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内蒙古区情
1.自然地理
(1)地理位置
内蒙古自治区位于中国北部边疆,由东北向西南斜伸,呈狭长形,东西直线距离2400公里,南北跨度1700公里,横跨东北、华北、西北三大区。土地总面积118.3万平方公里,占全国总面积的12.3%,在全国各省、市、自治区中名列第三位。东、南、西与8省区毗邻,北与蒙古国、俄罗斯接壤,国境线长4200公里。
(2)气候
内蒙古自治区受地理位置和地形的影响,形成以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为主的复杂多样的气候。春季气温骤升,多大风天气;夏季短促温热,降水集中;秋季气温剧降,秋霜冻往往过早来临;冬季漫长严寒,多寒潮天气。全年降水量在100/500毫米之间,无霜期在80~150天之间,年日照量普遍在2700小时以上,大兴安岭和阴山山脉是全区气候差异的重要自然分界线。大兴安岭以东和阴山以北地区的气温和降雨量明显低于大兴安岭以西和阴山以南地区。
(3)地形地貌
全区地势较高,平均海拔高度1000m左右,是中国四大高原中的第二大高原,由呼伦贝尔高平原、锡林郭勒高平原、巴彦淖尔—阿拉善及鄂尔多斯等高平原组成。除了高原以外,还有山地、丘陵、平原、沙漠、河流、湖泊。其中高原约占总面积的53.4%,山地占20.9%,丘陵占16.4%,平原与滩川地占8.5%,河流、湖泊、水库等水面面积占0.8%。海拔最高点贺兰山主峰3556m。高原四周分布着大兴安岭、阴山(狼山、色尔腾山、大青山、灰腾梁)、贺兰山等山脉,构成内蒙古高原地貌的脊梁。内蒙古高原西端分布有巴丹吉林、腾格里、乌兰布和、库布其、毛乌素等沙漠,总面积15万平方公里。在大兴安岭的东麓、阴山脚下和黄河岸边,有嫩江西岸平原、西辽河平原、土默川平原、河套平原及黄河南岸平原。这里地势平坦、土质肥沃、光照充足、水源丰富,是内蒙古的粮食和经济作物主要产区。在山地向高平原、平原的交接地带,分布着黄土丘陵和石质丘陵,其间杂有低山、谷地和盆地分布,水土流失较严重。
(4)自然资源
①水资源
内蒙古水资源总量为545.95亿立方米,其中地表水406.6亿立方米。占总量的74.5%;地下水19.35亿立方米,占总量的25.5%。内蒙古自治区的大小河流千余条,其中流域面积在1000平方公里以上的有107条,主要河流有黄河、额尔古纳河、嫩江和西辽河四大水系。大小湖泊星罗棋布,较大的湖泊有295个,面积在200平方公里以上的湖泊有达赉湖、达里诺尔和乌梁素海。
②森林草原湿地资源
a.森林
从东到西分布有大兴安岭原始林区和11片次生林区,以及长期建设形成的人工林区。据2013年全区第七次森林资源清查结果显示,全区林地面积6.6亿亩,森林面积3.73亿亩,均居全国第一位,森林覆盖率21.03%;人工造林保存面积9732万亩;活立木总蓄积量14.84亿立方米,森林蓄积13.45亿立方米,均居全国第5位。“十二五”期间,全区累计完成造林绿化面积5415万亩,约占全国任务的1/9。完成重点区域绿化615万亩,打造各级各类精品工程380多个。据调度统计,2016年全区共完成营造林任务1511万亩,完成重点区域绿化任务233万亩。
b.草原
天然草场辽阔而宽广,总面积位居中国五大草原之首,是中国重要的畜牧业生产基地。草原总面积达8666.7万公顷,其中可利用草场面积达6800万公顷,占中国草场总面积的1/4。根据2014年第五次全国荒漠化和沙化监测结果,全区荒漠化和沙化土地面积分别为9.14亿亩和6.12亿亩,与2009年相比分别减少625万亩和515万亩。
c.湿地
内蒙古有湿地面积9015.9万亩,占全国湿地面积的11.25 %,居全国第三位。
③动植物资源
a.植物
全区搜集到的种子植物和蕨类植物2351种,其中野生植物2167种,引种栽培的有184种。被列为第一批国家保护的珍稀野生植物有24种。野生植物以山区植物最为丰富。有丰富的森林和草原植物,还有草甸、沼泽与水生植物。草原共有维管束植物l 668种,有饲用价值的900余种,优良牧草200余种。
b.动物
全区有兽类24科114种,占全国兽类450种的25.3%。兽类中有产业狩猎价值的50余种,珍贵稀有动物10余种。鸟类5l科365种, 占全国鸟类1186种的3l%。被列入国家一、二、三类保护的兽类和鸟类共49种。蒙古野驴和野骆驼是世界上最珍贵的兽类,驯鹿是内蒙古特有的动物,百灵鸟是自治区区鸟。此外,鼠类是内蒙古草原上占优势的居住者。全区有啮齿动物54种,约占全国种数的35%,多属害兽。
④矿产资源
截止到2015年底,本区保有资源储量居全国之首的有17种、居全国前3位的有43种、居全国前10位的有85种。稀土查明资源储量居世界首位;查明天然气地质储量18154.12亿立方米,探明石油地质储量62361.28万吨。全区煤炭保有资源储量为4110.65亿吨,占全国总量的26.24%,居全国第一位。全区金、银矿保有资源储量金688.86吨,银48817吨 ;铜、铅、锌3种有色金属保有资源储量5041.18万吨。本区是我国发现新矿物最多的省区。自1958年以来,中国获得国际上承认的新矿物有50余种,其中10种发现于内蒙古,包括钡铁钛石、包头矿、黄河矿、索伦石、汞铅矿、兴安石、大青山矿、锡林郭勒矿、二连石、白云鄂博矿。包头白云鄂博矿山是世界上最大的稀土矿山。
⑤旅游资源
a.资源概况
内蒙古旅游资源丰富,概括起来有十大景观,即草原、森林、沙漠、河流、湖泊、温泉、冰雪、边境线、民族风情、历史古迹。其中不乏世界级精品,如成吉思汗陵、昭君墓、古长城、阴山古刹五当召、五塔寺、贝子庙等。呼伦贝尔草原是中国最美的天然草原,克什克腾旗世界地质公园、阿尔山火山遗址地质公园等景观独特,科学价值高。
b.旅游业发展
截至2014年末,全区确定的自然保护区182个。其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9个,自治区级自然保护区60个。自然保护区面积1261.9万公顷;分别为森林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荒漠生态系统、野生动植物物种等类型,数量居全国第四位。生态示范区建设试点单位25个。湿地类型自然保护区39处,国家湿地公园14处。共有世界地质公园2个,国家地质公园5个,省级地质公园10个。地质遗迹保护区17个。
2.人文地理概况
(1)人口统计
截止2016年年末全区常住人口为2520.1万人,比上年增加9.1万人。其中,城镇人口为1542.1万人,乡村人口为978.1万人;城镇化率达61.2%,比上年提高0.9个百分点。男性人口为1302.5万人,女性人口为1217.6万人。全年出生人口为22.7万人,出生率为9.0‰;死亡人口为14.3万人,死亡率为5.7‰;人口自然增长率为3.3‰。
(2)行政区划
现设呼和浩特、包头、乌海、赤峰、通辽、鄂尔多斯、呼伦贝尔、乌兰察布、巴彦淖尔9个市;兴安、阿拉善、锡林郭勒3个盟;另外有满洲里、二连浩特2个计划单列市;52个旗(其中包括鄂伦春、鄂温克、莫力达瓦达斡尔3个少数民族自治旗),17个县,11个盟(市)辖县级市,21个区。
(3)民族分布
由蒙古、汉、满、回、达斡尔、鄂温克、鄂伦春、朝鲜等55个民族组成。其中,人口在100万以上的有汉族、蒙古族;人口在10万以上的有回族和满族;人口在1万以上的有朝鲜族、达斡尔族、鄂温克族;少数民族人口505.6万人,占全区总人口的20%;蒙古族人口442.6万人,占全区总人口的17.1%。
(4)民族文化
①马头琴音乐
马头琴是中国蒙古族民间拉弦乐器,蒙古语称“绰尔”。琴身木制,长约一米,有两根弦。共鸣箱呈梯形,声音圆润,低回宛转,音量较弱。相传有一牧人怀念死去的小马,取其腿骨为柱,头骨为筒,尾毛为弓弦,制成二弦琴,并按小马的模样雕刻了一个马头装在琴柄的顶部,因此得名。
②呼麦
内蒙古草原节上听到一种很好听的喉音,那就是“呼麦”。“呼麦”,又名“浩林·潮尔”,是蒙古族复音唱法潮尔的高超演唱形式,是一种“喉音”艺术。呼麦是一种古老的歌唱方式,已经有千年历史,而今已是蒙古国宝级的艺术,在全世界独一无二。
③牛皮方寸写丹青
青年画师们以优质的整张牛皮为“纸”,采用特殊配制的颜料,经过绘画、线刻、浮雕等十几道工序制成工笔细腻、色彩清新的牛皮工艺画,展示出草原文化艺术的独特魅力。蒙古族牛皮画具有数百年的历史,经过历代画师不断改进,技艺水平不断提高。
④刺绣
蒙古族刺绣以衣着装饰为主,花纹图案流传于游牧民族的签、绷、缭、缀、纳、雕、刺直隐缝绷、云水纹等蒙古族缝纫技艺。蒙古服饰的刺绣和蒙古包盖毡的刺绣以及马具的刺绣等,以鲜明的民族特色、地方特色和形象、朴实、亲切、精美等诸多技艺特点,给人们极大的感召力。
(5)历史沿革
①远古
5000多年前,内蒙古已经是仰韶文化的分布范围。
②先秦
春秋战国之前,一些北方的游牧民族,如匈奴和东胡人在今天的内蒙古地区游牧生活。据《史记》记载,夏桀的儿子淳维在夏朝灭亡后北逃建匈奴。“东胡”一名最早见于先秦的《逸周书》,考证认为,早在商初东胡就活动在商王朝的北方。
战国后期,燕国、赵国、秦国的领土已经拓展到今天的内蒙古地区,赵武灵王推广“胡服骑射”,打败林胡、楼烦这两个游牧民族之后,在今呼和浩特托克托县建云中城。燕将秦开击败东胡之后,构筑“燕北长城”。秦国的北部领土也拓展到今天的内蒙古地区,成为西部霸主。
②秦汉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派蒙恬率兵北驱匈奴,又修筑万里长城,连接和增建加固从前各国的长城,以防御匈奴。阴山山脉南部,如云中郡,是边防重镇。
汉初,匈奴族在冒顿单于的统治下,势力空前强大,不断向外扩地,公元前206年灭了东胡,余部聚居乌桓山和鲜卑山,形成后来的乌桓族与鲜卑族,从此东胡的名字从历史上消失。东汉末年,乌桓部落被曹操攻克,乌桓山便不见于史籍。
同时,匈奴骑兵不断骚扰汉边,还发生了高祖刘邦“白登之围”事件。由于国力不逮,加上有诸多内政事务亟待处理,只能对匈奴采取和亲政策,出嫁公主,赠送丝绸、粮食等物品,与其约为兄弟,以缓解匈奴的袭扰,一直蒙受很大的耻辱。在军事上,则主要采取消极防御的方针,尽量避免与匈奴进行决战。
直到汉武帝登基后,凭藉前辈“文景之治”所创造的物质基础,积极从事于反击匈奴的战争准备。在军事上健全军制,加强骑兵部队的建设,选拔适应指挥骑兵作战的年青将领,修筑军事要道。从元光六年(公元前129年)开始,先后派卫青、霍去病等良将北征远伐,历时四十四年之久,经过漠南之战、河西之战和漠北之战三次战略大反击,彻底解除匈奴威胁。匈奴势力两次分裂成北匈奴和南匈奴,其中北匈奴逐渐北迁、西迁。南匈奴逐渐内徙,后在五胡乱华期间被消灭。
③两晋南北朝
4世纪西晋灭亡后,鲜卑陆续在北方建立前燕、代国、后燕、西燕、西秦、南凉、南燕及北魏等国,而漠北则由鲜卑别支柔然称霸。公元439年鲜卑人拓跋珪建立的北魏统一北方,之后时常与柔然发生冲突。而后北魏经历六镇之乱后分裂成东魏、西魏,东魏、西魏;随后也分别被北齐、北周所篡。最后北周统一华北。公元581年,北周贵族杨坚篡位建隋。原本为柔然汗国锻奴的突厥部落,在酋长阿史那土门的带领下,于公元552年颠覆了柔然汗国,建立突厥汗国(552年~630年)
④隋唐五代
公元583年,因隋分化离间,突厥分裂为东突厥、西突厥。隋开皇十九年(599年),东突厥突利可汗在突厥内战中战败只身南下归附隋朝,隋文帝册封突利可汗为启民可汗。在隋朝的大力扶持下,启民政权在内蒙古建立。这个政权直辖于隋朝中央政府。隋炀帝曾先后两次出塞北巡,开中原王朝皇帝亲临塞北藩属政权巡视的先例。隋大业七年(611年),西突厥处罗可汗亦降隋。隋朝短暂的控制了大约今内外蒙古全境。
唐太宗时,突厥颉利可汗南下侵唐,迫使唐结渭水之盟。突厥颉利可汗的牙帐在定襄(今内蒙古清水河县林格尔北土城子古城),贞观四年(630年)正月,唐将李靖率三千精骑夜袭阴山趁黑夜攻下颉利可汗的牙帐所在地,迫使颉利可汗逃遁铁山(今内蒙古白云鄂博),贞观四年(630年)三月颉利被俘,东突厥亡。唐军把颉利带到长安,颉利可汗后投降唐朝,老死长安。
唐朝在突利可汗故地设置顺、祐、化、长四州都督府,颉利可汗故地置定襄都督府、云中都督府。646年,唐朝联合回纥等铁勒部落,击灭薛延陀。由燕然都护府管理铁勒故地,治所在阴山之麓(今内蒙古杭锦后旗),辖境东到大兴安岭、西到阿尔泰山、南到戈壁、北到贝加尔湖的整个蒙古高原。650年,唐高宗永徽元年,大将高侃率军俘自立突厥的车鼻可汗,突厥故土尽为唐有。657年,唐高宗显庆二年,大将苏定方率兵讨伐西突厥,大败突厥兵马,沙钵罗可汗阿史那贺鲁西逃,苏定方命萧嗣业率兵继续追击,最终擒获。唐高宗设瀚海都护府(后改为单于都护府),治所在云中故城(今内蒙古和林格尔西北土城子),领狼山、云中、桑干三都督、苏农等二十四州。
唐安史之乱后,内蒙古地西部为回鹘国控制,以明教为国教。东部为兴起的契丹人的势力范围。五代初年,契丹入侵,916年,契丹占领云中故城,单于都护府废除。
⑤辽金时期
五代十国初柔然人的一支后裔契丹人耶律阿保机于907年创立了契丹部族政权,916年建立契丹国,947年更国号为辽国,期间在今内蒙古赤峰市巴林左旗附近建立了蒙古草原上的第一个都城上京。辽代“丰州”为今呼和浩特市附近。
居住在黑龙江的中下游地区的黑水靺鞨中的一支女真族,原为辽朝臣属,公元1114年,首领完颜阿骨打统一女真诸部后起兵反辽。于翌年在上京会宁府(今黑龙江哈尔滨)建都立国,国号大金,建元“收国”,是为金太祖,并于1125年灭辽朝,1127年再灭北宋。金朝鼎盛时期统治疆域包括今天的中国大陆淮河北部、秦岭东北大部分地区和俄罗斯联邦的远东地区,疆域辽阔。
辽被金灭了之后,蒙兀室韦人的一个小小分支的后裔蒙古人进入这一地区,今内蒙古的大部地区还是属于金国的范围。1234年,金国在南宋和蒙古南北夹击下覆亡。
⑥蒙元时期
1206年成吉思汗建立了大蒙古国,54年之后元世祖忽必烈在中原建立了元朝。忽必烈迁都大都前的上都(开平城)就在今内蒙古的锡林郭勒盟正蓝旗境内,多伦县西北闪电河畔。1260年,蒙哥汗死后,留守首都的阿里不哥被蒙古本土的贵族推举为大汗,据有漠北。忽必烈闻讯后,也在开平自立为大汗,据有漠南。双方遂展开激烈内战,历时四年之久。1264年阿里不哥力竭投降,忽必烈把他幽禁,不久逝世,或谓遭忽必烈毒杀。漠北、漠南尽为忽必烈所有。忽必烈迁都于燕京,并改称大都。由于政治中心南移,漠北置和林宣慰司都元帅府镇守。后改为岭北等处行中书省,省会和林,管辖范围大概为今内蒙古北部、蒙古国全境、西伯利亚南部。
⑦明朝时期
明朝成立后,大将徐达北伐攻陷元大都,元朝残余势力退回漠北,1388年三月,明将蓝玉率师十五万北进。在捕鱼儿海(今贝尔湖)附近,大败北元第三个皇帝脱古思帖木儿,至此,黄金家族丧失了在蒙古人中至高无上的中央汗国地位,大多数蒙古部落宣布脱离它而独立,分裂出鞑靼、瓦剌和兀良哈等部。明朝在漠南地区先后设置了卫所40多处,分别为九大塞王辖区,永乐元年后诸卫非徒既废。鞑靼在天顺年间(1457~1464)开始有规模地进入河套,15世纪末,东部蒙古首领达延汗统一漠南蒙古实现“中兴”。1572年,蒙古首领达延汗的孙子阿勒坦汗率土默特部驻牧呼和浩特,并在今玉泉区境内建“库库和屯”城,从此土默特部从草原游牧过渡到定居生活。阿勒坦汗在此前和明朝订立藩属关系,阿勒坦汗被奉为“顺义王”。明政府于万历年间赐汉名“归化”,意思是令少数民族归顺王化。
⑧清朝时期
建州女真部首领清太祖努尔哈赤1583开始统一女真,1616年建立后金,1619年统一女真诸部。1636年,清太宗皇太极改国号为清。这一年前后,漠南蒙古16个部49个封建主归属于清朝。此后,漠北蒙古和青海的厄鲁特蒙古各部封建主先后向清朝遣使纳贡。同时,沙俄的侵略魔爪伸进了我国新疆厄鲁特蒙古地区,并收买和策动厄鲁特准噶尔部贵族噶尔丹等对青海蒙古、漠北蒙古和漠南蒙古发动侵袭,清朝经过多次用兵,终于在1776年平定了准噶尔少数贵族的叛乱,重新统一了蒙古族地区。为了加强对蒙古族的统治,在重新调整蒙古原来的大小封建领地“兀鲁斯”、“鄂托克”的基础上,清政府参照满族的八旗制,在蒙古族地区建立了盟旗制度。
清朝雍正十三年(1735年)至乾隆四年在今呼和浩特东部新建军事驻防城,命名为“绥远城”,后将“归化”、“绥远”两城合并为归绥县。清朝时漠南蒙古没有统一的行政区划,内札萨克49旗分属于6个盟,同时呼伦贝尔地区隶属黑龙江。
鸦片战争后,沙俄不仅通过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侵占了中国大片领土,还攫取了各种特权,倾销商品、输出资本、修筑铁路、掠夺资源,控制蒙古地区的经济命脉,掠夺和搜刮财富。
太平天国运动时期,蒙古族人民掀起了反对清朝政府和蒙古族封建统治阶级的斗争。1858年,内蒙古伊克昭盟乌审旗爆发了由贫困牧民丕勒杰等领导的“独贵龙”运动(或作“多归轮”,蒙古语“环形”、“圈子”之意),反抗贵族官吏的苛捐杂税和兵差徭役。内蒙古东部则有蒙古族白凌阿领导的义州、朝阳起义。
⑨中华民国
辛亥革命时期,沙俄趁机勾结和支持少数封建上层和喇嘛活佛——哲布尊丹巴等在蒙古地区策动所谓“独立”、“自治”,煽动民族败类发动叛乱,妄图借机吞并蒙古地区。清亡之后喀尔喀蒙古走向独立,而内蒙古则在中华民国的统治下,分属于若干省。1913年,国民政府改今呼和浩特为归绥县,1928年,绥远建省,以归绥县城区设立归绥市,作为省会。内蒙古地仍然没有统一的行政区划,分属于绥远省、热河省、察哈尔省、宁夏省、黑龙江省等。
辛亥革命后,日本帝国主义加快侵略步伐。抗日战争期间,漠南蒙古的一部分地区曾被日本军占领,德王为首的群体与日本帝国合作,成立“蒙疆联合自治政府”等机构,管理内蒙古部分地区。20世纪30年代初,内蒙古大部分地区沦为日本帝国主义的殖民地。他们网罗蒙、汉奸头目,如德穆楚克栋鲁普(即德王)、李守信、王英等,拼凑伪军,建立傀儡政权,对沦陷区蒙、汉各族人民进行残暴统治。日本人将归绥市改为“厚和特别市”。日本战败后,复称归绥市。
⑩解放后
1947年4月23日,在王爷庙(今乌兰浩特市)举行内蒙古人民代表会议,来自内蒙古大部分盟旗的蒙古、达斡尔、鄂温克、汉、满、回、朝鲜等各民族代表393人出席会议。会议通过决议,成立了内蒙古自治政府,包含了察哈尔省、兴安省以及宁夏省、热河省、黑龙江省和绥远省的部分地区,选举乌兰夫为自治政府主席。会议决定每年的5月1日为内蒙古自治政府成立纪念日。
1949年11月,经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总理周恩来批准,自治政府迁址张家口;1952年11月张家口划归河北省。1954年,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迁到归绥市,并改称呼和浩特市,定为内蒙古自治区首府。
1955年,撤销热河省。赤峰、乌丹、宁城3县及敖汉旗、喀喇沁旗、翁牛特旗3旗划归内蒙古自治区昭乌达盟。1969、1979两次大幅度政区调整,确定了今天内蒙古自治区的范围。
2000年后,中国政府提出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政策,位于内蒙古东部的呼伦贝尔市、兴安盟、通辽市和赤峰市四盟市被正式纳入到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总体规划。
(6)社会经济
①农业
a.种植业
2016年农作物总播种面积794.7万公顷,比上年增长5.0%。其中,粮食作物播种面积578.5万公顷,增长1.0%。粮食总产量达2780.3万吨,比上年下降1.7%;油料产量225.5万吨,增长16.5%;甜菜产量266.8万吨,增长15.9%;蔬菜产量1502.3万吨,增长3.9%;水果(含果用瓜)产量316.3万吨,增长6.6%。
b.畜牧业
2016年全区牧业年度牲畜存栏头数达13597.9万头(只),比上年增长0.1%;牲畜总增头数7847万头(只),总增率达57.8%。牧业年度良种及改良种牲畜总头数12398万头(只),良种及改良种牲畜比重91.2%,比上年提高0.9个百分点。全年肉类总产量258.9万吨,比上年增长5.4%。其中,猪肉产量达到72.1万吨,增长1.8%;牛肉产量达到55.6万吨,增长5.1%;羊肉产量达到99.0万吨,增长6.9%。牛奶产量734.1万吨,下降8.6%;禽蛋产量58.0万吨,增长2.8%。
b.工业
2016年全年全部工业增加值7758.2亿元,比上年增长7.0%。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增长7.2%。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轻工业增加值增长5.9%;重工业增加值增长7.5%。
从主要工业产品产量看,2016年全区原煤产量达84558.9万吨,比上年下降7.0%;焦炭产量2816.7万吨,下降7.4%;天然气产量299.2亿立方米,增长3.2%;发电量达到3949.8亿千瓦小时,增长0.5%,其中,风力发电量464.2亿千瓦小时,增长13.8%;钢材产量2016.8万吨,增长6.3%;铝材产量272.9万吨,增长48.4%。
c.国内外贸易
2016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700.8亿元,比上年增长9.7%。按经营单位所在地分,城镇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6056.1亿元,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90.4%,增长9.5%;乡村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644.6亿元,增长12.0%。2016年实际使用外商直接投资额39.7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7.8%。
d.进出口
2016年海关进出口总额772.8亿元(人民币,下同),比上年下降2.1%。其中,出口总额295.3亿元,下降15.7%;进口总额477.5亿元,增长8.7%。
e.旅游
2016年全年实现旅游总收入2714.7亿元,比上年增长20.3%。接待入境旅游人数177.9万人次,增长10.7%;旅游外汇收入11.4亿美元,增长18.4%。国内旅游人数9627.4万人次,增长15.3%;国内旅游收入2635.6亿元,增长20.1%。
f.交通
2016年,公路总里程突破19万公里,其中高速公路5153公里,实现了全部乡镇(苏木)通油路,96%行政村(嘎查)通沥青水泥路。截至2016年底,内蒙古辖区正式运营的机场有21个。2016,内蒙古地区旅客吞吐量达到17991713人次,货邮吞吐量达到74916.0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