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明玉《管理学》(2013年修订版)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2.2 课后习题详解

一、案例

1如何进行管理

在一个企业管理经验交流会上,有两个厂的厂长分别论述了他们各自对如何进行有效管理的看法。

A厂长认为,企业首要的资产是员工,只有员工们都把企业当成自己的家,都把个人的命运与企业的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才能充分发挥他们的智慧和力量为企业服务。因此,管理者有什么问题,都应该与员工们商量解决;平时要十分注重对员工需求的分析,有针对性地给员工们提供学习、娱乐的机会和条件;每月的黑板报上应公布出当月过生日的员工的姓名,并祝愿他们生日快乐;如果哪位员工生儿育女了,厂里派车接送,厂长应亲自送上贺礼。在A厂长厂里,员工们都普遍地把企业当作自己的家,全心全意地为企业服务,工厂日益兴旺发达。

B厂长则认为,只有实行严格的管理才能保证实现企业目标所必须开展的各项活动的顺利进行。因此,企业要制定严格的规章制度和岗位责任制,建立严密的控制体系;注重上岗培训;实行计件工资制等。在B厂长厂里,员工们都非常注意遵守规章制度,努力工作以完成任务,工厂发展迅速。

思考及讨论题

这两个厂长谁的观点更有道理,为什么?

答:(1)A厂长的管理更加注重人际关系,属于关系导向型领导方式,B厂长的管理则更加注重规章制度,属于任务导向型的领导方式。

(2)两位领导的管理观念不同,原因可能是他们基于不同的人性假设,A厂长可能是基于“社会人”的假设,认为生产效率是否能提高是由职工的“士气”决定的,员工的“士气”高低是员工满意度的函数,满足度越高的车间,生产效率就越高。所以A厂长注重关系的良好发展,培养“士气”;B厂长可能基于“经济人”的假设,认为经济报酬、工作条件、作业标准会影响工作效率,只有严格的管理才能保证实现企业目标。根据各个工厂的实际情况不同,两种领导方式都能使企业迅速发展,但随着工厂的不断扩大生产以及员工成熟度的不断提高,A厂长的领导方式将会是未来发展的趋势。

2UPS的管理

联合邮包服务公司(United Parcel Service,UPS)雇用了15万员工,平均每天将900万个包裹发送到美国各地和180个国家和地区。为了实现他们的宗旨,“在邮运业中办理最快捷的运送”,UPS的管理当局系统地培训他们的员工,使他们以尽可能高的效率从事工作。让我们以送货司机的工作为例,介绍一下他们的管理风格。

UPS的工程师们对每一位司机的行驶路线都进行了时间研究,并对每种送货、暂停和取货活动都设立了标准。这些工程师们记录了红灯、通行、按门铃、穿过院子、上楼梯、中间休息喝咖啡的时间,甚至上厕所的时间,将这些数据输入计算机中,从而给出每位司机每天工作的详细时间标准。

为了完成每天取送130件包裹的目标,司机们必须严格遵循工程师设定的程序。当他们接近发送站时,他们松开安全带,按喇叭,关发动机,拉起紧急制动杆,为送货完毕的启动离开做好准备,这一系列动作严丝合缝。然后,司机从驾驶室来到地面上,右臂夹着文件夹,左手拿着包裹,右手拿着车钥匙。他们看一眼包裹上的地址把它记在脑子里,然后以每秒钟3英尺的速度快步走到顾客的门前,先敲一下门以免浪费时间找门铃。送货完毕后,他们在回到卡车上的路途中完成登录工作。

这种刻板的时间表是不是看起来有点烦琐?也许是,它真能带来高效率吗?毫无疑问!生产效率专家公认,UPS是世界上效率最高的公司之一。举例来说吧,联邦快运公司(Federal Express)平均每人每天不过取送80件包裹,而UPS却是130件。在提高效率方面的不懈努力,看来对UPS的净利润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人们普遍认为它是一家获利丰厚的公司。

思考及讨论题

这种管理方式在这家企业是很有效的,为什么?

答:这种管理方式体现的是泰勒的科学管理思想。科学管理有三个基本出发点:一是谋求最高的工作效率,科学管理的中心问题是提高劳动生产率;二是谋求取得最高工作效率的重要手段;三是要求管理人员和工人在工作中要互相协作,共同努力。基于这三个基本出发点,本案例中体现出以下内容:

(1)操作方法标准化,即动作研究。司机们从接近发送站到送货完毕的一系列动作,都是严格遵循工程师设定的程序,选用最合适的劳动工具,虽然有些刻板,但省去多余的不合理的操作动作,从而提高了效率。

(2)劳动工时的合理运用,即时间研究。通过对工人工时消耗的研究,规定完成合理操作的标准时间,制定出劳动的时间定额。UPS的工业工程师对每位司机的行驶路线及工作中的各个动作都进行了研究,并制定出工作中的详细时间标准。这就谋求了最高的工作效率。

(3)按标准操作方法对工人进行培训。UPS的管理当局系统地培训了他们的员工,使得他们以尽可能高的效率从事工作。

因此,UPS是世界上效率最高的公司之一,这与其科学的管理方法是不可分割的。实践证明,这种管理方法在他们公司是极为有效的。

二、习题

1试评述中国古代传统管理思想。

答:在中国古代产生了许多优秀的管理思想并流传,他们伟大的思想至今还在影响着人们,被人们学习与实践。

(1)儒家思想

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它不仅对中国有深远的影响,而且在许多亚洲国家广为流传。以儒家思想为代表的中国传统管理思想和管理文化的内核是:民本思想;中庸;人和;义利观;教育观。

(2)道家的管理思想

老子的《道德经》一书有丰富的管理思想,既有“治国”,又有“用兵”;既有宏观调控,又有微观权术,被称为“君王南面之术”的重要著作。其主要内容有:无为而治的管理原则;以弱胜强的管理策略;善于用人的思想。“知人者智”,这就是说,认识人才,发现人才,才称得上有智慧。

(3)墨家的管理思想

墨家的管理思想是针对当时社会的现实问题,站在劝说当权者治国的立场,阐述有关管理问题的,有丰富的内容和值得借鉴之处。其主要内容有:管理目标——民富治国;人际关系——兼相爱,交相利;用人之道——尚贤;行政管理——尚同;消费原则——节用。

(4)法家的管理思想

代表人物有李悝、吴起、商鞅、韩非等,主张“以法治国”的行政管理思想,“富国以农”的经济管理思想,“用人唯贤”的人事管理思想。

(5)商家的管理思想

商家的学派宗师和代表人物主要有子贡、陶朱公、白圭等。主张:重视市场预测、重视商业经营策略、重视商业经营素质。

(6)《孙子兵法》

孙武指出决定事物成败和战争胜负的“五事”(五个因素),即“道”“天”“地”“将”“法”;在人才素质方面,提出了领导者应具备“五德”,即“智、信、仁、勇、严也”;在经营谋略方面,提出了“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兵不厌诈”“攻其无备,出其不意”“避实就虚”“令之以文,齐之以武”“兵贵胜,不贵久”“有备无患”“不可取于鬼神,必取于人”等许多著名论断。

中国古代管理思想博大精深,不仅滋养着中华民族的蓬勃发展,而且也被世界各国有识之士学习与利用,影响着现代企业的管理与管理理论的发展。

2泰勒创建的科学管理的主要内容有哪些?科学管理的贡献与局限是什么?

答:泰勒在试验的基础上,发表了著名的《科学管理原理》,科学管理的产生是管理从经验走向理论的标志,也是管理走向现代化、科学化的标志。

(1)科学管理的内容

操作方法标准化,即动作研究。通过分析研究工人的操作,选用最合适的劳动工具,集中先进合理的操作动作,省去多余的不合理的操作动作,最终制定出各种工作的标准操作方法。

劳动工时的合理运用,即时间研究。通过对工人工时消耗的研究,规定完成合理操作的标准时间,制定出劳动的时间定额。

实行有差别的计件工资制,即按照工人在工作中的实际表现,而不是根据工作类别来支付工资。对于按照标准做法在规定时间定额内完成工作任务的工人,以较高的工资率计发工资,而未完成者,则以较低的工资率(正常工资的80%)计发工资。

按标准操作方法对工人进行培训。泰勒主张,运用科学的手段挑选和系统培训工人,使他们掌握和合理运用操作方法和工具,在体力和能力方面都有所提高,成为“第一流的工人”。

计划职能和执行职能的明确分工。泰勒认为计划职能人员负责研究计划、调查、控制以及指导,逐步形成管理人员专业化,即实行“职能工长制”。将管理工作进一步细化,所有的管理者只承担一种职能,而工人只负责具体作业,管理者和劳动者分工合作,各负其责。

(2)科学管理的贡献

泰勒的理论和实践,是管理工作的一场革命,对当时企业管理从单凭经验到走向科学化的道路,起到了重要作用。他所推行的一套制度和方法被称为“泰勒制”,泰勒本人也被奉为“科学管理之父”。

(3)科学管理的局限性

泰勒的研究受到历史条件和倡导者个人经历的限制。他主张解决工人的操作问题,生产现场的监督和控制问题,从而使得管理的范围比较小,管理的内容也比较窄。对于企业的供应、财务、销售、人事等方面的活动,基本没有涉及。

3简述梅约的人际关系理论的基本观点,并说明其对管理理论发展有何贡献?

答:人际关系理论是由美国哈佛大学心理教授乔治·埃尔顿·梅约在总结霍桑试验成果的基础上提出的。1933年梅约在《工业文明中的人性问题》一书中,发表了著名的“人际关系理论”。

(1)人际关系理论的基本观点

人是“社会人”,影响人的生产积极性的因素,除物质条件以外,还有社会与心理因素。

生产率的提高和降低,主要取决于人的士气,而士气是来自家庭的、社会的和企业的人与人的关系。

注意到企业中非正式群体的存在,这种无形的组织有其特殊的规范,影响着群体的行为。

一个新型的领导者应该具备解决技术经济和处理人际关系两种能力。

(2)人际关系理论对管理理论发展的贡献

对人性做出了不同的假设,提出人是“社会人”的观点。

首次提出了非正式群体(组织)的概念。强调群体,尤其是非正式群体对职工的影响,这一理论对企业管理思想和组织工作有重大指导意义。

为行为科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人际关系理论是行为科学最重要的奠基理论之一。

4简述管理理论丛林的主要内容。

答:孔茨在1980年出版的《再论管理理论的丛林》中将现代管理理论分为11个学派。具体内容包括:

(1)管理过程学派

该学派是在法约尔管理思想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其代表人物有美国的哈罗德·孔茨等人。该学派把它的管理理论建立在以下七条基本信念的基础上:

管理是一个过程,可以通过分析管理人员的职能从理性上很好地加以剖析;

可以从管理经验中总结出一些基本道理或规律;

可以围绕这些基本原理开展有益的研究,以确定其实际效用,增大其在实际中的作用和适用范围;

这些原理只要还没有被证明为不正确或被修正,就可以为形成一种有用的管理理论提供若干要素;

管理是一种可以依靠原理的启发而加以改进的技能;

即使在实际应用中由于背离了管理原理而造成损失,但管理学中的原理仍然是可靠的;

尽管管理人员的环境和任务受到文化、物理、生物等方面的影响,但管理理论并不需要把所有的知识都包括进来才能起一种科学基础或理论基础的作用。

(2)人际关系学派

该学派认为,既然管理是通过别人或同别人一起去完成工作,那么,对管理学的研究就必须围绕人际关系这个核心来进行。这个学派注重管理中“人”的因素,认为在人们为实现其目标而结成团体一起工作时,他们应该互相了解。

(3)群体行为学派

该学派关心的主要是群体中人的行为,而不是人际关系。它着重研究各种群体行为方式。它也常被叫做“组织行为学”。

(4)经验(或案例)学派

经验或“案例”学派,亦称经验主义学派或经验主义。这一派的基本管理思想是:有关企业管理的科学应该从企业管理的实际出发,特别是以企业的管理经验为主要研究对象,将其加以理论和概括化,然后传授给管理人员或向企业经理提出实际的建议。

主要代表人物有彼得·德鲁克、欧内斯特·戴尔、艾尔弗雷德·斯隆、威廉·纽曼等。德鲁克于1954年提出目标管理(简称MBO)。目标管理综合了以工作为中心和以人为中心的管理技能及管理制度,能使管理人员和广大员工在工作中实行自我控制,满足自我实现的需要,因而也同时能实现企业的目标。

(5)社会协作系统学派

该学派的创始人是切斯特·巴纳德。把有组织的企业看成是一个受文化环境的压力和冲突支配的社会有机体,这对管理的理论和实际工作人员都是有帮助的。

(6)社会技术系统学派

这一学派的创始人是特里司特及其在英国塔维斯托克研究所中的同事。他们通过对英国煤矿中长壁采煤法生产问题的研究,发现单分析企业中的社会方面是不够的,还必须注意其技术方面。个人态度和群体行为都受到人们在其中工作的技术系统的重大影响。因此,他们认为,必须把企业中的社会系统同技术系统结合起来考虑,而管理者的一项主要任务就是要确保这两个系统相互协调。

(7)系统学派

其主要代表人物是卡斯特。该派理论是以系统为基础来研究管理,强调任何组织都是由若干子系统所构成。企业的经营系统可以划分为战略子系统、协调子系统和作业子系统。在管理工作中,强调通过各个子系统之间的协调,以实现组织大系统的整体优化。

(8)决策理论学派

这一学派的基本观点是:企业管理问题的主要研究对象不是作业而是决策;决策贯穿管理的全过程,管理就是决策;应该按“令人满意”的准则来决策,而不是按“最优化”准则来决策。代表人物是赫伯特·西蒙与詹姆士·马奇。

(9)数学学派或“管理科学”学派

数学学派把管理看成是一个数学模型和程序的系统。这个学派的主要方法就是模型。

(10)权变理论学派

这一学派基本的管理思想是:在企业管理中,没有什么是一成不变、普遍适用的,“最好的”管理理论和管理方法,企业管理必须随着企业所处的内外条件变化而随机应变。管理者应做什么以及怎么做,要取决于当时的既定情况。主要代表人物是美国的管理学者约翰·莫尔斯、杰伊·洛希和弗莱德·E. 菲德勒等。该学派的理论基础是“超Y理论”。其要点如下:

人们是怀着许多不同的需要加入工作组织的,而人们的需要有不同的类型;有的人需要正规化的组织机构和条例规章,但不愿参与决策和承担责任;有的人却需要更多的自治、更多的责任、更多的发挥创造性的机会去实现胜任感。

组织形式和管理方法要与工作性质和人们的需要相适应。

组织机构和管理层次的划分、职工的培训和工作的分配、工资报酬和控制程度的安排,都要从工作性质、工作目标、职工素质等方面来考虑,不能千篇一律。

当一个目标达到以后,要继续激起职工的胜任感,使之为达到新的、更高的目标而努力。

(11)经理角色学派

该学派的推广得力于亨利·明茨伯格。这个学派主要通过观察经理的实际活动来明确经理角色的内容。明茨伯格认为经理扮演着10种角色:

人际关系方面的角色有3种:

a.挂名首脑角色(作为一个组织的代表执行礼仪和社会方面的职责);

b.领导者角色;

c.联系人角色(特别是同外界联系)。

信息方面的角色有3种:

a.信息接受者角色(接受有关企业经营管理的信息);

b.信息传播者角色(向下级传达信息);

c.发言人角色(向组织外部传递信息)。

决策方面的角色有4种:

a.领导者角色;

b.故障排除者角色;

c.资源分配者角色;

d.谈判者角色(与各种人和组织打交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