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浙江工商大学811西方经济学考研真题及详解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30分)
1.生产可能性曲线
答:生产可能性曲线是将生产契约曲线转换到以商品为坐标轴的平面直角图上得到的转换曲线。生产可能性曲线是指在其他条件(如技术、要素供给等)不变情况下,生产产品X与Y所能达到的最大产量的组合。曲线上的每一点必会满足。生产可能性曲线具有如下特征:①生产可能性曲线的斜率为负;②生产可能性曲线凹向原点,即曲线自上而下变得越来越陡峭;③边际产品转换率等于两种产品的边际成本之比。
生产可能性曲线内的区域是生产无效率区域,生产可能性外的区域是生产不可能区域,只有生产可能性曲线上的点才代表社会经济资源得到完全的利用,因而达到帕累托配置的产量组合一定在生产可能性曲线上。
2.边际技术替代率
答:边际技术替代率指在维持产量水平不变的条件下,增加一个单位的某种要素投入量时减少的另一种要素的投入数量。以MRTS表示边际技术替代率,ΔK和ΔL分别表示资本投入的变化量和劳动投入的变化量,劳动L对资本K的边际技术替代率的公式为:
等产量曲线上某一点的边际技术替代率就是等产量曲线在该点的斜率的绝对值。对于任意一条给定的等产量曲线来说,当用劳动投入去替代资本投入时,在维持产量水平不变的前提下,由增加劳动投入量所带来的总产量的增加量和由减少资本量所带来的总产量的减少量必定是相等的,即必有:|ΔL·MPL|=|ΔK·MPK|。
整理得:
所以有MRTSLK-∆K/∆L=MPL/MPK,该式表示边际技术替代率等于两要素的边际产量之比。
3.社会总剩余
答:社会总剩余即社会总福利,是生产者剩余和消费者剩余之和。
消费者剩余是消费者愿意支付的价格与其实际支付的价格之间的差额。消费者剩余的产生是由于不同消费者对同一种商品的不同数量评价不同,因此他们对这种商品的不同数量所愿意做出的最大支付也就不同。在厂商不能对消费者索取差别性价格的条件下,决定市场价格的是边际购买者(或边际购买量),他正是对这一产品评价最低的消费者。这样,那些非边际购买者(或边际购买量)就可以获得额外的“津贴”,这就产生了消费者剩余。就整个市场而言,消费者剩余是需求曲线以下,市场价格以上的部分。
生产者剩余是生产者愿意接受的产品卖价与他实际获得的产品卖价之间的差额。就单个生产者而言,生产者剩余是生产者所获得的价格超出边际成本的部分。就整个市场而言,生产者剩余是供给曲线以上、市场价格以下部分。
综上可知,从几何的角度看,社会总剩余即为需求曲线之下、供给曲线之上的区域。
4.充分就业国民收入
答:充分就业指在一定的货币工资水平下所有愿意工作的人都可以得到工作的一种经济状态。充分就业与某些失业现象的存在并不矛盾,如摩擦性失业和自愿性失业,这两种失业都是正常的。只有非自愿性失业消失,社会才算实现了充分就业。充分就业也可广义地理解为各种经济资源得到充分利用。
充分就业的国民收入又称潜在国民收入,指一国在一定时期内可供利用的经济资源在充分利用的条件下所能生产的最大产量,也就是该国在充分就业状态下所能生产的国内生产总值。国内生产总值反映了一国在该时期内的最大产出能力。充分就业的国民收入也可以用充分就业的状态下总供给和总需求相等的国民收入来表示。如果总需求和总供给相交的均衡收入不是充分就业的国民收入,则政府可以通过宏观经济政策进行调节使均衡收入达到充分就业时的均衡收入,即充分就业国民收入。
5.货币乘数
答:货币乘数又称为货币创造乘数或货币扩张乘数,指中央银行新增一笔原始货币供给使活期存款总和(货币供给量)扩大为这笔新增原始货币的倍数。如果是活期存款,它还能通过活期存款派生机制创造货币,公式为D=R/rd和D=R/(rd+re)(D为活期存款总额,R为原始存款,rd为法定存款准备金率,re为超额存款准备金率)。如果在存款创造机制中还存在现金流出,即贷款并不完全转化为存款,那么货币创造乘数为:k=1/(rd+re+rc),其中rc为现金—存款比率。此时,仅把活期存款考虑为货币供给量。如果把活期存款和通货都考虑为货币供给量,即M=D+Cu,同时,引入强力货币H(银行准备金加上非银行部门持有的通货),此时的货币创造公式如下:
影响货币乘数的因素有:现金漏损率、活期存款法定准备率、超额准备率、定期存款占存款的比例。货币乘数既可以使银行存款多倍扩大,又能使银行存款多倍收缩。因此,中央银行控制准备金和调整准备率对货币供给会产生重大影响。
6.长期菲利普斯曲线
答:长期菲利普斯曲线是一条位于“自然失业率”水平的垂直线,表明失业率与通货膨胀率之间不存在交替关系。一旦形成了通货膨胀预期,短期菲利普斯曲线就会上移,工人会要求足以补偿物价上涨的更高的名义工资,而雇主则不愿在这个工资水平上提供就业,最终,失业率又恢复到“自然失业率”水平。无论政府如何继续采取通货膨胀政策,工人预期的调整必然带来短期菲利普斯曲线的进一步上移,结果长期内通货膨胀率和失业率之间并不存在稳定的替代关系。弗里德曼将长期的均衡失业率称为“自然失业率”,它可以和任何通货膨胀水平相对应,且不受其影响。因此,长期的菲利普斯曲线是一条垂直线,这实际上就是货币中性论的观点。
长期菲利普斯曲线的政策含义是,从长期来看,政府运用扩张性政策不但不能降低失业率,还会使通货膨胀率不断上升。
二、辨别和分析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1.边际替代率呈现递减特征。
答:正确。
边际替代率呈现递减特性即为边际替代率递减规律。边际替代率递减规律是指在维持效用水平不变的前提下,随着一种商品的消费数量的连续增加,消费者为得到每一单位这种商品所愿意放弃的另一种商品的消费数量是递减的。之所以会普遍发生商品的边际替代率递减的现象,其原因在于:随着一种商品的消费数量的逐步增加,消费者想要获得更多的这种商品的愿望就会递减,从而他为了多获得一单位的这种商品而愿意放弃的另一种商品的数量就会越来越少。
从几何意义上讲,由于商品的边际替代率是无差异曲线的斜率的绝对值,所以,边际替代率递减规律决定了无差异曲线的斜率的绝对值是递减的,即无差异曲线是凸向原点的。
2.投资是将产品市场与货币市场联系起来的关键变量。
答:正确。分析如下:
根据凯恩斯的有效需求不足理论,在产品市场上决定国民收入的主要是消费和投资。消费是国民收入的函数,与国民收入呈正相关关系。决定消费的另一个关键量是边际消费倾向,即每增加一单位的收入中用来消费的收入所占的比重。而投资是利率的函数,根据凯恩斯的资本边际效率理论,投资与利率呈反向关系,即低利率意味着更多收益率大于零的投资机会,于是将刺激投资;而高利率意味着更少的投资机会,于是将抑制投资。凯恩斯认为,由于消费倾向比较稳定,通过刺激消费来提升总需求的效果不够明显;而利率变动对投资的影响一般很显著。于是,国民收入主要是由投资决定的,即在产品市场上,决定国民收入的关键变量是投资。
而利率是在货币市场上由实际货币供给和货币需求决定的。实际货币供给由价格水平和名义货币供给量决定,是外生变量;而根据凯恩斯的流动偏好理论,人们的货币需求源于交易动机、预防动机和投机动机。交易动机是为了日常交易而产生的持有货币的愿望,预防动机是为了应付紧急情况而产生的持有货币的愿望。满足交易动机和预防动机的货币需求数量取决于国民收入水平的高低,并且与收入呈正相关关系。投机性动机是人们根据对市场利率变化的预测,持有货币以便从中获利的动机。投机动机的货币需求与现实利率呈负相关。由交易动机、预防动机引起的流动偏好所决定的货币需求与收入(Y)呈同方向变动,可以表示为L1(Y);由投机动机引起的流动偏好所决定的货币需求与利率(r)呈反方向变动,故可以用L2(r)表示。这样,由流动偏好所决定的货币需求(L)就可以表示为:L=L1(Y)+L2(r)。
这样,利率便成为联系货币市场与产品市场的直接变量。但利率的变化最终都会通过影响投资来影响总产出,因此可以说投资是将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联系起来的关键变量。
三、计算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需有计算过程)
1.完全竞争市场上需求函数Q=4000-400P,单位厂商的短期成本函数TC=0.1q2+q+10,该行业共有100个厂商,求:
(1)厂商的短期供给函数。(4分)
(2)行业的供给函数。(3分)
(3)市场的均衡价格和均衡产量。(3分)
解:(1)由厂商短期成本函数可得厂商边际成本函数:
在完全竞争市场上厂商短期均衡条件为P=MR=SMC,故由P=SMC,可得出P=0.2q+1。需要注意的是,完全竞争厂商的短期供给曲线是SMC曲线位于AVC曲线以上的部分。SMC与AVC交点为AVC的最低点。AVC的函数为0.1q+1,则AVC的最小值为1,则厂商应该在P≥1的条件下供给商品。
故厂商短期供给函数为:q=5P-5(P≥1)。
(2)完全竞争市场上,市场总供给即为每个厂商供给的加总,由于每个厂商是同质的,于是有市场总供给Q=100q=500P-500。
(3)联立(2)中所求市场供给函数和题干中市场需求函数可求得均衡价格P=5,均衡产量Q=2000。
2.某开放经济,充分就业的国民收入是2000,消费C=100+0.8Yd,投资I=150,政府支出G=100,税收T=50,转移支付Tr=30,净出口NX=-16。试计算:
(1)均衡国民收入是多少?存在什么类型的缺口?(4分)
(2)通过变动税收来消除这一缺口,需要变动多少可能实现?(3分)
(3)如果要使国民收入变动到5000,通过变动政府支出和税收相同的量来实现,需要同时变动多少?(3分)
解:(1)由产品市场均衡条件Y=C+I+G+(X-M),代入题干中相关数据可得:Y=100+0.8(Y-50+30)+150+100-16,解得Y=1590。即均衡的国民收入为1590,未达到充分就业水平,由于实际国民收入小于潜在的国民收入,所以存在通货紧缩缺口。
(2)当Y=2000,根据均衡条件可得:2000=100+0.8(2000-T+30)+150+100-16,解得T=-52.5。故政府税收应该变动-52.5-50=-102.5,即税收应该减少102.5来消除产出缺口。
(3)不妨设变动量为ΔS,为使产出增加,税收应该减少而政府支出应该增加,故可得:5000=100+0.8(5000-50+30+ΔS)+150+100+ΔS-16,解得:ΔS≈379。
即政府需同时增加政府支出和减少税收379才能使国民收入变动到5000。
四、简述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
1.垄断均衡的结果为什么有可能优于完全竞争。
答:(1)在经济分析中,根据不同的市场结构的特征,将市场分为四种结构:完全竞争市场、垄断竞争市场、寡头市场和完全垄断市场,其中完全竞争市场与完全垄断市场是两种极端的市场类型。决定市场结构的主要因素有四个:市场上厂商的数目、厂商所生产的产品差别程度、单个厂商对市场价格的控制程度以及厂商进入或退出一个行业的难易程度。就厂商数目而言,完全竞争市场有很多,而垄断市场仅有一个;就产品差别程度而言,完全竞争市场的产品完全无差别,而垄断市场则生产唯一的几乎无法替代的产品;就对市场价格的控制程度而言,完全竞争市场完全不能控制价格,每个厂商都是价格的接受者,而垄断市场则是价格的制定者(不过经常受到政府的管制);就厂商进入或退出一个行业的难易程度而言,完全竞争市场进出门槛很低,而垄断市场进出很困难,几乎不可能。
(2)完全竞争市场上,在短期,厂商是在给定的生产规模下通过调整产量来实现MR=SMC的利润最大化均衡条件;而在长期,厂商可以对全部生产要素进行调整,以达到最优生产规模从而实现MR=LMC=LAC=SMC=SAC的利润最大化均衡条件,显然完全竞争厂商的长期均衡点位于长期平均成本曲线LAC最低点,经济利润为零。
完全垄断市场上,在短期,完全垄断厂商无法改变固定要素投入量,垄断厂商在给定的生产规模下,通过调整产量和价格来实现MR=SMC的利润最大化均衡条件;而在长期,可以对全部生产要素进行调整,以达到最优生产规模从而实现MR=LMC=SMC的利润最大化均衡条件,此时垄断厂商通常有正的经济利润。
由于在完全竞争市场中,厂商不可能获得经济利润而垄断均衡时厂商通常会获得经济利润,因而对于厂商来说,垄断均衡的结果可能优于完全竞争。
2.机会成本是唯一的成本。
答:(1)机会成本是指将一种资源用于某种用途,而未用于其他用途时所放弃的最大预期收益。机会成本的存在需要三个前提条件:①资源是稀缺的;②资源具有多种生产用途;③资源的投向不受限制。从机会成本的角度来考察生产过程时,厂商需要将生产要素投向收益最大的项目,从而避免带来生产的浪费,达到资源配置的最优。机会成本的概念是以资源的稀缺性为前提提出的。
从经济资源的稀缺性这一前提出发,当一个社会或一个企业用一定的经济资源生产一定数量的一种或者几种产品时,这些经济资源就不能同时被使用在其他的生产用途上。这就是说,这个社会或这个企业所能获得的一定数量的产品收入,是以放弃用同样的经济资源来生产其他产品时所能获得的收入作为代价的,这也是机会成本产生的缘由。
(2)在微观经济学中,无论是消费者还是厂商,其作出经济决策所考虑的最根本因素就是成本和收益,这里的成本即指机会成本。若决策主体作出经济决策后带来的收益大于其机会成本,那么该经济决策将会成立,反之则不会成立。微观经济学中所讲的所有成本和一些其他概念全都可以用机会成本来理解。因此,可以说机会成本是唯一的成本。
3.边际效用递减规律是需求定律存在的前提。
答:(1)需求定律和边际效用递减规律
需求定律是指: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某种商品的价格越高,消费者愿意并且能够购买的该商品数量就越少,也就是该商品的需求量越小;反之,价格越低,消费者对该商品的需求量越大。需求定律在图形中表现为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而需求曲线的这种特征正是由边际效用递减规律推导出来的。
边际效用递减规律是指:在一定时间内,在其他商品的消费量保持不变的条件下,随着消费者对某种商品消费量的增加,消费者从该商品连续增加的每一单位消费中得到的效用增量即边际效用是递减的。
边际效用递减的原因在于:①从人的心理角度看,随着相同商品的连续增加,人们从每一单位商品消费中得到的满足程度是递减的;②一种商品往往有几种用途,消费者总是将前一单位商品用在较重要的用途上,将后一单位的商品用在次重要的用途上。
(2)由边际效用递减规律推导需求曲线
基数效用论者以边际效用递减规律和建立在此规律上的消费者效用最大化的均衡条件为基础推导消费者的需求曲线。
消费者愿意为商品支付的价格取决于商品的边际效用,商品的边际效用大,则商品的需求价格就高,相反就越低。由于边际效用递减规律的作用,随着商品的消费量的增加,该商品的边际效用递减,则消费者为购买这种商品所愿意支付的价格就随之递减。又由于消费者为了达到效用最大,就必须使它的商品购买量符合效用最大化的均衡条件,即MUi/Pi=λ。假设货币的边际效用不变,则需求曲线可以通过边际效用曲线得到。如图1所示:在图(a)中,横坐标为某商品的消费量,纵坐标为商品的边际效用。图(b)中横坐标为商品的需求量,纵坐标为价格。在A点消费量为Q1,边际效用为MU1,则相对应在图(b)中得到A′点,在A′点,需求量为Q1,商品的价格为P1=MU1/λ,按照此办法可以根据边际效用曲线得到向右下方倾斜的需求曲线,它表示商品的需求量随着商品价格的上升而减少,随着商品价格的下降而增加。
图1 需求曲线的推导
因此,边际效用递减规律是需求定律的前提条件。
4.古典学派与凯恩斯学派关于利率形成机制的争论主要有哪些内容?
答:(1)凯恩斯主义者是通过流动性偏好理论来说明利率是如何决定的。流动性偏好又称灵活偏好,是指人们为应付日常开支、意外支出和进行投机活动而愿意持有现金的一种心理偏好。它根源于交易动机、预防动机和投机动机。交易动机是为了日常交易而产生的持有货币的愿望,预防动机是为了应付紧急情况而产生的持有货币的愿望。满足交易动机和预防动机的货币需求数量取决于国民收入水平的高低,并且与收入呈正相关关系。投机性动机是人们根据对市场利率变化的预测,持有货币以便从中获利的动机。投机动机的货币需求与现实利率呈负相关。由交易动机、预防动机引起的流动偏好所决定的货币需求与收入(Y)呈同方向变动,可以表示为L1(Y);由投机动机引起的流动偏好所决定的货币需求与利率(r)呈反方向变动,故可以用L2(r)表示。这样,由流动偏好所决定的货币需求(L)就可以表示为:L=L1(Y)+L2(r)。而实际货币供给是由名义货币供给和价格水平决定的。于是货币市场中的供求均衡将决定利率水平。
凯恩斯还认为,由于“流动性陷阱”的存在,货币需求对利率敏感性极大,也就是货币需求的利率弹性无穷大。当利率很低,即债券价格很高时,人们认为用货币购买债券的风险极大,债券只会跌,不会涨,因此买债券很可能亏损,人们愿意长期持有货币,不肯去买债券。这时,货币投机需求成为无限大,从而使LM曲线呈水平状态。由于这种分析是凯恩斯提出的,所以水平的LM区域称为凯恩斯区域。在凯恩斯区域,经济一般处于萧条时期,货币政策无效,而财政政策有很大效果。
(2)古典学派也认为利率是由货币的供给和需求决定的。不同的是古典学派认为只有交易需求而无投机需求,货币需求的利率无弹性,因此LM曲线呈垂直状态。垂直的LM区域称为古典区域。在古典区域,经济一般处于繁荣时期,财政政策无效,而货币政策有效。
在垂直阶段,LM曲线斜率为无穷大,或货币的投机需求对利率已毫无敏感性,从而货币需求曲线的斜率趋向于无穷大,货币需求曲线呈垂直状态表示不论利率怎样的变动,货币的投机需求均为零。
五、论述题(每小题20分,共40分)
1.从厂商的角度来看,政府对价格的管制为什么降低资源配置效率。
答:政府对价格的管制分为最高限价、最低限价。其对资源配置效率的影响分析如下:
(1)最高限价也称为限制价格,是指政府出于稳定经济、保障消费者基本生活需要的目的,对某些商品的价格规定低于市场均衡价格的最高价格。
如图2所示,原先市场的均衡点为E,即均衡价格为Pe,均衡数量为Qe。P0为限制价格(P0<Pe),当价格为P0时,需求量为Q2,供给量为Q1,Q2-Q1为实行最高限价后的产品短缺的数量。
从生产的角度看,这意味着其边际收益与边际成本不相等,厂商未达到均衡状态,其生产能力和意愿受到限制,因而降低了资源配置效率。
图2 最高限价
(2)最低限价也称为支持价格。它是政府所规定的某种产品的最低价格。最低价格总是高于市场的均衡价格。
图3表示政府对某种产品实行最低限价的情形。开始时的市场均衡价格为Pe,均衡数量为Qe。以后,政府实行最低限价所规定的市场价格为P0。由图中可见,最低限价P0大于均衡价格Pe,且在最低限价P0水平,市场供给量Q2大于市场需求量Q1,市场上出现产品过剩的情况。
图3 最低限价
从厂商的角度来看,这意味着生产的产品无法完全销售,即是不被消费者需要的,厂商的成本无法收回,社会资源也被浪费,故资源配置是没有效率的。
综上所述,不管政府采取什么类型的价格管制都会降低资源配置的效率。
2.结合图形分析产品市场与货币市场的相互影响过程。
答: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相互影响可以用IS-LM模型来说明。
(1)产品市场的变动对货币市场的影响
在产品市场上消费、投资、政府支出和税收等变动都会导致产品市场的变动。以投资增加为例来说明。
投资的增加将导致产品市场扩张,表现为IS曲线向右移动,如图4所示。投资的增加意味着社会经济中的交易量增加,对货币的需求量增加。
在短期,在货币供给和货币需求函数不变的情况下,必然会导致利率的升高,压制部分投资从而抑制一部分货币需求,维持货币市场的均衡如图4所示,在新的均衡点,利率货币市场上的均衡由E点移动至E1点,利率也由r0上升至r1,均衡产出将由Y0上升至Y1。
在长期,由于产品市场过热造成价格水平上升,这意味着货币市场上实际货币供应量减少,LM曲线向左移动,利率将进一步上升至r2,产出水平将会回落至Y0。
图4 产品市场变动的影响
(2)货币市场的变动对产品市场的影响
货币市场的变动主要表现为价格上涨或货币供给量的变动。以名义货币供给量的增加为例进行说明。
在短期,当政府增加名义货币供给量后,意味着在价格水平不变的情况下,实际货币供给增加,LM曲线向右移动。如图5所示,LM曲线移动至LM1,这将导致原有的货币供给大于需求,为使得货币市场重新达到均衡,利率会下降以刺激货币需求量的增加。而利率下降将会刺激投资,导致产品市场的扩张和均衡收入的增加。如图5所示,利率由下降至r1,均衡产出由y0上升至y1。
在长期,由于名义货币供给量的增加最终会导致价格水平的上升,且上升幅度与名义货币供给量的增加幅度一致,因此,实际货币供应量将回落至原来的水平,LM曲线也将向左移回至原来的水平,均衡点及其对应的均衡产出和利率也将移回至原来的水平。也就是说,在长期名义货币量的变动对产品市场没有影响。
图5 货币市场变动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