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全国导游人员资格考试辅导教材-湖北导游基础知识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二节 土家族民俗

一、土家族概况(了解)

1土家族在全国的分布

土家族是中国历史悠久的一个民族,世居湘、鄂、渝、黔毗连的武陵山区。

2湖北省的土家族

据第六次人口普查统计,湖北省的土家族人口有210万,主要分布在鄂西南地区的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五峰土家族自治县和长阳土家族自治县。

二、土家族的风俗(熟悉或掌握)

1服饰特征(熟悉)

(1)现在的土家族服饰,女装为短衣大袖,左袄开襟,滚镶2~3层花边,镶边筒裤或裙;男装为对襟短衫。

(2)“过赶年”,即提前1~2天过年,是其重要节日。土家族男子穿琵琶襟上衣,缠青丝头帕。妇女着左襟大褂,滚两三道花边,衣袖比较宽大,下着镶边筒裤或八幅罗裙,喜欢佩戴各种金、银、玉质饰物。

2饮食特色(熟悉)

(1)土家族日常主食除米饭外,以苞谷饭最为常见,苞谷饭是以苞谷面为主,适量地掺一些大米用鼎罐煮,或用木甑蒸而成。菜肴以酸辣为其主要特点。

(2)土家族民间十分注重传统节日,尤其以过年最为隆重。届时家家户户都要杀年猪,染成红、绿色,晾干而成,做绿豆粉、煮米酒或咂酒等。猪肉合菜是土家族民间过年、过节必不可少的大菜。

(3)土家族过去迷信鬼神,崇拜祖先,每逢年节都要大敬祖先,初一、十五也要进行小敬。祭祖的食品有猪头、团馓、粑粑、鸡鸭和五谷种等。

(4)土家族人最爱吃粑粑(糍粑)腊肉、油茶、白辣椒等食品,此外,还有合菜、团馓、绿豆粉、油炸粑。

3丧葬习俗(熟悉)

(1)丧葬基本是土葬,土司制度前,土家族实行火葬。土司制度时期至今实行土葬。

(2)葬礼由土老司主持操办,土老司祭祀亡人时,将天窗口的纺车倒纺三下,念经送亡人过天桥上天庭。然后假扮亡人,围绕“哈哈台”转圈出门,带家属哭丧,唱丧歌,吹牛角,顿时火炮连天,哭唱哀鸣,历时几天几夜。最后将装好遗体的棺木抬上山埋葬。

4婚俗(掌握)

(1)哭嫁

土家族婚俗女子出嫁前,有“哭嫁”的风俗。为了准备哭嫁,女孩稍懂事,就要学习哭嫁。观摩、学习如何哭,很小的时侯就陪哭。

在哭嫁时,口中念念有词,称作“送嫁饭”。哭嫁时,同村亲友的女孩都来陪哭。陪哭的人,哭得越伤心、越动听、越感人越好。

在出嫁前,姑娘如果不会哭嫁,就会受到歧视和讥笑。男方必须送粑粑到女方家,参加哭嫁的人多、范围广,而且有专门的哭嫁歌。

在婚前哭嫁的时间短则五、六天,长则一二个月。要与家人、亲戚、朋友之间哭。

(2)陪“十姊妹”

陪“十姊妹”是土家族的婚俗,姑娘出嫁前一天,请九名未婚女青年围席而坐,唱“祝愿歌”,土家人称“陪十姊妹歌”。

陪“十姊妹”是土家族婚俗中最隆重的礼节。规模大、内容多、形式活、气氛浓是陪十姊妹的特点。

5宗教信仰(熟悉)

(1)对自然崇拜和信仰,如土地、岩石、山、河、水等皆为崇拜对象。

(2)对动植物崇拜,如鹰、白虎图腾,特别是以白虎为祖先神,各地都有白虎庙,立有白虎神位。

(3)还有对祖先、鬼神等崇拜。

6民族禁忌(熟悉)

(1)主客禁忌

主人待客忌用狗肉,土家人认为狗肉不宜上正席,否则是对客人的不礼貌。

忌三、七、八上菜数字,俗称“三碗是叫亡的”“七强八盗九江湖”。

忌用大海碗给客人盛饭,吃饭时忌脚踏旁边人的坐椅。

客人未得主人的允许,不得进入主人家的内房(卧室)。

(2)婚嫁禁忌

女子未出嫁之前,忌剪发。

新娘回门时,忌为娘家扫地,恐将娘家财气扫光。

回门日,新郎吃岳丈家头一餐时,忌将岳家特意多盛的一大碗饭吃光,忌将酒杯中事先投入的两粒黄豆(金豆)吃掉,酒后应留在杯中,以免将岳家吃穷喝光。

回门时,忌新婚夫妇在岳(娘)家同房。

7节日习俗

(1)赶年(熟悉)

赶年节是土家族传统节日,以“赶年”最为隆重。土家人过大年时间比汉族提前一天,小月为腊月二十八,大月为二十九。

过赶年节要作糯米粑,杀猪祭祖、煮酒。除夕之夜还要“守年”“抢年”,即吃过团圆饭后,手执吹火筒在房前屋后转一圈,名曰“出征”。

虽提前一天“赶年”,大年三十晚上还照样过除夕。

(2)牛王节(熟悉)

牛毛大王节土家人以四月七或十七,这天一定要杀猪,做大坨肉祭祖,摆筵席招待亲友及出嫁姑娘。每到这天,牛不耕田,用最好的饲料喂养。

(3)女儿会(掌握)

“女儿会”又名恩施土家女儿会,是恩施土家族特有的风俗习惯,是偏僻的土家山寨中与封建包办婚姻相对立的一种恋爱方式,被誉为东方情人节或土家情人节。

其主要特征是以歌为媒,自主择偶。届时,以年轻姑娘为主,也有已婚妇女前往参加,通过对歌的形式寻找意中人或与旧情人约会,畅诉衷情。

(4)摆手舞(掌握)

摆手舞是土家族祭祀祈祷的一种活动,一般在年节举行,并发展为祭祀、祈祷、歌舞、社交、体育竞赛、物资交流等综合性的民俗活动。

摆手舞是土家族最有影响的大型舞蹈,歌随舞而生,舞随歌得名,起源于远古,盛行于明清。土家人祭祀仪式毕,击大鼓,鸣大锣,由“梯玛”或掌坛师带领众人,进摆手堂或摆手坪跳摆手舞,唱摆手歌。

8曲艺歌舞(掌握)

(1)土家民歌

土家族民歌是由歌词与乐曲结合而构成的同一体民歌,他是文学与音乐交会的产物。

其歌词内容非常丰富,形式变化多样。比如,谈情说爱唱“情歌”、倾诉苦情唱“苦歌”、上山打猎唱“打猎歌”、孤独寂寞唱“咏叹歌”、比能赛智唱“盘歌”、女儿出嫁唱“哭嫁歌”、红白喜事唱“开席歌”“劝酒歌”正月里来唱“说春歌”、修房造屋唱“福事歌”“上梁歌”、百年归天“打绕棺”“唱孝歌”。

(2)肉连响

“肉连响”是湖北省利川市土生土长的、以独特的肢体表演为主要形式的少数民族地方舞蹈品种,流行在该市的都亭、柏杨、汪营一带,舞蹈主要以手掌击额、肩、脸、臂、肘、腰、腿等部位发出有节奏的响声而得名。

(3)傩戏

傩戏,又称傩堂戏、端公戏,是在汉族民间祭祀仪式基础上吸取民间戏曲而形成的一种戏曲形式。傩戏是汉族历史、民俗、民间宗教和原始戏剧的综合体。

广泛流行于安徽、江西、湖北、湖南、四川、贵州、陕西、河北等省。

演出剧目有《孟姜女》《庞氏女》《龙王女》《桃源洞神》《梁山土地》等,此外还有一些取材于《目连传》《三国演义》《西游记》等故事的剧目。

(4)撒尔嗬

土家撒尔嗬,汉族称“跳丧”,又称“打丧鼓”,是土家族民间悼念死者的一种隆重的送葬仪式。

撒尔嗬的演唱形式是一人执鼓领唱,众和。通常执鼓者是有声望的长者,也是能歌善舞的能手,他以鼓点指挥舞蹈,以鼓点变换曲牌。

9特色工艺-西兰卡普(掌握)

(1)在土家语里,“西兰”是铺盖的意思,“卡普”是花的意思,“西兰卡普”即土家族人的花铺盖。

(2)土花铺盖,最醒目的艺术特征是丰富饱满的纹样和鲜明热烈的色彩。

图案特征

a.几何图案占着较大的比例;

b.图案纹样富于变化;

c.喜用吉利、喜庆的寓意和山区花草、鸟兽作主题。

色彩调配

a.土花铺盖喜用对比色,用黑白衬托钩提;

b.喜欢用暖色,大桔黄之类为基调。

10建筑特色(掌握)

(1)土家族爱群居,爱住吊脚木楼。建房都是一村村、一寨寨的,很少单家独户。所建房屋多为木结构,小青瓦,花格窗,司檐悬空,木栏扶手,走马转角,古香古色。一般居家都有小庭院,院前有篱笆,院后有竹林,青石板铺路,刨木板装壁,松明照亮,一家过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田园宁静生活。

(2)土家吊脚楼多为木质结构,早先土司王严禁土民差瓦,只许益杉皮、茅草,叫“只许买马,不准差瓦”。一直到清代雍正十三年“改土归流”后才兴盖瓦。一般为横排四扇三间,三柱六骑或五柱六骑,中间为堂屋,供历代祖先神龛,是家族祭祀的核心。根据地形,楼分半截吊、半边吊、双手推车两翼吊、吊钥匙头、曲尺吊、临水吊、跨峡过洞吊。富足人家雕梁画栋,檐角高翘,石级盘绕,大有空中楼阁诗情画意之意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