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
2.4.1 概念题
1新闻评论(中国地大2016年研;湖南大学2011年研;江西师大2009年研)
答:新闻评论,是媒体编辑部或作者对最新发生的有价值的新闻事件和有普遍意义的社会现象、热门话题,运用分析和综合的方法,就事论理,就实论虚,有着鲜明针对性和思想启迪性的一种新闻文体,是现代新闻传播工具报纸、广播、电视、网络经常采用的社论、评论、评论员文章、短评、编者按、专栏评论和述评等的总称,属于论说文的范畴。简言之,新闻评论是就有价值的新闻事实和社会现象发表意见以指导实践的一种文体。新闻评论由于它的独特功能,在报刊上为区别于其他文字体裁,一般都采用正楷字体,清晰、醒目。一些特别重要的社论、编辑部文章以及特约评论员文章,有时还用大一号的正楷字或宋体字,多数评论都放在版面的显著地位,并围框,以示庄重。
2评论的新闻性(上海大学2013年研)
答:评论的新闻性是指新闻评论在选题、策划、组织材料、论证观点等的一系列安排上都要以新闻事实为参照标准和论说中心。评论的对象和观点来源于新闻事实。评论的目标所指也是新闻的价值所在。新闻评论的新闻性是指评论文章中所涉及的事实具有新闻性,这也是区别于文学创作和理论研究的根本属性。新闻评论所选用的事实还需要有典型性和代表性,只有这样才有针对性,才有说服力。具体而言,评论的新闻性有以下两个含义:①新闻评论要起到影响人们思想、引导社会舆论、促进社会发展的作用,就必须要有强烈的时效性;②新闻评论应针对现实工作和实际生活中的某一个热点问题、某一类思想倾向而写。
2.4.2 简答题
1什么是新闻评论?其社会功能和作用有哪些?(西安交大2008年研)
相关试题:新闻评论的具体作用有哪些?
答:(1)新闻评论的定义
新闻评论,是媒体编辑部或作者对最新发生的有价值的新闻事件和有普遍意义的社会现象、热门话题,运用分析和综合的方法,就事论理,就实论虚,有着鲜明针对性和思想启迪性的一种新闻文体,是现代新闻传播工具报纸、广播、电视、网络经常采用的社论、评论、评论员文章、短评、编者按、专栏评论和述评等的总称,属于论说文的范畴。简言之,新闻评论是就有价值的新闻事实和社会现象发表意见以指导实践的一种文体。新闻评论由于它的独特功能,在报刊上为区别于其他文字体裁,一般都采用正楷字体,清晰、醒目。一些特别重要的社论、编辑部文章以及特约评论员文章,有时还用大一号的正楷字或宋体字,多数评论都放在版面的显著地位,并围框,以示庄重。
(2)新闻评论的社会功能和作用
①引导
新闻评论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对当前的形势、社会生活中的重大问题、重要的新闻事实做出分析,可旗帜鲜明地表彰先进、针砭时弊,从而帮助群众弄清客观事物的发展方向,区分先进和落后、正确和错误,明确应该赞成什么、反对什么。
②解惑
社会生活的内容非常丰富,并且在不断地发展变化,各种新事物、新情况、新问题层出不穷。新闻评论主要是通过对客观事物的具体分析,对群众最关心、最焦虑而又议论纷纷、莫衷一是的问题做出明确的、实事求是的回答,为他们释疑解惑。
③表态
新闻评论作为一种直截了当的发言方式,在某些情况下,可以代表编辑部对当前的重要事件或问题表明态度。对于国内外的重大问题或对外关系中的问题,全国性的新闻媒介还可以通过发表评论的方式,表明党和政府的立场和态度。新闻媒介的传播迅速而广泛,评论的表态易于形成社会性的舆论压力,发挥引导和监督的作用。
④深化
新闻评论要尽可能从思想、政策、理论的高度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要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分析问题,把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对于新闻报道而言,评论可以深化报道的主题。新闻报道传播大都是具体的事实,有时是零散的、微观的事实。而新闻评论则可通过对这些事实的分析,经过思想的提炼和升华,挖掘其普遍的社会意义,从全局的高度说明问题,虚实结合。
2简述新闻报道与新闻评论的不同。(湖南大学2005年研)
答:新闻报道与新闻评论的不同主要体现在:
(1)反映内容不同
①新闻报道主要向受众传递新的事实信息,提供新闻事件的事实真相,力求反映客观事实,“用事实说话”,新闻报道的事实主要给受众以“知”。
②新闻评论以新闻提供的事实为出发点,深入挖掘事实表象所掩盖的本质,然后进行分析说理,由点到面,由表及里,深刻揭示事实所蕴含的意义,直接阐明作者对事实或问题的评价与看法,传播观点信息,反映传播的意图。
(2)写作目的不同
①新闻报道是以传播事实信息为主,由此在社会上形成舆论。它在满足受众欲知未知目的的同时,发挥宣传政策、表彰先进、传播知识、激浊扬清等作用。
②新闻评论旨在使新闻内在的思想得以引申、提高与升华,直接阐明主张与思想观点,摆事实是其论证的手段,讲道理为其根本目的。
(3)表达方式不同
①新闻报道以记叙为主,以讲清事实“五要素”(即时间、地点、人物、事情、为什么)为基本条件。
②新闻评论以议论为主,讲究概念、判断、推理,要求论点准确、论据充分、论证有逻辑性。
3新闻评论与一般议论文有何区别?(中央民大2004年研)
答:新闻评论与一般的议论文相比具有以下不同点:
(1)强烈的新闻性
与一般的议论文所讨论的对象不同,新闻评论所评论的对象是当前重要的新闻事件和现实生活中需要解决的问题,它的内容具有迫切的现实意义。新闻评论可以针对一件新闻事实,或是针对一个事件、一种倾向、一个问题发言,但这些都必须是广大干部和群众最关心、最感兴趣的。新闻评论在选题和立论的时候就要有针对性,要有的放矢。强烈的新闻性是新闻评论的首要特征,也是它与一般议论文的重要区别。
(2)鲜明的政治性
新闻评论的政治性,是决定于新闻传播工具的性质。新闻宣传总要反映一定的观点和倾向,代表一定的阶级、政党或政治集团的利益。有些新闻媒介虽然标榜不偏不倚的纯客观态度,但它们的立场和态度总是会在报道中特别是在言论中表现出来。自近代报刊产生以来,中外报刊概莫能外。
(3)广泛的公众性
新闻评论的公众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①它的内容是广大群众最关心和最感兴趣的,是同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息息相关的,又是能反映人民群众的要求和呼声的。即使是专业性的新闻媒介,在宣传上也应该面向更大范围的受众,以求更充分地发挥作用。
②立论客观、公允,为民代言,为民立言,真正成为公众利益的代表者,时代变化和时代进步的记录者和见证者,正确舆论的传播者和引导者。
③论述方式和语言表达上应当符合广大民众的特点和需要,尽量照顾他们的兴趣和爱好,为他们所喜闻乐见。
④群众对于新闻评论的积极参与。
4新闻评论最根本的特征是什么?各个特征的内在联系如何?(山西大学2019年研)
相关试题:
(1)简述新闻评论的特点。(兰州大学2015年研;暨南大学2014年研)
(2)新闻评论的根本特征是什么?(江西师大2009年研)
(3)新闻评论有哪些特性,举例说明其中一个特性。(华中科大2007年研)
(4)简述新闻评论的特征及内在联系。(西南交大2018年研)
答:(1)新闻评论的根本特征
①论题具有强烈的新闻性
新闻评论以新闻为依托,这个新闻时效性越强越好;并且,这个新闻有价值,事关国计民生,为广大人民群众所密切关注。新闻评论是针对现实工作和实际生活中的某一个热点问题、某一类思想倾向而写,论题紧跟时代的脚步,追踪社会生活的进程,搭准人们思想的脉搏,力求“言当其时”“评在当口”,同样可以获得先声夺人的优势,充分发挥舆论的导向作用。
②论理具有鲜明的思想性
评论的思想性,是指必须从政治的视角辨析是非,阐明立场,纠正谬误,宣示观点,给出科学的思想方法,给出解读论题的正确思路。落实到新闻评论写作上,包含三层意思:
a.新闻评论贵在说理。就实论虚、析事明理是新闻评论的根本任务,离开揭矛盾、摆事实、讲道理,就不称其为新闻评论。
b.新闻评论怎样说理。说理的主要技法是分析精当,说理明快,恰到好处,同时要触及当前的工作和思想实际,敢于触及时弊,开展思想交锋,做到善破善立。
c.新闻评论说什么样的道理。新闻评论说的道理应该力求是正确、深刻,经实践检验证明是科学的道理。
③论说具有广泛的公众性
新闻评论,从内容到形式,从论题到论理,从语言到文风,都要面向最大多数的公众,具有广泛的公众性、群众性,或称大众化。这由媒体作为大众传播工具这一特性所决定。论说具有广泛的公众性的要求包括:
a.新闻评论所提出和解决的应该是具有普遍现实意义、当前实际工作和日常生活中迫切需要解决的、广大民众最关心和最感兴趣的、同广大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密切相关的、又能反映人民群众的要求和呼声的问题。
b.立论客观、公允,为民代言,为民立言,真正成为公众利益的代表者,时代变化和时代进步的记录者和见证者,正确舆论的传播者和引导者。
c.评论的论述和语言表达方式符合广大民众的特点和需要,尽量照顾他们的兴趣和爱好,为他们所喜闻乐见。
d.各新闻媒体应想方设法,尽量吸引广大群众关心新闻评论工作,直接参与新闻评论的写作。
(2)各个特征的内在联系
①论题具有强烈的新闻性是前提,失去了新闻性,便不称其为新闻评论。
②论理具有鲜明的思想性是根本,新闻评论是有的放矢、就事论理的一种文体,就实论虚、析事明理是新闻评论的根本任务,新闻评论贵在说理,其主体就是围绕怎样说理和说何道理展开。
③论说具有广泛的公众性是归宿和目的,选题和论证的根本目的是将意见和道理传播给广大公众,引导舆论,为公共利益代言。
5简述新闻评论说理的两个原则。(中国政法大学2007年研)
答:新闻评论说理的过程,是表述论点和论据(或用论据阐明论点)的过程。由于论据包括理论性论据和事实性论据,所以在说理过程中,通常既说理也叙事,同时还注入情感。实践告诉我们,一篇评论要达到预期的效果,必须坚持两个原则——围绕立论说理和看对象说理。
(1)围绕立论说理
围绕立论说理包含着两个相互联系的环节,即围绕立论组织论点和围绕论点组织论据。
①围绕立论组织论点
这个环节首先涉及如何设置、安排论点的问题。设置多少论点,只能以立论的需要为转移,在充分表现立论的前提下力求简约,这样才能突出中心,突出主题。如果论点在两个以上,那就要根据立论的需要,根据论点之间的逻辑关系,恰当地确定主次、安排先后。
②围绕论点组织论据
立论—论点、论点—论据,是关系相似的两个层次。就一篇评论来说,所有的论点必须围绕立论来组织、安排;就一层道理来说,所有的论据必须服务于论点,按论点的需要选择和剪裁。后者是前者的基础,因为只有经过充分证明和说明的论点,才能更好地为表现立论服务。围绕论点组织论据,以论点正确、准确、明确为前提。
(2)看对象说理
新闻评论强调有的放矢,问题是如何理解这个“的”。按照新闻评论的性质和它所肩负的任务,它的“的”应当包括评论的对象和评论的接受对象,即既要针对现实中的问题,也要从受众的实际出发。评论要尽可能地面对广大群众。说理要看对象,首先是看主要接受对象,从主要接受对象的实际出发,这与面向广大群众并不矛盾,甚至可以说是必要的条件。
①看接受对象的需要
与评论所论述的事件或问题关系最直接、最密切的各类受众关注的焦点、主要疑难和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等都属于接受对象的需要,评论针对这些说理,不管是阐明正确的主张、陈述可行的意见,还是解答有关问题、批评错误倾向,都可以使读者、听众或观众有所触动,引起他们的注意,这是评论发挥作用的前提条件。
②看对象的接受习惯
人们的接受习惯,有共同点,也有特殊性。共同点为思维规律所决定,是构成接受习惯的主要因素;而特殊性则是由于职业、经历、文化程度以及年龄等的影响而形成的差别。从目前的情况看,更值得注意的还是共同点,即首先照顾广大受众的共同接受习惯,力求评论作品短小精悍、生动活泼、深入浅出、雅俗共赏;并在这个基础上,适当照顾主要对象。当然,对象性特别强的评论,应着重考虑主要对象的接受习惯。
2.4.3 实务题
请按照新闻评论的根本特征,针对当前的社会热点问题,为校报撰写一篇新闻评论。
答:参考示例:
校园App应坚持服务为本
移动互联时代,网络为我们的生活带来极大的便利,手机支付、手机购物、网络教育等,都是移动互联网带来的“福利”。我们的日常生活离不开各具特色的智能手机App,与此同时,校园也享受到移动互联网的便利,国内一些高校引入了“互联网+校园App”的管理模式进行校园服务。
2月28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在京发布第43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截至2018年12月,手机网民规模达8.17亿,网民使用手机上网的比例达98.6%。大学校园里,学生们更是人手一部手机,以便学习、生活和交流。高校对学生的教育和管理也与时俱进,通过“互联网+”的形式服务师生。高校通过智能App对学生进行线上管理、在线服务,在节省了一定的人力和物力的同时,也提高了管理效率,为双方提供便利。
校方紧跟时代,想要利用智能App为师生服务的初衷可佳,但在推进使用的过程中,有时反而给学生带来了不便。跑步、打水、查询学分、找自习室、连接无线网络……大学生的手机被各类校园App“霸屏”。曾有记者采访了全国多个省份、多所高校的大学生后发现,每位大学生平均下载约4个App。移动终端让大学生享受到一些便捷的服务,但手机App种类繁多、单个App的功能过于单一,也徒增了大学生的烦恼。而且,以智能手机为载体的App还可能因手机设备、网络环境、技术等方面的局限,不能随时随地进行便捷服务。实际上,校园App应坚持为师生服务的初衷,理性使用。
让校园App真正发挥服务功能,确保给学生提供便利,需要校方、学生和有关部门三方联动,握指成拳。
校方在校园里推进智能App的使用时,应广泛调研,征求学校师生的意见,做到有的放矢,考虑师生实际需要,尽可能精简App的数量,采用具有多功能的智能App,进行高效服务。同时,对于智能App要进行实时监管,定期收集学生反馈意见,与APP服务商沟通,促进App改进不足,提升服务质量。
学生应该具有主人翁意识,使用智能App时多反馈意见,与校方沟通,促进App服务的改进提升。
据教育部网站消息,3月12日,教育部印发《2019年教育信息化和网络安全工作要点》。其中提到,教育部将与网信部门开展联合行动,治理校园App乱象。研究制定规范校园App管理的意见,规范第三方校园App的引入和自主开发校园App的建设。有关部门的重视与相关意见的出台将会促进校园App朝着服务师生的正确轨道行进。
校园智能App是顺应着智能化、信息化的时代潮流的新事物,但目前存在着一些不完善的地方。我们应该有一定的耐心,推动其朝着更加精简化、实用化、便捷化的方向发展,让校园智能App真正成为服务师生的工具。
(来源:《中国青年报》,2019-06-04;作者:白梓含;有改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