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经济学院805经济学考研真题及详解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40分)
1需求价格弹性
答:需求价格弹性表示在一定时期内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变动对于该商品的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或者说,表示在一定时期内当一种商品的价格变化百分之一时所引起的该商品的需求量变化的百分比。需求价格弹性系数用公式表示为:需求价格弹性系数=-需求量变动率/价格变动率。
影响需求价格弹性的因素有很多,其中主要有:商品的可替代性、商品用途的广泛性、商品对消费者生活的重要程度、商品的消费支出在消费者预算总支出中所占的比重和所考察的消费者调节需求量的时间。
需求价格弹性与商品销售总收益有密切的关系。如果需求价格弹性大于1,即商品富有弹性,其销售总收益与价格是反方向变动的,即销售总收益随价格的提高而减少,随价格的降低而增加;如果需求价格弹性小于1,即商品是缺乏弹性的,该商品销售总收益与价格变动是同方向的,即总收益随价格的提高而增加,随价格的降低而减少。如果需求价格弹性等于1,即商品是单位弹性,降低价格或提高价格对厂商的销售收入都没有影响。
2机会成本
答:机会成本是指将一定的资源用于某项特定用途时,所放弃的该项资源用于其他用途时所能获得的最大收益。机会成本的存在需要三个前提条件:①资源是稀缺的;②资源具有多种生产用途;③资源的投向不受限制。从机会成本的角度来考察生产过程时,厂商需要将生产要素投向收益最大的项目,从而避免带来生产的浪费,达到资源配置的最优化。机会成本的概念是以资源的稀缺性为前提提出的。
从经济资源的稀缺性这一前提出发,当一个社会或一个企业用一定的经济资源生产一定数量的一种或者几种产品时,这些经济资源就不能同时被使用在其他的生产用途上。这就是说,这个社会或这个企业所能获得的一定数量的产品收入,是以放弃用同样的经济资源来生产其他产品时所能获得的收入作为代价的,这也是机会成本产生的缘由。
3商品的边际替代率
答:商品的边际替代率是指在维持效用水平不变的前提下,消费者增加一单位某种商品的消费数量时所需要放弃的另一种商品的消费数量。商品1对商品2的边际替代率的定义公式为:MRS12=-ΔX2/ΔX1。其中,ΔX1和ΔX2分别为商品1和商品2的变化量。当商品数量的变化趋于无穷小时,商品的边际替代率为:
显然,无差异曲线上某一点的边际替代率就是无差异曲线在该点的斜率的绝对值。
商品的边际替代率递减规律是指在维持效用水平不变的前提下,随着一种商品的消费数量的连续增加,消费者为得到每一单位的这种商品所需要放弃的另一种商品的消费数量是递减的。之所以会普遍发生商品的边际替代率递减的现象,其原因在于:随着一种商品的消费数量的逐步增加,消费者想要获得更多的这种商品的愿望就会递减,从而他为了多获得一单位的这种商品而愿意放弃的另一种商品的数量就会越来越少。商品的边际替代率递减规律决定了无差异曲线的形状凸向原点。
4生产者剩余
答:生产者剩余指厂商在提供一定数量的某种产品时实际接受的总支付和愿意接受的最小总支付之间的差额。其含义是:在生产中,只要每一单位产品的价格大于生产该单位产品的边际成本,厂商进行生产总是有利的。鉴于此,在经济学中,当厂商在短期中生产一定产量时,把每一单位产品上的价格大于生产该单位产品的边际成本的部分加总,称为厂商的短期生产者剩余。在几何图形中,厂商的短期生产者剩余用市场价格线以下、厂商的短期供给曲线(即短期边际成本SMC曲线)以上的面积来表示,如图1所示。
图1 生产者剩余
生产者剩余也可以用数学公式定义。令反供给函数为P=f(Q),且市场均衡价格为P0,厂商的供给量为Q0,则生产者剩余为:
就单个生产者而言,生产者剩余是生产者所获得的价格超出边际成本的部分。就整个市场而言,生产者剩余是供给曲线以上、市场价格以下部分。
5价值尺度
答:价值尺度是指货币具有的表现一切商品价值和衡量商品价值量的职能。价值尺度是货币的首要职能。货币的这个职能克服了在物物直接交换条件下,由于价值表现不同而给商品流通造成的困难。货币之所以能起这个作用,是因为它本身也是商品,也具有价值,所以能够用来衡量和表现其他商品的价值。货币执行价值尺度职能时,就是要把商品的价值表现为价格。商品价格是商品价值的货币表现。货币充当价值尺度时,只是表现价值,不是实现价值,因此,货币在执行价值尺度这一职能时,可以是想象的或观念的货币。
6可变资本
答:可变资本是指资本家用来购买劳动力的那部分资本,是用于支付劳动力工资的那部分资本。在生产过程中,工人的劳动不仅再生产出劳动力价值,而且创造出剩余价值。这部分资本能发生量的变化,因此称为可变资本。可变资本的价值在价值增殖过程中不是再现于新产品,而是再生产出来。因为购买劳动力的资本价值进入劳动者手中即转化为他的收入,已被劳动者用于购买生活资料而消费掉,要由劳动者在生产过程中再生产出新价值来补偿这部分资本。购买劳动力的资本由货币形式变为劳动力形式,而劳动力在使用过程中耗费的抽象劳动可形成比其自身价值更大的新价值,即比购买劳动力的资本价值更多的新价值。马克思第一次把资本划分为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可变资本在生产过程中能够实现价值增殖,是剩余价值的源泉,揭露了资本主义剥削的实质。
7虚拟资本
答:虚拟资本是指能定期带来收入的,以有价证券形式表现的资本。其主要有两种形式:一种是信用形式上的虚拟资本,主要有期票、汇票、银行券、纸币、国家债券、各种证券抵押贷款等;另一种是收入资本化形式上产生的虚拟资本,主要由股票、债券构成。典型的虚拟资本形式是股票和债券。
虚拟资本自身没有任何价值,是独立于实际资本之外的一种资本形式。它是实际资本的纸质复制品,是虚拟的一种资本形式。虚拟资本的买卖价格不是依据其票面值,而是根据其预期收入来确定的。其计算公式为:虚拟资本价格=预期收益/平均利率。虚拟资本的价格与其预期收益成正比,与平均利率成反比,而与实际资本的价值变动无直接关系。虚拟资本和信用密切相关,货币的虚拟化是信用制度产生的前提;借贷资本信用关系是虚拟资本产生的根据;社会信用制度的逐步完善是虚拟资本生产的基础,虚拟资本的进一步发展又反过来推动社会信用制度的逐步完善。
8跨国公司
答:跨国公司是指以本国总公司为基点,通过在国外设立子公司和分支机构,从事生产、销售和金融等各种投资活动,以获取高额垄断利润的大型垄断企业。跨国公司与国际卡特尔最大的不同之处在于,它是一国的垄断组织或是以一国的垄断组织为主建立起来的。跨国公司已经取代国际卡特尔成为当代国际垄断组织的重要形式,是垄断资本主义国家进行资本输出和对外经济扩张的重要工具,是经济全球化的重要特征。与一般企业相比,跨国公司具有以下特点:跨国公司以全球性的战略安排来确定经营目标;在经营方式上趋向于多样化;在所有制形式上更趋于多元化;跨国公司对经济全球化起着主要的推动作用。跨国公司的全球化扩张,标志着产业资本国际化真正达到全球规模。
二、判断正误,并说明理由(每小题5分,共10分)
1相对剩余价值是资本家通过绝对延长工作日,提高工人的劳动强度生产出来的。
答:此种说法错误。
这种说法混淆了相对剩余价值生产和绝对剩余价值生产的含义。绝对剩余价值是指在必要劳动时间不变的条件下,由于延长工作日的长度而生产的剩余价值。资本主义制度下,工人的工作日分为两部分:必要劳动时间和剩余劳动时间。在必要劳动时间既定的条件下,工作日越长,剩余劳动时间就越长,资本家从工人身上榨取的剩余价值就越多,从而剩余价值率也就越高。此外,资本家还用提高工人劳动强度的方法来榨取剩余价值。提高劳动强度,意味着工人在同样工作日时间内支出了更多的劳动量,实际上等于延长了工作日。这是一种延长工作日时间的隐蔽的形式。
相对剩余价值生产是指在工作日长度不变的条件下,资本家通过缩短必要劳动时间而相应延长剩余劳动的剩余价值生产方法。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是由于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降低了劳动力的价值,从而缩短了必要劳动时间,相应延长了剩余劳动时间的结果。
2劳动生产率与单位商品的价值量成正比,与单位时间生产的价值总量成反比。
答:此种说法错误。
劳动生产率与单位商品的价值量成反比,与单位时间生产的价值总量无关。
劳动生产率是指劳动者在一定时间内生产某种使用价值的效率,可由单位劳动时间内生产的产品数量来表示,也可以由生产单位产品所耗费的劳动时间来表示。用公式表示为:劳动生产率=产品量/劳动时间。
劳动生产率表示具体劳动的生产率,因此,无论劳动生产率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同一劳动在同一时间内所形成的价值总量是不变的。劳动生产率越高,在同一时间内生产的使用价值就越多,生产单位商品所耗费的劳动时间就越少,这样,单位商品的价值量就越小;反之,劳动生产率越低,在同一时间内生产的使用价值就越少,生产单位商品所耗费的劳动时间就越多,这样,单位商品的价值量就越大。因此,劳动生产率同商品的使用价值成正比,同商品的价值量成反比,与单位时间生产的价值总量无关。
三、问答题(每小题15分,共60分)
1市场均衡价格是如何形成的?(要求作图)
答:(1)市场均衡价格是指商品的市场需求量与市场供给量相等时的价格。均衡价格是在市场机制的作用下自发形成的。需求的变化会引起均衡价格同方向的变化,供给变化会引起均衡价格反方向的变化。
(2)均衡价格是唯一能稳定的价格,只有在这种情况下,才不会有价格波动的倾向。任何背离均衡价格的价格水平,都会在竞争的作用下,最终回到均衡价格水平。竞争的均衡必定处于供给曲线和需求曲线的交点处。在这一均衡点,生产这一商品的所有生产者愿意接受的价格与愿意提供的数量等于消费这一商品的所有消费者愿意支付的价格与愿意购买的数量。
图2 均衡价格的形成
均衡价格是经过市场供求的自发调节而形成的。如图2所示,当市场价格P1高于均衡价格PE时,需求量就会减少到均衡产量之下;另一方面供给量将会增多,大于均衡点的供给量,这样就造成了暂时超额供给FG。由于较高的价格造成了供过于求,会因为供给者之间的减价竞争对价格产生向下压力,最终回到均衡价格。当市场价格P2下降到均衡价格PE之下时,存在超额需求HK,从而卖者为提高利润而提高价格,最终迫使价格回升到均衡价格。
2在家庭预算约束下消费者如何进行选择?
答:作为理性的消费者,其目标是在家庭预算约束下使得消费获得最大满足,即实现效用的最大化。消费者均衡是指消费者的效用达到最大并维持不变的一种状态,其研究单个消费者如何把有限的货币收入分配在各种商品的消费中以获得最大的效用。根据消费者行为理论,理性消费者在家庭预算约束下实现消费者均衡可利用图3来说明。
图3 消费者均衡
如图3所示,U1、U2、U3为三条无差异曲线,U3代表的效用水平最高,U2次之,U1代表的效用水平最低。AB线表示消费者的预算线。可以看出,预算线AB和无差异曲线U2的相切点E是消费者在给定的预算约束下能够获得最大效用的均衡点。
其原因是,就无差异曲线U3来说,它与既定的预算线AB既无交点又无切点,这说明消费者在既定的收入水平下无法实现无差异曲线U3上的任何一点的商品组合的购买。就无差异曲线U1来说,虽然它与既定的预算线AB相交,但是,交点所代表的效用水平低于无差异曲线U2,理性的消费者通过改变购买组合,就能达到比交点更大的效用水平。显然,只有当既定的预算线AB和无差异曲线U2相切于E点时,消费者才在既定的预算约束条件下获得最大的满足,故E点就是消费者实现效用最大化的均衡点。
可以看出,在切点E,无差异曲线和预算线两者的斜率是相等的。即在均衡点E有:MRS12=P1/P2。这就是消费者效用最大化的均衡条件。
3为什么完全竞争厂商的短期供给曲线是一条向右上方倾斜的曲线?
答:在完全竞争市场上,厂商的短期供给曲线可以用短期边际成本曲线来表示,具体推导过程如下所述。
对完全竞争厂商来说,有P=MR。完全竞争厂商的短期均衡条件又可以写成P=MC(Q),即:在每一个给定的价格水平P,完全竞争厂商应该选择最优的产量Q,使得P=MC(Q)成立,从而实现最大的利润。这意味着在价格P和厂商的最优产量Q之间存在着一一对应的关系。
图4 完全竞争厂商的短期边际成本曲线
如图4所示,当市场价格分别为P1、P2、P3和P4时,厂商根据P=SMC的原则,选择的最优产量顺次为Q1、Q2、Q3和Q4。SMC曲线上的E1、E2、E3和E4点表示了这些不同的价格水平与相应的不同的最优产量之间的对应关系。但必须注意到,厂商只有在P≥AVC时,才会进行生产,而在P<AVC时,厂商会停止生产。所以,厂商的短期供给曲线应该用SMC曲线上大于和等于AVC曲线最低点的部分来表示,即用SMC曲线大于和等于停止营业点的部分来表示。
如图5所示,图中SMC曲线上的实线部分就是完全竞争厂商的短期供给曲线S=S(P)。该线上的a、b、c和d点分别与图4中SMC曲线上的E1、E2、E3和E4点相对应。
图5 完全竞争厂商的短期供给曲线
所以完全竞争厂商的短期供给曲线就是完全竞争厂商的短期边际成本SMC曲线大于和等于平均可变成本AVC曲线最低点的部分。因为边际成本曲线向右上方倾斜,所以完全竞争厂商的短期供给曲线是一条向右上方倾斜的曲线。
4“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产生和逐步发展以后,国家垄断取代私人垄断在经济生活中居于统治地位。”请联系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产生和发展的原因,论述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实质和作用。
答:(1)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产生和发展的原因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垄断资本和国家政权合为一体的垄断资本主义,国家机构服从于垄断组织,并被用来干预社会经济生活以保证高额垄断利润。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和发展不是偶然的,它是科技进步和生产社会化程度进一步提高的产物,是资本主义基本矛盾进一步尖锐化的必然结果。首先,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资本主义生产资料占有形式发生变化,这是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产生的物质基础;其次,二战后经济恢复要求建立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再者,为克服经济危机,实现经济的稳定发展,要求借助国家的力量,借助政府的各种“反危机”措施来消除危机造成的影响;最后国际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各国垄断集团为在国际竞争中取得有利地位,必须依靠国家的力量发展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2)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实质
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产生及其发展原因来看,其本质仍然属于私人资本主义或垄断资本主义的性质,是国家政权与垄断资本结合起来,共同瓜分垄断利润。具体体现在:
①国有企业从表面上看是“国有”即“公有”的,但其实质仍然是垄断资本主义所有制,是为私人垄断资本服务的,只不过这种资本不是一般的私人垄断资本,而是一种一般私人垄断资本之上的、资本社会化最高形式的“总资本家”所有制,它不是为哪一个个别垄断资本服务,而是为垄断资本家总体服务。
②国私共有合营企业,其实质则是通过这种形式,可以使私人垄断资本直接利用国家资本来增强自己的经济实力和竞争能力,以利于它们攫取高额垄断利润。
③国家通过多种方式参与私人资本的再生产过程,这种形式有利于私人垄断资本。根据凯恩斯主义理论,政府采购商品和劳务,主要就是为增加社会总需求,为私人企业提供有保证的国家市场,保证其垄断利润的实现,同时有利于逃避或缓和经济危机,这对整个垄断资本家也是有利的。
(3)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作用
①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满足了生产社会化发展的要求,为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创造了必要的外部环境和社会条件。
②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通过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某些调整,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生产社会化和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形式之间的矛盾,从而对刺激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
③国家垄断资本主义通过对经济活动的调节和干预,并与市场机制结合起来,使垄断资本主义经济的运行机制在一定程度上适应了社会化大生产发展的要求,促进了经济发展。
④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历史作用在于,它通过缓和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和社会矛盾而延缓社会主义革命的到来,但它的基础仍然是资本主义私有制,不可能从根本上解决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这又使它在促进生产力发展的同时,为社会主义准备着更充分的物质条件。
⑤通过社会福利和收入政策直接干预劳资关系,起到了缓和阶级矛盾,推动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作用。
四、材料分析题(共15分)
1某企业年产100000件商品。固定资本额为200万元,使用年限为10年,投入流动资本额为40万元,周转时间为3个月。雇佣工人150人,每人每月平均工资450元,每件商品的社会价值为40元。请计算(保留小数点后的两位数):
(1)年剩余价值和年剩余价值率是多少(4分)?
(2)年预付资本的周转速度是多少次(4分)?
答:(1)该企业生产的年社会价值总和为:40×100000=400(万元),其中年可变资本(即一年支付给工人的工资总额)为:v=150×450×12=81(万元),固定资本为200万元。
所以年剩余价值为:m=400-81-200=119(万元);
年剩余价值率为:119÷81≈1.47。
(2)该企业预付资本总额为:200+40=240(万元)。
固定资本额为200万元,使用年限为10年,因此固定资产年周转次数为:1/10=0.1,一年周转的价值为:200×0.1=20(万元),流动资本为40万元,年周转次数为:12÷3=4,一年周转的价值额为:40×4=160(万元)。
预付资本总周转速度=(一年内固定资本周转价值总额+一年内流动资本周转价值总额)÷预付资本总额=(20万元+160万元)÷240万元=0.75次。
2阅读下列与平均利润率相关的一组材料:
假定某国有且只有三个生产部门,2004年各部门平均的资本构成、剩余价值生产和盈利状况见下表:
请回答:
(1)计算该国全社会的平均利润率、每一部门榨取的剩余价值和最终获取利润的差额(4分)。
(2)计算每一部门商品价值和生产价格的差额(3分)。
答:(1)该社会的利润总额为60×300%=180,所以该国全社会的平均利润率为:180÷(240+60)=0.6。
对于甲部门而言,其榨取的剩余价值为90,所得利润为(70+30)×0.6=60,所以,剩余价值和最终获取的利润之差为90-60=30。
对于乙部门而言,其榨取的剩余价值为60,所得利润为(80+20)×0.6=60,所以,剩余价值和最终获取的利润之差为60-60=0。
对于丙部门而言,其榨取的剩余价值为30,所得利润为(90+10)×0.6=60,所以,剩余价值和最终获取的利润之差为30-60=-30。
(2)对于甲部门而言,其商品价值为:c+v+m=70+30+90=190,其生产价格为:(70+30)+(70+30)×0.6=160。因此,甲部门商品价值和生产价格的差额为:190-160=30。
对于乙部门而言,其商品价值为:c+v+m=80+20+60=160,其生产价格为:(80+20)+(80+20)×0.6=160。因此,乙部门商品价值和生产价格的差额为:160-160=0。
对于丙部门而言,其商品价值为:c+v+m=90+10+30=130,其生产价格为:(90+10)+(90+10)×0.6=160。因此,丙部门商品价值和生产价格的差额为:130-160=-30。
五、论述题(共25分)
试用你所学的微观经济学知识分析垄断竞争市场的经济效率。
答:垄断竞争市场是指一个市场中有许多厂商生产和销售有差别的同种产品的市场组织。这种市场组织既带有垄断的特征,又带有竞争的特征。将垄断竞争市场的长期均衡情况与完全竞争、完全垄断两种市场的长期均衡情况进行比较,可以就垄断竞争市场效率作出如下结论:
(1)与完全竞争的市场相比,垄断竞争的市场是缺乏效率的。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①从资源配置的效率上讲,垄断竞争的市场在达到长期均衡时,价格高于边际成本,而不像完全竞争长期均衡时那样价格等于边际成本。
②从生产能力利用角度来讲,垄断竞争市场达到长期均衡时没有把生产推进到平均成本最低点,说明垄断竞争厂商存在着一部分闲置的生产能力。由于这两方面的原因,垄断竞争市场的价格高于完全竞争市场的价格,垄断竞争市场的产量低于完全竞争市场的产量。
如图6所示,dm曲线表示垄断竞争厂商所面临的d需求曲线,dp曲线表示完全竞争厂商所面临的d需求曲线。由于垄断竞争厂商所面临的dm需求曲线是向右下方倾斜的,所以,在长期均衡时dm曲线只能相切于LAC曲线最低点的左边的A点,对应的产量为QA。而在完全竞争条件下,需求曲线dp必相切于LAC曲线的最低点C点,对应的产量为QC。由图6中可见,垄断竞争厂商的长期均衡产量QA小于理想的产量QC,多余的生产能力为QAQC,说明在垄断竞争中存在着生产资源的浪费,资源配置未达到最佳状态。
图6 垄断竞争和多余的生产能力
(2)垄断竞争市场的效率高于完全垄断市场的效率。由于垄断竞争市场上各个厂商的产品相互间都是非常相近的替代品,因此,每一个厂商产品的需求价格弹性都很大。这说明垄断竞争市场产品的价格低于完全垄断市场产品的价格,垄断竞争市场产品的产出水平高于完全垄断市场产品的产出水平。垄断竞争市场资源配置效率高于完全垄断市场的资源配置效率;垄断竞争市场条件下厂商生产能力利用程度高于完全垄断市场条件下厂商生产能力利用程度。
(3)即使与完全竞争的市场相比,垄断竞争市场也不是没有一点长处:完全竞争的市场产品是同质的,不能满足消费者需求的多样性;而垄断竞争市场厂商的产品存在差别,可以满足消费者多样化的需求。从长期看,垄断竞争的市场比完全竞争市场具有动态的效率。因为垄断竞争市场上无论是价格竞争,还是非价格竞争,竞争的激烈性都会有利于长期的技术进步,降低厂商的生产成本,降低产品价格,提高产品产量,增进社会福利。而在完全竞争的市场上,产品的同质性决定了厂商间不存在有效的竞争,因而难以促进长期的技术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