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税收负担
5.1 复习笔记
考点一 影响税收负担的因素
1.经济发展水平
经济发展水平是税收负担的根本性决定因素,经济发展水平越高,人们承受税收负担的能力就越强。
2.经济结构
一国的经济状况不仅会在量上制约税负,同时也会影响税负的结构。
3.国家职能定位
政府的职能定位也是影响税负水平的重要原因,职能范围不同,政府为实现其职能对社会剩余产品的需求量也就不同,反映在税收方面就是税收负担水平的不同。
4.经济体制与财政体制的模式
不同财政经济体制下,政府的职能和财政的职能不同。因此,不同经济体制下的财政体制模式会对包括税收在内的国家社会产品分配等一系列分配关系产生影响,即其对税收负担也有着深刻的影响。
考点二 税收负担衡量指标
税收负担可分为宏观税负、中观税负和微观税负。因此,税收负担的衡量指标具体也可分为宏观、中观、微观三个方面,税收负担通常用税收负担率来表示,每个方面具体的衡量指标如表5-1所示:
(表中T表示税收总额,GNP表示国民生产总值;GDP表示国内生产总值;NI表示国民收入)
表5-1 税收负担的衡量指标
考点三 税负转嫁与归宿
1.税负转嫁的含义和形式
税负转嫁是指纳税人通过各种方式将其已缴税款部分或全部地转移给他人负担,自己少负担或者不负担税收的一种经济现象。
(1)税负转嫁的含义
①税负转嫁是以纳税人为主体,为实现自身利益最大化而做出的一种主动的有意识行为。
②税负转嫁主要是通过价格的变动,即国家征税后,纳税人通过提高商品、要素的供给价格,或压低商品、要素的购买价格,或二者并用,借以转嫁税负。
③税负转嫁是经济利益的再分配,纳税人与负税人一定程度的分离是税负转嫁的必然结果。
(2)税负转嫁的形式
①前转。指纳税人将所缴纳的税款,通过提高商品或生产要素价格的方法,向前转嫁给商品与生产要素的购买者或最终消费者负担的一种税负转嫁方式。前转是税负转嫁最典型和最普通的形式,一般发生在商品和劳务的课税上。
②后转。指纳税人通过压低购进商品或要素的价格将税负转嫁给商品或要素的供给者的一种税负转嫁方式。后转一般发生在对生产要素的课税上,是由于市场供求条件不允许纳税人以提高商品销售价格的办法向前转移税收负担。
③混转。是指将一种商品或要素的税负通过提高卖价转移一部分,又通过压低其他商品或要素的买价转移一部分的税负转嫁方式。在现实生活中,前转和后转两种基本方式经常并行使用,即为混转。
④税收资本化。属于一种特殊的后转,是指生产要素购买者以压低生产要素购买价格的方式将所购生产要素未来应纳税款从所购要素的资本价值中预先扣除,向后转嫁给生产要素提供者的一种税负转嫁方式。这种情况大多发生在一些资本品的交易中。
2.影响税负转嫁的因素
(1)税负转嫁的依存条件
①主观条件:纳税人具有独立的经济利益。
②客观条件:自由价格机制的存在。
(2)税负转嫁的制约因素
①商品或要素的供求弹性
a.需求弹性与税负向前转嫁的程度成反比,与税负向后转嫁的程度成正比。
b.供给弹性与税负向前转嫁的程度成正比,与税负向后转嫁的程度成反比。
c.需求弹性大于供给弹性时,则税负由需求方负担的比例小于由供给方负担的比例。
②课税范围
课税范围越广,越容易税负转嫁;课税范围越窄,越不易税负转嫁。
③反应期间
a.需求方面:在课税后的短期内,较容易实现税负转嫁;而在课税后的长时间内,就较难实现税负转嫁。
b.供给方面:税负一般不能在短期内转嫁,但长期内会导致税负转嫁。
④税种属性
a.增值税、消费税、关税这类与商品价格直接相连的税种的税负较容易转嫁。
b.所得税则常常是不易转嫁的。
3.税负转嫁理论简介
(1)绝对转嫁论
绝对转嫁论是指对税负转嫁问题做出绝对的结论,即一切税收都可以转嫁,或某种特定税收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不能转嫁。这一观点包括纯产品说、纯所得说和均等分布说,均等分布说又分为乐观派的观点和悲观派。
(2)相对转嫁论
税负转嫁的相对论即对税负转嫁问题不做出绝对的结论,认为税收负担是否转嫁以及转嫁的程度如何,要根据税种、课税商品的性质、供求关系以及其他经济条件的不同而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