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财经大学801经济学历年考研真题及详解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2005年山西财经大学801经济学考研真题及详解

一、名词解释(每个4分,共20分)

1需求价格弹性

答:需求价格弹性表示在一定时期内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变动对于该商品的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或者说,表示在一定时期内当一种商品的价格变化百分之一时所引起的该商品的需求量变化的百分比。其公式为:

需求的价格弹性系数=-需求量变动率/价格变动率

影响需求价格弹性的因素有很多,其中主要有:商品的可替代性、商品用途的广泛性、商品对消费者生活的重要程度、商品的消费支出在消费者预算总支出中所占的比重以及所考察的消费者调节需求量的时间等。

需求价格弹性与商品销售总收益有密切的关系。如果需求价格弹性大于1,即商品富有弹性,其销售总收益与价格是反方向变动的,即销售总收益随价格的提高而减少,随价格的降低而增加;如果需求价格弹性小于1,即商品是缺乏弹性的,该商品销售总收益与价格是同方向变动的,即销售总收益随价格的提高而增加,随价格的降低而减少。如果需求价格弹性等于1,即商品是单位弹性,降低价格或提高价格对厂商的销售总收益都没有影响。

2生产函数

答:生产函数是指在一定时期内,在技术水平不变的条件下,生产中所使用的各种生产要素的数量与所能生产的最大产量之间的关系。生产过程中生产要素的投入量和产品的产出量之间的关系,可以用生产函数来表示。

假定X1、X2、…、Xn顺次表示某产品生产过程中所使用的n种生产要素的投入数量,Q表示所能生产的最大产量,则生产函数可以写成以下形式:Q=f(X1,X2,…,Xn)。

在经济学的分析中,为了简化分析,通常假定生产中只使用劳动和资本这两种生产要素。若以L表示劳动投入数量,以K表示资本投入数量,则生产函数写为:Q=f(K,L)。

3实际利率

答:实际利率是与名义利率相对称的概念,指根据通货膨胀校正的利率。名义利率扣除了物价上涨因素即为实际利率,它是以实物为标准进行计算的利率。真实利率为正值时有利于吸收储蓄,有助于降低通货膨胀率;为负值时,则会减少储蓄,刺激金融投机,恶化通货膨胀。其计算公式为:

实际利率=(名义利率-通货膨胀率)/(1+通货膨胀率)

一般可以将该公式简化为:实际利率=名义利率-通货膨胀率。

4停止营业点

答:停止营业点是指一个已经投入生产的企业,在生产中总有这样一点,当根据利润最大化原则确定的产量大于这一点所代表的产量时,仍可以继续生产,小于这一点所代表的产量时,就只好关闭。该点就是企业的停止营业点。

一个已经投入生产的企业是否必须关闭的条件不在于它是否盈利,而在于它关闭后的亏损与生产时的亏损哪种更大。如果关闭后的亏损比生产时的亏损更大,则应继续生产;如果生产时的亏损比关闭后的亏损更大,则必须关闭。实际上关闭后也是有亏损的,其亏损就是固定成本。因此,是否关闭就视生产时的亏损是否大于固定成本,若不大于,就可继续生产;若大于,就必须停止营业。企业的停止营业点可用图1说明:图中E点即平均可变成本最低点,就是企业停止营业点。

图1 停止营业点

5结构性失业

答:结构性失业是指劳动力的供给和需求不匹配所造成的失业,其特点是既有失业,又有职位空缺,失业者或者没有合适的技能,或者居住地点不当,因此无法填补现有的职位空缺。

结构性失业经常被认为是摩擦性失业的极端形式,它不能通过扩大总需求予以解决。一般认为对就业有严重影响的比较重要的结构变化有:消费者趣味的变化、技术水平的变化、人口增长速度的变化以及政府政策的变化。消费者趣味、技术水平的长期变化以及政府政策的变化会新产生一些行业,也会淘汰一些行业,从而造成失业。人口的增长既能影响生产又能影响劳动力供给,所以也会影响失业。

二、简答(每个10分,共20分)

1当厂商的产品在市场上具有垄断地位,但其要素市场处于完全竞争状态即出现卖方垄断时,其生产要素的均衡点如何确定?这与产品和要素市场都处于完全竞争时有何区别?

答:卖方垄断厂商在要素市场上(作为要素市场得买方)是完全竞争者,但在产品市场上(作为产品的卖方)是垄断者。

(1)在卖方垄断的条件下,厂商面临着一条水平的要素供给曲线,但由于它在产品市场上处于垄断地位,厂商的产量越大,销售价格越低。所以,边际收益产品曲线和边际产品价值曲线分离,位于VMP的左下方。此时,MRP曲线就是卖方垄断厂商对某生产要素的需求曲线。如图2所示,如果生产要素市场上的某要素价格为P1,卖方垄断厂商对该生产要素的需求量则由MRP曲线与MFC曲线的交点来决定,这时该生产要素的使用量为Q1

图2 VMP与MRP曲线

(2)如果厂商在产品市场和要素市场都处于完全竞争时,则其边际产品价值VMP等于边际收益MRP,此时均衡的要素使用量为Q2。由此可知,卖方垄断的厂商对生产要素的需求量小于完全竞争时厂商对生产要素的需求量。

2经济中的自动稳定器有哪些?它们是如何发挥作用的?

答:(1)自动稳定器又称为“内在稳定器”,是指经济系统本身存在的一种会减少各种干扰对国民收入冲击的机制,能够在经济繁荣时期自动抑制通胀,在经济衰退时期自动减轻萧条,无需政府采取任何行动。通常具有内在稳定器作用的因素主要包括:个人和公司所得税、失业补助和其他福利转移支付以及农产品价格维持制度等。

(2)自动稳定器主要由下列情况来体现并发挥作用:

政府税收的自动变化。当经济衰退时,国民产出水平下降,个人收入减少,在税率不变的情况下,政府税收会自动减少,留给人们的可支配收入也会自动地少减少一些,从而使消费和需求也自动地少下降一些。在实行累进税的情况下,经济衰退使纳税人的收入自动进入较低纳税档次,政府税收下降的幅度会超过收入下降的幅度,从而可起到抑制衰退的作用。经济繁荣时情况则相反。税收这种因经济变动而自动发生变化的内在机动性和伸缩性是一种有助于减轻经济波动的自动稳定因素。

政府支出的自动变化。这里主要是指政府的转移支付,它包括政府的失业救济和其他社会福利支出。当经济出现衰退与萧条时,失业增加,符合救济条件的人数增多,失业救济和其他社会福利开支就会相应增加,这样就可以抑制人们收入特别是可支配收入的下降,进而抑制消费需求的下降。当经济繁荣时,失业人数减少,失业救济和其他福利费支出也会自然减少,从而抑制可支配收入和消费的增长。

农产品价格维持制度。经济萧条时,国民收入下降,农产品价格下降,政府依照农产品价格维持制度,按支持价格收购农产品,可使农民收入和消费维持在一定水平上。经济繁荣时,国民收入水平上升,农产品价格上升,这时政府减少对农产品的收购并抛售农产品,限制农产品价格上升,也就抑制农民收入的增长,从而也就减少了总需求的增加量。

总之,政府税收和转移支付的自动变化、农产品价格维持制度对宏观经济活动都能起到稳定作用,它们都是财政制度的内在稳定器和对经济波动的第一道防线。

三、计算(共10分)

设某国的经济状况可由下列等式描述:消费c=100+0.8yd;投资i=200-1000r;货币需求L=y-10000r。起初,政府购买为550,税收为50,实际货币供给为900,其中r表示利息率,求:

(1)IS曲线和LM曲线的表达式?

(2)最初的国民生产总值的水平,利息率,消费和投资各为多少?

解:(1)在产品市场均衡时,由三部门国民收入恒等式y=c+i+g可得:

y=100+0.8(y-50)+200-1000r+550

化简得IS曲线方程为:y=4050-5000r。

在货币市场均衡时,货币需求等于货币供给,即:900=y-10000r。

化简得LM曲线方程为:y=900+10000r。

(2)联立IS曲线和LM曲线方程:

解得:r*=21%,y*=3000。

从而消费为:c=100+0.8(y-t)=2460。

投资为:i=200-1000r=-10。

四、论述

1与完全竞争相比,垄断对价格、产量及效率有怎样的影响?

答:在完全竞争市场下,厂商的平均成本、边际成本和边际收益相等,都等于市场价格,这意味着完全竞争市场在资源利用上是有效率的。在完全垄断市场的状态下,垄断厂商可以自行控制市场的产量和价格,它们从自身利益出发,所定的市场价格高于平均成本和边际成本,从中获得超额利润,这意味着完全垄断市场在资源利用上没有效率。

(1)两者对价格和产量的影响

完全竞争市场在均衡条件下的价格和产量情况

在长期中,所有生产要素投入量是可变的,完全竞争厂商通过对全部生产要素投入量的调整来实现利润最大化。在完全竞争市场价格给定的条件下,厂商在长期生产中对全部生产要素的调整可以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对最优的生产规模的选择,二是对进入或退出一个行业的决策。在长期中,厂商达到长期均衡:

P=AR=MR=LMC=SMC=LAC=SAC

利润为0。长期均衡使得价格等于最低长期平均成本。如图3所示。

图3 完全竞争市场在均衡下的价格和产量情况

可以看出,当完全竞争市场达到长期均衡时,该厂商不仅在长期平均成本最低点生产,而且在短期也是在平均成本最低点生产。这说明,在完全竞争情况下的生产规模和产量都是适度的,短期平均成本也是最小的。厂商在这种状态下从事生产活动,垄断利润为零,因而社会资源能够得到最佳配置和获得最充分的利用。另外,由于完全竞争的作用,可以使均衡价格降低到最低点,从而消费者也可以从中获得福利,所以完全竞争市场模型被认为是一种理想的经济模型。

独家垄断市场在均衡条件下的价格和产量情况

垄断厂商为了获得最大的利润,也必须遵循MR=MC的原则。如图4所示。

图4 独家垄断市场在均衡条件下的产量情况

MR与MC的交点所对应的产量即为均衡条件下的产量。在垄断厂商利润最大化MR=MC下,垄断厂商的产量低于竞争性市场情况下的产量,因此是帕累托低效率的。

(2)两者对效率的影响

用边际成本等于市场价格来分析,边际成本度量了社会生产一单位产品耗费资源的成本,而市场价格则衡量了消费者愿意支付给该单位产品的货币(或其他商品)数量,即社会给予该单位产品的价值评判。边际成本等于市场价格说明最后一单位的产量耗费的资源的价值恰好等于该单位产量的社会价值,此时生产达到了最优。这说明,完全竞争企业的产量是最优的。

用平均成本等于市场价格来分析,平均成本是生产者生产所有的产量每单位所花费资源的费用,平均成本等于市场价格说明生产者提供该数量的产品所获得的收益恰好补偿企业的生产费用,从而企业没有获得超额利润,消费者也没有支付多余的费用,这对于买卖双方都是公平的。从另一方面来看,由于在完全竞争市场上,市场价格是一条水平的直线,而在企业长期均衡时,企业的边际收益和平均收益都等于市场价格,所以,企业提供的生产量恰好处于平均成本的最低点。这就是说,当提供该产量时,企业在现有的生产规模中选择了成本最低的一个。所以,完全竞争市场的生产在技术上是最优的,因为企业利用了现有技术提供的最低生产成本。

完全竞争市场的长期均衡是通过价格的自由波动来实现的。所以,当由于消费者的偏好、收入等因素变动引起市场需求发生变动或由于生产技术、生产要素供给等因素变动引起市场供给发生变动时,市场价格可以迅速作出反应,及时根据市场供求的状况进行调整。另外,由于在完全竞争市场上企业提供的产品没有任何差别,因而企业没有必要通过广告之类的宣传媒介强化自己的产品在消费者心目中的地位。所以,在完全竞争市场上不存在非价格竞争所带来的资源浪费。

2试比较分析新古典宏观经济学和新凯恩斯经济学的基本观点?

答:(1)新古典宏观经济学和新凯恩斯经济学的主要观点

新古典宏观经济学以个体利益最大化、理性预期、市场出清、自然率假说为假设条件,得出了以下基本观点:

a.宏观政策的无效性。其原因在于理性预期。货币主义仅仅反对凯恩斯主义的财政政策,而新古典宏观经济学则更进一步地认为一切宏观经济政策,包括货币政策都是无效的。

b.适应性预期错误论。其原因是人们进行预期的时候不但要根据过去的事实,还要考虑将来的变化。

c.反对凯恩斯主义的“斟酌使用”的或者对经济运行进行“微调”的政策。这个观点的理论基础是“反新凯恩斯主义”。

新凯恩斯经济学是在在凯恩斯主义理论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以非市场出清假设为理论前提,同时增添了经济当事人最大化原则与理性预期假说,与凯恩斯主义不同的是,他们力图从微观层面上,即从工资、价格和利率黏性上去寻找劳动市场、商品市场和资本市场不能出清的原因。新凯恩斯主义的基本观点有:

a.私人经济具有内在的不稳定性,经济由失衡走向均衡的自动调整过程是缓慢的;

b.货币在长期是中性的,短期是不中性的;

c.短期的菲利普斯曲线是存在的;

d.政府为稳定经济进行干预的政策是有效的。

(2)新古典宏观经济学和新凯恩斯经济学的相同点

虽然新凯恩斯经济学与新古典宏观经济学存在很大的区别,但在某些假设和结论方面也存在相同点。

二者都赞同理性预期的假设。新凯恩斯经济学虽然并不认为人们最终能够准确地预期到现实的情况,但是他们也认为,人们会尽量收集信息,使他们的预测能够趋于正确,实质上是认同了新古典宏观经济学的理性预期的假设。

二者都含有微观经济学基础。新凯恩斯主义与新古典主义都同意宏观经济理论必须符合微观经济学的假设条件,特别是个人利益最大化的假设条件。

(3)新古典宏观经济学和新凯恩斯经济学的主要分歧

在基本假设方面,新古典宏观经济学与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最明显的分歧是,前者坚持市场出清假设,而后者则坚持非市场出清假设。新古典宏观经济学家认为,工资和价格具有充分的伸缩性,可以迅速调整,通过工资价格的不断调整,使供给量与需求量相等,市场连续地处于均衡之中,即连续出清。与此相反,新凯恩斯主义则认为,当经济出现需求扰动时,工资和价格不能迅速调整到使市场出清。缓慢的工资和价格调整使经济回到实际产量等于正常产量的状态需要一个很长的过程。

在解释经济波动方面,新古典宏观经济学与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的分歧是,前者试图用实际因素从供给扰动方面解释宏观经济波动,后者则用货币因素从需求方面解释宏观经济波动。

在政策主张上,新凯恩斯主义认为,由于价格和工资的粘性,经济在遭受到总需求冲击之后,从一个非充分就业的均衡恢复到充分就业均衡状态是一个缓慢的过程,因而刺激总需求是必要的。所以,为了避免较长时期的非充分就业持续出现,凯恩斯主义认为需求政策仍然是有效力的。新古典主义坚持宏观经济政策无效论,认为能预期到的货币供给的变化将只改变价格水平,而对实际产量和就业没有影响;只有未预期到的货币供给的变化才影响实际产量。因此新古典主义认为,只要公众存在理性预期,任何试图调整经济的政策都是无效的,政府要使宏观经济政策有效,必须具有欺骗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