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中国传媒大学传播研究院441出版专业基础[专业硕士]考研真题及详解
中国传媒大学
2011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
出版专业基础 试题
答题说明:答案一律写在答题纸上,不需抄题,标明题号即可,答在试题上无效。
一、选择题。从4个备选答案中选出1个最合适的答案。(每题1分,共20分)
1.关于编辑工作的创造性,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 )。
A.编辑工作是在已有作品的基础上,追加创造性劳动的工作
B.编辑工作的创造性表现在选题、组稿、审稿、加工整理等环节中
C.编辑工作的创造性既有原创成分,又有再创成分
D.编辑工作的创造性与图书发行量成正比
【答案】D
【解析】作为一项社会文化工作,编辑工作具有文化工作创造性的特点。编辑工作的创造性既有原创的成分,又有再创的成分,主要表现为:①发现社会的文化需求,设计、策划精神文化产品的选题,开拓和发展精神文化生产的新空间;②选择、优化精神文化作品,或把优秀的作品组合起来,创造精神文化作品的整体效应;③设计、组织文化精品的生产或精神文化重点工程的实施;④协调和促进精神文化产品的总体发展,参与精神文化生产的宏观调控。编辑创造与其他精神文化创造的不同之处,在于既包含编辑人员独自的创新,又存在一定的依附性。这是因为出版物中所体现的编辑的创造性,是以作者创作的作品为基础的;编辑工作的文化传播功能也离不开消费者对出版物的接受和使用。D项,图书的发行量是出版单位对众多出版因素进行综合考量所做出的决定,它与编辑工作的创造性不存在必然联系。
2.下列行为中,属于互联网出版的是( )。
A.在个人博客发表日记
B.在网上发布纸质版期刊内容
C.在文学爱好者论坛发布帖子
【答案】B
【解析】互联网出版习称“网络出版”,一般是指具有一定资质、经出版行政主管部门审批许可的互联网信息服务提供者将自己创作或他人创作的作品经过选择和编辑加工,登载在互联网上或者通过互联网发送到用户端,供公众浏览、阅读、使用或者下载的在线传播行为。从内容来源看,互联网出版物一般有两类:①从已出版的图书、报纸、期刊、音像制品、电子出版物等出版物转换而来的作品;②经过编辑加工后直接通过互联网出版的作品。ACD三项不符合对互联网出版主体的要求。
3.下列期刊组成部分中,属于期刊必备结构部件的是( )。
A.目次页
B.插页
C.衬页
D.腰封
【答案】A
【解析】期刊的必备结构部件有封面、目次页和正文书页;期刊的可选择结构部件有插页和腰封。衬页是图书的可选结构部件之一,一般情况下期刊没有衬页。
4.下列关于图书再版的表述,正确的是( )。
A.图书再版时责任编辑需重新撰写选题报告
B.图书再版不用向作者支付报酬
C.再版书若修订内容不多,可省略三审
D.再版书可以继续使用原书的书号
【答案】A
【解析】再版是对原书作较大修改后重新排版印制。再版虽以原书为基础但要进行较大的修改,有时甚至是脱胎换骨的改造,所以操作时完全按照生产新品种的程序进行。B项,图书再版时,出版社应当通知原著作权人,并支付一定报酬;C项,出版单位收到再版书稿件后,应该按照初版书的要求审稿、编辑加工整理和审定发稿;D项,再版的图书,不可再用原书号,必须改用新的书号。
5.版式设计的基本要求是( )。
A.时尚性、前瞻性
B.经济性、知识性
C.艺术性、科学性、普遍性
D.清晰性、易读性、和谐性
【答案】D
【解析】版式设计要根据书刊的性质、内容、读者对象和可利用的工艺技术手段等作出合适的选择和处理,使书刊的内文版式安排合理、脉络分明,既方便读者阅读,又与书刊的外部装帧和谐一致,给人以美感。版式设计的根本目的是完善版面的阅读功能。因此,清晰性、易读性、和谐性是版式设计的基本要求。
6.图书编校质量“合格”的标准线下限是( )。
A.差错率不超过0.5/10000
B.差错率不超过1/10000
C.差错率不超过5/10000
D.差错率不超过1/1000
【答案】B
【解析】新闻出版总署于2004年12月颁布的修订后的《图书质量管理规定》规定,图书质量包括内容、编校、设计、印制四项,分为合格、不合格两个等级。其中,图书编校质量标准以差错率为依据。差错率不超过万分之一的图书,其编校质量属合格;差错率超过万分之一的图书,其编校质量属不合格。
7.某开本为32开的图书内文共有256面,该图书共印5000册,给定加放率为3%,则印制该图书内文实际需用纸( )令。
A.82.4
B.80
C.41.2
D.40
【答案】C
【解析】实际用纸总量=×(1+加放数)=(256×5000)÷(32×1000)×(1+3%)=41.2(令)。
8.国际标准刊号是( )。
A.ISBN
B.ISSN
C.ISRC
D.ISBD
【答案】B
【解析】国际标准连续出版物号(Internationa1 Standard Seria1 Numbering)由以“ISSN”为前缀的8位数字组成,可以简称“ISSN”。A项是国际标准书号的标识符;B项为《国际标准书目著录》,是国际图联IFLA(International Federation of Library Associations and Institutions)根据1969年国际编目专家会议的建议而制定的一套供各类信息资源著录的国际标准;D项是国际标准录音录影资料的标识符。
9.按国家版权局1999年4月颁布的《出版文字作品报酬规定》,图书原创作品的版税率标准为( )。
A.2%~8%
B.2%~9%
C.3%~10%
D.4%~12%
【答案】C
【解析】版税率是指图书定价的一定比例,一般以百分比表示。国家版权局规定的版税率标准是:原创作品为3%~10%;演绎作品为1%~7%。版税率的具体数值应由当事人双方协商确定,国家规定的版税率标准可以作为参照。
10.出版物只有作为( )在市场上流通,才能实现价值。
A.商品
B.学术作品
C.文学作品
D.艺术作品
【答案】A
【解析】在商品经济条件下,出版物是一种商品,它所凝结的劳动的价值只有在进入市场并销售出去之后,才能得到实现。因而,出版物的物质产品属性又表现为商品属性。
11.某图书定价40元,共印5000册,若以65%的发行折扣率销售4000册,则该书的造货码洋和销售实洋分别为( )。
A.20万元、13万元
B.13万元、10.4万元
C.16万元、10.4万元
D.20万元、10.4万元
【答案】D
【解析】造货码洋又称出版码洋,用于统计出版单位所生产的出版物的定价金额;销售码洋用于统计所销售出去的出版物的定价金额。该书的造货码洋=40×5000=20(万元);销售实洋=40×4000×65%=10.4(万元)。
12.目前我国的出版物购销形式主要有( )。
A.包销、经销、直销、寄销包退
B.包销、经销、寄销、经销包退
C.经销、寄销、批销、经销包退
D.包销、经销、批销、经销包退
【答案】B
【解析】出版物购销形式,是指出版物经营者之间转移出版物所有权的方式,主要有包销、经销、经销包退和寄销四种。
【说明】2011版教材改为:出版物购销形式主要有:包销、经销、寄销和代理四种。
13.我国出版业由出版单位、印刷复制单位、制作单位、( )、出版专业教育和科研单位等构成。
A.各级出版行政机关
B.出版材料、设备生产单位
C.文化出版工作室
D.发行单位
【答案】D
【解析】出版业是从事出版活动的社会行业。在我国,出版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建设和传播先进文化,促进先进生产力的发展,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方面担负着重要职责。我国出版业主要由出版单位、制作单位、印刷复制单位、发行单位、出版专业教育单位和科研单位等构成。
14.我国对出版单位的设立实行( )。
A.登记制
B.审批制
C.保证金制
D.登记备案制
【答案】B
【解析】我国对出版单位、印刷复制单位和发行单位等出版物生产经营单位的设立实行审批制,即:这些单位的设立需经出版行政主管部门审批;对未经批准擅自设立这些单位或者擅自从事出版物出版、印刷复制、发行业务的行为,国家要予以处罚。
15.中国古代的书籍刻印可分为( )。
A.官刻、私刻、坊刻
B.公刻、私刻、民刻
C.私刻、坊刻、家刻
D.官刻、坊刻、殿刻
【答案】A
【解析】我国古代的刻书业非常发达,主要有官刻、私刻、坊刻、寺院刻书等四种图书生产方式。
16.最早出现的出版物是( )。
A.邸报
B.报纸
C.期刊
D.图书
【答案】D
【解析】最早出现的出版物是图书,在图书以后出现的是报纸、期刊,后来又出现音像制品、电子出版物和互联网出版物。最早出现的编辑活动是书籍编辑活动。之后,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科学技术进步,报纸、期刊、广播、影视、网络等文化产品相继出现,编辑活动的范围不断扩大。编辑活动与出版物种类的出现是相伴而行的。所以,最早出现的出版物是图书。
二、简述题。(第1~2题每题10分,第3~4题每题15分,共50分)
1.出版的概念及其构成要素。
答:出版,是指编辑、复制作品并向公众发行,以传播科学文化、信息和进行思想交流的一种社会活动。即构成出版活动的三个基本要素是编辑、复制和发行。
(1)编辑
编辑是指策划、组织、审读、选择和加工作品的活动。它是出版物复制和发行的前提。出版物的编辑是一种专业性很强的工作,由此派生出了“编辑”一词的其他一些用法,如指称从事编辑活动的职业、岗位、人员及这类人员的中级专业技术职务。编辑不是对原始信息进行开发,而是对作者创作的已有作品进行选择、优化。接受原始信息,将其归纳成知识,形成编辑加工对象的作品,这主要由作者完成。已有作品的形成过程属于作者创作过程,不属于出版活动,但是出版活动的前提。
编辑是对作品进行选择、优化的过程。这种选择、优化是按照社会和消费者的需要进行的。编辑工作的目的就是通过对所选作品的精神文化内容进行加工、整理和完善,形成适合社会和消费者需要的出版物内容。
(2)复制
复制是指以各种方式根据作品内容制成一份或多份与其内容信息相同的复本的工作。出版物生产中最常用的复制方式有印刷、翻录、光盘压制、集成电路卡制作、计算机下载等。在商品经济中,作品复制的过程也是出版物的商品生产过程。
出版活动中的作品复制,无论采用何种方式进行,都是为了使已经编辑加工好的作品形成若干复本,并使其中包含的精神文化内容具有能供消费者阅读或使用的某种物质载体形式。只有经过复制,作品中所含有的精神文化内容才能向消费者广泛传播。
(3)发行
就出版活动而言,发行是指出版单位通过商品交换将出版物传送给消费者的活动。通过各种方式,将出版物向公众广泛发行,是出版活动的内在动机与目的。
出版物只有通过发行,才能送达消费者,才能实现其传播科学文化、信息和进行思想交流的目的。
2.谈一谈你所认识的出版自由。
答:(1)出版自由的来源
出版自由最早出现于弥尔顿的《论出版自由》。《论出版自由》是弥尔顿在1644年向英国国会提出的一篇演说词,原为作者对国会质询的答辩词。作者在书中痛斥检查制度的罪恶,呼呼出版自由,主张让真理参加自由而公开的斗争,奠定了自由主义报业理论的思想基础。1644年是英国资产阶级向斯图亚特王朝作斗争取得初步胜利的时期,革命内部的资产阶级上层分子长老派害怕革命继续深入,他们竭力控制人民的宗教信仰和政治思想,力图与王党妥协。弥尔顿为了争取人民言论出版自由,写了这篇政论,向国会提出呼吁,并在演讲词中对长老派提出了警告。
弥尔顿指出,我写作《论出版自由》的目的就是为了将出版从它日益走入绝境中的限制中解脱出来。决定对错的权力以及决定什么是应该出版而什么是不应该出版的权力,将不再委托给那些文盲和非自由民,因为这些文盲和非自由民由于自身劳动环境和条件的限制,不具有脱俗的观点和视野。
(2)保障出版自由的意义
出版自由,即公民依法享有的通过出版物表达思想见解的自由,是言论自由的重要表现形式。保障社会主义的出版自由具有多方面的价值:
①它是寻求和发现真理的途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有助于更好地发现真理。一种意见、一种学术观点,即使当下不被大多数人理解和接受,也有可能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逐步被人们理解和接受。如达尔文的进化论、哥白尼的日心说等。
②它能保障获取信息的权利。获取充分的客观信息,是广大人民有效参与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生活的前提。如果不能获取足够的信息,或者只能获取片面的甚至歪曲的信息,人们就难以作出正确的判断和选择。
③它是实现有效监督的手段。监督制度是我国民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反腐倡廉的一种有效机制。电视媒体在这方面的工作引人注目,出版媒体同样应该发挥相应的作用。
④保障出版自由,让公民畅所欲言有利于社会的安定。只有让广大人民群众充分表达自己的意见和看法,才能及时疏导不满情绪,保持社会的稳定。
⑤它是自我完善和发展的途径。保障出版自由也是社会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一个健全的人必须有思想,而思想只有通过表达出来与他人交流,才能逐步成熟和发展。
在任何一个国家,出版自由都不是绝对的,都是有限度的。滥用出版自由会干扰破坏正常的出版秩序,所以要受到法律的制约。出版法在保障出版自由时,要限制滥用出版自由,维护正常的出版秩序。出版自由是出发点和归宿,出版秩序是为出版自由而设的,二者不能截然分开。因此,保障出版自由和维护出版秩序的统一就成为出版法所追求的价值目标。
3.我国有关著作权的法律法规主要有哪些?其立法原则是什么?
答:著作权法是确定作者对其创作的文学、艺术和科学作品享有著作权并提供保护,调整因创作、传播、使用作品而产生的各种利益关系的法律规范总和。
(1)我国有关著作权的主要法律法规
①《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该法律于1990年9月7日经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并于1991年6月1日开始实施。此后,经过两次修订。2001年10月27日,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了《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的决定》,并规定修改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自当日起施行。2010年2月26日,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的决定》,并规定修改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自2010年4月1日起施行。
②《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实施条例》,是国务院2002年8月2日发布的行政法规,自2002年9月15日起施行。
③《计算机软件保护条例》,该行政法规由国务院于1991年6月4日发布,1991年10月1日施行,后于2001年12月20日修订发布,2002年1月1日起施行。
④《著作权集体管理条例》,该行政法规由国务院于2004年12月28日发布,自2005年3月1日起施行。
⑤《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该行政法规由国务院于2006年5月18日发布,自2006年7月1日起施行。
⑥《广播电台电视台播放录音制品支付报酬暂行办法》,该行政法规由国务院于2009年11月10日发布,自2010年1月1日起施行。
此外,我国最高人民法院发布的关于审理著作权民事纠纷案件适用法律问题的一些司法解释,我国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联合发布的关于办理侵犯知识产权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问题的司法解释,也是解决我国著作权民事、刑事纠纷的重要依据。
随着我国著作权保护制度的日渐完善,国家还将继续制定、修订与著作权保护配套的法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逐步健全我国的著作权法律体系。
(2)我国著作权法的立法依据和立法原则
我国著作权法的立法依据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我国著作权法的立法原则集中反映在《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总则”的第一条中,即:“为保护文学、艺术和科学作品作者的著作权,以及与著作权有关的权益,鼓励有益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物质文明建设的作品的创作和传播,促进社会主义文化和科学事业的发展与繁荣,根据宪法制定本法。”
可见,保护作品作者和传播者的利益、鼓励优秀作品的创作与传播,是我国著作权法立法的两项根本原则。
我国著作权法立法中的另一项原则,是尊重国际著作权保护惯例、积极参与国际性的著作权保护。我国在制定和修改著作权法律法规时非常重视国际条约的原则及规定。《伯尔尼公约》的一些基本原则和规定,如国民待遇、自动保护、独立性保护等,在我国著作权法中都有不同程度的体现。2001年修订《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时,立法机构更是充分考虑了《伯尔尼公约》、《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议》(即{TRIPS协议》)等国际条约的规定,使《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符合有关国际条约的基本原则和要求。
4.根据编辑工作相关知识阅读、分析材料,并指出错误或疏漏(简要说明原因)。
编辑过程以信息采集为起点,进入选题策划。有好的选题就有好的出版物,因此,选题策划是编辑过程中最重要的环节之一。此后,经过组稿进入审稿。经过责任编辑审读,决定稿件取舍,并将接受出版的稿件提交复审、终审。简单的稿件初审和复审可由一人担任。审读通过后,对稿件进行编辑加工。编辑加工要改正原稿中的错误,包括修改作者的学术观点,以提高出版物的质量。经过编辑加工后,即可发稿。稿件发排后,书稿进入排版校对阶段,编辑不用参与“三校一读”过程。校对工作由专职校对人员完成,此后即可付印。
答:(1)有好的选题,未必有好的出版物。
(2)三审环节中,任何两个环节的审稿工作不能同时由一人担任。
(3)编辑加工修改作者的学术观点,必须经作者许可。
(4)经过编辑加工后,需要进行整体设计,然后填写发稿单,发稿。
(5)校对过程中编辑必须参与,“编辑不参与”是错误的。
(6)校对工作结束后,要通过责任编辑的审核以及核红等工作,不能直接付印。
三、综合题。(60分)
阅读下列材料并完成题目要求: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会议报告认为:“尽管出现了新的、强有力的传播手段,但书籍仍保持其重要地位。书籍是个人工作的最好工具,无论什么时候,无论什么场合,书籍都是提供知识、积累知识的仓库。”书籍历史可上溯至文字的产生,其后随着生产工艺、制作材料的演变,尤其是造纸术和活字印刷术的发明,书籍的内涵与外延也不断得到扩展。电子书的产生,不仅扩展了书籍的媒介形态,也与纸质书籍形成了并存、竞争,甚至超越的局面。有人预言,“2018年纸质书将消亡”,数字化出版将完全取代传统出版。
请以“假如没有书……”为题,写一篇不少于1200字的文章。
答:参考示例:
假如没有书……
假如没有书,你能想象世界将会怎么样?我们将不知如何去掌握万物的规律,科学的发展,那么社会的进步将会停滞;我们将不了解历史的演变,传统文化的渊源,那么人类的文明将会中断;我们将无法建设国家,发展经济,那么将被世界所淘汰。没有了书,世界将不再是完美,那将是一个闭塞的、冷漠的、黑暗的世界。
假如没有书,瓦特的蒸汽机就无法飞速地转动,更别说工业革命的爆发;如果没有书,居里夫人将无法发现镭的存在,那么也就没有今天反射性物质对癌症等疾病的治疗;如果没有书,毕升发明了纸又有何用?如果没有书,李时珍撰写的《本草纲目》又何以流传下来。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莎士比亚曾这样赞美到。诚如是,是书带领我们遨游知识的海洋,寻觅到许多的人生的珍珠,一颗又一颗串联起了我们今天社会的发展与进步。
假如没有书,那浩瀚的历史又写在哪里?从盘古到商汤,从烽火戏诸侯的周幽王到立信取木的商鞅,从秦始皇时的焚书坑儒到汉武帝时的百家争鸣,又经三国演义,几百年的战火连天,乱世终带来个盛唐,但终免不了“天下合久必分”,五代十国,宋元明清……历朝历代都经历着兴盛衰亡。这一切一切,当我们捧着历史书籍回眸望去,记忆和铁轨一样漫长。历史总是在警醒世人不要重蹈覆辙。假如没有了书,前人的悲欢离合,我们从何知晓,我们又如何直面现实,坦坦荡荡地生活……
假如没有书,国家将不复存在,或是国家根本就不能与安宁、发达、富强搭配。人们将不再为生活而勤劳苦作;为塑造形象而保持修养,为文明礼仪而互相谦让。那么整个社会将不再存在的善良、团结、诚信、热爱和平。因为没有书,就不再有法律的存在,不再有规章制度的约束和道德要求。没有人再遵纪守法,没有人再以身作则。那么那个集体就会一片混乱,充满的将会是邪恶、狡猾、仇恨、报复的一个集体。那时候,可能会烽烟四起、战争频繁,公平、自由也不再拥有,整个社会将充满野蛮与暴力。这样的国家又怎么会有文明的诞生,人才的辈出。
假如没有书,我们将是麻木无知的。我们对所有的事物都不再有任何的想法和反应。不知大海的深沉、天空的蔚蓝、大地的辽阔;不知花儿的芬芳、鸟儿的快活、绿树的青葱;不知音乐的优美、文学的丰富、生活的幸福。我们不了解世界,也不了解其他人。我们无法再用语言与同伴来交流,用文字来沟通。我们不再享受知识带来的精彩,当然同样不再拥有人生存在的意义与价值。
假如没有书,世界就是一个阴深,黑暗的世界。世界交流沟通就会停止,对自然的了解就会失去,对全球地理环境就不再了解。对深层科学的挖掘也就成为空谈。人类创造的灿烂的文明将顷刻逝去,人类的进步就会化为乌有。那时候,全球共享的资源也不会遗存,人类不再了解广袤宇宙的奥秘,不再有新兴的科学研究成果,不再发现任何的真理和定理,不再掌握对大自然的适应。世界因为没有书籍而被阴云笼罩,就更别再谈全球合作化、文化多元化,世界的意义也不再显示。即使你为世界创造了多少成果,也会因为没有书籍的记载而埋没在深厚的土地里。
假如没有书,人的生存就毫无价值,人的大脑将会一片空白;国家也不再稳定安宁;世界、全球的资源与财富也不再保存,世界只能是一个寒冷、阴暗社会。假如世上没有书,我真的无法想象!我能做什么呢?只能用眼睛去寻找光明!
(来源:作文网 略有改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