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通货膨胀
一、名词解释
1.通货膨胀(大连理工大学2018研;暨南大学2017研;财政部财科所2006研;南开大学2005研;中南财大2004研;武汉大学2003研)
答:当一个经济中的大多数商品和劳务的价格连续在一段时间内普遍上涨时,宏观经济学就称这个经济经历着通货膨胀。理解通货膨胀这个概念的关键在于:通货膨胀这个概念引入了时间维度,价格水平的变化是在一段时间内发生的;价格水平的变化在该时间段内是持续的;价格水平的变化是显著的。
宏观经济学用价格指数来描述整个经济中的价格水平。宏观经济学中常涉及的价格指数主要有GDP折算指数、消费价格指数和生产者价格指数。有了价格水平(价格指数)这一概念,就可以将通货膨胀更为精确地描述为经济社会在一定时期价格水平持续地和显著地上涨。通货膨胀的程度通常用通货膨胀率来衡量。
2.通货紧缩(财政部财科所2016研;中央财大2016研;首都经贸大学2006研;华中科大2006研;上海理工大学2005研;华南师大2004研;吉林大学2000研)
答:通货紧缩指在经济均衡的状况下,由于企业债务负担加重、货币供给锐减或银行信贷收缩等原因造成投资需求突然下降或泡沫破灭,居民财富萎缩造成消费需求突然剧减等原因而导致总需求下降,从而出现供给大于需求,物价下降的现象。
凯恩斯在《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中除仅有一处直接提到了通货紧缩以外,更多是使用“就业不足均衡”和“有效需求不足”这样的术语。
凯恩斯理论的政策含义是:当企业投资低落,经济衰退,特别在经济严重衰退时,企业家的利润预期非常之低,以至于任何正利率都显得太高,因此通过放松银根、降低利率的货币政策来抑制衰退,效果不会明显,只有通过增加政府开支来增加有效需求。
3.需求拉动型通货膨胀(东北财大2015研)
答:需求拉动型通货膨胀是指社会总需求超过社会总供给,从而导致的物价上涨。供给表现为市场上的商品和服务,而需求则表现为用于购买和支付的货币,因此这种通货膨胀又称为“过多的货币追求过少的商品”。以凯恩斯学派的需求拉动说来说明这种通货膨胀,凯恩斯认为货币变动对物价的影响是间接的,影响物价的因素除货币量外,还有成本单位和就业量等多种因素。货币数量的增加是否具有通货膨胀性,要视经济体系是否达到充分就业而定。如图8-1所示。
该图说明:①当社会存在大量闲置资源和失业时(Y2点之前),总供给增加的能力很强,此时总需求的增加可以带来产出的上升而物价并不上涨;②在Y2点和充分就业分界点YF之间,总需求的增加将会带来产出和物价水平的同时上升,凯恩斯称为“半通货膨胀”;③当达到充分就业后,由于各种资源已充分利用,供给无弹性,有效需求增加仅使单位成本随有效需求同比例上涨,此种情况,可称为“真正的通货膨胀”。
但事实上,通货膨胀既可以是在实现充分就业后,由总需求绝对增长引起,也可以是实现充分就业之前,由总需求较总供给在数量与速度上的相对增长引起。所以,后来的凯恩斯主义者修正指出,在实现充分就业之前,只要总需求的增长大于总供给的增长,从而物价的上升幅度不能为增加的总供给所吸收,便会出现物价水平的绝对上升,产生通货膨胀,如图8-2所示。
图8-1 需求拉动型通货膨胀
图8-2 需求拉动型通货膨胀(凯恩斯主义者修正)
在图8-2中,横轴代表总产出或国民收入Y,纵轴代表物价水平P,AS0代表总供给,AD0代表总需求,Y0代表生产总量,P0代表物价水平。
当社会总需求增加,即从AD0移到AD1时,生产总量由Y0移到Y1,供给曲线由AS0移到AS1,物价水平由P0上升到P1。
4.结构性通货膨胀(江西财经大学2013研;北京交通大学2005研;华中科大2002研;武汉大学2000研)
答:结构性通货膨胀指由于国民经济结构比例失调造成供求关系失调,从而引起物价的全面上涨。其表现是:一些经济部门因供不应求而出现物价上涨,另一些部门商品供过于求,但受成本和价格刚性的影响,其价格未有明显回落,从而导致总体价格水平上涨趋势。结构性通货膨胀又可分为三种:①部门差异通货膨胀,是由美国经济学家鲍莫尔提出的一个以不同劳动生产率增长率为核心的结构型通货膨胀模型;②资源供求失衡型通货膨胀,由英国经济学家希克斯提出;③传递型通货膨胀,由挪威经济学家奥克鲁斯特、瑞典经济学家埃德格兰等人提出。
5.惯性通货膨胀(浙江大学2003研)
答:惯性通货膨胀又称为预期到的通货膨胀,指通货膨胀过程被经济主体预期到了,以及由于这种预期而采取各种补偿性行动引发的物价上升运动。如在工资合同中规定价格的条款,在商品定价中加进未来原材料及劳动成本上升因素等。
但是一般认为,如果通货膨胀的预期现象普遍存在,那么无论是什么原因引起了通货膨胀,即使最初引起通货膨胀的原因消除了,通货膨胀也会因经济主体预期而采取的行动得以持续,甚至加剧。
6.通货膨胀税(中南财大2016研;厦门大学2015、2014、2006研;武汉大学2014、2008研;中央财大2009研;中山大学2007研;北大1997研)
答:通货膨胀税指通货膨胀引起的一部分货币购买力由资产持有者向货币发行者转移的现象,这种转移犹如一种赋税,因而称之为通货膨胀税。通货膨胀税的计算公式是:T=[i/(1+i)]M。式中,T为通货膨胀税,M为一年中平均货币余额,i为通货膨胀率,i/(1+i)为每一单位货币所丧失的购买力。
通货膨胀税的主要受益者是国家政府,政府在通货膨胀过程中,可以得到三方面的收益:①扩大货币供应量能直接增加其收入。②通过单位货币购买力的降低而减少未偿还国家债务的实际价值。③直接增加税收收入,因为通货膨胀会使企业和个人的收入在名义上增加,纳税等级自动上升,政府可获得更多的收入。
7.滞胀(浙江大学2010研)
答:“滞”指经济停滞,失业增加;“胀”指通货膨胀严重。滞胀指的是经济处于高通货膨胀率、高失业率和低经济增长率交织并存的状态。滞胀最初出现于20世纪70年代初的西方发达国家。
根据凯恩斯的理论,失业与通货膨胀是不会并存的,存在通货膨胀就意味着实现了充分就业,存在失业就意味着不会有通货膨胀。菲利普斯曲线修改了凯恩斯主义的观点,认为失业与通货膨胀是可以并存的,但失业与通货膨胀之间存在着相互替代的关系,即通货膨胀率高时,失业率低;通货膨胀率低时,失业率高。滞胀的出现是对凯恩斯主义的沉重打击,也是对菲利普斯曲线的重大修正。滞胀的出现使凯恩斯主义的经济思想面临着严峻挑战,打破了凯恩斯主义在宏观经济学中的垄断地位,先后出现了货币主义、供给学派和理性预期学派。新古典综合学派用成本推进的通货膨胀理论和劳工市场的结构特性来解释滞胀,并提出以收入政策、人力政策等供给管理政策来对付滞胀。新自由主义经济学家则把滞胀归罪于凯恩斯主义指导下的对国民经济的国家干预。他们认为是国家干预导致了虚假繁荣,是国家干预破坏了有效的市场机制,因此他们建议减少对经济的国家干预,主张让市场自行调节经济中出现的问题。但是,不管什么流派的经济学,还没有哪一派能深刻认识滞胀,也没有哪一种政策能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
8.货币幻觉(中南财经政法大学2018研;南航2015研;华东理工大学2015研;对外经贸大学2014研;中央财大2014、2009研;财政部财科所2004研;华中科大2003研;武汉大学2001研)
答:货币幻觉亦称为“货币错觉”,指人们忽视货币收入的真实购买力,而只注重名义价值的一种心理错觉。某些西方经济学家认为,工人极易陷入货币幻觉,即容易发觉货币工资增加与减少的变化,而较难察觉物价水平的升降变化;当物价与工资按同一比例提高时,他们会把货币工资的增加看成是实际工资的增加。短期内,货币幻觉对消费有影响。假定实际工资不变,货币工资与物价等比例上升,工人较强烈感到的是名义货币收入的增加,从而增加消费支出,使实际消费水平上升。反之,当货币工资与物价等比例下跌时,使实际消费水平下降。货币幻觉对投资也有影响,当利率下降小于通货膨胀率的下降幅度时,投资者可能因为名义利率下降,而大量借入资本投资;相反,投资者会减少投资。此外,个人所得税体制也会产生货币幻觉效果。因为税率和纳税都是以货币收入为依据的,如果货币收入和物价都下跌而实际收入不变,纳税人所属的纳税等级会相应降低,他们的实际税收负担也会下降。货币幻觉只能在通货膨胀的一定幅度内出现,当通货膨胀普遍化和加速后就不复存在。
二、简答题
1.简述需求拉动型通货膨胀的运行过程。(中国社科院2017研)
答:(1)需求拉动型通货膨胀是指社会总需求超过社会总供给,从而导致物价上涨。供给表现为市场上的商品和服务,而需求表现为购买和支付的货币,因此这种通货膨胀又称为“过多的货币追求过少的商品”。
(2)需求拉动型通货膨胀的运行过程主要从两方面分析。
①短期(静态)分析。这里要分析的定量关系如图8-3所示。
图8-3 货币供给与商品供给
图8-4中,Ms为货币供应量,Mb为货币的必要量,D为总需求,S为总供给。在总供给S既定的条件下,如果货币供给量Ms超过了货币必要量Mb,那就意味着总需求D将迅速的增加,与相对不变的总供给S相比,D处于过度增长的状态。这时,经济运行中开始出现短期性的需求拉动型通货膨胀,其膨胀的程度依货币供给量Ms超过货币必要量Mb的程度而定,这一过程如图8-4所示。DD曲线为总需求曲线,SS曲线为总供给曲线,FF曲线表示既定商品供给量线(既定产量线),Rin表示通货膨胀率,e表示不同水平的均衡点。
图8-4 需求拉动型通货膨胀的运行过程:短期分析
②长期(动态)分析。这里要分析的定量关系是如图8-5所示的三角变量关系:
图8-5 货币供求与经济增长目标
其中,Mb为货币需求量;Y*为预期经济增长目标,它是不确定的。
从理论上说,在增长极限内,Y*随着Ms的增加而增加,但不是同比例增加。随着Ms的增加,总需求增加,进而促使总供给的增加,同时,价格开始上涨。在离增长极限点较远时,Ms增长率、Y*增长率以及Rin上涨率之间的关系是:Ms>Y*>Rin,而且Y*趋近于零增长。这时,需求拉动型通货膨胀表现得非常明显,非常典型。
由于在需求拉动型膨胀的初始阶段存在Ms>Y*>Rin这样一种关系,就给人们一种错觉,以为较多的货币供给能带来较大量的总产量。这种错觉,是需求拉动型通货膨胀得以不断恶化的重要诱因,上述运行过程如图8-6所示。
图8-6 需求拉上型通货膨胀的运行过程:长期分析
2.简述通货膨胀的再分配效应。(中南财大2015研)
答:当一个经济中的大多数商品和劳务的价格连续在一段时间内普遍上涨时,宏观经济学就称这个经济经历着通货膨胀。宏观经济学用价格指数来描述整个经济中的价格水平。宏观经济学中常涉及的价格指数主要有GDP折算指数、消费价格指数和生产者价格指数。
通货膨胀对经济活动的影响主要表现为再分配效应和产出效应。其中,通货膨胀的再分配效应表现在:
(1)通货膨胀降低固定收入阶层的实际收入水平。即使就业工人的货币工资能与物价同比例增长,在累进所得税下,货币收入增加使人们进入更高的纳税等级。此外,税率的上升也会使工人的部分收入丧失。
(2)通货膨胀对储蓄者不利。随着价格上涨,存款的实际价值或购买力就会降低。
(3)通货膨胀还可以在债务人和债权人之间发生收入再分配的作用。具体地说,通货膨胀靠牺牲债权人的利益而使债务人获利。只要通货膨胀率大于名义利率,实际利率就为负值。
(4)通货膨胀对于政府有利,相当于政府征收通货膨胀税,不利于普通民众。
3.预期和未预期的通货膨胀的成本有哪些?(厦门大学2014研)
答:通货膨胀指在一段时期内,一个经济中大多数商品和劳务的价格持续显著的上涨。
(1)预期的通货膨胀的成本
①鞋底成本。减少货币持有量的成本称为通货膨胀的皮鞋成本,当通货膨胀鼓励人们减少货币持有量时所浪费的资源,主要指牺牲的时间与便利。
②菜单成本。菜单成本是指发生通货膨胀时企业为改变销售商品的价格,需要给销售人员和客户提供新的价目表所花费的成本,它用来衡量高通货膨胀使得企业频繁变动物价的成本。
③相对价格变动与资源配置失误。市场经济依靠相对价格来配置稀缺资源,当通货膨胀扭曲了相对价格时,消费者的决策也被扭曲了,市场也就不能把资源配置到最好的用途中。同时,极度的通货膨胀可能导致市场的崩溃。
④税收扭曲。许多税则的条款没有考虑通货膨胀的影响。因此,通货膨胀会以法律制定者没有想到的方式改变个人及企业所得税负担。
⑤通货膨胀使价格频繁变动,会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不方便。
(2)未预期通货膨胀的成本
①任意再分配社会财富的成本:未预期到的通货膨胀任意地在个体之间进行财富再分配。以长期贷款为例,债务人向债权人支付的事后实际收益不同于双方所预期的。一方面,如果通货膨胀高于预期,债务人获益而债权人受损;另一方面,如果通货膨胀低于预期,债权人受益而债务人受损。
②会损害靠固定养老金生活的人的利益。养老金是延期支付的收入,所以,工人在本质上是向企业提供贷款:当通货膨胀高于预期时,工人受到损害。
③高变动的通货膨胀会使债务人和债权人易于受到任意的、而且可能相当大的财富再分配,从而增加了借贷双方的不确定性。
4.工资—价格螺旋上升机制是什么?有研究表明,在我国,总体真实失业率为18%。如果这个数据是正确的,你认为在中国存在工资—价格螺旋上升机制吗?(中山大学2007研)
答:(1)工资—价格螺旋上升是一种关于工资与物价相互促进而引起持续的通货膨胀的理论。该机制是:工资的增加会使生产成本增加,成本的增加会使物价上升。反过来,由于物价上升,工人会要求提高工资,从而又使工资增加,引起物价与工资的不断上升。工资与物价的这种相互推动加剧了成本推进的通货膨胀。制止工资—价格螺旋式上升的办法是实施控制工资与物价的收入政策。
工资—价格螺旋式混合型通货膨胀,最初的起因来源于成本方面的因素,是从生产领域开始的。成本推进型通货膨胀在得到总需求扩张的支持后,必然演化成“螺旋式”混合型通货膨胀。“螺旋式”混合型通货膨胀有四个基本要点:①起因于成本推动;②总需求不断扩张;③实际产量不会下降;④价格水平是“螺旋式”上升。
(2)当前我国通货膨胀的成因是多种因素造成的,其中工资—价格螺旋上升机制有一定的解释力。我国目前的实际失业率较高,而且食品等价格水平在不断攀升。食品价格上涨可能触发更广泛的压力,推动工资增长,进而造成通货膨胀型的工资—价格螺旋上升。如果政府为了减少实际产出的下降和防止高失业率,采取扩大投资和刺激需求的措施,这有可能进一步拉动价格上涨,又会进一步引起成本上升,从而出现通胀螺旋。
三、计算题
1.假设给定的菲利普斯曲线是πt=πte+0.08+0.01μ一2ut。
(1)假设成本利润率μ初始为30%,但随着竞争程度加剧,μ下降到10%,那么改变前和改变后的自然失业率分别是多少?
(2)假设预期通胀率πte=θπt-1,并且暂时令θ=0,成本利润率为30%。在第七年,官方决定长期目标失业率为2%,请确定t、t+1、t+2、t+5年的通胀率。
(3)参照上问的假设,现在假设在t+6年初人们的预期改变,θ从0增长到1,并且政府保持长期失业率2%的目标不变,那么t+6和t+7年的通胀率是多少?
(4)用图形表示(2)和(3)的答案。(复旦大学2014研)
解:(1)在自然失业率下,通货膨胀率等于预期通货膨胀率πt=πte,于是由给定的菲利普斯曲线方程πt=πte+0.08+0.01μ-2ut可知当成本利润率μ=30%时,自然失业率满足:0.08+0.01×30%-2ut=0。
解得自然失业率为:ut=4.15%。
当成本利润率率μ=10%时,同理可得自然失业率ut=4.05%。
(2)由题意知πte=θπt-1=0,故此时的菲利普斯曲线为πt=0.08+0.01μ-2ut。将成本利润率μ=30%,官方决定长期目标失业率为ut=2%,代入上式得:π7=0.08+0.01×30%-2×0.02=4.3%。
此时,由于失业率固定在2%这一长期水平上,且预期通货膨胀率为0,因此,各期通货膨胀率是不变的,即t、t+1、t+2、t+5年的通胀率都为4.3%。
(3)假设在t+6年初人们的预期改变,θ从0增加到1,并且政府保持长期失业率2%的目标不变。
则有π(t+6)e=θπt+5=4.3%。
于是,t+6和t+7年的通胀率是:
πt+6=4.3%+0.08+0.01×30%-2×0.02=8.6%
πt+7=8.6%+0.08+0.01×30%-2×0.02=12.9%
(4)以失业率口为横轴,通胀率π为纵轴,用图8-7表示(2)和(3)的答案。
图8-7 各期的通胀率
2.假定经济的菲利普斯曲线是:π=π-1-0.5(u-un),而且自然失业率是过去两年失业率的平均数:un=0.5(u-1+u-2)。
(1)为什么自然失业率会取决于最近的失业率?
(2)假设央行遵循永久性地降低通货膨胀1%的政策,这种政策对一段时期中的失业率有什么影响?
(3)这个经济中的牺牲率是多少?请解释。
(4)这些方程式对通货膨胀与失业之间的短期和长期的取舍关系意味着什么?(人大2013研)
解:(1)在该模型中,自然失业率是过去两年中失业率的平均数,因此,如果衰退提高了某一年的失业率,那么自然失业率也会提高。这说明该模型表现出了滞后性:短期的周期性失业影响长期的自然失业率。之所以自然失业率会取决于最近的失业率,是因为:
①近期的失业率可能影响摩擦性失业的水平。失业工人失去工作技能而更难找到工作。而且,失业工人可能失去寻找工作的热情而不努力找工作。
②近期的失业率可能影响等待性失业的水平。如果在服务谈判中局内人比局外人更有发言权,那么局内人可能会提高工资水平,这样工作岗位就会变少。这种情况在工业企业和工会的谈判中很容易发生。
(2)中央银行永久性地降低通货膨胀1%的政策会使一段时间的失业率上升。由菲利普斯曲线知,在第一期π1-π0=-0.5(u1-u1n),这意味着通货膨胀率下降1%,失业率在自然失业率基础上上升2%。然而在下一个时期,由于周期性失业的提高,自然失业率也提高,新的自然失业率为
因此,自然失业率上升1%。如果中央银行要把通货膨胀保持在新的水平上,那么第二期的失业率就应该等于新的自然失业率u2n,因此u2=u1n+1。在以后的每个时期,失业率仍然要等于自然失业率。这个自然失业率绝不可能回到其最初水平。这点可以从下列的失业率得到:
因此,若中央银行遵循永久性地降低通货膨胀1%的政策,则第一年失业率在自然失业率基础上上升2%,以后每年在自然失业率基础上上升1%或更高。
(3)这个经济的牺牲率是4%。分析如下:如果失业率要在自然失业率的基础之上上升2%,则根据奥肯定理,GDP要损失4%,则牺牲率=4%/1=4%。
(4)如果没有滞后作用,则通货膨胀和失业率之间只存在短期的取舍关系。滞后作用使得通货膨胀与失业率不仅存在短期取舍关系,还存在长期取舍关系:即若要降低通货膨胀,失业必须持续升高。
四、论述题
1.根据通货膨胀理论,阐述消除通货膨胀的主要措施。(人大2017研;人行研究生部2011研)
答:(1)通货膨胀是宏观经济运行中出现的价格总水平的持续上涨的一种经济现象。对通货膨胀的成因有多种解释,主要有货币数量论、总供给总需求以及经济结构方面的解释。货币数量论的解释:通货膨胀的原因在于货币供给的迅速增长。总供给、总需求方面的解释:
①需求拉动的通货膨胀,指总需求增加所引起的一般价格水平的持续、显著的上涨,消费需求、投资需求、政府需求和国外需求的增加都会对社会总需求的增加产生影响,在总供给曲线既定的条件下,总需求增加即总需求曲线向右上方移动,导致价格总水平上涨。
②成本推动的通货膨胀,是指由于供给成本的提高而引起的一般价格水平持续和显著的上涨。成本推动主要包括工资和利润推动。无论是工资还是利润,如果超过价格总水平的上涨速度,则会对商品和劳务价格的进一步上涨形成压力。
经济结构方面的解释:在没有需求拉动和成本推动的情况下,只是由于经济结构因素的变动,也会出现一般价格水平的持续上升。
(2)既然明确了引起通货膨胀的原因,那么就应该采取相应的措施来消除通货膨胀。主要措施有:
①控制总需求。消除通货膨胀首先是控制总需求,实行紧缩政策。紧缩型政策是迄今为止运用得最多最有效的政策措施,其主要内容包括紧缩型财政政策、紧缩型货币政策以及紧缩型收入政策。
a.紧缩型财政政策。紧缩型财政政策主要是通过削减财政支出和增加税收的办法来消除通货膨胀。削减财政支出的目的是通过限制支出而减少政府的需求,从而缩减总需求。其措施主要有:减少国家基本建设和投资支出,限制公共事业投资;削减政府各部门的经费支出;减少社会福利支出等。增加税收主要是增加企业和个人的税负。增税以后,企业和个人的收入减少,从而降低投资水平和消费水平。
b.紧缩型货币政策。紧缩型货币政策又称为“抽紧银根”。通货膨胀的直接原因是货币供应量过多,因此要消除通货膨胀,中央银行可以通过减少流通中货币供应量的办法来实现。具体措施包括:通过公开市场业务出售政府债券,回笼货币,减少经济体系中的货币存量;提高利率,比如提高再贴现率、贴现率、法定准备金率、银行存贷款利率等,利率的上升促使人们更多地去储蓄从而使消费需求减少,利率上升也增加了投资成本,从而抑制了投资需求;直接控制信贷规模。
c.紧缩型收入政策。紧缩型财政政策和紧缩型货币政策对付需求拉动型通货膨胀比较有效,但是副作用是容易导致就业和产出的下降,于是紧缩型收入政策就成了消除通货膨胀的重要手段,而且紧缩型收入政策对付成本拉动型通货膨胀比较有效。其主要内容是采取强制性的手段,限制提高工资和获取垄断利润,抑制成本的提高,从而控制物价的上涨。具体来说包括两点:工资管制和利润管制。工资管制的办法主要有四种。第一,道义规劝和指导,即政府制定出一个工资增长的指导线,供企业参考,但政府只能规劝、建议,不能直接干预。第二,协商解决,即在政府干预下使工会和企业就工资问题达成协议。第三,开征工资税,对增加工资过多的企业征收特别税款。第四,冻结工资,即政府强制性地将全社会工资或增长率固定,不能随便上涨。利润管制,指政府以强制手段对可能获得暴利的企业利润实行限制措施。利润管制的办法有管制利润率、对超额利润征收较高的所得税等。此外,有的国家还通过制定一些法规限制垄断利润,以及对公用事业产品直接实行价格管制等。
②增加供给。造成通货膨胀的原因是社会的总需求大于总供给,治理通货膨胀一方面要通过紧缩型政策减少总需求,另一方面要增加总供给。主要措施有:减税以提高劳动者的工作意愿和劳动生产率,增加企业的投资愿望,从而带动总供给的增加;减少政府对企业的限制,让企业更好地扩大商品供给;鼓励企业采用新技术、更新设备和调整产业结构。
③调整经济结构。由于引起通货膨胀的一个原因是经济结构的失调,所以治理通货膨胀的一个方案是调整经济结构,各产业部门之间保持一定比例,避免某些产品如粮食、原材料等供求因结构失调而推动物价上涨。
④其他反通货膨胀措施,包括:
a.强制性的行政干预。这种措施主要为一些经济不太发达的国家所采用。其内容主要有:强制性停建一些工程项目,整顿市场流通,实行部分商品的经营垄断,实行消费品的凭票供应等。
b.保持经济低速增长。由于经济的高速增长往往伴随着通货膨胀,近些年来,各国政府面临两种选择:或保持较高的经济增长速度,但同时保持较高的通货膨胀率;或降低经济增长速度,甚至以经济的衰退来压低通货膨胀率。不少发达国家往往选择后者。
2.货币主义认为,总需求调节的宏观经济政策在短期中是有效的,但在长期无效。试用菲利普斯曲线的变动解释这一观点。(暨南大学2015研)
答:(1)菲利普斯曲线是菲利普斯提出的一条用以表示失业率和货币工资增长率之间替换关系的曲线。短期的菲利普斯曲线是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表明短期中通货膨胀率上升伴随着失业的减少。长期菲利普斯曲线是一条垂直线,表明失业率与通货膨胀率之间不存在替换关系。
(2)设想一个经济开始时通货膨胀低,并且有同样低的预期通货膨胀率,失业处于自然失业率水平,如图8-8中的A点所示。现在假设,决策者试图通过用货币政策或财政政策扩大总需求,来利用通货膨胀与失业之间的权衡取舍。在短期,通过法定准备金率、公开市场业务、贴现政策等扩张性财政增加计划支出,使得需求曲线向右移动,价格上涨,通货膨胀率上升。总需求的增加又增加了企业生产的物品与劳务量,而这种生产增加引起了就业量增加。在短期中,当预期通货膨胀既定时,经济从A点变动到B点,结果失业低于自然失业率水平,而实际通货膨胀高于预期通货膨胀。随着经济从A点移动到B点,决策者会认为,他们以较高通货膨胀的代价实现了持久的低失业。所以,短期总需求调节的宏观经济政策是有效的。
(3)但是,这种情况并不会持续下去。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会习惯于这种较高的通货膨胀率,而且他们也提高了其通货膨胀预期。当预期通货膨胀上升时,企业和工人在确定工资和价格时就考虑到更高的通货膨胀。短期菲利普斯曲线将向右移动,如图8-8所示。经济最终到达C点,这时通货膨胀高于A点,但失业水平与A点相同。因此,决策者只面临着通货膨胀和失业之间的短期权衡取舍。在长期中,更快地扩大总需求将引起更高的通货膨胀,失业没有任何减少。所以,从长期来看,政府运用扩张性财政政策不但不能降低失业率,还会使通货膨胀率不断上升。
图8-8 短期和长期中总需求调节的宏观经济政策的影响
3.结合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进入2007年以来,我国沿海地区出现“民工荒”。
材料2:人民币/美元1月期与一年期远期汇率图。
材料3:我国外汇储备在2007年以来急剧异常增长。
材料4:2002年以来,国际大宗商品如石油、铜、铅、锌、钢铁和粮食等价格增长了2~5倍。
(1)从“民工荒”简要说明,分析我国宏观经济,应该适用哪个“总需求—总供给”的分析框架,为什么?
(2)结合以上材料,分析2007年以来我国通货膨胀压力的成因。
(3)有人说,治理目前通货膨胀,应该提高供给。你对此有何评价?你觉得应该实行什么样的经济政策来解决当前经济问题?(中山大学2009研)
答:(1)所谓“民工荒”涉及劳动力市场的非出清情况,所以应该选择AD-AS模型的分析框架,总供给曲线AS表示劳动力市场均衡时的价格水平与国民收入之间的关系,总需求曲线AD表示商品市场和货币市场同时均衡时的价格水平与国民收入之间的关系,把总供给和总需求曲线合并到一个坐标中就得到了总供给—总需求模型,其交点表示劳动市场、商品市场、货币市场同时均衡时的价格水平、总产量以及就业量。而IS-LM模型假设一般价格水平不变,没有考虑劳动力市场,而只是涉及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均衡分析。
(2)2007年以来,我国通货膨胀压力是由多方面因素造成的,主要有:
①货币供给量大于实际需求量。弗里德曼认为,任何通货膨胀在本质上都是一种货币现象,因此中国目前所面临的通货膨胀压力的原因之一便是货币发行过多。正如材料3所示,我国外汇储备在2007年以来急剧增加,由于我国实行的是强制结售汇制,外汇占款的增加导致中央银行被动地进行大量的基础货币投放,在银行体系内形成过多的流动性,货币供给量过快增长。
②需求拉动导致通货膨胀压力。货币发行过多只是导致需求推动型通货膨胀的一种因素而已,其他途径还有:a.由于人民币低估导致我国的出口品相对价格偏低,导致外需过旺而拉动国内价格上升;b.城市化进程固定资产投资过度膨胀,导致投资拉动型价格上升;c.居民消费结构升级导致包括粮食、食品和耐用消费品等价格上升;d.2007年以来,我国GDP保持了10%以上的高位增长,经济增长速度过快导致的总体性需求的上涨。
③成本推动导致通货膨胀压力。中国目前面临的通货膨胀压力,导致价格上涨的核心原因是中国经济高速增长带来的供应短缺以及相应的各种成本急剧上涨,具体体现在:a.房地产市场趋热导致土地价格的上涨;b.由于劳动力市场出现“刘易斯拐点”和新劳动合同法的实施,导致劳动力成本的上升,材料1揭示的“民工荒”现象可为佐证;c.由于美元贬值、投资资本以及气候等原因导致各种原材料和大宗商品价格暴涨,如材料4所示;d.由于节能环保政策的出台,企业的环境成本增加;e.农业机会成本以及实际成本的上升导致粮食价格持续上涨。
④结构性价格上涨导致通货膨胀压力。目前的价格上涨问题自2007以来都具有结构性上涨的特征,本质上是一种相对价格的上涨,表现在:a.中国经济的非均衡发展导致结构性失衡,即全球分工体系的调整导致大量的制造业向中国转移,从而导致中国的原材料以及相应的初级产品相对于制成品和贸易品价格急剧上升,戏称为“买什么,什么贵;卖什么,什么便宜”;b.中国经济改革在关键要素价格滞后的情况下,随着管制的逐步放松,以前隐匿的劳动力、原材料和土地密集使用部门的产品成本急剧上涨;c.中国工业化、国际化以及城市化的非平衡性,使得相对价格的调整不可避免。
⑤输入型通货膨胀压力。目前的通货膨胀不是中国经济所特有的,全球都面临着结构性价格上涨的问题。随着中国日益融入全球经济,国际的通货膨胀因素也通过三种途径输入国内:a.大量的“双顺差”将国际流动性输入中国;b.国际石油和原材料等价格的暴涨通过大量大宗商品的进口输入中国;c.人民币升值预期导致大量投机性资本的涌入,如材料2所示。
(3)对通货膨胀的治理,以拉弗等为首的供给学派认为:通货膨胀的主要危害在于损伤经济的供给能力,而供给不足,需求相对过剩又是引起通货膨胀的主要原因。供给学派认为,治理通货膨胀,摆脱滞胀困境的根本在于着力增加生产和供给,同时也可以避免单纯依靠紧缩总需求引起衰退的负面效应。增加生产和供给的关键措施是减税,提高人们储蓄和投资能力与积极性;改善劳动市场机构的人力资本政策也是针对供给方面治理通货膨胀的措施。这种从总供给角度治理通货膨胀的思路,具有一定的合理性。然而,总供给的增加在短期内可能并不能奏效,诸如减税的扩张性财政政策甚至可能继续助长投资和消费需求,进而导致需求相对过剩的程度更甚。
此外,从以上对我国目前通货膨胀压力的成因分析可以看出,既有总需求方面的因素,也有总供给方面的因素,还有结构性和输入性问题。如果仅仅依靠提供供给的政策,可能很难将通胀问题解决,因此需要采取多种手段综合治理。
①治理货币发行过多的通货膨胀,需要中央银行采取紧缩性的货币政策,加大公开市场操作的力度,控制货币发行量,与实体经济需要量保持一致。
②治理需求拉动型通货膨胀,不仅需要紧缩性的货币政策,还需通过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的改革完善,从紧的产业政策抑制国有和地方的投资需求等措施进行总需求调控,这是中国通货膨胀治理的关键环节。
③治理结构性价格上涨需要与一般的措施相区别:a.应该看到这些价格上涨和合理性和必要性,政府和民众需要适当提高对此类通胀的容忍度;b.应当解决经济长期性积累的结构性问题,利用放松要素价格管制、减税、稳定汇率等措施,纠正目前价格体系中面临的各种扭曲,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以根治价格上涨的隐患。
④治理输入型通货膨胀压力,一方面需要加强与全球经济合作,参与全球经济结构性调整;另一方面,中国需要改变目前汇率政策、外汇管理政策和贸易政策,以改变目前过度失衡的国际收支状况,同时推动自身经济增长方式的改变,减少对初级原材料进口的依赖。
4.2010年10月份我国CPI同比增长4.4%,11月份同比增长5.1%,创28个月以来的新高。山东、江苏、浙江等省市民政部门相继宣布发放临时物价补贴,以缓解近期粮食等主要食品价格上涨对低收入群体带来的生活压力,同时,中央银行也在两个月内连续采取了提高存货款利率和三次提高法定准备金率的政策。根据宏观经济理论分析:
(1)通货膨胀对我国经济产生什么影响?
(2)政府采取的经济政策会对我国的消费、投资、国民收入等经济变量产生怎样的影响?(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11研)
答:(1)通货膨胀是指一个经济中的大多数商品和劳务的价格在一段时间内持续普遍上涨的现象。近一段时间以来,我国CPI持续上涨,物价水平处于高位,通货膨胀的攀升对我国经济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①积极影响
a.面对2008年以来全球经济的不景气,我国政府实行扩张的财政政策和宽松的货币政策,增加政府财政支出,制定了四万亿的投资计划,并扩大货币的发行,向金融机构提供充足的流动性支持,这些措施使社会总需求不断上升,在一定程度上引起了温和的通货膨胀的发生,从而增强了经济活力,使得就业增加,产出扩大,刺激了经济的发展。
b.由于通货膨胀出现后,居民预期的调整有一个时滞的过程,在此期间,物价水平上涨而名义工资未发生变化,企业的利润率会相应提高,从而刺激私人投资的积极性,增加了总供给,推动经济增长。
②不利影响
a.影响我国居民的收入分配结构,使收入分配更加不平等。土地、资本和其他财产所有者可以在轮番涨价的通货膨胀中通过提高土地和产品的价格来降低通货膨胀损失,甚至在通货膨胀中获得一些收益。但对于只有工资收入的低收入人群,工资上涨的幅度比不上物价上涨的幅度。随着价格水平的上升,他们货币收入的实际购买力大大下降,即实际收入水平下降,从而导致生活水平的下降。而那些靠变动收入维持生活的人,则会从通货膨胀中得益,这些人的货币收入往往会走在价格水平和生活费用上涨之前。
b.通货膨胀对储蓄者不利。随着价格上涨,存款的实际价值或购买力就会降低,那些口袋中有闲置货币和存款在银行的人受到严重的打击。同样,像保险金、养老金以及其他固定价值的证券财产等,它们本来是作为防患未然和蓄资养老的,在通货膨胀中,其实际价值也会下降。
c.给我国投资和消费带来巨大的不确定性。在通货膨胀的情况下,一种商品价格的上涨,并非是由于市场的真正需求的上涨,而只是由于生产者的投机冲动或者消费者对价格进一步上涨的恐慌造成的。但由于我国市场机制的不健全,并不是每一个生产者都能掌握市场的全面信息,因此这种由不确定性带来的投机和恐慌很可能推动进一步的投资冲动,此时消费也可能变得更加混乱。
d.通货膨胀还会阻碍我国劳动生产率的提高,降低我国的国际竞争力。我国经济是一种外延型的经济,技术含量还不高,在国际上主要靠价格低廉来赚取微薄的利润。通货膨胀会使我国经济长期无法摆脱在国际分工中的低端地位,甚至有可能使得中国在与其他劳动密集型经济在争夺国际市场份额的竞争中处于劣势。那么,我国必然会出现大量的剩余劳动力,加重国家的负担。
(2)我国政府采取一系列政策以图降低直至消除通货膨胀对我国经济的影响,这些政策包括紧急发放补贴给居民、解决低收入者生活困难的收入政策以及中央银行连续两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的货币政策等。这些政策对我国诸如国民收入、消费和投资等宏观经济变量会产生相应的影响。
向居民发放补贴会增加居民的可支配收入,因此居民消费增加,增加的消费通过乘数效应会成倍地增加国民收入,国民收入的增加会导致货币需求的增加,在货币供给不变的情况下,货币需求曲线向右移动,导致利率增加,而利率的增加又最终导致私人投资的减少,产生“挤出效应”。因此,收入政策会增加消费、增加国民收入、减少投资。
中央银行连续上调存款准备金率的做法属于紧缩的货币政策。根据货币创造乘数,准备金率与货币供给呈反比,上调存款准备金率无疑会大幅度地减少货币供给,这会导致货币供给直线向左移动。在货币需求不变的情况下,导致利率上升,利率的上升导致投资减少,而投资减少会通过投资乘数效应而导致国民收入的大幅度减少,国民收入的减少会导致消费的减少。因此,紧缩的货币政策会导致投资减少、国民收入减少、消费减少。
5.有人说,“通货膨胀是一种经济现象”。
(1)请在AD-AS框架内评述这个论断;
(2)如果这个论断成立,是否意味着追求物价稳定的宏观经济管理当局有时却“制造”通货膨胀?为什么?(中山大学2007研)
答:(1)在AD-AS框架内评述论断
当一个经济中的大多数商品和劳务的价格连续在一段时间内普遍上涨时,宏观经济学就称这个经济经历着通货膨胀。对于通货膨胀的定性和衡量,是一个主观判断的问题,因此通货膨胀是一个价值判断问题。
作为货币主义经济学派的代表人物,弗里德曼始终认为通货膨胀产生的唯一原因是货币供应量过多。按照货币主义者的观点,只有在货币供给持续增长时,才会引起持续的通货膨胀。货币数量论在解释通货膨胀方面的基本思想是,每一次通货膨胀背后都有货币供给的迅速增长。对费雪方程式MV=PY变换可得:
通货膨胀率=货币增长率+货币流通速度变化率-产量增长率
根据方程,通货膨胀来源于三个方面,即货币流通速度的变化、货币增长和产量增长。如果货币流通速度不变且收入处于其潜在的水平上,则显然可以得出,通货膨胀的产生主要是货币供给增加的结果。货币主义强调货币和货币政策的重要作用,认为通货膨胀只是一种货币现象,通货膨胀的最根本原因是货币供给量多于需求量,于是“通货膨胀是一定会到处发生的货币现象”。
如图8-9所示,初始经济位于充分就业状态的A点,总需求曲线AD0与总供给曲线AS0交于A点,价格水平为P0。中央银行增加货币发行,使得总需求曲线从AD0右移到AD1,短期内,AD1与AS0相交于B点,价格水平上升到P1,产出略有上升。在长期中,随着物价的上升,真实工资将下降,人们将减少劳动供给,从而使总供给曲线由AS0左移到AS1,因而产出将恢复到充分就业水平,而价格继续上涨到P2。因此,货币供给最终带来的是物价上升,而实际产出仍保持在充分就业的水平。因此,通货膨胀是一种货币现象。
图8-9 通货膨胀是一种货币现象
但是,在现实生活中,通货膨胀虽然和货币供应量有密切关系,但货币供应量增加不是引起通货膨胀的唯一原因。需求拉动、成本推动和经济结构等都可能引起通货膨胀。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弗里德曼的这个观点并不全面。
(2)如果这个论断成立,并不意味着追求物价稳定的宏观经济管理当局有时却“制造”通货膨胀。在短期,政府可以利用“制造”通货膨胀来促进就业,增加产出。如图8-10所示,经济的初始产出水平为Y1,低于充分就业的产出水平YN,此时政府可以实施扩张性的货币政策来增加总需求,从而使总需求曲线从AD0右移至AD1,物价水平从P0升至P1,此时产出和物价都增加了。
图8-10 短期内扩张性货币政策可用于刺激经济
6.随着中国实施扩张性的宏观经济政策,预期通货膨胀似乎逐渐形成。国家统计局10月22日10时举行新闻发布会,公布今年三季度国民经济运行情况。统计显示,前三季度国内生产总值217817亿元,同比增长7.7%;前三季度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下降1.1%,工业品出厂价格同比下降6.5%。你认为,截至到2009年前3个季度,中国出现了通货膨胀吗?中国为什么会出现通货膨胀预期?预期通货膨胀可能会对宏观经济管理带来什么影响?(中山大学2010研)
答:(1)截至到2009年前3个季度,中国没有出现通货膨胀。
通货膨胀是指一段时间内物价持续而普遍的上涨现象。根据调查,前三季度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下降1.1%,工业品出厂价格同比下降6.5%,无论是居民消费价格还是工业品出厂价格都出现了下降,所以很明显我国2009年前3季度没有出现通货膨胀。
(2)中国出现通货膨胀预期的原因
我国出现通货膨胀预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原因:
①外部输入性因素。国际市场上大宗商品的价格上涨,比如石油、铁矿石、粮食,这些价格上涨必然传导到国内,国内出现通货膨胀预期。
②流动性问题因素。由于实行扩张性的货币政策,大规模新增贷款的投放,使得流通中的货币相对过多,必然会引起一种通货膨胀的压力。另外,我国农业太薄弱,造成大蒜、绿豆等农作物被国际游资炒作。
③政府投资积极性过热成为最致命的通货膨胀因素。受金融危机影响,政府实行扩张性的财政政策,投资需求旺盛,造成通胀预期。
(3)预期通货膨胀可能会对宏观经济管理带来的影响
通货膨胀预期是导致出现通货膨胀的重要原因。一旦消费者和投资者形成强烈的通货膨胀预期,就会改变其消费和投资行为,从而加剧通货膨胀,并可能造成通货膨胀螺旋式的上升。
比如,如果消费者和投资者认为某些产品和资产(地产、股票、大宗商品等)价格会上升,且上升的速度快于存款利率的提升,就会将存款从银行提出,去购买这些产品或资产,以达到保值或对冲通胀的目的。
这种预期导致的对产品和资产的需求会导致此类资产价格加速上涨。而这些产品或资产的价格一旦形成上涨趋势,会进一步加剧通胀预期,从而进一步加大购买需求,导致通胀的螺旋式上升,给宏观经济管理造成很大的困难和不可预测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