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本书读懂智能家居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2.3 未来展望:智能社区与城市

智能家居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它已经深入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有一个优异的完整的智能家居设计系统,才能从公共服务、城市建设、政务管理、文化体育、业务服务、医疗保健、交通安全等方面给用户打造一个智能、高效、舒适、便利的生活生态圈。

未来,智能社区和智能城市肯定会是城市发展的趋势,每个社区是智能城市中的单元,而智能家居又是智能社区的基础单元,可以说,智能家居就是智能社区建设的核心。智能社区与智能家居相辅相成,智能家居的实现为加速建设智能社区提供了有利条件,智能社区为智能家居的实现提供了一个大背景。

2.3.1 打造智能社区

什么是智能社区?智能社区是利用物联网、云计算、移动互联网、信息智能终端等新一代信息技术,通过对各类与居民生活密切相关信息的自动感知、及时传送、及时发布和信息资源的整合共享,实现对社区居民“吃、住、行、游、购、娱、健”生活7大要素的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互动化和协同化,让“五化”成为居民工作、生活的主要方式,为居民提供更加安全、便利、舒适、愉悦的生活环境,让居民生活更智慧、更幸福、更安全、更和谐、更文明,如图2-27所示。

图2-27 智能社区

1.智能社区服务系统的需求

智能社区服务系统的需求主要有以下几点。

(1)社区网络化管理

越来越多的社会管理服务工作需要由街道社区完成。同时,由于居民生活方式、培训教育方式、就业方式的转变和网络技术的普及应用,社区居民对社区服务的需求越来越多,要求越来越高,信息技术成为创新管理模式、提高服务水平的重要手段。

在一些社区中,职能部门为一些单项工作安装了软件系统,但在实际应用中存在底层数据采集口径不一,各系统间信息不能共享、互不兼容等现象,导致产生底数不清、数据不实等问题,进而导致出现基层多头管理、重复劳动、重复投资、效率低下等现象。系统功能与实际工作相互脱离,严重阻碍社区工作。

三维数字社区管理是“民情流水线”的亮点之一,它是实现社区管理数字化、信息化的基础,也是改变传统管理模式的基础。

(2)社区物业管理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简单的社区服务已经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如何利用先进的管理手段,提高物业管理水平,是当今社会所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要想提高物业管理水平,必须全方位地提高物业管理意识,只有高标准、高质量的社区服务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面对信息时代的挑战,利用高科技手段来提高物业管理无疑是一条行之有效的途径。在某种意义上,信息与科技在物业管理现代化建设中显现出越来越重要的地位。物业管理方面的信息化与科学化,已成为生活水平步入高台阶的重要标志。

在社区,由于管理面积大,户数多,物业管理范围广,管理内容繁杂,社区物业管理是个大问题。同时,社区物业管理中的一项重要工作是计算、汇总各项费用,由于费用项目较多,计算方法繁重,手工处理差错率较高。同时,查询某房产资料或业主资料往往也需要较长时间,给物业管理者的工作带来了诸多弊端。因此,物业公司需要采用计算机进行物业管理。根据社区的具体情况,信息化系统在实施后,应当能够满足对小区住户资料和财产资源统计、缴费通知、收费管理、工程管理、收费管理、日常的报表查询、社区服务、系统设置等的需求。

(3)社区“一卡通”

为使社区管理科学化、规范化、智能化,为业主提供更加周到细致的服务,社区管理“一卡通”要求系统具有如图2-28所示的功能。

图2-28 社区“一卡通”的功能要求

另外,所有数据应通过网络交互,且系统应具有可扩展性,为以后几个社区之间的互联互通做准备。

(4)社区通信基础设施

社区通信基础设施的需求主要有如图2-29所示的两点。

图2-29 社区通信基础设施的需求

2.智能社区的安防体系

智能安防与传统安防的最大区别在于智能化、移动化。传统安防对人的依赖性比较强,非常耗费人力,而智能安防能够通过机器实现智能判断,从而实现人想做的事,且智能安防正向着移动化提升。智能安防随着物联网的发展实现其产品及技术的应用,也是安防应用领域的高端延伸,智能安防的实现要依靠智能安防系统。

安防技术的发展能够促进社会的安宁及和谐,智能化安防技术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与进步,已迈入了一个全新的领域,物联网分别在应用、传输、感知三个层面为智能安防提供可以应用的技术内涵,使得智能安防实现了局部的智能、局部的共享和局部的特征感应。

安防系统是实施安全防范控制的重要技术手段,在当前安防需求膨胀的形势下,其在安全技术防范领域的运用也越来越广泛。随着微电子技术、微计算机技术、视频图像处理技术和光电信息技术等的发展,传统的安防系统也正由数字化、网络化,而逐步走向智能化。

物联网技术的普及应用,使得城市的安防从过去简单的安全防护系统向城市综合化体系演变,城市的安防项目涵盖众多的领域,有街道社区、楼宇建筑、银行邮局、道路监控、机动车辆、警务人员、移动物体、船只等,特别是针对重要场所,如机场、码头、水电气厂、桥梁大坝、河道、地铁等,引入物联网技术后,可以通过无线移动、跟踪定位等手段建立全方位的立体防护。

(1)智能安防的特点

智能安防的特点如图2-30所示。

图2-30 智能安防的特点

(2)安全防范系统的应用

智能社区的安全防范系统的应用主要有如图2-31所示的几个方面。

图2-31 智能社区安防系统的应用

2.3.2 智能城市不再遥远

随着城市化的深入,新型城镇化建设对于城市发展提出了更多的要求。且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于基础设施建设和管理水平的提升有了更高的诉求。如何让城市建设能够更好地满足人们的需求,提供更为先进、高效的基础设施服务等问题成为智能城市概念诞生的基础。

目前,全球约有1000多个城市正在推动智能城市的建设,其中,亚太地区的城市约占51%,以中国为首。2013年国家智能城市试点总数达193个,工信部公布试点名单也多达140多个,目前太原、广州、徐州、临沂、郑州等已初步完成设计,中国智能城市建设已由概念转为具体落实,开始进入高速发展期。

而智能城市本身就是一个生态系统,城市中的市民、交通、能源、商业、通信、水资源等就是“智能城市”的一个个子系统,这些子系统之间形成了一个普遍联系、相互促进、彼此影响的整体,形成了人们的生活圈,如图2-32所示。

图2-32 智能城市生态系统

那么,在当前智能城市的建设中,应该加强哪些管理应用创新呢?

1.体制创新

城市管理体制,是智能城市信息化建设总体设计需要参照的重要依据。只有着力于管理体制基础上的信息化开发,信息化软件才有生命力。

长期以来,信息技术在服务城市管理中,更多着力于某个具体领域的应用开发,较少从优化体制的角度去开发,导致各个应用软件之间功能关联度不强。

就拿重庆市目前的情况来说,有“数字化城市管理应用软件”等管理类系统,有“12319热线投诉系统”等市民监督类系统,有智能路灯管理等业务类系统,有各类公文处理的内部管理系统,但各类系统之间基本上数据无法共享,流程无法互动且相互重复,功能关联度不强,整体应用效果较差。

分析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主要还是没有从体制优化的角度出发去整体设计和开发软件。那么,当前智能城市建设怎样从体制优化的角度去总体布局呢?

对当前城市管理的体制有重大改革,适应这样的改革,应该建立政府监管、社会组织服务、协会自治的新体制。对应这种体制的变化,智能城市的信息化建设应该注意如图2-33所示的三点。

图2-33 智能城市的信息化建设注意事项

2.机制创新

认识自身规律是城市智能化的前提,遵循城市规律的智能城市能优化资源,条条块块都是智能城市,智能城市不能过大、过泛。智能城市建设的思路是研究城市发展的规律,建立相应的机制,用智能的技术实现机制。

建设智能城市要着力探索城市管理的规律,做到让交通系统告诉车主道路和停车的动态,让市政设施智能地降能耗,让执法城管及时知道哪里有违规小摊小贩,让路灯能感知日月阴晴,让化粪池能随时“体检”,让垃圾箱能及时“减负”。

具体来讲,要抓好如图2-34所示的三个方面的工作。

图2-34 智能城市机制创新要抓好的工作

3.加强制度创新,服务民生实事

比如兰州市的“民情流水线”系统,该系统对残疾人开展了“与你同行”服务,对学生提供“四点半”无忧服务。分析这个系统,没有所谓的高新技术,更多的是制度的创新,但正是制度的创新,让市民感受到了城市的美好、便捷、人性化。

为此,智能城市的建设要将“以人为本”作为出发点和归宿,加强制度创新,体现管理智慧。

智能城市的落实应从规划中智能城市理念的提出开始,从规划的角度进行城市整体的布局并预留出后续落实的空间,以规划指标作为该理念落实的保障。智慧城市的发展还应依靠拥有先进技术的科技企业,利用市场化的机制,推动把最为先进的技术直接落实到城市建设中去。最终在科技的引领下,以相关政策进行推动,将融合了智能市政理念的城市规划作为城市管理者的管理手段,有目标、有步骤地推动城市基础设施向更为高效、可靠、智能的方向发展。