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说天下·文化中国:飞花令里读诗词·秋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观刈麦1

唐·白居易


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

夜来南,小麦覆陇黄。

妇姑荷箪食2,童稚携壶浆3

相随饷田去4,丁壮在南冈。

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

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

复有贫妇人,抱子在其旁。

右手秉遗穗5,左臂悬敝筐。

听其相顾言,闻者为悲伤。

家田输税尽6,拾此充饥肠。

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

吏禄三百石7,岁晏有余粮8

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

注释

1刈麦:收割小麦。2荷箪(d`n)食:扛着用竹篮盛的饭。荷(h-):肩负,扛。3浆:古时候的一种酸味汤食,或者米酒。4饷田:为在地里劳作的人送饭。5秉:即拿着的意思。6输税:向官府缴纳租税。7石(d 3n):古时容量单位,一石为十斗。8岁晏:年底,一年快要结束的时候。晏,晚。

赏析

这是白居易的一首叙事之作,写于周至县县尉任职期间,虽然当时的作者享受朝廷俸禄,但却因为所见所感而心生不公。所以,这首诗不只是白居第一首讽喻诗,更是为历来诗人所观摩并感同身受的著名之作。

这首诗所展现的是一幅非常凄苦的农村画卷:夏日太阳炎热,田间的青壮年农民都不顾脚下升腾起来的热浪,以及背上当空而照的炎阳,拼命抢收着田里成熟的小麦。为了早点收割完麦子,妇人提着竹筐来送饭,连小孩子也手提瓦罐送汤水。可就算这样辛苦,还是有吃不饱饭的人。一个妇人怀里抱着孩子,一手拿着麦穗,甚至没有空余来抹去头下流下的汗水,这就是她悲苦的现实生活。可造成这种现实原因是什么呢?那就是缴纳国家赋税。为着缴税,农民已经到了无粮果腹的境地。此情此景直击人的心灵,又如何不叫人心酸,又如何不让人愤慨?

不过,诗的后篇非常委婉,只是笔锋略转便指到自己身上来:不劳动,不下田,却有吃有穿有薪俸。作者一边说着自己的惭愧一边暗指政策之不公,从而将其内心之怜悯,对民之所系深情表达了出来。白居易素以长诗叙事著称,诗作之美在于细化人情物态,又可曲折生动,使其情感自然流露且饱满充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