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中国史考研题库【名校考研真题+章节题库+模拟试题】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2014年四川大学650中国通史考研真题(回忆版)及部分答案

一、请对下段文字断句,并翻译成白话文

昔者夫子闵王道之缺傷斯文之墜靜居以歎鳳臨衢而泣麟于是就大師以正雅頌因魯史以修春秋舉得失以表黜陟征存亡以揉勸戒褒見一字貴踰軒冕貶在片言誅深斧钺然睿旨存亡幽隱經文婉約丘明同時實得微言乃原始要終創爲傳體傳者轉也轉受經旨以授于後實聖文之羽翮記籍之冠冕也

1断句。

答:昔者夫子闵王道之缺,伤斯文之坠,静居以叹凤,临衢而泣麟;于是就大师以正雅颂,因鲁史以修春秋,举得失以表黜陟,征存亡以揉劝戒;褒见一字,贵踰轩冕;贬在片言,诛深斧钺。然睿旨存亡幽隐,经文婉约;丘明同时,实得微言,乃原始要终,创为传体。传者,转也;转受经旨,以授于后,实圣文之羽翮,记籍之冠冕也。

2翻译。

答:从前孔子忧虑王道的衰微,伤感周代礼乐文明的败坏,在平时想到凤凰不来而感叹,看到麒麟出现而悲泣不已。于是他从卫国回到鲁国后,就请教乐官订正《雅》《颂》的音乐,借用鲁国的历史撰修《春秋》,举出事实的得失来加以指斥和赞美,引证国家的存亡来作为劝告或箴戒。在《春秋》里,一个字的褒扬,比坐官车戴官帽还要难以见到;哪怕是片言只语的贬抑,就比受刀斧的诛戮还要耻辱。但《春秋》的旨意精深,经文委婉简练。左丘明与孔子同处一个时代,确实领会到孔子的微言大义,全面系统地探讨事件的始末,创作了《春秋左氏传》。传,就是转的意思。转述《春秋》的用意,转授给后代,它实在是《春秋》的辅助读物,历史记事文章中的佼佼者。

二、简答题

1简述唐代中后期经济重心南移的表现。

答:(1)安史之乱是影响南北经济地位消长的一个具有转折性意义的重大事件。安史之乱以后,北方黄河流域成为藩镇割据混战的角逐场所,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比较缓慢。

(2)江南地区相对比较安定,北方人民为了逃避战乱,大量南迁,使南方不仅增加了劳动人手,还获得了先进的生产经验和技术。所以唐朝后期,南方的经济发展迅速,逐渐超过了北方。

(3)唐代中后期南方人口的增长、南方土地的充分利用(轮作制、江南地区水田的开发、优化土质)、水田耕作、栽培技术的提高等也是唐代经济重心的南移的表现。

2清前期在边疆地区施行的不同于内地行省的统治措施。

答:(1)东北地区

在东北地区,清廷实施军府制,设奉天将军驻盛京(沈阳),吉林将军驻吉林,黑龙江将军驻齐齐哈尔。又分设总管、副都统等机构,加强管理。对于边远地区黑龙江下游、库页岛等地未入旗籍的少数民族,则沿用当地旧制设乡长(喀喇达)和姓长(噶珊达)。清政府还在黑龙江两岸和额尔古纳河设卡伦,建立常规巡边制度,加强对俄国的防范。

(2)蒙古地区

在内外蒙古地区,均实行札萨克制,即盟旗制度。蒙古各部划分为旗,旗是基本行政单位,合若干旗为一盟。旗有札萨克(即旗长),盟有盟长。札萨克为世袭之职,盟长则由中央任命。此外,中央又派大员驻在各要地,以加强控制。此外,清政府在内蒙古地区设察哈尔、热河都统、绥远将军,在外蒙古地区设乌里雅苏台将军、科布多参赞大臣、库伦办事大臣等,以加强对蒙古地区的管理。

(3)新疆地区

在新疆地区,乾隆征服准噶尔及回部后,为加强对新疆地区的统治,设伊犁将军,驻惠远城(今霍城东南);又设参赞大臣为辅,总理天山南北路之军事、政治、边防诸务。在天山南路地区,也就是在回部(维吾尔族)地区,于喀什噶尔(今喀什市)设参赞大臣,节制天山南路各城。伯克,由维吾尔贵族充任,以管理各城事务,但废除原有的伯克世袭制,伯克可随时升调,其制与内地的官制基本相同。

(4)西藏地区

乾隆年间,清廷提高了驻藏大臣的职权,明确规定驻藏大臣和达赖、班禅的地位平等。西藏地方的行政、军事、财政长官及各大寺庙的管事喇嘛,都由驻藏大臣会同达赖简选。西藏的对外联系,均由驻藏大臣全权办理。达赖、班禅的财政机构的一切收支,统归驻藏大臣稽查总核。达赖、班禅的继承人问题,也必须由驻藏大臣监临决定。乾隆帝特创金本巴瓶制度,在大昭寺内设一金本巴瓶,规定达赖、班禅及大呼图克图的灵童转世,须由诸喇嘛当众于金瓶内抽签,并由驻藏大臣或理藩院尚书亲临监督确定,以避免地方上层贵族操纵,加强中央政府对西藏地区的控制。

(5)西南地区

清初对苗族及其他少数民族的统治是沿袭元、明的土司制度,即以少数民族的首领担任当地的土官,文职有土知府、土知州、土知县等,武职有宣慰使、宣抚使、安抚使、招讨使、长官等。自明朝以来,为了加强中央的权力,消弭土司之患,即开始改土归流,就是废除世袭的土官,改设可以随时任免的流官。清朝一直不断实行改土归流政策,但集中地、较大规模地改土归流,是在雍正一朝。雍正四年(1726年)至九年,清政府采纳云贵总督鄂尔泰的建议,通过招抚和镇压相结合的办法,在少数民族众多的广大西南地区进一步实行“改土归流”政策,将很多少数民族世袭的土司改为流官。清廷在原土司地区设立府、厅、州、县,实行与汉族地区相同的制度,如清丈土地、编制户口、纳粮当差等,大大加强了西南地区与内地的联系,有利于促进少数民族地区经济文化的发展,有利于巩固西南边防及巩固国家统一。

3简述洋务运动的主要成就。

答:(1)创办军事工业

洋务派办的军事工业,是从1861年曾国藩在安庆设立内军械所和1862年李鸿章在上海设立三所洋炮局开始的。但这些军事工业均属草创,规模很小,几乎没有使用机器。真正的近代军事工业是从1865年曾国藩、李鸿章在丁日昌的积极倡议下,在上海创办江南制造总局开始的。从1865年到1890年,洋务派在全国各地共创办了21个军工局厂。其中规模较大的有江南制造总局、金陵机器局、福州船政局、天津机器局、湖北枪炮厂。

(2)发展民用工业

从19世纪70年代开始,洋务派在继续“求强”的同时,着手兴办以“求富”为目的的民用企业。其中包括采矿、冶炼、纺织等工矿业以及航运、铁路、邮电等交通运输事业。自70年到90年代,共创办民用企业20多个,除少数采取官办方式,个别的(如湖北织布局)一度采取官商合办方式外,其余企业都采取了官督商办的方式。轮船招商局、开平矿务局、电报总局和上海机器织布局是当时最重要的几个官督商办民用企业。

(3)编练海军

1874年,日本派兵侵略台湾,在清朝统治阶级内部引起了极大震动。经过半年多的讨论,清朝统治阶级内部终于达成共识,确立了加强海防的方针,任命沈葆桢和李鸿章分别督办南北洋海防事宜,每年从海关税、厘金项下拨解经费。清政府一开始即以创建北洋海军为重点,筹建海军主要由李鸿章负责。海军舰只除由福州船政局和江南制造总局制造外,主要购自英、德两国。至1894年,分别建成福建水师、南洋水师和北洋水师,共有船舰六七十艘,已具有相当规模。

4试论19世纪中后期中国思想文化变迁(学术思潮转变)。

答:(1)师夷长技以制夷。魏源在《海国图志》中明确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魏源认为,西方的长技主要体现在战舰、枪炮、养兵练兵的方法等军事方面,主张建立造船厂、火器局,制造各种兵舰枪炮。魏源的《海国图志》及其所表达的“师夷长技”的思想,开辟了向西方寻求救国真理的新方向,对中国近代思想界产生了重大影响。

(2)早期维新思想。19世纪70至90年代,随着民族资产阶级的产生,出现了反映新兴民族资产阶级利益的早期维新思想。他们的主要代表人物有王韬、薛福成、马建忠、郑观应等,其代表性著作分别为《弢园文录外编》《筹洋刍议》《适可斋纪言纪行》《盛世危言》。他们主张向西方国家学习,要求实行某些政治经济的改革。

(3)19世纪90年代,以康有为、梁启超、严复为首的维新派开始用西方政治制度和思想来评判中国,提出了系统的理论和明确的施政纲领,要求实行君主立宪,发展资本主义经济和文化。其代表性著作主要有康有为的《新学伪经考》和《孔子改制考》、梁启超的《变法通议》和严复翻译的《天演论》等。

三、论述题

1论述三国时期的历史文化特点。

答:(1)重要城市的新增加

三国鼎立,在各种因素的促进下,一批新兴的重要城市开始出现。比如曹魏,东汉临时的都城许县(曹魏代汉后改名许昌,今河南许昌市),魏国自身最初的都城邺县(今河北临漳县),曹操家族的故乡谯县(今安徽毫州市),与洛阳和长安并称为“五都”。在蜀汉,汉中(今陕西汉中市)的重要性大为提高,成为诸葛亮北伐的大本营。

(2)经济发展的新开拓

三国是竞争时代,各国在经济发展上都有新开拓。比如曹魏,广泛开展屯田;蜀汉在成都平原加强古代都江堰水利工程的维护和管理;孙吴在南方的经济新开拓。

(3)玄学

曹魏正始时期(240~249年)形成玄学之风。当时的代表人物是何晏和王弼。何晏著《论语集解》和《道德论》,王弼注《周易》和《老子》。他们通过这些书的注解,继承和发挥老子的哲学,主张“有”生于“无”,“名教本于自然”。这样就把道家和儒家糅合在一起,为名教的存在找到了新的理论根据。

(4)九品中正制

曹丕为争取世家大族的支持,接受了颍川士族陈群的建议,开始推行九品中正制度。九品中正制度,又称九品官人法。其办法是:委任“贤有识鉴”的中央官吏兼任本州、郡、县的大小中正官,负责察访本州、郡、县散处在各地的士人,作出“品”“状”,供吏部选官参考。所谓“品”,是综合士人德才、门第评定的等级,共分九品,大致二至三品为高品(一品为虚设,无人能达到),四至五品为中品,五至九品为下品。在德才、门第中,定品时一般依据后者,叫“计资定品”。“状”是中正官对士人德才的评语。所以,九品中正制不仅是选官制度,而且兼具考课官吏的作用,其本意“盖以论人才优劣,非谓世族高卑”。

2列举一部近十年来出版的近现代史著作并评述。

答:《党员党权与党争:1924~1949年中国国民党的组织形态》。

作者:王奇生。

作者以国民党的“治党史”为重点,着重考察国民党的组织结构、党员的社会构成、政治录用体制、党政关系、派系之争与党内精英冲突、党民关系与阶级基础等问题。在研究方法上,作者尝试从社会史的视角切入,将政治史与社会史结合起来,将国民党史放在更为广阔的社会历史变迁的背景中来描述。

四、小论文(50分)

一段毛泽东1920年的《致向警予》书信和《“全自治”与“半自治”》材料,主要是毛泽东号召湖南独立自治,建立“湖南国”的内容。自拟题目。

说明:暂未作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