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资本和剩余价值
一、名词解释
劳动力商品
答:劳动力商品是指作为买卖对象的劳动力,它和其他商品一样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劳动力要成为商品,必须具备以下两个条件:①劳动力的所有者有完全的人身自由;②劳动力所有者除了自身劳动力这一商品以外一无所有,既没有生产资料,也没有现存的生活资料,只有靠出卖自己的劳动力为生。
劳动力的价值取决于维持和再生产劳动力这一特殊商品所需要的生活资料的价值。劳动力的使用价值即劳动,能够创造价值和剩余价值。劳动力成为商品是资本主义制度特有的现象。
二、简答题
1为什么说,剩余价值的产生既不在流通领域,又不能离开流通领域?
答:资本流通的总公式是“货币-商品-更多的货币”(G-W-G′,其中G′=G+ΔG,ΔG表示更多的货币,即资本的增殖额),该资本的增殖额即是剩余价值。资本总公式表明,货币资本在流通过程中产生了剩余价值。
在资本的总公式中,剩余价值表现为流通的结果。但是,剩余价值是不可能从流通领域中产生的。在商品流通中,无论是等价交换还是不等价交换,都不能产生剩余价值。如果是等价交换,显然只是价值形式的变换,一定量的价值体现在不同的商品上,但价值量是既定的,没有发生变化。如果是不等价交换,即低于价值购买或高于价值出卖,似乎可以得到更多的价值。但是,由于商品生产者不断变换买者和卖者的身份,他作为买者或卖者多得的,当他作为卖者或买者时又会失掉。即使某些商品生产者在交换中始终能贱买贵卖,从流通中取得了更多的价值,但这也不能说明剩余价值的真正来源。因为他多得到的,正是别人失去的,流通中的价值总量没有增加。如果离开流通过程,即货币所有者把货币贮藏起来,不同其他商品所有者发生联系,价值和剩余价值既无从产生,也无法实现。由此可见,剩余价值不能产生于流通过程,但又离不开流通过程,它必须以流通过程为媒介。
2为什么生产剩余价值是资本主义的绝对规律?
答:生产剩余价值,是资本主义的绝对规律。它的基本内容是:资本主义的生产目的和动机是追求尽可能多的剩余价值,达到这一目的的手段是不断扩大和加强对雇佣劳动的剥削。
(1)生产剩余价值是资本主义的绝对规律,是因为剩余价值规律决定着资本主义生产的实质。资本主义生产的实质就是增殖资本的价值或者说生产剩余价值。资本家从事一切生产经营活动的决定性动机,就是为了获取尽可能多的剩余价值。资本主义企业生产什么、生产多少和如何生产,都是以能不能获得剩余价值以及取得多少剩余价值为转移的。对剩余价值的追求是资本主义生产发展的动力。剩余价值规律决定着资本主义生产发展的一切主要方面和主要过程。资本主义的生产、流通、分配和消费等主要方面和主要过程,都是以获取剩余价值为出发点和归宿点的。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是剩余价值的创造过程;资本主义的流通过程是剩余价值生产的准备过程和剩余价值的实现过程;资本主义的分配过程实质上是分割剩余价值的过程;资本家的个人消费是消费无偿占有的剩余价值;雇佣工人的个人消费是劳动力的再生产过程,它是资本家剥削工人剩余劳动的必要条件。
(2)生产剩余价值是资本主义的绝对规律,是因为剩余价值规律决定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发展及其历史趋势。资产阶级为了追求剩余价值,总要设法进行技术创新,不断扩大生产规模和销售市场,从而推动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同时,正是由于资产阶级追求剩余价值,不断扩大和加强对工人阶级和其他劳动群众的剥削,从而不断激化资本主义社会的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而这种矛盾的发展决定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最终必然为更能适应生产力发展要求的新的生产方式所代替。
3资本原始积累的实质是什么?与资本积累有什么联系与区别?
答:(1)资本原始积累的实质
资本原始积累是指新兴资产阶级运用暴力手段剥夺小生产者的生产资料,使他们沦为无产者,从而把财富集中到自己手中并使之转化为资本。所谓原始积累的过程,只不过是通过暴力来实现生产者和生产资料相分离的历史过程,是发生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确立之前的初始资本的形成过程,而不是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内部进行的资本积累。对农民土地的剥夺,是使直接生产者转为雇佣工人的主要方式,它是形成资本原始积累全过程的基础。对货币财富的剥夺是资本原始积累的重要因素,这是通过殖民制度、国债、重税、保护关税和商业战争等暴力手段进行的。资本原始积累的实质,就是用暴力剥夺直接生产者,使劳动者与生产资料相分离,生产资料和货币财富在资本家手中迅速积累的历史过程。
(2)资本积累是指剩余价值转化为资本或剩余价值的资本化。资本积累的实质是资本家不断利用无偿占有的剩余价值,扩大资本的规模,扩大对工人的剥削,以榨取更多的剩余价值。
①资本原始积累和资本积累的区别
a.资本原始积累是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确立以前发生的,它形成资本主义的前史。它通过对直接生产者的剥夺,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创造了前提条件。资本积累是在资本主义本身的基础上进行的,它通过对雇佣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的无偿占有,不断地再生产资本主义生产关系。
b.资本原始积累是依靠直接的、赤裸裸的暴力进行的;而资本积累则主要是靠资本主义经济本身的内在规律进行的,这里的剥夺不是赤裸裸的,而是被物的外壳掩盖着的。
②资本原始积累和资本积累的联系
a.资本原始积累为资本主义积累准备了历史前提,一旦这个前提建立起来,资本积累就在自身基础上进行。同时,原始积累的方法,又广泛地为发达的资本主义所采用,一旦资本不能用本身的力量来保证它的统治和榨取时,就转而求助于直接的政治暴力。
b.对资本积累的分析揭示了资本主义扩大再生产的实质、资本积累过程的对抗性和发展趋势;对资本原始积累的分析,则说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从一开始就充满着矛盾和对抗。资本原始积累和资本积累的分析相互补充,从总体上揭示了资本主义产生、发展和必然灭亡的规律。
4怎样理解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是劳动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的统一。
答:(1)资本主义劳动过程的一切因素都属于资本家,劳动过程是资本家消费他所购买的劳动力的过程,因而具有以下两个重要特点:①工人的劳动属于资本家,工人在资本家的监督下劳动;②劳动产品全部归属于资本家。
在劳动过程中,资本家要工人生产某种使用价值。但是,生产使用价值并不是资本家的目的,他的目的是获得剩余价值。他之所以要生产使用价值,是因为使用价值是价值和剩余价值的物质承担者。
资本家购买了劳动力这一特殊商品之后,在生产过程中,劳动力的使用创造了价值量大于劳动力价值的商品,资本家按商品价值出卖商品,不仅收回了资本价值,而且获得了剩余价值。货币转化为资本的过程,既在流通领域进行(资本家必须在流通领域购买到劳动力这一特殊商品),又不在流通领域进行(价值增殖发生在使用劳动力的生产过程中)。全部过程都符合价值规律,即资本家购买或出售商品都是以价值为基础。整个过程的关键在于劳动力具有特殊的使用价值,它的使用能创造出大于自身价值的价值。
(2)价值增殖过程是超过一定点而延长了的价值形成过程。这个“一定点”就是雇佣工人的活劳动所创造的新价值等于劳动力本身的价值。所以,价值增殖过程,就是超过劳动力价值的那部分新价值的形成过程。实际上,雇佣工人的劳动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必要劳动时间,用于再生产劳动力的价值;另一部分是剩余劳动时间,用于无偿地为资本家生产剩余价值。因此,剩余价值就是雇佣工人所创造的并被资本家无偿占有的超过劳动力价值的那部分价值,它是雇佣工人在剩余劳动时间支出的剩余劳动的凝结。
(3)资本主义生产是以雇佣劳动为基础的商品生产,其生产过程具有两重性:一方面是生产使用价值的劳动过程,另一方面是生产剩余价值的价值增殖过程。所以,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是劳动过程与价值增殖过程的统一。把价值形成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加以比较,可以看出,“价值增殖过程不外是超过一定点而延长了的价值形成过程”。这个一定点就是工人补偿劳动力价值所需要的必要劳动时间,如果价值形成过程只达到这一点,即工人新生产的价值只等于劳动力的价值,那就只是单纯的价值形成过程。如果价值形成过程超过了这一点,从而生产出剩余价值,价值形成过程就转化为价值增殖过程。可见,生产过程被当作劳动过程和价值形成过程的统一,只是商品的生产过程;而生产过程被当作劳动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的统一,则是资本主义的生产过程。
三、论述题
1运用剩余价值理论,阐述存在雇佣劳动关系的企业中建立和谐的资本与劳动关系的必要性。
答:(1)剩余价值
剩余价值是工人在生产过程中新创造的价值超过其劳动力价值的部分。雇佣工人的劳动时间分为两部分:
①必要劳动时间,用于再生产劳动力的价值;
②剩余劳动时间,用于无偿地为资本家生产剩余价值。
因此,剩余价值就是雇佣工人所创造的并被资本家无偿占有的超过劳动力价值的那部分价值,它是雇佣工人在剩余劳动时间支出的剩余劳动的凝结。
按照剩余价值的生产方法,可分为绝对剩余价值和相对剩余价值。绝对剩余价值是指在必要劳动时间不变的条件下,由于延长劳动日而绝对增加剩余劳动时间所生产的剩余价值;相对剩余价值是指在劳动日长度不变的条件下,由于必要劳动时间缩短,使剩余劳动时间相对延长所生产的剩余价值。
(2)剩余价值规律
资本主义的基本经济规律就是剩余价值规律,它的内容是:资本主义的生产目的和动机是追求尽可能多的剩余价值,达到这一目的的手段是不断扩大和加强对雇佣劳动的剥削。
剩余价值规律决定着资本主义生产的实质。资本主义生产的实质就是增值资本的价值或者生产剩余价值。剩余价值规律决定着资本主义生产发展的一切主要方面和主要过程。资本主义的生产、流通、分配和消费等主要方面和主要过程,都是以获取剩余价值为出发点和归宿点。剩余价值规律还决定了资本主义生产发展的历史趋势,正是由于资产阶级追求剩余价值而不断地加剧和深化资本主义社会的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从而决定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最终必然为更适应生产力发展要求的新的生产方式所替代。
(3)建立和谐的资本与劳动关系的必要性
雇佣劳动关系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本质特征。资本主义制度造成直接生产者与生产资料相分离,由于资本家掌握了生产资料,而劳动者除了自己的劳动力以外一无所有,不得不将自己的劳动力出卖给资本家,通过出卖自己的劳动力与生产资料结合起来进行劳动。而因为剩余价值规律,资本家会不断剥削劳动者的剩余价值,使劳动者不断贫困,从而不断恶化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所以为了缓解这种矛盾,就有必要引进和谐的资本与劳动的关系,从而使得资本家与工人能够互利共进,从生产活动中都获得利益。
2运用劳动二重性原理分析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的二重性。
答: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是劳动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的统一,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决定了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的二重性。
(1)劳动二重性
①具体劳动是指生产不同使用价值的不同性质和不同具体形式的劳动,即特定形势下进行的劳动,是劳动的自然属性,它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关系。具体劳动和物质要素相结合,创造使用价值,是人类存在和社会发展的基础和条件。
②抽象劳动是撇开劳动具体形式的同质的、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是劳动的社会属性,它体现了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社会关系。抽象劳动形成商品价值,商品价值是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的凝结,实际上就是抽象劳动的凝结。
(2)资本主义生产过程中的二重性
资本主义生产过程中的二重性是指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是劳动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的统一。
①在资本主义生产过程中,雇佣工人的具体劳动转移生产资料的价值并创造生活商品的使用价值,表现为劳动过程。
②在资本主义生产过程中,雇佣工人的抽象劳动形成的价值表现为价值增殖。因为工人抽象劳动创造的价值量,随着劳动时间长短的不同而不同。
如果工人劳动所创造的价值正好补偿劳动力价值,就是价值形成过程;如果工人劳动所创造的价值超过补偿劳动力价值,就是价值增殖过程;由于资本家对于剩余价值的无限渴求,必然会让个人劳动到超过补偿劳动力价值所需的时间以上,这必然形成价值增殖过程,即“价值增殖过程不外是超过一定点而延长了的价值形成过程”。资本主义生产的实质便是剩余价值的生产,所以,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是劳动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的统一。
(3)资本主义条件下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
资本主义条件下,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表现为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的二重性,即劳动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的统一。一方面,资本主义生产是商品生产,必须生产出具有使用价值的商品,使用价值是交换价值的物质承担者,资本主义生产也要首先生产出作为使用价值的产品来,这是由一般的劳动过程实现的。劳动过程作为具体的有用劳动,不但生产出使用价值,而且还要同时把生产资料的价值转移到产品中去。在资本主义条件下,由于劳动者失去了生产资料,资本家占有生产资料,使资本主义劳动过程具有两个特征:①工人的劳动属于资本家,在资本家的监督下进行,劳动产品也归资本家所有;②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是价值增殖过程。雇佣工人在生产中不但要通过劳动创造价值,而且还要为资本家创造超过劳动力价值的剩余价值,价值增殖过程不过是延长了的价值形成过程,价值增殖过程是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的本质,反映了资本家剥削雇佣工人的生产关系,劳动过程不过是实现价值增殖的手段。
3如何理解在自动化生产条件下剩余价值的来源?
答:剩余价值是雇佣工人创造的并被资本家无偿占有的超过劳动力价值的那部分价值,它是雇佣工人存在剩余劳动时间支出的剩余劳动的凝结。
无论在何种情况下,自动化设备和机器人都不能创造价值和剩余价值。剩余价值的源泉仍然是雇佣工人的剩余劳动。这是因为:
(1)价值是人类一般劳动的凝结,离开了人的活劳动,其他任何要素都不能创造价值。再先进、再灵巧的机器人毕竟是机器,是生产过程中物的因素,属于生产资料的范畴,必须有人对它进行操作,所谓“无人车间”和“无人工厂”只是人对机器的操作形式不同罢了。在资本的构成中,机器人和其他机器设备一样都是不变资本,它们在生产过程中只能比例于它们的磨损程度把自身的价值转移到新产品上,而价值转移本身不增加任何新的价值原子。自动化设备和机器人不能创造价值,当然也就不可能创造剩余价值。价值和剩余价值的唯一源泉只能是工人的活劳动。
(2)使用自动化设备和机器人的资本家获得的剩余价值,来源于“总体工人”的剩余劳动。随着生产社会化的发展,生产过程具有了更加广泛的、复杂的协作性质,一件产品的完成,是经过一系列的工序和很多工人的协作的结果,产品成为“总体工人”或“结合劳动人员”的劳动成果。马克思说:“为了从事生产劳动,现在不一定要亲自动手;只要成为总体工人的一个器官,完成他所属的某一种职能就够了。”“总体工人”不仅包括在生产第一线直接操纵机器设备进行劳动的工人,而且包括从事技术工作和一般管理工作的工程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既包括体力劳动者,也包括脑力劳动者,他们共同参与价值和剩余价值的创造。那些自动化程度较高、使用机器人的企业,虽然直接在第一线劳动的工人减少了,但从事其他协作劳动的人员,如编制自动化设备程序、输入信息以及维修保养等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都增加了,他们同在生产第一线劳动的工人一起,创造价值和剩余价值。
(3)使用自动化设备和“机器人”的资本家,比没有使用这些设备的资本家获得更多的剩余价值,是由于前者的总体工人的劳动生产率高于平均水平的劳动生产率,劳动复杂程度也比较高,从而创造出更多的价值和剩余价值。当前,在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率先使用自动化设备和“机器人”的工厂企业,由于采用先进技术而使工人具有比平均水平更高的劳动生产率,这就使它们所生产的商品的个别价值低于社会价值,从而获得超额剩余价值。使用自动化设备和机器人的工人的劳动,在同行业中是劳动生产率与劳动复杂程度较高的劳动,所以,他们在同一时间里,要比同行业其他具有平均水平劳动生产率与劳动复杂程度的工人创造的价值和剩余价值更多。
(4)使用自动化设备和机器人的资本家获得的更多的剩余价值中,有一部分是由其他生产部门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转移过来的。因为使用自动化设备和机器人的生产部门,它们的资本有机构成比较高,在剩余价值率一定的条件下,同量资本获得的剩余价值量就比较少。但是,由于部门之间的竞争形成了平均利润率,从而使一部分剩余价值,从资本有机构成低的部门转移到资本有机构成高的使用自动化设备和机器人的部门中来。
4请阐述相对剩余价值生产及其成因,并说明相对剩余价值与超额剩余价值之间的关系。
答:(1)相对剩余价值的含义
相对剩余价值是在改变工作日中必要劳动时间和剩余劳动时间的比例,缩短必要劳动时间以延长剩余劳动时间的条件下生产出来的。这种在工作日长度不变的条件下,资本家通过缩短必要劳动时间而相应延长剩余劳动时间的剩余价值生产方法,就称为相对剩余价值生产方法。
(2)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过程
必要劳动时间是再生产劳动力价值的时间。要缩短必要劳动时间就要降低劳动力的价值。劳动力价值由维持工人及其家属生活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价值所构成,这些生活资料价值和生产它的劳动生产率成反比。要降低生活资料价值就必须提高这些生产部门的劳动生产率。同时,生活资料的价值中包括生产资料转移的价值,这些生产资料部门的劳动生产率提高了,也会降低生活资料的价值。
在现实的经济运行过程中,劳动生产率的提高总是从单个企业开始的。单个企业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它生产商品的个别劳动时间低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个别价值低于社会价值,因而就会产生出超额剩余价值。然而个别或少数资本家获得超额剩余价值只是一种暂时的现象。为了追求超额剩余价值,资本家之间进行激烈的竞争,其他企业也会竞相采用新技术。当先进技术得到普及后,部门的平均劳动生产率将会提高,社会价值和个别价值的差额将不复存在,从而超额剩余价值也就消失了。超额剩余价值在个别资本家那里消失,整个资本家阶级却普遍获得了相对剩余价值。可见,追求超额剩余价值是各单个资本主义企业改进生产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的直接动机,而各个资本主义企业追求超额剩余价值的结果,却是相对剩余价值的形成。
因此,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是由于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降低了劳动力的价值,从而缩短了必要劳动时间,相应延长了剩余劳动时间的结果。
(3)相对剩余价值生产的原因
由于必要劳动时间是再生产劳动力价值的时间,因此,要缩短必要劳动时间,就要降低劳动力的价值。劳动力价值是由工人所需的生活资料价值决定的,要降低劳动力价值,就必须降低生活资料的价值。由于商品的价值与生产商品的劳动生产率成反比,因此,只有当生活资料的生产部门和与之有关的生产资料生产部门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了,生活资料的价值才会下降。可见,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是以整个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为条件的。
(4)相对剩余价值与超额剩余价值之间的关系
超额剩余价值是相对剩余价值的起点,相对剩余价值是各个资本家追求超额剩余价值的结果。
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是由于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降低了劳动力的价值,从而缩短了必要劳动时间,相应延长了剩余劳动时间的结果。在现实的经济运行过程中,劳动生产率的提高总是从单个企业开始的。单个企业提高劳动生产率不能产生出相对剩余价值,只能产生超额剩余价值。超额剩余价值是指企业由于提高劳动生产率而使商品个别价值低于社会价值的差额。超额剩余价值的源泉也是工人的剩余劳动。它的产生不是由于商品的价格高于价值,而是由于工人在同样的劳动时间中创造了更多的价值。个别或少数资本家获得超额剩余价值只是一种暂时的现象。
因为资本家都有获得超额剩余价值的强烈欲望,当某个资本家采用新技术而获得超额剩余价值后,其他资本家也会竞相改进和采用新的技术。当新技术普及之后,该部门的劳动生产率就会普遍提高,商品的价值就会下降,原来的先进生产条件就会转化为一般生产条件,超额剩余价值也就消失了。但是,另一些劳动生产率更高的资本家,又会在降低了商品个别价值的基础上获得新的超额剩余价值。在追逐超额剩余价值的竞争中,生产生活资料的部门以及为它们提供生产资料的部门的劳动生产率普遍得到提高,从而使生活资料价值下降,必要劳动时间缩短,相对剩余价值从而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