对性的矫正。这种评价是(  )。

A.诊断性评价

B.参照性评价

C.形成性评价

D.终结性评价

【答案】C

【解析】形成性评价是指对学生日常学习过程中的表现、所取得的成绩以及所反映出的情感、态度、策略等方面的发展做出的评价,是基于对学生学习全过程的持续观察、记录、反思而做出的发展性评价。

11.某新学期开始,一个外地来的新生背着大包小包走进北京大学校园。这时正好有一位老人迎面走来,这位新生走上去说:“我来办报到手续,行李大多,您能不能帮我照看一下呢?”老人爽快地答应了。一个多小时后,新生办完手续回来。看到老人还站在那里看护着自己的行李。几天后,在开学典礼上,这位新生十分惊讶地发现,主席台上就坐的北京大学副校长季羡林先生竟是那天替自己照看行李的老人。这位新生受到了强烈震撼。这则故事中季羡林先生的做法体现的德育方法是(  )。

A.自我教育法

B.榜样示范法

C.实际锻炼法

D.环境陶冶法

【答案】B

【解析】榜样示范法是教育者以他人的高尚思想、模范行为和卓越成就影响学生,促使其形成优良品德的方法。季羡林先生贵为校长却乐于帮助学生照看行李,他的这种行为对他的学生起到了助人为乐的示范效应。

12.西方学者罗森塔尔证明,教师对学生的认识和评价标准不同,就会产生不同的情感和期望,从而对学生的学习和发展产生重要影响。产生这种影响的师生关系类型是(  )。

A.教育关系

B.组织关系

C.心理关系

D.杜会关系

【答案】C

【解析】心理关系是在师生情感的交往和交流中形成的,它是师生为完成共同的教学任务而产生的心理交往和情感交流,这种关系能把师生双方联结在一定的情感氛围和体验中,实现情感信息的传递和交流。

二、辨析题:13~14小题,每小题6分,共12分。首先判断正确或错误,然后说明理由。并将其写在答题卡相应题号后。

13.在现代社会中教育可以决定社会的发展方向。

答:错误。理由如下:

这种观点过分夸大了教育的作用。教育与社会发展相互作用规律表明,教育是受社会生产方式,尤其受社会政治经济制度的制约。教育对社会发展虽有作用,但只能在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的轨道上实现,对社会发展仅起加速或延缓作用,它不能决定社会发展的方向,否则,将导致出现教育万能论的错误。

14.课程内容的表现形式就是教材。

答:错误。理由如下:

这种观点缩小了课程内容的表现形式。教材只是课程内容的表现形式之一,课程内容的表现形式还应包括课程计划(或教学计划)、课程标准(或教学大纲)。

三、简答题:15~17小题,每小题8分,共24分。

15.我国当前的教育方针是什么?

答:教育方针是教育工作的宏观指导思想,是总的教育方向。教育方针是由国家规定的,是对教育的基本要求,是全国必须统一执行的。我国当前的教育方针主要有以下几点重要内容:

(1)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这是我国教育工作的总方向。

(2)教育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整个教育事业要与国民经济发展的要求相适应,并在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内容和方法上有不断的新的发展。

(3)在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这是教育培养目标的重要标准。“德”不仅仅是品德,还同时包括政治素质和思想素质;“智”也不仅仅是掌握科学文化知识和技能,发展智力,还包括养成科学态度和探索精神;“体”同样不仅仅讲体格、体能和体质,还包括掌握体育知识和技能、娱乐身心、培养高尚情操等。德、智、体全面发展将促进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相结合,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4)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这是我国社会主义教育的总的培养目标。

16.教师专业发展的含义是什么?教师应具备哪些专业能力?

答:(1)教师专业发展的含义

教师专业发展是指教师作为专业人才,在专业思想,专业知识,专业能力等方面不断完善的过程,即由一个专业新手逐渐发展成为专家型教师的过程。它具有多样性、自主性和持续性的特点。

(2)教师的专业能力

教师的专业能力是教师综合素质的最突出的外在表现,也是评价教师专业性的核心因素。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是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所形成的顺利完成某项任务的能力和本领。

一般而言,教师的专业能力应包括:设计教学的能力;表达能力;教育教学组织管理能力;教育教学交往能力;教育教学机智;反思能力,即对自己的教育教学状况进行正确评价的能力;教育教学研究能力;创新能力等。

17.简述“集体教育和个别教育相结合”的德育原则的基本含义及贯彻要求。

答:“集体教育和个别教育相结合”的德育原则是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成功教育经验的总结。马卡连柯指出:教师要影响个别学生,首先要去影响这个学生所在的集体,然后通过集体和教师一道去影响这个学生,便会产生良好的教育效果。

(1)基本含义

“集体教育和个别教育相结合”是指在德育过程中,教育者要善于组织和教育学生热爱集体,并依靠集体教育每个学生,同时通过对个别学生的教育,来促进集体的形成和发展,从而把集体教育和个别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

(2)贯彻要求

组织和培养优良的集体,充分发挥集体的教育力量;

重视个别教育,做到因材施教;

正确处理集体和个别教育的关系,使二者相互促进。

四、论述题:18小题,15分。

18.在近代教育史上,曾出现过教学应“以书本为中心”与“以直接经验为中心”的观点之争。试用“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相统一的规律”对此加以分析论述。

答:(1)教学应“以书本为中心”和“以“间接经验为中心”的观点都是片面的。

(2)“以书本为中心”是指一切以书本理论知识为中心,是教条主义的表现形式,忽略了学生的直接实践经验的重要性;“以直接经验为中心”是指一切以亲身实践所获得的经验为出发点,忽略了书本理论知识的学习。

(3)直接经验就是学生通过亲自活动、探索获得的经验;间接经验是指他人的认识成果。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相结合,反映了教学中传授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与丰富学生感性认识的关系、理论与现实的关系、知与行的关系。要正确认识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在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地位:

学生认识的主要任务是学习间接经验。在教学中,学生主要是学习间接经验,并且间接地去体验。以间接经验为主组织学生进行学习,这是学校教育为学生精心设计的一条认识世界的捷径。

学生学习间接经验是要以直接经验为基础。要使人类的知识经验转化为学生真正理解掌握的知识,必须以个人以往积累的生活经验为基础。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相结合的规律,要求我们在教学过程中正确处理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的关系,既要防止片面强调系统知识传授又要防止片面重视学生个人经验的积累。

(4)总之,要认识到教学过程是特殊的认识过程。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对客观世界的认识是在教师的指导下,主要以接受间接经验来实现的。这些经验经过前人长期实践概括而来,学生借助间接经验认识世界是最简捷、最有效的途径。学生要把间接经验转化为自己的知识必须和直接经验结合起来,直接经验是掌握间接经验的基础。只有将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相统一才能更好完成教学过程,让学生全面地认识世界。

心理学

五、选择题:19~30小题,每小题2分,共2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将所选项前的字母填涂在答题卡相应题号的信息点上。

19.在实验研究中,实验者安排、控制与实施的实验条件称为(   )。

A.自变量

B.因变量

C.无关变量

D.中介变量

【答案】A

【解析】A项,在心理实验中,自变量是由实验者操纵、掌握的变量。B项,实验中由于实验变量而引起实验对象的变化和结果的称为因变量。C项,无关变量,是科研研究中的专业名词,指与自变量同时影响因变量的变化、但与研究目的无关的变量。D项,中介变量是自变量对因变量发生影响的中介,是自变量对因变量产生影响的实质性的、内在的原因。

20.人的心理活动过程包括认知过程、情绪过程和(   )。

A.注意过程

B.意志过程

C.行动过程

D.意识过程

【答案】B

【解析】心理过程是指心理现象发生、发展和消失的过程。它包括认知过程、情绪过程和意志过程。认知过程,是指人在认识客观世界的活动中所表现的各种心理现象。情感过程,是指人认识客观事物时产生的各种心理体验过程。意志过程,是指人们为实现奋斗目标,努力克服困难,完成任务的过程。在意志过程中产生的行为就是意志行为。

21.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这种现象属于(  )。

A.感觉适应

B.感觉对比

C.感觉补偿

D.感觉后效

【答案】A

【解析】感觉适应是指对持续的同一刺激所产生的应激性形态,特别是感受器的适应。经常进入充满兰花之香的屋子,久而久之就不会闻到兰花的香气;而经常出入卖鲍鱼的市场,久而久之就不去会感受到鲍鱼所散发的臭气。这是兰花之香气与鲍鱼之臭气对人的嗅觉持续刺激的结果。

22.知觉反映客观事物的(  )。

A.个别属性

B.整体属性

C.本质属性

D.间接属性

【答案】B

【解析】知觉是一系列组织并解释外界客体和事件的产生的感觉信息的加工过程。知觉是各种感觉的结合,它来自于感觉,但又不同于感觉。两者的不同在于:感觉只反映事物的个别属性,知觉却认识了事物的整体;感觉是单一感觉器官的活动的结果,知觉却是各种感觉协同活动的结果;感觉不依赖于个人的知识和经验,知觉却受个人知识经验的影响。

23.当你在电视广告中看到某演员时,能确认他曾饰演过的角色,这种现象属于(  )。

A.识记

B.保持

C.再认

D.回忆

【答案】C

【解析】再认是指对曾经感知过的事物再度感知的时候,觉得熟悉,认得它是从前感知过的。电视广告中看到某演员时,能确认他曾饰演过的角色是再认的一种表现形式。

24.心情舒畅或者闷闷不乐等微弱而持久的情绪状态是(   )。

A.心境

B.激情

C.应激

D.热情

【答案】A

【解析】A项,心境,是一种微弱、平静而持久的带有渲染性的情绪状态。往往在一段长时间内影响人的言行和情绪。B项,激情是一种强烈的情感表现形式。往往发生在强烈刺激或突如其来的变化之后。具有迅猛、激烈、难以抑制等特点。C项,应激是机体在各种内外环境因素及社会、心理因素刺激时所出现的全身性非特异性适应反应,又称为应激反应。D项,热情是指个体在情境因素下,表现出来的友好愉悦情绪情感。

25.动机具有引发功能、指向功能和(   )。

A.适应功能

B.信号功能

C.预测功能

D.激励功能

【答案】D

【解析】动机,在心理学上一般被认为涉及行为的发端、方向、强度和持续性。人类动机对活动具有引发、指引和激励的功能。

26.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动作技能特点的是(   )。

A.动作对象的物质性

B.动作进行的外显性

C.动作结构的展开性

D.动作认知的观念性

【答案】D

【解析】操作技能也叫动作技能、运动技能,是通过学习而形成的合乎法则的操作活动方式。操作技能的特点表现为:动作对象的物质性、动作进行的外显性、动作结构的展开性。

27.有人认为,南方人精明、北方人豪爽。这种社会心理现象属于(   )。

A.近因效应

B.晕轮效应

C.刻板效应

D.首因效应

【答案】C

【解析】刻板效应,又称定型效应,是指人们用刻印在自己头脑中的关于某人、某一类人的固定印象作为判断和评价人依据的心理现象。

28.直接影响人的活动效率,使活动得以顺利进行的个性心理特征称为(   )。

A.人格

B.能力

C.性格

D.气质

【答案】B

【解析】能力是直接影响人的活动效率,使活动任务顺利完成的个性心理特征。根据能力影响范围的大小,可将能力分为一般能力与特殊能力;根据能力的主动性、独立性、创造性的不同,可将能力分为模仿能力与创造能力;根据能力影响的活动领域的不同,可将能力分为认知能力、操作能力与社交能力。

29.在心理咨询中,厌恶疗法的理论基础是(   )。

A.行为主义理论

B.人本主义理论

C.认知行为理论

D.精神分析理论

【答案】A

【解析】厌恶疗法,是一种较常用的行为治疗技术,其做法是将欲戒除的目标行为(或症状)与某种不愉快的或惩罚性的刺激结合起来,通过厌恶性条件作用,达到使患者最终因感到厌恶而戒除或减少目标行为的目的。其理论基础是行为主义理论中的巴甫洛夫的经典条件反射学说和斯金纳的操作条件反射学说,认为错误的与病态的行为,是在生活经历中特别是心理创伤的体验中,通过学习或条件反射固定下来的,通过再学习、条件反射和强化手段,也能消除和纠正病态行为或功能障碍,建立起健康的行为。

30.在人际交往中,人们都有明显的对自我价值感的维护倾向。这种现象体现的人际交往原则是(  )。

A.情境控制

B.社会交换

C.互相接纳

D.维护自尊

【答案】D

【解析】人际交往原则包括相互性原则、交换性原则、自我价值保护原则和平等原则。对自我价值感的维护体现了个体对自尊的维护。

六、辨析题:31~32小题,每小题6分,共12分。首先判断正确或错误,然后说明理由。并将其写在答题卡相应题号后。

31.随意后注意和随意注意都需要付出意志努力。

答:错误。理由如下:

该观点混淆了随意后注意和随意注意的特征。

(1)随意后注意是注意的一种特殊形式,是指有自觉目的但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它和自觉的目的、任务联系在一起,这方面类似于随意注意,但不需要意志努力,有类似于不随意注意。随意后注意既服从由于当前活动的目的与任务,又能节省意志努力,因而对完成长期的、持续的任务特别有利。

(2)随意注意指的是有预定目的、需要一定意志努力的注意。它是注意的一种积极、主动的形式,是在不随意注意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是人类所特有的心理现象。

32.能力的形成与知识的掌握同步。

答:错误。理由如下:

该观点混淆了能力形成与知识掌握的先后顺序。知识的获得与掌握比较快,而能力的形成与发展比较慢。知识可随年龄的增长而不断积累,而能力则随年龄的增长呈现发展、停滞和衰退的过程。

七、简答题:33~35小题,每小题8分,共24分。

33.简述短时记忆的含义及其特点。

答:(1)短时记忆的含义

短时记忆是指信息在人脑中保持1分钟之内的记忆。由于它主要对来自感觉记忆和长时记忆中所贮存的信息进行有意识的加工,故又称工作记忆。

(2)短时记忆的基本特点

信息保持的时间短暂,最长不超过1分钟;

记忆的容量有限,一般为7±2个组块;

信息容易受干扰,新信息的进入会使原有信息很快遗忘;

信息编码以言语听觉形式为主。

34.简述问题解决的基本过程。

答:问题解决是由一定的情景引起的,按照一定的目标,应用各种认知活动、技能等,经过一系列的思维操作,使问题得以解决的过程。具体包括四大过程:

(1)提出(发现)问题:认识到问题的存在,并产生解决问题的需要和动机。

(2)分析(明确)问题:从笼统和混乱的问题中,找出问题的关健,把握问题的实质,确定解决问题的方向。

(3)提出假设:根据问题的性质,运用有关的知识经验,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案和策略,确定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

(4)经验假设:通过实验与实践活动或者头脑中的思维活动,对所提出的假设进行论证。

35.简述良好意志品质的特征。

答:意志品质是指构成人意志的诸因素的总和。其特征主要包括:

(1)自觉性:个体在行动中具有明确目的,能够深刻认识行动的社会意义并自觉调节和支配自己的行动。

(2)果断性:个体善于迅速明确是非,合理地采取决定并执行决定。

(3)自制性:个体善于控制和支配自己的情绪,约束自己的言行。

(4)坚韧性:个体在行动中坚持决定,百折不挠地克服困难去达到行动的目的。

八、论述题:36小题,15分。

36.家庭是孩子最早接触的社会环境,儿童在家庭中生活时间最长,受到父母的影响最多。因此,心理学家认为“家庭是制造人类性格的工厂”。试根据上述观点简述家庭对儿童性格形成与发展的影响。

答:“家庭是制造人类性格的工厂”这一论断,说明家庭对儿童性格形成与发展具有极为重要的影响。个性的形成和发展是由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共同决定的,其中家庭环境是个性形成与发展中最初的,也是最重要的环境,具体体现为:

(1)父母的教养态度

在专制型教养方式下长人的孩子,容易形成消极、顺从、懦弱等性格特点;

在放任型教育方式下长人的孩子,多表现出任性、独立性差、自我中心等性格特点;

在民主型教养方式下长大的孩子,容易形成活泼、自立、乐于合作等性格特点。

(2)家庭氛围

家庭氛围主要取决于家庭中的夫妻关系。如果夫妻关系融洽。孩子在家中感到愉快、有安全感,容易形成开朗、活泼等性格特点;

如果夫妻关系对立,孩子在家中缺乏安全感、情绪不稳定,则容易形成紧张、焦虑和不安等性格特点。

(3)家庭结构

破裂家庭的孩子由于得不到家庭的温暖和正常的教育,容易形成悲观、孤僻等性格特征;

完整家庭的孩子由于能得到父母的关爱,容易形成乐观、开朗等性格特点。

(4)父母言行

父母是孩子学习的榜样,孩子会经常模仿父母的言行,因此父母的言论和行为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性格的发展。父母言行一致,孩子容易养成诚实等性格特点;父母言行不一则孩子容易养成说谎等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