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首都经济贸易大学901经济学考研配套题库(含历年考研真题)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四章 资本与剩余价值

1为什么说剩余价值规律是资本主义的基本经济规律?[2014年真题]

答:剩余价值规律是资本主义经济规律体系中的基本经济规律,其主要原因包括:

(1)资本主义生产的直接目的是榨取更多的剩余价值。

资本主义生产的一切主要方面和主要过程都受剩余价值生产的支配。资本的流通过程,实际上是剩余价值生产的准备阶段和实现阶段。资本主义的分配过程,主要是剩余价值在资本主义社会各种剥削者之间分配的过程。资本家的个人消费以剩余价值生产为基础,工人的个人消费是为了继续生产剩余价值而恢复劳动力。

(2)剩余价值规律的主要内容和要求是通过不断扩大和加强对雇佣劳动的剥削来达到获取尽可能多的剩余价值的目的。

剩余价值的生产反映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本质,决定着资本主义的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的各个方面,决定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产生、发展和灭亡的全过程。

剩余价值的生产是资本主义赖以产生和存在的根本条件,没有剩余价值的生产,货币就不能现实地转化为资本,因此也就没有资本主义生产和资本主义生产方式。

对剩余价值的贪求,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发展的内在动力。资本家为了榨取更多的剩余价值,一方面尽力采用先进生产技术,另一方面不断地把剩余价值的一部分用于扩大生产规模,从而促进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发展。

对剩余价值的无休止的追求,必然导致资本主义各种矛盾的激化,最后导致资本主义制度的灭亡。

2货币是怎样转化为资本的?

答:货币是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长期发展的结果,而货币无论在历史上还是在现实生活中,都是资本最初的表现形式。资本就是能够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

货币转化为资本的最根本的条件是劳动力成为商品。而劳动力成为商品需要两个条件:

(1)劳动者有人身自由。劳动者只有在法律上是自由人,他才有权支配自己的劳动力,才可能把自己的劳动力当作商品出卖。

(2)劳动者除了自己的劳动以外,一无所有,既没有任何生产资料,也没有任何消费资料,必须靠出卖劳动力为生。

3怎样理解资本总公式的矛盾?解决资本总公式矛盾的关键是什么?

答:(1)马克思把资本流通公式即G-W-G′称为资本的总公式,它反映了各种形态的资本的运动过程。从形式上看,资本总公式与价值规律是相矛盾的。根据价值规律,商品交换必须按照等价原则进行,交换的结果,不会引起价值量的增加。但是,资本在运动中又确实带来了剩余价值,这就是资本总公式的矛盾。

(2)剩余价值既不在流通中产生,又不能离开流通而产生,这就是解决资本总公式矛盾的条件。

价值增值不会发生在G-W阶段的货币上。因为这里的货币作为购买手段或支付手段,只是实现商品的价值,其价值量没有变化。

价值增值也不可能发生在W-G′阶段上,因为这一行为只是使商品从自然形式再转化为货币形式,价值量也不会改变。

价值增值必定发生在G-W阶段所购买的商品上,但又不是发生在这种商品的价值上,因为交换是等价的,而只能发生在它的使用价值上。资本家必须购买到某种特殊商品,它的使用价值有创造价值的能力,而且能创造出比自身价值更大的价值,这种特殊的商品就是劳动力。所以劳动力成为商品,是解决资本总公式矛盾的关键。

4如何理解劳动力商品的特殊性?

答:劳动力商品和其他商品一样,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因素。劳动力价值也是由生产这种商品所消耗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由于劳动力是存在于活的人体之中的,它的生产和再生产需要消费一定量的生活资料。因此,生产劳动力这一商品所消耗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即劳动力商品的价值,可以还原为维持劳动力生产和再生产所需要的生活资料的价值。具体来说,劳动力商品的价值包括三个部分:

(1)维持劳动者自身生存所必须的生活资料的价值,用于再生产他的劳动力。

(2)劳动者繁育后代所必须的生活资料的价值,用于延续劳动力的供给。

(3)劳动者接受教育和训练的费用,用于劳动者对一定知识、技能的学习和掌握。

总之,劳动力的价值是由生产、维持、发展和延续劳动力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价值决定的。

劳动力价值的决定还有一个重要的特点,就是它包含着一个历史和道德的因素。

与其他商品相比,劳动力商品最大的特点在于它有特殊的使用价值。一般商品在被使用时,随着使用价值的消失,其价值转移到新产品中去。而劳动力商品的使用价值就是进行生产劳动的能力,它的使用就是劳动,而劳动能够创造价值,它创造出比劳动力本身的价值还要大的价值。

5试述剩余价值生产的两种基本方法及其相互联系。

答:(1)资本家提高对工人剥削程度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但是概括起来有两种基本方法:绝对剩余价值生产和相对剩余价值生产。

在资本主义制度下,工人的劳动日即工人在一天内的劳动时间,由必要劳动时间和剩余劳动时间两部分构成。在必要劳动时间不变的情况下,通过绝对延长工作日而产生的剩余价值,称为绝对剩余价值。由提高劳动强度而产生的剩余价值也属于绝对剩余价值。

在工作日长度已定的情况下,通过缩短必要劳动时间,相对延长剩余劳动时间而产生的剩余价值,称为相对剩余价值。相对剩余价值生产是以全社会各个生产部门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为前提的。

(2)绝对剩余价值生产和相对剩余价值生产之间既有联系也有区别:

无论绝对剩余价值生产还是相对剩余价值生产,都是依靠增加工人的剩余劳动时间来增加剩余价值,都是为了资本家加强对雇佣劳动的剥削这一目的服务的。因此,它们在本质上是相同的,只是具体形式不同。

绝对剩余价值生产是资本主义剥削的一般基础,是相对剩余价值生产的出发点。这是因为,资本主义剥削在任何时候都必把工作日延长到必要劳动时间以上,否则就不可能生产剩余价值,资本主义剥削就不可能存在。而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是以工作日被分割为必要劳动时间和剩余劳动时间两部分为前提的,由此进一步缩短必要劳动时间,相应地延长剩余劳动时间,从而生产出相对剩余价值。

绝对剩余价值生产和相对剩余价值生产的物质技术基础不同,在资本主义发展的不同阶段起着不同作用。在资本主义发展初期,由于生产技术的改进和劳动生产率的提高非常缓慢,因此,资本家主要依靠绝对剩余价值生产的方法来加强对工人的剥削。当资本主义发展到较高阶段,科技进步和劳动生产率提高的速度越来越快,相对剩余价值生产就取代绝对剩余价值生产,占据主导地位,成为资本家加强剥削的主要方法。

6怎样理解工资是劳动力价值或价格的转化形式?

答:(1)在资本家和雇佣工人的买卖关系中,工人出卖的是劳动力而不是劳动。劳动不是商品,也没有价值和价格。这是因为:

劳动是价值的实体,但劳动本身没有价值。如果说劳动是商品,具有价值,那就等于说劳动的价值是由劳动决定的。这是一种毫无意义的同一反复。

凡是商品,在出卖之前必须独立存在,而工人在市场上同资本家进行交换时,劳动还没开始,所以也就不能被当作商品出卖。

如果说劳动是商品,工资就是劳动的价值或价格,那么就会否定价值规律或者否定剩余价值规律。因为按照等价交换的原则,资本家应该把工人劳动创造的全部价值付给工人。这样,剩余价值无从产生,剩余价值规律就被否定了。如果资本家要获得剩余价值,他就不能把工人创造的价值全部付给工人。这样,剩余价值产生了,但是劳动和工资就不是等价交换了,价值规律就被否定了。在资本主义制度中,无论价值规律还是剩余价值规律,都必须存在并发挥作用,这说明劳动不能成为商品。

工人被资本家雇佣之后开始劳动,但这时的劳动已经不属于工人,而是属于资本家,工人不能把不属于自己的东西作为商品出卖。

劳动和劳动力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劳动力是人的劳动能力,劳动则是劳动力的使用,是劳动力发挥作用的过程。工资不是劳动的价值或价格,而是劳动力的价值或价格的转化形式。

(2)工资在现象上表现为劳动的价值或价格,是由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决定的:

从买卖关系看,资本家和工人之间的交易,似乎和其他商品交换一样,买者付出货币,卖者付出与货币不同的另一类东西。在这种关系中,人们注意的只是这种交换应符合商品买卖的对等权利,并不在意买卖的是什么商品。

从劳动力的特点来看,劳动力存在于人体之中,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人们直接看到的是在资本家和工人的交换完成后工人所进行的劳动,因此误以为资本家购买的是劳动,而不是劳动力。

从工资的支付方式看,资本家通常是在工人劳动之后才付工资的,这也容易造成工资是劳动的价值或价格的假象。

从工人本身来看,他并不关心自己出卖的是劳动力还是劳动,他只知道劳动是谋生的手段,因而把工资看作是劳动的报酬。

从工资的实际运动来看,工资的数量随着工人提供的劳动数量的变化而变化。因而从表面上看似乎工资是劳动的价值或价格。

劳动力的价值或价格转化为工资,表现为劳动的价值或价格,这就掩盖了工人的必要劳动和剩余劳动、有酬劳动和无酬劳动之间的区别与对立,似乎工人得到的是他们的全部劳动所创造的价值,工人的无酬劳动也表现为有酬劳动。这就把资本主义剥削关系完全掩盖起来了。

7为什么计件工资更有利于资本主义剥削和资本主义生产的发展?

答:计件工资是按照工人所完成的产品件数和作业量来支付的工资。与计时工资相比,更有利于资本主义剥削和资本主义生产的发展,这是因为:

(1)在实行计件工资时,工资直接与劳动成果相联系。这就更容易使人认为工资是劳动的报酬,从而进一步掩盖了资本主义剥削。

(2)计件工资成为克扣工人工资的手段。在实行计件工资时,资本家不但规定了工资单价,而且还规定了产品的质量和规格。在验收产品时,资本家总是故意挑剔和刁难,借以对工人进行罚款和克扣工资。

(3)计件工资是刺激工人提高劳动强度和延长工作日的手段。计件工资使工人的收入同自己的劳动成果直接联系起来,工人为了多挣一点工资,就要保持最大的劳动紧张程度,甚至“自动”延长工作时间,以尽可能地增加产品数量。这样做,工人实际多挣的一点工资根本就不能弥补劳动力的过度消耗,却为资本家生产出了更多的剩余价值。

(4)计件工资是资本家压低工人工资的手段。工人为了多挣一点钱,不得不提高劳动强度,在单位时间里生产出更多的产品,当多数工人的劳动生产率提高以后,资本家就要压低工资单价,从而使工资水平降低。

(5)计件工资为资本主义家庭劳动奠定了基础。由于计件工资本身具有控制工人劳动的质量和强度的作用,因此,资本家没有必要像在计时工资条件下那样,对工人的劳动进行严密的监督,而可以把一些产品的生产交给分散的家庭劳动者去做。这样既可以节省厂房、设备、管理等方面的开支,又可以广泛吸收妇女和儿童参与生产过程,扩大剥削范围,并使工资单价下降。

8为什么说剩余价值既不在流通中产生,又不能离开流通而产生?

答:剩余价值不能从流通领域产生。在流通中,如果是等价交换,不会产生剩余价值。如果是不等价交换,也不能说明剩余价值的真正来源。因为一些商品的生产者所多得的,正是另一些商品生产者所失去的。不等价交换的结果,只是改变了原有的价值量在不同生产者之间的分配,而价值总量没有增加。因此,在流通领域是不产生剩余价值的。

离开流通领域也不能产生剩余价值。这是因为,商品生产者只是在流通领域才互相发生联系。离开流通,商品生产者只和自己的产品发生关系。这种关系表明,商品生产者的劳动创造了商品的价值,同时创造出剩余价值。

可见,离开了流通领域,价值也不能增值,剩余价值也不能产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