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首都经济贸易大学901经济学考研配套题库(含历年考研真题)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一章 商 品

1简述马克思的劳动价值理论及其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发展。[2016年真题]

答:(1)劳动价值理论的主要内容

劳动价值理论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理论基础,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中占有重要地位。劳动价值理论由商品理论、货币理论和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三部分组成。

商品是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具有价值和使用价值两个因素。使用价值是商品的有用性,是商品能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同时也是商品的自然属性。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无差别的人类劳动,体现着商品生产者之间交换劳动的社会生产关系,是商品的社会属性。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而价值是商品最本质的特征。因为使用价值不仅商品具有,其他不是商品的劳动产品也具有。所以只有价值才能体现商品的本质,价值是商品的特有属性。

作为商品两因素的使用价值和价值,是由劳动的二重性,即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决定的。生产不同使用价值的不同性质和不同具体形式的劳动,叫做具体劳动。具体劳动创造商品的使用价值,但不是商品使用价值的唯一源泉。商品的使用价值是自然物与具体劳动相结合的产物。撇开劳动的具体形式的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就是抽象劳动,抽象劳动形成商品的价值,是创造价值的唯一源泉。

价值规律是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其基本内容和要求是: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要按照价值量相等的原则进行,即等价交换。价值规律对生产和交换活动起着支配作用,通过价格的运动来表现。而价格的运动又离不开竞争机制、供求机制。因而,价值规律就是通过价格机制、供求机制和竞争机制的相互作用来表现的。

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而各个生产者生产某一商品的个别劳动时间是各不相同的,这种商品的个别价值,并不是能直接得到社会承认的价值。社会承认的是商品的社会价值。因此,对于一个商品生产者来说,他生产的商品价值多少,是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

(2)劳动价值理论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发展

马克思劳动价值论是完整的科学体系,它必将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与时俱进,因而体现出时代性。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要根据情况的变化,重新认识劳动和劳动价值并且由于时代发展对劳动价值论提出了各种挑战,因此,在社会主义市场条件下,我们更应该深化和发展劳动价值理论。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发展劳动价值理论,应对马克思的生产劳动理论加以发展。

劳动价值理论的核心概念之一是“生产劳动”,生产劳动是新增价值的劳动,界定好了“生产劳动”,即界定好了新增价值的源泉。所以从理论上界定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生产劳动是研究社会主义劳动价值理论的首要任务。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加上对生产关系有决定作用的生产力的巨大发展带来了产业结构的不断升级与换代,尤其是计算机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以及在各行各业的广泛应用,改变了生产劳动方式。在这些情况下,马克思对生产劳动的界定已不能反映现阶段生产关系的新特征,因而有必要对马克思的生产劳动理论加以发展。

a.要把“生产劳动”与“物质生产劳动”区分开来,在界定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生产劳动时,应当体现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性质,从而将“生产劳动”与“物质生产劳动”区别开来,将社会主义“生产劳动”的范畴在“物质生产劳动”的基础上加以扩大。

b.必须使社会主义的“生产劳动”与“生产目的”相吻合。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生产的目的是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物质生活需要由物质生产活动来满足,文化生活需要由精神生产活动来满足。所以从社会主义的生产目的来看,社会主义生产活动既包括物质生产活动也包括精神生产活动。

c.在传统的劳动价值论中,劳动更偏重意味个体的体力劳动,然而由于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和生产社会化程度的极大提高,人类的生产活动日益突破了个体劳动的局限,整个生产过程已经不是单个劳动者所能完成的,而是众多的劳动者在分工与合作的基础上形成的“总体工人”的劳动共同构成。可见,在新的历史情况下,创造商品价值的劳动不仅包括生产过程的直接劳动,而且包括一些间接劳动;不但包括简单劳动而且还包括复杂劳动;不仅包括体力劳动而且还包括生产服务的劳动;不仅包括生产商品的劳动而且包括服务的劳动,这是马克思那个时代所不可比拟的。

d.金融、保险、商业、电讯等服务劳动也应列入创造价值的范围之内。创造价值的科技劳动应扩大范围,在企业之外的科技劳动包括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在内的全社会范围内的科技劳动。凡是进入市场交换的都应视为创造价值的生产劳动。

e.在现代化大生产中经营管理也是创造价值的劳动。生产管理无论是由生产者本人进行还是由所有者聘用的经营者进行都是生产过程本身的需要,应属于生产劳动的范围。管理作为相对独立的脑力劳动,贯穿于生产的全过程是现代化大生产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其创造的价值在商品中的比重越来越大。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发展劳动价值理论,需要对商品范畴的外延加以扩大。

马克思劳动价值理论中考察的商品为物质商品,考查的价值为凝结在物质商品中的价值,考察的价值创造也就是物质生产部门的价值创造,而将非物质生产部门的获得的价值归结为价值让渡与再分配。这在第三产业不发达且所占比例不大的时期有一定的合理性,然而现今我国第三产业所占比重已超过40%,再不承认第三产业的价值创造,已无法解释现代社会的价值来源,也会使我国大力发展第三产业的政策失去理论依据。

在新时期确立按生产要素分配原则。

a.按生产要素分配原则的确立是对劳动价值理论的具体运用和发展,它对建设社会主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b.按生产要素分配是市场经济的要求,也是对劳动价值理论的运用。

第一,它符合等价交换原则。所有一切生产要素的付出都要得到相应的回报不允许无偿的使用生产要素。

第二,根据劳动价值论的要求,凡生产要素的耗费低于交换价值的,就能获得盈利。因而经营者尽量减少生产要素的耗费和占用以便减少付出,降低产品成本获得更多盈利。

根据以上观点,结合现时国内外实际,说明劳动价值论的核心思想必须坚持劳动价值论。坚持和发展劳动价值论在现当代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2简述商品经济的历史地位和作用。[2013年真题]

答:(1)商品经济的历史地位

商品经济的历史地位体现在,商品经济的充分发展是社会经济发展不可逾越的阶段。

人类经济活动的三种基本方式是指在自然经济、商品经济和产品经济之间,客观上存在着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发展时序性。商品经济以广泛的经济联系和频繁的交换否定了自然经济,它的充分发展又为其自身的消亡和产品经济的产生创造着条件。商品经济作为衔接自然经济和产品经济的中间经济,处于承上启下的地位,起着瓦解自然经济、催生产品经济的作用。

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也是循阶段、有时序的,它只能从较低阶段进入有一定程度发展但又未充分发展的阶段,再到高度发展的阶段,它绝不能跳过其中的某个阶段。

在生产力发展的每个阶段,都有与其相适应的经济活动方式。商品经济就是一种与生产力既有一定程度发展但又未充分发展的阶段相适应的经济活动方式。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规律决定了商品经济的发展是一个不可逾越的阶段。

(2)商品经济的作用

商品经济的发展能够推动社会分工,促进生产的社会化。列宁首次指出:“社会分工是商品经济的基础。加工工业与采掘工业分离开来,它们各自再分为一些细小的部门,各个部门生产商品形式的特种产品,并同其他一切生产部门进行交换。这样,商品经济的发展使各个独立的工业部门的数量增加了;这种发展的趋势是:不仅把每一种产品的生产,甚至把产品的每一部分的生产都变成专门的工业部门——不仅把产品的生产,甚至把产品制成消费品的各个工序都变成专门的工业部门。”商品经济是在社会分工的基础上产生的,它的产生和发展又反过来极大地扩大了社会分工,促进了生产的社会化进程。

商品经济的发展是推动技术进步的有力杠杆。在商品经济中,生产者追求经济利益的内在动力和竞争的外在压力,驱使商品生产者竞相采用先进技术,改善经营管理,由此推动整个社会的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促进社会生产的现代化。

商品经济的发展,使社会经济各个部门之间形成了一种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机制,为社会化大生产的有效运行和国家的宏观经济调控提供了灵活的经济机制和经济杠杆。在当代,大力发展商品经济,已成为世界各国有效地组织社会经济活动,合理配置经济资源,实现社会经济持续、快速和健康发展的必要条件。

3商品价值量是怎样决定的?它和社会劳动生产率的关系是怎样的?[2011年真题]

答:(1)商品的价值量取决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在现有的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使用价值所需要的劳动时间。

劳动生产率是指劳动者生产某种使用价值的效率,它有两种表示方法,一是以单位时间内生产的使用价值的数量来表示;二是以生产单位使用价值所耗费的劳动时间来表示。

(2)劳动生产率是创造使用价值的具体劳动的作用程度,而与形成价值的抽象劳动无关,因此,它的变化只影响到商品使用价值量的变化,而不会影响到商品价值总量的变化。劳动生产率越高,同一劳动在同一时间内生产的使用价值量越多,单位商品所包含的价值量越少;相反,劳动生产率越低,生产的使用价值量越少,单位商品所包含的价值量越多。但是,无论劳动生产率发生什么样的变化,同一劳动在同一时间内创造的价值总量是不变的。由此可见,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与体现在商品中的劳动量成正比,与劳动生产率成反比。

4简述商品经济产生的条件。

答:在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商品经济是伴随着一定经济条件的出现而产生的。商品经济产生的基本条件有两个:

(1)社会分工。社会分工是指社会劳动划分和独立为不同的行业和部门,每个生产者固定地在某一行业、部门从事某一种经济活动的状态。社会分工是商品经济产生和存在的一般基础。社会分工使生产者之间形成了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的关系,并使交换成为必要。

(2)生产资料和劳动产品属于不同的所有者。这是商品经济产生和存在的决定性条件。这是因为,不同生产资料和劳动产品的所有者,都有自身独立的经济利益,他们既不能直接占有不属于自己的产品,又不会无偿出让自己的产品。每个所有者只能拿自己的产品与其他所有者的产品进行交换,并且在交换中遵循等价交换原则。这样,劳动产品必然采取商品形式,产品的生产和交换必然采取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形式,从而导致商品经济的产生。

在人类社会发展历史上,上述商品经济产生的两个条件都是在原始社会末期出现的。此后,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商品经济就进一步形成并不断发展起来。

5怎样理解商品的二因素和生产商品的劳动的二重性?

答:(1)商品是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它包含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因素,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

商品的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或者说商品的这种有用性,就是商品的使用价值。使用价值是商品的自然属性。无论社会形态如何,使用价值总是构成社会财富的物质内容。

凝结或物化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就是商品的价值。各种商品作为价值,在质上都是相同的,因而在量上可以进行比较,并按一定比例相交换。商品价值的大小决定着商品交换的比例。因此,价值是交换价值的基础或内容,交换价值则是价值的表现形式。价值是商品的社会属性,体现着商品生产者之间互相交换劳动的关系。价值是商品的本质属性,是一个历史范畴。

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之间是对立统一的关系。它们的统一性表现在两者相互依存,互为条件,缺一不可。它们之间的矛盾性主要表现在:对于商品生产者有意义的是实现商品的价值;对于商品购买者有意义的是取得商品的使用价值。但商品生产者要实现商品的价值,就必须让渡商品的使用价值;商品购买者要获得商品的使用价值,就必须付出商品的价值。在这里,使用价值和价值是互相排斥、互相矛盾的。

(2)商品的二因素是由生产商品的劳动的二重性即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决定的。

为了生产出某种特定商品,在一定的具体形式下进行的劳动,叫做具体劳动。具体劳动反映人和自然的关系,是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永恒条件。

撇开了具体形式的无差别劳动,叫做抽象劳动。抽象劳动形成商品的价值。抽象劳动是劳动的社会属性,是一个历史范畴,它反映着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社会关系。

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是生产商品的同一劳动的两个方面,而不是两种劳动或两次劳动。

综上所述,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决定商品的二因素。马克思指出:“一切劳动,从一方面看,是人类劳动在生理学意义上的耗费;作为相同的或抽象的人类劳动,它形成商品价值。一切劳动,从另一方面看,是人类劳动力在特殊的有一定目的的形式上的耗费;作为具体的有用劳动,它生产使用价值。”

6为什么说劳动二重性学说是理解政治经济学问题的枢纽?

答: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决定商品的二因素。马克思指出:“一切劳动,从一方面看,是人类劳动在生理学意义上的耗费;作为相同的或抽象的人类劳动,它形成商品价值。一切劳动,从另一方面看,是人类劳动力在特殊的有一定目的的形式上的耗费;作为具体的有用劳动,它生产使用价值。”

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是马克思首先发现和证明的。劳动二重性学说正确地回答了是什么劳动创造价值的问题,从而使劳动价值论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之上,并为分析和理解一系列政治经济学的重大问题和原理提供了一把钥匙。因此,劳动二重性学说是理解政治经济学的枢纽。

7怎样理解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为什么说它是简单商品生产的基本矛盾?

答:(1)在简单商品经济中,一方面,由于社会分工,各个商品生产者的劳动是互相联系、互相依存的,每个生产者的劳动都是提供给社会的,是社会总劳动的组成部分,因而他们的劳动是具有社会性质的社会劳动;另一方面,由于生产资料私有制,每个商品生产者都是独立地进行商品生产活动,生产什么、生产多少和怎样生产,都由他自己决定,生产出来的成果也归他自己所有。因此,商品生产者的劳动又是具有私人性质的私人劳动。

(2)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是简单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这是因为:

这一矛盾是简单商品经济一切内在矛盾的根源。私人劳动只有全部转化为社会劳动,它们之间的矛盾才能解决。实现这种转化的唯一途径是交换。在商品交换中,具体劳动必须还原为抽象劳动。这样,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就决定了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的矛盾,进而又决定了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

这一矛盾决定着商品生产者的命运。在简单商品经济中,每个商品生产者的私人劳动能否转化为社会劳动,转化为多少社会劳动,决定着他在竞争中的地位,从而决定着他的命运。

这一矛盾决定着简单商品经济产生和发展的全过程。由于私人劳动要转化为社会劳动,因而产生了商品交换的必然性,于是产生了简单商品经济。随着社会分工的扩大和私有制的发展,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也不断发展,从而推动着简单商品经济向社会化商品经济过渡。

8怎样理解“不管生产力发生了什么变化,同一劳动在同样时间内提供的价值量总是相同的”?

答:劳动生产率是指劳动者生产某种使用价值的效率,它有两种表示方法,一是以单位时间内生产的使用价值的数量来表示;二是以生产单位使用价值所耗费的劳动时间来表示。

劳动生产率是创造使用价值的具体劳动的作用程度,而与形成价值的抽象劳动无关,因此,它的变化只影响到商品使用价值量的变化,而不会影响到商品价值总量的变化。劳动生产率越高,同一劳动在同一时间内生产的使用价值量越多,单位商品所包含的价值量越少;相反,劳动生产率越低,生产的使用价值量越少,单位商品所包含的价值量越多。但是,无论劳动生产率发生什么样的变化,同一劳动在同一时间内创造的价值总量是不变的。由此可见,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与体现在商品中的劳动量成正比,与劳动生产率成反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