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河南省情
(一)自然地理
1.地理位置
河南位于我国的中东部,黄河的中下游,华北平原的南部,秦岭山系余脉的东端。因省域的大部分地区位于黄河以南,故称河南;因古时为九州之中的豫州,故简称豫;因豫州位于九州之中,所以又有“中州”、“中原”之称。河南地处北纬31°23′~36°23′,东经110°21′~116°39′。河南全省土地总面积16.7万平方千米,占全国总面积的1.73%,在全国34个省级行政区中,位居第17位。整个省域南北纵跨530千米,东西横亘580千米。河南省与周围6省毗邻,东接安徽、山东,北接河北、山西,西连陕西,南临湖北,呈望北向南、承东启西之势,处于我国第二阶梯向第三阶梯的过渡地带。
2.地形地貌
河南省呈西高东低地势,北、西、南三面千里太行山脉、伏牛山脉、桐柏山脉、大别山脉沿省界呈半环形分布,中、东部为黄淮海平原,西南部为南阳盆地。河南省境内平原和盆地、山地、丘陵分别占总面积的55.7%、26.6%、17.7%。灵宝市境内的老鸦岔为全省最高峰,海拔2413.8米,最低处在固始县的淮河出省处,仅23.2米。
3.气候气象
河南四季分明,属大陆性季风气候区,气温的年变化特点是:冬冷夏热,春秋适宜,四季变化显著。1月是一年中最冷的月份,7月是一年中最热的月份,春季(3~5月)气温回升较快,秋季(9~11月)气温下降急速。河南省降水量的时间分布很不均匀:53%的降水分布在6、7、8三个月,7月份最多,12月份最少。太阳辐射的季节差异、河南省地理条件及大气环流变化的不同,是造成雨量分布不均的原因。全省多年平均降水量为738.7毫米,最多的是淮南的光山县,最少的是豫北的长垣县。河南多年平均日照时数为2113.3小时,5、6月份日照时数最长时,日照百分率只在冬春交替时略低,年平均达47.7%。
4.自然资源
(1)土地资源
河南省土地总面积16.55万平方公里,全省农用地(耕地、园地、林地、牧草地、水面)面积1183.20万公顷,占全省土地总面积的71.48%。耕地面积811.03万公顷,占全省土地总面积的48.99%。其中旱地面积412.90万公顷,占耕地总面积的50.92%;灌溉水田、水浇地和菜地面积389.56万公顷,占48.03%。耕地集中分布在黄淮海平原、南阳盆地及豫西黄土区,其中水田集中分布在水热条件优越的淮河以南和用水条件较好的黄河两岸地带。园地面积30.83万公顷,占全省土地总面积的1.86%。其中果园分布广泛,尤以苹果园最为突出,多分布面积2万公顷以上的有三门峡、商丘和南阳三市,林地面积283.16万公顷,占全省土地总面积的17.11%。林地分布面积最大的是南阳市,最少的是漯河市。牧草地面积1.45万公顷,基本属于天然草地类,占全省土地总面积的0.09%。主要分布在丘陵山区,分布面积最大的是信阳市。水面面积56.73万公顷,占全省土地总面积的3.43%。分布面积最大的是信阳市,其次是南阳市。
(2)水资源
河南横跨海河、黄河、淮河、长江四大水系,境内有1500多条河流纵横交织,流域面积10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有493条。黄河横贯中部,境内干流711公里,流域面积3.62万平方公里,约占全省面积的1/5。省境中南部的淮河,支流众多,水量丰沛,干流长340公里,流域面积8.83万平方公里,约占全省面积的1/2。北部的卫河、漳河流入海河。西南部的丹江、湍河、唐白河注入汉江。全省水资源总量413亿立方米,水资源人均占有量440立方米。水力资源蕴藏量490.5万千瓦,可供开发量315万千瓦。
①植物
全省林木覆盖率为16.35%。用材树种主要有马尾松、杉木、华山松、油松 、泡桐、杨、柳、榆、槐等。药用植物多达1200余种,其中辛荑、山萸肉产量均居全国第1 位,四大怀药(焦作出产的山药、牛膝、地黄、菊花等)闻名海内外。竹类有6属、21种、1个变种、2个变型。山林之中还有极为丰富的猴头菇、木耳、猕猴桃等菌类和水果。农作物有78种之多,主要粮食作物有小麦、玉米、水稻、大豆、甘薯等,主要经济作物有棉花、烟叶、芝麻、油菜籽、花生、柞蚕丝、茶叶、药材、花卉、食用菌、牧草、果树等。其中粮、棉、油、芝麻、烟叶等的产量长年稳居全国前列。此外,信阳 毛尖是国内名茶之一,洛阳牡丹享誉中外。
②动物
河南动物资源丰富,已知陆生脊椎野生动物520种,占全国总数的23.9%,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90种。其中,国家一、二级保护物种有金钱豹、丹顶鹤、大鸨、天鹅、麝、麋鹿、青山羊、猕猴、水獭、白冠长尾雉、金雕、大鲵等,饲养动物约60种,其中优良地方畜禽品种22种。河南水域中淡水鱼类很丰富,其中黄河鲤鱼,淇河鲫鱼和丹江的鲴、鳜等都是较名贵的鱼类。特种水生经济动物也有广泛分布,主要有昆蛳、河蚌、黄蚬、草虾、青虾、娃娃鱼、小娃娃鱼、金龟、夹板龟、甲鱼等。
(4)矿产资源
截至2016年底,河南已发现的矿种144种,已查明资源储量的矿种110种,已开发利用的矿种93种。其中,能源矿产6种,金属矿产23种,非金属矿产62种,水气矿产2种。2016年新发现大中型矿产地19处。
(5)旅游资源
①综述
河南省现有世界文化遗产6项25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358处,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13处,世界地质公园4处,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12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3处,中国国家森林公园34处。
②重点景区(景点)
太昊陵,位于周口市淮阳县,是太昊伏羲的陵墓,修建于距今约7000年。位居中华十八大名陵之首。淮阳古称“宛丘”,是伏羲定都和长眠之地,被认为是中华姓氏文化、农耕文化和龙图腾的发源地。
安阳殷墟, 位于周口市淮阳县,是太昊伏羲的陵墓,位居中华十八大名陵之首。淮阳古称“宛丘”,是伏羲定都和长眠之地,被认为是中华姓氏文化、农耕文化和龙图腾的发源地。
黄帝故里,位于新郑市,新郑是国内史学家公认的位居五帝之首轩辕黄帝出生、创业和定都之地。中国人从春秋起开始在新郑轩辕丘祭拜人文始祖黄帝,一直延续至今。“黄帝故里拜祖大典”被称为中华第一大典。
夏都二里头遗址,距今约4000年,因发现于洛阳偃师二里头而得名,被学界认为是夏朝的都城。这里出土了中国最早的青铜礼器。
郑州商城,位于郑州市管城区,是商朝早期比较重要的都城。这是郑州成为古都的原因之一。
安阳殷墟,因发现了世界上最大的青铜器司母戊方鼎和甲骨文而轰动世界,被称为20世纪人类10大考古发现之首。甲骨文是一种常用字在5000字左右的一种比较成熟的文字,是世界上四种最古老的文字中唯一流传下来的文字。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
白马寺,中国第一古刹白马寺始建于东汉永平十一年(公元68年),是佛教传入中国后所建的第一座官办寺院,是中外文化交流的有力见证,世界著名伽蓝,有中国佛教的“祖庭”和“释源”之称。寺内保存了大量元代夹纻干漆造像如三世佛、二天将、十八罗汉等,弥足珍贵。
龙门石窟,开凿于北魏迁都洛阳后,是中国石刻艺术宝库,位于洛阳市南郊伊河两岸的龙门山与香山上。南北长达1公里,今存有窟龛2345个,造像10万余尊,碑刻题记2800余品。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
开封清明上河园, 其中“龙门二十品”是书法魏碑精华,褚遂良所书的“伊阙佛龛之碑”则是初唐楷书艺术的典范。
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包括少林寺(常住院、初祖庵、塔林)、东汉三阙(太室阙、少室阙、启母阙)、中岳庙、嵩岳寺塔、会善寺、嵩阳书院、观星台共8处11项历史建筑。其中中岳庙是五岳名山中规模最大的道教建筑群;嵩阳书院是宋代四大书院之一;观星台是现存世界上最早的天文台。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
武侯祠,坐落于南阳市城西卧龙岗上,初建于魏晋,盛于唐宋,有1800多年历史,是三国时期著名政治家、军事家诸葛亮十年躬耕隐居地和历代祭祀诸葛亮的地方,也是汉昭烈皇帝刘备“三顾茅庐”处,历史上著名的“三分天下”和“草庐对策”发源地,为豫西南历史名胜之首。
开封铁塔,始建于公元1049年(北宋皇祐元年),是我国于1961年首批公布的国家重点保护文物之一,素有“天下第一塔”的美称。铁塔高55.88米,八角十三层,因此地曾为开宝寺,又称“开宝寺塔”,又因遍体通彻褐色琉璃砖,混似铁铸,故从元代起民间称其为“铁塔”。建成九百多年来,历经战火、水患、地震等灾害,但至今仍巍然屹立。
商丘古城,(现存地上部分)于明弘治十六年(公元1503年)破土动工,历时八载,于明正德六年(公元1511年)竣工,距今已有500余年的历史。由砖城、城湖、城廓三部分构成,城墙、城廓、城湖三位一体、外圆内方,成一巨大的古钱币造型,有商丘作为华夏之邦商人、商品、商业发源地之隐喻。现今商丘古城下同时叠压着春秋时期的宋国都城、秦汉和隋唐时期的睢阳城、宋代应天府南京城等6座都城、古城。商丘古城是当今世界上现存的唯一一座集八卦城、水中城、城上城为一体的大型古城遗址。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
红旗渠,是20世纪60年代,林州市人民在极其艰难的条件下,从太行山腰修建的引漳入林工程,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被誉为“人工天河”。红旗渠精神: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勇敢、无私奉献。
太行大峡谷,地处林州市石板岩镇境内,南北长50公里,东西宽1.5公里,海拔800—1739米,相对高差1000米以上。景区总面积89平方公里,其植被覆盖率为90%,有天然氧吧之美誉。
宝天曼,位于南阳市内乡县,地处伏牛山腹地,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也是河南省唯一一处被列入联合国“人与生物圈保护计划”的自然保护区。它以遮天蔽日的原始森林和众多的野生动物而饮誉中原,成为同纬度生态结构保存最为完整的地区和河南省生物多样性的分布中心,被誉为“天然的特种宝库”、“植物王国”。
芒砀山,古称砀山,位于永城市,是汉高祖刘邦斩蛇起义之地,中国第一位农民起义领袖陈胜亦埋葬于此;有中国最大的汉墓群汉梁王墓群,景区内古迹名胜比比皆是,名人轶事佳话频传,西汉王陵内出土的国宝级文物“四神云气图”"、“金缕玉衣”等中华瑰宝交相生辉。
(4)文化名人
①政治、军事名人
炎帝、伏羲、黄帝、契(阏伯)、唐尧、虞舜、大禹、商汤、伊尹、姜子牙、比干、宋襄公、郑庄公、梁惠王、信陵君、春申君、百里奚、李悝、商鞅、范雎、庞涓、吕不韦、李斯、聂政、荆轲、陈胜、吴广、张良、陈平、晁错、袁绍、司马懿、司马昭、司马炎、徐庶、荀攸、荀彧、郭嘉、许攸、魏延、黄忠、邓艾、钟会、李严、谢安、谢玄、花木兰、韩擒虎、贺若弼、长孙无忌、张说、褚遂良、李隆基、姚崇、王仙芝、冉闵、赵匡胤、赵光义、石守信、司马光、赵构、岳飞、牛金、杨家将、史可法、施琅等。
②思想、文学、艺术名人
老子、墨子、庄子、列子、惠子、韩非子、鬼谷子、尉缭子、许慎、苏秦、申不害、公孙龙、陈抟、贾谊、蔡邕、阮籍、山涛、钟嵘、干宝、庾信、谢灵运、谢道韫、杜甫、白居易、韩愈、元稹、刘禹锡、李商隐、李贺、高适、岑参、程颐、程颢、苏舜钦、范缜、崔颢、谢朓、范晔、蔡邕、钟繇、吴道子、褚遂良、孙过庭、鲜于枢、赵佶、王铎、李梦阳、侯方域等。
③宗教、科学名人
扁鹊、范蠡、郑国、石申、桑弘羊、张衡、张仲景、慧可、玄奘、韩湘子、神秀、陈抟、李诫、僧一行等。
(二)人文地理
1.行政区划
截至2016年底,河南共下辖17个地级市,即郑州、开封、洛阳、平顶山、安阳、鹤壁、新乡、焦作、濮阳、许昌、漯河、三门峡、南阳、商丘、信阳、周口、驻马店;1个省直管市、52个市辖区、20个县级市、85个县,省会郑州市。
2.人口与民族
(1)人口
2016年,河南常住人口9532.42万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4623.22万人,城镇化率48.5%,比上年末提高1.65个百分点。出生人口142.61万人,出生率13.26‰;死亡人口76.47万人,死亡率7.11‰;自然变动净增人口66.14万人,自然增长率6.15‰。
河南常住人口中以汉族人口为主体,汉族人口约占全省人口的99.66%,少数民族人口约占全省人口的0.34%。
(2)民族
全省少数民族人口147.7万,其中回族125.8万人,仅次于宁夏回族自治区、甘肃省,居全国第三位。蒙古族9.3万人,满族7.6万人,维吾尔族0.3万人。(数据统计截至2015年)全省少数民族分布于各县(市、区),呈大分散、小聚居特征。从分布面积看,少数民族10万人以上的省辖市有4个(郑州、南阳、周口、商丘),少数民族万人以上的县(市、区)有50个,千人以上乡(镇、办)395个。全国5个城市民族区河南占3个,分别是郑州市管城回族区、开封市顺河回族区、洛阳市瀍河回族区。
3.历史人文
(1)历史沿革
①远古
1978年9月发掘的南召猿人说明50万年前就有人类在河南生息和繁衍。
②夏商周
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国家——夏朝建都阳城(今登封),先后迁都斟鄩(今偃师二里头)、商丘、阳翟(今禹州)。
商朝发源于河南商丘,其首都亳(今商丘)、西亳(今偃师)、殷(今安阳)和朝歌均在河南境内,其中殷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有文献可考、并为考古学和甲骨文所证实的都城,是中国历史上可以肯定确切位置的最早的都城。
西周营建东都成周洛阳,东周建都洛阳,众多诸侯国的都城也均在河南境内。
③秦汉
秦王朝建立后,在今河南境内设置三川郡(治雒阳,今洛阳)、砀郡(治睢阳县,今商丘睢阳区)、陈郡(治陈县,今淮阳县)、南阳郡(治宛县,今南阳宛城区)、颍川郡(治阳翟县,今禹州)、河内郡(治野王县,今沁阳)、东郡(治濮阳县,今濮阳西南)等。
西汉在河南设豫州刺史部,辖颍川郡、汝南郡、沛郡,以及梁国(都睢阳)。东汉王朝建都洛阳,河南成为东汉全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④魏晋南北朝
东汉之后形成三国鼎立局面,河南属魏国,曹操起兵崛起于战国时期的魏国旧地陈留(今开封),故国号为“魏”,魏国先后设立首都许昌、洛阳,西晋建立后继续建都洛阳。
公元439年,北魏统一了北方,孝文帝将首都迁至洛阳。这一时期的后赵、冉魏、前燕、东魏、北齐都建都于邺城(今安阳)。
⑤隋唐五代
隋朝时期在河南设立河南郡、荥阳郡、梁郡、淮阳郡、襄城郡、颍川郡、汝南郡、汝阴郡、弘农郡、淅阳郡、南阳郡、淮安郡等州郡,以洛阳为东都。隋末,隋炀帝迁都洛阳,又以洛阳为中心开凿了沟通南北的大运河。
唐朝设立河南道,仍以洛阳为东都(陪都)。武周建都洛阳,称神都。
五代的后梁、后晋、后汉与后周均建都开封,后唐定都洛阳。
⑥宋辽金元
北宋在河南设立开封府、京东西路、京西南路、京西北路,以开封为东京、以洛阳为西京、以商丘为南京。河南又一次成为全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
金朝先后在河南设都,1214年,在金朝受到蒙古帝国频繁入侵后,迁都到开封,称南京,辖三府十六州,豫北属于河北西路。后期又迁都到商丘。淮河以南地区属南宋。
元朝实行的行省制,河南属于河南江北行省,开封是治所。
⑦明清
1368年,明朝建立,河南省下设8个府1个直隶州:开封府、河南府(洛阳)、归德府(商丘)、南阳府、汝宁府(汝南)、卫辉府、彰德府(安阳)和怀庆府(沁阳)和汝州直隶州(汝州),在开封驻有周王。
清朝基本沿袭了明朝行政区划。
⑧民国
北洋军阀时期,洛阳曾是吴佩孚的基地。1926年,冯玉祥参加北伐战争,进驻河南。1932年,上海一二八事变后,南京国民政府一度迁都洛阳。
⑩新中国
1949年8月,成立平原省,省会驻新乡市,河南省保留黄河南部。1952年11月15日,撤销平原省,其行政区域分别划归河南、山东二省,河南省域保持至今。1954年,河南省会从开封迁往郑州。
(2)文化类型
①河洛文化,是中国古代河洛地区的文化。河洛地区指的黄河中游潼关至郑州段的南岸,洛水、伊水及嵩山周围地区,包括颍水上游登封等地,大致包括北纬34°至35°、东经110°至114°之间的地区,概言之就是今天河南省的西部地区。
②神龙文化,神龙是智慧、勇敢、吉祥、尊贵的象征。河南是龙的故乡。被称为人文始祖的太昊伏羲,在今周口淮阳一带“以龙师而龙名”,首创龙图腾,实现了上古时期多个部族的第一次大融合;被称为又一人文始祖的黄帝,在统一黄河流域各部落之后,为凝聚各部族的思想和精神,在今新郑一带也用龙作为新部落的图腾,我们今天的中国人被称为“炎黄子孙”和“龙的传人”,就是因此而来。濮阳蚌龙距今6400年,是中国最早的龙形象,被考古学界誉为“中华第一龙”;在“华夏第一都”偃师二里头遗址发现的大型绿松石龙形器,距今至少3700年,被学者命名为“中国龙”等等。
③汉字文化,汉字是传承和弘扬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是中华民族的基本标志,并对朝鲜、韩国、日本等国文字文化有巨大而深远的影响。连续4000多年的汉字文化史,可以说就是一部中原汉字史,汉字的产生及其每一个重要发展阶段几乎都发生在中原大地上。黄帝时代仓颉造字、安阳甲骨文出土,上蔡人李斯帮助秦始皇“书同文”、制定规范书写“小篆”,漯河人许慎编写世界第一部字典、归纳汉字生成规律、统一字义解析的,他在家乡完成了《说文解字》;规范性字体“宋体”字产生在河南开封,活字印刷术也发明于这里。
④姓氏文化,中华姓氏无论肇始与大量衍生都与中原关系密切。《中华姓氏大典》中的4820个汉族姓氏中,起源于河南的有1834个;在当今的前300个大姓中,根在河南的有171个,前100个大姓中,根在河南的有78个,无论是李、王、张、刘为代表的中华四大姓,还是林、陈、郑、练、黄为代表的南方大姓,其根均在河南。河南以“万姓同根,万宗同源”为主题举办姓氏文化节。姓氏文化是河南独有的文化现象。
⑤农耕文化,农业最早是在中原地区兴起来的。中原农耕文化包含了众多特色耕作技术、科学发明。裴李岗文化有关遗存中出土了不少农业生产工具,为早期农耕文化的发达提供了实物证据。
⑥诗文文化,河南是中国文学的发祥地。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河南篇目作品100多篇占三分之一之多。历史上有“汉魏文章半洛阳”之说,左思《三都赋》创造了“洛阳纸贵”的佳话。唐代三大诗人河南有其二,“诗圣”杜甫、“诗魔”白居易。著名文学家有蔡文姬、潘安、谢灵运、江淹、韩愈、刘禹锡、元稹、李贺、李商隐等。
⑦商业文化,中国商人、商品和商业起源于商丘,中原地区产生了中华商业文化的许多第一。夏代的商丘人王亥“肇牵车牛远服贾”,是第一个用牛车拉着货物到远地去做生意,被奉为商业鼻祖。第一个儒商河南浚县人子贡,不仅能做官而且善于经商致富。第一个热心公益事业而被后人称为商圣的南阳人范蠡,帮助越王勾践灭吴复国之后,悄然引退,把才能用于经商。第一个爱国商人新郑人弦高,在经商途中遇到了秦师入侵,以自己的十五头牛为代价智退秦军。中国历史上第一批职业商人诞生于西周时期的洛阳,第一个由政府颁布的保护商人利益的法规《质誓》诞生于春秋时期的新郑,以“城门之征”为代表的最早的关税征收发生在春秋时期的商丘,第一个有战略思路的产业商人为东周时洛阳人白圭,第一个商业理论家是东周时期的商丘人计然,最早的商家诉讼条例发生在春秋时的新郑,第一个重商理论的倡导者为西汉洛阳人桑弘羊,唐代洛阳城内的管理市场的“三市之长”是最早的“市长”。北宋汴京(今开封)是世界上又一座人口超百万的国际化大都市,人口150多万,宋代画家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就是这一盛况的真实写照。清代巩义康百万家族,写下了“富过十二代、历经400年而不败”的商业神话。
⑧思想文化,中原思想文化是中华民族思想文化的核心。伏羲在河南淮阳一带演八卦,后来周文王在伏羲八卦的基础上,在河南安阳羑里城监狱里写成了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的《易经》。周公在洛邑制礼作乐,建立典章制度,教化人伦。列子在此讲学受徒。
⑨科技文化,四大发明,在中原孕育而发明。安阳“司母戊”大方鼎,是迄今为止发现的最大最重的青铜器。东汉杜诗发明的“水排”鼓风技术,较欧洲早1000余年。《鹳鱼石斧图陶缸》被称为“中国最早的国画”,距今已有6000年历史,被国家文物局列为全国67件不可移动文物之首。“仰韶彩陶”造型精美,“唐三彩”驰名中外,代表了历史上瓷器制作技术的最高水平。南阳“科圣”张衡发明的“地动仪”比西方早1700年;创立的“浑天说”。唐代僧一行,不仅发明了世界上最早的自动计时器,而且比英国天文学家哈雷早1000年提出了“恒星自行”的观点。
⑩中医文化,中原医学文化以整体的治疗思想,多角度观察病理的方法,奇特的治疗技术,和谐的用药手段而著称于世,是传统文化中的精华与国粹。黄帝被后人公认为中医药的创始人,中医药文化起源并发达于中原。南阳人张仲景被尊称为“医圣”,其《伤寒杂病论》被誉中医瑰宝,享誉中外。
⑪武术文化,武术文化又称功夫文化。中原武术文化技冠天下,温县陈家沟人陈王廷创立的太极拳,是中国武术文化的又一重要流派。
⑫民俗文化,百家衣和百家饭是河南的风俗文化之一。百家衣是婴儿服的一种,由一百个家庭贡献出的布片做成,故名百家衣。
⑬军事思想和文化,河南自古为中国军事之中心,历史上各个时期发生了无数次战争和战役,政治、军事思想文化非常丰富。祖籍南阳的吕尚(姜子牙、姜太公)的《六韬》,显示了商周时期的军事思想;春秋时期著名政治家、思想家范蠡(南阳人)辅助越王勾践灭吴(卧薪尝胆),提出朴素唯物主义战略观:持盈者与天,定倾者与人,节事者与地。灵活多变的战术观:后则用阴,先则用阳; 近则用柔,远则用刚。富国强民的国防观:审备则可战,审备慎守,以待不虞,备设守固,必可应难。春秋战国时期,鬼谷子的纵横之术(纵横家思想代表),其弟子苏秦、张仪用合纵连横之术指导秦统一了中国;汉初三杰、著名谋士和政治家张良继承黄石公的《三略》(黄石公略);三国时期,南阳智圣诸葛亮未出茅庐便提出“三分天下”之战略决策,最终形成了三国鼎立局面;民族英雄岳飞领导的岳家军战无不胜,阻挡了金岳南下,打击了金的侵略,金军叹服:“撼山易,撼岳家军难。”其杰出的军事战略和战术思想体现在其著名兵书《岳武穆书》中。
(3)文化特点
①历史悠久,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
河南境内发现了大量裴李岗文化遗址、仰韶文化遗址、龙山文化遗址,同时又是传说中“三皇五帝”活动的中心区域。阶级社会首先在中原地区发展起来。
a.我国第一个奴隶制王朝——夏朝,是在河南登封的阳城(今登封告成镇)建立的;第二个王朝商朝是在商丘兴起并发展壮大的,公元前1300年商迁都于殷后,实现了经济、文化的全面繁荣;此后,洛阳、开封又相继成为诸多朝代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中心地区。
b.在河南境内的石器文化、青铜文化、铁器文化,文字演化、艺术进化等大都代表了当时全国的先进水平;河洛文化、宋代理学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中国乃至世界科技史产生巨大影响的四大发明,也是在建都河南的东汉、北宋两个朝代出现和逐步完善的。因此,河南是中华文明的摇篮,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
②底蕴深厚,文化丰富多彩
a.历史文化名城很多。先后有20多个朝代建都或迁都河南,使河南成为历史文化名城聚集的省份,历史文化名城有洛阳、开封、安阳、商丘、南阳、郑州、浚县、濮阳8个;另外许昌、登封、淮阳、偃师等也曾经是我国历史上一些统一或割据王朝的都城。
b.文物遗址遍布各地。目前的统计结果表明,河南的地上文物仅次于陕西,居全国第二;地下文物则居全国第一;馆藏文物占全国的1/8。
c.人杰地灵,名人辈出。思想家老子、庄子、韩非子,政治家李斯、刘秀、赵匡胤,科学家张衡,医圣张仲景,宗教学家玄奘,文学家杜甫、韩愈、李贺、李商隐,理学家程颢、程颐,军事家岳飞等都曾在我国历史舞台上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d.独特的宗教文化、武术文化、民俗文化、饮食文化等,也都成为河南旅游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
③有兴有衰,前后差异明显
a.12世纪以前,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都基本上在黄河中下游地区的长安、洛阳、安阳、开封一带,因此,这段历史也是河南历史文化发展的黄金时段。
b.12世纪以后,我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逐渐向东南、东部,或向北部的沿海地区转移,其结果是,河南经济地位的下降、政治地位的边缘化,同时带来了文化的落后。
4.社会经济
(1)综合
2016年,河南生产总值40160.01亿元,比上年增长8.1%。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4286.30亿元,增长4.2%;第二产业增加值19055.44亿元,增长7.5%;第三产业增加值16818.27亿元,增长9.9%;三次产业结构为10.7:47.4:41.9。人均生产总值42247元,比上年增长7.6%。
2016年,河南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443元,比上年增长7.7%。按常住地分,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697元,增长7.8%;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7233元,增长6.5%。
(2)第一产业
2016年,粮食种植面积10286.15千公顷,比上年增长0.2%。粮食产量5946.60万吨,比上年下降2.0%。
(3)第二产业
2016年,河南工业增加值16830.74亿元,比上年增长7.5%,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0%。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长15.5%,占规模以上工业的8.7%。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79195.70亿元,增长7.9%。
(4)第三产业
2016年,河南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7618.35亿元,比上年增长11.9%,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1.6%。城镇14399.86亿元,增长11.7%;乡村3218.49亿元,增长12.8%。
2016年,进出口总值4714.70亿元,比上年增长2.6%。其中,出口总值2835.34亿元,增长5.7%;进口总值1879.35亿元,下降1.8%。
2016年,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39753.93亿元,增长13.7%。房地产开发投资6179.13亿元,比上年增长28.2%,其中住宅4558.07亿元,增长2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