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临床医学综合能力(中医)方剂学考点归纳与历年真题详解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2.2 考点归纳与历年真题详解

一、解表剂的概念、适应范围、配伍规律、分类及应用注意事项

1.概念

解表剂是指以解表药为主组成,具有发汗、解肌、透疹等作用,用以治疗表证的方剂。

2.适应范围

解表剂适用于六淫外邪侵袭人体肌表、肺卫所致的表证。凡风寒外感或温病初起,以及麻疹、疮疡、水肿、痢疾等病初起,症见恶寒、发热、头痛、身疼、苔薄白、脉浮者均适用。

3.配伍规律

(1)辛温解表剂常用辛温解表药配伍宣肺理气、止咳化痰药;

(2)辛凉解表剂常用辛凉解表药配伍清热解毒药、宣肺利咽药;

(3)扶正解表剂常用解表药配伍补益药。

4.分类

解表剂分为辛温解表剂、辛凉解表剂和扶正解表剂三类。

5.注意事项

(1)解表剂多用辛散轻扬之品组方,不宜久煎。

(2)汤剂一般宜温服,服后避风寒,并增衣被,或啜热粥以助取汗。

(3)汗出以微汗为佳,汗出不彻,恐病邪不解;汗出太过,易耗气伤津。若汗出病瘥,即当停服,不必尽剂。

(4)注意禁食生冷、油腻之品,以免影响药物的吸收和药效的发挥。

(5)表邪未尽,而又见里证者,一般应先解表,后治里;表里并重者,则当表里双解。

(6)外邪已入于里,或麻疹已透,或疮疡已溃,或虚证水肿,均不宜使用。

二、辛温解表剂

1.麻黄汤

(1)组成

麻黄(9g)、桂枝(6g)、杏仁(9g)、炙甘草(3g)。

(2)用法

上四味,以水九升,先煮麻黄,减二升,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二升半,去滓,温服八合。覆取微似汗,不须啜粥,余如桂枝法将息。

(3)功用

发汗解表,宣肺平喘。

(4)主治

外感风寒表实证(太阳伤寒证)。恶寒发热,头身疼痛,无汗而喘,舌苔薄白,脉浮紧。

(5)方解

表2-1 麻黄汤方解

(6)配伍特点

麻黄、桂枝相须为用,发汗解表之功益彰;

麻黄、杏仁相使为用,宣降相因,则宣肺平喘之效甚著。

(7)加减应用

麻黄加术汤《金匮要略》

a.组成:麻黄汤原方加白术四两。

b.功用:发汗解表,散寒祛湿。

c.主治:风寒湿痹证。

三拗汤《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a.组成:甘草、麻黄、杏仁、生姜。

b.功用:宣肺解表。

c.主治:外感风寒,肺气不宣证。

麻黄杏仁薏苡甘草汤《金匮要略》

a.组成:麻黄、杏仁、薏苡仁、甘草。

b.功用:发汗解表,祛风除湿。

c.主治:风湿在表,湿郁化热证。

华盖散《博济方》

a.组成:紫苏子、麻黄、杏仁、陈皮、桑白、皮赤、茯苓、甘草。

b.功用:宣肺解表,止咳祛痰。

c.主治:风寒袭肺证。

(8)注意事项

中病即止,不可过服。

对于疮疡、淋证、衄血、亡血以及外感表虚自汗、血虚或误下而见身重心悸等,虽有表寒证,也应禁用。

【例1】(A型题)从方证病机演变的角度分析,下列选项中,关联性最大的一组方剂是(  )。[2010年研]

A.桂枝汤——小建中汤——大建中汤——当归四逆汤

B.麻黄汤——大青龙汤——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泻白散

C.小承气汤——大承气汤——大柴胡汤——新加黄龙汤

D.九味羌活汤——柴葛解肌汤——普济消毒饮——清瘟败毒饮

【答案】B

【解析】麻黄汤用麻黄辛温发散,宣肺解表,配桂枝以增强其发汗之功,伍杏仁利肺气止咳,佐甘草以缓诸药,功效:发汗解表,宣肺平喘;主治:表寒证的恶寒,发热,无汗,脉浮紧等症。麻黄汤加石膏、生姜、大枣即大青龙汤,功效:发汗解表,兼清里热;主治:外感风寒,内有郁热证;溢饮。麻黄汤中去桂枝加石膏即是麻杏甘石汤,功效:辛凉疏表,清肺平喘;主治:外感风邪,邪热壅肺证。两方主药只一味之差,主治功用则相去甚远。前者为寒邪郁热,所以石膏较小,后者寒邪化热,故在麻黄汤中去桂枝且加重石膏的用量,两者不同之处在于寒热的轻重,石膏之多少。以上三方皆在麻黄汤的基础上化裁,其病理变化为:外感风寒-外感风寒重证,内有郁热-风寒郁而化热;演变过程是:麻黄汤—大青龙汤—麻杏甘石汤—泻白散(泻白散主治肺热喘咳,病机为肺有伏火郁遏)。

2.桂枝汤

(1)组成

桂枝(9g)、炙甘草(6g)、芍药(9g)、生姜(9g)、大枣(6g)。

(2)用法

微火煮取三升,去滓,适寒温,服一升。

服已须臾,啜热稀粥一升余,以助药力。

温覆令一时许,遍身漐漐微似有汗者益佳,不可令如水流漓,病必不除。

若一服汗出病瘥,停后服,不必尽剂。

(3)功用

解肌发表,调和营卫。

(4)主治

外感风寒表虚证(太阳中风证)。恶风发热,汗出头痛,鼻鸣干呕,苔白不渴,脉浮缓或浮弱。

病后、产后、体弱等因营卫、阴阳不和所致之病证。

(5)方解

表2-2 桂枝汤方解

(6)配伍特点

结构严谨,发中有补,散中有收,邪正兼顾,阴阳并调。

(7)加减应用

桂枝加葛根汤 《伤寒论》

a.组成:桂枝、芍药、生姜、甘草、大枣、葛根。

b.功用:解肌发表,升津舒筋。

c.主治:风寒客于太阳经输,营卫不和证。

桂枝加桂汤 《伤寒论》

a.组成:桂枝、芍药、生姜、炙甘草、大枣。

b.功用:温通心阳,平冲降逆。

c.主治:心阳虚弱,寒水凌心之奔豚。

桂枝加芍药汤《伤寒论》

a.组成:桂枝、芍药、甘草、大枣、生姜。

b.功用:温脾和中,缓急止痛。

c.主治:太阳病误下伤中,土虚木乘之腹痛。

(8)使用注意

服法:温服,服后啜热稀粥,避风助汗;

有效指征:遍身微似有汗;

禁生冷黏腻、酒肉、臭恶等。

(9)鉴别

表2-3 麻黄汤与桂枝汤

【例2】(A型题)从方证病机演变的角度分析,下列选项中,关联性最大的一组方剂是(  )。[2011年研]

A.白虎汤—白虎加人参汤—竹叶石膏汤—生脉散

B.四逆散—当归四逆汤—四逆汤—回阳救急汤

C.导赤散—泻白散—龙胆泻肝汤—清胃散

D.桂枝汤—玉屏风散—补中益气汤—牡蛎散

【答案】A

【解析】白虎汤主治气分热感;白虎加人参汤主治气分热盛,气阴两伤;竹叶石膏汤主治余热未清,气津两伤;生脉散主治湿热、暑热,耗气伤阴证,也治久咳伤肺,气阴两虚。从方证病机演变的角度分析,白虎汤证为气分热盛,热盛则耗气伤阴,导致气阴两伤而热盛未减,即为白虎加人参汤证;随证治疗后,热势渐退,稍有残留,然气阴耗伤加重转为气津两伤,余热未清,即为竹叶石膏汤证;热病后期,热势已了,气阴耗损过重,转为气阴两虚证,即为生脉散证。

【例3】(A型题)下列关于桂枝汤煎服方法的叙述中,不符合《伤寒论》原方要求的是(  )。[2010年研]

A.微火煎煮,去滓取汁,适寒温,分三次服

B.服药后片刻,啜热稀粥以助药力

C.增加衣被,令遍身汗出如水流漓

D.若一服汗出病瘥,停后服,不必尽剂

【答案】C

【解析】桂枝汤功效:解肌发表,调和营卫。主治:外感风寒表虚证;病后、产后、体弱等因营卫、阴阳不和所致之病证。用法:上五味,以水七升,微火煮取三升,适寒温,服一升。服已须臾,啜热稀粥一升余,以助药力。温覆令一时许,遍身微似有汗者益佳,不可令如水流漓,病必不除。若一服汗出病瘥,停后服,不必尽剂;若不汗,更服如前法;又不汗,后服小促其间,半日许,令三服尽。若病重者,一日一夜服,周时观之,服一剂尽,病证犹在者,更作服;若汗不出,乃服至二三剂。禁生冷、黏滑、肉面、五辛、酒酪、臭恶等物(现代用法:水煎服,温覆取微汗)。C项,“令遍身汗出如水流漓”是错误服药法。

3.小青龙汤

(1)组成

麻黄(9g)、芍药(9g)、细辛(3g)、干姜(6g)、炙甘草(6g)、桂枝(9g)、五味子(9g)、半夏(9g)。

(2)用法

水煎服。

(3)功用

解表散寒,温肺化饮。

(4)主治

外寒里饮证。恶寒发热,头身疼痛,无汗,喘咳,痰涎清稀而量多,胸痞,或干呕,或痰饮喘咳,不得平卧,或身体疼重,头面四肢浮肿,舌苔白滑,脉浮。

(5)方解

表2-4 小青龙汤方解

(6)配伍特点

辛散与酸收相伍,则散中有收;

温化与敛肺相配,令开中有合,使散不伤正,收不留邪。

(7)加减应用

射干麻黄汤《金匮要略》

组成:射干、麻黄、生姜、细辛、紫菀、款冬花、大枣、半夏大、五味子。

功用:宣肺祛痰,降气止咳。

主治:痰饮郁结,气逆喘咳证。

(8)注意事项

方中多温燥之品,阴虚干咳无痰或痰热证者,不宜使用。

【例4】(A型题)小青龙汤中“温肺化饮”的药物组合是(   )。[2012年研]

A.桂枝、麻黄

B.桂枝、芍药

C.干姜、细辛

D.半夏、五味子

【答案】C

【解析】小青龙汤组成:麻黄、芍药、细辛、干姜、炙甘草、桂枝、五味子、半夏。功用:解表散寒,温肺化饮。主治:表寒里饮证。方中麻黄、桂枝相须为君,发汗散寒以解表邪,且麻黄又能宣发肺气而平喘咳,桂枝化气行水以利里饮之化。干姜、细辛为臣,温肺化饮,兼助麻黄、桂枝解表祛邪。佐以五味子敛肺止咳、芍药和营养血,二药与辛散之品相配,一散一收,既增止咳平喘之功,又可制诸药辛散温燥太过之弊;半夏燥湿化痰,和胃降逆,亦为佐药。炙甘草兼为佐使之药,既可益气和中,又能调和辛散酸收之品。

【例5】(A型题)遣药配伍“散中寓收”的方剂是(  )。[2009年研]

A.止嗽散

B.九味羌活汤

C.小青龙汤

D.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

【答案】C

【解析】四首方剂均属于解表剂。A项,止嗽散功效:宣利肺气,疏风止咳。主治:风邪犯肺之咳嗽证。组成:桔梗、荆芥、紫菀、百部、白前、甘草、陈皮。诸药配伍,温润平和,重在止咳化痰,少佐疏表宣肺,散寒不助热,解表不伤正。B项,九味羌活汤功效:发汗祛湿,兼清里热。主治:外感风寒湿邪。组成:羌活、防风、苍术、细辛、川芎、香白芷、生地黄、黄芩、甘草。本方辛温升散与寒凉清热合用,以发表散寒、祛风除湿为主,兼以清热护阴,寓清热于辛散之中。D项,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功效:辛凉疏表,清肺平喘。主治:外感风邪,邪热壅肺证。组成:麻黄、杏仁、炙甘草、石膏。本方辛温与寒凉相伍,宣降并用,清散兼施,散肺邪、清肺热、利肺气而平喘咳。以上三首方剂配伍均未体现“散中寓收”。C项,小青龙汤功效:解表散寒,温肺化饮。主治:外寒内饮证。组成:麻黄、芍药、细辛、干姜、炙甘草、桂枝、五味子、半夏。方中配伍五味子敛气,芍药养血,与辛散之品相配,以防辛温发散,耗伤肺气,辛温燥烈,伤及肺津,“散中寓收”。

4.九味羌活汤

(1)组成

羌活(9g)、防风(9g)、苍术(9g)、细辛(3g)、川芎(6g)、香白芷(6g)、生地黄(6g)、黄芩(6g)、甘草(6g)。

(2)用法

水煎服。若急汗,热服,以羹粥投之;若缓汗,温服,而不用汤投之。

(3)功用

发汗祛湿,兼清里热。

(4)主治

外感风寒湿邪,内有蕴热证。恶寒发热,无汗,头痛项强,肢体酸楚疼痛,口苦微渴,舌苔白或微黄,脉浮。

(5)方解

表2-5 九味羌活汤方解

(6)配伍特点

辛温升散与寒凉清热合用,则升者不峻,寒者不滞;

用药体现了“分经沦治”的基本结构。

(7)加减应用

方中药备六经,临证当灵活权变,视其经络前、后、左、右之不同,增损用之。

(8)注意事项

若寒邪较甚,表证较重,宜热服,且啜粥以助药力;

若邪不甚,表证较轻,则不必啜粥,温服即可。

【例6】(A型题)下列各组方剂中,均为表寒里热兼治的是(  )。[2011年研]

A.桂枝汤、银翘散

B.九味羌活汤、大青龙汤

C.小柴胡汤、蒿芩清胆汤

D.温脾汤、大柴胡汤

【答案】B

【解析】B项,九味羌活汤功效:发汗祛湿,兼清里热。主治:外感风寒湿邪,兼有里热。大青龙汤功效:发汗解表,清热除烦,主治风寒表实证兼有里热。两方均可治疗表寒里热证。A项,桂枝汤功效:解肌发表,调和营卫。主治:外感风寒表虚证;病后、产后、体弱等因营卫、阴阳不和所致之病证。银翘散功效:辛凉透表,清热解毒。主治:温病初起。C项,小柴胡汤功效:和解少阳。主治:伤寒少阳证;热入血室;疟疾、黄疸等病而见少阳证者。蒿芩清胆汤功效:清胆利湿,和胃化痰。主治:少阳湿热痰浊证。D项,温脾汤功效:攻下冷积,温补脾阳。主治:阳虚冷积证。大柴胡汤功效:和解少阳,内泻热结。主治:少阳阳明合病。

【例7】(A型题)下列选项中,属于九味羌活汤的两味药物是(  )。[2005年研]

A.荆芥、川芎

B.黄芩、半夏

C.细辛、防风

D.生地、干姜

E.白芷、薄荷

【答案】C

【解析】九味羌活汤的组成为:羌活、防风、细辛、苍术、白芷、川芎、黄芩、生地、甘草。

【例8】(X型题)羌活胜湿汤与九味羌活汤中均含有的药物是(   )。[2016年研]

A.防风

B.苍术

C.川芎

D.藁本

【答案】AC

【解析】羌活胜湿汤为祛风除湿剂,功效:祛风胜湿止痛;药物组成:羌活、独活、藁本、防风、蔓荆子、川芎、甘草。九味羌活汤为发散风寒剂,功效:发汗祛湿,兼清里热;药物组成:羌活、防风、苍术、细辛、川芎、白芷、生地黄、黄芩、甘草。两方中均含有羌活、防风、川芎、甘草四味药。

5.香苏散

(1)组成

紫苏叶(120g)、陈皮(60g)、香附子(120g)、炙甘草(30g)。

(2)用法

上为粗末。每服9克,用水150毫升,煎100毫升,去滓热服,不拘时候,日三服,若作细末,只服6克,入盐点服。

(3)功用

理气解表。

(4)主治

外感风寒,内有气滞。形寒身热,头痛无汗,胸脘痞闷,不思饮食,舌苔薄白。

(5)方解

紫苏叶辛温解表,温中行气;

香附、陈皮理气畅中;

甘草调和诸药。

方中紫苏、香附有安胎作用,故妊娠感冒,用之亦颇适合。

(6)配伍特点

解表疏风与理气解郁并行,使气血和而微汗出,风寒解而病自愈。

6.正柴胡饮

(1)组成

柴胡(9g)、防风(3g)、陈皮(4.5g)、芍药(6g)、甘草(3g)、生姜(三五片)。

(2)功用

解表散寒。

(3)主治

外感风寒轻证。微恶风寒,发热,无汗,头痛身痛,舌苔薄白,脉浮。

(4)配伍特点

方中君以柴胡辛散表邪。臣用防风祛风寒,止疼痛。生姜辛温发散,助柴胡、防风解表透邪,陈皮疏畅气机,以助祛邪外出,芍药益阴和营,防辛散太过而伤阴,共为佐药。甘草调和诸药为使。

三、辛凉解表剂

1.银翘散

(1)组成

连翘(30g)、银花(30g)、苦桔梗(18g)、薄荷(18g)、竹叶(12g)、生甘草(15g)、芥穗(12g)、淡豆豉(15g)、牛蒡子(18g)。

(2)用法

上杵为散。每服六钱(18g),鲜苇根汤煎,香气大出,即取服,勿过煮。

(3)功用

辛凉透表,清热解毒。

(4)主治

温病初起。发热,微恶风寒,无汗或有汗不畅,头痛口渴,咳嗽咽痛,舌尖红,苔薄白或薄黄,脉浮数。

(5)方解

表2-6 银翘散方解

(6)配伍特点

辛凉之中配伍少量辛温之品,不悖辛凉之旨;

疏散风邪与清热解毒相配,以成外散内清之功;

方中所用药物均是轻清之品,体现了“治上焦如羽,非轻莫举”的用药原则,为“辛凉平剂”。

(7)加减应用

渴者,加天花粉生津止渴。

项肿咽痛者,加马勃、玄参清热解毒,利咽消肿。

衄者,去荆芥穗、淡豆豉,加白茅根、侧柏炭、栀子炭凉血止血。

咳者,加杏仁苦降肃肺以加强止咳之功。

胸膈满闷者,加藿香、郁金芳香化湿,辟秽祛浊。

(8)注意事项

方中药物多为芳香轻宣之品,不宜久煎。

【例9】(A型题)吴瑭所称“辛凉平剂”是指(  )。[2006年研]

A.桑菊饮

B.银翘散

C.新加香薷饮

D.白虎汤

E.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

【答案】B

【解析】“辛凉平剂”是指银翘散;“辛凉轻剂”是指桑菊饮;“辛凉重剂”是指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

2.桑菊饮

(1)组成

桑叶(7.5g)、菊花(3g)、杏仁(6g)、连翘(5g)、薄荷(2.5g)、苦桔梗(6g)、生甘草(2.5g)、苇根(6g)。

(2)用法

水煎温服。

(3)功用

疏风清热,宣肺止咳。

(4)主治

风温初起,邪客肺络证。咳嗽,身热不甚,口微渴,脉浮数。

(5)方解

表2-7 桑菊饮方解

(6)配伍特点

以轻清宣散之品,疏散风热以清头目;

以苦辛宣降之品,理气肃肺以止咳嗽;

本方为“辛凉轻剂”。

(7)加减应用

若见气粗似喘,是气分热势渐盛,加石膏、知母以清解气分之热。

(8)注意事项

本方为“辛凉轻剂”,故肺热甚者,当适当加味,以免病重药轻,难以胜病。

(9)鉴别

表2-8 银翘散与桑菊饮

【例10】(A型题)银翘散和桑菊饮组成中均含有的药物是(  )。[2008年研]

A.桑叶、菊花、连翘、薄荷、桔梗

B.连翘、薄荷、桔梗、甘草、芦根

C.银花、连翘、薄荷、菊花、芦根

D.连翘、牛蒡子、桔梗、甘草、芦根

【答案】B

【解析】银翘散的组成是连翘、银花、苦桔梗、薄荷、竹叶、生甘草、荆芥穗、淡豆豉、牛蒡子、鲜芦根;桑菊饮的组成是桑叶、菊花、杏仁、连翘、薄荷、苦桔梗、生甘草、芦根。二方均含连翘、薄荷、桔梗、甘草、芦根五药。

3.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

(1)组成

麻黄(9g)、杏仁(9g)、炙甘草(6g)、石膏(18g)。

(2)用法

先煮麻黄,再内诸药,水煎服。

(3)功用

辛凉疏表,清肺平喘。

(4)主治

外感风邪,邪热壅肺证。身热不解,咳逆气急,甚则鼻煽,口渴,有汗或无汗,舌苔薄白或黄,脉浮而数者。

(5)方解

表2-9 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方解

(6)配伍特点

辛温与寒凉相伍,共成辛凉之剂,宣肺而不助热,清肺而不凉遏。

(7)加减应用

越婢汤《金匮要略》

组成:麻黄、石膏、生姜、甘草、大枣。

功用:发汗利水。

主治:风水夹热证。

(8)注意事项

风寒咳喘,痰热壅盛者不宜用。

(9)鉴别

表2-10 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与麻黄汤

4.升麻葛根汤

(1)组成

升麻(6g)、白芍药(6g)、炙甘草(6g)、葛根(9g)。

(2)功用

解肌透疹。

(3)主治

麻疹初起。疹发不出,身热头痛,咳嗽,目赤流泪,口渴,舌红,苔薄而干,脉浮数。

(4)配伍特点

本方辛凉与酸甘合用,主以升散清解,少佐酸敛益阴,共成透解之方。

【例11】(A型题)升麻葛根汤中配伍升麻的用意是(  )。[2006年研]

A.疏散风热

B.升阳举陷

C.和解退热

D.透疹解毒

E.清热解毒

【答案】D

【解析】升麻葛根汤主治麻疹初起,或透发不出,身热脉浮而数者。伤寒、瘟疫,或外感风热,症见壮热头痛,脉浮数者,并宜服之。方中升麻散阳明风邪,升胃中清阳,解毒透疹,为君药;葛根轻扬发散,开腠理,升津液以除热,为臣药;芍药和营泄热,炙甘草益气解毒,为佐药。

5.柴葛解肌汤

(1)组成

柴胡(6g)、干葛(9g)、甘草(3g)、黄芩(6g)、羌活(3g)、白芷(3g)、芍药(6g)、桔梗(3g)。

(2)功用

解肌清热。

(3)主治

外感风寒,郁而化热证。恶寒渐轻,身热增盛,无汗头痛,目疼鼻干,心烦不眠,咽干耳聋,眼眶痛,舌苔薄黄,脉浮微洪。

(4)配伍特点

温清并用,侧重于辛凉清热;三阳并举,表里同治,重在疏泄透散。

四、扶正解表剂

1.败毒散

(1)组成

柴胡(6g)、前胡(6g)、川芎(6g)、枳壳(6g)、羌活(6g)、独活(6g)、茯苓(6g)、桔梗(6g)、人参(6g)、甘草(3g)、生姜、薄荷。

(2)用法

作汤剂,水煎服。

(3)功用

散寒祛湿,益气解表。

(4)主治

气虚外感风寒湿表证。憎寒壮热,头项强痛,肢体酸痛,无汗,鼻塞声重,咳嗽有痰,胸膈痞满,舌淡苔白,脉浮而按之无力。

(5)方解

表2-11 败毒散方解

(6)配伍特点

本方以解表为主,佐以益气,扶正以助去邪,祛邪而不伤证。

用本方治外邪陷里而成痢疾者,使陷里之邪还从表出,意为表邪疏散,里滞亦除,其痢自愈,称为“逆流挽舟”法。

(7)加减应用

荆防败毒散《摄生众妙方》

组成:羌活、独活、柴胡、前胡、枳壳、茯苓、荆芥、防风、桔梗、川芎、甘草。

功用:发汗解表,消疮止痛。

主治:疮肿初起。

(8)注意事项

本方药物多辛温香燥,外感风热及阴虚外感者忌用;时疫、湿温、湿热蕴结肠中而成之痢疾者禁用。

【例12】(A型题)患者恶寒发热,鼻塞喷嚏,咳嗽咽痒,口淡不渴,舌苔薄白,脉浮紧。治宜选用(  )。[2016年研]

A.香苏散

B.荆防败毒散

C.葱豉桔梗汤

D.羌活胜湿汤

【答案】B

【解析】恶寒发热,鼻塞喷嚏,咳嗽咽痒,舌苔薄白,脉浮紧判断为外感风寒,故辨证为感冒之风寒束表证。治宜辛温解表,方用荆防败毒散或荆防达表汤加减。A项,香苏散为辛温解表剂,功效:疏散风寒,理气和中,主治外感风寒,气郁不舒证。B项,荆防败毒散为解表剂,功效:解表散寒,祛风除湿,消疮止痛;主治疮疡初起有表证者,或外感风寒,身痛、咳嗽等。C项,葱豉桔梗汤重在清宣解表,主治风热犯表证。D项,羌活胜湿汤为祛风胜湿剂,具有祛风胜湿止痛功用,主治风湿犯表证。

【例13】(X型题)人参败毒散中配伍少量人参,意在(  )。[2008年研]

A.益气生津以资汗源

B.补益肺脾以复正气

C.扶助正气鼓邪外出

D.使祛邪而不伤正气

【答案】CD

【解析】人参败毒散益气解表,散风祛湿;为正气素虚,复感风寒湿邪者设;主治伤寒时气,头痛项强,壮热恶寒,身体烦疼,及寒壅咳嗽,鼻塞声重,风痰头痛,呕哕寒热。组成为柴胡、甘草、桔梗、人参、川芎、茯苓、枳壳、前胡、羌活、独活。本方既用羌活、独活、川芎、柴胡、前胡、桔梗、枳壳、茯苓散寒祛湿,疏风解表,又配伍少量人参,一则扶正以助祛邪,二则使散中有补,祛邪不致更伤元气。本方亦可用治小儿外感。

【例14】(X型题)败毒散可用于(   )。[2007年研]

A.虚人感风寒湿邪者

B.风热疫毒壅于上焦者

C.热毒充斥,气血两燔者

D.外邪陷里而成痢疾者

【答案】AD

【解析】败毒散具有发汗解表,散风祛湿的功效;主要用于治疗虚人感冒风寒湿邪,脉象重取无力者。喻嘉言在《寓意草》中用败毒散治疗时疫初起,以及外邪陷里而成痢疾者,使陷里之邪,还从表出而愈,称为“逆流挽舟”之法。败毒散中多辛温、香燥之品,不适用于热邪壅盛之病。

2.再造散

(1)组成

黄芪(6g)、人参(3g)、桂枝(3g)、甘草(1.5g)、熟附子(3g)、细辛(2g)、羌活(3g)、防风(3g)、川芎(3g)、煨生姜(3g)。

(2)用法

水二盅,加大枣二枚,煎至一盅,温服。

(3)功用

助阳益气,解表散寒。

(4)主治

阳气虚弱,外感风寒表证。恶寒发热,热轻寒重,无汗肢冷,倦怠嗜卧,面色苍白,语言低微,舌淡苔白,脉沉无力,或浮大无力。

(5)方解

表2-12 再造散方解

(6)配伍特点

解表药与益气助阳药同用,助阳益气,助正达邪,且发汗不伤正,补不碍邪。

(7)加减应用

麻黄附子甘草汤

组成:麻黄、甘草、附子。

功用:助阳益气,发汗利尿。

主治:少阴病。

(8)注意事项

血虚感寒或湿温初起者不宜用。

【例15】(A型题)患者平素畏寒,手足不温,刻下恶寒发热,语声低微,舌淡胖,脉细无力。治宜选用(  )。[2013年研]

A.参苏饮

B.人参败毒散

C.玉屏风散

D.再造散

【答案】D

【解析】再造散为解表剂具有助阳益气,发汗解表的作用;主治阳气虚弱。患者平素畏寒,手足不温,刻下恶寒发热,可辨证为阳气虚弱,故治宜再造散。A项,参苏饮为解表剂,具有益气解表,理气化痰的作用;主治气虚外感风寒,内有痰湿证。B项,人参败毒散为解表剂,具有散寒祛湿,益气解表的作用;主治气虚,外感风寒湿表证。C项,玉屏风散为补益剂,具有益气固表止汗的作用,主治表虚自汗。

【例16】(A型题)再造散组成中含有的药物是(   )。[2007年研]

A.熟地黄、怀牛膝

B.生附子、炮干姜

C.熟附子、煨生姜

D.淮山药、枸杞子

【答案】C

【解析】再造散的组成药物是:黄芪、人参、桂枝、炒芍药、熟附子、细辛、羌活、防风、川芎、甘草和煨生姜。

A.麻黄细辛附子汤

B.败毒散

C.参苏饮

D.再造散

【例17】具有助阳益气、解表散寒功用的方剂是(   )。[2016年研]

【答案】D

【例18】具有益气解表、理气化痰功用的方剂是(   )。[2016年研]

【答案】C

【解析】A项,麻黄细辛附子汤的功效:助阳解表。B项,败毒散的功效:散寒祛湿,益气解表。C项,参苏饮的功效:益气解表,理气化痰。D项,再造散的功效:助阳益气,解表散寒。

3.加减葳蕤汤

(1)组成

生葳蕤(9g)、生葱白(6g)、桔梗(4.5g)、白薇(3g)、淡豆豉(12g)、薄荷(4.5g)、炙甘草(1.5g)、红枣(二枚)。

(2)用法

水煎服。

(3)功用

滋阴解表。

(4)主治

素体阴虚,外感风热证。头痛身热,微恶风寒,无汗或有汗不多,咳嗽,心烦,口渴,咽干,舌红,脉数。

(5)方解

表2-13 加减葳蕤汤方解

(6)配伍特点

辛凉解表与甘平养阴合用,汗不伤阴,滋不碍邪。

(7)加减应用

表证较重者,加防风、葛根祛风解表;

咳嗽咽干、咯痰不爽者,加牛蒡子、瓜蒌皮利咽化痰;

心烦口渴较甚者,加竹叶、花粉清热生津除烦。

(8)注意事项

外感表证无阴虚者,不宜使用。

【例19】(A型题)头痛身热,微恶风寒,无汗,咳嗽,心烦,口渴,咽干,舌红少苔,脉细数者,治宜选用(  )。[2012年研]

A.桑菊饮

B.银翘散

C.柴葛解肌汤

D.加减蒇蕤汤

【答案】D

【解析】患者头痛身热,微恶风寒,无汗,咳嗽,为典型的感冒症状;心烦口渴,咽干,舌红少苔,脉细数为阴虚的表现;可辨证为阴虚感冒,治宜滋阴解表,宜选用加减葳蕤汤。

【例20】(X型题)加减葳蕤汤以生葳蕤为君,意在(  )。[2015年研]

A.滋阴以滋汗源

B.养阴以润肺燥

C.清热以利咽喉

D.凉血以除烦渴

【答案】AB

【解析】加减葳蕤汤滋阴解表;主治素体阴虚,外感风热证。症见头痛身热,微恶风寒,无汗或有汗不多,咳嗽,心烦,口渴,咽干,舌红,脉数。方中葳蕤(即玉竹)味甘性寒,入肺胃经,为滋阴润燥主药,用以润肺养胃、清热生津,因其滋而不腻,对阴虚而有表热证者颇宜。

4.麻黄细辛附子汤

(1)组成

麻黄(6g)、附子(9g)、细辛(3g)。

(2)功用

助阳解表。

(3)主治

素体阳虚,外感风寒证。发热,恶寒甚剧,虽厚衣重被,其寒不解,神疲欲寐,脉沉微。

(4)配伍特点

以散寒解表与温里助阳合法,辛温并用,散不伤正,助阳解表。

麻黄与附子:麻黄发汗之力较峻,阳虚之人用之恐易损耗阳气,与附子同用则无伤阳之弊,二药相伍,相辅相成,为助阳解表的常用配伍。

(5)鉴别

表2-14 麻黄细辛附子汤与再造散

5.参苏饮

(1)组成

人参(9g)、紫苏叶(9g)、干葛(9g)、半夏(9g)、前胡(9g)、茯苓(9g)、枳壳(9g)、桔梗(6g)、木香(6g)、陈皮(6g)、甘草(6g)。

(2)功用

益气解表,理气化痰。

(3)主治

气虚外感风寒,内有痰湿证。恶寒发热,无汗,头疼,鼻塞,咳嗽痰白,胸脘满闷,倦怠无力,气短懒言,苔白脉弱。

(4)配伍特点

发散风寒药配伍益气健脾药,散补并行,则散不伤正,补不留邪。

化痰药与理气药同用,使气行痰消,津行气畅。

6.葱白七味饮

(1)组成

葱白(9g)、干葛(9g)、新豉(6g)、生姜(6g)、生麦门冬(9g)、干地黄(9g)。

(2)功用

养血解表。

(3)主治

血虚外感风寒证。病后阴血亏虚,调摄不慎,感受外邪,或失血(吐血、便血、咳血、衄血)之后,复感风寒,头痛身热,微寒无汗。

(3)配伍特点

发散解表与滋阴养血合法,邪正兼顾,汗不伤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