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伯《中级宏观经济学》(第7版)配套题库【名校考研真题+课后习题+章节题库+模拟试题】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二部分 长期经济表现

第3章 生产率、产出和就业

一、复习题

1.生产函数的定义是什么?引起一国生产函数随时间变化的因素有哪些?要了解一国所能实现的产出,除了生产函数,还需知道哪些因素?

答:(1)生产函数描述了资本和劳动的使用效率,它表明了任意给定资本和劳动投入量与产出之间的关系,其一般形式为:

式中,Y为给定时期内的实际产出,A为衡量整体生产率的系数,K为资本存量,N为给定时期内的工人数,F为产出Y与资本K和劳动N的函数关系。

(2)供给冲击或生产率冲击导致经济体生产函数的变化。一个正向的或有利的供给冲击会增加既定资本和劳动条件下的产出。一个负向的或不利的供给冲击会降低各资本与劳动组合下的产出。在现实世界中,供给冲击包括天气变化、使效率提高的管理技术改善和创新、政府管制的变化。此外,供给冲击还包括资本和劳动以外的其他投入要素的变化,这些变化同样会影响产出。

(3)除了生产函数,还需要知道经济体所拥有的资本和劳动的数量。

2.生产函数曲线是向上倾斜的,但其斜率随生产要素投入量的增加而降低。对于生产函数的这些特性,请给出经济解释。

答:生产函数曲线向上倾向意味着任意额外投入的资本或劳动都会使得产出增加。

生产函数曲线的斜率随着生产要素投入量的增加而降低反映了要素的边际生产力递减规律,因为资本的边际产量等于生产函数曲线的斜率,资本的边际产量随着资本增加而下降,从而使得斜率随着资本投入增加而降低。给定劳动投入数量,随着资本的增加,额外的资本增加所带来的产出增加越来越小。

3.资本的边际产量(MPK)的定义是什么?如何解释MPK曲线的形状?

答:(1)资本的边际产量指每单位资本存量的增加引起的产出增加。由于的资本增加引起了的产出增加,单位资本的产出增加为,因此资本的边际产量为

(2)MPK曲线可以利用生产函数曲线表示出来,给定劳动投入水平下,标出不同的资本投入带来的不同产出,就得到生产函数曲线,而MPK就是生产函数曲线的斜率。由于资本的边际生产率递减,因此MPK曲线向右下方倾斜,即资本的边际产量随资本增加而下降。这是因为:当资本存量较低时,很多工人使用一台机器,因此资本增加带来的收益巨大;当资本存量较高时,员工已经有充分的资源可以使用,因此增加资本带来的收益较少。

4.当劳动的边际产品收益等于名义工资时,厂商雇用的劳动数量使其能实现利润最大化,请对此作出解释。如何用实际量的形式来表示这一利润最大化条件?

答:(1)劳动的边际产品收益度量了额外雇用一单位工人所带来的产出收益,而名义工资就是雇用该工人的成本。将成本和收益相比较,只要边际产品收益大于名义工资,厂商就愿意雇用额外的工人,因为这样做能使它的利润增加。当劳动的边际产品收益等于工人的名义工资时,利润达到最大。

(2)用实际量的形式来说明利润最大化:劳动的边际产品收益等于劳动的边际产量乘以产品价格,名义工资等于实际工资乘以产品价格。因此可得,利润最大化的条件为:劳动的边际产量等于实际工资。

5.MPN曲线的定义是什么?MPN曲线与生产函数曲线有何关系?MPN曲线与劳动需求曲线又有何关系?

答:(1)MPN曲线表示每增加一单位劳动所增加的产出。

(2)与资本的边际产量相似,当就业发生微小变化时,MPN可以用与描述劳动与产出关系的生产函数曲线相切的直线的斜率表示。

(3)MPN曲线与劳动需求曲线相关的原因在于:企业雇用工人的数量取决于实际工资与劳动边际产量相等时的劳动投入数量,因此劳动的需求曲线等同于MPN曲线。但两者纵轴表示的意义不同,劳动需求曲线的纵轴表示实际工资,而MPN曲线的纵轴表示劳动的边际产量。

6.为什么实际工资的暂时性提高导致劳动供给量增加,而实际工资的持久性提高则导致劳动供给量减少?试用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的概念加以解释。

答:(1)实际工资上涨从两方面影响劳动供给决策。实际工资上涨使额外工作1小时的收益增加,因此工人会趋向于提供更多的劳动。随实际工资上涨,工人会提供更多的劳动,劳动供给量增加,这种趋势被称为实际工资提高的替代效应。实际工资增加使工人变得更加富有,因为相同数量的劳动给他们带来的实际收入变多了。变得富裕的人们有能力享受更多的闲暇,结果,劳动供给减少。实际工资增加后,人们变得更富有,从而减少劳动供给量,这种趋势被称为实际工资提高的收入效应。劳动供给的增减取决于替代效应与收入效应的相对大小。

(2)暂时性的实际工资增加使劳动供给总量增加,这是因为替代效应大于收入效应。收入效应较小是因为暂时性的工资增加并不会使工人的收入增加太多,所以工人不会减少工作时间。因此,如果一段时间内劳动的回报增加,人们会利用这个机会多工作。

(3)持久性的实际工资增加使劳动供给总量减少,是因为对于长期的实际工资上涨,收入效应要强于替代效应,如果持久性的工资上涨使工人生活得更好,工人当然会减少工作。这两种效用的作用大小依赖于个人的家庭状况和税率。

7.劳动总供给曲线说明了哪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引起劳动总供给曲线移动的因素有哪些?

答:(1)劳动总供给曲线说明了劳动总供给与当期实际工资之间的关系。

(2)引起劳动总供给曲线移动的因素包括:财富、预期未来的实际工资、国家的适龄工作人口以及由社会、法律环境导致的劳动参与率的改变。财富的增加和预期未来的实际工资增加导致总供给曲线向左移动。适龄工作人口增加以及劳动参与率的增加使得劳动总供给曲线向右移动。

8.充分就业产出的定义是什么?劳动供给增加对充分就业产出有何影响?有利的供给冲击对充分就业产出有何影响?

答:(1)充分就业产出,是工资和价格充分调整后经济体中的厂商所提供的产量,有时也被称为潜在产出。在劳动市场的古典模型中,劳动市场均衡时,产出达到潜在产出水平。

(2)劳动供给增加,市场上可得的劳动投入越多,从而充分就业产出增加。

(3)当一个有利的供给冲击发生,同样的劳动力和资本数量生产更多的产出,因此充分就业产出增加。另外,有利的供给冲击使得在任一真实工资水平下的劳动需求增加,从而导致劳动市场上的均衡数量增加,潜在产出水平也增加。

9.本章所讨论的劳动市场的古典模型无助于我们研究失业,为什么?

答:劳动市场的古典模型以供给需求分析为基础,这对研究一个经济体的工资率、就业水平以及这些变量与产出和生产率的关系非常有用。但是,该劳动市场模型建立在很强的假设之上,模型的推论是失业率为0,即当劳动市场处于均衡状态时,所有愿意工作的工人在现行工资下都能找到工作。但是,在现实中并不是每一位想工作的人都能得到工作,而是总会有失业情况存在。存在失业就意味着在任何时候,社会中所有的劳动资源并非都积极地参与到产品和服务的生产过程中。因此,劳动市场的古典模型无助于研究失业。

10.给出如下术语的定义:劳动力、失业率、参与率和就业率。

答:(1)劳动力包括就业者和失业者。就业者是指在过去的一周从事全职或者兼职工作(或者处于工作中的休假状态,无论是病假还是度假)的劳动者。失业者是指在过去的一周没有工作,但最近的四周内在寻找工作的劳动者。

(2)失业率是失业人口占劳动力人口的比重。

(3)参与率是劳动力人口占成年人口的比重。

(4)就业率是就业人口占成年人口的比重。

11.失业期和持续时间的定义是什么?关于失业期,两个看似矛盾的事实是什么?为什么这两个事实实际上并不矛盾?

答:(1)失业期是指某人处于连续失业的时期。失业期持续的时间长短被称为持续时间。

(2)两个看似矛盾的事实是:

大多数失业期持续的时间都较短,大约在两个月以内。

在某一既定时期中处于失业状态的人,他们中的大多数都经历了较长时间的失业期。

(3)事实上并不矛盾的原因

经济中大部分人的失业期较短,而少部分人的失业期较长,是调和该矛盾的主要原因。由任意给定的对失业者进行调查的数据中可知,较长失业期的人所面临的平均失业持续时间较长。

假设某经济体内的劳动力为100,每月初有2名工人失业而且失业持续一个月,一个月后失业者重新找到工作。另外,还假设每年初有4名工人失业并且失业持续一整年。在这个例子中,一年中共有28个失业期:其中有24个失业期持续了一个月,4个失业期持续了一年。24与28的比值等于86%,因此有86%的失业期持续了仅仅一个月,这与第1种说法一致:多数失业期都较短。

在某一既定时期上,假定3月15日失业人数为6人:其中2人从3月1日开始失业,4人从2月1日开始失业并持续一年。4比6等于67%,因此3月15日失业的工人中有67%持续失业一年,这与第2种说法一致:在某一既定时期中,处于失业状态的工人大多经历了较长时间的失业期。

12.摩擦性失业的定义是什么?为什么运行良好的经济体也可能存在一定数量的摩擦性失业?

答:(1)由于工人寻找合适的工作、厂商寻找适合的工人而引起的失业称为摩擦性失业。

(2)劳动市场的一个特征是工人和厂商都进行了大量的搜寻:失业者寻找合适的工作,有职位空缺的厂商寻找适合的工人。无论是工人还是工作都不可能完全匹配。工人的天赋、技能、经验、目标、所处的地理位置以及他们搬家的意愿、为工作所付出的时间和精力都存在差异。同样,工作所要求的技能和经验、工作环境、地理位置、时间和工资也各不相同。由于存在这些不同点,一位失业者在找到合适的工作之前可能需要花费几周甚至更多的时间,一家厂商在雇用到适合的工人之前也同样会花去很长时间。由于经济是动态变化的,工作不断地产生和消失,工人也不断地加入和退出劳动力队伍,因此,为了使工人和工作相匹配,摩擦性失业会经常存在。

13.结构性失业的定义是什么?结构性失业的两个主要来源是什么?

答:(1)即使不处于经济衰退时期,长期失业和习惯性失业仍会存在,这种失业被称为结构性失业。处于这种状态的人不会投入全力寻找工作,而且通常不会找到稳定的工作,习惯性失业者在大部分时间都处于失业状态。

(2)结构性失业的两个主要来源:

非技术或者低技术的工人很少能找到满意的、长期的工作。提供给他们的工作一般工资都较低,而且他们很少有机会得到培训和晋升。结构性失业出现的主要原因就是低技术工人的工作不会持续太久。由于教育不足、歧视、语言障碍等原因,一些低技术工人可能永远不会找到长期工作,因此始终处于习惯性失业状态。

引起结构性失业的另一种因素是对衰退产业中的工人进行再配置,或者是将萧条地区的工人重新配置到新兴地区。当某个产业所生产的产品不再有需求时或者这一产业不再具有竞争力时,这一产业中的工人就会面临失业。

14.自然失业率和周期性失业的定义是什么?负的周期性失业意味着什么?

答:当产出和就业处于充分就业水平时,仍然存在的失业率被称为自然失业率,表示为,它反映了摩擦性失业和结构性失业。

实际失业率与自然失业率之差被称为周期性失业。

负的周期性失业意味着产出和就业高于其充分就业水平。

15.什么是奥肯定律?假设自然失业率和充分就业产出保持恒定,若明年的失业率比今年上升2个百分点,产出将怎样变化?请使用如教材中式(3-5)所示的奥肯定律表达式计算。

答:(1)奥肯定律定量地描述了失业率变化对总产出的影响。根据奥肯定律,失业率每上升1%,那么充分就业产出水平与实际产出水平间的缺口将扩大2%。奥肯定律的代数表达式如下:

(2)失业率上升2%,则产出会下降4%。

二、计算题

1.下表列出了美国经济若干年份的实际GDP(Y)、资本K和劳动N的数据。

Y、K的单位是10亿美元,N的单位是100万人。假设生产函数为

a.1960~1970年、1970~1980年、1980~1990年、1990~2000年、2000~2007年这5个时期内,美国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率各是多少?

b.1960~2007年间,劳动的边际产量有什么变化?如果1960年和2007年这两年的工人数分别增加100万,由此产生的边际产量是多少?(由于劳动N的单位是百万,因此,100万工人的增长可被视为增长了1.0。)

解:a.各年份的A值及其增长率如表3-1所示:

表3-1  美国全要素生产率及其增长率

b.劳动的边际产量为:

将劳动增加1.0后的产出记为Y2,劳动增加前的产出记为Y1,变动前后各年份的劳动边际产量如表3-2所示。

表3-2  劳动边际产量

由表3-2可知,1960年工人数增加100万的边际产量是270亿美元,而2007年工人数增加100万的边际产量是550亿美元,两者的差距主要是因为2007年的全要素生产率比1960年的高。

2.一个经济体的生产函数为

近期,该经济体的K=100,N=100。

a.假定劳动保持当前值不变,作图表示产出和资本之间的关系。MPK是多少?资本的边际生产率是否递减?

b.假定资本保持当前值不变,作图表示产出和劳动之间的关系。当劳动从100上升至110时,MPN是多少?当劳动从110上升至120时,MPN又是多少?比较这两次变化的结果。劳动的边际产量是否递减?

解:a.产出和资本之间的关系如图3-1所示。

资本的边际生产率不递减,因为资本的边际产出与资本投入量无关。

图3-1  产出和资本

b.当N=100,产出为:

当N=110,Y=22.0976。因此MPN的增长为:(22.0976-22)/(110-100)=0.00976;当N=120,Y=22.1909,因此MPN的增长为:(22.1909-22.0976)/(120-110)=0.00933。由此可知,当劳动投入增加时,劳动边际产量是递减的。如图3-2所示。

图3-2  产出和劳动

3.极点饰品责任有限公司的生产函数如下表所示:

a.确定每一就业水平下的MPN。

b.该公司的每一饰品定价为5美元。如果名义工资为38美元,公司会雇用多少工人?当名义工资为27美元和22美元时,公司又会雇用多少人?

c.作图表示该公司的劳动需求和名义工资之间的关系。该图与劳动需求曲线有何区别?绘制该公司的劳动需求曲线。

d.当名义工资固定在38美元,而饰品的价格从5美元上涨至10美元时,该公司的劳动需求和产出将发生什么变化?

e.当名义工资固定在38美元,而饰品的价格固定在5美元时,一台新的饰品自动生产设备的引入使同样数量工人的产量增加了一倍。该公司的劳动需求和产出将发生什么变化?

f.d和e的答案之间有何关系?请加以解释。

解:a.每一就业水平下的MPN如表3-3所示。

表3-3  边际产量与边际收益产品

b.当名义工资等于劳动的边际收益产品时,公司获得最大利润。当名义工资为38美元,雇用1个工人时,劳动边际收益产品大于名义工资,而雇用2个工人时,劳动的边际收益产品小于名义工资,因此此时公司会雇用1个工人。

同理可得,当名义工资为27美元时,公司会雇用3个工人。

当名义工资为22美元时,公司会雇用4个工人。

c.公司的劳动需求和名义工资之间的关系如图3-3所示。

图3-3  劳动需求与名义工资

公司的劳动需求曲线如图3-4所示。

图3-4  劳动需求曲线

两者的不同在于:公司的劳动需求曲线表示的是实际工资与劳动需求之间的关系。

d.当价格等于10美元,名义工资为38美元时,公司应雇用5个工人,此时产出的饰品数量为30。而价格为5美元,名义工资为38美元时,产出饰品数量为8,雇用1个工人。因此可知,当名义工资固定时,价格上升使得公司的劳动需求增加,产出增加。

e.如果引进新的生产设备使同样数量工人的产出翻倍,则边际产量翻倍,价格不变的情况下,边际产品收益翻倍。此时的边际产品收益等于d中的边际产品收益,因此劳动需求与d中相等,即会雇用5个工人,但此时5个工人的产出为60个饰品。

f.因为边际产品收益等于产品价格乘以边际产量,因此价格翻倍或劳动边际产量增加1倍均会导致边际产品收益增加1倍。因为劳动需求决定于MRPN=W,因此无论是价格变动或是劳动边际产量变动,劳动需求是相等的。

4.某家厂商的劳动边际产量(用产出来衡量)为MPN=A(100-N)。其中,A代表生产率,N代表投入到生产中的劳动小时数。产品的单价为2美元。

a.如果A=1.0,名义工资分别为10美元和20美元,该厂商的劳动需求分别是多少?描绘厂商的劳动需求曲线。如果劳动供给维持在95不变,实际工资的均衡值是多少?

b.如果A=2.0,重复a的计算。

解:a.因为MRPN=P·MPN=W,当W=10,则有:2×(100-N)=10;

解得:N=95,实际工资为w=W/P=10/2=5。

同理,当W=20时,N=90,实际工资为w=W/P=20/2=10。

厂商的劳动需求曲线如图3-5中的NDa所示。如果劳动供给维持在95不变,则实际工资的均衡值为5。

图3-5  劳动需求曲线

b.由4×(100-N)=W可得,当W=10时,N=97.5;当W=20时,N=95。厂商的劳动需求曲线如图3-5中的NDb所示。如果劳动供给维持在95不变,则实际工资的均衡值为10。

5.考虑某经济体,其劳动的边际产量MPN=309-2N,其中,N为劳动投入量。劳动供给量NS=22+12w+2T,其中,w为实际工资,T为对个人征收的定额税收。

a.为什么定额税收增加会导致劳动供给量的增加?请使用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的概念加以解释。

b.假设T=35,就业和实际工资的均衡值是多少?

c.假设T=35不变,政府通过了最低工资法案,要求厂商支付的实际工资不得低于7。就业和实际工资的值是多少?

解:a.定额税收增加,对于劳动供给存在收入效应,而没有替代效应,因为实际工资并无变化。定额税的增加使得工人的财富减少,因此劳动供给增加。

b.T=35,则NS=22+12w+2T=92+12w;

劳动需求曲线为:w=309-2N,则N=154.5-w/2;

令劳动需求等于劳动供给,则有154.5-w/2=92+12w;

解得:w=5,N=154.5-w/2=152。

c.因为均衡实际工资低于最低工资,劳动供给大于劳动需求,因此实际工资为:w=7,劳动需求(就业)为:N=154.5-w/2=151。

6.假设生产函数为,因此,劳动的边际产量

资本存量K=25。劳动供给曲线的方程为

其中,w为实际工资率,t为劳动的所得税税率,因此,(1-t)w为税后实际工资率。

a.假设劳动所得税税率t=0,写出劳动需求曲线的表达式。计算达到均衡时的实际工资、就业、充分就业产出和工人的税后总工资收入。

b.假设劳动所得税税率t=0.6,重复a的计算。

c.假设政府设定的最低工资w=2,若劳动所得税税率t=0,就业和实际工资的值是多少?最低工资法案的引入是否增加了工人群体的总工资?

说明:教材有误,教材题干中

根据题意应为

本书特别做出更正。

解:a.由

可得:

当K=25时,劳动需求曲线的表达式为:

当t=0时,劳动供给为

联立可得:w=1.5,N=225。

充分就业产出为:

税后总工资为:

b.当t=0.6时,劳动供给为

劳动的边际产量为:

即有,代入劳动供给表达式有:

因此可得:N=90,

税后总工资为:

尽管工资增加了,但产出和收入都大幅度下降。

c.w=2,则劳动需求为:

由此可知失业为273.4。工人收入为:

最低工资法案的引入导致就业下降幅度过大,没有增加工人群体的总工资。

7.考虑一个人口为500人的经济体。在每月初,有5人失去工作,并在1个月内保持失业状态;1个月后,他们将重新找到工作。另外,在每年的1月份,有20人失去工作,并在6个月内保持失业状态,而后才重新获得工作。最后,每年的7月1日,有20人失去工作,并在6个月内保持失业状态,而后才重新获得工作。

a.该经济体1个月内的失业率是多少?

b.失业人口中失业期持续1个月的失业人口比重是多少?失业期持续6个月的失业人口比重又是多少?

c.失业期的平均持续时间是多少?

d.在任意时期内,经受长期失业(6个月)的失业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是多少?

解:a.在任意日期中,都有25个人失业,5个自月初开始失业,而20人自1月1日或7月1日开始失业。因此失业率为:25/500=5%。

b.每个月中,5人面临着1个月的失业期,在每六个月,20人面临着6个月的失业期。一年期间总的失业期为:5×12+20×2=100。失业期持续1个月的失业人口占60%,失业期持续6个月的失业人口占40%。

c.平均持续时间为:0.6×1+0.4×6=3(个月)。

d.在任意日期,都有25人失业,80%的失业人口经受长的失业期,而20%的失业人口经受短的失业期。

8.使用教材中图3-13的数据计算每月有多少人加入失业者的队伍,多少人重新就业,多少人离开劳动力队伍?

解:从非劳动力中增加3%到失业,则为7900×3%=237(万人);从就业中增加1%到失业,则14580×1%=145.8(万人),因此有382.8万人加入失业者的队伍。

从非劳动力中增加7%到就业,则7900×7%=553(万人);从失业中增加28%到就业,则650×28%=182(万人),因此有735万人加入就业者的队伍。

从就业者中增加3%到非劳动力,则14580×3%=437.4(万人),从失业者中增加23%到非劳动力,则650×23%=149.5(万人),因此有586.9万人离开劳动力队伍。

9.下表所列的是失业率和产出的数据。

a.假设自然失业率为6%,且

确定每一年的充分就业产出水平。

b.用两种方法计算第2年、第3年、第4年的充分就业产出增长率。首先,读者可以用a中所得的充分就业产出直接计算增长率。其次,可以仅仅用失业率的变化、产出的增长率以及用增长率表述的奥肯定律

来计算充分就业产出增长率。该式与教材中式(3-6)相似,只是在教材中式(3-6)中,,仅代表美国的情况,而该经济体的则不等于3,比较两种方法下的计算结果。

解:a.

由此可得充分就业产出水平,如表3-4所示。

表3-4  每一年的充分就业产出水平

b.两种算法的结果是很接近的。如表3-5所示。

表3-5  两种计算方法得出的充分就业产出增长率

10.考虑某经济体,初始工人数为2000。在这些工人中,1900人为就业人口,他们每星期的人均工作时间为40小时,每个工作小时的产量是10单位产出。

a.在该经济体中,每星期的总工作小时数是多少?每星期的总产量是多少?失业率是多少?

b.假设该经济体进入衰退期,就业率下降了4%,而单位工人每星期的工作时间减少了2.5%。另外,由于对找工作的前景持悲观态度,0.2%的劳动力丧失了信心,并离开了劳动力队伍。最后,假设总工作小时数下降1%,总产出下降1.4%。

进入衰退期后,该经济体的劳动力是多少?失业的工人数是多少?失业率是多少?每星期的总产出又是多少?

相对于初始水平,该经济体总产出下降的百分比是多少?根据奥肯定律,产出损失与失业率上升之间的系数是多少?

解:a.每星期总工作小时数=就业人数×每周人均工作小时数=1900×40=76000(小时)。

总产量为:76000×10=760000(单位);

失业率=失业人数/劳动力=100/2000=5%。

b.就业率下降4%,则就业人数为:(1-0.04)×1900=1824;

丧失信心的劳动力为0.2%,即劳动力为:(1-0.002)×2000=1996;

失业的工人数为:1996-1824=172;

失业率=失业人数/劳动力=172/1996=8.6%。

所有工人每星期的工作时间减少为:(1-0.025)×40×1824=71136。因此每周总的工作时间的下降幅度为:(76000-71136)/76000=6.4%。因为总工作小时数下降1%,总产出下降1.4%,则总产出下降:1.4×6.4%=8.96%,因此产出为:760000×(1-8.96%)=691904。根据奥肯定律,产出损失与失业率上升之间的比率是:8.96%/(8.6%-5%)=2.49。

三、分析题

1.a.由于一项技术突破,一国的全要素生产率A提高了10%。这一改变对描绘产出和资本以及产出和劳动之间关系的生产函数曲线分别有什么影响?

b.在每一资本和劳动水平下,A上升10%会使MPK和MPN提高10%。请加以说明。(提示:任意水平的资本增量或劳动增量有什么影响?)

c.有利的供给冲击是否对MPK和MPN毫无影响?请用图形加以回答。

答:a.全要素生产率提高对描绘资本与产出之间关系的生产函数的影响如图3-6所示。全要素生产率提高对描绘劳动与产出之间关系的生产函数的影响如图3-7所示。

图3-6  资本与产出

图3-7  劳动与产出

b.假定初始状态下,资本为K1,劳动为N1,此时产出为Y1;当全要素生产率上升10%,此时K1的资本与N1的劳动的产出增长为1.1Y1。假定劳动不变仍为N1,而资本存在少量增长变为K2,此时初始状态下的的产出为Y2;当全要素生产率上升10%,则K2与N1的要素组合的产出增长为1.1Y2。初始状态的资本边际产量为:(Y2-Y1)/(K2-K1),全要素生产率上升后新的资本边际产量为:1.1(Y2-Y1)/(K2-K1)。因此新的资本边际产量高出原资本边际产量10%。根据对称性可知,新的劳动边际产量比原劳动边际产量高10%。

c.有利的供给冲击可能对MPK和MPN毫无影响。当冲击仅仅能够使整个生产函数向上平行移动,而不能改变它的斜率时,MPK与MPN均不发生改变。如图3-8和图3-9所示。

图3-8  有利的供给冲击对MPK的影响

图3-9  有利的供给冲击对MPN的影响

2.下列因素如何影响当期的充分就业产出水平?请加以解释。

a.大量的移民涌入本国。

b.能源供给减少。

c.新教学手段提高了高中生的学习成绩。

d.一项新法令要求停止以不安全的方式使用资本。

答:a.大量的移民涌入本国使得本国的劳动力增加,就业水平增加,从而充分就业产出水平增加。

b.能源供给作为产品生产的一种投入要素,其减少会使得生产率下降,充分就业产出水平减少。

c.新教学手段提高了将来的生产率和产出,对现在的产出无影响。

d.该法令可能有利于增加福利,由于该法令会使一部分在使用的资本退出生产,因此会减少充分就业产出水平。

3.20世纪八九十年代,欧洲的平均失业率居高不下,一些经济学家宣称:在一定程度上,这是“实际工资刚性”的结果,也就是说,工会使实际工资高于市场出清时的工资水平。

a.20世纪八九十年代欧洲偏高的实际工资是导致高失业的原因,在认同这一观点的基础上,请说明这种情况如何导致失业,即人们想接受现行工资却无法找到工作?

b.相对于不存在实际工资刚性的情况,实际工资刚性对厂商的实际产出有什么影响?

答:a.如图3-10所示,当实际工资大于市场均衡工资水平时,劳动供给大于劳动需求,两者之间的差异就形成了失业。

图3-10  实际工资刚性

b.存在实际工资刚性的情况下,实际产出较低。当实际工资高于市场出清的工资水平时,劳动需求必然低于其在充分就业情况下的需求,因此产出和就业也低于充分就业情况下的产出与就业。

4.下列各因素如何影响Helena Handbasket的劳动供给?

a.在火爆的房地产市场上,Helena的住宅的价值翻了两番。

b.作为非熟练工人的Helena接受了技能培训,这使得她能够获得更高报酬的工作,假设她对闲暇的偏好并未因工作的改变而受到影响。

c.当年,暂时性的收入附加税提高了税收在其收入中的比重(在Helena的国家,税收与收入是成正比例的)。

答:a.房产价值增加使得Helena的财富增加,由此产生的收入效应使得她减少劳动供给。

b.真实工资的永久性增长引起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相互作用。高工资的收入效应减少了Helena的劳动供给,而由闲暇机会成本提高而产生的替代效应使得劳动供给增加,对劳动供给的影响从理论上而言是不确定的。实证上而言,在实际工资永久性增长时女性更倾向于增加劳动供给,而男性更倾向于减少劳动供给。

c.暂时的收入附加税的提高相当于真实工资的暂时性减少,假定收入效应小于替代效应,那么将导致当期劳动供给减少。

5.假设一项新法律要求所有商家将销售收入的6%作为税款上缴。还假设这项税款不能转嫁给消费者,消费者支付的价格与新法律实施前相同。这项税收对劳动需求有何影响?如果劳动供给曲线未发生变化,这项税收对就业和实际工资有何影响?

答:新的法律使得劳动的边际产量减少了6%,产出的一部分流向政府而不是企业。因此劳动需求会减少。当劳动供给曲线不变动的情况下,向下移动的劳动需求曲线减少了实际工资和就业,如图3-11所示。

图3-11  税收的影响

6.失业率和就业率能否在同一个月中上升?在就业率上升的同时,参与率是否会下降?请解释原因。

答:(1)失业率和就业率能在同一个月中上升。假设人口下降,劳动力固定不变,失业增加,且就业量下降,但是下降的幅度小于人口下降的幅度,因而就业率上升,同时,在固定的劳动力人数下,存在更多的失业人口,因此失业率上升。

(2)在就业率上升的同时,参与率可能会下降。假定人口是固定不变的,劳动力减少,就业增加,而失业下降。因此参与率下降,同时就业率因为就业增加和人口不变而上升。

7.在美国,自我雇用者(self-employed)所上缴的社会保障税占其收入的12.4%。2009年,缴税收入的上限为106800美元。收入中超过上限的部分不必缴税,所以,收入超过106800美元的自我雇用者所上缴的税款为106800×0.124=13243美元。现在,考虑两种拟提高社会保障税收收入的方法。方法A是将缴税上限提高到129194美元。方法B是将社会保障税税率提高到15%,但上限仍为106800美元。对于那些收入超过129194美元的工人来说,方法A所征收的社会保障税税款(129194×0.124=16020美元)与方法B征收的税款(106800×0.15=16020美元)相同。当前,工人们预测未来的社会保障福利没有改变的迹象。

a.Sally是一个自我雇用者,年收入为150000美元。方法A和方法B对Sally的劳动供给分别有什么影响?在哪种方法下,她将提供更多的劳动?用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的概念对答案加以解释。

b.Fred是一个自我雇用者,年收入为50000美元。方法A和方法B对Fred的劳动供给分别有什么影响?在哪种方法下,他将提供更多的劳动?用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的概念对答案加以解释。

答:a.Sally的收入远超过征税上限,因此该税收对她的税后工资无影响,即不存在替代效应。但是更高的税率影响她的收入,因此仅仅存在收入效应。在两种方法下,她的收入的减少量是相等的,均减少16020美元,因此她会增加相等数量的劳动供给。

b.在A方法下,Fred的劳动供给不发生改变,因为他的税率保持一定,且他的收入在征税上限以下,因此既不存在替代效应也不存在收入效应。

在B方法下,Fred所面临的税率增长到15%,因此他的税后工资下降。存在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收入效应使他工作更多,因为更高的税率导致收入的更大幅度减少。替代效应导致他减少劳动供给,因为更高的税率使得税后工资变低。在这种情况下,劳动供给的增加或减少取决于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的相对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