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生产技术
4.1 复习笔记
一、厂商的组织形式及目标
1厂商的组织形式
厂商主要可以采取三种组织形式:个人企业、合伙制企业和公司制企业。其中,个人企业指单个人独资经营的厂商组织;合伙制企业指两个人以上合资经营的厂商组织;公司制企业指按公司法建立和经营的具有法人资格的厂商组织。
2厂商的目标
在微观经济学中,关于厂商行为的基本假定是:厂商追求利润最大化的目标,它是经济学“理性人”假设在厂商理论中的体现。
需要注意的是,在现实生产活动中,厂商有时会偏离利润最大化的目标,如在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的情况下,由于所有者和经理之间存在信息不对称,经理可能会追求个人效用最大化而偏离企业的利润最大化目标。
二、生产
1生产函数
(1)生产要素
生产要素是指在生产中投入的各种经济资源,包括劳动、土地和资本等。生产要素一般划分为劳动、土地、资本和企业家才能四种类型。
劳动:指人类在生产活动中提供的体力和智力的总和。
土地:不仅指土地本身,还包括地上和地下的一切自然资源。
资本:表现为实物形态(资本品或投资品)或货币形态。
企业家才能:指企业家组织建立和经营管理企业的才能。
(2)生产函数
生产函数表示在一定时期内,在给定的技术条件下,生产中所使用的各种生产要素的数量与所能生产的最大产量之间的关系。若以L表示劳动投入数量,K表示资本投入数量,则生产函数写为:Q=f(L,K)。
2短期生产与长期生产
生产的短期指生产者来不及调整全部生产要素的数量,至少有一种生产要素的数量是固定不变的生产周期。由此,短期生产的要素投入区分为固定要素投入(如机器设备、厂房等)和可变要素投入(如劳动、原材料、燃料等)。
生产的长期指生产者可以调整全部生产要素的生产周期。例如,生产者在长期可以通过对全部要素投入量的调整,来缩小或扩大生产规模,甚至进入或退出一个行业的生产。
生产的短期和长期的区分是以能否变动全部要素投入数量为标准的。对于不同产品的生产而言,其短期和长期的时期长度不同。
三、短期生产函数
1短期生产函数的形式
短期内,假设资本数量不变,只有劳动可随产量变化,则短期生产函数为:Q=f(L,K(_))。
2总产量、平均产量与边际产量
劳动的总产量TPL指与一定的可变要素劳动的投入量相对应的最大总产量,即TPL=f(L,K(_))。
劳动的平均产量APL指平均每一单位可变要素劳动的投入量所生产的产量,即APL=TPL(L,K(_))/L。
劳动的边际产量MPL指增加一单位可变要素劳动投入量所增加的产量,即:
MPL=ΔTPL(L,K(_))/ΔL=dTPL(L,K(_))/dL
3总产量曲线、平均产量曲线和边际产量曲线
总产量、平均产量与边际产量的曲线如图4-1所示,从图中可以总结出这三个产量之间的关系:
图4-1 产量曲线和产量三阶段
(1)总产量与边际产量的关系
①TPL曲线上每一点的斜率代表边际产量。当劳动量在0~L2之间时,MPL不仅是正数,而且是逐渐增加的,TPL曲线的斜率为正,TPL曲线向上凹。在L=L2时,MPL达最大(即B′点),这时总产量曲线的斜率最大。
②当劳动量L2<L<L4时,边际产量虽然是正数,但是递减的,MPL逐渐变小,在TPL曲线上表示向上凸;当劳动量L=L4时,这时总产量极大,即D点是总产量最大值点,MPL曲线此时与横轴相交于D′点,即MPL=0。
③当劳动量L>L4时,MPL为负数,MPL曲线达到横轴以下,总产量也处于递减阶段,即当再投入劳动量时,总产量会减少。
(2)总产量与平均产量的关系
①连接TPL曲线上任意一点和坐标原点的线段的斜率,就是相应的APL值。当投入劳动量0<L<L3时,总产量与平均产量都是增加的。当L=L3时,APL达到最大,即C′点。
②当L>L3时,随着劳动量投入的增加,总产量虽不断增加,但到L=L4时达到最大,此后就要递减,而平均产量在L>L3时已处于递减阶段。
(3)平均产量与边际产量的关系
①当平均产量处于递增阶段,即0<L<L3时,MPL>APL;当L=L3时,MPL=APL,平均产量达最大。
②当平均产量处于递减阶段,即L>L3时,MPL<APL,说明边际产量的下降幅度大于平均产量的下降幅度。
4边际报酬递减规律
(1)边际报酬递减规律的内容
在技术水平和其他因素不变的条件下,在连续等量地将某一种可变生产要素投入增加到其他一种或几种数量固定不变的生产要素上去的过程中,该可变要素的边际产量先是递增的,在这种可变要素的投入量增加到一定数量之后,其边际产量便是递减的了。
(2)边际报酬递减的原因
在任何产品的短期生产中,一种可变要素和其他固定要素投入之间均存在一个最佳的投入数量组合。在固定要素投入量给定和可变要素投入量为零时,远远没有达到最佳投入数量组合,于是,在可变要素投入量连续增加且逐步接近最佳投入数量组合的过程中,其边际产量会逐渐增大并会达到最大值;在此之后,随着可变要素投入量的继续增加且越来越偏离最佳投入数量组合,可变要素的边际产量便呈现出递减的趋势。
(3)边际报酬递减规律发生作用的前提条件
边际报酬递减规律要发生作用必须具备以下两个前提条件:一是生产技术给定,二是其他因素保持不变。任何前提条件的变化都会导致边际产量曲线的变动,如技术进步可使边际产量曲线向上移动。
5短期生产的三个阶段
根据总产量曲线、平均产量曲线和边际产量曲线之间的关系,把产量的变化分为三个阶段,如图4-1所示。
第Ⅰ阶段,是平均产量递增阶段。可变要素劳动量L投入的增加,使平均产量增加。这时,因为边际产量高于平均产量,每增加一个单位的劳动都能提高平均产量。这表明,和可变要素劳动量L相比,固定要素(如资本K等)投入太多,很不经济。在这一阶段,增加劳动投入是有利可图的,它不仅能充分利用固定要素,而且能使总产量以递增的比率增加,任何理性的厂商通常不会把可变要素投入的使用量限制在这一阶段内。
第Ⅱ阶段,是平均产量递减,边际产量大于零的阶段。从平均产量最高点开始,随着可变要素劳动量L投入的增加,边际产量虽递减但大于0,故总产量仍递增,一直到达最大时为止。另一方面,平均产量开始递减,因为边际产量已小于平均产量。
第Ⅲ阶段,是负边际产量阶段。从总产量达到最高点开始,随着可变要素劳动量L投入的增加,边际产量成为负值,总产量开始递减,这时每减少一个单位的可变要素投入反而能提高总产量,表明与固定要素投入相比,可变要素投入太多了,也不经济。显然,理性的厂商也不会在这一阶段进行生产。
可见,第Ⅱ阶段是理性厂商短期生产的决策区间,或称生产要素的合理投入区间。但是,生产者究竟要投入多少可变要素或生产多少取决于成本函数,假如厂商不考虑单位产品成本,而希望得到最大产量,那么劳动要素的投入量以图4-1中D′点最合适;假如厂商考虑的是单位产品成本,而不要求得到最大产量,那么劳动要素的投入量以图4-1中C′点最合适。
四、长期生产函数
1长期生产函数的形式
在长期内,所有的生产要素的投入量都是可变的,多种可变生产要素的长期生产函数可以写为:Q=f(X1,X2,…,Xn),式中,Q为产量;Xi(i=1,2,…,n)为第i种可变生产要素的投入数量。该生产函数表示:长期内在技术水平不变的条件下由n种可变生产要素投入量的一定组合所能生产的最大产量。
假定生产者使用劳动和资本两种可变生产要素来生产一种产品,则两种可变生产要素的长期生产函数可以写为:Q=f(L,K)。式中,L为可变要素劳动的投入量,K为可变要素资本的投入数量,Q为产量。
2等产量曲线的含义与性质
等产量曲线表示在技术水平不变的条件下,为生产一定的产量所需投入的两种生产要素之间的所有不同组合的轨迹。以常数Q0表示既定的产量水平,则与等产量曲线相对应的生产函数为Q=f(L,K)=Q0。等产量曲线有如下性质:
(1)表示某一生产函数的等产量曲线图中,可以画出无数条等产量曲线,并且任何两条等产量曲线不能相交。
(2)等产量曲线上的任一点的斜率等于该点上以生产要素L代替生产要素K的边际技术替代率,MRTS不仅为负值,而且其绝对值是递减的,即等产量曲线凸向原点。
(3)离原点越近的等产量曲线代表的产量越低,离原点越远的等产量曲线代表的产量越高。
由于等产量曲线的几何特点与无差异曲线相似,它又被称为生产无差异曲线。但两者有区别,等产量曲线表示产量,无差异曲线表示效用;等产量曲线是客观的,无差异曲线是主观的。
3边际技术替代率及其递减规律
(1)边际技术替代率
边际技术替代率是指在维持产量水平不变的条件下,增加一单位某种要素的投入量时所需要减少的另一种要素的投入量。劳动对资本的边际技术替代率的定义公式为:MRTSLK=-ΔK/ΔL=-dK/dL。式中,∆K和∆L分别为资本投入量和劳动投入量的变化量。
边际技术替代率还可以表示为两要素的边际产量之比,即MRTSLK=-dK/dL=MPL/MPK。
等产量曲线上的斜率绝对值等于两种要素之间的边际技术替代率。
(2)边际技术替代率递减规律
边际技术替代率递减规律的内容:在维持产量不变的前提下,在一种可变要素的投入量不断增加的过程中,每一单位这种可变要素所能替代的另一种可变要素的数量是递减的。
边际技术替代率递减的主要原因在于:在产量给定的前提下,在资本投入量很多和劳动投入量很少的情况下,用劳动去替代资本相对是比较容易的;但是,在劳动投入增加到相当多的数量和资本投入被替代到只剩相当少的数量的情况下,再用劳动去替代资本就将是很困难的了。
边际技术替代率递减规律决定了等产量曲线具有凸向原点的特征。
4生产函数的几种形式
(1)固定替代比例的生产函数
固定替代比例的生产函数也被称为线性生产函数,表示在每一产量水平上任何两种生产要素之间的替代比例都是固定的。假定生产过程中只使用劳动和资本两种要素,则固定替代比例的生产函数的通常形式为:
Q=aL+bK
其中,Q为产量,L和K分别表示劳动和资本的投入量,常数a、b>0。
(2)固定投入比例生产函数
固定投入比例生产函数也被称为里昂惕夫生产函数,是指在每一个产量水平上任何一对要素投入量之间的比例都是固定的生产函数。假定生产过程中只使用劳动和资本两种要素,则固定投入比例生产函数的通常形式为:
Q=min{L/u,K/v}
式中,Q为产量;L和K分别为劳动和资本的投入量;常数u、v>0,分别为固定的劳动和资本的生产技术系数,它们分别表示生产一单位产品所需要的固定的劳动投入量和固定的资本投入量。
对一个固定投入比例生产函数来说,最优投入要素组合应满足:Q=L/u=K/v。
(3)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
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是最常见的一种生产函数,其一般形式为:
Q=ALαKβ
式中,Q为产量;A表示技术系数;L和K分别为劳动和资本投入量;α和β为参数。该生产函数的主要特征为:
①α和β分别表示劳动和资本在生产过程中的相对重要性,或者说是表示劳动所得和资本所得在总产量中所占的份额。
②A(λL)α(λK)β=λα+βALαKβ
如果α+β>1,则此时为规模报酬递增的生产;如果α+β=1,则此时为规模报酬不变的生产;如果α+β<1,则此时为规模报酬递减的生产。
五、规模报酬
1规模报酬的含义及其与要素报酬含义的区别
规模报酬与生产要素报酬是两个不同的概念。规模报酬所涉及的是企业的生产规模变化与所引起的产量变化之间的关系,而要素报酬是指要素投入的边际产量收益。前者是厂商根据经营规模设计不同的工厂,属长期分析;后者是在既定的生产规模中,增加可变要素时相应产量的变化,属短期分析。
2规模报酬的三种类型
(1)规模报酬递增,是指产量增加的比例大于各种生产要素投入量增加的比例。原因:生产专业化程度提高;生产要素具有不可分的性质;管理更合理。规模报酬递增导致等产量曲线越来越紧密。
(2)规模报酬不变,是指产量增加的比例等于各种生产要素投入量增加的比例。原因:规模报酬递增的因素吸收完毕,某种生产组合的调整受到了技术上的限制。规模报酬不变时,等产量曲线间距相等。
(3)规模报酬递减,是指产量增加的比例小于各种生产要素投入量增加的比例。原因:主要是规模过大造成管理效率的下降。规模报酬递减时,等产量曲线间距越来越远。
3用数学公式定义规模报酬
令生产函数Q=f(L,K)。
(1)如果f(λL,λK)>λf(L,K),其中,常数λ>1,则生产函数Q=f(L,K)具有规模报酬递增的性质。
(2)如果f(λL,λK)=λf(L,K),其中,常数λ>1,则生产函数Q=f(L,K)具有规模报酬不变的性质。
(3)如果f(λL,λK)<λf(L,K),其中,常数λ>1,则生产函数Q=f(L,K)具有规模报酬递减的性质。
4规模报酬的规律
当企业从最初的很小的生产规模开始逐步扩大的时候,企业面临的是规模报酬递增的阶段。在企业得到了由生产规模扩大所带来的产量递增的全部好处以后,一般会继续扩大生产规模,将生产保持在规模报酬不变的阶段。这个阶段有可能比较长。在这以后,企业若继续扩大生产规模,就会进入一个规模报酬递减的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