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国民收入的决定:收入-支出模型
13.1 复习笔记
现代宏观经济学的奠基人凯恩斯的学说的中心内容就是国民收入决定理论。凯恩斯主义的全部理论涉及四个市场:产品市场、货币市场、劳动市场和国际市场。仅包括产品市场的理论称为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一、均衡产出
社会产出水平究竟由社会总需求还是由社会总供给能力决定,这实际上是从凯恩斯开始的现代宏观经济学与凯恩斯以前的古典和新古典传统经济学的分水岭。在20世纪30年代经济大萧条的背景下(编者注:建议读者结合大萧条的背景来理解凯恩斯学说的理论体系),凯恩斯在名著《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一书中提出了生产和收入取决于总需求的理论。
1短期分析假设前提
(1)经济中存在着生产能力的闲置
生产能力的闲置包括两层含义:①劳动力资源没有得到充分利用,即存在着失业;②厂房、机器等资本品没有得到充分利用,即存在着开工率不足。
(2)价格水平固定不变
凯恩斯认为,在短期内,价格机制是一种僵化的、不易变动的机制,即存在价格刚性。价格刚性表现为两个方面:①在劳动力市场,即使存在失业,工资也不会下降;②在产品市场,即使存在生产过剩,物价也不会下降。
(3)在既定的价格水平上,总供给是无限的
在既定的价格水平上,总供给是无限的。反映在图表上,体现为总供给曲线平行于横轴。其经济含义为:由于存在资源闲置,在固定的价格水平下,要什么有什么,要多少有多少。
(4)由于总供给无限,所以均衡的国民收入由总需求单方面决定(总需求分析)
在短期中,国民收入决定于总需求,这是凯恩斯经济学的一个基本原理。产量由总需求决定,是就非充分就业状态而言的,而非充分就业是一种通常的状态。
2均衡产出与非计划存货投资
均衡产出是指和总需求相等的产出。在两部门经济中,即经济中只有居民户和厂商(暂时不考虑政府部门和国外部门,在后面的章节会引入政府部门和国外部门),总需求由居民消费和企业投资构成,于是均衡产出可用公式表示为:y=c+i。c、i分别代表计划消费、计划投资,而不是国民收入构成公式中实际发生的消费和投资。均衡产出这一概念可以用图13-1来表示。
图13-1 均衡产出的决定
经济社会的收入正好等于全体居民和企业想要有的支出时,经济社会达到均衡。在这个模型中,存货在调整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从图13-1可以看出,非计划存货投资是一种产量调节机制,而不是古典学派强调的价格调节机制。
3投资等于储蓄
计划支出等于计划消费加投资,即E=c+i;
收入等于计划消费加计划储蓄,即y=c+s;
而E=y,于是可得投资等于储蓄,即i=s。
需要注意的是,这里的投资等于储蓄,是指经济要达到均衡,计划投资必须等于计划储蓄,与前面的储蓄-投资恒等式是两回事。
二、凯恩斯的消费理论
1消费函数
(1)消费函数
在宏观经济学中,价格水平不变,所以消费数量只是收入水平的函数。消费函数是消费支出与个人可支配收入之间的依存关系。凯恩斯认为:随着收入的增加,消费也会增加,但是消费的增加不及收入增加的多,消费和收入的这种关系称作消费函数或消费倾向,用公式表示是:c=c(y)。
(2)边际消费倾向
边际消费倾向(MPC)指增加的消费与增加的收入之比率,也就是增加的1单位收入中用于增加消费部分的比率,边际消费倾向的公式是:MPC=∆c/∆y或MPC=dc/dy。
MPC是消费曲线上任一点切线的斜率,不论MPC是常量还是变量,它总是一个小于1的正数,即0<MPC<1。
(3)平均消费倾向
平均消费倾向(APC)指任一收入水平上消费支出在收入中所占的比率。平均消费倾向的公式是:APC=c/y。
APC是消费曲线上任一点与原点相连而成的射线的斜率。APC<1,此时消费总量<收入总量(产生储蓄);APC=1,此时全部收入都用于消费(储蓄为零);APC>1,此时消费总量大于收入总量(负债消费,即产生负储蓄)。
(4)线性消费函数
c=α+βy。式中,α为必不可少的自发消费部分,即收入为0时举债或动用过去的储蓄也必须要有的基本生活消费;β为边际消费倾向;β和y的乘积表示收入引致的消费。因此,c=α+βy的经济含义是:消费等于自发消费与引致消费之和。当消费和收入之间呈线性关系时,消费函数就是一条向右上方倾斜的直线,消费函数上每一点的斜率都相等,并且大于0而小于1。
2储蓄函数
(1)储蓄函数是描述储蓄随收入变化而变化的函数,其公式是:s=s(y)。
(2)边际储蓄倾向(MPS)是该点上的储蓄增量对收入增量的比率,其公式是:MPS=∆s/∆y或MPS=ds/dy。边际储蓄倾向为储蓄曲线上任一点的斜率。
(3)平均储蓄倾向(APS)是指任一收入水平上储蓄在收入中所占的比率,其公式是:APS=s/y。平均储蓄倾向是储蓄曲线上任一点与原点相连而成射线的斜率。
(4)如果储蓄和收入的关系是线性的,即消费曲线和储蓄曲线为一直线的话,则由于s=y-c且c=α+βy,因此:s=y-c=y-(α+βy)=-α+(1-β)y。
3消费函数和储蓄函数的关系
由于储蓄被定义为收入和消费之差,因此:
第一,消费函数和储蓄函数互为补数,二者之和总等于收入,即:c+s=y。
第二,若APC和MPC都随收入增加而递减,但APC>MPC,则APS和MPS都随收入增加而递增,但APS<MPS。
第三,APC和APS之和恒等于1,MPC和MPS之和也恒等于1。
消费和储蓄的关系可通过图13-2得以体现。
图13-2 消费曲线和储蓄曲线的关系
4家庭消费函数和社会消费函数
社会消费函数并不是家庭消费函数的简单加总。从家庭消费函数求取社会消费函数时,还要考虑以下一系列限制条件:
(1)国民收入分配
富者边际消费倾向较低,穷者边际消费倾向较高。国民收入分配越不均等,社会消费曲线就越是向下移动。
(2)政府的税收政策
若实行累进个人所得税,将富有者的收入转移给穷人用于消费,则社会消费数量增加,社会消费曲线向上移动。
(3)公司未分配利润在利润中所占的比例
所占比例越大,消费越少,社会消费曲线下移;反之,社会消费曲线上移。
三、国民收入的决定
1两部门经济中国民收入的决定
(1)使用消费函数决定收入(投资是一个外生变量)
假定:只有家庭和企业,投资不变。
推导:根据
解联立方程,就得到均衡收入:y=(α+i)/(1-β)。
可见,如果知道了消费函数和投资量,就可得均衡的国民收入。均衡收入的决定也可以用图13-3来进行推导。
图13-3 均衡收入的决定
图13-3中,消费曲线加投资曲线与45°线的交点E决定了均衡产出。在E点左边,需求大于产出;在E点右边,需求小于产出。只有在E点,二者相等。
(2)使用储蓄函数决定收入
计划投资等于计划储蓄,即:i=y-c=s,储蓄函数为s=-α+(1-β)y。
将此二式联立:
求解同样可得(均衡的)收入:y=(α+i)/(1-β)。用计划投资等于计划储蓄的方法决定均衡收入,也可用图13-4表示。
图13-4 均衡收入的决定
2三部门经济中国民收入的决定
假定:加入政府部门;定量税,税收不随收入的变化而变化。
根据
解得:y=(α+i+g-βt)/(1-β)。
3四部门经济中国民收入的决定
假定:加入外国部门;定量税;出口属于外生变量。
公式推导:
解得:y=(α+i+g-βt+x-m0)/(1-β+γ)。
四、乘数论
乘数(Multiplier)是宏观经济学的一个术语,是指每单位外生变量的变化所带来的引致变量的变化情况。其原因是,各经济部门是相互关联的,某一部门的一笔投资(或收入变动)不仅会影响本部门的收入,而且会在国民经济其他部门中引起连锁反应,从而影响这些部门的投资与收入。
1两部门经济
投资乘数:收入的变化与带来这种变化的投资支出的变化的比率。用公式表示为:ki=∆y/∆i=1/(1-MPC)=1/(1-β)或者ki=1/MPS。
推导:
(1)增加的投资∆i使得国民收入第一轮增加∆i,然而国民收入的增加不会就此停止,新的∆i的收入在边际消费倾向β作用下,第二轮又使得国民收入增加β∆i,依次类推,第三轮是β2∆i……因此,有∆y=∆i+β∆i+β2∆i+…+βn-1∆i=∆i(1+β+β2+…+βn-1)。因为0<β<1,等比数列求和:1+β+β2+…+βn-1=1/(1-β),即∆y/∆i=1/(1-β)也就是投资乘数ki。
(2)均衡时收入=支出,那么当投资变化时,从一个均衡转化为另一个均衡,必然存在收入的变化量∆y等于支出变化量。如果把支出变化量分解成投资引起的直接需求∆i和收入变化带来的消费变化β∆y,则有∆y=∆i+β∆y,从而推出∆y/∆i=1/(1-β)=ki。
(3)根据消费函数决定的国民收入公式y=(α+i)/(1-β),当增加∆i时,y′=(α+i+∆i)/(1-β),则y′-y=∆y=∆i/(1-β),即∆y/∆i=1/(1-β)=ki。另外,也可以直接求微分dy/di=1/(1-β)=ki。
同理,自发支出α的乘数同样也是1/(1-β)。
2三部门经济
(1)政府购买支出乘数:收入变动对引起这种变动的政府购买支出变动的比率,可表示为:kg=1/(1-β)。
(2)税收乘数:收入变动对引起这种变动的税收变动的比率,可表示为:kt=-β/(1-β),负号表示增税将导致国民收入下降。
(3)政府转移支付乘数:收入变动对引起这种变动的政府转移支付变动的比率,可表示为:ktr=β/(1-β)。
注意:就绝对值来看,|kt|=|ktr|<|kg|,其原因在于:政府购买直接增加了总支出,而减税或者政府转移支付只会使可支配收入增加相应的数额,增加的可支配收入只有一部分用于消费支出。正是因为政府购买支出乘数大于税收乘数,因此,如果政府购买支出和税收等额增加,国民收入仍将增加。
(4)平衡预算乘数:政府收入和支出同时以相等数量增加或减少时,国民收入变动与政府收支变动的比率,即:kb=1。
推导:
因为∆g=∆t,由上式可得:
即:∆y/∆g=∆y/∆t=1=kb。
3四部门经济
对外贸易乘数:收入变动对引起这种变动的出口变动的比率,公式为:kx=1/(1-β+γ)。
注意:在四部门经济假设下,收入决定公式为y=(α+i+g-βt+x-m0)/(1-β+γ),因此不仅kx=1/(1-β+γ),而且自发支出乘数、投资乘数和政府购买支出乘数也都等于1/(1-β+γ)。
因为0<γ<1,1/(1-β+γ)<1/(1-β),可见开放经济条件下的乘数小于封闭经济条件下的乘数,原因在于由出口导致增加的收入中的一部分用于进口。
五、潜在国民收入与缺口
1潜在国民收入
潜在国民收入又称充分就业状态下的国民收入,是指利用社会上一切可利用的经济资源(劳力、资本、土地等)所能够生产的产品和劳务的最大量值,即一国的经济潜力充分利用或发挥时所能够达到的最大产出量。
2GDP缺口和通缩、通胀缺口
GDP缺口是指由总支出(总需求)决定的实际国民收入和潜在国民收入之间的差距。为消除这一缺口所需增加或减少的总支出量称通缩缺口或通胀缺口。存在通缩缺口,会导致失业;存在通胀缺口,会引起通货膨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