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三多《管理学——原理与方法》(第7版)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2.3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

一、选择题

1“管理机构从最高一级到最低一级应该建立关系明确的职权等级系列”指的是法约尔十四项管理原则中的哪一项?(  )[北科2013年研]

A.统一指挥

B.统一领导

C.等级链

D.集中化

【答案】C

【解析】法约尔十四项管理原则中的第九条为等级链与跳板。等级链是指“从最高的权威者到最低层管理人员的等级系列”,它表明权力等级的顺序和信息传递的途径。为了保证命令的统一,不能轻易违背等级链,请示要逐级进行,指令也要逐级下达。

2泰罗科学管理思想的核心观点是(  )。[浙工大2018年研]

A.提高人的积极性

B.寻找最佳的作业方法,提高生产效率

C.构建全面的现代管理体系

D.建立分工合理,规范运作的组织体系

【答案】B

【解析】泰罗科学管理的中心问题是提高劳动生产率,根本目的是谋求最高工作效率。实施科学管理的核心问题,是要求管理人员和工人双方在精神上和思想上来一个彻底变革。因而,泰罗科学管理理论的核心观点是寻找最佳的作业方法,提高生产效率。

3霍桑实验的结论告诉我们,要重视管理中的(  )因素的影响。[浙工大2018年研]

A.管理者

B.规章制度

C.非正式组织

D.生产环境

【答案】C

【解析】梅奥的霍桑实验表明,企业中实际存在着一种“非正式组织”,这种“非正式组织”对于工人的行为影响很大,是影响生产效率的重要因素,因此,要重视管理中“非正式组织”因素的影响。

4在西方管理理论中,提出工人是“社会人”而非“经济人”观点的是(  )。[中财2014年研]

A.行为科学理论

B.人际关系学说

C.管理科学理论

D.社会系统学派

【答案】B

【解析】1933年梅奥在其代表作《工业文明的人类问题》中,全面总结了亲身参与并指导的霍桑实验及其他几个试验的初步成果,系统阐述了与古典管理理论不同的观点——人际关系学说。该学说的主要观点包括:工人是“社会人”,而不是“经济人”;企业中存在着“非正式组织”;生产率主要取决于工人的工作态度以及他和周围人的关系。

二、概念题

1泰勒科学管理[东南大学2019年研]

答:泰勒科学管理理论的实质是要提高劳动生产率,其主要内容有:科学管理的根本目的是谋求最高工作效率。达到最高工作效率的重要手段,是用科学的管理方法代替旧的经验管理。实施科学管理的核心问题,是要求管理人员和工人双方在精神上和思想上的彻底变革。泰勒提出的管理制度有:为每项工作开发科学的操作方法,以便合理利用工时,提高工效。在工资制度上实行差别计件制。按照作业标准和时间定额,规定不同的工资率。对工人进行科学的选择、培训和提高。使管理和劳动分离,把管理工作称为计划职能,把工人的劳动称为执行职能。泰罗主张把计划职能从工人的工作内容中分离出来,由专业的计划部门去做。

2霍桑实验[华东理工2019年研;上海大学2018年研;山东大学2017年研;同济大学2015年研;山西财大2013年研;暨南大学2011年研;东财2011年研]

答:霍桑实验是指梅奥教授参与的于1927~1932年间在芝加哥西方电气公司霍桑工厂进行的系列实验。这个实验包括照明实验、继电器装配工人小组实验、大规模访问交谈、对接线板接线工作室的研究等几个阶段。梅奥对其领导的霍桑实验进行了总结,得出了与古典管理理论不同的观点——人际关系学说。该学说的主要内容有:工人是“社会人”,而不是“经济人”;企业中存在着非正式组织;生产率的提高主要取决于工人的工作态度以及他和周围人的关系。霍桑实验的意义在于:它是管理史上最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事件,推翻了自泰罗以来把人看作“经济人”的假设,为管理学开辟了一个新的领域,即开始重视人、研究人的行为;人际关系的研究逐渐闻名于世,使其成为了行为科学的先驱,使管理学从此进入了行为科学的新时代。

3行为科学[同济大学2013年研]

答:行为科学是一门研究人类工作的动机、情绪、行为与工作及环境之间的关系,探索影响生产率的管理理论与方法的科学。它综合运用心理学、社会学、人类学的成就,对企业组织中的人群行为进行科学分析,强调管理者必须懂得怎样激励人,了解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和集团的作用。行为科学家们认为人的行为是由动机决定的,动机是由需要产生的,只有引导人为自己的需要而努力,并使之同集体目标一致,才能提高效率。行为科学主张以“人”为管理核心,强调从社会学、心理学、人类学的角度研究管理问题,重视社会环境、人的相互作用、个人利益对提高工效的影响。

4管理科学学派[同济大学2015年研;暨南大学2011年研;东财2011年研]

答:管理科学学派又称数理学派或运筹学派,是泰勒科学管理理论的继续和发展,代表人物是美国的学者伯法,其代表作为《现代生产管理》。该学派认为,管理是制定和运用数学模式与程序的系统,是用数学符号和公式来表示计划、组织、控制、决策等合乎逻辑的程序,求出最优的答案,以达到企业的目标。其主导思想是使用先进的数理方法及管理手段,使生产力得到最为合理的组织,以获得最佳的经济效益,而较少考虑人的行为因素。管理科学理论的主要特点有:生产和经营管理各个领域的各项活动都以经济效果好坏作为评价标准,即要求行动方案能以总体的最少消耗获得总体的最大经济效益;使衡量各项活动效果的标准定量化,并借助于数学模型找出最优的实施方案以描述事物的现状及发展规律,摒弃单凭经验和直觉确定经营目标与方针的做法;依靠计算机进行各项管理;强调使用先进的科学理论和管理方法。

5法约尔的“秩序”原则[南航2018年研]

答:亨利·法约尔是法国古典管理理论学家,与马克斯·韦伯、弗雷德里克·泰罗并称为西方古典管理理论的三位先驱,并被尊称为管理过程学派的开山鼻祖。他作为组织管理理论的代表人物,提出了管理人员解决问题时应遵循的14条原则。其中,秩序原则即人和物必须各尽其能。管理人员首先要了解每个工作岗位的性质和内容,使每个工作岗位都有称职的职工,每个职工都有适合的岗位;还要有条不紊地精心安排物资、设备的合适位置。

6需要层次理论[北二外2011年研]

相关试题: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安徽师大2018年研;中南财大2010年研]

答:需要层次理论是由美国人亚布拉罕·马斯洛提出,他认为,人的需要取决于他已经得到了什么,尚缺少什么,只有尚未满足的需要能够影响行为;人的需要都有轻重层次,某一层需要得到满足后,另一层需要才出现。马斯洛将需要分为五级:生理的需要。人体生理上的主要需要,即衣、食、住、行、医疗等生存的基本条件。安全的需要。随着生理需要得到满足,继而就会产生高一层的需要——安全的需要。感情和归属的需要。包括友谊、爱情、归属感等各方面的需要。尊重的需要。包括自尊和受别人尊敬。自我实现的需要。这是最高一级的需要。

7双因素理论[华东理工2019年研;厦门大学2013年研;中山大学2009年研]

答:双因素理论由美国心理学家弗雷德里克·赫茨伯格于1959年提出。赫茨伯格通过调查发现,使职工感到满意的因素都是工作性质和内容方面的,使职工感到不满意的因素都是工作环境或者工作关系方面的。赫茨伯格把前者称作激励因素,后者称作保健因素。保健因素。这类因素低于一定水平时,会引起职工的不满;当这类因素得到改善时,职工的不满就会消除。但是,保健因素对职工起不到激励的积极作用。该因素可以归纳为:企业的政策与行政管理、监督、与上级的关系、与同事的关系、与下级的关系、工资、工作安全、个人生活、工作条件、地位。激励因素。这类因素具备时,可以起到明显的激励作用;当这类因素不具备时,也不会造成职工的极大不满。该因素可以归纳为:工作上的成就感、受到重视、提升、工作本身的性质、个人发展的可能性、责任。

8Y理论[北二外2010年研]

相关试题:麦格雷戈的Y理论[浙江理工2018年研]

答: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教授道格拉斯·麦格雷戈于1957年首次提出X理论和Y理论。其中,Y理论主要观点包括:人并不懒惰,他们对工作的喜欢和憎恶取决于这份工作对他是一种满足还是一种惩罚;在正常情况下,人们愿意承担责任;人们都热衷于发挥自己的才能和创造性。按Y理论看待工人的需要,管理者就要创造一个能多方面满足工人需要的环境,使人们的智慧、能力得以充分的发挥,以更好地实现组织和个人的目标。

三、判断题

麦格雷戈认为,X理论的假设比Y理论更实际有效。[四川师大2018年研]

答:题目说法不正确。道格拉斯·麦格雷戈于1957年首次提出X理论和Y理论,在1960年发表的《企业的人的方面》一文中,他又对两种理论进行了比较。

(1)麦格雷戈的X理论主要有以下观点:人的本性是坏的,一般人都有好逸恶劳、尽可能逃避工作的特性。因此,对大多数人来说,仅用奖赏的办法不足以战胜其厌恶工作的倾向,必须进行强制、监督、指挥以及惩罚进行威胁,才能使他们付出足够的努力去完成给定的工作目标;一般人都胸无大志,通常满足于平平稳稳地完成工作,而不喜欢具有“压迫感”的创造性的困难工作。

(2)与X理论相反的是Y理论。麦格雷戈认为,Y理论是较为传统的X理论的合理替换物。Y理论的主要观点是:人并不懒惰,他们对工作的喜欢和憎恶取决于这工作对他是一种满足还是一种惩罚;在正常情况下,人们愿意承担责任;人们都热衷于发挥自己的才能和创造性。

对比X理论及Y理论可以发现,它们的差别在于对工人的需要看法不同,因此,采用的管理方法也不相同。按X理论来看待工人的需要,进行管理就要采取严格的控制、强制方式;按Y理论看待工人的需要,管理者就要创造一个能多方面满足工人需要的环境,使人们的智慧、能力得以充分的发挥,以更好地实现组织和个人的目标。

四、简答题

1简述中国传统管理思想。[中山大学2009年研]

相关试题:中国古代有哪些重要管理思想?[华南理工2017年研]

答:中国传统的管理思想,分为宏观管理的治国学和微观管理的治生学。治国学适应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的需要,包括财政赋税管理、人口田制管理、市场管理、货币管理、漕运驿递管理、国家行政管理等方面;治生学则是在生产发展和经济运行的基础上通过官、民的实践逐步积累起来,包括农副业、手工业、运输、建筑工程、市场经营等方面的学问。其基本思想要点包括:

(1)顺“道”

管理要顺应客观规律。《管子》认为自然界和社会都有自身的运动规律,“天不变其常,地不易其则,春秋冬夏,不更其节”。社会活动,如从事农业生产,人事、财用、货币,治理农村和城市,都有“轨”可循,“不通于轨数而欲为国,不可”。老子在《道德经》中的“顺道”就是说管理必须顺从自然的客观规律,一切违反客观规律的行为必将受到自然的惩罚。司马迁把社会经济活动视为个人为了满足自身的欲望而进行的自然过程,在社会商品交换中,价格贵贱的变化,也是受客观规律自然检验的。

(2)重人

“重人”是中国传统管理的一大要素,包括两个方面:一是重人心向背;二是重人才归离。得民是治国之本,欲得民必先为民谋利。得人才是得人的核心。要得人才,先得民心,众心所归,方能群才荟萃,故《管子》把从事变革事业、注重经济建设和为人民办实事视为聚拢优秀人才的先决条件,称为“德以合人”,“人以德使”。

(3)求和

“求和”中的“和”就是调整人际关系,讲团结,上下和,左右和。对治国来说,和能兴邦;对治生来说,和气生财。故我国历来把天时、地利、人和当作事业成功的三要素。

(4)守信

治国要守信,办企业要把诚信放在第一位。办一切事业都要守信,信誉是人们之间建立稳定关系的基础,是国家兴旺和事业成功的保证。治生亦然。商品质量、价格、交货期,以至借贷往来,都要讲究一个“信”字。我国自古有提倡“诚工”“诚贾”的传统,商而不诚,苟取一时,终致瓦解,成功的商人多是商业信誉度高的人。

(5)利器

生产要有工具,打仗要有兵器,中国历来有利器的传统。孔子说:“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吕氏春秋·任地》篇说,使用利器可达到“其用日半,其功可使倍”的效果。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纸、印刷术、指南针、火药)及其推广,极大地推动了社会经济、文化和世界文明的发展,并使“利器说”成为中国管理思想的重要内容。

(6)求实

实事求是,办事从实际出发,是思想方法和行为的准则。儒家提出“守正”原则,看问题不要偏激,办事不要过头,也不要不及,“过犹不及”,过了头超越客观形势,犯冒进错误;不及于形势又错过时机,流于保守。两种偏向都会坏事,应该防止。凡事量力而行,切不可不顾主观条件的“妄行”,“强进”,“妄行则群卒困,强进则锐士挫”。用人也应注意因材施用,扬其所长,避其所短。不可求全责备,“毋与不可,毋强不能”。

(7)对策

我国有一句名言:“夫运筹策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这说明在治军、治国、治生等一切竞争和对抗的活动中,都必须统筹谋划,正确研究对策,以智取胜。研究对策有两个要点,即预测与运筹。

(8)节俭

我国理财和治生,历来提倡开源节流,崇俭黜奢,勤俭建国,勤俭持家。在治生方面,节俭则是企业家致富的要素。

(9)法治

我国的法治思想起源于先秦法家和《管子》,后来逐渐演变成一整套法制体系,包括田土法制、财税法制、军事法制、人才法制、行政管理法制、市场法制等。

2简述泰勒科学管理理论的主要内容。[大连理工2018年研;安徽师大2018年研;河南师大2017年研;河北农大2017年研;湘潭大学2017年研;广东财大2017年研;杭州师大2017年研;华南师大2016年研;西工大2015年研;华侨大学2015年研]

相关试题:

(1)简述科学管理理论。[中国地大2019年研]

(2)泰罗所创立的科学管理理论的主要观点有哪些?[中科大2012年研]

(3)科学管理理论对于中国企业有何指导意义?[浙大2010年研]

(4)泰罗科学管理原理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在知识经济和网络社会背景下对企业管理是否仍有指导意义?[南京大学2008年研]

答:(1)科学管理理论的实质

泰罗科学管理理论的实质是要提高劳动生产率,其主要内容有:

科学管理的根本目的是谋求最高工作效率。泰罗认为,最高的工作效率是工厂主和工人共同达到富裕的基础。提高劳动生产率是泰罗创立科学管理理论的基本出发点,是泰罗确定科学管理原理的基础。

达到最高工作效率的重要手段,是用科学的管理方法代替旧的经验管理。泰罗认为管理是一门科学,在管理实践中,建立各种明确的规定、条例、标准,使一切科学化、制度化,是提高管理效能的关键。

实施科学管理的核心问题,是要求管理人员和工人双方在精神上和思想上的彻底变革。通过精神变革,可使管理人员和工人双方都把注意力从盈利的分配转到增加盈利数量上来。当用友好合作和互相帮助代替对抗和斗争时,他们就能够创造出比过去更加多的盈利,从而使工人的工资大大增加,使企业主的利润也大大增加。

(2)泰罗提出的管理制度的主要内容

为每项工作开发科学的操作方法,以便合理利用工时,提高工效。具体做法是从执行同一种工作的工人中,挑选出身体最强壮、技术最熟练的人,把他的工作过程分解为许多个动作,在其最紧张劳动时,用秒表测量并记录完成每一个动作所消耗的时间,然后按照经济合理的原则加以分析研究,对其中合理的部分加以肯定,不合理的部分进行改进或省去,制定出标准的操作方法。

在工资制度上实行差别计件制。按照作业标准和时间定额,规定不同的工资率。对完成和超额完成工作定额的工人,以较高的工资率计件支付工资;对完不成定额的工人,则按较低的工资率支付工资。

对工人进行科学的选择、培训和提高。泰罗曾经对经过科学选择的工人用上述的科学作业方法进行训练,使他们按照作业标准工作,以改变过去凭个人经验选择作业方法及靠师傅带徒弟的办法培养工人的落后做法。

使管理和劳动分离,把管理工作称为计划职能,把工人的劳动称为执行职能。泰罗主张把计划职能从工人的工作内容中分离出来,由专业的计划部门去做。从事计划职能的人员被称为管理者,负责执行计划职能的人被称为劳动者。管理者和劳动者在工作中必须互相呼应、密切合作,以保证工作按照科学的设计程序进行。

3简述霍桑实验的基本过程和结论。[中南大学2018年研;桂林理工2018年研]

相关试题:

(1)梅奥人际关系学说的主要内容,并对梅奥的观点进行评价。[昆明理工2018年研]

(2)霍桑实验的主要结论有哪些,其对后来管理理论的发展有何影响?[哈工大2017年研]

(3)请简述霍桑实验的内容,以及霍桑实验得出哪些主要结论?[安徽师大2017年研;厦门大学2011年研;华南理工2010年研]

(4)简述霍桑实验的主要结论及其研究对哪些领域作出了贡献?[北邮2016年研]

答:(1)霍桑实验的基本过程

梅奥领导了1924~1932年在芝加哥西方电气公司霍桑工厂进行的一系列实验(即霍桑实验)中后期的重要工作。该实验分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工作场所照明实验。研究人员希望通过实验得出照明强度对生产率的影响,但实验结果发现,照明强度的变化对生产率几乎没有影响。

第二阶段,继电器装配室实验。研究发现,监督和指导方式的改善能促使工人改变工作态度并增加产量。

第三阶段,大规模访谈。结果发现,影响生产力的最重要因素是工作中发展起来的人际关系,而不是待遇和工作环境。每个工人的工作效率不仅取决于他们自身的情况,还与其所在小组中的同事有关。任何一个人的工作效率都要受同事们的影响。

第四阶段,接线板接线工作室实验。这一阶段有许多重要发现:a.大部分成员都自行限制产量;b.工人对不同级别的上级持不同态度;c.成员中存在小派系。

(2)霍桑实验得出的主要结论

企业的职工是“社会人”。工作条件和工资报酬并不是影响劳动生产率高低的决定性因素。人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属于某一工作集体并受这一集体影响的。他们不仅单纯地追求金钱收入,还要追求人与人之间的友情、安全感、归属感等社会和心理欲望的满足。

满足工人的社会欲望,提高工人的士气(即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协作精神等结合成一体的精神状态),是提高生产效率的关键。霍桑实验表明,生产效率的提高关键在于工作态度的改变,即工作士气的提高。梅奥等人从人是“社会人”的观点出发,认为“士气”高低取决于安全感、归属感等社会、心理方面的欲望的满足程度。满足程度越高,“士气”就越高,生产效率也越高。“士气”又取决于家庭、社会生活的影响以及企业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企业中存在着一种“非正式组织”。非正式组织对于工人的行为影响很大,是影响生产效率的重要因素。非正式组织同正式组织相互依存,管理者要充分重视非正式组织的作用,注意在正式组织的效率逻辑与非正式组织的感情逻辑之间保持平衡,以便管理人员同员工之间、员工相互之间能互相协作,充分发挥各人的作用,提高效率。

企业应采用新型的领导方法。新型的领导方法主要是要组织好集体工作,采取措施提高士气,促进协作,使企业的每个成员能与领导真诚持久地合作。

4简述X理论、Y理论的主要观点。[宁波大学2017年研;华南理工2015年研]

相关试题:

(1)简述麦克雷戈的Y理论。[中国传媒大学2019年研]

(2)什么是X-Y人性假设理论?对管理者有何启示?[杭州师大2017年研]

答:X理论和Y理论由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教授道格拉斯·麦格雷戈于1957年首次提出。

(1)X理论主要观点

人的本性是坏的,一般人都有好逸恶劳、尽可能逃避工作的特性。因此,对大多数人来说,仅用奖赏的办法不足以战胜其厌恶工作的倾向,必须进行强制、监督、指挥以及惩罚进行威胁,才能使他们付出足够的努力去完成给定的工作目标;一般人都胸无大志,通常满足于平平稳稳地完成工作,而不喜欢具有“压迫感”的创造性的困难工作。

(2)Y理论主要观点

人并不懒惰,他们对工作的喜欢和憎恶取决于这份工作对他是一种满足还是一种惩罚;在正常情况下,人们愿意承担责任;人们都热衷于发挥自己的才能和创造性。

(3)X理论和Y理论的差别

二者的差别在于对工人的需要看法不同,因此采用的管理方法也不相同。按X理论来看待工人的需要,进行管理就要采取严格的控制、强制方式;按Y理论看待工人的需要,管理者就要创造一个能多方面满足工人需要的环境,使人们的智慧、能力得以充分的发挥,以更好地实现组织和个人的目标。

5简述赫兹伯格双因素理论及其管理意义。[安徽师大2017年研]

相关试题:

(1)激励理论中的双因素理论的主要思想是什么?[浙工大2018年研]

(2)何谓激励因素,何谓保健因素,赫茨伯格的双因素理论对管理者的启示是什么?[首师大2015年研]

(3)简述双因素理论的基本思想。[中山大学2008年研]

答:(1)双因素理论的概述

双因素理论由美国心理学家弗雷德里克·赫茨伯格于1959年提出。赫茨伯格通过调查发现,使他们感到满意的因素都是工作性质和内容方面的,使他们感到不满意的因素都是工作环境或者工作关系方面的。赫茨伯格把前者称作激励因素,后者称作保健因素。

保健因素。保健因素与工作的外部环境有关,属于保证工作完成的基本条件。这类因素低于一定水平时,会引起职工的不满;当这类因素得到改善时,职工的不满就会消除。但是,保健因素对职工起不到激励的积极作用。该因素可以归纳为:企业的政策与行政管理、监督、与上级的关系、与同事的关系、与下级的关系、工资、工作安全、个人生活、工作条件、地位。

激励因素。激励因素是以工作为中心的,这类因素具备时,可以起到明显的激励作用;当这类因素不具备时,也不会造成职工的极大不满。该因素可以归纳为:工作上的成就感、受到重视、提升、工作本身的性质、个人发展的可能性、责任。

(2)双因素理论的意义

双因素激励理论的重要意义在于它把传统的满意-不满意(认为满意的对立面是不满意)的观点进行了拆解,认为传统的观点中存在双重的连续体:满意的对立面是没有满意,而不是不满意;同样,不满意的对立面是没有不满意,而不是满意。这种理论对企业管理的基本启示是:要调动和维持员工的积极性,首先要注意保健因素,以防止不满情绪的产生。但更重要的是要利用激励因素去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努力工作,创造奋发向上的局面,因为只有激励因素才会增加员工的工作满意感。

(3)双因素理论的缺陷

在研究方法本身、研究方法的可靠性以及满意度的评价标准这些方面,赫兹伯格这一理论都存在不足。另外,赫兹伯格讨论的是员工满意度与劳动生产率之间存在的一定关系,但他所用的研究方法只考察了满意度,并没有涉及劳动生产率。

6简述Z理论的主要内容。[广东财大2013年研]

相关试题:著名学者威廉·大内通过对A型文化和J型文化的研究,提出了Z型文化,其主要内容是什么?[东财2010年研]

答:Z理论是美国加州大学管理学院日裔美籍教授威廉·大内在研究分析日本的企业管理经验之后提出的。它认为企业管理当局与职工的利益是一致的,两者的积极性可融为一体。其主要内容是:

(1)企业对职工的雇佣应是长期的而不是短期的。企业在经济恐慌及经营不佳的状况下,一般也不采取解雇职工的办法,而是动员大家“节衣缩食”共渡难关。这样,就可使职工感到职业有保障而积极地关心企业的利益和前途。

(2)上下结合制定决策,鼓励职工参与企业的管理工作。从调查研究、反映情况到参与企业重大问题的决策,都启发、支持职工进行参与。

(3)实行个人负责制。要求基层管理人员不机械地执行上级命令,而要敏感地体会上级命令的实质,创造性地去执行。强调中层管理人员对各方面的建议要进行协调统一,统一的过程就是反复协商的过程。这样做虽然费些时间,但便于贯彻执行。

(4)上下级之间关系要融洽。企业管理当局要处处显示对职工的全面关心,使职工心情舒畅、愉快。

(5)对职工要进行知识全面的培训,使职工有多方面工作的经验。如果要提拔一位计划科长担任经营副经理,就要使他在具有担任财务科长、生产科长的能力之后,再选拔到经营副经理的位置上。

(6)相对缓慢的评价与稳步提拔。强调对职工进行长期而全面的考察,不以“一时一事”为根据对职工表现下结论。

(7)控制机制要较为含蓄而不正规,但检测手段要正规。

7简述系统管理理论。[中国地大2018年研]

答:(1)传统的分析问题的方法,往往是把一个事物分解成许多独立的部分,分别进行深入研究。这样做容易把事物看成孤立的、静止的,所得出的结论也只适合于一定的局部条件,如果放到更大的范围来考察,结论就可能是片面的,甚至是错误的。

(2)系统管理理论则把管理对象看作一个整体,是一个有机联系的系统。研究企业管理的任何个别事物,都要从系统的整体出发,既要研究此事物与系统内各组成部分之间的关系,又要研究此事物同系统外部环境的相互联系。一个企业,在研究计划、生产、质量、人事、销售、财务等各个部门的工作时,应该依据系统管理思想把内部因素和外部环境结合起来进行全面分析,研究各个部门之间的相互促进和制约关系,以求各个部门的工作能保证整个企业获得最佳的效果。系统理论认为,各部门工作的优化固然重要,但企业整体目标的优化更为重要。

(3)企业作为一个系统,既包括物的生产和为了进行物的生产所需要的技术手段,又包括经营管理部门、服务部门、情报部门等所采用的各种管理方法。前者可以称为“硬件”,后者可以称为“软件”,两者结合构成了企业系统,具体来说,它可以分为以下六个要素:

人。人是企业系统的第一要素。企业的主体是人,企业的一切活动要靠人来进行。只有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才能提高经营管理和生产的效率。

物资。包括原材料、半成品、成品、能源等。

设备。包括机电设备、工具、仪表仪器、运输工具等,也包括厂房、仓库及同生产经营有关的其他设施。这是企业进行生产经营的物质技术基础。

财。包括固定资金、流动资金、各项专用基金等。在企业系统中,财是进行生产经营的重要条件。

任务。包括政府有关部门下达的建设项目、生产指标及与国内外市场客户签订的供货合同。此外,还包括为满足市场需要由企业自定的任务。

信息。信息包括产供销的原始数据、统计报表、情报、技术标准、规章制度等。信息在企业系统中也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是进行管理、制定决策的重要依据。

企业的具体组织是各式各样的,但可按系统理论将上述六个要素分为许多子系统,如技术子系统、财务子系统、情报子系统、生产子系统等。由于企业系统总是处于不断变化当中,所以,在研究系统管理时,不仅要考虑系统的静态结构,更要研究系统的动态变化。系统管理离不开数学方法、模型理论和计算机手段以及行为科学,所以,也可以说系统管理理论是对现代管理科学的综合。

五、论述题

1儒家管理思想及其现代意义。[中山大学2010年研]

相关试题:简述儒家思想的核心内容。[简答题,中国农大2014年研]

答:(1)儒家管理思想

中国的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儒家思想的特点是着重于对人类精神文明的研究。中国历代的思想家,从孔子、孟子、庄子、墨子、管子等诸子百家起,他们在浩如烟海的著作中,反复论述的基本主题就是人的本性以及人们之间的社会关系。他们提出“三纲”,即“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作为处理君臣、父子、夫妻之间相互关系的道德规范;提出“五常”,即“仁、义、礼、智、信”,作为处理个人和国家、社会、家庭及其他人之间相互关系的行为准则。儒家管理思想的宗旨是求安定、兴国、兴业;核心是民本主义,群体本位;服从于民本主义,必然派生出“和”与中庸的思想;为实现民本主义,在管理上主张以德治为主;德治强调教化,强调管理者正己、爱民。

(2)儒家管理思想的现代意义

儒家以人性论为哲学基础,主张以性善论为主的性多元论,这种人性思想符合现代管理学的人性假说。儒家的人性准绳以孟子“性善”论为主,又有荀子“性恶”论,还有董仲舒的“性三品”等性有差等说,辅之以宋儒的天命、气质之性说和习气可塑的理论,说明在人性本体的哲学问题上,儒家与西方管理学Y、Z理论的人性假说相一致。

儒商以儒家的人性善和人性多元的人性思想作为管理的哲学基础,尊重人,相信人,发挥雇员的内在积极性,以“礼制”作为管理的主要手段。同时,儒商也很重视制度管理。在现代,企业管理仍然应该实行礼法兼用,以礼为主的管理方式,在相信和依靠职工的劳动积极性的基础上,加强制度建设,强化劳动纪律。

儒家以人本主义为管理哲学,符合现代管理理论和实践的发展趋势。儒商最早的代表人物之一范蠡,在春秋时期就提出“择人”和“不责于人”的用人原则,强调经济人才的作用。古代晋商创造出了“经理制”,主张发挥管理人才的作用。

在企业经营中,儒商注重发挥人的第一因素的作用,并深知“得人心者得天下”的道理,把“得人心”作为发挥人的内在积极性的前提,因而千方百计地照顾本企业职工的切身利益,使职工心甘情愿为企业出力。儒商以人为本的管理哲学对现代企业管理具有重要的启示,即企业管理要以人为中心,对人的管理要以“得人心”为基础。

儒商家族结构的亲情式管理具有极大的凝聚力。儒家文化是家国结构的宗法性文化,儒商企业在组织结构上家族特征十分明显,儒商的管理是家族式的管理。把儒家思想中最核心的家庭观引进企业,把“企业大家庭”作为企业组织的理想目标,把对君和父的忠诚心用于建立企业中上下级关系,这样的管理结构对于企业的目标整合,增强凝聚力和向心力,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儒家的“五常”德治管理路线和现代企业文化在本质上是相通、相融的。儒家管理思想中的“仁、义、礼、智、信”可以作为塑造企业文化的精髓,将其转化为企业文化的核心,即职工共同接受的价值观,以此来促进企业发展。

儒商“顾客满意”的经营方针体现了现代企业管理的最终目的。儒家经济伦理精华主张“立人”“达人”“推己及人”的“利他”精神,儒商把这一原则转换为“质量第一”“顾客至上”的管理原则,这与现代管理实行的“CS”战略是一致的,也是企业生存和发展最根本的信条。

总之,对于儒家管理思想,既不应全盘否定,也不能全部继承,而应批判地继承,去其糟粕,取其精华,结合时代的发展,古为今用。

2科学管理理论述评。[中山大学2010年研]

相关试题:

(1)如何评价泰罗的科学管理理论?[四川师大2018年研]

(2)论泰勒的科学管理原理对提高我国企业管理水平的现实意义。[南开大学2007年研]

答:(1)泰罗被称为“科学管理之父”,其创立的科学管理理论,着重研究如何提高单个工人的生产率。泰罗的科学管理理论在生产现场管理中虽然效果显著,但其推广却并不顺利,一方面是因为社会上传统意识的影响,另一方面是由于它本身也存在着弱点。因此,应当用历史的观点客观地对其加以评价。

它冲破了一百多年沿袭下来的传统的、落后的经验管理方法,将科学引入管理领域,并且创立了一套具体的科学管理方法来代替单凭个人经验进行作业和管理的旧方法。这是管理理论上的创新,也为管理实践开辟了新局面。

由于采用了科学的管理方法和科学的操作程序,使生产效率提高了两三倍,推动了生产的发展,适应了资本主义经济在这个时期发展的需要。

由于管理职能与执行职能的分离,企业中开始有一些人专门从事管理工作。这就使管理理论的创立和发展有了实践基础。

泰罗把工人看作会说话的机器,只能按照管理人员的决定、指示、命令进行劳动,在体力和技能上受最大限度的压榨。他把人看作纯粹的“经济人”,认为人的活动仅仅出于个人的经济动机,忽视了企业成员之间的交往及工人的感情、态度等社会因素对生产效率的影响。

泰罗制是适应历史发展的需要而产生的,也受到历史条件和倡导者个人经历的限制。当时,要增加企业的利润,关键是提高工人的劳动效率。泰罗的一系列主张主要是解决工人的操作问题、生产现场的监督和控制问题,管理的范围比较小,管理的内容也比较窄。企业的供应、财务、销售、人事等方面的活动基本没有涉及。

(2)目前,我国大多数企业管理水平较低,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员工数量多,生产效率低下。泰罗的科学管理理论,具有很重要的现实意义,对我国企业的启发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科学合理制定职工的日工作量。对于加工制造业企业来说,不同工种有不同的生产方式和工作效率,不能一条标准要求所有人。

用标准化的操作方法提高工作效率。对于很多加工业企业来说,一般倾向于招收文化水平低、没有接受专业化训练的农村劳动力,这种职工进入工厂后一般跟随老职工学习一段时间再独立工作,工作方式都是以一传一的方式延续,缺乏系统培训和规范,标准化的操作方法可以提高这些人的工作效率。

用差别计件工资制激励员工努力工作。在很多企业中“磨洋工”的现象大量存在,究其原因就是激励制度不够合理。差别计件工资制则根据完成工作量的不同给出不同级别的工资,大大提高了工人的积极性。

科学管理的最大意义在于科学生产观念的引入,它改变了长期以来人们依靠经验决定一切的做法,重视科学技术和规范化在生产中的作用,是对工厂管理的一种大的突破。

但是科学管理有其自身的局限性,对效率的追求使其忽视了对人的关怀。管理是管人与管事的结合,忽视对人的关怀,仅仅把人作为生产线的一部分,会造成员工的抵抗情绪。在我国,运用科学管理必须把提高效率与关怀员工结合起来。

3论述从人际关系学说到行为科学学派的主要思想、理论演变脉络及其在管理学发展史上的意义。[华南理工2017年研]

答:(1)从人际关系学说到行为科学学派的主要思想、理论演变脉络的分析如下:

梅奥等人在霍桑实验的基础上,提出了人际关系学说。其主要内容有:a.企业的职工是“社会人”;b.满足工人的社会欲望,提高工人的士气(即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协作精神等结合成一体的精神状态),是提高生产效率的关键;c.企业中存在着一种“非正式组织”;d.企业应采用新型的领导方法,促进协作,使企业的每个成员能与领导真诚持久地合作。

行为科学研究的主要内容:

a.需要层次理论。美国人亚布拉罕·马斯洛提出了需要层次理论,他认为,人的需要取决于他已经得到了什么,尚缺少什么,只有尚未满足的需要能够影响行为;人的需要都有轻重层次,某一层需要得到满足后,另一层需要才出现。马斯洛将需要分为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感情和归属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五级。

b.双因素理论。双因素理论由美国心理学家弗雷德里克·赫茨伯格于1959年提出。赫茨伯格把使职工感到满意的因素称作激励因素;使职工感到不满意的因素称作保健因素。激励因素是以工作为中心的,具备这类因素可以起到明显的激励作用;不具备时,也不会造成职工的极大不满。保健因素与工作的外部环境有关,属于保证工作完成的基本条件。这类因素低于一定水平时,会引起职工的不满;当这类因素得到改善时,职工的不满就会消除。但是,保健因素对职工起不到激励的积极作用。

c.X理论和Y理论。X理论和Y理论由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教授道格拉斯·麦格雷戈于1957年首次提出。X理论认为:人的本性是坏的,一般人都有好逸恶劳、尽可能逃避工作的特性;一般人都胸无大志,通常满足于平平稳稳地完成工作,而不喜欢具有“压迫感”的创造性的困难工作。Y理论认为:人并不懒惰,他们对工作的喜欢和憎恶取决于这份工作对他是一种满足还是一种惩罚;在正常情况下,人们愿意承担责任;人们都热衷于发挥自己的才能和创造性。

d.超Y理论。超Y理论由美国的乔伊·洛尔施和约翰·莫尔斯提出。其主要观点是,不同的人对管理方式的要求不同。有的人希望有正规化的组织与规章条例来要求自己的工作,而不愿参与问题的决策去承担责任。这种人欢迎以X理论指导管理工作。有的人却需要更多的自治责任和发挥个人创造性的机会。这种人欢迎以Y理论为指导的管理方式。此外,工作的性质、员工的素质也影响到管理理论的选择,不同的情况应采取不同的管理方式。

e.Z理论。美国加州大学管理学院日裔美籍教授威廉·大内提出了Z理论。Z理论认为企业管理当局与职工的利益是一致的,两者的积极性可融为一体。Z理论认为,管理的主要内容包括:企业对职工的雇佣应是长期的而不是短期的;上下结合制定决策,鼓励职工参与企业的管理工作;实行个人负责制;上下级之间关系要融洽;对职工要进行知识全面的培训,使职工有多方面工作的经验;相对缓慢的评价与稳步提拔;控制机制要较为含蓄而不正规,但检测手段要正规。

(2)在管理学发展史上的意义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突出人的因素和对人的研究

行为科学贯彻了以人为本的思想,以人力资源为首要资源,高度重视对人力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提倡以人道主义的态度对待工人,通过改善劳动条件,提高劳动者工作生活的质量,培训劳动者的生产技能,调动人的积极性,进而提高劳动效率。这些思想有利于推动生产发展和社会进步。

吸收和借鉴相关学科成果,形成了完善的学科体系

行为科学积极吸收了心理学、社会学、人类学等学科的科学知识,应用社会调查、观察测验、典型试验、案例研究等科学方法对人的行为,特别是职工在生产中的行为进行研究,提出了一些调动人的积极性的学说和方法,并在企业中实际应用。许多管理学家、社会学家和心理学家从行为的特点、环境、过程以及原因等多种角度开展对人的行为的研究,形成了一系列的理论,使行为科学成为现代西方管理理论的一个重要流派。

强调了非正式组织的作用

非正式组织对工人起着两种作用:a.保护工人免受内部成员疏忽所造成的损失,如生产过多以致提高生产定额,或生产过少引起管理当局的不满,并加重同伴的负担;b.保护工人免受非正式组织以外的管理人员干涉所造成的损失,如降低工资率或提高生产定额。梅奥等人认为,不管承认与否,非正式组织都是存在的。它与正式组织相互依存,而且会通过影响工人的工作态度来影响企业的生产效率和目标的达成,因此管理人员应该正视这种非正式组织的存在,利用非正式组织为正式组织的活动和目标服务。

提出了一系列具体要求以提高管理水平

行为科学理论是管理思想发展的一个重要的里程碑。行为科学理论解决的关键问题是号召人们掌握一种综合的管理技能,这些技能对于处理人群问题至关重要,包括:a.理解人类行为的诊断技能。b.对工人进行咨询、激励、引导和信息交流的人际关系技能。梅奥等人创立的人际关系学说为行为科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他们提出的社会人、非正式组织等概念被大多数行为科学家接受。他们的成果使得管理者在对待下属问题上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对管理思想的发展作出巨大贡献。

4举例说明管理者如何运用定量方法。[东南大学2018年研]

答:管理定量方法是指为目标引入一些可以量化的因素,或使用可量化的模型去分析某些问题。数学模型的一个重要特点,是能使分析的问题及供决策者选择的方案数字化,便于管理者对问题进行定量分析。管理者对定量分析的运用如下:

(1)量化模型按作用划分

描述性模型。即说明一个系统怎样进行工作的模型,它可清楚表明问题的现状并指明应怎样改变这种现状。描述性模型可以指出可供选择的方案,有时还可帮助管理者确定方案将会产生的结果或效果,但并不能选出最优方案。

规范性(或指示性)模型。它包含早已确定了的某些准则及事物的变化规律。它能指出为了完成一个特定目标,系统应该是什么样的。这类模型也被称为最优化模型,因为它能从可以采用的所有解决方法中找出最优解决办法。

(2)量化模型按变量种类划分

确定性模型。确定性模型中的所有因素都有准确的或确定的数量,而对问题的解答是由一套准确的关系来确定的。也就是说,在一个确定性模型中,所有的假定条件都是肯定的。

随机性模型。随机性模型中采用了随机变量,即存在着不确定因素。这些随机变量是以统计规律为基础确定的。也就是说,模型中的不确定条件大都是以客观实践中的各种观察、统计数据为基础来确定的。

(3)定量管理的意义

科学先进,富有时代感。定量管理所涉及的理论、原则和方法,大多是20世纪30年代以来兴起的运筹学、数量经济学、系统论提出的一些数学方法。

高度精确,具体可靠。定量管理由于其理论、原则和方法比较科学且可操作性强,手段切实可行,能够解决定性管理所不能解决的高难度复杂问题。

(4)定量管理的实例

质量管理中的统计质量管理,产生于美国数理统计学家W.A.休哈特提出的控制和预防缺陷的概念。他运用数理统计的原理提出在生产过程中控制产品质量的“6σ”法,绘制出第一张控制图并建立了一套统计卡片。以数理统计理论为基础的统计质量控制的推广应用始自第二次世界大战,由于事后检验无法控制武器弹药的质量,美国国防部决定把数理统计法用于质量管理,并由标准协会制定有关数理统计方法并应用于质量管理方面的规划,成立专门委员会,并于1941~1942年先后公布一批美国战时的质量管理标准。

5古典管理理论的特点和主要人物的贡献。[中国海洋大学2018年研]

答:古典管理理论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西方管理理论的总称,由泰勒的科学管理理论、法约尔的管理过程理论、韦伯的古典行政组织理论构成。

(1)古典管理理论的特点

效率主义是古典管理最强劲的主旋律。管理学诞生之初,所要解决的问题相当现实,就是通过寻找和运用科学的管理手段和方法,全力提高生产效率,降低企业社会必要劳动量。无论是泰罗及其追随者,还是法约尔和韦伯,尽管理论视野各有侧重,学术观点也有差异,但他们皆视科学管理为提高工作效率的方法和手段。泰罗对效率的研究主要是通过现场作业的标准化和科学化而展开的。泰罗制中无论是抽象的管理原则、理论还是具体的管理方法、技术,都直指效率这一核心。

古典管理理论有浓郁的经验论、技术论的色彩。古典管理理论乃至整个管理学,就其理论源泉来说,主要有两类:a.通过其他学科的渗透,吸取思想资源;b.对实践经验的总结提升。很显然,古典管理理论的形成是实践经验的结晶。其开创者们大多出身于厂矿企业,对管理的理解或者来源于基层亲身实践,或者来源于长期管理具体组织的经验。

(2)主要人物的贡献

科学管理理论

科学管理理论的创始人是泰罗,他首次提出了科学管理的概念,1911年出版《科学管理原理》一书,被公认为“科学管理之父”。科学管理理论的基本出发点是提高劳动生产效率,其主要内容是:a.使工作方法、劳动工具、工作环境标准化;b.确定合理的工作量;c.挑选和培训工人,使其掌握标准工作方法;d.实行差别工资制;e.实行职能工长制。

一般管理理论

法国人法约尔对组织管理进行了系统的、独创的研究,1925年出版了《工业管理与一般管理》一书,后人称他为“管理过程之父”。法约尔提出,管理活动包含5种职能: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并且给出了14条一般管理原则。一般管理的其他代表人物有:巴贝奇,发展了亚当·斯密的劳动分工学说并提出了管理效率十二原则;麦尤斯,提出了管理六原则;白朗,倡立了管理三原则等等。

组织管理理论

韦伯着重于组织理论的研究,提出了“理想的行政组织体系”理论。他认为理想的行政体系具有以下特点:a.明确的组织分工;b.自上而下的等级体系;c.合理地任用人员;d.建立职业的管理人员制度;e.建立严格的、不受各种因素影响的规则和纪律;f.建立理性的行动准则。

(3)总的来说,在古典管理理论中,较突出的代表人物有:

泰罗,提出了标准操作、工作定额原理和标准化原理。

法约尔,提出了管理不同于经营,而是经营的六种职能活动之一,即技术活动、商业活动、财务活动、安全活动、会计活动和管理活动。

韦伯,提出了理想的行政组织体系理论,强调必须建立不受个人情感影响而在任何情况下都适用的规则和纪律,组织中人员之间的关系完全以理性准则为指导。

厄威克,提出了自认为适用于一切组织的八项原则,即目标原则、相符原则、职责原则、组织层级原则、控制广度原则、专业化原则、协调原则和明确性原则。

吉利克,把有关管理职能的理论加以系统化,提出了著名的管理七职能论,即计划、组织、人事、指挥、协调、报告和预算。

6请论述主要的人性假设以及与之相对应的管理方式。[首经贸2018年研]

答:美国心理学家和行为科学家沙因在1965年出版的《组织心理》一书中,提出了四种人性假设,具体论述如下:

(1)经济人假设

主要内容:经济人的假设是亚当·斯密首先提出来的,美国管理学家麦格雷戈的“X理论”是对经济人假设的概括:a.大多数人天生不喜欢工作,只要有可能他们就会逃避工作;b.由于大多数人不喜欢工作,所以必须采取强制措施或惩罚办法,迫使他们实现组织目标;c.大多数人只要有可能就会逃避责任,安于现状;d.大多数人喜欢安逸,没有雄心壮志;e.大多数人缺乏理性,容易受外界和他人的影响做出一些不适宜的举动。

管理方式:要求采取“大棒+胡萝卜”的管理方式,以外部控制(订立严格的工作规范和制度)和经济报酬激励等方式来迫使人们努力工作。“泰罗制”是这种管理方式的典型代表。

(2)社会人假设

主要内容:a.社交需要是人们行为的主要动机;b.员工之间的影响力大于管理部门的措施;c.从社会关系中获得乐趣;d.员工的工作效率与能否满足员工社会需求相关。

管理方式:“社会人”不仅要求经济上的满足,更重要的是要得到社会需求的满足。员工之间的人际关系比管理者提供的经济诱因有时对员工更具有影响力。因此要采取参与管理的方式,从外部“控制人”转向重视人的内在需求的满足,重视员工的社会需求以及员工之间的关系,可采取集体奖励的方式。

(3)自我实现人假设

主要内容:a.要求工作是人的本能;b.在适当的条件下,一般人不仅会接受某种职责,而且还会主动寻求职责;c.个人追求与组织的需要并不矛盾,并非必然对组织的目标产生抵触和消极态度;d.控制和惩罚不是使人努力的唯一手段;e.大多数人都具有较强的解决组织问题的想象力和创造性。

管理方式:强调管理职能的重点是创造一个使人能充分发挥才能的工作环境。要让员工参与组织的重大问题的决策,使员工获得成就感和满足感。要求采取“引导+激励”的管理方式,给予员工来自工作本身的内在激励,使员工自我控制、自我管理。

(4)复杂人假设

主要内容:a.人的需要是多样的,且人们是怀着许多不同的需要加入工作组织的;b.人的需要不仅是多样的,而且在后天的环境影响下是多变的;c.由于人的需要和能力各不相同,因而他们对一定的管理方式会产生不同的反应;d.当一个目标达到后,能激起员工的胜任感与成就感,使他们为达到新的、更高的目标而努力。

管理方式:要求采取权变管理的管理方式,强调管理要有针对性,组织形式、职工培训、工作分配、工作报酬和控制程度等不能千篇一律。这种管理方式的核心在于随机应变,以变应变,强调管理的不断创新。

六、案例分析题

案例一

A研究院设备先进、人才济济但却一直没有很高水平的科研成果,该院负责人张院长采用“重金悬赏”的方法。他坚信“重赏之下必有勇夫”,但收效甚微。为了更好地管理研究人员,他制定了严格的考勤制度:迟到10分钟要罚款100元。为此员工有时为准时到达不惜打出租车上班。该院员工的出勤率一直保持较高水平。在一次行业研讨会上规模相近的B研究院发布了几项重要科研成果并介绍了经验。他们认为每个员工都希望做好工作,为此推行了“弹性工作制”以及研究人员自我组合、自主管理的方法。尽管B研究院取得了这样的成绩,但张院长仍然认为采用这种方法会失去控制,这种方法不宜推广。[上海交大2007年研]

问题:请结合人性假设理论,判断这两家研究院的管理方式有什么根本区别?对张院长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方法进行评价。

答:(1)这两家研究院的管理方式最大的区别在于对人性假设的不同,一个遵从X理论,一个遵从Y理论。A研究院的管理方式对人性的假设是“经济人”假设,遵循道格拉斯·麦格雷戈提出来的X理论。这种假设认为人的一切行为都是为了最大限度地满足自己的利益,工作的动机是为获得经济报酬。所以组织应以权力与控制体系来保护组织本身及引导员工,以经济报酬使员工服从和做出绩效。B研究院的管理方式对人性的假设是“自我实现人”假设,遵循道格拉斯·麦格雷戈提出的Y理论,这种假设认为人们除了物质的需求之外,还有想运用自己的各种能力,发挥自身潜力,实现自我价值的欲望。因此组织应创造条件,在让人们的这种欲望得到满足的同时,也让组织的目标得以实现。

X理论认为:a.人本性懒惰,厌恶工作,尽可能选择逃避工作;b.多数人必须用强制办法乃至惩罚、威胁,使他们为达到组织目标而努力;c.绝大多数人没有雄心壮志,怕负责任,宁可被领导;d.激励只在生理和安全需要层次上起作用;e.绝大多数人只有极少的创造力。因此企业管理唯一的激励办法,就是以经济报酬来激励生产,只要增加金钱奖励,便能取得更高的产量。所以这种理论特别重视满足职工生理及安全的需要,同时也很重视惩罚,认为惩罚是最有效的管理工具。信奉X理论的管理者对属下的行动非常警觉,对他们的一言一行都非常敏感。他们更倾向于采取军队式的管理方法,要求下属对上级的指令无条件的服从,否则就要对他们实行责罚。

Y理论认为:a.人们并非天生就厌恶工作,他们把工作看成像休息和娱乐一样快乐、自然;b.人们并非天生就对组织的要求采取消极的态度,而经常是采取合作的态度,接受组织任务,并主动完成;c.在适当条件下,每个人不但能承担责任,而且能主动承担责任;d.大多数人都有解决问题的丰富想象力和创造力,在现代工业条件下,一般人的潜力能得到部分的发挥。可见,Y理论认为人们是自我激励、自我指导和自我控制的,人们要求提高和发展自己,期望获取个人的成功。从这一观点出发,企业应该把人当作宝贵的资源来看待,通过提供富有挑战性的工作使人的个性不断成熟并体验到工作的内在激励。该理论认为,只要把工作变得有意义、富有吸引力,足以引起人们的成就感,就不需要其他外来的激励,人可以自我激励,自动地将自己的才能发挥出来。

(2)对张院长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方法的评价

张院长对人性的“经济人”假设在这里可能并不适用,这种假设低估了人的本性,把人视为机器,需要外力作用才能运转。这种看法在特定的环境下,比如任务容易测定、饥饿或失业的威胁、政治或社会压力下可能很有成效,但是在以知识和技术为基础的高科技行业,这种管理方法很可能事与愿违。Y理论的管理方法更适合于充满创新与挑战的科研单位。

根据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案例中A研究院设备先进、人才济济,院内的科研人员的较低层次的需要很显然能够得到满足,但是,根据科研人员这一职业特点,除了应该满足基本的生理需要外,还要满足较高层次的需要,并鼓励个人追求自我实现。只有这样,才能使科研人员有永不衰竭的动力,才能充分发挥个人的潜能,达到最大限度的自我实现。

案例二

有一次,某家航空公司的主管发现,一位女性地勤人员经常受到旅客的投诉,由于事态越来越严重,这位主管不得不请那位地勤人员到办公室面谈。主管问道:“一切还好吗?我们接到一些顾客的投诉信,对你的服务似乎不像以前那么肯定。”主管刚说完这句话,那位女性地勤人员就伤心地开始哭泣,接着开始说出她目前所面临的困境与遭遇。最近她正在办理离婚,为了争取三岁儿子的监护权,正在打官司,她因此欠了一笔不小的诉讼费。这些事情困扰着她,让她感到身心疲惫,所以在对待顾客的服务上经常出现问题。主管终于了解了事件背后的原因,安慰她要撑过这个难关,并将设法为她寻求帮助。几小时后,这位女性地勤人员收到一个装有现金的信封,这些钱完全是主管个人的心意,信封内没有附带说明或纸条,只有这名员工的姓名。后来,这位地勤人员一直是这家航空公司中最为忠诚和努力的员工之一,更令人欣慰的是,她已经知道如何担当更多的责任。她说:“我想不出还有哪些企业可以让员工时时感到关爱,以及愿意倾听他们更多的苦楚。”[桂林理工2018年研]

问题:

1根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那位地勤人员处于怎样的需要层次?如果主管对她进行严厉批评和惩罚,有可能出现什么样的情况?

答: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将需要分为五级: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感情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

(1)生理的需要:包括人体生理上的主要需要,即衣、食、住、行、医疗等生存的基本条件。

(2)安全的需要:随着生理需要得到满足,继而就会产生高一层的需要——安全的需要。

(3)感情和归属的需要:包括友谊、爱情、归属感等各方面的需要。

(4)尊重的需要:这类需要包括自尊和受别人尊敬。

(5)自我实现的需要:这是最高一级的需要。马斯洛认为这种需要就是“人要实现他所能实现的一切欲望”。

这位地勤人员正在办理离婚,为了争取三岁儿子的监护权正在打官司,因此欠了一笔不小的诉讼费。由此看出,她正处于感情和归属的需要这一层次,如果此时主管对其进行严厉批评和惩罚,有可能对其工作积极性产生不良影响,导致其工作态度消极、工作追求降低,工作质量受到更严重影响。

2从激励的角度来看,该航空公司主管的做法对于有效激励员工有哪些启示?

答:在案例中,主管通过了解员工的真实需求,继而针对其需求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了有效的激励。在激励理论中,工作效率和劳动效率与职工的工作态度有直接关系,而工作态度则取决于需要的满足程度和激励因素。马斯洛把人的各种需求分为生理需求、安全需求、感情和归属需求、尊重需求、自我实现需求五个层次,认为人们按照需求层次追求满足。因而管理者根据需求设置目标即可起到激励作用。具体包括:

(1)激励员工时要针对员工的需求给予合理的报酬,并且奖励品必须能在一定程度上满足员工的需求。管理者要了解员工希望从工作中得到什么,即要了解员工的需求,这样才能针对其需求确定合适的激励方式。

(2)工作目标应具有一定的挑战性。人们在完成一定难度的工作任务后,会有一定的成就感,可以满足尊重或自我实现的需要。

(3)通过教育培训,增强员工自我激励的能力。员工的工作热情和工作积极性通常与他们的自身素质有极大关系。一般而言,员工的自信心和进取心越强,越注重高层次的需求,这就需要管理者为其设置富有挑战性的工作任务,鼓励其自行确定完成任务的手段和进度并主动承担责任,有利于员工表现出高昂的士气和工作热情,从而增强其自我激励的能力,这是管理者激励和引导下属行为的一种重要手段。

3结合该案例,谈谈积极倾听在沟通中所起的作用以及如何提高积极倾听的效果。

答:沟通是指可理解的信息或思想在两人或两人以上的人群中传递或交换的过程,整个管理工作都与沟通有关。企业与外部人员的交流,组织者与被组织者的信息传递,领导者与下属的感情联络,控制者与控制对象的纠偏工作,都与沟通相联系。积极倾听在沟通中的作用有:

(1)有意识地去理解他人的观点,可以帮助我们避免做出急于控制他人的举动。

(2)积极倾听可以让对话的节奏舒缓下来。这样的对话为思想火花的迸发营造了空间。在快速交谈中偶尔也会有智慧的碰撞,但快节奏更多时候意味着思考的缺失。

(3)积极倾听可以防止出现破坏性的对话方式。

(4)积极倾听能掩盖对话过程中的情绪,让讨论更容易开展与把握。

案例三

在一次管理经验交流会上,有两个企业的老总分别论述了他们各自对如何进行有效管理的看法。老总A认为,企业的首要资产是员工,只有员工们都把企业当成自己的家,把个人的命运与企业的命运紧密地结合在一起,才能充分发挥他们的智慧和力量为企业服务。因此,企业有什么问题,管理者应该与员工们商量解决;平时要注重对员工需求的分析,有针对性地给员工提供学习、娱乐的机会和条件;每月应公布当月过生日的员工姓名,并祝他们生日快乐;如果哪位员工结婚、生儿育女,企业应送上贺礼,企业经济效益增长了,也应该与员工分享。在老总A的企业中,员工们普遍地以自己所在的企业为荣,全心全意地为企业服务,企业日益兴旺。老总B则认为,大家聚集在一起的目的是为了实现组织目标,只有实现了组织目标才能实现每一个人的个人目标,为此就必须实行严格的管理,以保证实现企业目标所必须开展的各项活动的顺利进行。因此,企业要制定严格的规章制度和岗位责任制,建立严密的计划和严格的控制体系;注重对员工的上岗培训和过程检查;根据员工个人的工作业绩和与他人的协作情况确定其个人的报酬。在老总B的企业中,员工们都非常注意遵守规章制度,努力做好本职工作以完成任务,企业发展迅速。[浙江财大2018年研]

问题:这两位老总谁的观点正确,为什么?

答:老总A的观点正确,因为他运用的行为科学理论更能体现对员工的关怀和尊重。对两位老总管理企业的具体分析如下:

(1)老总A主要运用行为科学理论管理企业。

企业职工是“社会人”。工作条件和工资报酬并不是影响劳动生产率高低的决定性因素。人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属于某一工作集体并受这一集体影响的。他们不是单纯地追求金钱收入,还要追求人与人之间友情、安全感、归属感等社会和心理欲望的满足。

满足工人的社会欲望,提高工人的士气是提高生产效率的关键。生产效率的提高,关键在于工作态度的改变,即工作士气的提高。士气高低决定于安全感、归属感等社会、心理方面的欲望的满足程度。满足程度越高,士气就越高,生产效率也越高。士气又取决于家庭、社会生活的影响以及企业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企业中存在着一种“非正式组织”。非正式组织对于工人的行为影响很大,是影响生产效率的重要因素。非正式组织同正式组织相互依存,管理者要充分重视非正式组织的作用,注意在正式组织的效率逻辑与非正式组织的感情逻辑之间保持平衡,以便管理人员同员工之间、员工相互之间能互相协作,充分发挥各人的作用,提高效率。

企业应采用新型的领导方法。新型的领导方法主要是要组织好集体工作,采取措施提高士气,促进协作,使企业的每个成员能与领导真诚持久地合作。

材料中提到在老总A的企业中,管理者与员工们商量解决问题;平时注重对员工需求的分析,有针对性地给员工提供学习、娱乐的机会和条件。

(2)老总B主要运用科学管理理论管理企业。

科学管理的根本目的是谋求最高工作效率。最高的工作效率是工厂主和工人共同达到富裕的基础。它能使较高的工资与较低的劳动成本统一起来,从而使工厂主得到较多的利润,使工人得到较高的工资。从而可以提高他们扩大再生产的兴趣,促进生产的发展。

达到最高工作效率的重要手段,是用科学的管理方法代替旧的经验管理。在管理实践中,建立各种明确的规定、条例、标准,使一切科学化、制度化是提高管理效能的关键。

实施科学管理的核心问题,是要求管理人员和工人双方在精神上和思想上的彻底变革。要求员工树立对工作、对同事、对管理者负责任的观念;同时也要求管理者对同事、对员工增强责任观念。通过双方友好合作和互相帮助创造出比过去更加多的盈利,从而使工人的工资大大增加,使企业主的利润也大大增加。

但是科学管理有其自身的局限性,对效率的追求使其忽视了对人的关怀。管理是管人与管事的结合,忽视对人的关怀,仅仅把人作为生产线的一部分,会造成员工的抵抗情绪。运用科学管理必须把提高效率与关怀员工结合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